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9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丝板结构对熔融纺丝挤出过程聚合物熔体流动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沈泽坤 王会 应起繁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91,共12页
熔体在喷丝板微孔内流动时的稳定性和流场分布的均匀性是后续决定纤维成型质量的关键,这对熔体挤出前后的速度差、流道内的剪切速率分布和口模段内径向速度均匀性提出了要求。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涤纶工业熔融纺丝中的聚合物微孔挤... 熔体在喷丝板微孔内流动时的稳定性和流场分布的均匀性是后续决定纤维成型质量的关键,这对熔体挤出前后的速度差、流道内的剪切速率分布和口模段内径向速度均匀性提出了要求。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涤纶工业熔融纺丝中的聚合物微孔挤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聚酯熔体在微孔内流动过程的速度、压力和剪切速率分布,讨论了熔体挤出前后的速度差和剪切速率分布对熔体流动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评价口模段内熔体径向速度分布的流动非均匀系数,指出不同长径比和收敛角分别通过改变流动充分发展段长度和口模段入口处径向速度分量来影响流动非均匀性。研究发现非均匀系数随长径比的增大而减小,随收敛角的增大先减后增。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径比为3、收敛角为74°的喷丝板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丝板结构 熔融纺丝 非牛顿流体 数值模拟 流变学 非均匀系数
下载PDF
熔融纺丝制备中空纤维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胡晓宇 肖长发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7,共7页
中空纤维膜作为一种重要的分离膜材料,其制备方法一直以来是膜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相对于溶液法纺丝制膜方法而言,熔融纺丝法具有使用溶剂量少、环境友好、所得中空纤维膜力学性能较优等特点,已成为目前中空纤维膜制备的重要技术之一... 中空纤维膜作为一种重要的分离膜材料,其制备方法一直以来是膜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相对于溶液法纺丝制膜方法而言,熔融纺丝法具有使用溶剂量少、环境友好、所得中空纤维膜力学性能较优等特点,已成为目前中空纤维膜制备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根据工艺将熔融纺丝制膜方法区分为熔融纺丝-拉伸法和热致相分离法,分别就这两种方法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技术及致孔机理进行介绍,并对二者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了论述,最后,还指出了熔融纺丝制备中空纤维膜研究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纺丝 熔融纺丝-拉伸法 热致相分离法 中空纤维膜 进展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聚乳酸长丝的熔融纺丝工艺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淑强 张蕊萍 +3 位作者 贾虎生 戴晋明 刘旭光 许并社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14,共4页
为了纺制高品质的聚乳酸长丝,采用熔融纺丝方法,优化切片干燥工艺,研究了纺丝工艺参数(纺丝温度、纺丝速度、拉伸倍数、拉伸温度)对聚乳酸长丝性能(黏均分子质量、取向、力学性能等)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的纺丝工艺。最优的切片干燥工... 为了纺制高品质的聚乳酸长丝,采用熔融纺丝方法,优化切片干燥工艺,研究了纺丝工艺参数(纺丝温度、纺丝速度、拉伸倍数、拉伸温度)对聚乳酸长丝性能(黏均分子质量、取向、力学性能等)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的纺丝工艺。最优的切片干燥工艺为:分2阶段进行干燥,第1阶段由室温逐步升温至60~65℃,停留3~4 h预结晶,第2阶段逐步升温至100℃干燥15 h,最终切片含水率低于0.005%。最佳纺丝工艺为:纺丝温度195℃,纺丝速度1 000 m/min,拉伸3倍,拉伸温度T1/T2/T3=72℃/80℃/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长丝 熔融纺丝 切片干燥 纺丝速度 拉伸
下载PDF
静电和熔融纺丝法对PET纤维表面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阳 王肖娜 +2 位作者 杜远之 张亚曦 魏取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共5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溶液和熔融静电纺丝法所制备的PET纤维,以及工业熔融纺PET纤维的表面形貌和热学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因加工成纤方式不同,熔融静电纺纤维表面光滑匀整,工业...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溶液和熔融静电纺丝法所制备的PET纤维,以及工业熔融纺PET纤维的表面形貌和热学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因加工成纤方式不同,熔融静电纺纤维表面光滑匀整,工业熔融纺纤维表面有明显的凹凸波浪纹,而溶液静电纺纤维表面略显蜂窝状结构。由DSC分析可知,不同纺丝方法对纤维玻璃化温度、结晶温度、熔融温度的影响不大,但实验室制备熔融静电纺纤维的结晶度和结晶的完整性较工业熔融纺纤维低,而溶液静电纺纤维晶态结构大部分处于无定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熔融纺丝 PET纤维 表面结构
下载PDF
二醋酸纤维素的增塑改性及熔融纺丝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好花 崔莉 +1 位作者 郭丹丹 叶正涛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3-25,共3页
采用聚乙二醇(PEG)作为增塑剂,对二醋酸纤维素(CDA)共混改性并进行熔融纺丝,研究了改性后的CDA及其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经PEG改性后,CDA的结构及晶型没有变化,CDA的熔点降低,由220℃降至190℃,而热失重5%时的温度仍然为300~310... 采用聚乙二醇(PEG)作为增塑剂,对二醋酸纤维素(CDA)共混改性并进行熔融纺丝,研究了改性后的CDA及其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经PEG改性后,CDA的结构及晶型没有变化,CDA的熔点降低,由220℃降至190℃,而热失重5%时的温度仍然为300~310℃;改性后的CDA纤维的断裂强度随PEG含量增加而降低,断裂伸长率则随之提高,适宜的PEG质量分数为25%;PEG的加入增加了CDA可稳定熔融纺丝的温度区间,提高了CDA的可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醋酸纤维素 聚乙二醇 改性 增塑剂 熔融纺丝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掺混纳米微粉的聚碳硅烷熔融纺丝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军 郑文伟 +1 位作者 宋永才 冯春祥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1997年第1期9-18,共10页
运用功率超声将纳米Ni粉均匀分散到聚碳硅烷(PCS)中,通过熔融纺丝制备出了直径约15~35μm的有机纤维。研究了超声过程对纳米微粉分散状态的影响及掺混型PCS熔融纺丝的工艺条件。
关键词 纳米微粉 聚碳硅烷 熔融纺丝 纺丝 掺混
下载PDF
三叶异形聚乳酸纤维的熔融纺丝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严玉蓉 赵耀明 +1 位作者 詹怀宇 莫俊英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3,共3页
以特性粘数1.51 dL/g的聚乳酸(PLA)为原料,采用三叶异形喷丝板一步法熔融纺丝制备出异形度为52%的三叶异形PLA纤维,研究了其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结果表明,PLA纤维的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随拉伸倍数的增加而提高,经4倍拉伸,其断裂强度为2... 以特性粘数1.51 dL/g的聚乳酸(PLA)为原料,采用三叶异形喷丝板一步法熔融纺丝制备出异形度为52%的三叶异形PLA纤维,研究了其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结果表明,PLA纤维的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随拉伸倍数的增加而提高,经4倍拉伸,其断裂强度为2.39 cN/dtex,初始模量为17.27 cN/dtex。由于PLA的慢速冷却结晶过程,纤维在成形过程中形成不同晶层厚度的结晶结构。纺丝过程中纤维皮层结构受到更大的拉伸取向作用,并在纤维表面出现一定游离原纤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纤维 异形纤维 熔融纺丝 原纤化 性能
下载PDF
高相对分子质量PE的增塑熔融纺丝 Ⅰ.纺丝工艺 被引量:8
8
作者 俞波 朱志学 +6 位作者 史丽梅 郗国华 陈翠红 刘兆峰 关桂荷 于俊荣 周国平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1997年第6期16-20,共5页
采用石蜡增塑高相对分子质量PE后纺丝并经高倍拉伸制备高强高模纤维。此法比凝胶纺丝法工艺简单,产率高,成本低。该文研究了高相对分子质量PE和石蜡共混物的热性能、流变性、可纺性和纺丝工艺。
关键词 增塑 熔融纺丝 纺丝 聚乙烯纤维
下载PDF
EVA/PP共混物皮芯复合中空纤维的熔融纺丝工艺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旭俭 王学晨 +2 位作者 崔河 牛建津 张兴祥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5-19,共5页
以质量分数为5%~20%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与聚丙烯(PP)的共混物为芯层、PP为皮层,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出了皮芯复合中空纤维.研究了复合比例、EVA含量、纺丝温度和挤出速率/卷绕速率匹配对熔融纺丝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 以质量分数为5%~20%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与聚丙烯(PP)的共混物为芯层、PP为皮层,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出了皮芯复合中空纤维.研究了复合比例、EVA含量、纺丝温度和挤出速率/卷绕速率匹配对熔融纺丝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熔融纺丝工艺:EVA质量分数为10%,皮芯此为60/40,纺丝温度为230℃,挤出速率为48 mL/min,卷绕速率为500 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丙烯 皮芯复合中空纤维 熔融纺丝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熔融纺丝微熔池磁热耦合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志勇 刘雪峰 +1 位作者 苏顺 谢建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6,共6页
针对玻璃包覆纯铜微丝的制备,建立熔融纺丝微熔池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采用磁热耦合方法分析原料质量、加热电流、感应线圈匝数及锥角对微熔池平均温度及下部与上部温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原料质量的增大,平均温度降低,温差增大;... 针对玻璃包覆纯铜微丝的制备,建立熔融纺丝微熔池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采用磁热耦合方法分析原料质量、加热电流、感应线圈匝数及锥角对微熔池平均温度及下部与上部温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原料质量的增大,平均温度降低,温差增大;加热电流对微熔池温度影响较大;考虑综合效果,采用锥角为110°的4匝螺旋锥型感应线圈是较合理的。以数值模拟结果为基础,实验制备了芯丝直径为14μm、玻璃包覆层厚度为15μm的玻璃包覆纯铜微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包覆金属微丝 熔融纺丝 微熔池 磁热耦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含木质素的聚丙烯腈增塑熔融纺丝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磊 刘淑萍 +3 位作者 余木火 王海风 郑颖 韩克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3-896,902,共5页
本文对聚丙烯腈(PAN)/酶解木质素(EHL)混合物的增塑熔融纺丝进行了研究,并对获得的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分析。采用单螺杆纺丝机在150~200℃可以实现PAN/EHL的增塑熔融纺丝,在不同的卷绕速度下(200~500m/min)可得到均匀连续、直径在35... 本文对聚丙烯腈(PAN)/酶解木质素(EHL)混合物的增塑熔融纺丝进行了研究,并对获得的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分析。采用单螺杆纺丝机在150~200℃可以实现PAN/EHL的增塑熔融纺丝,在不同的卷绕速度下(200~500m/min)可得到均匀连续、直径在35μm左右的卷绕丝。本文采用傅里叶红外(FTIR-ATR),热失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纤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增塑剂脱除后对纤维表面和断面形貌进行观察发现,纤维表面基本光滑,径向结构均一,无皮芯结构,两相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木质素的加入使得PAN/EHL增塑熔纺纤维的热稳定性及碳收率明显提高,同时结晶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酶解木质素 增塑熔融纺丝 碳纤维
下载PDF
熔融纺丝制备的PET/锗复合纤维:负离子释放性能、远红外辐射性能及抗菌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志 孙聪 +1 位作者 朱亚楠 葛明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33-1337,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无机锗粉含量的PET/锗复合纤维的负离子发射、远红外辐射以及抗菌性能,采用熔融复合纺丝法制备了无机锗粉质量分数为1%—3%的PET/锗复合纤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RD对纤维的表面和横截面形貌、物相结构进行了表征... 为了研究不同无机锗粉含量的PET/锗复合纤维的负离子发射、远红外辐射以及抗菌性能,采用熔融复合纺丝法制备了无机锗粉质量分数为1%—3%的PET/锗复合纤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RD对纤维的表面和横截面形貌、物相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无机锗粉均匀地分散在纤维中,没有出现团聚现象。复合纤维的XRD图中在2θ=17.4°、24.1°、27°、33.5°、51.7°处出现了Ge-O的特征衍射峰,表明锗粉的晶格结构没有被纺丝的高温破坏。此外,负离子发射、远红外辐射以及抗菌性能测试表明,纤维的负离子发射量与纤维内部的锗含量成正比,当锗含量为3%时,达到1 470个/cm^3。在25~70℃范围内,纤维产生的负离子数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超过70℃时,纤维产生的负离子数量基本达到饱和。当锗含量增加至3%时,PET/锗复合纤维的法向远红外发射率达到最大值0.9,12h内复合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锗粉 负离子 远红外 抗菌 复合纤维 熔融纺丝
下载PDF
沥青基Y形炭纤维的熔融纺丝 被引量:5
13
作者 石颖 查庆芳 刘朗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3-37,共5页
本文叙述了在实验室中用氮压式单孔纺丝机及自制的Y形喷丝板,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熔融纺制Y形沥青纤维的过程,考察了纺丝因素对纤维截面形状的影响。将沥青纤维不熔化、炭化,制得了强度较大的Y形炭纤维。
关键词 沥青基 炭纤维 熔融纺丝 Y型
下载PDF
聚甲醛的熔融纺丝温度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焕莲 兰建武 +1 位作者 刘波 王新雷 《合成纤维》 CAS 2009年第4期34-37,共4页
通过熔融指数测定、红外光谱分析、重均相对分子质量测定、DSC测试分析了纺丝温度对聚甲醛(POM)流动性、热降解性的影响以及对POM纤维机械性能的影响,从而探讨出聚甲醛的最佳纺丝温度。结果表明:聚甲醛在高温下主要发生热氧降解,随着纺... 通过熔融指数测定、红外光谱分析、重均相对分子质量测定、DSC测试分析了纺丝温度对聚甲醛(POM)流动性、热降解性的影响以及对POM纤维机械性能的影响,从而探讨出聚甲醛的最佳纺丝温度。结果表明:聚甲醛在高温下主要发生热氧降解,随着纺丝温度的升高,POM热降解速度加快,导致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熔点下降;POM的最佳纺丝温度在200℃,在此温度制备出的POM纤维强度达6.1cN/d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热分解 熔融纺丝 纺丝温度
下载PDF
熔融纺丝态下聚碳硅烷的流变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蓝新艳 王应德 +1 位作者 薛金根 王鲁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8,共4页
采用自制单孔熔融纺丝系统,对熔融纺丝状态时聚碳硅烷(PCS)的流变特性展开了研究。结 果表明:PCS熔融纺丝时,喷丝板孔道中的剪切速率在102~104s-1之间;PCS熔体为切力变稀流体;非牛顿 指数n为0.6~0.95;黏流活化能Eη约为190~230kJ/mol... 采用自制单孔熔融纺丝系统,对熔融纺丝状态时聚碳硅烷(PCS)的流变特性展开了研究。结 果表明:PCS熔融纺丝时,喷丝板孔道中的剪切速率在102~104s-1之间;PCS熔体为切力变稀流体;非牛顿 指数n为0.6~0.95;黏流活化能Eη约为190~230kJ/mol,是一般成纤高聚物的2~5倍。表观黏度η为 20~60Pa·s,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可纺温区很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纺丝 聚碳硅烷 流变特性 喷丝板 非牛顿指数 熔体 剪切速率 活化能 PCS 高聚物
下载PDF
水溶性聚乙烯醇的熔融纺丝 被引量:6
16
作者 俞昊 周腾飞 +3 位作者 黄涛 马骁 陈彦模 陈太刚 《合成纤维》 CAS 2013年第8期17-20,共4页
用共混的方法,在聚乙烯醇中加入复配增塑剂,通过共混仪探究其可纺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析仪、强力仪等对纤维的熔点、分解温度以及强度进行测试,通过测定纤维在热水中的溶解时间探究其水溶性的好坏。结果表明:在满足材料强... 用共混的方法,在聚乙烯醇中加入复配增塑剂,通过共混仪探究其可纺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析仪、强力仪等对纤维的熔点、分解温度以及强度进行测试,通过测定纤维在热水中的溶解时间探究其水溶性的好坏。结果表明:在满足材料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当复配增塑剂的质量分数达到43.6%时,改性聚乙烯醇具有很好的可纺性,且具有很好的水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熔融纺丝 增塑剂 水溶性
下载PDF
熔融纺丝法制备UHMWPE/MMT复合纤维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甄万清 王庆昭 +1 位作者 吴进喜 王海敏 《合成纤维》 CAS 2011年第3期5-9,共5页
以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蒙脱土(UHMWPE/MMT)纳米复合材料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法,在自行设计制造的实验纺丝机上制备出纤维,利用DSC、XRD、SEM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拉伸条件试验表明,水浴温度85℃、拉伸倍... 以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蒙脱土(UHMWPE/MMT)纳米复合材料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法,在自行设计制造的实验纺丝机上制备出纤维,利用DSC、XRD、SEM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拉伸条件试验表明,水浴温度85℃、拉伸倍率14倍,是纤维最佳拉伸温度与倍率;纤维在拉伸过程中存在一个最佳的甬道停留时间。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拉伸后得到的纤维熔点、取向度都得到了提高,并在一定条件下出现了正交晶形到六方晶形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纺丝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 拉伸 六方晶形
下载PDF
熔融纺丝法制备沥青基中空炭纤维 被引量:3
18
作者 石颖 朱星明 +1 位作者 查庆芳 刘朗 《炭素技术》 CAS CSCD 1996年第5期5-10,共6页
用自行设计的喷丝板,在单孔纺丝机上纺得了中空沥青纤维,文中讨论了这种喷丝板的设计原理。利用偏光显微镜,详细考察了熔纺工艺参数对纤维截面尺寸的影响。将纺得的中空沥青纤维进一步不熔化炭化,制得了中空炭纤维。SEM分析了中... 用自行设计的喷丝板,在单孔纺丝机上纺得了中空沥青纤维,文中讨论了这种喷丝板的设计原理。利用偏光显微镜,详细考察了熔纺工艺参数对纤维截面尺寸的影响。将纺得的中空沥青纤维进一步不熔化炭化,制得了中空炭纤维。SEM分析了中空炭纤维的径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纺丝 沥青基 中空炭纤维 炭纤维
下载PDF
熔融纺丝制备聚碳硅烷有机先驱体纤维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惠平 陈建山 +1 位作者 姜艺 王应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3-35,42,共4页
运用超声手段将碳纳米管(CNTs)掺混到聚碳硅烷(PCS)中,在先驱体转化法的基础上,通过熔融纺丝、空气不熔化等工艺过程制备出了直径18~20μm的有机混合纤维.研究了掺混CNTs后PCS纤维纺丝工艺的变化,并通过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的手段将掺混C... 运用超声手段将碳纳米管(CNTs)掺混到聚碳硅烷(PCS)中,在先驱体转化法的基础上,通过熔融纺丝、空气不熔化等工艺过程制备出了直径18~20μm的有机混合纤维.研究了掺混CNTs后PCS纤维纺丝工艺的变化,并通过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的手段将掺混CNTs的PCS纤维与原PCS纤维进行对比,研究了掺混CNTs后PCS纤维在活化能、反应速率常数及预氧化程度上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的升温制度下,随着CNTs的加入,PCS纤维的预氧化程度提高了7.51%,PCS纤维的熔融纺丝温度提高了约5℃,压力增加约5个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混 碳纳米管 聚碳硅烷 熔融纺丝 熔化 混合纤维 有机先驱体 制备 CNTS 先驱体转化法 反应速率常数 氧化程度
原文传递
熔融纺丝法制备聚醚砜纤维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丽娜 张天骄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2,16,共3页
将聚醚砜(PES)树脂进行熔融纺丝,制得PES纤维,对PES树脂的可纺性、PES纤维的拉伸条件、力学性能、热性能、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S树脂在熔融温度380℃,卷绕速度300m/min的条件下,可纺性较好;PES纤维适合在较低温度和较低... 将聚醚砜(PES)树脂进行熔融纺丝,制得PES纤维,对PES树脂的可纺性、PES纤维的拉伸条件、力学性能、热性能、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S树脂在熔融温度380℃,卷绕速度300m/min的条件下,可纺性较好;PES纤维适合在较低温度和较低速度下拉伸,在30℃下低速拉伸,PES纤维可拉伸3倍,其强度可达2.30cN/dtex;PES纤维的热稳定较好,其初生纤维的起始分解温度为442.15℃;PES纤维的阻燃性能较好,极限氧指数为2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纤维 熔融纺丝 力学性能 热性能 阻燃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