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1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1
作者 耿希峰 李慧琳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3期185-188,共4页
为考察新时代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文章采用简式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66名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结论如下: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在性别、是否独生、... 为考察新时代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文章采用简式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66名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结论如下: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在性别、是否独生、家庭结构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情感温暖的积极教养方式会提高高中生自我效能感,情感拒绝、过度保护的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会降低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自我效能感有正向预测作用,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自我效能有负向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高中生 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关系:挫商的中介效应
2
作者 李德敏 许军 +4 位作者 张远妮 张金华 卢城城 刘琛 马蕊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群体中父母教养方式、心理亚健康、挫商三者间的关系,以及挫商在其中可能存在的中介效应,为早期预防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应用亚健康评定量表对我国广东省、黑龙江省、甘肃... 目的:探讨青少年群体中父母教养方式、心理亚健康、挫商三者间的关系,以及挫商在其中可能存在的中介效应,为早期预防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应用亚健康评定量表对我国广东省、黑龙江省、甘肃省、四川省和天津市5个省、直辖市1216名14~24岁“青少年”人群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类别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亚健康得分(r=0.198,P<0.01)和挫商显著正相关(r=0.164,P<0.05),挫商与心理亚健康得分显著正相关(r=0.341,P<0.01);2与骄纵型管教方式相比,挫商在严厉型管教方式中起完全中介作用(a 1b=1.20),中介效应占比为38%;挫商在正面管教(相互尊重、共同制定规则)方式中起部分中介作用(a 2b=2.23),中介效应占比为28%。结论:积极、正面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挫商,提升其应对逆境和抗挫折的能力,从而缓冲负性事件和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 亚健康 父母教养方式 挫商
原文传递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
3
作者 程梦飞 王礼军 丁园园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考察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中文版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调查796名在校大学生。结果:(1)父母拒绝、过度保护正向...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考察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中文版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调查796名在校大学生。结果:(1)父母拒绝、过度保护正向预测手机依赖(β=0.10,P<0.01;β=0.12,P<0.001),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23,P<0.001;β=-0.25,P<0.001);主观幸福感在二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父母拒绝、过度保护对手机依赖的直接作用受情绪智力的调节(β=0.16,P<0.001;β=0.12,P<0.001),父母拒绝、过度保护能显著预测高情绪智力者的手机依赖,不能显著预测低情绪智力者的手机依赖;(3)父母拒绝、过度保护通过主观幸福感影响手机依赖的前半段路径受情绪智力的调节(β=-0.07,P<0.05;β=-0.06,p<0.05),相比低情绪智力者,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对高情绪智力者手机依赖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大。通过该研究以期为缓解大学生的手机依赖以及高情绪智力者受负面环境的影响提供有益启示及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依赖 父母教养方式 情绪智力 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
下载PDF
心理韧性、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伤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钟瑞 张雨静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分析心理韧性、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伤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对2020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412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s,RSCA)、... 目的分析心理韧性、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伤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对2020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412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s,RSCA)、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 Uppforstran,EMBU)和自伤行为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相较于无自伤行为的患者,有自伤行为的患者RSCA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更低,EMBU量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母亲拒绝否认得分更高(P<0.05)。RSCA量表各维度得分均与患者自伤行为呈负相关(P<0.05),EMBU量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母亲拒绝否认得分与患者自伤行为呈正相关(P<0.05)。有自伤行为与无自伤行为的患者在家庭经济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及父母离异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专注(差)、情绪控制(差)、积极认知(差)、家庭支持(差)、人际协助(差)和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母亲拒绝否认以及父母离异均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产生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理韧性、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伤行为存在相关性,二者与父母离异均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障碍 心理韧性 父母教养方式 自我伤害行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儿童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现状、不足与展望
5
作者 白洁琼 郭力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近十年来,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焦虑之间的关系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当前国内相关研究的核心议题包括:不同教养类型对儿童焦虑的影响、父亲与母亲教养方式的单独作用、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 近十年来,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焦虑之间的关系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当前国内相关研究的核心议题包括:不同教养类型对儿童焦虑的影响、父亲与母亲教养方式的单独作用、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焦虑影响的作用机制等。未来研究应关注儿童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双向作用、年龄对二者关系的累积或消退效应、母亲与父亲教养方式的交互作用及对儿童的不同影响等问题,以更好地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焦虑 父母教养方式 研究现状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交焦虑发展的影响:情绪社会化的中介作用
6
作者 谢雨怡 石娟 钟国龙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4-115,共12页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交焦虑关系及其中的影响机制——幼儿情绪社会化的中介作用,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社交恐惧量表及3~6岁幼儿情绪社会化量表对296名幼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幼儿社交焦虑在父母学历上差异显著;在父...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交焦虑关系及其中的影响机制——幼儿情绪社会化的中介作用,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社交恐惧量表及3~6岁幼儿情绪社会化量表对296名幼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幼儿社交焦虑在父母学历上差异显著;在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中,溺爱性、不一致性维度在父母角色上差异显著,专制性维度在父母学历上差异显著。父母教养方式中民主性维度与幼儿社交焦虑呈负相关,与情绪社会化呈正相关;溺爱性、专制性、不一致性、放任性维度与幼儿社交焦虑皆呈正相关,与情绪社会化皆呈负相关;情绪社会化和幼儿社交焦虑呈负相关。情绪社会化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交焦虑具有密切关联,情绪社会化在该关联中起重要作用;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降低幼儿社交焦虑可能,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则会增加幼儿社交焦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社交焦虑 幼儿教育 情绪社会化 家庭教育
下载PDF
国内外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热点和趋势比较——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7
作者 马铭宁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1期635-643,共9页
在我国家庭教育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父母教育方式领域研究的进步,本研究采用CiteSpace对知网和Web of Science近十年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文献记录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国内外分析结果呈现出相似的特点:1) 研究对象为学... 在我国家庭教育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父母教育方式领域研究的进步,本研究采用CiteSpace对知网和Web of Science近十年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文献记录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国内外分析结果呈现出相似的特点:1) 研究对象为学生群体,涵盖大中小学生以及特殊儿童;2) 结果变量涉及学生的行为与心理健康;3) 研究方法多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4) 情绪问题和代际传递是父母教养方式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最后,本研究围绕分析结果为我国父母教养方式领域的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儿童 青少年 CITESPACE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共情能力的影响——以云南省昆明市高校为例
8
作者 孟凡莹 杨犀子 +2 位作者 马子然 庄君仪 李欣源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3期445-453,共9页
目的:测查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共情能力的影响,为针对性实施大学生共情能力培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构建良好家庭环境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标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测量云南省昆明市1033名高校大学生的... 目的:测查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共情能力的影响,为针对性实施大学生共情能力培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构建良好家庭环境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标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测量云南省昆明市1033名高校大学生的共情能力水平和父母教养方式。结果:1) 云南省昆明市大学生共情能力处于中低水平;2) 父母教养方式以温暖型为主;3) 父亲温暖教养方式、父亲过度保护教养方式、母亲温暖教养方式、母亲过度保护教养方式与共情能力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母亲拒绝的教养方式则与共情能力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共情能力的有一定的影响,可以通过建立温暖的家庭氛围、鼓励情感表达和分享、提供适度的保护与引导三个方面改善父母教养方式,进而促进共情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共情能力 大学生
下载PDF
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为青少年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
9
作者 陈炜琦 《科学咨询》 2024年第2期246-249,共4页
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压力状况不容乐观,其中抑郁人数有所增加。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影响巨大,因此,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基于“中国精神... 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压力状况不容乐观,其中抑郁人数有所增加。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影响巨大,因此,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基于“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数据,介绍了青少年的抑郁现状,以及表达了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会提高青少年抑郁的患病率,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为青少年抑郁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对策。研究发现:父母以消极的教养方式去教养儿女,缺乏正向积极的引导,则会增加青少年抑郁的患病几率。进一步分析表明,在父母教养子女时,与孩子保持沟通交流,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控制而去辅佐孩子,能够帮助孩子,让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 父母教养方式 成长 青春期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希望的中介作用
10
作者 朱志红 文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0期23-27,共5页
为多途径减少初中生的手机依赖行为,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希望和手机依赖三者的关系,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初中生希望问卷、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对33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初二和初三学... 为多途径减少初中生的手机依赖行为,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希望和手机依赖三者的关系,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初中生希望问卷、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对33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初二和初三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初一的学生,并且手机依赖程度存在学校间的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的手机依赖相关显著,其中,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拒绝、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希望在父母的情感温暖教养方式、拒绝教养方式、过度保护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的手机依赖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情感温暖 手机依赖 希望
下载PDF
大学生压力源、父母教养方式、感知教师支持及学业倦怠的关系
11
作者 李林茹 《科学咨询》 202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为探讨大学生压力源、父母教养方式、感知教师支持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使用了大学生压力源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感知教师支持量表和学业倦怠量表,最终获得412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压... 为探讨大学生压力源、父母教养方式、感知教师支持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使用了大学生压力源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感知教师支持量表和学业倦怠量表,最终获得412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压力源与父亲教养方式、母亲教养方式、学业倦怠均呈正相关;父亲教养方式、母亲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也均呈正相关;感知教师支持与压力源呈负相关,但与学业倦怠无显著相关关系。母亲教养方式和父亲教养方式分别在压力源与学业倦怠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倦怠 压力源 父母教养方式 大学生 感知教师支持
下载PDF
大学一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海雁 顿方圆 +3 位作者 付政 王燕 张宇 杨丽丽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0-44,共5页
目的 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1936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一年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男生... 目的 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1936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一年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健康、睡眠质量在专业上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人格、睡眠质量显著相关;心理健康与人格、睡眠质量及人格与睡眠质量均显著相关;睡眠质量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人格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起调节作用。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既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还通过睡眠质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在不同人格特质上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心理健康 睡眠 人格
下载PDF
要求与回应:父母教养方式如何影响青少年互联网依赖?
13
作者 杨静慧 张雨龙 《岭南学刊》 2023年第3期37-46,共10页
基于支柱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采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互联网依赖的影响以及负向情绪的中介作用发现,第一,要求型教养方式与回应型教养方式均能避免青少年过度依赖互联网;第... 基于支柱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采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互联网依赖的影响以及负向情绪的中介作用发现,第一,要求型教养方式与回应型教养方式均能避免青少年过度依赖互联网;第二,与要求型教养方式相比,回应型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互联网依赖程度的缓解作用更为突出;第三,负向情绪在回应型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互联网依赖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重视良好家庭氛围的创设、注重子女的自主性发展、关注子女的情绪调节有利于引导青少年适度使用互联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负向情绪 青少年 互联网依赖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14
作者 陈然 郭琪 熊鑫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95-101,共7页
引导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律、走向健康生活方式的轨道,是学校和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总体情况以及运动锻炼行为、规律生活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健康危害行为、生命欣赏行为、压力管理行为、人际支... 引导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律、走向健康生活方式的轨道,是学校和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总体情况以及运动锻炼行为、规律生活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健康危害行为、生命欣赏行为、压力管理行为、人际支持行为、健康责任行为等不同维度的现状,构建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矩阵,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在父母拒绝、父母情感温暖、父母过度保护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影响的中介作用,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科学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的养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 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韧性的关系
15
作者 肖凌燕 《校园心理》 2023年第6期381-387,共7页
目的探究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及与其子女心理韧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与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1230名3~5年级小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小学生能感受到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得分最高,分别为(52.5±11.5,54.6±11.4)... 目的探究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及与其子女心理韧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与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1230名3~5年级小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小学生能感受到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得分最高,分别为(52.5±11.5,54.6±11.4)。②不同性别年级父母受教育不同的小学生所感知到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其子女心理韧性呈正相关(P<0.01),消极教养方式与其子女心理韧性呈负相关(P<0.0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对其子女心理韧性所有方面正向预测作用最大(β=0.340,P<0.01),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对其子女人际协助正向预测作用最大(β=0.377,P<0.01),父母偏爱、过度保护、干涉以及父亲惩罚严厉都对其子女心理韧性的不同方面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33,P<0.01),但母亲惩罚、严厉却对其子女人际协助有正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父母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子女的心理韧性,家长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为子女创造温暖、理解的成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父母教养方式 韧性 心理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规则行为培养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李攀 刘晓静 徐佳羽 《早期儿童发展》 2023年第1期80-92,共13页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规则行为培养状况,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中溺爱型、民主型、放任型、专制型、不一致型与幼儿规则行为培养中的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评价、培养观点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某地区250名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规则行为培养状况,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中溺爱型、民主型、放任型、专制型、不一致型与幼儿规则行为培养中的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评价、培养观点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某地区250名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幼儿规则行为培养处于中等水平,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得分高于其他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总分与幼儿规则行为培养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显著影响幼儿规则行为的培养,且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类型对幼儿规则行为培养的影响不同。由此,提出以下建议:父母应细化对幼儿规则行为培养的评价,提倡培养观念一致性;父母应减少性别刻板印象,改善教养方式;父母应尊重幼儿主体地位,从幼儿角度出发培养规则行为;幼儿园应引导父母采取积极教养方式;社区应定期为幼儿规则行为培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规则行为培养 父母教养方式 幼儿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及应对方式对滇西北中职护生抑郁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秀娟 王志霞 +1 位作者 邓蓉 李晓玲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目的 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对滇西北中职护生抑郁的影响,探讨其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21年3—5月,采取整群抽样方式,选取滇西北地区怒江、迪庆、丽江3所中专的1698名中职护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 目的 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对滇西北中职护生抑郁的影响,探讨其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21年3—5月,采取整群抽样方式,选取滇西北地区怒江、迪庆、丽江3所中专的1698名中职护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一般资料、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及抑郁情况。结果 在纳入的滇西北中职护生中,有1 271名(74.9%)存在抑郁症状;其应对方式对抑郁具有预测作用(P<0.05);其积极应对方式在父母情感温暖和抑郁间的中介效应占情感温暖总效应的46.4%。结论 滇西北中职护生的抑郁状况有待改善,其父母教养方式可直接作用于抑郁,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抑郁中发挥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应对方式 抑郁 中职护生 少数民族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资本、社交焦虑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效 肖少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5-930,共6页
目的: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技术对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分类,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与社交焦虑、心理资本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382名中学生进行研究,研究工具包括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社交焦虑问卷和心理资本问卷... 目的: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技术对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分类,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与社交焦虑、心理资本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382名中学生进行研究,研究工具包括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社交焦虑问卷和心理资本问卷。结果: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3种潜在类别:积极教养组(50.9%)、矛盾教养组(41.4%)和消极教养组(7.7%);年龄、年级、父母职业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潜在类别分组无显著影响,性别有助于预测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所属的类别组,相比于男生,女生属于积极教养组的概率更大(OR=1.561);不同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剖面在社交焦虑和心理资本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χ^(2)=203.354,61.548,P<0.001),消极教养组的社交焦虑得分显著高于矛盾教养组的社交焦虑得分,而矛盾教养组的社交焦虑得分显著高于积极教养组的社交焦虑得分;积极教养组的心理资本得分显著高于矛盾教养组和消极教养组的心理资本得分,而矛盾教养组与消极教养组的心理资本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父母教养方式能够预测中学生的社交焦虑与心理资本水平,积极教养下的中学生其心理资本水平高,社交焦虑水平低,启示父母在日常教育中应该给予孩子相应的情感温暖,减少对孩子否定以及拒绝的行为,尤其重要的是,父母应该对孩子保持一贯的行为方式和态度,让孩子成长在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中,这对个体的心理资本与社交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父母教养方式 社交焦虑 心理资本 潜在剖面分析
原文传递
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发病与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苓苓 王斌 +2 位作者 王晓明 付佳佳 张华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8期2802-2806,共5页
目的 研究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发病与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7例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研究组)和67例健康青少年(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青少年量表评分... 目的 研究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发病与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7例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研究组)和67例健康青少年(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青少年量表评分,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影响。结果 2组FES-CV评分比较显示,研究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评分低于正常组,矛盾性、控制性评分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MBU评分比较显示,研究组父亲温暖理解评分低于正常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得分高于正常组,母亲温暖理解评分低于正常组,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评分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S-CV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与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为保护因素,矛盾性、抑制性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为危险因素。EMBU中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为保护因素;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母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为危险因素。结论 家庭成员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以及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母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与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青少年 家庭环境 父母教养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