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3篇文章
< 1 2 2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酸钠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41介导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刺激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
1
作者 张静 卜丽君 +4 位作者 郎姣姣 刘亚鹏 夏呈强 霍文婕 刘强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8-1891,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钠(SB)刺激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增殖的分子机制。采用单因素设计,以含不同浓度(0、15、30、45、60和75μmol/L)SB的DMEM/F12培养基(含10%新生胎牛血清)培养BMECs,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确定适宜S...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钠(SB)刺激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增殖的分子机制。采用单因素设计,以含不同浓度(0、15、30、45、60和75μmol/L)SB的DMEM/F12培养基(含10%新生胎牛血清)培养BMECs,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确定适宜SB浓度。然后以对照(0μmol/L)和适宜SB浓度培养BMECs,并采用蛋白激酶B(Akt)阻断剂(AKT⁃IN⁃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阻断剂雷帕霉素(Rap)或小干扰RNA(siR⁃NA)沉默G蛋白偶联受体41(GPR41)对信号通路及受体进行处理,检测BMECs细胞增殖、凋亡以及GPR41和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60μmol/L的SB显著提高了BMECs细胞活力(P<0.05),75μmol/L的SB显著抑制了BMECs细胞活力(P<0.05);60μmol/L的SB极显著增加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A2(CCNA2)和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1),显著增加了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A1(CCNA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60μmol/L SB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B细胞淋巴瘤2(BCL2)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及BCL2/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比值(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同时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Akt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mTOR比值(P<0.05或P<0.01)。60μmol/L的SB对Akt和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被AKT⁃IN⁃1极显著阻断(P<0.01),而Rap抑制mTOR完全逆转了60μmol/L SB对BMECs增殖的促进作用以及增殖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变(P<0.05或P<0.01),但不影响与凋亡和SB激活的Akt信号通路相关的mRNA或蛋白表达(P>0.05)。3)与对照组相比,60μmol/L的SB极显著提高了GPR4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1),显著提高了GPR41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GPR41 siRNA沉默GPR41后完全逆转了60μmol/L SB对BMECs增殖的促进作用以及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的增殖基因和蛋白的mRNA或蛋白表达(P<0.05或P<0.01)。由此可见,60μmol/L SB可通过GPR41介导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BMEC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 mTOR 信号通路 牛乳腺上皮细胞 增殖 丁酸钠
下载PDF
羊乳脂奶酪酱与牛乳脂奶酪酱风味机理对比分析
2
作者 高洪武 吴朋谕 +4 位作者 高佳嘉 马晓明 刘子汇 汪建明 杨晨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122-130,共9页
羊乳脂中含有丰富的中短链脂肪酸,可以赋予奶酪独特的风味,但目前对于羊乳脂在食品奶酪加工中的应用尚且不多。该文通过两步法制备羊乳脂奶酪酱(sheep milk fat cheese sauce,SMFCS)和牛乳脂奶酪酱(cow milk fat cheese sauce,CMFCS),... 羊乳脂中含有丰富的中短链脂肪酸,可以赋予奶酪独特的风味,但目前对于羊乳脂在食品奶酪加工中的应用尚且不多。该文通过两步法制备羊乳脂奶酪酱(sheep milk fat cheese sauce,SMFCS)和牛乳脂奶酪酱(cow milk fat cheese sauce,CMFCS),验证羊乳脂代替牛乳脂在奶酪制备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羊乳脂中的中短链脂肪酸比牛乳脂中含量更高,且羊乳脂中没有检测到对羊膻味影响较大的支链脂肪酸,羊乳脂膻味较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CMFCS和SMFCS制备过程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CMFCS中共检测到53种挥发性化合物,SMFCS共检测到42种挥发性化合物,且SMFCS中醛醇类化合物在制备过程中比CMFCS检出少。电子鼻结果显示SMFCS比CMFCS和市售酶改性奶酪中苯类芳香成分、无机硫化物芳香成分及长链烷烃芳香成分含量更高。以上结果可为羊乳脂代替牛乳脂在奶酪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乳脂 牛乳 酶解 奶酪酱 风味机理
下载PDF
生牛乳中游离寡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3
作者 孙超仁 王凤玲 +2 位作者 王雪青 赵焯然 黄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138-146,共9页
为提取生牛乳中游离寡糖,并且排除乳中蛋白质和乳糖的干扰,利用乙腈在不同提取条件(反应时间、相对离心力、反应温度和料液比)下去除蛋白质沉淀并提取总糖,并通过优化Sep-Pak C18固相柱和石墨碳柱条件对游离寡糖进行富集、纯化,减少乳... 为提取生牛乳中游离寡糖,并且排除乳中蛋白质和乳糖的干扰,利用乙腈在不同提取条件(反应时间、相对离心力、反应温度和料液比)下去除蛋白质沉淀并提取总糖,并通过优化Sep-Pak C18固相柱和石墨碳柱条件对游离寡糖进行富集、纯化,减少乳糖的干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糖去除率。结果显示,生牛乳中寡糖最佳提取条件为反应时间2.5 h,相对离心力4 000×g,反应温度-1℃,料液比1∶2(g/mL)。在该提取条件下,蛋白质去除率为93.5%,总糖含量为48.42 mg/mL。利用4%乙腈(含0.1%三氟乙酸)冲洗石墨碳柱可将游离寡糖样品中大部分乳糖去除,乳糖去除率达98.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游离寡糖 提取工艺 衍生化 液相色谱
下载PDF
益生菌缓解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牛乳腺炎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4
作者 朱妍 刘慧燕 +6 位作者 闫丹丽 赵春光 滕政蓉 张英 刘晓燕 方海田 武俊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 aureus)感染牛乳腺引发炎症。研究表明益生菌对缓解牛乳腺炎有一定作用,且相对于抗生素更加安全。本文对S. aureus的致病机理、益生菌在牛乳腺炎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等进行了综述。明确S. aureu...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 aureus)感染牛乳腺引发炎症。研究表明益生菌对缓解牛乳腺炎有一定作用,且相对于抗生素更加安全。本文对S. aureus的致病机理、益生菌在牛乳腺炎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等进行了综述。明确S. aureus通过释放毒力因子,其中黏蛋白帮助病原菌定植细胞表面同时大量S. aureus生成生物膜破坏细胞结构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干扰机体免疫系统识别。S. aureus入侵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后激活信号通路以及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分析其入侵乳腺上皮细胞后能够破坏上皮细胞屏障,干扰机体免疫系统3个方面说明S. aureus能够在bMEC存活的干扰因素。并且从益生菌角度总结已有发现益生菌在体内定植可增强肠道完整性、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抑制S. aureus对bMEC的黏附和侵染,降低S. aureus生物膜的形成,以减少S. aureus在乳腺内的定植,从而起到减轻乳腺感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牛乳腺炎 益生菌 发病机制 机体免疫
下载PDF
水解乳清蛋白改善牛乳蛋白过敏的功效及机制
5
作者 储小军 李归浦 +3 位作者 熊丽娜 姜艳喜 郑华艳 刘东红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5,共10页
目的:研究部分水解乳清蛋白(pHWP)联合不同剂量低聚果糖(FOS)和动物双歧杆菌Bb-12(Bb-12)对小鼠牛乳蛋白过敏(CMPA)的改善效果及免疫耐受调节机制。方法:4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被分成正常对照组、致敏对照组、p HWP和pHWP+FOS+Bb-12... 目的:研究部分水解乳清蛋白(pHWP)联合不同剂量低聚果糖(FOS)和动物双歧杆菌Bb-12(Bb-12)对小鼠牛乳蛋白过敏(CMPA)的改善效果及免疫耐受调节机制。方法:4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被分成正常对照组、致敏对照组、p HWP和pHWP+FOS+Bb-12干预组。试验期间,干预组小鼠每天用含pHWP(15 mg/mL)或pHWP(15 mg/mL)+FOS(0.4/4.0mg/mL)+Bb-12(1×10^(5)/10^(6)CFU/mL)的水溶液替代常规饮用水进行饲喂干预;试验第7,14,21,28,35天,致敏对照组和干预组小鼠采用CMP(20 mg/只)+霍乱毒素(10μg/只)灌胃致敏,正常对照组小鼠灌胃无菌生理盐水;试验第42天,对所有小鼠进行CMP(50 mg/只)灌胃激发,并于激发后1 h内完成过敏症状评分,同时检测血清抗体和组胺含量、脾细胞增殖反应及上清液Th1、Th2和Treg相关细胞因子(INF-γ、IL-4和TGF-β)水平。结果:pHWP+FOS+Bb-12干预组小鼠过敏症状评分(0~1)、血清总IgE(169.4~272.7 ng/mL)、CMP特异性IgE(sIgE)(0.038~0.414 OD)和sIgG1(0.252~0.379 OD)、组胺(19.56~27.35 ng/mL)、脾细胞增殖刺激指数(1.48~1.58)及上清液IL-4(18.48~29.60 pg/mL)均显著低于致敏对照组(P<0.05),而TGF-β(143.1~177.2 pg/mL)、INF-γ(189.5~230.2 pg/mL)和INF-γ/IL-4(6.46~12.71)均显著高于致敏对照组(P<0.05)。相较于p HWP,pHWP+FOS+Bb-12对CMPA的缓解效果更强,且以使用高剂量Bb-12(1×10^(6)CFU/mL)时最为显著,部分指标包括血清总IgE、CMP-sIgE、脾细胞上清液IL-4和INF-γ/IL-4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pHWP联合FOS和Bb-12可通过提高CMP免疫耐受有效改善小鼠CMPA症状,其作用可能与阻断IgE、CMP-sIgE、sIgG1和组胺分泌,抑制脾细胞增殖及上调TGF-β和INF-γ/IL-4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乳清蛋白 低聚果糖 动物双歧杆菌Bb-12 牛乳蛋白过敏 免疫耐受 免疫调节
下载PDF
水牛乳唾液酸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小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
6
作者 张彩芳 秦令祥 +1 位作者 丁昱婵 高愿军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4,共5页
以信阳水牛乳为原料,采用高速剪切分散均质法提取唾液酸。以唾液酸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同时研究其对记忆障碍小鼠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剪切转速14000 r/min、剪切时间100 s、... 以信阳水牛乳为原料,采用高速剪切分散均质法提取唾液酸。以唾液酸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同时研究其对记忆障碍小鼠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剪切转速14000 r/min、剪切时间100 s、剪切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水牛乳唾液酸得率为9.48%。小鼠记忆障碍改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水牛乳唾液酸组小鼠的逃逸潜伏期明显减少,海马乙酰胆碱(Ach)含量明显升高,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明显降低,表明水牛乳唾液酸具有较好的改善记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唾液酸 响应面法 改善作用
下载PDF
内蒙古生鲜牛乳质量品质分析研究——以内蒙古生鲜牛乳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例
7
作者 李宁 高月红 毕超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7期104-109,共6页
奶业是自治区优势产业,近年来,内蒙古坚持把奶业作为高质量发展“头号产业”,乳业集群收入已达2200亿元,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我国生鲜乳整体的质量安全水平也保持相对平稳,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7%以上,违... 奶业是自治区优势产业,近年来,内蒙古坚持把奶业作为高质量发展“头号产业”,乳业集群收入已达2200亿元,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我国生鲜乳整体的质量安全水平也保持相对平稳,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7%以上,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保持在100%。本文从牧场建设、饲草、养殖技术、生产运输、优质农畜初级产品、追溯等全产业链环节出发,聚焦生鲜牛乳产品质量安全,通过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及检测报告的比对结果分析,探索出内蒙古生鲜牛乳高质量标准体系的先进性,从而保证产品高品质,进一步助推奶业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生鲜牛乳 产业 标准化 标准体系
下载PDF
生牛乳中磺胺类药物高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8
作者 高娜 丁青青 +3 位作者 吴一鸣 潘磊 陈军慧 闫跃飞 《中国奶牛》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本文建立了生牛乳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的分析方法。样品用0.5%甲酸甲醇进行提取,用HLB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以0.1%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ZORBAX Eclipse Plus C... 本文建立了生牛乳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的分析方法。样品用0.5%甲酸甲醇进行提取,用HLB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以0.1%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ZORBAX Eclipse Plus C18(2.1×50mm,1.8μm)反相色谱柱进行分离,流速为1.0 mL/min,用UPLC进行分析,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磺胺类药物在低、中、高(10μg/kg、25μg/kg、50μg/kg)三种浓度加标水平下,加标回收率在67.2%~81.2%范围内,RSD≤4.1%(n=6)。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选择性强,适用于生牛乳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磺胺类 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定量蛋白组学技术的全脂牛乳和脱脂牛乳蛋白组差异分析研究
9
作者 董雅静 张九凯 +5 位作者 邢冉冉 董立雅 于宁 潘明飞 逯刚 陈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61-69,共9页
蛋白质是牛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然而关于脱脂处理对牛乳蛋白含量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方法,对全脂牛乳和脱脂牛乳中全蛋白组进行分析,探究脱脂对牛乳蛋白的影响。全脂和脱脂牛... 蛋白质是牛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然而关于脱脂处理对牛乳蛋白含量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方法,对全脂牛乳和脱脂牛乳中全蛋白组进行分析,探究脱脂对牛乳蛋白的影响。全脂和脱脂牛乳中共鉴定出1352个蛋白,筛选出199个差异表达蛋白。与全脂牛乳相比,脱脂后有67个蛋白上调,132个蛋白下调。牛乳主要活性蛋白中,κ-酪蛋白在脱脂后相对含量降低,而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在脱脂后相对含量升高,α-乳白蛋白、αs1-酪蛋白、αs2-酪蛋白、β-酪蛋白、牛血清蛋白及乳过氧化物酶相对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乳脂肪球膜蛋白中嗜乳脂蛋白和乳凝集素在脱脂后相对含量降低。脱脂对牛乳中骨架蛋白、代谢相关蛋白等也有影响,改变了牛乳品质及营养价值。通过对全脂和脱脂牛乳中蛋白质分析,明确了脱脂对牛乳蛋白的影响,可以为婴幼儿乳品开发及消费者购买不同脂肪含量的牛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脂牛乳 脱脂牛乳 串联质谱标签 蛋白组学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牛乳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中500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
10
作者 宁霄 张景然 +1 位作者 金绍明 曹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39-346,共8页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建立多种类农药的定性筛查和定量分析方法,并用于市售牛乳及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的测试分析。方法:开发并验证了一种采用QuEChERS提取和Captiva EMR-Lipid萃取柱净化的稳定可靠工作流程,...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建立多种类农药的定性筛查和定量分析方法,并用于市售牛乳及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的测试分析。方法:开发并验证了一种采用QuEChERS提取和Captiva EMR-Lipid萃取柱净化的稳定可靠工作流程,通过Luna Omega Polar C_(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2.1 mm×100 mm,1.6μm)分离,经2 mmol/L甲酸铵和0.01%甲酸溶液(A)及2 mmol/L甲酸铵和0.01%甲酸-甲醇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商品化的农药认证标准物质,基于碰撞诱导解离和电子激活解离碎裂技术,并结合Zeno SWATH DIA采集模式,建立了一种单针进样即可对500种农药化合物同时进行定性筛查与定量分析的检测方法。采用OS软件通过质量偏差、保留时间偏差、差异同位素比、谱库相似程度4个因子获得的综合得分进行定性筛查。采用基质外标法,通过提取离子色谱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500种目标农药及其代谢物的综合得分为90.4~99.4分,所得结果均大于定性筛查的最低限(90分),检出限在0.025~0.5μg/kg之间。选择GB 2763-2021《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中牛乳项下共103种限用农药及其代谢物绘制基质添加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在0.99以上,3个水平加标回收率在72.7%~114.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2.1%~13.6%,定量限在0.15~3μg/kg之间。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牛乳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多类别农药的筛查确证及高概率检出农药的定量分析,可显著降低检测成本,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 农药残留 定性筛查 定量分析 牛乳 婴幼儿配方乳粉
下载PDF
牛乳高端产品研究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学军 刘家福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25,共3页
从牛乳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应用、特异饲料转化牛乳、生物转化牛乳、转基因牛乳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牛乳高端产品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就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牛乳 活性成分 特异饲料转化牛乳 生物转化牛乳 转基因牛乳 产品开发 发展趋势
下载PDF
GC-MS法测定不同地区生鲜牛乳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兵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年第5期93-99,共7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生鲜牛乳中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方法]于2019年5月—2020年3月,从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各选取1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按照四个季节分别采集健康奶牛生鲜乳样,每个地区采集12份,3个地区共36份。使用GC-MS法进行...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生鲜牛乳中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方法]于2019年5月—2020年3月,从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各选取1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按照四个季节分别采集健康奶牛生鲜乳样,每个地区采集12份,3个地区共36份。使用GC-MS法进行脂肪酸的提取和甲酯化,利用CP-WAX 52 CB毛细管色谱柱和质谱联用分析仪进行脂肪酸种类和含量分析。通过与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品的保留时间比对和NIST05谱库检索对脂肪酸进行定性分析,脂肪酸含量通过面积归一化法进行计算。[结果]从河南省采集的生鲜牛乳中共检出2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5种,癸酸甲酯、月桂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棕榈酸甲酯5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占检出脂肪酸总含量的57.03%;检测到不饱和脂肪酸13种,多数含量较低,只有油酸/反油酸甲酯含量较高,占检出脂肪酸总含量的32.26%。从河北省以及山西省采集的生鲜牛乳中均检出30种脂肪酸,但其组成略有不同;2个省份生鲜牛乳的脂肪酸含量检测结果与河南省生鲜牛乳的检测结果相似,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检出脂肪酸总含量的比例均在60%左右。河北省生鲜牛乳中的油酸/反油酸含量为39.80%,在3个地区中最高。3个地区的生鲜牛乳中均未检测到反亚油酸甲酯、γ-亚麻酸甲酯、顺-15-碳烯酸甲酯、芥酸甲酯、顺-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结论]3个地区生鲜牛乳中的脂肪酸含量都比较丰富,以饱和脂肪酸为主,所有脂肪酸中以油酸/反油酸含量最高,但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生鲜牛乳 脂肪酸含量
下载PDF
基于多频扩散波谱法分析发酵羊乳和牛乳的微流变学特性及贮藏稳定性
13
作者 白梅 王丹 +3 位作者 张婷 赵谦 张文秀 王记成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6,共7页
以羊乳和牛乳为原料制备发酵乳,采用多频扩散波谱法分析不同发酵乳的微流变特性,并对贮藏期间的滴定酸度、活菌数、黏度、持水力和质构参数进行测定,对比分析发酵羊乳和牛乳的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羊乳较牛乳所用发酵时间长,分别为7.5 ... 以羊乳和牛乳为原料制备发酵乳,采用多频扩散波谱法分析不同发酵乳的微流变特性,并对贮藏期间的滴定酸度、活菌数、黏度、持水力和质构参数进行测定,对比分析发酵羊乳和牛乳的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羊乳较牛乳所用发酵时间长,分别为7.5 h和6.5 h,发酵羊乳所用发酵时间较长。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增殖和存活没有影响。在贮藏21 d时pH均大于4.2,滴定酸度小于100°T,未发现后酸化现象。发酵过程中微流变学分析显示,发酵羊乳形成凝胶的EI值较低,SLB值较高,形成了弹性较小的凝胶结构,整体结构特征更趋向于液体,反应了发酵羊乳形成的凝胶结构较弱,稳定性较差。在贮藏期间,发酵羊乳的黏度、持水性和各质构参数均小于同一贮藏时间点的发酵牛乳(P<0.05),显示发酵羊乳在贮藏期间的稳定性较发酵牛乳差。本研究为发酵羊乳和牛乳实际生产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为发酵羊乳的推广提供借鉴,同时可以为不同乳源发酵乳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乳 牛乳 发酵乳 微流变学 贮藏稳定性
下载PDF
人乳与牛乳脂肪球的主要成分及结构功能对比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晓东 于晓雪 +4 位作者 刘璐 张秀秀 贾志斌 许燕玲 毕连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90-396,共7页
乳脂肪作为乳中重要的营养物质,以乳脂肪球的形式存在于乳中。牛乳作为人乳重要的替代乳,其乳脂肪球与人乳的差异有待明确。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综述人乳与牛乳脂肪球的蛋白质、脂质组成及结构功能的主要差异,并对不同的研究结果进行... 乳脂肪作为乳中重要的营养物质,以乳脂肪球的形式存在于乳中。牛乳作为人乳重要的替代乳,其乳脂肪球与人乳的差异有待明确。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综述人乳与牛乳脂肪球的蛋白质、脂质组成及结构功能的主要差异,并对不同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人乳脂肪球膜蛋白的种类明显高于牛乳,某些特殊蛋白的丰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在脂质差异方面,牛乳与人乳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组成分布不同。人乳极性脂中鞘磷脂更丰富,而在牛乳中卵磷脂含量更高。所有哺乳动物中脂质结构均以甘油三酯为核心,包裹复杂的三层膜,在组成和结构方面,同一物种和物种间的乳脂肪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MFGM)存在异质性。通过总结人乳与牛乳脂肪球差异,旨在为增加牛乳MFGM的利用率及价值、提升模拟乳脂肪球结构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优化婴儿配方乳粉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脂肪球 牛乳脂肪球 蛋白质 脂质 结构
下载PDF
高原饲养下荷斯坦牛乳和娟姗牛乳的营养成分和细菌多样性的比较及其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史巧 唐蓉 +5 位作者 李会民 彭金国 孙兆东 杨发光 王馨蕊 李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4-132,共9页
为了分析高原饲养的荷斯坦和娟姗牛乳营养成分及其与细菌多样性间的相关性,本研究测定了两种牛乳的营养成分和细菌多样性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牛乳基本成分(脂肪、蛋白质、干物质和非脂固体)、14种氨基酸和矿物质钙、磷含... 为了分析高原饲养的荷斯坦和娟姗牛乳营养成分及其与细菌多样性间的相关性,本研究测定了两种牛乳的营养成分和细菌多样性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牛乳基本成分(脂肪、蛋白质、干物质和非脂固体)、14种氨基酸和矿物质钙、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种乳中细菌群落组成结构相似、丰度不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拟杆菌属(Bacteroides)、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共同优势菌属。Spearman相关热图分析显示细菌群落与乳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合分析表明,高原饲养环境下娟姗牛乳品质优于荷斯坦牛乳,乳细菌群落可能受到乳成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牛乳 娟姗牛乳 高原饲养 营养成分 细菌多样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激活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引起牛乳腺上皮细胞发生炎性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晓丽 皇甫和平 +3 位作者 王军 靳双星 王俊东 石冬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587-4595,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黄曲霉毒素B1(AFB1)对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向MAC-T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FB1处理培养液培养24 h,分析AFB1对MAC-T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黄曲霉毒素B1(AFB1)对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向MAC-T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FB1处理培养液培养24 h,分析AFB1对MAC-T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促炎细胞因子含量和基因表达以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2.5、5.0、10.0和20.0μmol/L AFB1处理MAC-T细胞均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细胞活力(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升高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P<0.05或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2)与对照组(0μmol/L AFB1)相比,5.0、10.0和20.0μmol/L AFB1处理MAC-T细胞使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5.0μmol/L AFB1处理使MAC-T细胞中IL-1β、IL-8和TNF-α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10.0μmol/L AFB1处理使MAC-T细胞中IL-1β、IL-6、IL-8和TNF-α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1),20.0μmol/L AFB1处理使MAC-T细胞中IL-1β、IL-6、IL-8和TNF-αmRNA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3)与对照组相比,10.0和20.0μmol/L AFB1处理使MAC-T细胞中磷酸化P65(p-P65)、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因子α(p-IκB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上述结果提示,AFB1通过促进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和激活NF-κB信号通路,引起MAC-T细胞发生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牛乳腺上皮细胞 NF-ΚB信号通路 炎性反应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结合智能感官探究临床乳房炎对牛乳风味和滋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璇 张茜 +5 位作者 赵宇轩 易宇文 唐俊妮 邓静 杨发龙 朱成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60-267,共8页
为深入探究临床乳房炎对牛乳理化特性、风味和滋味的影响,利用乳成分分析仪、电子鼻和电子舌等智能感官技术对健康牛乳和乳房炎牛乳进行区分,同时利用1H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对乳房炎牛乳中的小分子物质进行定性和... 为深入探究临床乳房炎对牛乳理化特性、风味和滋味的影响,利用乳成分分析仪、电子鼻和电子舌等智能感官技术对健康牛乳和乳房炎牛乳进行区分,同时利用1H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对乳房炎牛乳中的小分子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乳房炎牛乳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健康牛乳,而密度、蛋白质含量和冰点显著高于健康牛乳;健康牛乳和乳房炎牛乳风味和滋味不同,在电子鼻和电子舌分析中有明显区分。1H NMR分析在两种牛乳样品中共定性定量出54种小分子化合物,主要包括氨基酸(17种),有机酸(15种),碳水化合物(7种),核苷、核苷酸及其衍生物(5种)等。23种化合物在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16种化合物在健康牛乳中含量较高,7种化合物在乳房炎牛乳中含量较高。其中乳房炎牛乳中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导致牛乳产生不愉悦的酸臭味。本研究为鉴别健康牛乳和临床乳房炎牛乳及原料牛乳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风味物质 滋味物质 代谢组学 智能感官 乳房炎
下载PDF
植物多酚在消减牛乳蛋白致敏性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农丽艳 唐道邦 +5 位作者 刘学铭 王旭苹 程镜蓉 林耀盛 邹金浩 杨怀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22-429,共8页
牛乳蛋白过敏是主要由IgE介导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在易感体质婴幼儿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生风险。当前消除牛乳蛋白致敏性的技术手段包括热处理、高压处理、酶水解、糖基化修饰等,但这些方法可能会降低蛋白的营养功能价值、或产生不良风味。... 牛乳蛋白过敏是主要由IgE介导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在易感体质婴幼儿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生风险。当前消除牛乳蛋白致敏性的技术手段包括热处理、高压处理、酶水解、糖基化修饰等,但这些方法可能会降低蛋白的营养功能价值、或产生不良风味。植物多酚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衰老、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等多重生物学活性。多酚对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有显著的亲和作用,能通过共价和非共价结合方式有效降低不同食物蛋白的致敏性。本文主要阐述酚-蛋白互作关系对牛乳致敏性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并提出研究设想,为新型低致敏乳制品的开发工作提供思路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酚 牛乳蛋白 酚-蛋白互作 脱敏技术
下载PDF
巴氏灭菌与超高温灭菌对全脂牛乳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晓梅 仝令君 +3 位作者 潘明慧 艾娜丝 王静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3-177,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分别对原料全脂牛乳、巴氏灭菌全脂牛乳和超高温灭菌全脂牛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显示,原料全脂牛乳中共鉴定出12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酸类和烷烃类;巴氏灭菌全脂牛乳中共鉴定出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分别对原料全脂牛乳、巴氏灭菌全脂牛乳和超高温灭菌全脂牛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显示,原料全脂牛乳中共鉴定出12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酸类和烷烃类;巴氏灭菌全脂牛乳中共鉴定出1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酸类、酯类、酮类和烷烃类;超高温灭菌全脂牛乳中共鉴定出1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酸类、酮类和烷烃类。经数据统计分析,3种牛乳样品的挥发性组分呈现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全脂牛乳 巴氏灭菌全脂牛乳 超高温灭菌全脂牛乳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牛乳蛋白生物脱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一璇 鲁丁强 +3 位作者 刘丹阳 王新倩 刘玉姣 胡志和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8,共9页
牛乳及乳制品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但是牛乳过敏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问题,严重者甚至会休克或死亡,因此低致敏乳制品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见的牛乳脱敏技术被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更具有前景。简述了牛乳的主要... 牛乳及乳制品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但是牛乳过敏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问题,严重者甚至会休克或死亡,因此低致敏乳制品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见的牛乳脱敏技术被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更具有前景。简述了牛乳的主要过敏蛋白,阐述了生物酶法、发酵作用和转基因技术这3种生物脱敏技术。其中生物酶法仍然是目前最具有前景的生物降敏方法,水解酶将蛋白质降解为小分子多肽,但在降敏的同时会产生苦味物质,因此,近年来交联酶在该领域的作用逐渐被重视。发酵作用可以降低牛乳致敏性,但其降低程度有限,需与其他处理联合使用。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对线性表位氨基酸进行突变,以降低牛乳致敏性。另外,介绍了目前常见的几种牛乳致敏性检测方法,以期望为未来低致敏乳制品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脱敏 生物酶解 乳酸菌发酵 转基因 过敏原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