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0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燥湿相混”病机探析猪苓汤方证
1
作者 杨菲 张效科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燥、湿本为两种正常的自然气候变化,但因太过或不及,又或因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急骤,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时,“燥邪”与“湿邪”应运而生,燥湿二邪致病皆为津液输布过程中的病理表现。燥湿二气的变化由四季之交替、阴阳之消长产... 燥、湿本为两种正常的自然气候变化,但因太过或不及,又或因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急骤,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时,“燥邪”与“湿邪”应运而生,燥湿二邪致病皆为津液输布过程中的病理表现。燥湿二气的变化由四季之交替、阴阳之消长产生,故燥湿可映射阴阳的变化。燥湿二气相互作用产生“燥郁则不能行水而又夹湿,湿郁则不能布津而又化燥”之病理过程,此即为“燥湿相混”病机。《伤寒论》之猪苓汤,其病机属阴虚水停阳亢,与“燥湿相混”病机关系密切;其药猪苓、茯苓、泽泻相配利水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碍湿,阿胶滋阴止血,滑石清热利小便,所体现的滋阴、利水、清热之法亦可为“燥湿相混”病机之治法。尤其是泌尿系统肿瘤中所属阴虚水停阳亢证的血尿、小便不利之症,猪苓汤亦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 燥湿为纲 燥湿相混 猪苓汤
下载PDF
姚娓基于燥湿相混理论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2
作者 刘德 姚娓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5-126,共2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但其有潜在恶化的趋势,一直受到各位医家的关注,但因理论理念不同,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阐述众说纷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在胃,与脾密切相关。燥、湿二者虽表现不同,但依据标本中气理论及后世医家的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但其有潜在恶化的趋势,一直受到各位医家的关注,但因理论理念不同,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阐述众说纷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在胃,与脾密切相关。燥、湿二者虽表现不同,但依据标本中气理论及后世医家的研究,燥与湿如阴与阳般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无论在生理状态还是病理状态下,燥与湿必然同时存在于人体,生理状态下燥、湿二者处于平衡、均匀的状态,即所谓“燥湿互济”。但燥与湿的平衡、均匀在病理状态下被破坏,往往在临床症状上出现又燥又湿,即所谓“燥湿相混”。姚娓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在于燥湿相混,临床治疗此类疾病应谨慎把握燥与湿的平衡,燥湿兼顾,以平为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湿 燥湿相混 姚娓
下载PDF
余国珮“燥湿为纲”辨治脾胃病特色探骊
3
作者 陈超杰 周亚东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14,共4页
新安医家余国珮提出的“燥湿为纲”是中医辨治体系的一大创见,其以燥湿为纲,御寒热之变,统治外感、内伤诸证。燥湿相济是脾胃协调之关键因素,脾升胃降,气机方能畅达。湿邪是脾胃致病的常见因素,前人多有发挥。余国珮从燥邪立论,其以燥... 新安医家余国珮提出的“燥湿为纲”是中医辨治体系的一大创见,其以燥湿为纲,御寒热之变,统治外感、内伤诸证。燥湿相济是脾胃协调之关键因素,脾升胃降,气机方能畅达。湿邪是脾胃致病的常见因素,前人多有发挥。余国珮从燥邪立论,其以燥湿邪气为根本,重在中焦气机。治疗时强调燥以育阴,湿以益气,常用甘寒、甘咸滋润益阴,配合清肝、柔肝、养肺等诸法。无论因燥、因湿所致诸证,余国珮常加体滑而润、畅通气机诸药,力求达到畅达气机之效。对于津液不足者,余国珮好施鲜药,对于阴液亏虚者,余国珮喜用血肉有情之品。对于久病患者,以及感受外燥或素体脾虚者,余国珮注意配合养阴滋润法,顾护阴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国珮 医理 婺源余先生医案 燥湿为纲 脾胃病
下载PDF
黄芪燥湿补肾方联合艾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30例
4
作者 郭红英 任美芳 +2 位作者 纪伟超 李曼曼 成雪红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17-520,共4页
目的 探讨黄芪燥湿补肾方联合艾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63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1例脱落)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脱落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黄芪燥湿补肾方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黄芪燥湿补肾方联合艾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63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1例脱落)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脱落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黄芪燥湿补肾方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型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液中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e protein quantification, 24UPR)、尿沉渣红细胞计数(urinary sediment red blood cell count, RBC)的水平及血浆白蛋白(albumin, ALB)、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M型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 PLA2R)、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oluble growth stimulating expression factor 2,sST2)、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的水平。比较两组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83.33%和6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次症及证型评分比治疗前低,且治疗组的主次症及证型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24UPR、RBC比治疗前低,ALB比治疗前高(P<0.05);治疗组的24UPR、RBC比对照组低,ALB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Scr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PLA2R、sST2、KIM-1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PLA2R、sST2、KIM-1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燥湿补肾方联合艾灸可提高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疗效,能显著减轻中医症状,改善蛋白尿和血尿的症状,减轻肾组织损伤,改善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燥湿补肾方 艾灸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中医症状 蛋白尿 血尿 肾组织损伤 血脂
下载PDF
健脾燥湿汤治疗胆囊术后脾虚湿盛证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王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 观察健脾燥湿汤治疗胆囊术后脾虚湿盛证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于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泻患者77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予医院自拟的... 目的 观察健脾燥湿汤治疗胆囊术后脾虚湿盛证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于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泻患者77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予医院自拟的健脾燥湿汤治疗,对照组予蒙脱石散治疗,2组均治疗4周,随访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水平及随访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8.95%(χ^(2)=4.319,P=0.038)。治疗4周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sIg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随访第3周,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为(4.62±0.73)分,低于对照组的(5.32±0.33)分(t=5.397,P<0.001);随访3个月后,研究组复发率为18.92%,低于对照组的43.33%(χ^(2)=4.716,P=0.030)。结论 健脾燥湿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泻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明显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术后 慢性腹泻 脾虚湿盛证 健脾燥湿
原文传递
运用清热燥湿健脾方治疗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张海娇 肖月 李灵雨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湿热困脾证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白城中医院收治的初发T2DM湿热困脾证患者1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66例,口服西药二甲双胍治疗... 目的探讨采用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湿热困脾证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白城中医院收治的初发T2DM湿热困脾证患者1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66例,口服西药二甲双胍治疗)和研究组(66例,口服西药二甲双胍治疗+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汤剂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观察至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及治疗前、治疗1、3个月后BMI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常规组;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清总胆固醇均降低,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与治疗前比,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BMI指数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治疗初发T2DM湿热困脾证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糖和体质量,提高胰岛细胞保护和修复能力,综合调节机体代谢,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盐酸二甲双胍 胰岛素抵抗 清热燥湿健脾中药 湿热困脾证
下载PDF
基于“燥湿相济”浅析三消病机与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晨 娄锡恩 +4 位作者 张丽萍 周围 王聪慧 陈巧楠 陶庆春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002-1004,共3页
临床辨证中发现,脾气亏虚,湿气偏盛是消渴病患者常见症状。传统将消渴病机归为阴虚燥热,燥湿往往同存且互为因果。本文立足于“燥湿并存、燥湿相济”,从2型糖尿病主要特征脾湿出发,以口渴多饮为主症的上消,肺脏燥热、脾湿痰盛,其病机可... 临床辨证中发现,脾气亏虚,湿气偏盛是消渴病患者常见症状。传统将消渴病机归为阴虚燥热,燥湿往往同存且互为因果。本文立足于“燥湿并存、燥湿相济”,从2型糖尿病主要特征脾湿出发,以口渴多饮为主症的上消,肺脏燥热、脾湿痰盛,其病机可从脾湿肺燥论;以多食易饥为主症的中消,膏粱浓味积中日久,湿聚而成热,酿成湿热蕴结,其病机可从脾湿胃燥论;以尿频量多为主症的下消,下焦虚热,上泛为肾消,其病机可从脾湿肾燥论。由于燥湿并存,根据三消病位、病邪偏重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的治法与药物。上消治疗应在清热润肺的同时,也要注重滋肺脾胃之阴,可选用玉竹、北沙参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清金滋水。中消治疗应注重清胃热、化脾湿,可选用黄连、茯苓清热燥湿,健运脾气。下消治疗应注重滋阴固肾、培补脾气,可选用山茱萸、黄芪脾肾阴阳同调,恢复人体整体的燥与湿、阴阳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湿并存 燥湿相济 三消 湿 湿 湿 药对
下载PDF
从燥湿同病探讨糖尿病的证治规律
8
作者 吕菲菲 张建伟 李亚军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3年第4期23-26,共4页
糖尿病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疾病,其病机复杂,治法多变,若诊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日久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探究糖尿病的病机及具体治则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糖尿病与燥、湿的联系,并从燥湿同病理论出发分析糖尿病燥湿共存的... 糖尿病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疾病,其病机复杂,治法多变,若诊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日久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探究糖尿病的病机及具体治则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糖尿病与燥、湿的联系,并从燥湿同病理论出发分析糖尿病燥湿共存的证候分型,从内湿夹外燥、内湿化燥、燥极化湿3个方面阐述其具体治则,总结现代医家临床经验,并附医案一则以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消渴 燥湿同病 湿 燥湿同治
下载PDF
4种常见清热燥湿类中药对肠道菌群及粪便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心如 盛先杰 +4 位作者 杨琰 安振涛 康安 李慧 葛飞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2-451,共10页
目的探究在长期临床等效剂量下4种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胆汁酸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组、黄连组、黄柏组和黄芩组,每组各6只。除对照组外,苦参组、黄柏组、黄连组和黄芩组给... 目的探究在长期临床等效剂量下4种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胆汁酸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组、黄连组、黄柏组和黄芩组,每组各6只。除对照组外,苦参组、黄柏组、黄连组和黄芩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34、3.12、1.3 g·kg^(-1)和2.6 g·kg^(-1),连续灌胃2周,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含量,利用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肠道内容物中菌群结构变化。结果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粪便中6种短链脂肪酸无明显影响。在常见的23种胆汁酸中,与正常组相比,黄芩组、苦参组、黄连组和黄柏组分别有4、3、2、1种胆汁酸显著变化。从肠道菌群丰度变化上看,与对照组相比,除苦参组外,黄连组、黄芩组和黄柏组小鼠厚壁菌门均呈现下降趋势,拟杆菌门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黄连组变化更显著。结论苦参、黄柏、黄连和黄芩对正常小鼠长期药效剂量下短链脂肪酸影响较小,但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胆汁酸含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燥湿 短链脂肪酸 胆汁酸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晚期结直肠癌脾虚湿盛证化疗患者运用补脾燥湿法治疗的增效作用及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匡云凤 黄中登 陈高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脾虚湿盛证化疗患者运用补脾燥湿法治疗的增效作用及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将83例晚期结直肠癌脾虚湿盛证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脱落1例,剩余40例患者进行mFOLFOX6方案治疗。观察组脱落2例,剩...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脾虚湿盛证化疗患者运用补脾燥湿法治疗的增效作用及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将83例晚期结直肠癌脾虚湿盛证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脱落1例,剩余40例患者进行mFOLFOX6方案治疗。观察组脱落2例,剩余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脾燥湿法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实体瘤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的水平。运用疲乏调查量表(Piper)评估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记录两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CTH较治疗前降低,Cor、FT3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的ACTH比对照组低,Cor、FT3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感觉、情感、行为的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小,且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血红蛋白降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燥湿法对晚期结直肠癌脾虚湿盛证化疗患者具有减毒增效作用,有助于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可能与调节内分泌激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脾燥湿 晚期结直肠癌 脾虚湿盛证 化疗 减毒增效 癌因性疲乏 内分泌激素
下载PDF
清热燥湿药对乳腺癌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胡文秀 王馨楠 +1 位作者 孙有智 赵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1-186,共6页
清热燥湿法是乳腺癌的常用治法之一,深入研究其药理作用和机制尤为必要。基于此,就近年来关于常用清热燥湿药对乳腺癌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发现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苦参、白鲜皮和秦皮的有效成分能通过抑制细胞... 清热燥湿法是乳腺癌的常用治法之一,深入研究其药理作用和机制尤为必要。基于此,就近年来关于常用清热燥湿药对乳腺癌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发现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苦参、白鲜皮和秦皮的有效成分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调节自噬、抗肿瘤血管生成来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并能逆转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减少癌细胞侵袭和转移以及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梳理清热燥湿药抑制乳腺癌的实验研究现状,可为清热燥湿药抑制乳腺癌甚至其他癌症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燥湿 乳腺癌 作用机制 综述
原文传递
燥湿祛痰平喘方联合西药治疗痰浊阻肺型支气管哮喘30例疗效分析
12
作者 陆雅君 杨依玲 汪海东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9期686-687,共2页
目的:探讨自拟燥湿祛痰平喘方对支气管哮喘(BA)痰浊阻肺证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BA痰浊阻肺证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自拟燥湿祛痰平喘方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疗... 目的:探讨自拟燥湿祛痰平喘方对支气管哮喘(BA)痰浊阻肺证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BA痰浊阻肺证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自拟燥湿祛痰平喘方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疗效、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评分、哮喘相关症状评分、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升(P<0.05);两组ACT评分明显增加,但观察组增加更显著(P<0.01);两组哮喘症状评分显著减少,但观察组减少更显著(P<0.01);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增加更显著(P<0.01)。结论:自拟燥湿祛痰平喘方治疗BA痰浊阻肺证的疗效显著,能控制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燥湿祛痰平喘方 痰浊阻肺
下载PDF
自拟清热燥湿化瘀汤口服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杨亲 刘佳贞 李娟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 探讨自拟清热燥湿化瘀汤口服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效果。方法 将88例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和治疗组(自拟清热燥湿化瘀汤口服灌肠治疗)各44例。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治疗组中医... 目的 探讨自拟清热燥湿化瘀汤口服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效果。方法 将88例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和治疗组(自拟清热燥湿化瘀汤口服灌肠治疗)各44例。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NF-α、IL-17、IL-2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IBDQ评分量表各项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自拟清热燥湿化瘀汤口服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自拟清热燥湿化瘀汤 大肠湿热证 安全性
下载PDF
燥湿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杨俊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9期178-180,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燥湿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病例来源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于枣阳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患者,选取其中的66例参与研究,... 目的:观察分析燥湿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病例来源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于枣阳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患者,选取其中的66例参与研究,并随机分入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采取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燥湿化痰方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予以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为93.94%,对照组为72.73%,研究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FEV1、FVC、FEV1/FVC对比,研究组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血液酸碱度(p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PaO_(2)、PaO_(2)/FiO_(2)对比,研究组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血液p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患者应用燥湿化痰方治疗疗效显著,对改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具有确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湿化痰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湿壅肺证 肺功能 血气分析指标
下载PDF
燥湿健脾圣药——苍术
15
作者 王燕 刘艳菊 瞿领航 《大学科普》 2023年第4期33-35,共3页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温,归脾、胃、肝经,是中医临床燥湿健脾之圣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目前,国内各大制药厂用苍术为主要原...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温,归脾、胃、肝经,是中医临床燥湿健脾之圣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目前,国内各大制药厂用苍术为主要原料开发的各种药品达数十种,其用量逐年增加,除此之外,其在保健食品、饲料、兽药、农药等方面也广泛应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湿健脾 肝经 北苍术 《神农本草经》 茅苍术 原料开发 中医临床
下载PDF
燥湿化痰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商佳荣 朱瑾 +2 位作者 郭炳阳 郑侠 钱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1238-1243,共6页
恶性肿瘤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难题,虽然近年来手术、放化疗、靶向和生物治疗取得一定突破,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依然差强人意。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由来已久,从中医角度看,“痰湿”是恶性肿瘤发病与进展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 恶性肿瘤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难题,虽然近年来手术、放化疗、靶向和生物治疗取得一定突破,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依然差强人意。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由来已久,从中医角度看,“痰湿”是恶性肿瘤发病与进展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燥湿化痰为治疗肿瘤重要方法。文章对近几年相关文献整理、分析,主要针对燥湿化痰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燥湿化痰法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中已有广泛应用,在肺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种中得到疗效验证,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但目前临床研究结果证据登记表较低,实验研究深度局限。在精准医学时代,燥湿化痰法治疗恶性肿瘤具有广阔的应用和研究前景。须加强燥湿化痰法治疗恶性肿瘤的规范化研究,以提高临床疗效;加大实验研究深度,探索更多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湿化痰法 湿 恶性肿瘤 二陈汤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清热燥湿健脾汤对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李筱晖 梁喜悦 陈科峰 《河南中医》 2023年第6期890-895,共6页
目的:观察清热燥湿健脾汤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肠道菌群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84例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盐... 目的:观察清热燥湿健脾汤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肠道菌群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84例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清热燥湿健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红蛋白、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胰岛素功能[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肠道菌群及其激素[C肽(C peptide,C-P)、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胸脘腹胀、心烦胸闷、肢体倦怠及舌脉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BG、血红蛋白、TC、TG、胰岛素水平、HOMA-IR、IL-6及TNF-α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丰度占比高于本组治疗前,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丰度占比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拟杆菌门丰度占比高于对照组,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丰度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但厚壁菌门丰度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P、GLP-1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燥湿健脾汤治疗T2DM,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胰岛素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及其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清热燥湿健脾汤 盐酸二甲双胍片 肠道菌群 胰岛素水平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依燥湿相兼病机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变应性鼻炎举隅
18
作者 王晓楠 王文华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3期55-59,共5页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因病情缠绵,难以根治,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带来较大困扰,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常病情迁延,导致过敏性哮喘。AR,中医多称为鼻鼽,治疗多从风寒、寒饮及肺脾肾三脏入手,而笔者跟...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因病情缠绵,难以根治,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带来较大困扰,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常病情迁延,导致过敏性哮喘。AR,中医多称为鼻鼽,治疗多从风寒、寒饮及肺脾肾三脏入手,而笔者跟随导师临床学习应用五运六气理论,在论治鼻鼽时多考虑肺金与脾土的影响,可从燥湿相兼病机的角度出发,在临床上综合患者的运气信息、病史、症状和体征,诊疗时要讲究“辨象-辨时-握机”三者的有机结合,遵循三阴三阳开阖枢动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升阳益胃汤 燥湿相兼病机
下载PDF
燥湿苦参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及对Th17和Treg及其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连云 谭晓慧 +1 位作者 赵敏 朱蓓蓓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1期25-31,共7页
目的探讨燥湿苦参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h17、Treg细胞相关的转录、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26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中医对照组、NB-UV... 目的探讨燥湿苦参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h17、Treg细胞相关的转录、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26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中医对照组、NB-UVB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中医对照组内服燥湿苦参汤,NB-UVB对照组进行NB-UVB照射治疗,研究组内服燥湿苦参汤加用NB-UVB局部照射。另选择40例体检正常者为健康对照组。3组均治疗12周,评价其综合疗效,对比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孤儿受体转录因子(RORγt mRNA)、分泌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Treg细胞的比例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叉头状转录因子(Foxp3 mRNA)、分泌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 (1)治疗12周后,3组的严重程度评分(PASI)均下降,且研究组评分低于中医对照组与NB-UVB对照组,总有效率也高于中医对照组与NB-UVB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治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RORγt mRNA与IL-17均升高,而Treg细胞的比例及Foxp3 mRNA与TGF-β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组Th17细胞的相关因子表达均较治疗前下降,Treg细胞相关因子表达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燥湿苦参汤联合NB-UVB局部照射可抑制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的表达,恢复Treg/Th17细胞的动态平衡,增强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从而降低外周血及皮损处的炎症细胞因子,达到改善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症状的理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性银屑病 燥湿苦参汤 Th17细胞 TREG细胞 NB-UVB
下载PDF
清热燥湿药抗动脉粥样硬化潜在作用和前瞻性研究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许扬 赵英凯 +2 位作者 毕明刚 秦蒙 刘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3-95,共3页
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已系统地将常用中药分为28类。在传统文献和经验中,得出了同一类药具有某些共通性质和作用的结论,但对其共同或相似的作用在机制上的研究还少有研究涉及。目前的研究中,同类中药是否具有某些相同的作用... 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已系统地将常用中药分为28类。在传统文献和经验中,得出了同一类药具有某些共通性质和作用的结论,但对其共同或相似的作用在机制上的研究还少有研究涉及。目前的研究中,同类中药是否具有某些相同的作用机制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领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阐明中药药性、中药药效机制中的相关性,为临床使用和新药开发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燥湿 动脉粥样硬化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