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流脉冲电子束轰击产生表面熔坑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秦颖 吴爱民 +3 位作者 邹建新 刘悦 王晓钢 董闯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5-89,共5页
在纯Al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其温度场和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 ,给出了脉冲半高宽度为 0 5μs、能量为 3J cm2 电子束轰击铝靶后 :熔化深度约为 2 5μm ,与TEM的观察结果一致 ,熔化从 0 4μs开始到 1... 在纯Al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其温度场和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 ,给出了脉冲半高宽度为 0 5μs、能量为 3J cm2 电子束轰击铝靶后 :熔化深度约为 2 5μm ,与TEM的观察结果一致 ,熔化从 0 4μs开始到 1 6μs结束 ,最先完全熔化的位置约为 1 4μm ,亚表层首先熔化并且迅速膨胀 (沉积的能量在最大射程的 1 3处达到最大值 ) ,体积膨胀力大约为 2 75MPa ,引起了熔体从亚表层通过表层向外喷发 ,熔体的喷发速度约为 1 330m s,随后表面从内向外经历速率为 1 0 9K s的冷却过程 ,因而使得表面形成类似于火山坑状的”熔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HCPEB 数值模拟 熔坑
下载PDF
结构缺陷对电子束诱发纯铝表面熔坑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关庆丰 安春香 +2 位作者 张庆瑜 董闯 邹广田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2-498,共7页
用Nadezhda-2强流脉冲电子束轰击不同预变形量的纯铝表面,对铝表面的结构缺陷和轰击后产生的表面熔坑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了表面熔坑与结构缺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结构缺陷对表面熔坑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熔坑的数量随着结构缺陷数... 用Nadezhda-2强流脉冲电子束轰击不同预变形量的纯铝表面,对铝表面的结构缺陷和轰击后产生的表面熔坑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了表面熔坑与结构缺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结构缺陷对表面熔坑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熔坑的数量随着结构缺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有沿晶界和高位错密度区择优形成的趋向,结构缺陷是表面熔坑形成的萌芽.另外,强流脉冲电子束还能在晶界和滑移带上诱发出大量由于空位聚集而产生的孔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强流脉冲电子束 结构缺陷 纯铝 熔坑 预变形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诱发温度场及表面熔坑的形成 被引量:25
3
作者 秦颖 王晓钢 +5 位作者 董闯 郝胜智 刘悦 邹建新 吴爱民 关庆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043-3048,共6页
在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铝和钢的温度场和熔化过程进行模拟 ,给出了最先熔化的位置、形成熔孔的最大深度以及表面层下熔化的最大深度 .通过铝和钢的熔化潜热温度补偿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对比 ... 在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铝和钢的温度场和熔化过程进行模拟 ,给出了最先熔化的位置、形成熔孔的最大深度以及表面层下熔化的最大深度 .通过铝和钢的熔化潜热温度补偿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对比 ,揭示了亚表层率先升温及熔化从而通过表层向外喷发的熔坑的形成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热传导 数值模拟 化潜热 表面熔坑 热扩散率
原文传递
表面状态对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诱发金属表面熔坑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彤 彭冬晋 +3 位作者 邹阳 万明珍 蔡杰 关庆丰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4,共6页
为了考察材料晶体学特性对表面熔坑形成机制的影响,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对喷丸前、后的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表面辐照处理,对HCPEB诱发的表面熔坑形貌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HCPEB辐照后样品表面形成了大量的火山状熔坑,... 为了考察材料晶体学特性对表面熔坑形成机制的影响,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对喷丸前、后的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表面辐照处理,对HCPEB诱发的表面熔坑形貌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HCPEB辐照后样品表面形成了大量的火山状熔坑,熔坑数密度和熔坑尺寸随电子束能量的增加而减小,材料表面的杂质或夹杂物容易成为熔坑的核心,并在熔坑形成的喷发过程中被清除,起到净化表面的作用。此外,喷丸前、后样品表面熔坑数密度遵循相似的分布规律,喷丸处理使熔坑数密度显著增大,表明材料的晶体学特性对表面熔坑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晶界、位错等结构缺陷是熔坑形核的择优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304不锈钢 熔坑
原文传递
扫描电子束微熔抛光临界功率密度规律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新凯 王荣 +1 位作者 王启超 董玉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86-393,共8页
目的明确扫描电子束改善45钢表面粗糙度工艺方法以及电子束抛光工艺参数的内在联系。方法以热轧空冷45钢为研究对象,通过设定可编程数字信号发生器的参数,实现扫描电子束环状下束的方式,对45钢试样进行微熔抛光处理,搭建45钢表面微熔状... 目的明确扫描电子束改善45钢表面粗糙度工艺方法以及电子束抛光工艺参数的内在联系。方法以热轧空冷45钢为研究对象,通过设定可编程数字信号发生器的参数,实现扫描电子束环状下束的方式,对45钢试样进行微熔抛光处理,搭建45钢表面微熔状态下电子束功率与熔化所需功率密度的临界平衡关系,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工艺参数下试样温度场的变化规律。结果 45钢微熔状态下,电子束束流与工件移动速度呈非线性关系。当电子束束流为9.36 mA,工件移动速度为11 mm/s时,45钢表面原始铣削划痕完全消失,且光洁度良好,表面粗糙度由2.0μm降至0.43μm,降低幅度约为78.5%。部分参数下,表面会出现熔坑、褶皱现象。这是因为单个扫描周期过长,能量积累,导致表层过度熔融。4#试样经电子束处理后,铣削划痕仍旧可见,这是因为单个扫描周期仅为3.6 s,表层能量流失过快,导致熔融不全的现象。结论扫描电子束处理45钢表面,可显著降低试样表面粗糙度。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可控制电子能量密度和散热速率,减少熔坑、褶皱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束 抛光 45钢 粗糙度 工艺参数 熔坑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镍基高温合金GH4169的微观结构及腐蚀性能 被引量:9
6
作者 杨盛志 王晓彤 +3 位作者 李艳 蔡杰 侯秀丽 关庆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0-56,共7页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igh current pulsed electron beam,HCPEB)技术对镍基高温合金GH4169进行表面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igh current pulsed electron beam,HCPEB)技术对镍基高温合金GH4169进行表面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对HCPEB诱发的微观结构进行详细的表征,并考察HCPEB辐照处理后样品表面的腐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HCPEB辐照后GH4169合金表面发生熔化并形成熔坑,熔坑密度随辐照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尺寸较大的第二相颗粒等可随着熔坑的喷发而清除,进而实现表面净化。HCPEB辐照后GH4169合金表面形成3~5μm厚的重熔层,重熔层内部以尺寸在100 nm左右的纳米晶为主,HCPEB辐照还可在表层诱发强烈的塑性变形,形成高密度的位错及变形孪晶等变形结构。HCPEB辐照显著地改善了GH4169合金的耐蚀性能,腐蚀性能的改善主要归因于表面净化效应以及表层纳米重熔层和高密度的晶体缺陷的形成,这些微观结构促进了表层钝化膜的形成,起到保护基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GH4169镍基高温合金 表面熔坑 纳米晶 腐蚀性能
下载PDF
模具钢SKD11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处理的形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平生 郝胜智 +2 位作者 李旻才 宋振飞 董闯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1-515,共5页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不同工艺参数对模具钢SKD11进行表面处理,发现处理表面出现典型的熔坑形貌。通过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成分分析、三维形貌轮廓仪对处理样品表面进行分析,模具钢SKD11亚表层碳化物的喷发是熔坑形成的主要原因。熔坑的...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不同工艺参数对模具钢SKD11进行表面处理,发现处理表面出现典型的熔坑形貌。通过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成分分析、三维形貌轮廓仪对处理样品表面进行分析,模具钢SKD11亚表层碳化物的喷发是熔坑形成的主要原因。熔坑的分布情况与电子束处理工艺参数密切相关。在相同加速电压下,熔坑面密度随脉冲处理次数的增加而减少,而熔坑平均尺寸呈现先随脉冲次数增加到最大值而后减小的趋势;对于相同处理次数时,使用高加速电压的样品表面形成的熔坑面密度较低,而且要比低电压更快地进入到平稳阶段。表面粗糙度呈现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熔坑 粗糙度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对SKD11钢表面形貌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吴平生 郝胜智 +1 位作者 张向东 董闯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8-170,共3页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SKD11模具钢进行辐照处理。通过金相显微镜、三维轮廓形貌仪对处理样品表面进行形貌观察,发现处理表面有熔坑现象产生,熔坑面密度及处理面粗糙度随脉冲处理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对于初始少量脉冲处理时,样品表层显微...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SKD11模具钢进行辐照处理。通过金相显微镜、三维轮廓形貌仪对处理样品表面进行形貌观察,发现处理表面有熔坑现象产生,熔坑面密度及处理面粗糙度随脉冲处理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对于初始少量脉冲处理时,样品表层显微硬度较原始样品低,且随处理次数增加而降低,但在高电压和更多脉冲处理时,显微硬度值有所回升。处理样品的截面显微硬度呈特殊的振荡式分布。摩擦磨损性能测试表明,在低电压(19.8kV)处理情况下,耐磨损性能得到改善,脉冲次数为8次时处理样品的耐磨性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熔坑 粗糙度 显微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Al-Si-Pb合金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安健 李世龙 +1 位作者 曹占义 关庆玲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40-1144,共5页
在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实验基础上,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Al-Si-Pb合金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模拟,给出了最先熔化的位置、形成熔坑的最大深度、熔化区的最大深度以及准静态热应力的分布。通过合金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揭示了表面... 在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实验基础上,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Al-Si-Pb合金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模拟,给出了最先熔化的位置、形成熔坑的最大深度、熔化区的最大深度以及准静态热应力的分布。通过合金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揭示了表面熔坑的形成机制和剖面硬度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Pb合金 强流脉冲电子束 数值模拟 熔坑 准静态热应力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纯钛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波 高超 +3 位作者 何吉东 朱广林 董立洋 徐宁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6-160,共5页
目的提高纯钛表面的耐腐蚀性能。方法本实验主要分两步进行,首先进行金相样品的制备,然后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处理,最后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硬度检测,电化学检测等检测手段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扫描... 目的提高纯钛表面的耐腐蚀性能。方法本实验主要分两步进行,首先进行金相样品的制备,然后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处理,最后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硬度检测,电化学检测等检测手段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样品表面出现了熔坑,并且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熔坑数量逐渐减少,这主要归因于强流脉冲电子束的净化除杂作用。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衍射峰出现了宽化和向高角度偏移现象,主要归因于脉冲处理后合金表面的晶粒细化和表面应力、晶格常数的降低。另外,电化学测试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金属表面的耐腐蚀性明显增加,自腐蚀电流密度从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前的27.3μA/cm^2变化到25次脉冲处理后的6.3μA/cm^2,主要归因于强流脉冲电子束的净化除杂作用以及熔坑等结构缺陷的消失。显微硬度分析发现,经过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由于样品表面的残余应力和孪晶等结构缺陷的存在,样品表面硬度明显降低。结论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纯钛的耐腐蚀性能增加,晶粒细化,硬度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强流脉冲电子束 熔坑结构 耐腐蚀性 腐蚀电流 硬度
下载PDF
用含添加剂硫的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林 马红安 +4 位作者 李彦涛 胡强 任国仲 臧传义 贾晓鹏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4,共3页
本文分别用铁镍触媒、含添加剂硫的铁镍触媒在国产六面顶压机上合成了优质金刚石单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所合成的金刚石多为六八面体,晶形完整;在大多数用含添加剂硫的铁镍触媒合成的金刚石的{100}面,有熔坑出现,而用铁镍触媒合... 本文分别用铁镍触媒、含添加剂硫的铁镍触媒在国产六面顶压机上合成了优质金刚石单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所合成的金刚石多为六八面体,晶形完整;在大多数用含添加剂硫的铁镍触媒合成的金刚石的{100}面,有熔坑出现,而用铁镍触媒合成的金刚石没有这种现象;用电子显微镜对熔坑的形貌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另外,还发现用含添加剂硫的铁镍触媒合成的金刚石中的包裹体要明显少于用铁镍触媒合成的金刚石中的包裹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镍触媒 熔坑 包裹体
下载PDF
W6Mo5Cr4V2钢表面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玉辉 肖福仁 +1 位作者 廖波 李玉海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3-147,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SEM)、台阶仪、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显微硬度仪对W6Mo5Cr4V2钢经强流脉冲离子束(HIPIB)辐照前后试样的表面形貌、粗糙度、表层的组织结构及硬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熔坑'和硬度'多峰'态形成... 利用扫描电镜(SEM)、台阶仪、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显微硬度仪对W6Mo5Cr4V2钢经强流脉冲离子束(HIPIB)辐照前后试样的表面形貌、粗糙度、表层的组织结构及硬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熔坑'和硬度'多峰'态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试样表面粗糙度随辐照次数的增加有所减小;辐照过程使该钢体心立方的马氏体α′-Fe向面心立方的奥氏体-γFe转变,碳化物溶解,马氏体溶碳量增大且晶粒细化,点阵畸变度增大,使W6Mo5Cr4V2钢表面硬度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离子束(HIPIB) W6MO5CR4V2钢 显微硬度 熔坑
下载PDF
Ⅱa型优质金刚石大单晶的合成 被引量:5
13
作者 望贤成 马红安 +3 位作者 臧传义 任国仲 田宇 贾晓鹏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4年第4期31-33,共3页
在触媒KOV(FeNiCo合金 )的基础上加上一定含量的的Ti和Cu ,用温度梯度法首次在国产的六面顶压机上合成出~ 1 5mm高质量的Ⅱa型金刚石单晶。分析了合成Ⅱa型金刚石单晶过程中出现晶体表面熔坑现象的原因。晶种的质量和清洁度导致晶体... 在触媒KOV(FeNiCo合金 )的基础上加上一定含量的的Ti和Cu ,用温度梯度法首次在国产的六面顶压机上合成出~ 1 5mm高质量的Ⅱa型金刚石单晶。分析了合成Ⅱa型金刚石单晶过程中出现晶体表面熔坑现象的原因。晶种的质量和清洁度导致晶体表面熔坑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降低晶体的生长速度可以避免熔坑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梯度 Ⅱa型金刚石单晶 熔坑现象 生长速度
下载PDF
含硫金刚石的合成及杂质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林 李颖 +4 位作者 马红安 李彦涛 臧传义 任国仲 贾晓鹏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16,19,共4页
本文分别用N i70Mn25Co5合金粉末和含添加剂硫的N i70Mn25Co5合金粉末作触媒合成了金刚石单晶,通过对比,发现添加剂硫的引入使得金刚石内的包裹体含量增加,使晶体表面出现熔坑;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对晶体的杂质成分、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 本文分别用N i70Mn25Co5合金粉末和含添加剂硫的N i70Mn25Co5合金粉末作触媒合成了金刚石单晶,通过对比,发现添加剂硫的引入使得金刚石内的包裹体含量增加,使晶体表面出现熔坑;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对晶体的杂质成分、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杂质元素锰、硫的含量随着触媒中硫的添加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由此推测在金刚石生长过程中生成了难熔的MnS,MnS以包裹体的形式进入金刚石中,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金刚石的晶格排列,使得表面出现熔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包裹体 熔坑 杂质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轰击对单晶Si表面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健 储金宇 +2 位作者 王雪涛 关庆丰 梁亮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01-605,共5页
用强流脉冲电子束技术对两种取向的单晶Si片进行了表面轰击,对电子束诱发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能量密度~3J/cm2时,轰击表面开始形成大量的熔坑。能量密度~4J/cm2时,表面开始出现微裂纹,微裂纹的形态与单晶Si的晶体... 用强流脉冲电子束技术对两种取向的单晶Si片进行了表面轰击,对电子束诱发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能量密度~3J/cm2时,轰击表面开始形成大量的熔坑。能量密度~4J/cm2时,表面开始出现微裂纹,微裂纹的形态与单晶Si的晶体取向密切相关;强流脉冲电子束轰击能够诱发表层强烈的塑性变形,[111]取向单晶Si表面出现剪切带结构,而[001]取向单晶Si表面变形结构则以微条带为主;此外,变形区域内还出现大量<100nm的微孔洞形貌,这些微孔洞的形成为制备表面多孔材料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单晶硅 剪切带 微孔洞 熔坑
下载PDF
SKD11模具钢的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郝胜智 李旻才 +2 位作者 张向东 Thierry Grosdidier 董闯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4-216,共3页
本文介绍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材料表面改性原理,采用模具钢SKD11进行辐照处理实验。对处理样品表面进行形貌观察,发现熔坑面密度及粗糙度随脉冲处理次数的增加而减小。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多脉冲处理条件下表面改性层中碳化物发生溶解... 本文介绍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材料表面改性原理,采用模具钢SKD11进行辐照处理实验。对处理样品表面进行形貌观察,发现熔坑面密度及粗糙度随脉冲处理次数的增加而减小。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多脉冲处理条件下表面改性层中碳化物发生溶解,形成高奥氏体含量的重熔组织,而过多的能量注入会使奥氏体发生再度分解。磨损性能测试表明,在低电压(19.8kV)处理情况下,耐磨损性能得到改善,脉冲次数为8次时处理样品的耐磨性达到最佳,这与表面改性层中碳化物及奥氏体的相对含量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熔坑 粗糙度 显微结构 耐磨性
下载PDF
强流脉冲离子束轰击对钛合金表面的损伤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明娟 刘伟波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2-375,共4页
为了研究强流脉冲离子束(IPIB)辐照在钛合金表面造成的损伤效应,利用IPIB在低、中、高三种能流密度下对钛合金表面进行了轰击。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离子束诱发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能量密度为1.44 J/cm2时,5... 为了研究强流脉冲离子束(IPIB)辐照在钛合金表面造成的损伤效应,利用IPIB在低、中、高三种能流密度下对钛合金表面进行了轰击。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离子束诱发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能量密度为1.44 J/cm2时,5次脉冲轰击,靶材表面开始形成大量的熔坑。能量密度为4.5 J/cm2,10次脉冲辐照,表面出现大量较深的微裂纹,其形态分布与材料本身的缺陷密切相关。IPIB轰击能够诱发表层强烈的塑性变形;多次脉冲轰击,变形区域表面形成分布均匀,尺寸约为1μm的微孔洞形貌。微孔洞成分的线扫描结果显示,孔洞内部C,O和Si等杂质轻元素含量发生改变,β相稳定元素Mo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离子束 钛合金 熔坑 微裂纹 微孔洞
原文传递
铝对生长Ⅱa型宝石级金刚石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尚升 马红安 +5 位作者 臧传义 田宇 张亚飞 肖宏宇 尹斌华 贾晓鹏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0,共3页
对于高温高压温度梯度法合成金刚石来说,在触媒中添加除氮剂(Ti、Al等),可以合成无色的IIa型宝石级金刚石。实验使用国产六面顶压机和NiMnCo溶媒通过温度梯度法来合成Ⅱa型宝石级金刚石,主要研究了除氮剂铝对生长Ⅱa型宝石级金剐石的影... 对于高温高压温度梯度法合成金刚石来说,在触媒中添加除氮剂(Ti、Al等),可以合成无色的IIa型宝石级金刚石。实验使用国产六面顶压机和NiMnCo溶媒通过温度梯度法来合成Ⅱa型宝石级金刚石,主要研究了除氮剂铝对生长Ⅱa型宝石级金剐石的影响。由于铝的添加使得合成出的金钢石出现熔坑,并带有颜色等现象。大量实验表明:氮化铝的分解和过量铝的掺入是颜色和熔坑产生的原因。实验通过在约1210℃的低温区生长、降低生长速度至0.41mg/h,使金刚石的颜色和熔坑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所以在用Al做除氮剂生长Ⅱa型宝石级金刚石时,为获得优质单晶,应以较低的生长速度在低温区生长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nCo触媒 Ⅱa型宝石级金刚石 熔坑
下载PDF
强流辐照对钛合金表面形貌及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明娟 刘伟波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用强流脉冲离子束技术对钛合金进行了表面轰击,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在微观尺度上对离子束诱发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单脉冲能量密度为~1.44J/cm^2,1次辐照表面开始熔化,5次辐照,轰击表面形成密度较大的块状熔坑,高度差... 用强流脉冲离子束技术对钛合金进行了表面轰击,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在微观尺度上对离子束诱发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单脉冲能量密度为~1.44J/cm^2,1次辐照表面开始熔化,5次辐照,轰击表面形成密度较大的块状熔坑,高度差较原始表面增长了约200nm。用能量色散的特征X射线谱(XEDS)分析了辐照表面的成分变化。结果发现,在试样表面熔坑内部C杂质含量增加;辐照表面还出现了阴极结构材料Fe元素。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IPIB辐照对试样表面的清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离子束 钛合金 熔坑 成分
下载PDF
不同工艺参数的强流辐照对钛合金表面形貌的影响
20
作者 李明娟 刘伟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17-119,共3页
用不同工艺参数的强流脉冲离子束技术对钛基压气机叶片进行表面轰击,对离子束诱发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在钛合金表面形成尺寸约为几至几十微米的熔坑和网状裂纹的典型形貌。当单脉冲能量密度为1.44 J/cm2、... 用不同工艺参数的强流脉冲离子束技术对钛基压气机叶片进行表面轰击,对离子束诱发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在钛合金表面形成尺寸约为几至几十微米的熔坑和网状裂纹的典型形貌。当单脉冲能量密度为1.44 J/cm2、5次脉冲辐照时,表面熔坑密度最大;熔坑是影响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随束流密度的提高,被辐照试样表面达到相对光滑所需的脉冲次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离子束 钛合金 表面 熔坑 粗糙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