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盾技术和不翻瓣即刻种植在不同牙龈生物型的种植美学比较
1
作者 朱蒙飞 刘鑫 唐旭炎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27-333,共7页
目的评估不翻瓣即刻种植(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IIP)和采用根盾技术(socket-shield technique,SST)即刻种植术在不同牙龈生物型上颌前牙区单牙种植的美学和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共纳入30例需要进行上颌前牙单牙即刻种植和即刻修复... 目的评估不翻瓣即刻种植(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IIP)和采用根盾技术(socket-shield technique,SST)即刻种植术在不同牙龈生物型上颌前牙区单牙种植的美学和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共纳入30例需要进行上颌前牙单牙即刻种植和即刻修复并符合适应证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SST(n=15)和对照组IIP(n=15)组。并根据插入牙龈沟内的牙周探针的可见性,将患者分为薄龈生物型和厚龈生物型。术后即刻修复,4个月后完成最终修复,于12个月后复诊并进行临床检测。通过石膏模型数据分析种植位点唇侧轮廓突度、唇侧龈缘位置变化并采用粉色美学评分(PES)评估美学效果。临床检查包括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统计并发症及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结果12个月后复查,种植体存留率100%。唇侧轮廓突度变化IIP组(-0.49±0.18)mm,SST组(-0.21±0.18)mm(P<0.05),其中薄龈生物型中IIP组(-0.58±0.17)mm,SST组(-0.20±0.19)mm(P<0.05)。唇侧龈缘位置变化IIP组(-0.76±0.22)mm,SST组(-0.41±0.12)mm,其中薄龈生物型IIP组(-0.82±0.23)mm,SST组(-0.20±0.19)mm(P<0.05)。PES评分IIP组10.47±1.15,SST组11.87±0.81,其中薄龈生物型IIP组9.78±0.92,SST组12.01±0.85(P<0.05)。而在厚龈生物型中均无统计学意义。种植体周围探查结果显示,SST组患者的mSBI有所降低。两组患者对最终的美学效果满意度均较高。结论根盾技术能有效维持薄龈生物型患者前牙种植位点的轮廓突度、牙龈边缘位置和牙龈的色形质,对改善薄龈生物型前牙种植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盾技术 即刻种植 牙龈生物型 前牙美学
下载PDF
锥形束CT对上颌前牙区牙龈生物型的测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文丽 罗兰堃 +3 位作者 傅亚婷 楚程 马潇 刘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616-3620,共5页
背景:目前锥形束CT无法清晰显示牙龈软组织轮廓界限,不仅易受上唇组织及金属修复体伪影的干扰,重复性欠佳,而且不利于临床准确测量软组织,辅助判断牙龈生物型。目的:探索运用锥形束CT结合显影组合物稳定便捷地显影牙龈形态方法的可行性... 背景:目前锥形束CT无法清晰显示牙龈软组织轮廓界限,不仅易受上唇组织及金属修复体伪影的干扰,重复性欠佳,而且不利于临床准确测量软组织,辅助判断牙龈生物型。目的:探索运用锥形束CT结合显影组合物稳定便捷地显影牙龈形态方法的可行性及判断牙龈生物型的可信度。方法:纳入牙周健康的30名受试者共180颗上颌前牙,采用直接测量法测量唇侧中央龈缘下2 mm处牙龈厚度及唇侧角化龈宽度;并将成分为光固化牙龈屏障树脂与碘海醇注射液的显影组合物涂布于测量区域,放置定位丝后进行锥形束CT拍摄并测量牙龈厚度及唇侧角化龈宽度。结果与结论:锥形束CT结合显影组合物法测量唇侧中央龈缘下2 mm处牙龈厚度及唇侧角化龈宽度具有良好可重复性(P> 0.05)和可信度(ICC> 0.9),与直接测量法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两种方法判断牙龈生物型的一致性检验结果为强一致性(Kappa=0.882)。通过锥形束CT结合显影组合物法可使牙龈轮廓清晰显影,具有良好可行性和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显影剂 牙龈生物型 牙龈厚度 角化龈宽度 成像 上颌前牙
下载PDF
牙龈生物型对上颌埋伏尖牙正畸牵引后牙周组织的影响
3
作者 初可嘉 王海慧 +1 位作者 郑之峻 彭菊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牙龈生物型对上颌埋伏尖牙正畸牵引后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单侧埋伏尖牙患者24例,依据对侧尖牙牙龈厚度分为薄龈生物型组和厚龈生物型组,每组各12例。测量治疗后埋伏尖牙和对照尖牙的根尖牙槽骨厚度、... 目的:分析不同牙龈生物型对上颌埋伏尖牙正畸牵引后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单侧埋伏尖牙患者24例,依据对侧尖牙牙龈厚度分为薄龈生物型组和厚龈生物型组,每组各12例。测量治疗后埋伏尖牙和对照尖牙的根尖牙槽骨厚度、唇侧牙槽骨厚度、唇侧牙槽骨高度和附着龈宽度,并计算埋伏尖牙与对照尖牙的各测量项目差值,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埋伏尖牙和对照尖牙的各测量项目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龈生物型组患者埋伏尖牙与对照尖牙的唇侧牙槽骨厚度差值、唇侧牙槽骨高度差值和附着龈宽度差值,均大于厚龈生物型组(P<0.05)。结论:厚龈生物型更有利于上颌埋伏尖牙正畸牵引后的牙周组织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尖牙 牙龈生物型 牙槽骨改建 正畸牵引
下载PDF
前牙美学区不同牙龈生物型对上前牙全瓷冠修复患者牙齿美学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陈晓波 刘南霞 毛玮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究前牙美学区不同牙龈生物型对上前牙全瓷冠修复患者牙齿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2月于笔者医院行上前牙全瓷冠修复的72例患者,根据牙周探诊结果将患者牙龈生物型分为薄龈组(n=29)与厚龈组(n=43)。比较两组修... 目的:探究前牙美学区不同牙龈生物型对上前牙全瓷冠修复患者牙齿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2月于笔者医院行上前牙全瓷冠修复的72例患者,根据牙周探诊结果将患者牙龈生物型分为薄龈组(n=29)与厚龈组(n=43)。比较两组修复后1年的美观效果、牙龈指数、颜色满意度和牙龈边缘退缩程度。结果:修复后,两组软组织形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厚龈组软组织颜色、质地及红色美学指数评分(Pinketheticscore,PES)总分高于薄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两组牙龈指数显著上升,且厚龈组牙龈指数高于薄龈组;薄龈组牙龈边缘颜色满意度(Gingival margin color satisfaction,GMCS)评分下降,厚龈组上升,且厚龈组评分高于薄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前两组牙龈边缘均未退缩,修复后厚龈组牙龈边缘退缩程度小于薄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前牙全瓷冠修复中,不同牙龈生物型对修复结果有不同影响,厚龈生物型修复后的美学效果更佳,牙龈周边的颜色满意度更高,牙龈边缘退缩程度较小,但牙龈健康程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前牙 全瓷冠修复 牙龈生物型 美学修复 牙龈指数
下载PDF
上海汉族青年牙龈生物型的CBCT检测 被引量:8
5
作者 龚寅 谢玉峰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检测上海地区汉族青年前牙区的牙龈厚度,初步评价临床应用可行性及牙龈生物型特点。方法·在同一位点(5名受试者,30个位点)分别采用牙龈穿刺法和CBCT检测牙龈厚度,对测量数据进行比较。...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检测上海地区汉族青年前牙区的牙龈厚度,初步评价临床应用可行性及牙龈生物型特点。方法·在同一位点(5名受试者,30个位点)分别采用牙龈穿刺法和CBCT检测牙龈厚度,对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对30名受试者进行全颌CBCT扫描,测量、计算并分析前牙区(330个位点)牙龈厚度数据,对相应位点间的牙龈厚度进行比较;根据临床牙龈生物型的分型,获得不同生物型的牙龈厚度范围及比例。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龈穿刺法与CBCT测得的牙龈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海地区汉族青年人群牙龈生物型以薄型和中间型为主;其中上颌尖牙牙龈厚度平均为(1.08±0.18)mm,上颌侧切牙牙龈厚度平均为(1.07±0.16)mm,上颌中切牙牙龈厚度平均为(1.32±0.15)mm。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上颌中切牙牙龈厚度大于侧切牙和尖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结论·CBCT可作为检测牙龈厚度的可靠方法。上颌中切牙牙龈厚度大于侧切牙和尖牙。上海地区汉族青年人群牙龈生物型以中间型为主,厚型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生物型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汉族人群 牙测量学 牙龈软组织
下载PDF
牙龈生物型的临床意义和评估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瑞 束蓉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5,共5页
牙龈组织的形态因人而异,不同形态的牙龈在经过口腔的各种治疗后会有不同的结果和预后。因此在口腔治疗之前,对牙龈形态的评估逐渐为各个学科所重视。Oschenbein等针对牙龈的不同形态提出了"厚"与"薄"牙龈生物型的... 牙龈组织的形态因人而异,不同形态的牙龈在经过口腔的各种治疗后会有不同的结果和预后。因此在口腔治疗之前,对牙龈形态的评估逐渐为各个学科所重视。Oschenbein等针对牙龈的不同形态提出了"厚"与"薄"牙龈生物型的概念,随后许多学者均对牙龈生物型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牙龈生物型的评估和检测方法已有多种。本文就牙龈生物型的临床意义和评估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生物型 牙龈厚度 评估方法
下载PDF
牙龈生物型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红艳 贾岳 张保荣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在影响口腔治疗的各因素中,牙龈生物型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在牙周手术、根向复位瓣术、正畸、修复以及种植等手术中。不同牙龈生物型对炎症反应、手术、修复治疗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均存在差异,本文就牙龈生物型的定义、分型、... 在影响口腔治疗的各因素中,牙龈生物型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在牙周手术、根向复位瓣术、正畸、修复以及种植等手术中。不同牙龈生物型对炎症反应、手术、修复治疗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均存在差异,本文就牙龈生物型的定义、分型、临床意义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生物型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牙龈生物型的测量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满英 付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牙龈生物型泛是指牙周组织以及牙体组织的形态特征,是预测修复、种植、牙周等美学治疗术后成功率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个体间牙龈生物型存在差异,且不同牙龈生物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研究发现:薄龈生物型更容易出现治疗后牙龈退缩,... 牙龈生物型泛是指牙周组织以及牙体组织的形态特征,是预测修复、种植、牙周等美学治疗术后成功率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个体间牙龈生物型存在差异,且不同牙龈生物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研究发现:薄龈生物型更容易出现治疗后牙龈退缩,厚龈生物型更容易出现探诊出血等炎症性改变。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正确评估牙龈生物型特别是准确测量牙龈厚度是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的基础。然而临床治疗中尚未有统一标准的测量方法,本文就牙龈生物型测量方法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及研究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生物型 牙龈厚度 测量方法
下载PDF
在美学区即刻种植中牙龈生物型对红色美学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文君 刘聪慧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5年第4期175-178,共4页
目的:分析在上前牙区单颗即刻种植治疗中,不同牙龈生物型对种植的红色美学效果影响。方法:选择上颌前牙区单颗牙即刻种植修复的患者32例,在种植修复完成一年后复查。用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进行分组(薄型、中间型、厚型),每组患牙... 目的:分析在上前牙区单颗即刻种植治疗中,不同牙龈生物型对种植的红色美学效果影响。方法:选择上颌前牙区单颗牙即刻种植修复的患者32例,在种植修复完成一年后复查。用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进行分组(薄型、中间型、厚型),每组患牙进行口内像拍照记录,做红色美学指数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将结果进行非参数统计学分析。结果:红色美学指数总分比较时,中-厚之间有差别(P<0.05),薄-厚之间差别更明显(P<0.01),近中和远中龈乳头评分时,薄-厚之间有差别(P<0.05),其它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牙龈生物型患者前牙区即刻种植治疗时,红色美学效果不同,尤其是近远中牙龈乳头的美学效果区别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牙龈生物型 红色美学指数
下载PDF
不同牙龈生物型在牙冠延长术后牙周稳定性的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隽 刘晓峰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0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牙龈生物型在牙冠延长术后牙周的稳定性。方法选取需行前牙牙冠延长术的30例患者共128颗患牙,分为薄龈生物组(n=52)和厚龈生物组(n=76),牙周基础治疗后行牙冠延长术,检测术前、术后2周、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牙龈缘位置... 目的评价不同牙龈生物型在牙冠延长术后牙周的稳定性。方法选取需行前牙牙冠延长术的30例患者共128颗患牙,分为薄龈生物组(n=52)和厚龈生物组(n=76),牙周基础治疗后行牙冠延长术,检测术前、术后2周、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牙龈缘位置,牙周探诊深度(PD)以及龈沟出血指数(SBI)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术后PD和SBI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手术前后两组之间的PD和SBI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薄龈生物型龈缘位置已基本稳定,术后6个月厚龈生物型组龈缘冠向移位更明显。结论冠延手术后,厚龈生物型需要更长的恢复期稳定龈缘位置,修复体的制作应在术后6个月以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生物型 牙冠延长术 龈缘 龈沟出血指数 牙周探诊深度
下载PDF
上颌中切牙牙龈生物型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宇骁 周延 +5 位作者 浦丽飞 陈洁 丁旭 宋晓萌 滕荣林 吴煜农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615-620,共6页
目的评估不同参考线处上颌中切牙唇、腭侧骨板厚度情况及釉牙骨质界到唇侧牙槽嵴顶距离;探究上颌中切牙牙龈生物型与性别、年龄、牙冠唇面形态、牙槽骨厚度以及与釉牙骨质界到唇侧牙槽嵴顶距离的相关性。方法对118位受试者进行CBCT扫描... 目的评估不同参考线处上颌中切牙唇、腭侧骨板厚度情况及釉牙骨质界到唇侧牙槽嵴顶距离;探究上颌中切牙牙龈生物型与性别、年龄、牙冠唇面形态、牙槽骨厚度以及与釉牙骨质界到唇侧牙槽嵴顶距离的相关性。方法对118位受试者进行CBCT扫描,测量上颌中切牙唇、腭侧骨板厚度情况、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距离;使用牙周探针法测量上述受试者的牙龈生物型,记录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牙龈生物型与性别、年龄、中切牙唇面形态无明显相关性;上颌中切牙的釉牙骨质界至唇侧牙槽嵴顶距离为(2.63±0.98)mm,牙龈生物型与该距离无相关性(r=-0.051,P>0.05),27.1%的唇侧骨板部分缺失;牙龈生物型与距釉牙骨质界根方3 mm、5 mm处唇侧骨板厚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7、0.281(P<0.05)结论 (1)上颌中切牙接近1/3的唇侧骨板伴有部分缺失,釉牙骨质界至唇侧牙槽嵴顶距离与牙龈生物型无相关性;(2)当患者上颌中切牙唇侧骨板完整时,牙龈生物型与唇侧骨板厚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生物型 牙槽骨厚度 CBCT 美学区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术对不同牙龈生物型种植红白美学效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龙杨 张彩霞 赵睿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术(GBR)对不同牙龈生物型种植红白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美学区行延期种植修复并同期行GBR的180例患者,采用同名牙探诊法进行牙龈生物型分类,随机分为A组(厚龈型)和B组(薄龈... 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术(GBR)对不同牙龈生物型种植红白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美学区行延期种植修复并同期行GBR的180例患者,采用同名牙探诊法进行牙龈生物型分类,随机分为A组(厚龈型)和B组(薄龈型),其中A组96例,B组84例,分别对两组种植体植入术前、植入术后基台戴入前牙槽嵴顶、牙槽嵴顶下3mm牙龈厚度进行测量;于烤瓷全冠戴入完成后第0、6、9个月,分别对两组美学区进行红色美学指数(PES)、牙冠白色美学指数(WES)进行评分。结果:A组术前、术后种植位点牙槽嵴顶下3mm牙龈厚度(2.18±0.27)mm>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种植位点牙槽嵴顶下3mm牙龈厚度(1.36±0.37)mm<1.5mm,B组术后种植位点牙槽嵴顶下3mm牙龈厚度(1.82±0.17)mm>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前、术后种植位点牙槽嵴顶处牙龈厚度均>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ES评分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S评分与WES评分存在相关性;A、B两组组内0、6、9个月PES评分、WES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术后牙槽嵴顶牙龈厚度与PES+WES评分有相关性。结论:同期行GBR术的延长种植修复能显著增加种植区牙槽嵴顶及牙槽嵴顶下3mm的牙龈厚度,厚龈型生物型患者在同期行GBR术延期种植的红色美学效果优于薄龈型生物型患者,不同牙龈生物型在同期行GBR术延期种植的红色美学指数与白色美学指数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生物型 延期种植 牙龈厚度 红色美学指数 白色美学指数 引导骨再生术
下载PDF
牙龈生物型对种植牙美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范盛梓 谢志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0-582,共3页
种植修复后常见的美学问题及其处理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而牙龈生物型是影响种植修复后美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长期稳定和美观有较大的影响,对牙龈生物型进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将从牙龈生物型的... 种植修复后常见的美学问题及其处理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而牙龈生物型是影响种植修复后美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长期稳定和美观有较大的影响,对牙龈生物型进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将从牙龈生物型的概念、对牙龈退缩和牙龈红色美学的影响以及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生物型 种植体 软组织 美学
下载PDF
前牙区牙龈生物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闫雪丹 张丽娜 任秀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牙龈生物型是反映患者牙周组织个体化差异的指标之一,前牙区的牙龈生物型常常涉及微笑美学区治疗的预后。近年来临床口腔医师对于前牙区牙龈生物型的研究逐渐增多,不同牙龈生物型患者对于牙周、正畸、修复、种植等多学科治疗过程的效果... 牙龈生物型是反映患者牙周组织个体化差异的指标之一,前牙区的牙龈生物型常常涉及微笑美学区治疗的预后。近年来临床口腔医师对于前牙区牙龈生物型的研究逐渐增多,不同牙龈生物型患者对于牙周、正畸、修复、种植等多学科治疗过程的效果反馈也不同。本文就其分类、常见临床判定方法以及前牙区生物型的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牙龈生物型 牙龈厚度
下载PDF
牙龈生物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妍菲 谢玉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45-948,共4页
牙龈生物型(gingival biotype,GB)有薄型及厚型之分,不同的牙龈形态有不同的组织学特征,产生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厚龈生物型受外界侵犯后更易牙龈增生,最终形成深牙周袋;薄龈生物型则更易出现牙龈退缩。临床上,牙龈生物型很大程度上影响... 牙龈生物型(gingival biotype,GB)有薄型及厚型之分,不同的牙龈形态有不同的组织学特征,产生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厚龈生物型受外界侵犯后更易牙龈增生,最终形成深牙周袋;薄龈生物型则更易出现牙龈退缩。临床上,牙龈生物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牙周治疗、修复、正畸及种植术后的预后效果,尤其是在美学治疗方面,因而备受关注。本文就牙龈生物型的特点及其对于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生物型 美学修复 牙龈退缩
下载PDF
牙龈生物型的测量方法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邹新明 黄娜 +2 位作者 王远勤 李志鹏 唐尤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27-131,共5页
牙龈生物型是影响口腔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分为薄龈型及厚龈型,它不仅影响种植术后前牙区红白美学的整体效果,而且还影响牙周的治疗效果、固定冠的修复及正畸等治疗。因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关于它的文献报道也越来越多。目前针... 牙龈生物型是影响口腔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分为薄龈型及厚龈型,它不仅影响种植术后前牙区红白美学的整体效果,而且还影响牙周的治疗效果、固定冠的修复及正畸等治疗。因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关于它的文献报道也越来越多。目前针对牙龈生物型的测量方法有很多,如:直接法及翻瓣后卡尺测量法等,因各种方法中均有一定的误差,故没有一个公认的有效方法,本文就测量方法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生物型 牙龈厚度 即刻种植 前牙美学 牙龈退缩
下载PDF
基于牙龈生物型探究肾上腺素对牙龈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元英 赵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8期125-129,共5页
目的基于牙龈生物型探究使用肾上腺素排龈线5 min后对牙龈的影响。方法2015年6~12月,从北京航空总医院实习生中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厚龈型与薄龈型各15名志愿者,将其双侧上颌中切牙(共60颗)作为研究牙齿。每名志愿者左、右中切牙分别放... 目的基于牙龈生物型探究使用肾上腺素排龈线5 min后对牙龈的影响。方法2015年6~12月,从北京航空总医院实习生中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厚龈型与薄龈型各15名志愿者,将其双侧上颌中切牙(共60颗)作为研究牙齿。每名志愿者左、右中切牙分别放置肾上腺素排龈线和不含药排龈线进行颊侧排龈处理,于排龈前、排龈后5 min、1 d、3 d、7 d、14 d分别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切端至游离龈缘的距离,每次均测3遍,所得数值取均数作为最终数据。结果 (1)薄龈型使用不含药排龈线3 d后切端至游离龈缘的距离与排龈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肾上腺素排龈线7 d后与排龈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使用肾上腺素排龈线后,薄龈型7 d后切端至游离龈缘的距离与排龈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厚龈型3 d后与排龈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使用肾上腺素排龈线后,薄龈型在5 min、1 d、3 d的退缩距离与排龈前切端至龈缘距离的比值均大于厚龈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相对于不含药排龈线,薄龈型使用肾上腺素排龈线5 min后,龈缘恢复到之前的高度所需要的时间更长;(2)无论是厚龈型还是薄龈型,肾上腺素排龈线放置5 min均不会对牙龈造成永久损伤;(3)放置肾上腺素排龈线5 min后立即取出,此时薄龈型比厚龈型退缩距离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生物型 肾上腺素排龈线 牙龈
下载PDF
牙龈生物型对上前牙全瓷冠美学修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谷克晓 刘党利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8-270,共3页
将48例患者共56颗患牙分为厚龈型组、薄龈型组各28颗,经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上前牙于修复前及修复后1、2年,评价其牙龈指数、牙龈边缘退缩值及牙龈边缘颜色满意度。厚龈型组修复后1、2年牙龈指数升高(P<0.05),余项指数与修复前比较差异... 将48例患者共56颗患牙分为厚龈型组、薄龈型组各28颗,经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上前牙于修复前及修复后1、2年,评价其牙龈指数、牙龈边缘退缩值及牙龈边缘颜色满意度。厚龈型组修复后1、2年牙龈指数升高(P<0.05),余项指数与修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薄龈型组修复后1年各项指数与修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2年牙龈边缘退缩指数升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全瓷冠 美学 牙龈生物型
下载PDF
不同牙龈生物型对牙冠延长术后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闫雪丹 张丽娜 任秀云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19期97-97,100,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牙龈生物型在牙冠延长术后三个月内的龈缘位置变化情况,为术后修复时机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取56颗上颌前牙,测量牙龈厚度,在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记录龈缘的位置变化。结果术后2-3个月厚牙龈生物型龈缘冠向移位更... 目的观察不同牙龈生物型在牙冠延长术后三个月内的龈缘位置变化情况,为术后修复时机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取56颗上颌前牙,测量牙龈厚度,在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记录龈缘的位置变化。结果术后2-3个月厚牙龈生物型龈缘冠向移位更多。结论在冠延长术2个月后,厚牙龈生物型龈缘更易向冠方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生物型 牙冠延长术 牙龈厚度
下载PDF
不同牙龈生物型对上前牙全瓷冠美学修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沈涛 徐建平 周道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研究不同牙龈生物型对上前牙全瓷冠美学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笔者医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就诊的180例前牙患者分为厚牙龈型组和薄牙龈型组,对两组缺少或缺失采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分析患者修复后的综合满意程度,观察氧化... 目的:探讨研究不同牙龈生物型对上前牙全瓷冠美学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笔者医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就诊的180例前牙患者分为厚牙龈型组和薄牙龈型组,对两组缺少或缺失采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分析患者修复后的综合满意程度,观察氧化锆全瓷冠对上前牙全瓷冠美学修复的效果。结果:厚牙龈型在修复1~2年内牙龈指数呈升高状薄牙龈组在修复1年后各项指标与修复前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厚牙龈组修复1年后牙龈指数与修复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薄牙龈组修复2年后的牙龈退缩指数和修复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厚牙龈组修复2年后的牙龈边缘退缩与修复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对其龈边缘颜色满意程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不同牙龈生物型对上前牙全瓷冠美学修复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牙龈生物进行分析,以制定良好的美学修复效果,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生物型 上前牙 全瓷冠美学 修复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