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2蛋白的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刘丹 黄小洁 +5 位作者 吴华伟 孙淼 陈延飞 秦义娴 侯力丹 薛麒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6,共6页
为建立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利用昆虫细胞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E2蛋白,将纯化后的E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用方阵滴定方法对影响ELISA的各个因素进行优化,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 为建立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利用昆虫细胞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E2蛋白,将纯化后的E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用方阵滴定方法对影响ELISA的各个因素进行优化,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了BVDV E2蛋白,Western blot证实目的蛋白可与BV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优化结果显示,E2蛋白最佳包被浓度为0.5μg/mL,最佳封闭液为1%明胶,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400,最佳血清作用方式为37℃作用30 min,酶标抗体的最佳作用方式为1∶2000稀释、37℃作用30 min,最佳底物作用时间为室温20 min,阳性临界值为OD 450≥0.423。与血清中和试验法进行比较,总符合率为97.8%,板内和板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该方法与牛常见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说明建立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大批量样本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E2蛋白 间接ELISA 抗体检测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对BALB/c小鼠致病性研究
2
作者 刘镝钺 程子龙 +8 位作者 陈益 陈思宇 李文良 毛立 杨蕾蕾 孙敏 张纹纹 熊富强 刘茂军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7,共6页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病原。2021年本实验室从患有肺炎的牛肺中分离出1株BVDV(毒株编号为JS2201),经鉴定为1b亚型。为了评价该分离株的毒力与致病性,分别建立了分离株与参考株BVDV-1型Oregon C24V株、BVDV-2型C160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病原。2021年本实验室从患有肺炎的牛肺中分离出1株BVDV(毒株编号为JS2201),经鉴定为1b亚型。为了评价该分离株的毒力与致病性,分别建立了分离株与参考株BVDV-1型Oregon C24V株、BVDV-2型C1602株BVDV感染BALB/c小鼠模型,通过检测攻毒后小鼠临床症状、体重变化、病毒血症情况、血液中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变化、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及病毒载量,比较了分离株JS2201与1型和2型参考株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BVDV分离株JS2201与参考株均能够成功感染BALB/c小鼠,攻毒BALB/c小鼠均形成病毒血症,导致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百分比短暂下降;BVDV分离株JS2201株攻毒组小鼠肝脏、肾脏、肺脏、脾脏中BVDV载量要高于C24V、C1602株攻毒组;攻毒组小鼠均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病变,JS2201株攻毒组与1型参考株C24V株攻毒组小鼠肺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相似,BVDV-2型参考株C1602株攻毒组小鼠肺脏病变更为严重。综上,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不同亚型BVDV急性感染BALB/c小鼠的模型,且比较分析了分离株与参考株之间的致病性差异,为BVDV疫苗的研制以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ALB/C小鼠 基因型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TaqMan探针荧光RT-PCR方法的建立和临床应用
3
作者 袁野 董雅琴 +9 位作者 张慧 刘爽 崔进 尼博 魏荣 顾丛丛 段纲 张锋 李晓成 代飞燕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为建立一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国内BVDV流行毒株5'-UTR序列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并优化了反应条件,最终建立了一种检测BVDV基因1型(BVDV-1)的TaqMan探针荧光RT-PCR检测方法,并开展... 为建立一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国内BVDV流行毒株5'-UTR序列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并优化了反应条件,最终建立了一种检测BVDV基因1型(BVDV-1)的TaqMan探针荧光RT-PCR检测方法,并开展7省份BVDV-1型检测和流行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所建立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出BVDV-1,与基因2型BVDV、猪瘟病毒、边界病毒、牛冠状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轮状病毒等病原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最低检测下限为4.3 copies/μ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良好。7省份规模化牛养殖场BVDV-1型平均阳性率为17.40%(161/925),序列分析表明我国主要流行的为BVDV-1a,BVDV-1c亚型。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良好的诊断BVDV的方法,监测地区优势流行毒株为BVDV-1a与1c亚型,为临床中BVDV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荧光RT-PCR 诊断 流行学调查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4
作者 亓爱杰 王丽静 +3 位作者 仉弦 王春霞 刘东莲 张欣欣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4期64-70,共7页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对养牛业具有重大经济影响,而快速准确检测对于早期发现牛BVDV感染以便迅速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常见的BVDV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鉴定、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对养牛业具有重大经济影响,而快速准确检测对于早期发现牛BVDV感染以便迅速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常见的BVDV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鉴定、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等。本文分别从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面,对多种BVDV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每种检测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方法或综合应用多种检测技术的建议,以期为建立更加快速、实用和准确的BVDV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检测方法 原学 血清学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在怀孕母牛中垂直传播能力评价
5
作者 孙艳永 田赵勇 +2 位作者 徐瑞 陈宁 文世富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本研究通过对怀孕母牛免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后检测胎牛组织中是否存在疫苗病毒,以评价该疫苗的垂直传播能力。试验将16头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和抗体阴性,怀孕... 本研究通过对怀孕母牛免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后检测胎牛组织中是否存在疫苗病毒,以评价该疫苗的垂直传播能力。试验将16头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和抗体阴性,怀孕60~90 d的母牛随机分成2组,第1组6母牛肌肉注射2.0 mL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另外2头牛不做任何接种作为哨兵牛同群饲养。第2组6母牛肌肉注射2.0 mL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另外2头牛不做任何接种作为哨兵牛同群饲养。母牛免疫后血清抗体转阳,BVDV抗体明显升高。免疫后第56 d剖取免疫牛的胎牛,采集胎牛脑、胸腺、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组织用病毒分离方法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结果显示,所有怀孕母牛在整个试验期内无任何临床症状,也无流产现象。试验结束时胎牛发育良好,且未在胎牛的脑、胸腺、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组织中分离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综上所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对怀孕母牛和胎牛都是安全的,无垂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垂直传播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对4~6月龄犊牛的安全性研究
6
作者 孙艳永 杨德洪 +1 位作者 徐瑞 陈宁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5,共9页
本试验旨在评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对4~6月龄犊牛的安全性。12头4~6月龄犊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4头,各组分别肌肉注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牛病毒... 本试验旨在评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对4~6月龄犊牛的安全性。12头4~6月龄犊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4头,各组分别肌肉注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或疫苗稀释液,2 mL/头。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后所有试验用牛无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发热和临床症状,也不引起白细胞水平的下降;仅1头牛在免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疫苗后第7 d检测到病毒血症和鼻腔排毒,在其他时间点均为阴性。所有犊牛均无大体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综上所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弱毒疫苗对4~6月龄的犊牛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安全性
下载PDF
一起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副结核分枝杆菌和弯曲杆菌共感染的诊治
7
作者 陈亮 沈思思 +8 位作者 冯万宇 张蕾 兰世捷 苗艳 李丹 刘雪松 江波涛 钟鹏 于辰龙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62-63,共2页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能引起牛腹泻,而副结核分枝杆菌和弯曲杆菌同样能引起各个年龄段的牛腹泻,甚至流产,当3种病原共感染时,则会加重牛场的经济损失。该文通过一起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副结核分枝杆菌和弯曲杆菌共感染病例,从发病情况、实验...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能引起牛腹泻,而副结核分枝杆菌和弯曲杆菌同样能引起各个年龄段的牛腹泻,甚至流产,当3种病原共感染时,则会加重牛场的经济损失。该文通过一起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副结核分枝杆菌和弯曲杆菌共感染病例,从发病情况、实验室检查、药敏试验、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防控这3种疫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副结核分枝杆菌 弯曲杆菌 共感染 诊治
下载PDF
关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探讨
8
作者 母景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0041-0044,共4页
牛病毒性腹泻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不仅会导致牛发生腹泻与体温升高,而且还会影响母牛正常繁殖。牛病毒性腹泻在我国普遍流行,对养牛业的发展造成的巨大威胁,同时还会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给人们的生... 牛病毒性腹泻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不仅会导致牛发生腹泻与体温升高,而且还会影响母牛正常繁殖。牛病毒性腹泻在我国普遍流行,对养牛业的发展造成的巨大威胁,同时还会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做好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断与防治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症状,并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临床症状 诊断方法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韩猛立 张倩 +4 位作者 赵文娟 张星星 吴桐忠 黄新 钟发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32-4645,共14页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是影响全世界养牛业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BVDV由2种生物型和多种不同基因亚型毒株组成,这些毒株具有不同的抗原性、细胞病理学和致病性发病机制。尽管世...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是影响全世界养牛业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BVDV由2种生物型和多种不同基因亚型毒株组成,这些毒株具有不同的抗原性、细胞病理学和致病性发病机制。尽管世界各国为控制和预防BVDV的发生与流行做出诸多努力,但仍有BVDV感染动物的报道。笔者主要围绕BVDV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以及宿主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尤其是免疫逃避策略、免疫防控等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BVDV通过劫持宿主免疫系统以确保病毒复制成功的一些免疫逃避策略,以期为遏制BVDV的出现和传播,从而实现净化、控制该病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分子生物学 机制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腹泻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分离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勤 何博 +2 位作者 刘小可 欧云文 刘俐君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64,91,共6页
为了掌握川东北地区腹泻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感染情况和主要流行基因型及亚型,采用RT-PCR方法对采集于川东北地区临床腹泻牛粪便样品进行了病原学检测。根据5'-UTR基因序列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基因分型鉴定,并对RT-PCR阳... 为了掌握川东北地区腹泻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感染情况和主要流行基因型及亚型,采用RT-PCR方法对采集于川东北地区临床腹泻牛粪便样品进行了病原学检测。根据5'-UTR基因序列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基因分型鉴定,并对RT-PCR阳性样品进行了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97份腹泻样品中BVDV平均阳性感染率为9.28%,达州市的阳性率最高(13.04%)、巴中市的阳性率最低(5.26%)。在5'-UTR基因系统进化树中9份阳性样品均为BVDV-1型,包括BVDV-1a(n=2)和BVDV-1b(n=7),经细胞培养、RT-PCR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共分离鉴定出2株致细胞病变型BVDV。表明川东北地区腹泻牛群中均存在BVDV感染,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为BVDV-1b,丰富了BVDV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为川东北地区BVDV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腹泻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流行学调查 基因分型 病毒分离鉴定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肠道病毒、牛轮状病毒、牛冠状病毒四重一步法RT-PCR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1
作者 季彬 彭轶楠 +2 位作者 叶泽 王莎莎 王治业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127,共8页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同时、快速鉴别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肠道病毒(BEV)、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的方法,根据BVDV 5'UTR基因、BEV 5'UTR基因、BRV VP6基因、BCV N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能够同时鉴别检测BVDV、...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同时、快速鉴别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肠道病毒(BEV)、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的方法,根据BVDV 5'UTR基因、BEV 5'UTR基因、BRV VP6基因、BCV N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能够同时鉴别检测BVDV、BEV、BRV、BCV的四重一步法RT-PCR方法,该方法检测IBRV、BPIV-3、BRSV均为阴性,对BVDV、BEV、BRV、BCV的核酸检测下线分别为3.28、28.2、23.6、25.0 pg,与现有标准或商品化RT-PCR试剂盒的符合率均为100%,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检测结果均完全一致,检测222份临床样品的BVDV、BEV、BRV、BCV阳性率分别为15.32%、18.02%、6.31%和4.05%。说明四重一步法RT-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强,可用于BVDV、BEV、BRV、BCV的临床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疫病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肠道病毒 轮状病毒 冠状病毒 一步法RT-PCR
下载PDF
小檗胺影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体外复制的研究
12
作者 付强 李泽宇 +8 位作者 贺渊秀 塞力克·杰恩斯 李丹 葛丽娟 李金月 谭美玲 杨莉 岳剑波 史慧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40,共8页
本研究旨在研究天然小分子药物小檗胺(BBM)是否影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体外复制。分别配制0、1、5、8、10、15、20μmol/L浓度的BBM,使用MTT法检测BBM对MDBK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选择抑制作用相对较小浓度的BBM处理牛肾细胞(MDBK)8 h... 本研究旨在研究天然小分子药物小檗胺(BBM)是否影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体外复制。分别配制0、1、5、8、10、15、20μmol/L浓度的BBM,使用MTT法检测BBM对MDBK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选择抑制作用相对较小浓度的BBM处理牛肾细胞(MDBK)8 h后感染BVDV,使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VDV双链RNA(ds RNA)含量,确定最佳用药浓度;分别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ed-Muench法、倒置显微镜观察来检测BBM对BVDV RNA复制、病毒滴度变化、致细胞病变效应(CPE)的影响。结果显示:10μmol/L BBM对BVDV dsRNA积累具有显著性抑制作用,同时该浓度对MDBK细胞的毒性作用较小;同时采取荧光定量PCR检测和滴度测定,发现在72 h内BVDV感染BBM处理的MDBK细胞与对照相比,5’UTR mRNA水平和子代病毒滴度显著性降低,在BVDV感染24 h和36 h时,子代病毒滴度差异性最大;BVDV感染对照组处理的MBDK细胞会造成严重的CPE现象,而BVDV感染BBM处理的细胞CPE现象较弱。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初步验证BBM显著抑制BVDV在细胞中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胺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病毒复制 双链RNA
下载PDF
伊犁河谷猪瘟疫苗及胎牛血清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污染情况调查
13
作者 王传锋 米青婕 皮志媛 《中国猪业》 2023年第5期85-89,共5页
目前,我国对生猪重大疫病的防控主要依赖疫苗免疫,且猪群疫病商品化疫苗主要以弱毒苗为主。猪瘟弱毒疫苗是预防猪瘟最常用的理想疫苗,但是,部分生产厂家在猪瘟弱毒苗生产过程中,往往由于使用胎牛血清而出现外源病毒感染的情况,如最常见... 目前,我国对生猪重大疫病的防控主要依赖疫苗免疫,且猪群疫病商品化疫苗主要以弱毒苗为主。猪瘟弱毒疫苗是预防猪瘟最常用的理想疫苗,但是,部分生产厂家在猪瘟弱毒苗生产过程中,往往由于使用胎牛血清而出现外源病毒感染的情况,如最常见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BVDV感染猪群后,可降低猪瘟疫苗的免疫效价,造成疾病传播的风险。为调查伊犁河谷商品化猪瘟疫苗和胎牛血清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污染的情况,本文对市售的5家厂商生产的不同种类的猪瘟疫苗和6家厂商生产的不同批号的胎牛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BVDV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疫苗中BVDV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8.2%,胎牛血清中BVDV核酸检测阳性率为8.3%,这为伊犁河谷养猪场及科研单位选用安全可靠的猪瘟疫苗与胎牛血清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疫苗 血清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污染 调查
下载PDF
我国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流行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杰 杨才俊 +6 位作者 祁明普 杨凯辉 王宇 陈颖钰 陈曦 胡长敏 郭爱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62,共15页
为全面评估我国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病原流行率对该病毒感染的防控,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和ScienceDirect 5个数据库中,检索截止到2021年9月1日发表的关于中国牛群BVDV流行情况... 为全面评估我国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病原流行率对该病毒感染的防控,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和ScienceDirect 5个数据库中,检索截止到2021年9月1日发表的关于中国牛群BVDV流行情况的文献,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共筛选出93篇关于BVDV病原学检测的研究论文纳入Meta分析中。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牛群中BVDV病原(抗原和核酸)流行率为9.8%(95%CI:7.8,11.9),其中BVDV抗原流行率为3.1%(95%CI:2.1,4.4),BVDV核酸流行率为19.5%(95%CI:16.0,23.3)。各省间比较发现,吉林流行率最高,为26.3%(95%CI:24.3,28.4),其次是湖北和福建省。进一步开展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品种(牦牛vs奶牛:比值比(odds ratio,OR)=1.37,95%CI:1.05~1.79)、饲养模式(散养vs规模化:OR=1.41,95%CI:1.08~1.85)、诊断方法(RT-PCR vs ELISA:OR=1.64,95%CI:1.38~1.94)、牛体健康状况(有临床症状vs无临床症状:OR=1.42,95%CI:1.20~1.68)、高山高原气候(OR=1.54,95%CI:1.20~1.97)和高海拔(>3 000 m;OR=1.64,95%CI:1.21~2.21)等都是BVDV感染流行的风险因子。以上结果表明,BVDV在我国奶牛、肉牛和牦牛群体中广泛流行,有必要持续监测BVDV感染的流行情况。此外,可根据本研究揭示的风险因子,制定相应的防控方案,防止BVDV在我国牛群中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META分析 流行率 抗原检测 风险因子分析 健康养殖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鲍显伟 李小龙 +4 位作者 石亚楠 梁晓珊 李昊 王雪妍 许立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1期115-120,共6页
为建立一种针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rtracheitis virus,IBR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IBRV gB(UL27)和BVDV 5’-UTR基因序列分别合成特异性引物... 为建立一种针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rtracheitis virus,IBR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IBRV gB(UL27)和BVDV 5’-UTR基因序列分别合成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IBRV和BVDV的双重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IBRV、BVDV和IBRV/BVDV可分别扩增出500、198、500/198 bp的特异性目标条带,对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冠状病毒、牛细小病毒、牛纽布病毒和牛支原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混合液中IBRV、BVDV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4)和10^(3)copies/μL;3次重复性试验结果一致。采用建立的方法对79份临床可疑牛血清样品进行IBRV、BVDV和IBRV+BVDV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2.66%、17.72%和8.86%,与IBRV和BVDV单重PCR检测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0.00%和93.33%,两种病原混合感染的阳性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IBRV和BVDV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为兽医临床快速诊断IBRV和BVDV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双重PCR 原检测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一步法微滴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京飞 郭利 +5 位作者 刘占悝 李建友 李智杰 孙飞雁 董清平 程悦宁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为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一步法微滴数字PCR(RT-ddPCR)方法,本研究在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设计BVDV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RT-ddPCR试验中的反转录酶、退火温度、引物和探针浓度以及检测方法的反应条件... 为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一步法微滴数字PCR(RT-ddPCR)方法,本研究在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设计BVDV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RT-ddPCR试验中的反转录酶、退火温度、引物和探针浓度以及检测方法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建立的RT-ddPCR方法最佳反转录体系为商品化一步法数字PCR试剂盒配套试剂、引物和探针终浓度分别为900 nmol/L和250 n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7℃;用本方法检测常见疫病病毒时结果呈阴性;本方法最低检测限为3.2 copies/μL,重复性好,且变异系数小于5%。采用RT-ddPCR和RT-qPCR对24份牛源拭子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所建方法优于RT-qPCR方法。本研究建立的RT-dd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样品的核酸检测,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的早期检测和定量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一步法 微滴式数字PCR 定量检测
下载PDF
基因2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河南株分离鉴定及全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倩颖 王廷龙 +4 位作者 刘可欣 刘俊峰 胡建军 程世鹏 张淑琴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130,共11页
河南某地区牛场部分牛出现呼吸道症状,伴随有怀孕母牛的流产,本研究使用细胞培养的方法于病死牛脾脏中分离得到1株BVDV病毒,命名为BVDV-HEN01。该病毒在MDBK细胞上生长,未发生固缩、拉网等病变,可确定该毒株为1株非致细胞病变毒株;下载... 河南某地区牛场部分牛出现呼吸道症状,伴随有怀孕母牛的流产,本研究使用细胞培养的方法于病死牛脾脏中分离得到1株BVDV病毒,命名为BVDV-HEN01。该病毒在MDBK细胞上生长,未发生固缩、拉网等病变,可确定该毒株为1株非致细胞病变毒株;下载若干条BVDV全基因序列,经MegaAlign软件比对在同源性较高的区域设计全基因组扩增引物10对,经鉴定该毒株为BVDV-2型毒株,并扩增出该毒株的全基因组;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得病毒TCID_(50)为10^(-4.1)/0.1 mL。使用电镜观察病毒颗粒,颗粒的直径为50 nm左右。对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绘制系统进化树,发现HEN01株与我国SD1301株进化关系密切。本实验所分离的毒株为1株新的BVDV-2b亚型毒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完成对于反向遗传工程与疫苗的研发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 全基因测序 直接免疫荧光法 电镜观察
下载PDF
交叉引物扩增法快速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18
作者 贺泂杰 《中国乳业》 2023年第7期30-34,39,共6页
[目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一种可以引起牛腹泻的病原体,在中国分布广泛,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快速发现和准确鉴定BVDV对后续管理和流行病学调查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以5'UTR基因为靶点,应用交叉引物扩增(CPA)与免疫层... [目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一种可以引起牛腹泻的病原体,在中国分布广泛,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快速发现和准确鉴定BVDV对后续管理和流行病学调查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以5'UTR基因为靶点,应用交叉引物扩增(CPA)与免疫层析试纸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对BVDV进行检测。[结果]CPA检测限为每次反应640 fg,温度为62℃,反应时间为60 min。未观察到与牛感染的其他病原体发生交叉反应。此外,使用CPA测定法对100份感染BVDV的现场样本进行准确评估。将CPA与常规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CPA比常规PCR具有更高的检出率。[结论]CPA检测是一种实用、有效的BVDV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交叉引物扩增(CPA) 免疫层析 诊断
下载PDF
1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结构蛋白E2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妍瑾 宋涛 +6 位作者 杨雨杰 金宇航 乔天一 孟赓 严世杰 芮萍 马增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18,共6页
为了解河北省唐山市规模化奶牛场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流行毒株的基因特征,本试验于唐山市2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了49份临床样品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病毒的分离,最终成功分离到1株非致细胞病变的B... 为了解河北省唐山市规模化奶牛场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流行毒株的基因特征,本试验于唐山市2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了49份临床样品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病毒的分离,最终成功分离到1株非致细胞病变的BVDV毒株,命名为HB-1株。电镜观察结果显示,HB-1株具有典型的BVDV病毒粒子形态。对HB-1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HB-1株属于BVDV-1m亚型。HB-1株结构蛋白E2全长序列糖基化位点和抗原表位预测结果显示,HB-1株E2蛋白含有4个保守的糖基化位点,其中抗原表位1高度保守。本试验为河北省进一步开展牛病毒性腹泻(BVD)流行病学调查、疫苗株筛选以及检测方法建立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分离和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E2蛋白序列分析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LAMP-LFD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如雯 黄涛 +4 位作者 吴道义 禹光美 李芳芳 隋鑫 闵婷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45-4753,共9页
旨在建立一种用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特异、灵敏、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试验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与横向流动层析试纸(lateral flow dipstick,LFD... 旨在建立一种用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特异、灵敏、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试验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与横向流动层析试纸(lateral flow dipstick,LFD)相结合的技术,根据BVDV 5′UTR序列保守区段设计4条LAMP特异性引物和1条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DNA探针,再利用LFD检测扩增产物。通过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内外引物浓度比、Bst DNA 2.0聚合酶浓度、dNTP Mix浓度、Mg^(2+)浓度等优化后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检测灵敏度进行分析并对52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建立了检测BVDV的LAMP-LFD方法。结果显示:LAMP-LFD可特异性检测BVDV,而口蹄疫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疱疹病毒1型等均未检出。LAMP-LFD的敏感性较高,对pUC57-5′UTR质粒最低检测浓度为1.9×10^(1)拷贝·μL^(-1)。LAMP-LFD与PCR两种检测方法均检测出5份阳性,符合率为100%。本试验成功建立了用于BVDV快速检测的LAMP-LFD方法,该检测方法检测时间短,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灵敏性高,可作为一种新型检测方法应用于基层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横向流动试纸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