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_(3)(VO_(4))_(2):Sm^(3+)荧光粉的熔盐法合成及其温度传感特性
1
作者 陈金润 李子璇 +4 位作者 焦利鑫 李微 楚楚 曹秀哲 翟永清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7-2214,共8页
采用熔盐法成功合成了Ba_(3-x)(VO_(4))_(2):xSm^(3+)(x=0.02~0.16)一系列荧光粉,探讨了合成条件、Sm^(3+)掺杂对样品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样品的温度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适宜反应条件是煅烧温度为900℃、煅烧时间为... 采用熔盐法成功合成了Ba_(3-x)(VO_(4))_(2):xSm^(3+)(x=0.02~0.16)一系列荧光粉,探讨了合成条件、Sm^(3+)掺杂对样品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样品的温度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适宜反应条件是煅烧温度为900℃、煅烧时间为1 h、原料与熔盐质量比为1∶3,所得样品相纯度和结晶度均较高。样品微观形貌呈片状,厚度约1.5~3 mm。在318 nm激发下,Ba_(3-x)(VO_(4))_(2):xSm^(3+)的发射光谱中可同时观察到VO_(4)^(3-)基团的宽带发射和Sm^(3+)的特征发射,样品的发光颜色集中在黄白光区域。随着Sm^(3+)掺杂浓度(x)从0.02增大到0.16,Sm^(3+)的特征发射峰强度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当x=0.10时,发射峰强度达到最高值。导致其浓度猝灭的主要原因是电偶极-电偶极(d-d)相互作用。在298~473 K的温度范围内,Ba_(2.9)(VO_(4))_(2):0.10Sm^(3+)荧光粉中Sm^(3+)(652 nm)和VO_(4)^(3-)基团(504 nm)发射的荧光强度比呈现明显的温度依赖性,其最大绝对灵敏度为0.36 K^(-1),最大相对灵敏度为1.99%K^(-1)。因此,Sm^(3+)掺杂Ba_(3)(VO_(4))_(2)的荧光粉具有优异的温度传感性能,在非接触式光学测温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盐 熔盐法 钐离子 发光 光学测温
下载PDF
NaCa_(2)Mg_(2)(VO_(4))_(3)∶Eu^(3+)颜色可调荧光粉的熔盐法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2
作者 陈金润 陈梦玉 +4 位作者 李子璇 李微 楚楚 曹秀哲 翟永清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以廉价的NaCl为熔盐,采用熔盐法合成了NaCa_(2-x)Mg_(2)(VO_(4))_(3)∶xEu^(3+)(0≤x≤0.10)系列颜色可调荧光粉,系统研究了合成条件、Eu^(3+)掺杂对样品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800℃、反应时间为0.5 h、原料与熔盐... 以廉价的NaCl为熔盐,采用熔盐法合成了NaCa_(2-x)Mg_(2)(VO_(4))_(3)∶xEu^(3+)(0≤x≤0.10)系列颜色可调荧光粉,系统研究了合成条件、Eu^(3+)掺杂对样品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800℃、反应时间为0.5 h、原料与熔盐的质量比为1∶3是合成NaCa_(2)Mg_(2)(VO4)_(3)的适宜反应条件,所得样品为NaCa_(2)Mg_(2)(VO_(4))_(3)纯相,且结晶度高。样品微观形貌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由珊瑚状演变为表面光滑的不规则多面体。Eu^(3+)掺杂对NaCa_(2)Mg_(2)(VO_(4))_(3)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小,但对其发光性能影响较大。随着Eu^(3+)浓度(x)的增加,VO_(4)^(3-)的特征发射带强度逐渐减弱;而Eu^(3+)的特征发射峰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x=0.06时,达到最大。故通过改变Eu^(3+)浓度,可对样品的发光颜色进行调制,从绿色可调制为黄绿色、黄色、黄白色、橙红色。荧光光谱与荧光寿命分析表明,NaCa_(2)Mg_(2)(VO_(4))_(3)∶Eu^(3+)体系中存在VO43-到Eu^(3+)的能量转移过程,能量转移效率约为23%;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从室温(298.15 K)升高到398.15 K时,NaCa_(1.94)Mg_(2)(VO_(4))_(3)∶0.06Eu^(3+)荧光粉在614 nm处的主发射峰强度可保留起始值的68.4%,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盐 熔盐法 发光性能 白光LED 颜色可调荧光粉 铕离子掺杂
下载PDF
熔盐法合成三钼酸钾超长纳米线及其生长机理研究
3
作者 李杰辉 胡柱东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3-15,共3页
本文以硝酸锂-硝酸钠-硝酸钾三元硝酸盐为反应介质,以三氧化钼为原料,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熔盐比例和清洗方式等因素对三钼酸钾纳米线制备的影响规律。进一步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 本文以硝酸锂-硝酸钠-硝酸钾三元硝酸盐为反应介质,以三氧化钼为原料,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熔盐比例和清洗方式等因素对三钼酸钾纳米线制备的影响规律。进一步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410℃反应40分钟,随后使用50%的乙醇冰水溶液洗涤,可以得到直径约200 nm、长径比超过2000的三钼酸钾超长纳米线。当反应温度低于160℃时,三氧化钼尚不能与熔盐反应。当反应温度高于170℃时,开始析出三钼酸钾纳米线。通过能谱分析可知,本研究中熔盐法制备的三钼酸钾纳米线的生长机理遵循溶解-析出的反应机制。降温过程中溶解的钼离子逐渐过饱和析出,进而与熔盐中的钾离子反应,形成三钼酸钾一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钼酸钾 纳米线 熔盐法 溶解-析出机理 三氧化钼
下载PDF
熔盐法改性K_(2)NiFe(CN)_(6)普鲁士蓝类似物提升储钾性能的研究
4
作者 张秉坤 汪达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作为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普鲁士蓝类似物的循环稳定性与倍率性能不够理想,本研究使用熔盐对普鲁士蓝类似物K_(2)NiFe(CN)_(6)(KNF)进行改性.SEM表征表明熔盐法处理后的样品具有更为粗糙的表面,BET结果表明熔盐法改性后KNF的比表面积由3.... 作为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普鲁士蓝类似物的循环稳定性与倍率性能不够理想,本研究使用熔盐对普鲁士蓝类似物K_(2)NiFe(CN)_(6)(KNF)进行改性.SEM表征表明熔盐法处理后的样品具有更为粗糙的表面,BET结果表明熔盐法改性后KNF的比表面积由3.0 m^(2)/g提升到157.4 m^(2)/g,并展现出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60 mA·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其可逆容量为56.3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7.8%.EIS结果进一步证实熔盐法处理后样品阻抗明显减小(从3954Ω降到2740Ω)、具有更好的电子传导率.本文使用的熔盐法操作简单,可以在不破坏材料本身的前提下有效提升KNF等普鲁士蓝类似物的电化学性能,是一种有潜力的改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离子电池 普鲁士蓝类似物 熔盐法 比表面积
下载PDF
碳/氮化物陶瓷粉体的熔盐法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程登峰 柯昌明 +1 位作者 张锦化 王景然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熔盐法利用了液态中物质混合更均匀、扩散更快这一特点,显著降低了陶瓷粉体的合成温度、缩短合成时间。该方法制备的产物粉体粒度均匀、表面洁净、形态可控,在各类无机粉体特别是纳米粉体制备中获得广泛应用,是制备高质量粉体材料的绿... 熔盐法利用了液态中物质混合更均匀、扩散更快这一特点,显著降低了陶瓷粉体的合成温度、缩短合成时间。该方法制备的产物粉体粒度均匀、表面洁净、形态可控,在各类无机粉体特别是纳米粉体制备中获得广泛应用,是制备高质量粉体材料的绿色、可靠途径。本文介绍了熔盐的选择原则和常用的熔盐体系,论述了近几年熔盐法在合成碳化物、氮化物的研究进展,对熔盐法制备陶瓷粉体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说明,提出了未来需重点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粉体 熔盐法 碳/氮化物 低温合成 高温陶瓷
原文传递
熔盐法合成Ti和TiC镀覆层对金刚石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武玺旺 皇甫战彪 +3 位作者 刘雪坤 蔡玉乐 王良文 程学瑞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201,共6页
金刚石表面金属化处理是提高金刚石制品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镀覆层质量对金刚石及其制品的热稳定性和耐磨性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高温熔盐法在金刚石表面成功镀覆Ti和TiC层,利用XRD、SEM对镀覆层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对镀覆后金... 金刚石表面金属化处理是提高金刚石制品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镀覆层质量对金刚石及其制品的热稳定性和耐磨性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高温熔盐法在金刚石表面成功镀覆Ti和TiC层,利用XRD、SEM对镀覆层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对镀覆后金刚石颗粒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镀覆后金刚石由黄色变为灰黑色,其光学透过率大大降低。在800~900℃镀覆时,金刚石表面会形成Ti和TiC复合镀层,但800℃时的镀层比较稀疏,甚至出现漏镀现象,而在900℃时得到的镀层比较均匀致密;在1100℃镀覆时,镀覆层为TiC,镀覆层较厚而且出现分层、开裂现象。由于镀覆层的保护作用,金刚石的氧化温度增加,失重率大大降低。尤其是在900℃时镀覆后,金刚石的失重率由原料的91.3%降至镀覆后的9.3%,热稳定性显著提升。因此,熔盐法合成Ti镀覆层的最佳温度为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熔盐法 TI TIC 热重分析
下载PDF
石墨表面TaC涂层的熔盐法制备及表征
7
作者 董天下 孟凡桂 +3 位作者 陈红梅 张九阳 高超 王宗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7-306,共10页
目的以K2TaF7和Ta粉为主要原料,在石墨材料表面制备TaC涂层。方法反应物在1200℃的熔盐体系中保温3h,反应生成碳化物,经后续2300℃真空保温1h后,得到TaC涂层材料。采用XRD和SEM对涂层的组成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拉开法对涂层的和石墨基体... 目的以K2TaF7和Ta粉为主要原料,在石墨材料表面制备TaC涂层。方法反应物在1200℃的熔盐体系中保温3h,反应生成碳化物,经后续2300℃真空保温1h后,得到TaC涂层材料。采用XRD和SEM对涂层的组成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拉开法对涂层的和石墨基体的结合强度进行测量,采用纳米压痕对涂层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进表征,最后对TaC涂层的抗腐蚀性能进行模拟测试评估和实际的SiC长晶测试。结果熔盐法制备的TaC涂层连续地覆盖在石墨表面,保持了原始石墨的形貌,其物相组成为TaC,呈现出亮黄色,厚度为20~40μm,涂层的晶粒无择优取向生长,呈现出无序堆积的状态。TaC涂层与石墨基体的结合强度为9.49 MPa,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14.42 GPa和123.32 GPa。TaC涂层样品于2300℃的SiC腐蚀气氛环境下保温3 h,质量损失率仅为0.01 g/(m^(2)·h),远低于同测试条件下无涂层石墨样品的质量损失率4.67 g/(m^(2)·h)。在2300℃氩气气氛下保温3 h的SiC粉包埋TaC涂层的接触腐蚀试验中,SiC和TaC涂层的界面清晰,没有发生相互的扩散。TaC涂层部件应用于2000℃以上保温150 h以上的SiC单晶的生长制备后,涂层部件总体形貌保持完整,部件边缘棱角区域出现了脱落,但其他部位的TaC涂层仍和基体结合良好,涂层在长晶过程中的质量损失率约为0.41g/(m^(2)·h),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能。结论熔盐法制备石墨表面TaC涂层的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可制备曲面等不规则的构件。制备的TaC涂层晶粒堆积紧密,没有发生择优取向,与石墨基体的结合强度高,在侵蚀性的环境中,能减弱侵蚀性气体对石墨基体的侵蚀,有望在第三代半导体的制备中得到应用。本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种在石墨基体上制备TaC抗腐蚀涂层的方法,也提供了一种在其他碳材料上制备TaC涂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高温热处理 石墨 TAC涂层 耐腐蚀性
下载PDF
LiNO_(3)-LiOH熔盐法制备单晶LiNi_(0.75)Co_(0.10)Mn_(0.15)O_(2)正极材料
8
作者 虞亚霖 莫岩 +1 位作者 陈永 李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5,共6页
目前,新型正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其中,单晶型镍钴锰三元材料具有耐高压、高热力学稳定性和高循环稳定性等优异的综合性能,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采用LiOH作为熔盐、添加LiNO_(3)助熔剂降低熔... 目前,新型正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其中,单晶型镍钴锰三元材料具有耐高压、高热力学稳定性和高循环稳定性等优异的综合性能,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采用LiOH作为熔盐、添加LiNO_(3)助熔剂降低熔点,烧结制备单晶LiNi_(0.75)Co_(0.10)Mn_(0.15)O_(2)材料。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860℃、前驱体与混合锂盐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所合成的单晶正极材料的Li+/Ni^(2+)混排率较低,晶体颗粒粒径为1.5~2.5μm。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首圈放电容量为172.3 mAh/g,在常温、2.8~4.4 V内,以1C倍率循环100次后,其容量保持率可达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 熔盐法 LiNi_(0.75)Co_(0.10)Mn_(0.15)O_(2) 正极材料
下载PDF
熔盐法合成α-Si_(3)N_(4)-AlN复合粉体及其抗水化性能
9
作者 王森 梁峰 +4 位作者 王晓函 谷昊辉 吴帅兵 吕功业 张海军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0,共4页
以Si粉、三聚氰胺(C3H6N6)和AlN粉为原料,以NaCl-NaBr为熔盐介质,采用熔盐法(以盐、料质量比为2∶1)制备α-Si_(3)N_(4)-AlN复合粉体。研究了反应原料中AlN粉添加量(m(Si粉)∶m(C_(3)H_(6)N_(6))∶m(AlN粉)分别为1∶2∶0、1∶2∶0.2、1... 以Si粉、三聚氰胺(C3H6N6)和AlN粉为原料,以NaCl-NaBr为熔盐介质,采用熔盐法(以盐、料质量比为2∶1)制备α-Si_(3)N_(4)-AlN复合粉体。研究了反应原料中AlN粉添加量(m(Si粉)∶m(C_(3)H_(6)N_(6))∶m(AlN粉)分别为1∶2∶0、1∶2∶0.2、1∶2∶0.4、1∶2∶0.6和1∶2∶1)和反应温度(分别为1100、1150和1200℃)对制备的α-Si_(3)N_(4)-AlN复合粉体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抗水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i粉、C_(3)H_(6)N_(6)、AlN粉质量比为1∶2∶0.6时,在1200℃保温2 h后,Si粉被全部氮化为α-Si_(3)N_(4),所得产物α-Si_(3)N_(4)-AlN复合粉的抗水化性能比原料AlN粉的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粉体 熔盐法 α-Si_(3)N_(4)-AlN复合粉体 抗水化性能
下载PDF
Fe_(2)O_(3)-Co_(3)O_(4)异质结的熔盐法制备及其析氢性能
10
作者 李宇航 王银斌 魏强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1-58,共8页
氧化物在电催化析氢反应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NaF和KNO_(3)的混合盐为反应介质,以CoCl_(3)和FeCl_(3)为原料,通过熔盐法于350℃煅烧2 h便可制得Fe_(2)O_(3)-Co_(3)O_(4)异质结构,并将其用于绿色制氢。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 氧化物在电催化析氢反应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NaF和KNO_(3)的混合盐为反应介质,以CoCl_(3)和FeCl_(3)为原料,通过熔盐法于350℃煅烧2 h便可制得Fe_(2)O_(3)-Co_(3)O_(4)异质结构,并将其用于绿色制氢。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样品的微观形貌、物相结构和电子结构信息,验证了Fe_(2)O_(3)和Co_(3)O_(4)之间存在有效耦合。Fe_(2)O_(3)可使催化剂表面粗糙,大幅增加活性比表面积。此外,Fe_(2)O_(3)和Co_(3)O_(4)之间存在电子相互作用,Fe_(2)O_(3)向Co_(3)O_(4)提供电子,降低Co原子的价态,大大提升了Fe_(2)O_(3)-Co_(3)O_(4)的催化活性。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探究该催化剂碱性析氢性能得出,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其过电位为302 mV、塔菲尔斜率为60.9 mV/dec,均低于Co_(3)O_(4)。同时,Fe_(2)O_(3)-Co_(3)O_(4)在碱性电解液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异质结构 钴铁氧化物 电解水析氢
下载PDF
基于Al(OH)_(3)的熔盐法制备片状α-Al_(2)O_(3)工艺参数优化
11
作者 龙开琳 刘风坤 +3 位作者 黄毅 崔博文 朱化强 郎咸忠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54,共8页
以Al(OH)_(3)为前驱体,采用熔盐法制备片状α-Al_(2)O_(3),通过正交试验结合单因素方法研究了Al(OH)_(3)与熔盐(Na Cl+Na_(2)SO_(4))的质量比(1∶1,1∶2,1∶3)、添加剂Na_(3)PO_(4)质量分数(0.1%,1%,2%)、添加剂Ti OSO4质量分数(0.5%,1%... 以Al(OH)_(3)为前驱体,采用熔盐法制备片状α-Al_(2)O_(3),通过正交试验结合单因素方法研究了Al(OH)_(3)与熔盐(Na Cl+Na_(2)SO_(4))的质量比(1∶1,1∶2,1∶3)、添加剂Na_(3)PO_(4)质量分数(0.1%,1%,2%)、添加剂Ti OSO4质量分数(0.5%,1%,3%)、烧结温度(900,1050,1200℃)以及保温时间(1,3,5 h)对Al_(2)O_(3)形貌的影响,获得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由正交试验得到对片状α-Al_(2)O_(3)形貌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烧结温度、Al(OH)_(3)与熔盐质量比、Na_(3)PO_(4)含量、保温时间,结合单因素方法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烧结温度1050℃、Al(OH)_(3)与熔盐质量比1∶2、Na_(3)PO_(4)质量分数1%、Ti OSO4质量分数1%、保温时间3 h;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获得平均直径为15.413μm、厚度为0.765μm、径厚比为20.147的形状规则的片状α-Al_(2)O_(3),且Al_(2)O_(3)纯净、无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OH)_(3) 片状α-Al_(2)O_(3) 熔盐法 正交试验 形貌
下载PDF
微波辅助熔盐法制备SrFe_(12)O_(19)及其磁性能的研究
12
作者 刘琳 刘建兴 杨合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26-7031,7041,共7页
以钢厂副产的氧化铁红作为含铁原料,采用微波辅助熔盐法制备了SrFe_(12)O_(19)铁氧体,研究了Fe/Sr摩尔比和微波煅烧温度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采用FullProf软件对样品的XRD数据进行了精修拟合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 以钢厂副产的氧化铁红作为含铁原料,采用微波辅助熔盐法制备了SrFe_(12)O_(19)铁氧体,研究了Fe/Sr摩尔比和微波煅烧温度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采用FullProf软件对样品的XRD数据进行了精修拟合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样品的形貌,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的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Sr摩尔比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及样品的晶胞参数有重要影响,当Fe/Sr摩尔比为10.5时,样品获得了较好的磁性能。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SrM相的厚度也随着增加,在1373.15 K下微波煅烧2 h,SrM相的厚度最大,此时样品矫顽力最大达到2.69×10^(5) A/m,饱和磁化强度为63.04 A·m^(2)/kg,而在1273.15 K制备的样品最大磁能积最大为9.47×10^(3) J/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微波辅助 SrFe_(12)O_(19) 氧化铁红 磁性能
下载PDF
熔盐法制备球形镁铝尖晶石的研究
13
作者 肖剑翔 敖敏 +2 位作者 黄慧超 徐大余 吴倩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26,共6页
以球形Al_(2)O_(3)为铝源、MgO为镁源、Na_(2)SO_(4)为熔盐,采用熔盐法制备了球形镁铝尖晶石。利用XRD、FE-SEM和ED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热处理温度、铝源种类对镁铝尖晶石合成与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镁铝尖晶石的形貌保持了所用铝源的形... 以球形Al_(2)O_(3)为铝源、MgO为镁源、Na_(2)SO_(4)为熔盐,采用熔盐法制备了球形镁铝尖晶石。利用XRD、FE-SEM和ED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热处理温度、铝源种类对镁铝尖晶石合成与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镁铝尖晶石的形貌保持了所用铝源的形貌。以1~3μm的球形Al2O3为铝源,经1200℃热处理保温3 h制得的镁铝尖晶石同样为球形,粒径约1.5~5.8μm。表明镁铝尖晶石在熔盐中的生长符合“Al_(2)O_(3)模板生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尖晶石 MgAl_(2)O_(4) 熔盐法 球形
原文传递
微量熔盐法辅助改性超高镍单晶材料
14
作者 张珏 曹堂哲 +1 位作者 雷英 王洪辉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超高镍LiNi_(0.92)Co_(0.04)Mn_(0.04)O_(2)单晶(SC)被视为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但其单晶材料存在首圈库伦效率低、充放电比容量较低以及锂离子扩散速度慢等一系列问题。稀土离子La^(3+)掺杂可以改善单晶材料循环性能,... 超高镍LiNi_(0.92)Co_(0.04)Mn_(0.04)O_(2)单晶(SC)被视为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但其单晶材料存在首圈库伦效率低、充放电比容量较低以及锂离子扩散速度慢等一系列问题。稀土离子La^(3+)掺杂可以改善单晶材料循环性能,然而单晶颗粒的生长往往受到抑制,需要提高烧结温度。本文通过LiOH–La(NO_(3))_(3)–LiF形成微量熔盐体系,提高局部反应温度来促进La^(3+)和F-掺杂与晶粒生长,研究了La(NO_(3))_(3)、LiF用量对SC层状结构、晶体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iOH–La(NO_(3))_(3)–LiF微量熔盐法掺杂改性对SC的内部结构、颗粒形貌、首次充放电容量、倍率特性、循环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适量的La^(3+)和F^(–)掺杂能够增强单晶材料的晶体结构,降低Li^(+)脱嵌过程中的迁移能垒,也提高了Li^(+)的脱嵌速度;同时缓解了单晶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内部应力累积,提高了单晶材料的锂离子扩散速率与长循环稳定性。该种局部熔盐辅助掺杂的方法为开发高性能超高单晶正极材料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超高镍 单晶材料 元素掺杂 微量熔盐法
下载PDF
熔盐法低温制备片状氧化铝的工艺研究
15
作者 赵月红 高筠 +1 位作者 孙怡 邢妍妍 《化学工程师》 CAS 2023年第10期6-10,共5页
目前使用熔盐法制备片状Al_(2)O_(3)的煅烧温度高达1200℃,通过降低煅烧温度,在较低温度下制备出高径厚比的片状Al_(2)O_(3),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本文将使用Al(OH)_(3)在550℃下煅烧得到的非晶态Al_(2)O_(3)作为前驱体,利用熔盐法,分... 目前使用熔盐法制备片状Al_(2)O_(3)的煅烧温度高达1200℃,通过降低煅烧温度,在较低温度下制备出高径厚比的片状Al_(2)O_(3),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本文将使用Al(OH)_(3)在550℃下煅烧得到的非晶态Al_(2)O_(3)作为前驱体,利用熔盐法,分别使用Na Cl-KCl、Na_(2)SO_(4)-K_(2)SO_(4)混合熔盐,通过加入15wt%粒径为200nm的Al_(2)O_(3)晶种,在900℃下合成片状Al_(2)O_(3)。通过考察煅烧时间、熔盐、添加剂对合成片状Al_(2)O_(3)形貌及厚径比的影响,发现在煅烧时间为6h、加入比为4∶1的Na Cl-KCl混合熔盐、加入3wt%的TiO_(2)和3wt%的Na_(3)PO_(4)制备出了粒径均匀(约为5μm)、形貌规则的六边形状的片状Al_(2)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氧化铝 熔盐法 Al_(2)O_(3)
下载PDF
熔盐法直接再生失效三元LiNi_(0.6)Co_(0.2)Mn_(0.2)O_(2)正极材料
16
作者 蒋光辉 陈雪 +6 位作者 张海林 杨海玲 葛维 刘寅 刘桥保 李瑞丰 柯鼎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3年第5期61-64,91,共5页
针对三元锂电池在退役后的处理问题,文章采用熔盐法对退役后的三元正极材料(LiNi_(0.6)Co_(0.2)Mn_(0.2)O_(2),NCM622)进行补锂修复再生,从而恢复失效三元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该方法工艺简单、耗时短、资金投入少,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关键词 失效三元材料 熔盐法 补锂 修复再生
下载PDF
熔盐法合成Yb^(3+)、Ho^(3+)掺杂CaBi_(4)Ti_(4)O_(15)及其上转换发光温敏性研究
17
作者 刘震 王瑞雪 +2 位作者 孙凯文 孙健文 凌新程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7-83,共7页
通过熔盐法合成了Yb^(3+)、Ho^(3+)共掺杂CaBi_(4)Ti_(4)O_(15)荧光粉,研究其结构、形貌、上转换荧光和荧光温度传感特性。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所有样品都为纯相的铋层氧化物结构,随着Ho^(3+)掺杂浓度的提高,晶格收缩,引起了(119)衍射峰... 通过熔盐法合成了Yb^(3+)、Ho^(3+)共掺杂CaBi_(4)Ti_(4)O_(15)荧光粉,研究其结构、形貌、上转换荧光和荧光温度传感特性。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所有样品都为纯相的铋层氧化物结构,随着Ho^(3+)掺杂浓度的提高,晶格收缩,引起了(119)衍射峰向高角度偏移。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合成的粉末样品呈片状结构,长宽分布从百纳米到微米量级,厚度小于200 nm。合成的荧光粉末材料在980 nm红外激光激发下,发出明亮的可见光,其上转换发光对温度变化有明显的响应。基于归一化荧光强度的温敏发光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绿光发射带的温敏特征在488 K时有最大灵敏度0.00497 K^(-1),在583 K时有最大相对灵敏度1.01%K^(-1)。研究表明,熔盐法合成的具有片状结构的Yb^(3+)、Ho^(3+)共掺杂CaBi_(4)Ti_(4)O_(15)荧光粉在上转换荧光温度传感领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Yb^(3+) Ho^(3+) CaBi_(4)Ti_(4)O_(15) 上转换 光学温度传感
下载PDF
KOH亚熔盐法分解钛铁矿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玉民 齐涛 +2 位作者 王丽娜 初景龙 张懿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9-323,共5页
以KOH亚熔盐为反应介质,研究了KOH浓度、反应温度与时间、搅拌速率和碱/矿比等因素对钛铁矿在KOH亚熔盐体系中分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KOH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反应温度及KOH浓度均有利于钛铁矿在KOH亚熔盐中的分... 以KOH亚熔盐为反应介质,研究了KOH浓度、反应温度与时间、搅拌速率和碱/矿比等因素对钛铁矿在KOH亚熔盐体系中分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KOH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反应温度及KOH浓度均有利于钛铁矿在KOH亚熔盐中的分解,但当反应温度超过260℃时,钛铁矿的分解率又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KOH浓度80%(ω)、搅拌速度700r/min、反应温度260℃、碱/矿质量比5、反应时间180min的条件下,钛铁矿在KOH亚熔盐中的分解率超过95%.此外,钛铁矿在KOH亚熔盐中的分解符合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铁矿 熔盐法 KOH 分解
下载PDF
熔盐法合成莫来石晶须 被引量:30
19
作者 张冰 曹传宝 +1 位作者 许亚杰 朱鹤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7-280,共4页
莫来石(3Al2O3·2SiO2)是Al2O3-SiO2二元体系内唯一的稳定化合物.因其具有高熔点、良好的高温抗蠕变性能、较高的高温机械强度(在1 300℃时强度不降)、很低的热膨胀系数及稳定的化学性质等优点,使其晶须的用途更加广泛,不仅可作为... 莫来石(3Al2O3·2SiO2)是Al2O3-SiO2二元体系内唯一的稳定化合物.因其具有高熔点、良好的高温抗蠕变性能、较高的高温机械强度(在1 300℃时强度不降)、很低的热膨胀系数及稳定的化学性质等优点,使其晶须的用途更加广泛,不仅可作为金属、高分子、陶瓷基材料的增强组分,提高其热稳定性能,而且与非氧化物晶须相比,能够在更高的温度和氧化条件下使用[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莫来石 晶须 熔盐法 AL2O3 SiO2 XRD SEM TEM
下载PDF
熔盐法从铁尾矿中制取高纯白炭黑 被引量:20
20
作者 于洪浩 薛向欣 +1 位作者 贺燕 黄大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124-2129,共6页
以铁尾矿和NaOH为原料、NaNO3为熔盐,在500℃下煅烧3h,使铁尾矿中的惰性SiO2转变成活性的硅酸钠相。以浸取硅酸钠溶液作为硅源,利用化学沉淀法成功制备了无定形白炭黑。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制取白... 以铁尾矿和NaOH为原料、NaNO3为熔盐,在500℃下煅烧3h,使铁尾矿中的惰性SiO2转变成活性的硅酸钠相。以浸取硅酸钠溶液作为硅源,利用化学沉淀法成功制备了无定形白炭黑。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制取白炭黑的物相结构、粒度形貌和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炭黑产品中的SiO2纯度为99.3%,化学结构为无定形的水合二氧化硅,形貌近似为球状粒子,粒径在100nm左右。白炭黑的比表面积(BET)为152m2·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熔盐法 白炭黑 化学沉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