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分离的版纳病毒具有显著地域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翟友刚 王焕琴 +7 位作者 于德山 李国太 蒋建祥 贾玉新 阎峻 何英 付士红 梁国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对2007年在甘肃省平凉地区农村人房、猪舍和牛棚采集的蚊虫中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鉴定并对病毒基因组第12片段进行测序和分析。方法2007年8月在平凉市采集蚊虫标本,对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物进行系统鉴定,测定分离到的版纳病毒... 目的对2007年在甘肃省平凉地区农村人房、猪舍和牛棚采集的蚊虫中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鉴定并对病毒基因组第12片段进行测序和分析。方法2007年8月在平凉市采集蚊虫标本,对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物进行系统鉴定,测定分离到的版纳病毒第12片段序列,以软件进行病毒的序列比对、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共采集到蚊虫标本2926只,从中分离到11株致C6/36细胞产生规律病变的分离物,其中3株能引起BHK-21细胞病变。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到9株版纳病毒。RNA-PAGE结果显示9株版纳病毒基因组带型与对照株BJ95-75的一致,但第6片段与对照相比稍小。新分离版纳病毒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9.5%~100%之间,与其他分离株的同源性为88.6%~97.6%(核苷酸)和85.5%~97.1%(氨基酸)。基于版纳病毒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显示,甘肃省分离株处于中国株进化支中的一个独立分支,与其它地区分离株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再次从甘肃省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多株版纳病毒,基因序列和系统发生分析显示甘肃省分离株在进化上相对独立,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可能属于版纳病毒中的一个新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病毒 VP12 序列分析 系统发生
下载PDF
版纳病毒和芒市病毒可视化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
作者 杨振兴 李卓然 +5 位作者 何于雯 李占鸿 李乐 廖德芳 杨恒 朱建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2,共7页
为建立版纳病毒(BAV)和芒市病毒(MSV)的可视化RT-LAMP检测方法,根据我国分离的BAV(YNSZ043)和MSV(V301/YNJH/2019)毒株Seg-12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环引物,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分别建立了2种病毒的可视化RT-LAMP检测... 为建立版纳病毒(BAV)和芒市病毒(MSV)的可视化RT-LAMP检测方法,根据我国分离的BAV(YNSZ043)和MSV(V301/YNJH/2019)毒株Seg-12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环引物,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分别建立了2种病毒的可视化RT-LAMP检测方法,其最佳反应条件为64℃50 min,分别利用2种方法检测西藏环状病毒、流行性出血病病毒、蓝舌病病毒、中山病病毒、广西环状病毒和阿卡斑病毒等虫媒病毒的核酸样品,结果2种方法仅能分别检测出BAV和MSV,其他虫媒病毒均无非特异性扩增。灵敏度试验检出BAV和MSV的最低检测限制分别为13.7拷贝/μL和19.0拷贝/μL,敏感性是常规RT-PCR的10倍以上。应用2种病毒的RT-LAMP及RT-PCR方法分别对2596只蠓虫和蚊虫的核酸样品进行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均是RT-PCR的2倍以上。结果表明,建立的BAV和MSV可视化RT-LAMP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和可视化等优点,为我国开展2种病毒的现场快速检测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病毒 芒市病毒 反转录-环介等温扩增 可视化检测
下载PDF
1株库蠓源版纳病毒的分离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占鸿 朱建波 +6 位作者 寇美玲 杨振兴 李卓然 牛保生 姚萍芬 李华春 杨恒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1-791,共11页
为分析云南省虫媒病毒的种类与遗传特征,在云南省师宗县采集库蠓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通过全长cDNA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与系统发生树构建。结果显示,从采集的库蠓样本中分离出1株可在C6/36细胞上引... 为分析云南省虫媒病毒的种类与遗传特征,在云南省师宗县采集库蠓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通过全长cDNA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与系统发生树构建。结果显示,从采集的库蠓样本中分离出1株可在C6/36细胞上引起细胞病变的毒株(YNSZ043),病毒基因组为分节段双链R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2-4-3”的带型特征;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70~80 nm,呈“指环状”,表面具有纤维突起的病毒粒子。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YNSZ043毒株为版纳病毒(Banna virus,BAV),基因组大小为20683 bp,由Seg-1(3762 bp)至Seg-12(861 bp)12个基因节段组成,与中国BAV毒株各基因节段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64.8%~99.6%之间,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58.8%~100%之间,在系统发生树上YNSZ043毒株与中国分离的BAV聚为一簇,形成独立的中国进化支系。对决定BAV基因型的Seg-12分析结果显示,YNSZ043毒株属于A2基因型,该毒株的Seg-5/VP5与越南分离BAV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7.1%和97.6%,表明该毒株的Seg-5基因节段很可能与越南毒株之间发生了基因重配。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BAV的基因组序列,为开展云南省BAV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蠓 版纳病毒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重配
下载PDF
云南省师宗县蚊虫中版纳病毒核酸检测及其序列分析
4
作者 吕顺燕 李楠 +3 位作者 何于雯 孟锦昕 杨绍昌 王静林 《云南畜牧兽医》 2020年第3期13-16,共4页
为了解云南省师宗县五龙乡和高良乡的蚊虫携带版纳病毒(BAV)情况。2013年7月在师宗县五龙乡和高良乡牛圈、猪圈、羊圈采集蚊虫标本,共采集库蚊、按蚊、伊蚊、Lufzia和阿蚊等5个属的7种蚊虫3705只,分为88批进行研磨,从蚊虫悬液中提取总R... 为了解云南省师宗县五龙乡和高良乡的蚊虫携带版纳病毒(BAV)情况。2013年7月在师宗县五龙乡和高良乡牛圈、猪圈、羊圈采集蚊虫标本,共采集库蚊、按蚊、伊蚊、Lufzia和阿蚊等5个属的7种蚊虫3705只,分为88批进行研磨,从蚊虫悬液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采用版纳病毒12节段特异引物进行检测,其中1批蚊虫样本(SZ32)版纳病毒RT-PCR扩增阳性,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测序,获得849个核苷酸(nt)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SZ32批蚊虫样本获得的序列与云南省和越南分离的版纳病毒位于A1基因亚型的进化分支内,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93.7%~98.4%、95.6%~98.7%,而与中国北方地区分离的版纳病毒(A2基因亚型病毒)和印度尼西亚分离的版纳病毒(B基因型)位于不同进化分支内,核苷酸同源性低于91.3%,氨基酸同源性低于93.4%,提示SZ32批蚊虫中检测到版纳病毒。表明在云南省师宗县的蚊虫存在A1基因亚型版纳病毒流行,其遗传进化关系与云南省边境地区流行的版纳病毒株较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病毒 蚊虫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北京某绿地蚊媒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5
作者 李金鑫 廖佳玮 +6 位作者 张越 任行 任志浩 施霁桢 毕玉海 谭丽琼 苏敬良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为了解北京某绿地蚊媒病毒的分布情况,本试验使用诱蚊灯捕蚊采集到蚊虫标本19000余只,利用蚊子细胞C6/36培养进行病毒分离,利用高通量测序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鉴定分离株;RT-PCR测定分离株病毒的序列,并与国内外相应病毒序... 为了解北京某绿地蚊媒病毒的分布情况,本试验使用诱蚊灯捕蚊采集到蚊虫标本19000余只,利用蚊子细胞C6/36培养进行病毒分离,利用高通量测序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鉴定分离株;RT-PCR测定分离株病毒的序列,并与国内外相应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样本经病毒分离获得2株可引起明显细胞病变的分离株,分别命名为BJ2021/01和BJ2021/02。高通量测序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BJ2021/01分离株含有版纳病毒(BAV)、忍者病毒(SHTV)、沙捞越病毒(SWKV)和库蚊源类芜菁黄花叶病毒科病毒(CuTLV),为4种病毒的混合物;BJ2021/02为BAV。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BAV分离株BJ2021/02的12个片段与国内外BAV分离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58.1%~98.7%,编码氨基酸的同源性为54.4%~98.9%。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BJ2021/02分离株属基因A型。本试验结果丰富了我国BAV的基因组序列,为开展北京市BAV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为虫媒病毒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病原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媒病毒 版纳病毒 忍者病毒 沙捞越病毒 库蚊源类芜菁黄花叶病毒病毒
下载PDF
从滇西北地区首次分离到版纳病毒 被引量:7
6
作者 孙肖红 付士红 +5 位作者 王静林 吕新军 王焕琴 何英 翟友刚 梁国栋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对滇西北地区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系统鉴定,明确与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的差异。方法对2005、2006年从滇西北地区分离的3株版纳病毒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 目的对滇西北地区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系统鉴定,明确与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的差异。方法对2005、2006年从滇西北地区分离的3株版纳病毒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从2005、2006年滇西北蚊虫标本中分离到的3株版纳病毒为直径约70nm、无包膜、有双层衣壳的球形颗粒,基因组带型为6-6分布。3株版纳病毒间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与云南其他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版纳病毒毒株的最大同源性分别为98%和9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滇西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共同形成一个分枝;第12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我国版纳分离株和印度尼西亚毒株间存在共同的氨基酸残基差异。结论首次从滇西北地区蚊虫中分离到3株版纳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滇西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同源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病毒 系统进化分析 形态学 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云南省一株版纳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8
7
作者 孙肖红 张晓龙 +7 位作者 刘宇夫 王静 魏莲 高旭 赵文 张勋 杨学兵 张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5-687,共3页
目的 对2008年在云南省勐腊县采集的蚊虫进行版纳病毒(BAV)分离和鉴定.方法 2008年7月在勐腊县南嘎村人房和畜圈采集蚊虫标本,用细胞培养法进行虫媒病毒分离并鉴定,测定分离到的BAV第5、8及11节段序列,利用MEGA4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 目的 对2008年在云南省勐腊县采集的蚊虫进行版纳病毒(BAV)分离和鉴定.方法 2008年7月在勐腊县南嘎村人房和畜圈采集蚊虫标本,用细胞培养法进行虫媒病毒分离并鉴定,测定分离到的BAV第5、8及11节段序列,利用MEGA4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共采集到蚊虫7种1731只,分离到1株导致C6/36细胞产生规律病变的分离物,经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BAV,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第8节段和中国分离株关系最近,而第11节段和越南分离株关系最近.结论 系统进化分析提示该BAV毒株可能与越南分离株之间发生了基因重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病毒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第12节段基因序列的版纳病毒分子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红 高晓艳 +10 位作者 付士红 李铭华 翟友刚 孟维珊 孙肖红 王环宇 吕志 申辛欣 曹玉玺 何英 梁国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77-1282,共6页
目的 了解自1980-2012年在世界各地分离的版纳病毒分子遗传进化特征。方法 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1980-2012年我国及世界各地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基于第12节段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子溯源分析。结果 版纳病毒的共同进化祖先... 目的 了解自1980-2012年在世界各地分离的版纳病毒分子遗传进化特征。方法 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1980-2012年我国及世界各地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基于第12节段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子溯源分析。结果 版纳病毒的共同进化祖先出现时间为315(95% HPD:63~619)年前,第12节段的进化速率为2.33×10-3(95% HPD:2.84×10-4~8.52×10-3)碱基替换/位点/年,提示版纳病毒属于新发快速进化的虫媒病毒。结论 版纳病毒属于快速进化的新发虫媒病毒,其地域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且已经分化出新的病毒变种,应加强对该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及其致病性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病毒 虫媒病毒 系统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版纳病毒及其感染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红 梁国栋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版纳病毒于1987年首次分离自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采集的发热和脑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清标本,是呼肠孤病毒科新建立病毒属——Seadornaviru(s东南亚十二节段RNA病毒属)的模式病毒。作为一个新分离的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的病毒,版纳病毒引... 版纳病毒于1987年首次分离自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采集的发热和脑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清标本,是呼肠孤病毒科新建立病毒属——Seadornaviru(s东南亚十二节段RNA病毒属)的模式病毒。作为一个新分离的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的病毒,版纳病毒引起了相关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现就版纳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地理分布、媒介、人畜感染情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病毒 东南亚十二节段RNA病毒 新发病毒
原文传递
新发虫媒病毒:基因A型版纳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引物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红 梁国栋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533-538,共6页
目的设计版纳病毒型别特异性测序引物,为构建快速高效经济的版纳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平台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 Bank已知的版纳病毒基因序列信息进行基因型分析,采用Primer Premier v6.0及Oligo 7.56软件完成版纳病毒亚型特异性扩增引物... 目的设计版纳病毒型别特异性测序引物,为构建快速高效经济的版纳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平台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 Bank已知的版纳病毒基因序列信息进行基因型分析,采用Primer Premier v6.0及Oligo 7.56软件完成版纳病毒亚型特异性扩增引物的设计与评估。使用中国分离的30株版纳病毒进行版纳病毒型别特异性引物工作效率验证和评估。结果通过对30株隶属于2个不同基因亚型的版纳病毒开展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获得2套型别工作效率高、扩增效果稳定的基因A型特异性版纳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扩增测序引物。基因A1亚型引物一套共26对;基因A2亚型引物一套共计30对。完成了30株版纳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扩增。结论设计的版纳病毒型别特异性扩增测序引物可以高效准确地完成版纳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扩增,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版纳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病毒 基因型 测序
原文传递
利用AlphaLISA技术建立版纳病毒IgG抗体检测方法
11
作者 曹姗姗 张文玲 +2 位作者 李琼 周鲁林 孙肖红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10-313,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版纳病毒(BAV)Ig G抗体的Alpha LISA方法。方法利用BAV重组VP9蛋白(GST-BAV VP9),以及制备的BAV兔抗血清和鼠抗血清,先将不同浓度的GST-BAV VP9和兔抗血清共同孵育,优化最佳抗原、抗体浓度;再用鼠抗血清与之竞争,建立竞争... 目的建立检测版纳病毒(BAV)Ig G抗体的Alpha LISA方法。方法利用BAV重组VP9蛋白(GST-BAV VP9),以及制备的BAV兔抗血清和鼠抗血清,先将不同浓度的GST-BAV VP9和兔抗血清共同孵育,优化最佳抗原、抗体浓度;再用鼠抗血清与之竞争,建立竞争法检测方法,并应用于50份云南省发热病人BAV Ig G的检测。结果当GST-BAV VP9和兔抗血清浓度为1 nmol/L和1∶5 000时,结合力强并且可以被鼠抗血清竞争性抑制,即可用于BAV Ig G的检测。利用建立的方法,在50份发热病人血清中检测到9份阳性。结论建立了竞争性Alpha LISA方法,可用于BAV感染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病毒 化学发光 免疫学 抗体
原文传递
中华按蚊分离的版纳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子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睿 付士红 +6 位作者 范娜 何英 雷雯雯 王环宇 王斌 鲁晓晴 梁国栋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50-556,共7页
目的对分离自中华按蚊的版纳病毒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子遗传学分析。方法使用分子病毒学方法测定病毒全基因组12节段核苷酸序列,以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同源性和分子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012年从云南省中缅边境... 目的对分离自中华按蚊的版纳病毒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子遗传学分析。方法使用分子病毒学方法测定病毒全基因组12节段核苷酸序列,以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同源性和分子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012年从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中华按蚊分离的版纳病毒(YN12234病毒株)能在C6/36细胞引起细胞病变并稳定传代,该病毒为12节段RNA病毒。根据病毒VP1蛋白(RdRp)氨基酸序列进行的分子遗传进化分析发现,YN12234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东南亚12节段RNA病毒属版纳病毒。对第12节段基因序列的进一步分析显示,YN12234病毒属于A2基因型版纳病毒。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还显示,从中华按蚊分离的版纳病毒与此前从中华按蚊分离的版纳病毒处在不同进化分支,且不同蚊虫分离的版纳病毒并非聚类在共同的进化分支。结论从中华按蚊分离的YN12234病毒株属于含有12节段的版纳病毒,分子进化分析结果提示包括云南省分离的YN12234病毒在内的目前国内外从蚊虫分离的版纳病毒并不存在病毒与蚊虫种类之间的媒介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病毒 中华按蚊 东南亚12节段RNA病毒
原文传递
首次从老挝蚊虫标本中检测到版纳病毒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金金 英叫.普塔翁 +6 位作者 燕清丽 康梦.端帕占 赵文 杨学兵 张晓龙 桑豪 孙肖红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对中国-老挝边境口岸地区云南省勐腊县和老挝勐新县采集的蚊虫标本进行版纳病毒检测。方法2009年8月在勐腊县、勐新县人房和畜圈采集蚊虫标本,从蚊虫研磨液中提取RNA,用RT-PCR方法扩增版纳病毒第3、5、7、9、l1、12节段序列,聚丙烯... 目的对中国-老挝边境口岸地区云南省勐腊县和老挝勐新县采集的蚊虫标本进行版纳病毒检测。方法2009年8月在勐腊县、勐新县人房和畜圈采集蚊虫标本,从蚊虫研磨液中提取RNA,用RT-PCR方法扩增版纳病毒第3、5、7、9、l1、12节段序列,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核酸扩增阳性标本的基因组带型,利用MEGA 4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共检测蚊虫标本80批,其中3批老挝标本扩增到版纳病毒第3、7、11节段核酸序列,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3个阳性分离物的基因组均为12条带双链RNA,系统进化分析显示3个老挝版纳病毒分离物位于2个进化分支,其中1株与越南分离株关系最近。结论首次从老挝蚊虫标本中检测到版纳病毒,老挝分离株与中国、越南分离株之间发生了基因重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病毒 老挝 序列分析 蚊虫 检测
原文传递
广东湛江地区啮齿动物携带版纳病毒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郝玮 陆家海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263-1266,1271,共5页
目的通过对广东湛江地区啮齿动物携带的版纳病毒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揭示版纳病毒这一人兽共患病原体的序列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方法采用笼捕法捕捉啮齿动物,分别采集其肺脏、肝脏、脾脏和肠内容物,使用宏病毒组技术富集病毒颗粒建库测序... 目的通过对广东湛江地区啮齿动物携带的版纳病毒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揭示版纳病毒这一人兽共患病原体的序列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方法采用笼捕法捕捉啮齿动物,分别采集其肺脏、肝脏、脾脏和肠内容物,使用宏病毒组技术富集病毒颗粒建库测序,比对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病毒数据库将注释所得版纳病毒重叠群(contigs)使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其与参考毒株基因组序列的覆盖率和相似度,并绘制特定目的片段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在板齿鼠、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鼩鼱的肝脏、肺脏、脾脏、肠内容物样本中均注释到了大量版纳病毒序列(Reads),拼接所得的版纳病毒湛江株覆盖95.6%~100.0%的参考株(NC004211)基因组序列,与参考基因组序列相似性为90.4%~98.3%,基本确认拼接序列为版纳病毒的全长序列。版纳病毒湛江株VP1-VP12等12个基因片段与我国云南地区发现SC043株、YN12243株以较高置信值聚集成簇,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版纳病毒在湛江地区野生小型兽类哺乳动物(啮齿动物、鼩鼱)中普遍携带,对类似虫媒病毒性脑炎症状患者要进行鉴别诊断,防范新发传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病毒 版纳病毒 系统发育分析
原文传递
云南库蠓中版纳病毒的首次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0
15
作者 寇美玲 朱建波 +5 位作者 杨恒 肖雷 王金萍 苗海生 王静林 李华春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库蠓携带病毒及感染情况。方法2011年9月.11月在云南曲靖市采集库蠓、牛血清及猪血清标本;库蠓上清液接种于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可疑分离物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牛、猪血清病毒抗体。结果捕... 目的了解云南库蠓携带病毒及感染情况。方法2011年9月.11月在云南曲靖市采集库蠓、牛血清及猪血清标本;库蠓上清液接种于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可疑分离物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牛、猪血清病毒抗体。结果捕获到的18160只库蠓中,短跗库蠓8300只(45.7%),琉球库蠓7100只(39.1%)。分离到2株阳性分离物,命名为SC093和SC233。经鉴定,其VP2、VP4、VP8序列与版纳病毒中国株(AF134526)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0%,属于版纳病毒;1份牛血清与SC093和SC233病毒株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160和40,阳性率为0.5%(1/200);10份猪血清与SC093和SC233病毒中和滴度分别为80—320和20—80,阳性率为1.7%(10/535)。结论所分离的SC093和SC233病毒株经鉴定为版纳病毒,并能引起猪和牛的感染,这是首次从库蠓中分离到版纳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蠓 版纳病毒 分离 鉴定
原文传递
云南省沧源县蠓虫携带版纳病毒全基因核苷酸序列特征分析
16
作者 杨丽芬 王娟 +2 位作者 杨卫红 邝国鹏 冯云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89-295,共7页
目的研究沧源县蠓携带版纳病毒的全基因及其遗传进化特征。方法2018年在沧源县采集蠓,研磨后将上清液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的同时用宏转录组学方法检测蠓携带病毒情况,用Perl、Mafft等软件进行病毒序列比对、同源性和分子遗传进... 目的研究沧源县蠓携带版纳病毒的全基因及其遗传进化特征。方法2018年在沧源县采集蠓,研磨后将上清液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的同时用宏转录组学方法检测蠓携带病毒情况,用Perl、Mafft等软件进行病毒序列比对、同源性和分子遗传进化分析。结果通过宏转录组学方法,从CYC1801组中获得1株版纳病毒的全基因序列,对全基因进行分析显示,节段4和节段7与越南株亲缘关系较近,其余节段均与中国株亲缘关系较近,根据节段12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CYC1801与A2基因亚型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属于A2型版纳病毒。结论沧源县蠓携带有版纳病毒并可能作为传播媒介引起疾病流行,需加强监测及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病毒 系统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两株云南省新分离版纳病毒的鉴定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元正菊 陈红宇 +4 位作者 何于雯 孟锦昕 李楠 杨绍昌 王静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对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采集的蚊虫进行版纳病毒(BAV)的分离鉴定。方法2013年6月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牛圈采集蚊虫样本,分别接种BHK-21、C6/36、Vero细胞分离病毒,用RT-PCR方法鉴定,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从采集的蚊虫中分离到2株分离物... 目的对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采集的蚊虫进行版纳病毒(BAV)的分离鉴定。方法2013年6月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牛圈采集蚊虫样本,分别接种BHK-21、C6/36、Vero细胞分离病毒,用RT-PCR方法鉴定,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从采集的蚊虫中分离到2株分离物(C23、C36),接种C6/36细胞6 d后产生细胞规律病变,而在BHK21和Vero细胞上不出现细胞病变;PAGE电泳显示2株新分离病毒为12个节段双链RNA病毒,其带型为6-4-2;BAV第12节段特异性引物扩增为阳性,测序获得2株新分离病毒第12节段序列,序列分析显示2株新分离病毒序列与BAV位于相同的进化簇中,核苷酸同源性在92.1%~96.3%之间;与云南省和越南分离的7株BAV遗传进化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在94.5%~96.3%之间,而与我国辽宁、甘肃和山西分离的BAV遗传进化关系较远,核苷酸同源性均低于93.6%。结论从芒市蚊虫中分离的C23和C36病毒为BAV,遗传进化关系与云南省以前分离的毒株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病毒 分离鉴定 边境 东南亚十二节段RNA病毒
原文传递
东南亚十二节段RNA病毒荧光定量qRT-PCR和常规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8
作者 杨振兴 李占鸿 +3 位作者 李卓然 李华春 廖德芳 杨恒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5,共8页
东南亚十二节段RNA病毒属为呼肠孤病毒科中的一个新属,该属包括版纳病毒(BAV)、芒市病毒(MSV)、卡皮罗病毒(KDV)和辽宁病毒(LNV)四种病毒。为建立上述四种病毒的群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BAV、MSV、KDV和LNV毒株VP12基因序列的... 东南亚十二节段RNA病毒属为呼肠孤病毒科中的一个新属,该属包括版纳病毒(BAV)、芒市病毒(MSV)、卡皮罗病毒(KDV)和辽宁病毒(LNV)四种病毒。为建立上述四种病毒的群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BAV、MSV、KDV和LNV毒株VP12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荧光定量qRT-PCR和常规RT-PCR检测方法,并分别进行了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分别对四种病毒均有特异性的扩增和荧光信号检出,而对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蓝舌病病毒(BTV)、中山病病毒(CHUV)、广西环状病毒(GXOV)、阿卡斑病毒(AKAV)、云南环状病毒(YUOV)等病毒无扩增和无有效荧光信号检出,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实验结果显示,荧光定量qRT-PCR检测四种病毒核酸的下限可达10 copies/μL,常规RT-PCR的检测下限为10^(2) copies/μL,荧光定量方法灵敏度是常规方法的10倍。四种病毒荧光定量qRT-PCR方法的组内和组间重复试验标准差均小于0.8,变异系数均小于3%,表明该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BAV、MSV、KDV和LNV四种病毒的荧光定量qRT-PCR和常规RT-PCR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稳定等优点,可为四种病毒的早期诊断、快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等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病毒 芒市病毒 卡地皮诺病毒 辽宁病毒 RT-PCR 病毒检测
下载PDF
甘肃省天水及陇南部分地区虫媒病毒调查 被引量:33
19
作者 翟友刚 王焕琴 +4 位作者 许海魁 孟维珊 曹玉玺 付士红 梁国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对甘肃省天水陇南部分地区的吸血蚊虫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方法2006年8月在当地采集蚊虫标本,分离病毒和对病毒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软件进行病毒的核苷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分离到19株病毒,鉴定结果显示... 目的对甘肃省天水陇南部分地区的吸血蚊虫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方法2006年8月在当地采集蚊虫标本,分离病毒和对病毒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软件进行病毒的核苷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分离到19株病毒,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GS10-2为盖塔病毒,GS42-2为版纳病毒,其余分离株为一种基因组约8 000核苷酸的未知RNA病毒。盖塔病毒分离株3’UTR中具有与已往中国分离株相同的缺失序列和3个特异核苷酸位点。版纳病毒分离株基因组第12片段的进化关系同其它中国分离株有明显差异,位于一条独立的进化枝中。结论在该地区分离到1株盖塔病毒、1株版纳病毒和17株未知RNA病毒;盖塔病毒与以往我国分离株的遗传关系密切,版纳病毒与我国其它地区分离株有明显差异,在进化上相对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媒病毒 盖塔病毒 版纳病毒 序列分析 系统发生
下载PDF
云南省东北等地区蚊虫及蚊媒病毒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杨杜鹃 付士红 +7 位作者 张海林 杨卫红 冯云 王静林 章域震 王丕玉 陈维欣 梁国栋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04-308,312,共6页
目的了解滇东北等地区蚊虫及蚊传虫媒病毒分布特点,为虫媒病毒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在滇东北等地区的6个县采集蚊虫标本;蚊虫经分类鉴定后,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对病毒分离物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共采集到4属(库蚊、按... 目的了解滇东北等地区蚊虫及蚊传虫媒病毒分布特点,为虫媒病毒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在滇东北等地区的6个县采集蚊虫标本;蚊虫经分类鉴定后,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对病毒分离物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共采集到4属(库蚊、按蚊、阿蚊、伊蚊)24种18562只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为主要蚊种,构成比分别为58.37%和28.45%;从蚊虫标本中分离到15株病毒,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中2株(YN0911和YN0967)为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均分离自三带喙库蚊;1株(YN0922)为版纳病毒,分离自中华按蚊;12株为淡色库蚊浓核病毒,其中9株分离自三带喙库蚊,3株分离自中华按蚊。结论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为调查地区的优势蚊种,并携带乙脑病毒、版纳病毒和淡色库蚊浓核病毒;滇东北地区首次分离到乙脑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科 虫媒病毒 脑炎病毒 日本 版纳病毒 浓核病毒亚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