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路径探究
1
作者 毕晴 张帆 彭佳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0009-0012,共4页
本文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为背景,系统梳理分析了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园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通过对燕郊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现状的深入调研,阐释了京津冀一体化与燕郊高新区建设交织结合的理论内蕴。此外,本文还运用SWOT分析法评估燕... 本文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为背景,系统梳理分析了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园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通过对燕郊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现状的深入调研,阐释了京津冀一体化与燕郊高新区建设交织结合的理论内蕴。此外,本文还运用SWOT分析法评估燕郊高新区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对燕郊高新区建设提出“赛道+平台”模式。同时,本研究提出了“特色引领、产学研联合、开放共享”的发展战略思路,以期引导燕郊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一体化 燕郊 高新技术产业园 建设模式 发展战略
下载PDF
千禧后燕郊商品住宅类型演变初探——以燕顺路沿线为例
2
作者 计然 何崴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9期103-111,共9页
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城市的扩张带动了许多周边城市和乡镇的发展。燕郊作为一个典型案例,住宅形态变化具有发展周期短、样本集中、类型丰富等特点。本文以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燕顺路为地理范围,研究燕郊进京主干道燕顺路上... 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城市的扩张带动了许多周边城市和乡镇的发展。燕郊作为一个典型案例,住宅形态变化具有发展周期短、样本集中、类型丰富等特点。本文以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燕顺路为地理范围,研究燕郊进京主干道燕顺路上的住宅类型演变。由于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对周边乡镇地区的“侵蚀”,使得乡镇住宅建筑形态在短期内发生巨变。因此本文从燕顺路沿线的商品住宅和社区信息梳理入手,分析不同时间段下住宅的类型演变,从宏观数据到微观的住宅分析,以期探索新城镇化语境下中心城市周边乡镇住宅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商品住宅 燕郊 燕顺路沿线
下载PDF
北京副中心地区燕郊断裂空间展布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何祎 雷晓东 +2 位作者 关伟 李晨 李巧灵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1-467,共7页
在北京通州副中心地区开展了高精度重力、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与微动测深的综合物探工作,通过多方法解译结果的比对分析,重新厘定了燕郊断裂位置,并在其北侧新发现一条支断裂,推断结果得到了钻孔验证。研究表明,在城市复杂人文电磁... 在北京通州副中心地区开展了高精度重力、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与微动测深的综合物探工作,通过多方法解译结果的比对分析,重新厘定了燕郊断裂位置,并在其北侧新发现一条支断裂,推断结果得到了钻孔验证。研究表明,在城市复杂人文电磁干扰环境下,采用重、电、震的组合方法调查断裂构造是有效、可行的。查明燕郊断裂及其支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对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重力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 微动测深 燕郊断裂 北京副中心
下载PDF
突破利益藩篱实现京津冀协同均衡发展——以河北省三河县燕郊镇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家华 陈洪波 +1 位作者 储诚山 王新春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8-40,共3页
对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而言,其最大障碍在于行政分割的利益藩篱。市场力量有助于均衡配置资源,但是行政力量之间的不对等博弈,往往会通过制度来固化利益藩篱。空间区位介于京津之间的河北省三河县燕郊镇谋求与北京协同发展的案例表明,只... 对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而言,其最大障碍在于行政分割的利益藩篱。市场力量有助于均衡配置资源,但是行政力量之间的不对等博弈,往往会通过制度来固化利益藩篱。空间区位介于京津之间的河北省三河县燕郊镇谋求与北京协同发展的案例表明,只有突破利益藩篱,才能实现京津冀的长效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利益藩篱 燕郊
下载PDF
回归“五四”:彭燕郊的诗歌历程 被引量:2
5
作者 郑长天 龙慧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6-121,共6页
回顾彭燕郊70年的诗歌历程,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精神影响甚巨。"七月"时期,诗人便开始了对鲁迅、对"五四"的继承;其后,在经历了漫长的"炼狱"和"归来"的过渡时期之后,诗人于8... 回顾彭燕郊70年的诗歌历程,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精神影响甚巨。"七月"时期,诗人便开始了对鲁迅、对"五四"的继承;其后,在经历了漫长的"炼狱"和"归来"的过渡时期之后,诗人于80年代中、后期明确地提出了向"五四"新诗传统回归的诗学主张,并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实现了这一回归。可以说,在诗学追求的层面上,"五四"建构了诗人独特的时间意识,诗人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简化、还原为和"五四"、和鲁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郊 创作历程 “五四”
下载PDF
从现实关怀到终极关怀——中西融合的彭燕郊诗歌 被引量:6
6
作者 曾思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燕郊 终极关怀 现实关怀 中西融合 叶赛宁 普希金 中西文学 涅克拉索夫 自然风光 中国古典诗歌
下载PDF
彭燕郊后期诗歌理论与创作中的现代主义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郑长天 周明侠 《广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在彭燕郊的诗歌理论与创作中存在着外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深刻影响。“七月”诗派时期 ,由于受到鲁迅和“七月”诗派同人的影响 ,彭燕郊的诗歌创作已经不自觉地出现了现代主义的萌芽。解放后 ,尤其是从 80年代以来 ,诗人更是自觉地、系统... 在彭燕郊的诗歌理论与创作中存在着外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深刻影响。“七月”诗派时期 ,由于受到鲁迅和“七月”诗派同人的影响 ,彭燕郊的诗歌创作已经不自觉地出现了现代主义的萌芽。解放后 ,尤其是从 80年代以来 ,诗人更是自觉地、系统地梳理和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使其独特的诗风得以成熟。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对诗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思考的诗、通感的诗、散文的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郊 后期 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影响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翻译出版事业的见证——关于施蛰存与彭燕郊通信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易彬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3期35-42,共8页
藉助比较完备的资料,厘清文人往事、复现历史情境,自是一件快事;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的限制,即便是知名人物,文献资料的搜集往往也是困难重重——有时候即便知道了文献搜集的方向,目标也未必能够达到。
关键词 出版事业 燕郊 施蛰存 新时期 通信 翻译 文献搜集 历史情境
下载PDF
书信、文化与文学史——关于《彭燕郊陈耀球往来书信集》的相关话题 被引量:3
9
作者 易彬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61,共8页
彭燕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代,有着超长的写作生涯,随着包括口述、书信在内的更多文献的开掘,其文化身份与文化抉择,其文学史效应,以及历史语境与个体作家的复杂纠葛,文献发掘与文学史叙述的互动等等,已迎来新的讨论契机。厚达数十万字... 彭燕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代,有着超长的写作生涯,随着包括口述、书信在内的更多文献的开掘,其文化身份与文化抉择,其文学史效应,以及历史语境与个体作家的复杂纠葛,文献发掘与文学史叙述的互动等等,已迎来新的讨论契机。厚达数十万字的《彭燕郊陈耀球往来书信集》,不仅可激活文化与文学史层面的诸多话题,也涉及文献(主要是书信)搜集与整理方面的技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郊 陈耀球 往来书信 文化 文学史
下载PDF
寻找再生之地——读彭燕郊的《混沌初开》 被引量:2
10
作者 骆晓戈 《湖南社会科学》 2002年第6期105-106,共2页
关键词 文学评论 诗歌 和谐美 燕郊 《混沌初开》
下载PDF
绝望中的抗争与个人主体性的出现——以彭燕郊与绿原1955~1976年的写作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志荣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8-44,共7页
本文通过对彭燕郊和绿原1955~1976年的诗作的分析,指出了中国当代潜在写作中个人主体性出现,乃是通过对于绝望的抗争和对于自我的确认。
关键词 燕郊 绿原 潜在写作 个人主体性
下载PDF
混沌与超越——论彭燕郊的《混沌初开》及其与西方史诗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洋生 《外国语文》 1992年第3期24-32,46,共10页
公元前25年,罗马诗人蒲洛柏夏斯(Sextus Propertius)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其诗中作了这样一个简洁、武断、不屑辩解的声言:Nescio guid maius nascitur Iliade(一部较《伊利昂纪》更为伟大的作品已经完成)。此前,野心勃勃的罗马人,还没有... 公元前25年,罗马诗人蒲洛柏夏斯(Sextus Propertius)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其诗中作了这样一个简洁、武断、不屑辩解的声言:Nescio guid maius nascitur Iliade(一部较《伊利昂纪》更为伟大的作品已经完成)。此前,野心勃勃的罗马人,还没有一个敢对荷马史诗提出挑战:利维宇斯(Livius Andronicus)于公元前三世纪所译的《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一直是罗马人的偶像、教科书、规范,各种争执通过援引荷马得到解决,一句恰当的引文便能平息任何异议。然而,蒲氏居然胆大包天,发出这样的惊世骇俗之论:其诗友维吉尔的还未问世的《埃涅阿斯记》毋容置疑地超过了荷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郊 荷马史诗 埃涅阿斯 公元前 维吉尔 教科书 利昂 马人 马诗 还没有
下载PDF
“沉重”的潜压与“唯美”的诉求——论彭燕郊诗歌创作主题的双重变奏 被引量:1
13
作者 易彬 陈璐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3-27,共5页
彭燕郊的诗里有两类基本话语:沉重的话语和唯美的话语。尽管在不同时段,"沉重"与"唯美"话语的内涵有所衍变,但它们始终相互渗透、相互纠缠,共同合奏出了彭燕郊诗歌的创作主题。这些诗篇不仅充分呈示了彭燕郊以诗的... 彭燕郊的诗里有两类基本话语:沉重的话语和唯美的话语。尽管在不同时段,"沉重"与"唯美"话语的内涵有所衍变,但它们始终相互渗透、相互纠缠,共同合奏出了彭燕郊诗歌的创作主题。这些诗篇不仅充分呈示了彭燕郊以诗的方式对于时代的担当,更见证了彭燕郊对于个性与气质的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郊诗歌 创作主题 唯美
下载PDF
彭燕郊晚年诗歌的湘楚意蕴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思艺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8-120,125,共4页
彭燕郊在湖南生活58年,且关注、搜集、研究湖南民间文学,写过楚辞方面的舞剧,因此其晚年诗歌中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湘楚意蕴:描摹湖南的自然景象、山水、人情乃至劳动场景;吸收、借鉴湖南民间文学,描写湖南民间风俗;关心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彭燕郊在湖南生活58年,且关注、搜集、研究湖南民间文学,写过楚辞方面的舞剧,因此其晚年诗歌中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湘楚意蕴:描摹湖南的自然景象、山水、人情乃至劳动场景;吸收、借鉴湖南民间文学,描写湖南民间风俗;关心生存的意义与价值,思考个人、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与前途,赞美饱满酣畅、元气淋漓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郊 诗歌 湘楚意蕴
下载PDF
“你,一个生动的过程”——彭燕郊诗读法臆说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炼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燕郊 音乐体验 音乐美学 斯特拉文斯基 特征论 臆说 情感结构 无色透明 “意识流” 音乐表现
下载PDF
彭燕郊晚年心境与诗境——以一组诗与一首长诗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振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1-8,共8页
彭燕郊先生弱冠之年,便以长诗《春天—大地的诱惑》、组诗《战斗的江南季节》跻身于气度不凡的"七月"诗群。上世纪50-70年代,因胡风要案而置身于严酷的厄境中,但一种隐性的写作也从未在他心底中止过。晚年诗作中所呈示的种种... 彭燕郊先生弱冠之年,便以长诗《春天—大地的诱惑》、组诗《战斗的江南季节》跻身于气度不凡的"七月"诗群。上世纪50-70年代,因胡风要案而置身于严酷的厄境中,但一种隐性的写作也从未在他心底中止过。晚年诗作中所呈示的种种足以令人惊叹的精神进境,更是在中国现代诗史、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迹。彭燕郊的诗文,始终维系在一个很高的精神高度上,它们至少是延缓着我个人精神生活的退化和萎缩的。谨以此文稍稍表达我对燕郊先生的敬悼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郊 《钢琴演奏》 《混沌初开》
下载PDF
“彭燕郊与外国文学”笔谈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云波 金银花 +2 位作者 黄婉强 何娟 倪云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9-66,共8页
彭燕郊(1921-2008)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早年被划归为"七月派",晚年诗风为之一变,且人越老诗越好,这成了一种独特的"彭燕郊现象"。然而,评论界对其关注与其诗歌所取得的成就颇不相称。本系列文章讨论"彭燕... 彭燕郊(1921-2008)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早年被划归为"七月派",晚年诗风为之一变,且人越老诗越好,这成了一种独特的"彭燕郊现象"。然而,评论界对其关注与其诗歌所取得的成就颇不相称。本系列文章讨论"彭燕郊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何云波的文章揭示"土地"与"大海"给诗人的诗歌带来的双重品格,另四篇分别阐述彭燕郊与波德莱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叶赛宁的关系。通过对彭燕郊所受到的外来影响的揭示,以期对彭燕郊其人其诗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郊 诗歌 波德莱尔 陀思妥耶夫斯基 叶赛宁 影响
下载PDF
诗之思——论彭燕郊的诗学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季水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62-65,共4页
关键词 燕郊 诗歌形式 现代意识 西方诗歌 诗之思 诗歌创作 诗歌理论 形式美 内容与形式 现代西方文学
下载PDF
论彭燕郊桂林前期诗歌中的现代主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长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6-90,共5页
本文认为,在桂林前期的彭燕郊深受着"无家可归"意识的支配,作品贯穿着对荒原的认真关注和对乡野深切的眷恋,反思和批判工业或现代文明的意识强烈。诗人的现代主义情怀更加凸显,具有了与世界文学思潮对话的可能,既合时宜地反... 本文认为,在桂林前期的彭燕郊深受着"无家可归"意识的支配,作品贯穿着对荒原的认真关注和对乡野深切的眷恋,反思和批判工业或现代文明的意识强烈。诗人的现代主义情怀更加凸显,具有了与世界文学思潮对话的可能,既合时宜地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情状,也标志着诗人艺术表现上的先锋性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在诗人心路历程中具有界碑性的自我超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郊 桂林前期 现代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