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电池热失控爆炸超压及液氮惰化效果分析
1
作者 张少禹 王玥 +1 位作者 董海斌 陈晔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为明确液氮对280 Ah储能锂电池热失控燃爆的惰化效果,在试验分析电池热失控气体成分和爆炸极限的基础上,利用火焰加速模拟(FLACS)软件模拟计算储能集装箱内电池热失控气体爆炸超压后果,并开展标准试验和实体试验,分析液氮对电池热失控... 为明确液氮对280 Ah储能锂电池热失控燃爆的惰化效果,在试验分析电池热失控气体成分和爆炸极限的基础上,利用火焰加速模拟(FLACS)软件模拟计算储能集装箱内电池热失控气体爆炸超压后果,并开展标准试验和实体试验,分析液氮对电池热失控气体的惰化抑爆效果。结果表明:热失控气体爆炸超压随着自身体积的增多逐渐升高,点燃超过1.1 m^(3)热失控气体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单个100%充电状态的280 Ah磷酸铁锂电池,真空状态下加热可触发电池热失控,并产生134.6 L以CO_(2)、H_(2)、CO、CH_(4)和C_(2)H_(4)为主要成分的热失控气体。热失控气体为可燃气体,爆炸极限范围为8.5%~45.5%;N_(2)能够有效惰化热失控气体,并显著减小热失控气体爆炸极限范围,极限N_(2)体积分数为84.7%;向35 m^(3)储能集装箱内喷射69 kg液氮惰化电池热失控气体,当箱内N_(2)体积分数高于极限N_(2)体积分数时能够有效惰化电池热失控气体,有效保护时间为220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热失控 爆炸超压 液氮 惰化效果 火焰加速模拟(FLACS)
原文传递
钢结构危险品储柜内不同气体对爆炸超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夏晨曦 岳承军 +1 位作者 王徐望 王子南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5期67-73,共7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钢结构危险品储柜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危险品运输、储存过程。危险品储柜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主要是由于其内部存在达到爆炸极限的可燃气体并遇到点火源而引发。运用FLACS数值模拟软件对危险品储柜内不同种类可燃气体爆炸进...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钢结构危险品储柜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危险品运输、储存过程。危险品储柜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主要是由于其内部存在达到爆炸极限的可燃气体并遇到点火源而引发。运用FLACS数值模拟软件对危险品储柜内不同种类可燃气体爆炸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化学性质的活泼气体在钢结构储柜内部爆炸的荷载呈现升压时间短、峰值大的现象,气体的活泼性质显著影响着荷载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品储柜 气体爆炸 气体种类 爆炸超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考虑附加湍流的天然气爆炸超压预测
3
作者 李艳超 梁博 江雨婷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8-184,共7页
为预先评估外加湍流工况下天然气的爆炸超压峰值,通过揭示外加湍流对天然气爆炸火焰形态、火焰前锋速度和爆炸超压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耦合外加湍流的天然气爆炸超压峰值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外加湍流可使火焰加速传播,且随着外加湍流强度... 为预先评估外加湍流工况下天然气的爆炸超压峰值,通过揭示外加湍流对天然气爆炸火焰形态、火焰前锋速度和爆炸超压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耦合外加湍流的天然气爆炸超压峰值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外加湍流可使火焰加速传播,且随着外加湍流强度的增加,火焰前锋速度逐渐增加;随着外加湍流强度的增加,爆炸超压峰值和最大升压速率逐渐增加;随着压力监测点和点火位置间距的增加,爆炸超压峰值和最大升压速率整体呈减小的变化趋势。外加湍流工况下天然气的爆炸超压预测必须考虑火焰的加速特征,实验测得爆炸超压峰值介于层流火焰模型和湍流火焰模型计算的爆炸超压峰值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加湍流 天然气爆炸超压 火焰加速传播 层流火焰模型 湍流火焰模型
下载PDF
复杂管网中支路增设通风设施对瓦斯爆炸超压传播的影响
4
作者 张迎新 王佳伟 唐露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649-654,共6页
为了探究复杂管网中通风设施对瓦斯爆炸超压传播的影响,利用自行研制的瓦斯爆炸组合式管网实验系统(“F+L”型管网),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甲烷、不同支路增设不同强度通风设施对瓦斯爆炸超压变化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行空管爆炸时发... 为了探究复杂管网中通风设施对瓦斯爆炸超压传播的影响,利用自行研制的瓦斯爆炸组合式管网实验系统(“F+L”型管网),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甲烷、不同支路增设不同强度通风设施对瓦斯爆炸超压变化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行空管爆炸时发现爆炸越剧烈,爆炸超压在截面突变段的衰减幅度越小,甲烷体积分数为6%、8%、9.5%、11%及13%时衰减幅度分别为4.44%、1.85%、0.64%、1.31%及1.32%;在五种浓度甲烷爆炸实验中发现,支路二增设通风设施会降低支路一中的超压衰减,平均超压衰减幅度由29.47%降至27.63%,而支路一增设通风设施会增加支路二的超压衰减,平均超压衰减幅度由25.84%增加至35.46%;通风设施强度的提升会增加拐弯支路附近的超压数值,五种浓度下超压数值平均增加0.0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 复杂管网 爆炸超压
下载PDF
点火位置对独头巷道中瓦斯爆炸超压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冯长根 陈林顺 钱新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56-59,共4页
运用 Auto Rea Gas爆炸仿真模拟器研究了独头巷道中点火位置对瓦斯爆炸后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本文计算条件下 ,爆炸静态超压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爆炸动压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点火位置对爆炸后果有重要影响 ,点火位置离封闭端越... 运用 Auto Rea Gas爆炸仿真模拟器研究了独头巷道中点火位置对瓦斯爆炸后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本文计算条件下 ,爆炸静态超压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爆炸动压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点火位置对爆炸后果有重要影响 ,点火位置离封闭端越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超压 爆炸仿真 独头巷道 瓦斯爆炸 点火位置 煤矿
下载PDF
建筑物外部爆炸超压荷载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6
作者 都浩 李忠献 郝洪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7年第5期413-418,共6页
在对易于遭受爆炸危害的建筑物进行抗爆设计与加固时,首先需要确定作用在建筑物上的爆炸超压荷载模型。但是由于受到建筑物自身特征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在建筑物上的爆炸超压荷载十分复杂。为了掌握作用在建筑物上的爆炸超... 在对易于遭受爆炸危害的建筑物进行抗爆设计与加固时,首先需要确定作用在建筑物上的爆炸超压荷载模型。但是由于受到建筑物自身特征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在建筑物上的爆炸超压荷载十分复杂。为了掌握作用在建筑物上的爆炸超压荷载的特性,应用非线性显式动力分析软件建立了建筑物外部爆炸超压荷载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网格划分尺寸的大小对爆炸超压荷载计算结果的影响,模拟了建筑物外部的刚性地面上发生爆炸的过程,研究了爆炸冲击波在建筑外部空间中的传播与衰减规律,以及作用在建筑物外表面的爆炸超压荷载的特性。模拟了邻近建筑物对爆炸冲击波的反射和阻挡作用,同时研究了邻近建筑物的几何尺寸和位置等因素对作用在目标建筑物上的爆炸超压荷载的影响,从而为在建筑物的抗爆设计与加固中确定合理的爆炸超压荷载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超压荷载 爆炸冲击波 波的传播 波的反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硅酸铝棉对火焰速度和爆炸超压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喻健良 闫兴清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3-368,共6页
为研究硅酸铝棉位置、长度对预混气体爆炸超压和火焰速度的抑制规律,进行了硅酸铝棉抑制管道内预混气体爆炸实验,在管路内置入硅酸铝棉,以室温常压下化学计量浓度的C2H2/air预混气体为介质。结果表明,当硅酸铝棉长度超过速度临界长度时... 为研究硅酸铝棉位置、长度对预混气体爆炸超压和火焰速度的抑制规律,进行了硅酸铝棉抑制管道内预混气体爆炸实验,在管路内置入硅酸铝棉,以室温常压下化学计量浓度的C2H2/air预混气体为介质。结果表明,当硅酸铝棉长度超过速度临界长度时,能够有效抑制火焰速度。当硅酸铝棉长度超过压力临界长度时,能够有效抑制爆炸超压。速度临界长度的大小与硅酸铝棉入口火焰速度有关。压力临界长度的大小与硅酸铝棉入口爆炸超压有关。压力临界长度小于速度临界长度,说明硅酸铝棉对压力的抑制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炸抑制 火焰速度 爆炸超压 硅酸铝棉
下载PDF
预测管道中气体爆炸超压的改进ME法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志荣 蒋军成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10-1514,共5页
分析了管道中可燃气体爆炸超压的特点 ,提出了利用ME模型预测管道中气体爆炸超压的新方法 ,在能量守恒定律和爆炸能量相似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爆炸反射压力理论修正了ME模型并用于封闭管道中气体爆炸超压的预测 ,利用修正的ME模型计算了... 分析了管道中可燃气体爆炸超压的特点 ,提出了利用ME模型预测管道中气体爆炸超压的新方法 ,在能量守恒定律和爆炸能量相似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爆炸反射压力理论修正了ME模型并用于封闭管道中气体爆炸超压的预测 ,利用修正的ME模型计算了甲烷在管道中的爆炸超压 ,对计算值与实验值同ME模型、TNT当量模型的计算值以及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实验的管道分别是直径为 2m、长 2 9m的大型圆管和边长为80mm、长 2 4m的小型方管 .数值模拟的独头巷道横截面是方形 ,边长为 1 77m ,巷道全长 30m ,瓦斯填充长度为 6m .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修正的ME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以及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该方法可用于管道中气体爆炸灾害事故危险性分析与评估 ,给管道防爆泄压设计和爆炸防护提供重要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气体 爆炸超压 管道 修正ME模型
下载PDF
硅酸铝棉对预混火焰速度及爆炸超压抑制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喻健良 王培昕 闫兴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1-154,共4页
建立了多孔材料硅酸铝棉抑制管道内预混火焰传播的试管路。以室温、常压下体积分数5.5%的C3H8/空气为介质,研究了混气体火焰在管道内通过硅酸铝棉后,爆炸超压及火焰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硅酸铝棉多孔材料能够有效抑制爆炸超压和火焰速度... 建立了多孔材料硅酸铝棉抑制管道内预混火焰传播的试管路。以室温、常压下体积分数5.5%的C3H8/空气为介质,研究了混气体火焰在管道内通过硅酸铝棉后,爆炸超压及火焰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硅酸铝棉多孔材料能够有效抑制爆炸超压和火焰速度。酸铝棉越长,抑制效果越好。当长度达到800 mm时,相比无硅酸铝的管路,出口处爆炸超压可降低60%,火焰速度可降低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硅酸铝棉 爆炸超压 火焰速度 爆炸抑制
原文传递
角联管网瓦斯爆炸超压演化及火焰传播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石必明 牛宜辉 +2 位作者 张雷林 张煜 钟珍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7-263,共7页
为了探索瓦斯在煤矿井下复杂巷网内爆炸后的超压演化规律及火焰传播特性,在实验室自行搭建了瓦斯爆炸试验系统,对甲烷体积分数为9.5%的瓦斯爆炸爆燃波传播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瓦斯爆炸超压及火焰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与数... 为了探索瓦斯在煤矿井下复杂巷网内爆炸后的超压演化规律及火焰传播特性,在实验室自行搭建了瓦斯爆炸试验系统,对甲烷体积分数为9.5%的瓦斯爆炸爆燃波传播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瓦斯爆炸超压及火焰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管网角联分支中,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后由于爆炸压力波的叠加,形成超压增高区域,但产生的火焰波很微弱,温度较低。并联分支中,随着爆燃波传播距离的增加,超压峰值和焰面传播速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火焰持续时间呈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试验中火焰的最大传播距离为18.75 m,而数值模拟的传播距离为21.25 m,但试验值和模拟值的变化趋势一致。研究结论可对煤矿井下复杂巷道内瓦斯爆炸灾害的防控及救灾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联管网 瓦斯爆炸 爆炸超压 火焰传播
下载PDF
预混气体爆炸超压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喻健良 周崇 刘润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对预混气体在圆形管道内的爆炸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将超压的变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前驱冲击波阶段超压上升曲线比较规则,且压力上升速率逐渐增加,离点火处越远压力上升速率增加得越快.介绍了最大超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 对预混气体在圆形管道内的爆炸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将超压的变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前驱冲击波阶段超压上升曲线比较规则,且压力上升速率逐渐增加,离点火处越远压力上升速率增加得越快.介绍了最大超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尽管二次超压的峰值相对较小,但作用时间长,且有些二次超压过程中的超压上升幅度甚至超过了某些爆炸环境下的最大超压值.对爆燃转爆轰过程(DDT)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能够记录爆燃转爆轰这种快速转变的过程.建议在设计非密闭的管道或矿道时要充分考虑二次超压的破坏作用和高活性可燃气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预混气体 爆炸超压 上升速率 爆燃转爆轰 爆炸过程 圆形管道 曲线比较 变化过程 变化规律 作用时间 爆轰过程 爆炸环境 可燃气体 破坏作用 冲击波 和空间 高活性
下载PDF
全尺寸独头巷道内瓦斯爆炸超压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云峰 周心权 +1 位作者 张九零 邵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7,共3页
通过对TNT当量法理论的分析,以及对全尺寸独头巷道内瓦斯爆炸超压数据的研究,建立了全尺寸独头巷道内瓦斯爆炸超压随距离衰减的预测模型,并通过3个实例对其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的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关键词 独头巷道 爆炸超压 TNT当量法
下载PDF
密闭空间可燃气体爆炸超压预测 被引量:7
13
作者 秦毅 陈小伟 黄维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50,共12页
为避免密闭空间内可燃预混气体爆炸事故造成的伤害,对其进行较为准确的爆炸超压预测是抗爆设计和日常安全管理的关键。结合已有文献实验数据,利用光滑层流火焰传播理论模型建立了爆炸超压模型;对比发现,当体积较大时,光滑层流火焰传播... 为避免密闭空间内可燃预混气体爆炸事故造成的伤害,对其进行较为准确的爆炸超压预测是抗爆设计和日常安全管理的关键。结合已有文献实验数据,利用光滑层流火焰传播理论模型建立了爆炸超压模型;对比发现,当体积较大时,光滑层流火焰传播理论模型存在较大的误差。较大体积密闭空间爆炸火焰传播过程中的不稳定性造成火焰前锋面褶皱并引起湍流燃烧,导致火焰前锋面表面积大幅增加,且在火焰传播过程中表现出自相似分形特征。依据褶皱及湍流火焰传播过程中的自相似分形特征,基于分形燃烧理论和相关经验数据,进一步建立了考虑可燃预混气体爆炸火焰褶皱及湍流火焰传播的爆炸超压预测模型,并与实验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密闭空间体积较大时,利用褶皱及湍流火焰传播理论建立的爆炸超压模型进行峰值压力估算时,两种工况下实验所得和理论计算所得相对误差分别为10.4%和11.1%,较光滑层流火焰传播理论爆炸超压模型相比,误差分别减少了72.3%和50.6%。本文所建立理论模型与实验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结构抗爆设计或日常安全管理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火焰 湍流火焰 爆炸超压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耦合火焰自加速传播的氢气云爆炸超压预测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艳超 毕明树 高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15,共6页
通过揭示当量比对氢气云爆炸火焰形态、火焰半径和爆炸超压峰值的影响规律,本文拟建立耦合火焰自加速传播的氢气云爆炸超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氢气云爆炸火焰传播速度由大至小对应的当量比依次是Φ=2.0、Φ=1.0和Φ=0.8。Le<1.0和Le... 通过揭示当量比对氢气云爆炸火焰形态、火焰半径和爆炸超压峰值的影响规律,本文拟建立耦合火焰自加速传播的氢气云爆炸超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氢气云爆炸火焰传播速度由大至小对应的当量比依次是Φ=2.0、Φ=1.0和Φ=0.8。Le<1.0和Le>1.0的氢气云爆炸火焰表面均出现胞格结构,胞格结构的出现必然会增加火焰燃烧表面积,进而出现"火焰自加速"现象。对于特定的当量比,随着压力监测点和点火位置间距的增加,爆炸超压峰值的正值和负值绝对值均单调减小;对于特定的压力监测点,爆炸超压峰值的正值和负值绝对值随当量比的关系存在些许差异;不同当量比和监测点位置的爆炸超压峰值的负值绝对值大都高于正值。耦合火焰自加速传播的氢气云爆炸超压预测模型可成功预测不同压力监测点薄膜破裂前氢气云爆炸超压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自加速传播 氢气云爆炸超压 当量比 胞格结构
下载PDF
耦合火焰不稳定的爆炸超压预测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艳超 毕明树 高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0,共6页
基于火焰不稳定和爆炸超压的耦合机制,通过向光滑火焰模型中引入褶皱因子,建立了褶皱火焰模型和湍流火焰模型,对密闭燃烧室内爆炸超压进行理论预测,且对比了绝热压缩和等温压缩对爆炸超压预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增强的流体动力学... 基于火焰不稳定和爆炸超压的耦合机制,通过向光滑火焰模型中引入褶皱因子,建立了褶皱火焰模型和湍流火焰模型,对密闭燃烧室内爆炸超压进行理论预测,且对比了绝热压缩和等温压缩对爆炸超压预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增强的流体动力学不稳定作用下,膨胀火焰失稳加剧,且在定容燃烧阶段形成胞状火焰;光滑火焰模型忽略了火焰不稳定,爆炸超压理论预测值比实验值偏低,且等温压缩下超压预测值低于绝热压缩下的预测值;湍流火焰模型高估了火焰褶皱程度,超压预测值远高于实验值;褶皱火焰模型可成功预测丙烷/空气爆炸压力和燃烧室体积V=25.6 m3的甲烷/空气爆炸压力;对于甲烷/空气爆炸,燃烧室体积V≤1.25 m3时,实验压力值介于褶皱火焰模型和绝热光滑火焰模型预测值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不稳定 爆炸超压预测 褶皱火焰模型 湍流火焰模型
下载PDF
含双侧分支结构受限空间油气泄压爆炸超压特性与火焰行为 被引量:7
16
作者 杜扬 李蒙 +4 位作者 李国庆 王世茂 张培理 齐圣 韦世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57-2564,共8页
为研究含有双侧分支结构受限空间内油气泄压爆炸超压和火焰演变特性,进行了不同初始油气体积分数工况下含有双侧分支结构受限空间和长直受限空间内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爆炸超压曲线会出现3个典型的超压峰值p1、p2、pmax,其中p... 为研究含有双侧分支结构受限空间内油气泄压爆炸超压和火焰演变特性,进行了不同初始油气体积分数工况下含有双侧分支结构受限空间和长直受限空间内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爆炸超压曲线会出现3个典型的超压峰值p1、p2、pmax,其中p1的形成与管道开口端密封材料瞬时破裂有关,p2与分支结构泄压有关,而pmax受管道内部爆炸强度与火焰加速协同效应影响。(2)分支结构对爆炸超压有强化作用,当油气体积分数在1%~2%区间,爆炸超压强化程度先增强后减小,且在1.4%~1.8%之间最为强烈。(3)火焰在分支结构处发生显著的弯曲、褶皱变形,这增大了火焰面积,提高了燃烧速率,加速了流场的传热传质效率,诱导爆炸强度的急剧增大,同时提高了火焰传播速度并增大了最大火焰锋面位置。(4)火焰在含有双侧分支结构的管道内呈现"半球形火焰——指尖形火焰——平面状火焰——浪花状火焰"形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爆炸 爆炸超压 火焰速度 分支结构 混合物
下载PDF
泄爆面特征参数对天然气爆炸超压峰值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庞磊 胡倩然 +2 位作者 马菲菲 吕鹏飞 杨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131,共6页
为揭示泄爆面特征参数对大尺度受限空间内天然气爆炸超压峰值结构的影响机制,基于典型房间特征,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研究不同泄爆面开启压力、开启时间以及泄压比等参数条件下室内天然气泄爆超压峰值结构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峰... 为揭示泄爆面特征参数对大尺度受限空间内天然气爆炸超压峰值结构的影响机制,基于典型房间特征,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研究不同泄爆面开启压力、开启时间以及泄压比等参数条件下室内天然气泄爆超压峰值结构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峰值Pb随开启压力和开启时间增加均呈线性增长趋势,而泄压比对Pb影响较小;峰值Pmfa与室内最大火焰面积有关,随开启压力、开启时间的增加和泄压比的减小,气体出流速度增大,进而产生更强的湍流,导致室内火焰面积和气体燃烧率增加,最终Pmfa增大;峰值Pext随泄压比增加呈快速降低趋势,同时开启压力和开启时间对Pext影响具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Pext快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爆炸 泄爆 泄爆面特征 爆炸超压 力峰值
下载PDF
油气浓度对半开口管道爆炸超压特性与火焰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蒙 杜扬 +3 位作者 李国庆 齐圣 王世茂 韦世豪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4-180,共7页
为了研究油气浓度对半开口管道爆炸超压特性与火焰行为的影响,建立半开口透明管道实验台架,采用5种不同初始油气浓度,进行了一系列油气爆炸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油气浓度对油气爆炸超压峰值以及升压速率有显著影响,二者都呈现随浓度... 为了研究油气浓度对半开口管道爆炸超压特性与火焰行为的影响,建立半开口透明管道实验台架,采用5种不同初始油气浓度,进行了一系列油气爆炸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油气浓度对油气爆炸超压峰值以及升压速率有显著影响,二者都呈现随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油气浓度对火焰锋面传播速度有着显著影响,在当量浓度比下,火焰锋面的传播速度最大,并且火焰锋面的传播距离也最远;管道内的火焰行为可以分为4个阶段;油气浓度对火焰传播形态以及传播速度有明显的影响,对火焰传播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破坏变形以及管道外爆炸阶段,随着浓度增加,爆炸半径先增大后减小,火焰传播速度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爆炸 爆炸超压 火焰速度 油气浓度 开口管道
下载PDF
管道内置障条件下瓦斯爆炸超压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迎新 孙海波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50-353,共4页
为探求管道内置障条件下瓦斯气体爆炸超压规律,采用中型尺寸瓦斯爆炸实验装置,开展瓦斯体积分数为6.0%、9.5%、13.0%条件下无内置障碍物、含内置障碍物瓦斯爆炸实验,获取了不同条件下的瓦斯爆炸超压值。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瓦斯爆炸超压分... 为探求管道内置障条件下瓦斯气体爆炸超压规律,采用中型尺寸瓦斯爆炸实验装置,开展瓦斯体积分数为6.0%、9.5%、13.0%条件下无内置障碍物、含内置障碍物瓦斯爆炸实验,获取了不同条件下的瓦斯爆炸超压值。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瓦斯爆炸超压分析,获得了有无障碍物条件下瓦斯爆炸超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内置障条件下各测点瓦斯爆炸超压遵循特定的规律,爆炸腔体内的超压峰值均不超过1 MPa。不同瓦斯体积分数的爆炸超压峰值出现在测点2处。在支路1中加设障碍物后,各测点超压值相对于无障碍物时的爆炸超压值均有增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爆炸 障碍物 爆炸超压
下载PDF
正方形截面长隧道内壁爆炸超压分布规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清 徐江涛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36-42,64,共8页
以爆炸力学为理论基础,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定性地研究了正方形截面长隧道内爆炸引起的内壁上超压分布规律.按其工作原理,预先应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宽、高均为2 m的正方形截面长隧道模型,在隧道不同结点处分别布置基准药... 以爆炸力学为理论基础,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定性地研究了正方形截面长隧道内爆炸引起的内壁上超压分布规律.按其工作原理,预先应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宽、高均为2 m的正方形截面长隧道模型,在隧道不同结点处分别布置基准药量W0=0.205 kg的炸药,采集由其爆炸而引起的内壁各结点上超压峰值和超压到达时间的数据,并且借助于绘图软件origin制成包络图,研究了隧道内壁超压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为工程结构抗爆设计提供了参考,因而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方形截面长隧道 爆炸超压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