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5篇文章
< 1 2 1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焦油衍生模板碳孔隙重整及高体积电容性能
1
作者 吴东阳 孙飞 +3 位作者 范为 王坤芳 张博然 赵广播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6,共11页
各类储能器件中,超级电容器因其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超快、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是电化学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多孔碳电极是超级电容的核心材料。然而,传统多孔碳电极材料重点关注高孔隙率和高比面积的实现,从而导致疏松的碳... 各类储能器件中,超级电容器因其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超快、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是电化学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多孔碳电极是超级电容的核心材料。然而,传统多孔碳电极材料重点关注高孔隙率和高比面积的实现,从而导致疏松的碳骨架结构,使材料密度降低,进一步限制了超级电容器的体积性能。因此,具有合理孔隙结构和致密骨架的碳电极材料是提升双电层电容器体积性能的关键。以低成本煤焦油为碳源,对基于相转变过程制备的不同模板材料进行包覆后碳化,获得具有致密多孔结构的碳纳米片PCS。该材料中优化的分级孔结构降低了多余的中/大孔占比,使其具有高堆积密度(0.64 g/cm^(3)),可同时实现优异的质量和体积比电容性能。在水系双电层电容器中,制备的PCS电极在低质量负载2 mg/cm^(2)时可以获得277 F/cm^(3)的高体积比电容;在高质量负载8 mg/cm^(2)时,体积比电容仍保持244 F/cm^(3),且最大体积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分别为8.46 Wh/L和10.9 kW/L。此外,双电层对称电容器也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超过4万次循环),证明了PCS在双电层电容器高密度储能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模板 孔结构重整 体积能量密度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氢氧化镁-硼酸锌复合阻燃剂辅助制备产率高和电容性能优异的煤焦油沥青基多孔碳
2
作者 郭嘉 吴冬玲 +3 位作者 陶媛 王涛 朱艳丽 贾殿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8,共11页
以煤焦油沥青为前驱体,氢氧化镁-硼酸锌复合阻燃剂为助剂,直接在空气条件下高温碳化制备了煤沥青基多孔碳,并探究其电化学性能。得益于阻燃剂的阻燃协同其活化、掺杂功能化作用,得到了高产率(55.1%)、多原子(N、B、O)掺杂且具有分级多... 以煤焦油沥青为前驱体,氢氧化镁-硼酸锌复合阻燃剂为助剂,直接在空气条件下高温碳化制备了煤沥青基多孔碳,并探究其电化学性能。得益于阻燃剂的阻燃协同其活化、掺杂功能化作用,得到了高产率(55.1%)、多原子(N、B、O)掺杂且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多孔碳。将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中0.5 A·g^(-1)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达344 F·g^(-1)。此外,以制备的多孔碳和壳聚糖基氨基酸质子盐凝胶电解质组装的柔性对称电容器具有29.3 Wh·kg^(-1)的高能量密度,在50 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6.9%,且在-25~75℃温度区间内可正常工作,显示出宽的温度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沥青 阻燃剂 多孔碳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煤焦颗粒群异相反应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张泽武 乐笑宇 +3 位作者 李小姗 邬凡 罗聪 张立麒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6-2085,共10页
煤焦异相反应是煤粉燃烧区别于气体燃料燃烧或液体燃料燃烧的特征之一,其反应过程占整个煤粉燃烧时间约90%,对煤粉高效燃烧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煤粉颗粒以稠密相而非以稀疏相或单颗粒形式进入炉膛,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煤焦异相反应... 煤焦异相反应是煤粉燃烧区别于气体燃料燃烧或液体燃料燃烧的特征之一,其反应过程占整个煤粉燃烧时间约90%,对煤粉高效燃烧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煤粉颗粒以稠密相而非以稀疏相或单颗粒形式进入炉膛,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煤焦异相反应,因此,深入开展煤焦颗粒群异相反应行为研究对于煤的高效利用十分必要。采用准稳态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煤焦颗粒群的异相反应行为,对比分析了煤焦单颗粒和煤焦颗粒群的反应特性,相比于煤焦单颗粒,煤焦颗粒群燃烧峰值温度升高约300 K,颗粒表面温度降低约100 K,碳消耗速率降低56%~65%,说明颗粒间作用影响了煤焦颗粒的燃烧反应进程。对3种典型分散形式下煤焦颗粒群燃烧反应特性进行研究,随着颗粒间距的增加,各分散形式的煤焦氧化反应占比增加0.22%~2.20%,碳消耗速率随之增大9.8%~26.1%,较大颗粒间距有利于O_(2)分子在颗粒间的扩散,促进了氧化反应以及煤焦消耗。探究了不同反应气氛下煤焦颗粒群的燃烧反应特性,相比于空气气氛,高CO_(2)和H_(2)O气氛下燃烧群峰值温度增加4%~30%,颗粒表面温度升高0.5%~3.7%,其中30%O_(2)/70%H_(2)O工况的碳消耗速率最大,较空气气氛高80%。综合对比,各颗粒间作用、颗粒间距和反应气氛工况下3种颗粒群分散形式的煤焦燃烧碳消耗速率依次为:形式C>形式B>形式A(形式A:颗粒群呈正方形分散;形式B:颗粒群呈正菱形分散;形式C:颗粒群呈正三角形分散),因此颗粒与气流之间的扰乱作用对煤焦的消耗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相反应 煤焦颗粒群 燃烧 颗粒温度 碳消耗速率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煤焦油悬浮床加氢反应器数值模拟与温度控制研究
4
作者 黄鑫 高云鹤 +4 位作者 郭莉 王丹军 牛鸿权 付鑫 付峰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8,共11页
作为煤焦油悬浮床加氢技术的核心设备——煤焦油悬浮床加氢反应器,其中上部温度骤升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技术实际应用的技术瓶颈之一。为了解决温度骤升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基于Fluent软件,对加氢反应器内温度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 作为煤焦油悬浮床加氢技术的核心设备——煤焦油悬浮床加氢反应器,其中上部温度骤升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技术实际应用的技术瓶颈之一。为了解决温度骤升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基于Fluent软件,对加氢反应器内温度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温度控制措施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焦油悬浮床加氢反应器在3.0 m高度处出现温度骤升,在温度骤升处增设冷氢管,冷氢的通入不仅可有效控制反应器中上部温度,解决温度骤升问题,还使得反应器内温度的轴向和径向分布趋于均匀,且冷氢的适宜温度为41℃~43℃,最佳温度为43℃。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冷氢通入前后加氢反应器内流场的变化。根据流速分布模拟结果,结合温度分布云图,可推测出无冷氢通入时,反应器在3.5 m左右高度处出现局部结焦现象,当高度达到5.0 m时,反应器内开始出现因结焦而导致的局部堵塞,当高度到达5.5 m左右时,反应器内出现因结焦而导致的严重堵塞。43℃冷氢的通入不仅解决了加氢反应器温度骤升问题,还抑制了加氢反应器内的轴向流,促进了反应物料的径向流动及混合,使得流速以及气含率(气相体积占气液混合物体积的百分比)的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加氢反应器内传质及煤焦油加氢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悬浮床加氢 数值模拟 温度分布 流速分布 气含率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组分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仝曜暄 张玉柱 +4 位作者 赵振宁 何继良 朱亚明 程俊霞 赵雪飞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MLP)为人造炭材料的重要原料,研究其组分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对高品质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基炭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分别采用正丁醇(BA)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萃取剂以获得4种沥青组分,通过...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MLP)为人造炭材料的重要原料,研究其组分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对高品质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基炭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分别采用正丁醇(BA)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萃取剂以获得4种沥青组分,通过热重分析仪对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和4种族组分的热解行为进行研究,利用Flynn-Wall-Ozawa法、Kissinger-Akahira-Sunose法和Satava-Sestak法计算热解活化能以及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MLP、DMSOS、BAI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随机成核及其后续增长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分别为G(α)=[-ln(1-α)]^(4/3)、G(α)=[-ln(1-α)]^(4)、G(α)=[-ln(1-α)]2,活化能分别为73.99、180.20、46.09 kJ/mol,lg A分别为5.82、13.57、3.32;BAS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二维扩散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为G(α)=α+(1-α)ln(1-α),E=85.36 kJ/mol,lg A=6.18;DMSOI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二维扩散或三维扩散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为G(α)=[1-(1-α)^(1/3)]^(2),E=64.42 kJ/mol,lg A=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沥青组分 热解特性 热解动力学 扩散模型 热解机理函数 活化能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煤焦油重质芳烃选择性加氢制单环芳烃
6
作者 尚建选 余春 +3 位作者 崔楼伟 潘柳依 王红艳 李冬 《工业催化》 CAS 2024年第3期68-74,共7页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煤焦油中重质芳烃进行选择性加氢,研究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重质芳烃饱和率和单环芳烃选择性的影响。通过制备的4种催化剂进行对比,获得单环芳烃选择性较高的Ni-Mo-P体系催化剂。煤焦油馏分原料的加氢反应结果显示,...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煤焦油中重质芳烃进行选择性加氢,研究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重质芳烃饱和率和单环芳烃选择性的影响。通过制备的4种催化剂进行对比,获得单环芳烃选择性较高的Ni-Mo-P体系催化剂。煤焦油馏分原料的加氢反应结果显示,在反应温度360℃、反应压力6 MPa、空速0.5 h^(-1)和氢油比800∶1条件下,多环芳烃饱和率为84.2%,单环芳烃选择性为60.4%。通过煤焦油馏分与脱酚余油原料的加氢实验结果对比,脱酚余油中的重质芳烃能获得更高的转化率及单环芳烃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学工程 煤焦 重质芳烃 选择性加氢 单环芳烃选择性
下载PDF
煤焦油加氢制喷气燃料催化剂的开发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张玉玉 唐瑞源 +4 位作者 商雁超 田原宇 曹鹏程 罗建玲 杨婷婷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7,共9页
以煤焦油中难转化的酚油为原料,采用Ni、W负载的MgO和酸碱耦合剂为催化剂,在高压反应釜内对酚油催化加氢制环烷烃反应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改性MgO(P质量分数为0.8%)与酸碱耦合剂均能有效降低加氢催化剂结晶度、优化孔道结构、提高... 以煤焦油中难转化的酚油为原料,采用Ni、W负载的MgO和酸碱耦合剂为催化剂,在高压反应釜内对酚油催化加氢制环烷烃反应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改性MgO(P质量分数为0.8%)与酸碱耦合剂均能有效降低加氢催化剂结晶度、优化孔道结构、提高产物环烷烃和芳烃选择性;在Ni-W活性金属负载量(w)为9.0%时,催化剂选择性加氢活性最高,环烷烃选择性达到57.5%。煤焦油加氢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氢初压8.0 MPa,温度380℃,反应时间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喷气燃料 碱性氧化物载体 磷改性 分子筛
下载PDF
高温煤焦油中稠环芳烃和氮杂环芳香族化合物的分离富集
8
作者 马启源 左岳 +1 位作者 梁政勇 李鹏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51-53,共3页
煤焦油是高附加值稠环芳烃的主要来源,甚至是某些芳香族化合物的唯一来源。先用纯石油醚,再用乙酸乙酯体积分数为5%和30%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依次作为洗脱剂,采用柱层析法对高温煤焦油的石油醚萃取物洗脱,得到洗脱液1-3(E_(1)-E_(... 煤焦油是高附加值稠环芳烃的主要来源,甚至是某些芳香族化合物的唯一来源。先用纯石油醚,再用乙酸乙酯体积分数为5%和30%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依次作为洗脱剂,采用柱层析法对高温煤焦油的石油醚萃取物洗脱,得到洗脱液1-3(E_(1)-E_(3))。在E_(1-6)和E_(1-10)中富集到5种四环稠环芳烃,其中荧蒽在E_(1-10)中相对含量达71.02%。此外,在E_(2-2)中富集到6种酚类和9种氮杂环芳香族化合物,在E_(3-2)中富集到7种1~4环的氮杂环芳香族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分离 柱层析 稠环芳烃 杂环芳香族化合物
下载PDF
煤焦油脱盐脱水助剂筛选及评价
9
作者 王鑫 刘纾言 +1 位作者 王怀 张婧钰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311-315,共5页
煤焦油加氢改质生产清洁燃料油工艺是目前煤焦油加工的重要手段。在煤焦油物料进入加氢阶段前,原料的脱盐、脱水、脱渣等净化预处理是保证煤焦油加氢工艺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由于煤焦油密度大且与水接近、黏度高、热稳定性差、含杂元... 煤焦油加氢改质生产清洁燃料油工艺是目前煤焦油加工的重要手段。在煤焦油物料进入加氢阶段前,原料的脱盐、脱水、脱渣等净化预处理是保证煤焦油加氢工艺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由于煤焦油密度大且与水接近、黏度高、热稳定性差、含杂元素的极性类物质含量高的特点,导致煤焦油乳化液非常稳定,给煤焦油原料脱盐脱水的预处理带来更高难度。针对煤焦油的特点,设计了煤焦油脱盐脱水助剂评价筛选装置和方法,分别以中低温煤焦油和高温煤焦油为原料,开展煤焦油脱盐、脱水助剂筛选评价实验,并进一步考察了煤焦油在电场条件下脱盐脱水的效果。采用筛选出的助剂,中低温煤焦油经过二级脱盐脱水处理后,盐含量脱除率达到96%以上,脱水率达到91%以上,可以满足煤焦油后续加工基本进料要求。而高温煤焦油需经过四级电场处理后,原料盐含量脱除率才能达到90%以上,水含量脱除率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电脱盐 助剂 评价
下载PDF
煤焦油加氢现状及煤基沥青高值利用概述
10
作者 孟兆会 赖加新 +1 位作者 刘玲 杨涛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21-226,232,共7页
随着石油资源匮乏和工业不断发展,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中低温煤焦油由于具有杂质含量低、烃类组分含量较多的特点,因此更适合作为石油的补充能源进行加氢改质生产各种燃料油;同时煤焦油加氢过程中产生的煤沥青具有高碳收率... 随着石油资源匮乏和工业不断发展,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中低温煤焦油由于具有杂质含量低、烃类组分含量较多的特点,因此更适合作为石油的补充能源进行加氢改质生产各种燃料油;同时煤焦油加氢过程中产生的煤沥青具有高碳收率和高缩合度等特点,是制备高品质碳材料的优质原料。因此,对中国目前存在的6种煤焦油加氢技术和煤基沥青生产各种优质碳材料的研究现状做了相关讨论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加氢技术 煤基沥青 碳材料
下载PDF
蒸馏-色谱法分析煤焦油中萘含量的研究
11
作者 秦云 余雷 +1 位作者 张涛 喻婷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7-19,共3页
煤焦油中萘含量是焦油出厂检验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色谱法分析煤焦油中萘含量时会堵塞色谱柱的问题,研究了用蒸馏-色谱法分析煤焦油中萘含量。采用自制的煤焦油蒸馏及馏出物保温装置,收集350℃前馏出物,以四氢萘作为内标物,通过气相色... 煤焦油中萘含量是焦油出厂检验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色谱法分析煤焦油中萘含量时会堵塞色谱柱的问题,研究了用蒸馏-色谱法分析煤焦油中萘含量。采用自制的煤焦油蒸馏及馏出物保温装置,收集350℃前馏出物,以四氢萘作为内标物,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出馏出物中的萘含量,进而计算出煤焦油中萘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并且能够防止煤焦油堵塞色谱毛细管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蒸馏-气相色谱法 保温装置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分离-催化裂化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葛英凯 么秋香 +3 位作者 周小钰 许晓庆 惠阳 高宇杰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63-64,59,共3页
中低温煤焦油作为重要的化工初级产品,在有利补充石油资源、强化能源综合保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综述了中低温煤焦油蒸馏/精馏、溶剂萃取(超临界萃取)、柱层析、低温共溶等分离方法发展现状与技术优势,并强调了在中低温煤... 中低温煤焦油作为重要的化工初级产品,在有利补充石油资源、强化能源综合保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综述了中低温煤焦油蒸馏/精馏、溶剂萃取(超临界萃取)、柱层析、低温共溶等分离方法发展现状与技术优势,并强调了在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催化裂化技术中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与匹配问题是其工业化核心技术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分离技术 催化裂化
下载PDF
高温煤焦油加工行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13
作者 张振勇 丁明洁 +3 位作者 陈湘 殷甲楠 李银峰 宋成建 《河南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9-32,36,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煤焦油加工行业生产技术现状,分析了中国煤焦油加工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升行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为目标,并针对煤焦油轻组分利用的薄弱环节进行新技术研发,实现煤沥青加工和轻组分高值化利用。
关键词 高温煤焦 对策研究 煤沥青加工 轻组分
下载PDF
煤焦油馏分中正己烷不溶物的测定
14
作者 姜莹莹 姜雪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32-35,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煤焦油馏分中正己烷不溶物的测定方法,并通过对影响试验结果的各项因素包括:滤纸种类、试样质量、溶剂温度及用量、超声时间、离心转速及时间、烘干温度及时间、干燥器冷却时间等因素,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此方法填补了煤... 本文提出了一种煤焦油馏分中正己烷不溶物的测定方法,并通过对影响试验结果的各项因素包括:滤纸种类、试样质量、溶剂温度及用量、超声时间、离心转速及时间、烘干温度及时间、干燥器冷却时间等因素,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此方法填补了煤焦油馏分正己烷不溶物分析的技术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正己烷不溶物 馏分
下载PDF
全球第一桶地下原位热解煤焦油在陕西产出
15
《化工管理》 2024年第3期41-41,共1页
1月15日,记者从陕西省榆林市召开的陕北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开采先导性试验项目成果发布会上获悉,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煤地质集团”)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单位,在榆林市神木市大保当井田开展的这项先导... 1月15日,记者从陕西省榆林市召开的陕北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开采先导性试验项目成果发布会上获悉,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煤地质集团”)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单位,在榆林市神木市大保当井田开展的这项先导性试验,打通了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开采工艺流程,并于近日成功提取了全球第一桶原位热解煤焦油,实现了煤田采油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发布会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省榆林市 煤田地质 煤焦 西安交通大学 先导性试验 集团
下载PDF
煤焦油加氢催化剂耐水性能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欣雅 马诚 +2 位作者 朱慧红 时一鸣 生青青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2713-2719,共7页
煤焦油是在煤炭碳化和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含硫液体,是一种煤转化为油的技术工艺产品。煤焦油加氢催化是现在将煤焦油转化为燃料油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煤焦油含氧量较高,在加氢裂解过程中会产生水分,在高温条件下会使催化剂破碎,导致催化... 煤焦油是在煤炭碳化和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含硫液体,是一种煤转化为油的技术工艺产品。煤焦油加氢催化是现在将煤焦油转化为燃料油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煤焦油含氧量较高,在加氢裂解过程中会产生水分,在高温条件下会使催化剂破碎,导致催化剂性能降低,甚至失活。因此提高催化剂的耐水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介绍了煤焦油的性质特点,并对煤焦油加氢催化剂载体的性质进行总结,从载体和催化剂两个方面出发研究增强煤焦油加氢催化剂的耐水性。阐述了国内外煤焦油加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和相关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耐水性 煤焦油加氢催化剂 煤焦油加氢催化剂载体
下载PDF
煤焦油沥青不同组分基多孔炭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晓霞 孙国笑 +5 位作者 刘倩 池洋 杨晨晨 张壮壮 付峰 池汝安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探讨煤焦油沥青中不同组分对多孔炭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溶剂萃取分离的方法将煤焦油沥青分离成5个不同组分,分别以5个组分为原料,通过KOH活化法制备了多孔炭,研究了不同原料组成对多孔炭形貌、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为了探讨煤焦油沥青中不同组分对多孔炭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溶剂萃取分离的方法将煤焦油沥青分离成5个不同组分,分别以5个组分为原料,通过KOH活化法制备了多孔炭,研究了不同原料组成对多孔炭形貌、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原料组成的重质化,所制备的多孔炭的孔隙度下降,致密度增加,比电容降低,充放电速率下降。其中轻组分(TS)最有利于发展孔隙结构,以此为原料制备的多孔炭TS-PC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最大,分别达2482 m~2·g^(-1)和1.781 m~3·g^(-1)。同时,5个样品中TS-PC的比电容最大,在三电极6 mol·L^(-1)KOH体系中,TS-PC的比电容为395 F·g^(-1)(0.5 A·g^(-1));当电流密度增加至50 A·g^(-1)时,比电容仍达220 F·g^(-1),电容持有率为5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沥青 组分分离 多孔炭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低温煤焦油沥青在改质沥青加工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雪约 梁辉 张继明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9期22-23,55,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低温煤焦油的综合利用问题也渐渐引起了相关人士的重视。受我国焦炭市场行业因素的影响,高温煤焦油供应严重不足制约加工企业生存与发展,加压热聚合工艺的开发有助于煤焦油加工企业原料构成的优化,低温煤沥青的配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低温煤焦油的综合利用问题也渐渐引起了相关人士的重视。受我国焦炭市场行业因素的影响,高温煤焦油供应严重不足制约加工企业生存与发展,加压热聚合工艺的开发有助于煤焦油加工企业原料构成的优化,低温煤沥青的配入可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并对改质沥青质量改善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煤焦油沥青 综合利用 高温煤焦 改质沥青 质量改善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组分的分离及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杨文生 杨菀 +1 位作者 马亚军 马向荣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5期13-15,共3页
煤焦油科学的基础性问题之一就是煤焦油组分的分离与分析技术。本文综述了中低温煤焦油中组分的常规分离方法,以及对煤焦油中的成分的一些分析手段,并对今后煤焦油的高效利用做出了展望。在中低温煤焦油组分的分离与分析技术研究中,应... 煤焦油科学的基础性问题之一就是煤焦油组分的分离与分析技术。本文综述了中低温煤焦油中组分的常规分离方法,以及对煤焦油中的成分的一些分析手段,并对今后煤焦油的高效利用做出了展望。在中低温煤焦油组分的分离与分析技术研究中,应该多层次、全方位的深入分析,为各地区煤焦油深加工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从而实现中低温煤焦油的合理利用及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 分离 分析技术 化合物
下载PDF
脱除中温煤焦油沥青中喹啉不溶物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王军 李朝进 +2 位作者 孙伟 胡学松 崔少华 《冶金动力》 2023年第2期26-33,共8页
以中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用静置沉降、离心分离、热溶过滤三种方法脱除煤沥青中的喹啉不溶物(QI),实验结果表明离心法脱除QI效果最好,耗时短,但对设备要求高;静置沉降法处理量大,但耗时长,且QI脱除效果不佳,净化后QI含量基本在1%以上;... 以中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用静置沉降、离心分离、热溶过滤三种方法脱除煤沥青中的喹啉不溶物(QI),实验结果表明离心法脱除QI效果最好,耗时短,但对设备要求高;静置沉降法处理量大,但耗时长,且QI脱除效果不佳,净化后QI含量基本在1%以上;热溶过滤法可以较好的脱除QI,但对滤材要求高,可操作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沥青 喹啉不溶物 脱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