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熊耳山地区栗子沟金矿勘查区构造叠加晕研究及找矿预测
1
作者 刘清泉 张青山 +7 位作者 曾毅 李建岭 李冰 赵红涛 陈向阳 陈肇华 熊伊曲 邵拥军 《矿产勘查》 2024年第9期1711-1719,共9页
构造叠加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深边部找矿勘查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矿区深部盲矿预测及对勘查(新)区和勘查程度较低的矿区进行相对研究预测。本文基于构造叠加晕理论开展了熊耳山栗子沟金矿的构造叠加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构造叠加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深边部找矿勘查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矿区深部盲矿预测及对勘查(新)区和勘查程度较低的矿区进行相对研究预测。本文基于构造叠加晕理论开展了熊耳山栗子沟金矿的构造叠加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通过分析围岩和金矿脉的微量元素特征,确定了栗子沟金矿微量元素异常背景值和矿体指示元素特征。通过元素相关性分析,结合“参照实用理想模型”,确定了栗子沟金矿的前缘晕元素、近矿晕元素和尾晕元素以及元素异常浓度分带,结果显示栗子沟金矿存在多阶段成矿作用叠加的特点。指示元素的轴向变化特征和规律表明前尾晕共存是栗子沟金矿重要的深部找矿预测标志。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圈定了预测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叠加晕 找矿预测 栗子沟 熊耳
下载PDF
结构定量分析揭示熊耳群大斑玄武安山岩岩浆房存续时间与岩浆喷发速率
2
作者 瞿川豪 马建锋 赵太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74-2388,共15页
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克拉通形成后首期大规模岩浆事件的产物,它代表了华北克拉通裂谷系发育和演化的开始,其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备受关注。前人研究集中于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分析,但受限于年代学测试精度,对熊耳群岩浆活动的持续时间尚无法... 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克拉通形成后首期大规模岩浆事件的产物,它代表了华北克拉通裂谷系发育和演化的开始,其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备受关注。前人研究集中于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分析,但受限于年代学测试精度,对熊耳群岩浆活动的持续时间尚无法精确限定;同时,熊耳群岩浆岩的地球化学数据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其成因:地幔柱模型往往伴随着短期内巨量岩浆喷发的特征,通过传统地球化学方法很难识别,所以制约熊耳群形成的构造背景尚需更多的证据来支撑。岩石结构定量分析方法为解析岩浆活动的过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该方法依靠分析岩石中晶体的分布特征,还原晶体结晶过程,从而揭示岩浆房存储状态,并估计岩浆存留时间。许山组玄武质安山岩具有典型的斑状结构,且代表熊耳群熔岩最早期的岩浆活动,记录了早期的岩浆房热状态。本文针对其中的斜长石斑晶开展结构定量分析,探讨熊耳群火山岩早期岩浆房的存储状态与存留时间。数据结果表明,许山组玄武质安山岩深部岩浆房长期处于低过冷度、半开放状态,存续时间为2400~24000yr。结合斜长石结晶实验和许山组斑晶晶体形态研究,估算斑晶斜长石生长速率为10^(-11)~10^(-10)mm/s;结合最大特征长度、剖面特征长度差值与熔岩厚度,计算得到许山组体积喷发速率0.28~13km^(3)/yr,二维喷发速率0.04~1.85m/yr,与大火成岩省的活动特征相似。综上所述,熊耳群许山组形成于一次强烈的热事件中,具有较大的岩浆通量与极高的喷发速率,符合地幔柱背景下的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耳 结构定量分析 晶体粒度分布 存留时间 喷发速率
下载PDF
熊耳山矿集区蒿坪沟Ag-Au多金属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3
作者 刘松岩 张达 +7 位作者 杨明建 张鑫明 未国栋 聂胜强 王轩 冯彦平 栗文杰 陈贵兰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6,共18页
为理清蒿坪沟Ag-Au多金属矿床中多阶段矿化与热液蚀变之间的关系,文章选取与铅锌成矿阶段密切相关的绿泥石进行野外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文章将蒿坪沟Ag-Au多金属矿床中的绿泥石分为3类:Ⅰ型分布在石英脉两侧的围岩中;Ⅱ型呈细粒、隐晶... 为理清蒿坪沟Ag-Au多金属矿床中多阶段矿化与热液蚀变之间的关系,文章选取与铅锌成矿阶段密切相关的绿泥石进行野外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文章将蒿坪沟Ag-Au多金属矿床中的绿泥石分为3类:Ⅰ型分布在石英脉两侧的围岩中;Ⅱ型呈细粒、隐晶质填充于隐爆角砾岩基质;Ⅲ型与铅锌硫化物共生、或以蠕虫状广泛分布在石英颗粒间隙中。3种类型绿泥石均为斜绿泥石,并落在了铁镁绿泥石的范围内,指示其形成于偏还原的酸性环境中;在阳离子置换中,主要发生了Fe2+对Mg2+的置换,其余置换作用均不明显;3种绿泥石形成与镁铁质围岩关系密切。由校正后的绿泥石地质温度计估算出3种类型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196~239℃,属于中—低温热液蚀变范围。3类绿泥石与蒿坪沟Ag-Au多金属矿床银铅锌成矿阶段相匹配,对进一步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绿泥石化学特征表明岩浆热液参与了成矿流体的形成,绿泥石形成于熊耳山矿集区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成矿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找矿 绿泥石 电子探针 成矿 地球化学 熊耳
下载PDF
熊耳山地区东草沟金银矿床构造控矿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
4
作者 徐厚生 张德贤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3年第2期206-218,共13页
熊耳山矿集区地处秦岭造山带中东部,印支—燕山期地幔与地壳相互作用导致区内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从而形成区内分布众多的不同期次和规模的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床。东草沟金银矿床是近年来在熊耳山矿集区新发现的一处金银矿床,... 熊耳山矿集区地处秦岭造山带中东部,印支—燕山期地幔与地壳相互作用导致区内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从而形成区内分布众多的不同期次和规模的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床。东草沟金银矿床是近年来在熊耳山矿集区新发现的一处金银矿床,目前处于勘探开发阶段。野外构造解析表明,东草沟金银矿床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根据产状、运动学和变形特征,将矿区控矿断裂划分为构造破碎带(强构造变形带)和陡倾断裂。东草沟金银矿床构造与矿化时空关系研究表明:早、晚成矿阶段的控矿断裂特征明显不同。其中,早成矿阶段(印支末期—燕山早期)的控矿断裂为压性断层,显示出明显的韧—脆性变形特征,发育有S-C构造及构造片理化带,反映的构造应力场为近SN向挤压;晚成矿阶段(燕山中晚期)的控矿断裂表现为张性断层和脆性变形特征,矿脉具有典型的扩张性充填脉的特征,反映的构造应力场为近EW向引张。区内不同方向的控矿断裂是在近SN向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多方向复共轭断层(conjugate-conjugate faults)系,及由其派生的次级断裂,复共轭断层系统的组合式样(assemblage patterns)控制着区内矿体空间展布及式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断裂 构造应力场 控矿规律 构造演化 东草沟金银矿床 熊耳山矿集区
下载PDF
华北陆块南缘熊耳群形成时代讨论 被引量:84
5
作者 赵太平 周美夫 +2 位作者 金成伟 关鸿 李惠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6-334,共9页
分布于豫、晋、陕 3省的熊耳群火山岩系不整合覆盖于太古界及下元古界结晶基底之上 ,其上被汝阳群、官道口群等陆源碎屑岩 碳酸盐岩地层不整合覆盖。已有的各种熊耳群年龄资料为 1 40~ 1 85Ga,故常认为其形成标志着中元古代的开始 ,... 分布于豫、晋、陕 3省的熊耳群火山岩系不整合覆盖于太古界及下元古界结晶基底之上 ,其上被汝阳群、官道口群等陆源碎屑岩 碳酸盐岩地层不整合覆盖。已有的各种熊耳群年龄资料为 1 40~ 1 85Ga,故常认为其形成标志着中元古代的开始 ,并将它与蓟县剖面的长城系对比。豫西熊耳山地区马家河组顶部的流纹斑岩和侵入于鸡蛋坪组的辉石闪长岩的单颗粒锆石U Pb和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 (LP ICPMS)年龄表明 :熊耳群形成于古元古代1 75~ 1 95Ga ,早于长城系 ;火山喷发开始于 1 95Ga± ,中心可能在豫西的熊耳山或崤山地区 ,形成豫西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地区的许山组和鸡蛋坪组 ;大约在 1 85Ga± ,火山活动可能以崤山地区为中心呈三叉裂谷系分别向西、东和北 3个方向发展 ,形成覆盖全区的马家河组 ;末期 (1 75Ga± )可能仅在豫西地区形成次火山 侵入岩———辉石闪长岩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陆块 熊耳 火山岩 形成时代 LP-ICPMS 铀-铅法年龄测试
下载PDF
华北陆块南部熊耳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65
6
作者 金成伟 翟明国 +2 位作者 夏斌 周美夫 赵太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69,共14页
分布于华北陆块南部的熊耳群火山岩由玄武质到流纹质火山岩组成,并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主,次为英安-流纹岩,SiO2=62%±的岩石较少,显示双峰特点。中基性熔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是辉石和斜长石,没有角闪石和黑云母,表明熊耳群火山岩... 分布于华北陆块南部的熊耳群火山岩由玄武质到流纹质火山岩组成,并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主,次为英安-流纹岩,SiO2=62%±的岩石较少,显示双峰特点。中基性熔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是辉石和斜长石,没有角闪石和黑云母,表明熊耳群火山岩形成于相对无水的环境。岩石地球化学上的显著特点是,富K2O、FeO,低Al2O3、MgO、CaO;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K、Rb、Ba)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表现出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亲合性。文中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证据表明,熊耳群火山岩具有岛弧型地球化学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其地幔源区遭受俯冲带组分的改造,而岩浆在上升到地表的过程中混染地壳物质是次要的。基于熊耳群及下伏结晶基底的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熊耳群形成于夭折的三叉裂谷环境,推断俯冲带组分的改造和富集事件发生在华北陆块南部古元古代大陆壳的形成和 拼贴过程中,由于洋壳和地壳物质再循环到上地幔中,使陆下岩石圈地幔源区富集LILE、LREE并亏损HFSE。熊耳期岩浆作用正是源于这样的保留有早期俯冲带组分改造特征的陆下岩石圈富集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地球化学特征 地幔源区混染 元古宙 熊耳 华北陆块
下载PDF
豫西崤山早元古代中酸性侵入岩锆石/斜锆石U-Pb测年及其对熊耳火山岩系时限的约束 被引量:37
7
作者 崔敏利 张宝林 +4 位作者 彭澎 张连昌 沈晓丽 郭志华 黄雪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41-1549,共9页
熊耳火山岩系是华北克拉通早元古代晚期重要的岩浆记录,其火山作用时限的厘定对于揭示华北该时期的构造格局与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对侵入到熊耳火山岩系顶层马家河组的石英闪长岩体中的斜锆石与锆石和花岗斑岩体中的锆石进行了高精度SI... 熊耳火山岩系是华北克拉通早元古代晚期重要的岩浆记录,其火山作用时限的厘定对于揭示华北该时期的构造格局与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对侵入到熊耳火山岩系顶层马家河组的石英闪长岩体中的斜锆石与锆石和花岗斑岩体中的锆石进行了高精度SIMSU-Pb定年。三个样品共58个测点,石英闪长岩体中的斜锆石207Pb/206Pb平均年龄为1789±4Ma,锆石207Pb/206Pb平均年龄1778±12Ma,花岗斑岩体中的锆石207Pb/206Pb平均年龄为1786±8Ma。这些年龄数据表明石英闪长岩体从生成到侵位是一个短暂而连续的过程,这一岩体与花岗斑岩岩体基本同期。同时,由于这两个岩体侵入到了熊耳火山岩系最顶部的马家河组,因此可以限定熊耳火山岩系的上限。结合前人的年代学数据,我们提出熊耳火山岩系的岩浆作用时限在1770~1800Ma之间,峰期为1780Ma。这一研究结果从年代学上支持熊耳火山岩系形成于快速拉张的裂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早元古代 熊耳火山岩系 SIMS年代学 裂谷
下载PDF
豫西熊耳山地区沙沟银铅锌矿床成矿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0
8
作者 毛景文 郑榕芬 +2 位作者 叶会寿 高建京 陈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9-368,共10页
豫西沙沟、铁炉坪和蒿坪沟银铅锌矿构成秦岭地区最大的银矿集区,初步探明银金属储量约4000t。在这3个矿区中矿脉群受NE向断裂的控制,单个矿脉仅数厘米到数十厘米厚,但延长达数千米和延深数百米,矿石银品位极高,是一种罕见的工业性矿床... 豫西沙沟、铁炉坪和蒿坪沟银铅锌矿构成秦岭地区最大的银矿集区,初步探明银金属储量约4000t。在这3个矿区中矿脉群受NE向断裂的控制,单个矿脉仅数厘米到数十厘米厚,但延长达数千米和延深数百米,矿石银品位极高,是一种罕见的工业性矿床。本次研究在沙沟矿区的近矿蚀变岩中选取绢云母和铬云母进行40Ar/39Ar年龄测定,获得坪年龄为(145.0±1.1)Ma和(147.0±1.5)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45.2±2.5)Ma和(147.6±2.3)Ma。这些年龄数据与熊耳山地区的三道庄—南泥湖钼钨矿成矿年龄基本相同,鉴于在沙沟矿区银铅锌矿脉于深部钼矿化越来越强以及在邻区可见到围绕中生代花岗岩体发育的斑岩型_矽卡岩型钼钨矿及外围的脉状和破碎带型铅锌银矿的矿化分带之现象,可以认为银铅锌与钼钨矿化属于同一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银铅锌矿 ^40Ar-^39Ar测年 熊耳 豫西
下载PDF
熊耳群火山岩系金银多金属矿床热水成矿作用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汉成 肖荣阁 +3 位作者 安国英 张龙 侯万荣 费虹彩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00-405,共6页
在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系地层内部,已发现金、银多金属矿床多处,但对其成因机制的解释,不同学者往往存在不同认识。笔者通过对已知矿床产出地质特征、成矿热水流体特征和来源以及矿化、蚀变围岩系统研究后提出熊耳期后火山热液是... 在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系地层内部,已发现金、银多金属矿床多处,但对其成因机制的解释,不同学者往往存在不同认识。笔者通过对已知矿床产出地质特征、成矿热水流体特征和来源以及矿化、蚀变围岩系统研究后提出熊耳期后火山热液是控制金、银多金属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成矿作用以热水流体的沉积、充填作用为主,主成矿期应为熊耳群火山活动后期等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耳 火山岩系 裂谷 热水流体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部元古代熊耳群硅质岩地球化学及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红中 周永章 +5 位作者 张连昌 何俊国 杨志军 梁锦 周留煜 瓦西拉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79-3691,共13页
熊耳群是华北地台南缘古元古代末伸展-裂解作用的产物,它以偏基性的中性火山岩为主,沉积岩主要位于其顶部和底部并常常以夹层的形式发育于火山岩中。地球化学及SEM-EDS分析结果表明,熊耳群顶部马家河组火山岩中夹层硅质岩的特征为:SiO2... 熊耳群是华北地台南缘古元古代末伸展-裂解作用的产物,它以偏基性的中性火山岩为主,沉积岩主要位于其顶部和底部并常常以夹层的形式发育于火山岩中。地球化学及SEM-EDS分析结果表明,熊耳群顶部马家河组火山岩中夹层硅质岩的特征为:SiO2含量65.55%~80.33%,平均73.41%;结晶程度偏低,Ba、U和ΣREE含量、Al/(Al+Fe+Mn)值、Fe/Ti值、(Fe+Mn)/Ti值、Ba/Sr值等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硅质岩Al/(Al+Fe+Mn)值、MnO/TiO2值、Al/(Al+Fe)值、Al2O3/(Al2O3+Fe2O3)值、Sc/Th值、U/Th值、(La/Yb)N值、δCe值、(La/Ce)N值指标指示其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岩石K2O/Na2O值、SiO2/(K2O+Na2O)值、SiO2/Al2O3值显示其属于火山喷发作用相关的硅质岩,而Al2O3/TiO2值、V/Cr值、Ni/Co值则进一步反映了中基性岩浆作用对硅质岩的影响;硅质岩沉积体系受控于地球内动力,其原始热水沉积体系发育的能量来源于岩浆的加热作用,而相关热水流体的溶解、淋滤作用实现了热水体系内物质的富集并构成了硅质岩物质来源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元古代 熊耳 火山活动 热水沉积
下载PDF
华北陆块南部元古宙熊耳群火山岩的成因与构造环境:事实与争议 被引量:89
11
作者 赵太平 徐勇航 翟明国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1-206,共16页
位于华北陆块南部的熊耳群形成于古元古代1.80~1.75Ga,以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仅占地层总厚度的4.3%。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陆块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基岩出露面积约7000km2,地层厚度3... 位于华北陆块南部的熊耳群形成于古元古代1.80~1.75Ga,以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仅占地层总厚度的4.3%。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陆块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基岩出露面积约7000km2,地层厚度3000~7000m,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主,次为英安-流纹岩,SiO2=60%±的岩石较少,显示双峰特点。中基性熔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是斜长石和辉石,几乎没有角闪石和黑云母。其岩石化学成分的突出特点是高Fe,K,而低Al,Ca和Mg,火山岩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的岛弧型地球化学特征。Nd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这种地球化学特征是地幔源区遭受地壳组分改造及少量岩浆上升过程中的地壳混染造成的。熊耳群中的沉积岩主要分布在大古石组及马家河组。沉积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熊耳群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结合火山岩的结构、构造特征,表明火山喷发的主体环境是海相,经历了陆相到海相再到陆相的演变过程,即:伴随着裂谷的发育、地面沉降和海水的侵入,以及随着火山喷发的进行最后又高出海面暴露于地表的全过程。熊耳群形成后,海侵范围更广、海水逐渐加深,表明地壳逐步向更大的凹陷发展。熊耳群形成于夭折的三叉裂谷环境,其火山岩所具有的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继承于受俯冲组分改造的陆下岩石圈富集地幔源区。熊耳期岩浆活动在华北陆块广泛分布,除了陕西宝鸡附近及山西吕梁地区的火山岩,还广泛分布1.75Ga前后的基性岩墙群、A-型花岗岩以及比熊耳群稍晚的斜长岩、奥长环斑花岗岩等(1.75-1.70Ga)和碱性花岗岩类(~1.65Ga)。这些岩浆岩和熊耳群火山岩在源区性质、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等方面,可能存在必然的联系。上述岩浆岩的发育,说明华北陆块在1.80Ga后处于地壳拉伸、减薄,很可能沿早先拼合的薄弱部位最先发生破裂,是华北陆块裂解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陆块 元古宙 熊耳 成因 构造环境
下载PDF
熊耳山Au-Ag-Pb-Mo矿集区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122
12
作者 郭保健 李永峰 +1 位作者 王志光 叶会寿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47,共5页
熊耳山地区是华北地块南缘继小秦岭金矿田之后发现的又一金银铅钼矿集中区。该区经历了发生于中国东部燕山期的构造体制大转换和岩石圈减薄事件,产出了大量燕山期热液金矿床及银、铅、钼矿床,发育了不同的矿床类型: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构... 熊耳山地区是华北地块南缘继小秦岭金矿田之后发现的又一金银铅钼矿集中区。该区经历了发生于中国东部燕山期的构造体制大转换和岩石圈减薄事件,产出了大量燕山期热液金矿床及银、铅、钼矿床,发育了不同的矿床类型: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构造蚀变岩型银铅矿和斑岩型钼矿。文章讨论了该区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各种矿床类型的特征、成岩成矿时间及其相互关系、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并提出了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类型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熊耳
下载PDF
河南熊耳山地区花山花岗岩与金矿化的关系 被引量:64
13
作者 王长明 邓军 张寿庭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5-321,共7页
熊耳山地区是豫西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通过对该区花山花岗岩的化学组成、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特征及与金矿化关系的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在R型聚类分析谱系图上表明岩体中Au、Ag、Pb、Cu、Ba元素与金矿床微量... 熊耳山地区是豫西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通过对该区花山花岗岩的化学组成、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特征及与金矿化关系的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在R型聚类分析谱系图上表明岩体中Au、Ag、Pb、Cu、Ba元素与金矿床微量元素相关性趋于一致;(2)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表现出花岗岩和蚀变岩具有相似的右倾配分曲线的特征;(3)在流体包裹体的ω(Na^+)-ω(K^+)-ω(Ca^2+ +Mg^2+)成分三角图上表明金成矿流体和岩浆热液具亲缘关系;(4)岩体线性构造控制了花山地区构造蚀变岩型和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5)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期,花山花岗岩的成岩时间集中于81~159Ma;(6)S、H、O、Pb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自岩浆热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山花岗岩 金矿化 熊耳 河南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部古元古界熊耳群大古石组碎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14
作者 徐勇航 赵太平 +1 位作者 张玉修 陈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6-326,I0001,共12页
华北克拉通南部熊耳—中条拗拉谷中广泛发育的古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以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在大古石组及马家河组,仅占地层总厚度的4.3%。... 华北克拉通南部熊耳—中条拗拉谷中广泛发育的古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以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在大古石组及马家河组,仅占地层总厚度的4.3%。本文从沉积学角度,探讨熊耳群火山岩的形成环境及其构造背景。底部大古石组碎屑岩主要由一套砂砾岩、砂岩和泥质岩组成。其岩相学特征表明大古石组自下而上的沉积相为河流相—湖泊相—河流相。自下而上对比大古石组剖面中碎屑岩的地球化学数据(Sr、Ga、V)及相应比值(Sr/Ba、Th/U、Zr/Rb),认为大古石组碎屑岩以陆相沉积(河流相和湖泊相)为主,但中后期伴有海侵作用。通过对其泥质岩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大古石组碎屑岩主要来源于花岗质成分,但混有一定量的基性物质;源岩以太古宙地层为主,可能有古元古代地层的加入,经历了中等程度的风化作用,并快速堆积形成的。大古石组碎屑岩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代表了古元古代末华北克拉通伸展—裂解事件的开始;熊耳群火山岩则是在被动大陆边缘的裂谷环境发育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古元古代 熊耳 大古石组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构造背景
下载PDF
熊耳裂陷印支期同位素地质年龄耦合性 被引量:29
15
作者 任富根 殷艳杰 +1 位作者 李双保 赵家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6-288,共3页
在熊耳裂陷构造环境背景和演化的基础上 ,应用U Pb稀释法精确确定岩浆活动年龄 (印支期 2 0 8.5±6 .2Ma ,燕山期 12 1.6± 3.9Ma) ;熊耳群上部安山岩40 Ar 3 9Ar法坪年龄 2 0 6 .5 5Ma ,等时线年龄 2 0 7.5 2± 2 .5 6Ma ... 在熊耳裂陷构造环境背景和演化的基础上 ,应用U Pb稀释法精确确定岩浆活动年龄 (印支期 2 0 8.5±6 .2Ma ,燕山期 12 1.6± 3.9Ma) ;熊耳群上部安山岩40 Ar 3 9Ar法坪年龄 2 0 6 .5 5Ma ,等时线年龄 2 0 7.5 2± 2 .5 6Ma ,指示热扰动年龄 ;北岭金矿、陈胡子沟金矿蚀变矿物Sm Nd法内部等时线年龄 186± 2Ma。这些年龄大于燕山期 ,而与印支期相近 ,显示了印支期岩浆活动、热构造事件和有关成矿作用的耦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同位素地质年龄 耦合性 熊耳裂陷
下载PDF
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系中的杏仁体——热水成矿作用的证据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汉成 肖荣阁 +3 位作者 安国英 张龙 侯万荣 高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6-363,共8页
在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的矿化部位,普遍存在着特征明显的杏仁体,有的杏仁体甚至构成了矿化体,前人对此研究很少。对杏仁体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充填矿物进行了系统研究,详细论述了杏仁体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成矿热水流体和成矿作用的关... 在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的矿化部位,普遍存在着特征明显的杏仁体,有的杏仁体甚至构成了矿化体,前人对此研究很少。对杏仁体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充填矿物进行了系统研究,详细论述了杏仁体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成矿热水流体和成矿作用的关系,指出杏仁体是在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内进行找矿勘查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南缘 熊耳群火山岩 杏仁体 热水流体 充填作用 交代作用
下载PDF
河南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时代的古地磁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官福 陈志宏 +1 位作者 丁士应 任富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55-266,共12页
通过对河南熊耳山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及该地区北岭的蚀变岩型金矿、鸡冠山的石英脉型金矿和店房的角砾岩型金矿的古地磁研究,结合地质上的研究成果,认为北岭蚀变岩型金矿和店房的角砾岩型金矿的成矿作用始于元古宙,有后期成矿作用的叠加,... 通过对河南熊耳山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及该地区北岭的蚀变岩型金矿、鸡冠山的石英脉型金矿和店房的角砾岩型金矿的古地磁研究,结合地质上的研究成果,认为北岭蚀变岩型金矿和店房的角砾岩型金矿的成矿作用始于元古宙,有后期成矿作用的叠加,鸡冠山石英脉型金矿则是燕山期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耳山地区 前寒武纪 金矿床 成矿时代 古地磁
下载PDF
熊耳山矿集区金矿控矿地质要素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吴发富 龚庆杰 +2 位作者 石建喜 李建全 王中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5-875,共11页
本文统计了豫西熊耳山地区53个金矿床(点),编绘了熊耳山地区金矿床分布图。系统的野外矿床地质观察以及熊耳山地区矿床分布图都显示,该区金矿的主要控矿要素为太华群变质结晶基底、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以及燕山期酸性侵入岩。太华... 本文统计了豫西熊耳山地区53个金矿床(点),编绘了熊耳山地区金矿床分布图。系统的野外矿床地质观察以及熊耳山地区矿床分布图都显示,该区金矿的主要控矿要素为太华群变质结晶基底、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以及燕山期酸性侵入岩。太华群处于熊耳山核部,南北两侧以不整合接触带分别与熊耳群及新生代地层相拆离。矿集区45%的金矿床分布于太华群内,从鲁山、熊耳山到小秦岭,金矿化程度增强,而太华群中的金丰度依次降底,显示太华群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近东西向马超营断裂为熊耳山地区一级构造单元,其北侧发育一系列北东向次级断层。区内金矿床主要分布于马超营断裂以北,明显沿北东向断层成带分布,且矿床的控矿构造也呈北东向,暗示了北东向断层的控矿特征。研究区内发育有花山、五丈山、合峪、太山庙等大花岗岩体和大量石英斑岩脉和花岗斑岩岩脉。花山岩体和五丈山岩体与地层外接触带是控制金矿床产出重要区域,36%的金矿床产出于岩体附近或角砾岩体内,小型岩脉则广泛发育于各金矿床内。本区1∶20万区域化探金含量存在七个异常区,分别与该区金矿床集中分布区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熊耳 金矿床 控矿地质要素 区域化探异常
下载PDF
豫西熊耳山多金属矿集区成矿物质来源研究:来自铅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2
19
作者 祝朝辉 尉向东 +5 位作者 宋锋 李明立 刘淑霞 杜春彦 张震 王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23-1336,共14页
河南省熊耳山地区已查明金、钼、铅锌各类矿床(点)数十个,显示出较好的成矿潜力。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却非常薄弱,已有的研究也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系统收集了熊耳山地区地层、岩浆岩及各类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并计算了相关铅同位... 河南省熊耳山地区已查明金、钼、铅锌各类矿床(点)数十个,显示出较好的成矿潜力。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却非常薄弱,已有的研究也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系统收集了熊耳山地区地层、岩浆岩及各类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并计算了相关铅同位素参数,通过详细的铅同位素数据及相关参数对比,研究了矿集区内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熊耳山多金属矿集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岩。依据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岩浆源区物质是与富集成矿物质的流体经过充分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的太华群古老基底物质,具有与地表出露太华古老基底变质核杂岩完全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熊耳山地区 多金属矿集区 铅同位素 成矿物质
下载PDF
河南熊耳山沙沟银铅锌矿床中硫化物和银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2
20
作者 郑榕芬 毛景文 高建京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5-726,共12页
河南熊耳山沙沟矿床是新探明的一个大型银铅锌矿床。文章首次对其矿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大量矿石光薄片观察、等离子质谱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具有工业意义的硫化物主要有方铅矿、贫铁闪锌矿、黄铜矿,银矿物主要有自然银、深... 河南熊耳山沙沟矿床是新探明的一个大型银铅锌矿床。文章首次对其矿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大量矿石光薄片观察、等离子质谱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具有工业意义的硫化物主要有方铅矿、贫铁闪锌矿、黄铜矿,银矿物主要有自然银、深红银矿、辉银矿、硫锑铜银矿、含银黝铜矿,它们与硫化物共生,多沿方铅矿、贫铁闪锌矿等颗粒间或者裂隙产出。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矿化作用过程,而且为矿床评价、组分综合利用和选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铅锌矿床 硫化物 银矿物 沙沟 熊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