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0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粪对双孢菇菌渣堆肥过程中碳氮转化及真菌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王萌萌 范博文 +4 位作者 赵立琴 孙宁 杨凤军 田丽美 吴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3,共12页
为揭示牛粪对双孢菇菌渣堆肥过程中真菌群落动态及其对碳氮转化的影响,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索了牛粪和菌渣堆肥过程中真菌群落组成、结构的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真菌群落及其与碳、氮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牛粪和菌渣作... 为揭示牛粪对双孢菇菌渣堆肥过程中真菌群落动态及其对碳氮转化的影响,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索了牛粪和菌渣堆肥过程中真菌群落组成、结构的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真菌群落及其与碳、氮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牛粪和菌渣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条垛式堆肥的方法共堆肥42 d,设CK(100%双孢菇菌渣)和CD(双孢菇菌渣∶牛粪=7∶3)两个处理。结果表明:CD处理比CK堆肥总有机碳(TOC)降低2.17%,腐熟期碳、氮分别提高48.69%和4.01%,发芽指数(GI)提高49.33%。添加牛粪提高了菌渣堆肥中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堆体温度高且高温期延长23 d;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两处理的优势菌门;CD处理食线虫菌属(Duddingtonia)、Coprinellus、鬼伞属(Coprinopsis)、细粒嗜热菌属(Thermomyces)的相对丰度均高于CK,有利于碳氮转化。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构建网络模型,分析筛选出与碳氮转化相关的核心真菌属,CD处理有2个与TOC相关的核心真菌属(50%正相关),CK处理中有7个属与TOC相关(28.6%正相关)。菌渣牛粪联合堆肥真菌共现网络的关联性和复杂性更高,真菌群落间竞争减弱,平均路径长度较低,网络更敏感。菌渣堆肥添加牛粪可改变核心真菌与TOC和总氮(TN)间的关系,在CD处理中TOC核心菌与TOC呈正相关,而在CK处理中呈负相关。两处理TN核心菌与TN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OC负相关。研究表明,菌渣与牛粪联合可使堆体快速升温,延长堆体的高温期,核心真菌通过增加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影响碳氮转化,降低TOC损失率,提高堆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菌渣 牛粪 真菌群落 碳氮转化 核心真菌
下载PDF
耐高温和耐低温固体复合菌剂对牛粪堆肥的影响
2
作者 岳世林 马晓勇 姜国均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为解决低温时牛粪堆肥时间长的问题,缩短堆肥发酵周期,提高有机肥品质,试验将筛选到的8株细菌制成耐高温和耐低温固体复合菌剂,加入牛粪堆肥中设为试验组(T组),不加菌剂自然堆肥设为对照组(C组),检测理化指标、物种组成和优势微生物,验... 为解决低温时牛粪堆肥时间长的问题,缩短堆肥发酵周期,提高有机肥品质,试验将筛选到的8株细菌制成耐高温和耐低温固体复合菌剂,加入牛粪堆肥中设为试验组(T组),不加菌剂自然堆肥设为对照组(C组),检测理化指标、物种组成和优势微生物,验证制备的复合菌剂对冬季牛粪堆肥启动和堆肥高温期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固体复合菌剂后,T组相比C组,堆肥初期温度启动和上升速度更快,提前2 d达到高温期且最高温高出3.4℃;pH上升和下降变化幅度均大于C组,最终维持在8.1左右;堆肥结束时,含水率、C/N和有机质均下降,全磷、全钾和种子发芽率(GI)均上升,T组下降和上升幅度大;优势微生物门水平T组堆肥初期(T1)为Firmicutes和Actinobacteria,升温期(T2)为Firmicutes,高温期(T3)为Bacteroidetes,降温期(T4)和腐熟期(T5)为Actinobacteria和Chloroflexi,Proteobacteria是整个堆肥过程的优势微生物,C组与T组多样性相似,区别在于丰度比例不同,高通量测序发现,堆肥温度和微生物数量是影响堆肥的关键因素。综上,牛粪堆肥前添加制备的耐高温和耐低温固体复合菌剂,能够快速启动冬季堆肥初始温度并延长高温期时间,缩短堆肥时间,提高堆肥效率和有机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堆肥 耐高温菌 耐低温菌 理化指标
下载PDF
蚯蚓处理添加不同硒源牛粪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刘念 刘永佳 +4 位作者 石研 刘玉兰 卢媛 苏布登格日勒 张玉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根据蚯蚓的生长繁殖和蚓体富硒情况,选出两种不同的硒源按不同的浓度混入牛粪中,利用蚯蚓处理牛粪,实现养殖业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试验利用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SS)与富硒酵母(Selenium enriched yeast,SY)易富硒、价格低廉优势,选... 根据蚯蚓的生长繁殖和蚓体富硒情况,选出两种不同的硒源按不同的浓度混入牛粪中,利用蚯蚓处理牛粪,实现养殖业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试验利用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SS)与富硒酵母(Selenium enriched yeast,SY)易富硒、价格低廉优势,选取亚硒酸钠和富硒酵母作为硒源添加剂,促进蚯蚓对硒富集,生产优质富硒肥料。探索有机硒与无机硒对蚯蚓生长繁殖的影响,以期实现蚯蚓养殖处理粪污的同时生产富硒肥料,提高特种养殖经济效益。试验通过在牛粪基料中添加2种硒源(亚硒酸钠SS、富硒酵母SY)、3个水平(5、10、15 mg·kg^(-1)),以硒元素计,选择出两种硒源的最适富硒量。结果表明,随着牛粪中硒添加量升高,蚯蚓的生长繁殖逐渐被抑制,硒浓度越高,蚯蚓的生长繁殖被抑制程度越高,当SY的硒添加量为15 mg·kg^(-1)时,蚯蚓有明显的中毒现象;硒浓度越高,蚯蚓体硒含量越高,二者成正比;牛粪中添加同一水平的SS与SY,SY组蚯蚓的硒含量明显高于SS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富硒酵母 亚硒酸钠 牛粪
下载PDF
不同酶制剂对牛粪好氧堆肥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王诚 丁宏标 +6 位作者 董瑞兰 刘胜利 刘文慧 董桂红 范秋苹 王玲 丁博群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39-42,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酶制剂对牛粪好氧堆肥的影响,为牛粪堆肥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在泰安市合作奶牛养殖场进行,采用条垛堆肥的方法,将碳氮(C/N)比调整至25左右,设置了5个处理组:未施用酶制剂的对照组(CK)、纤维素酶处理组(C)... 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酶制剂对牛粪好氧堆肥的影响,为牛粪堆肥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在泰安市合作奶牛养殖场进行,采用条垛堆肥的方法,将碳氮(C/N)比调整至25左右,设置了5个处理组:未施用酶制剂的对照组(CK)、纤维素酶处理组(C)、淀粉酶处理组(A)、蛋白酶处理组(P)、以及混合酶制剂处理组(M)。在堆肥过程中,分别测定温度、pH、含水量、电导率(EC)和发芽指数(GI)5个指标。结果显示,添加酶制剂显著提高了堆肥过程的温度,并缩短了发酵时间;A、P和M组堆肥的pH显著高于CK和C组(P<0.05);A、P和M组的含水量显著高于CK、C和A组(P<0.05);CK组的电导率明显高于C组和A组;此外,混合酶制剂处理组(M)的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四组(P<0.05)。A组的C/N比最高,而C和M组的C/N比相对较低。综上所述,添加酶制剂提高了牛粪堆肥的效率,在不同酶制剂中,纤维素酶和混合酶制剂效果较好。未来研究应注重不同酶制剂的协同效应和机制,以及酶处理堆肥对土壤生态、农业生产和环境质量的长期影响,还应进一步研究酶处理堆肥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为实际生产提供更多的实用数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酶制剂 堆肥 土壤生态 农业生产
下载PDF
添加辅料和菌剂对牛粪堆肥腐熟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李鑫 马存录 刘吉利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96-101,共6页
为了研究添加不同辅料与菌剂对牛粪堆肥过程中堆体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牛粪为原料,设置7个不同处理开展了堆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随着堆肥天数的增加,7个处理的水分含量和C/N值均呈下降趋势,pH值先升后降,有机质含量先降... 为了研究添加不同辅料与菌剂对牛粪堆肥过程中堆体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牛粪为原料,设置7个不同处理开展了堆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随着堆肥天数的增加,7个处理的水分含量和C/N值均呈下降趋势,pH值先升后降,有机质含量先降后升,种子发芽指数增加。处理T_(1)(牛粪+玉米秸秆+发酵菌剂)和处理T_(2)(牛粪+稻草+发酵菌剂)堆体升温快、高温期持续时间长,最高温度可达到66~67℃,高温期持续30~32 d,加快了堆肥腐熟进程,提高了种子发芽指数。堆肥结束时,处理T_(1)和处理T_(2)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达到90.26%和88.48%。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处理T_(1)的腐熟程度最高,即当牛粪与玉米秸秆配比为4∶1时,添加0.3‰发酵菌剂有利于堆肥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堆肥 辅料 发酵菌剂 隶属函数分析 腐熟效果
下载PDF
牛粪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6
作者 王振 韩永胜 +10 位作者 张淑芬 丁昕颖 付龙 马珊珊 尹珺伊 白长胜 张军 田秋丰 史同瑞 赵金波 李伟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0,共6页
为缓解畜牧业产能的提高和日益严峻的畜禽粪污污染之间的矛盾,充分挖掘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的潜力,避免过量施用对环境带来的潜在重金属危害,本试验采用牛粪有机肥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试验,根据牛粪有机肥和化肥的不同配施比例,设置5个处... 为缓解畜牧业产能的提高和日益严峻的畜禽粪污污染之间的矛盾,充分挖掘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的潜力,避免过量施用对环境带来的潜在重金属危害,本试验采用牛粪有机肥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试验,根据牛粪有机肥和化肥的不同配施比例,设置5个处理,测定收获后不同处理土壤中重金属铜、锌各形态质量分数,并进行土壤有机碳和pH的测定。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配施牛粪有机肥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Cu、Zn的总质量分数,DF1处理组降低幅度最大,分别下降了25.54%、39.20%;与CK组相比,DF1和DF2处理组可交换态Cu分配率从15.86%分别提高至28.13%、42.02%,促进残渣态向可交换态转化,DF2处理组对分配率的提高幅度最大;与CK组相比,CD和DF1处理组残渣态Zn分配率分别降低至39.27%、38.40%,DF2处理组变化幅度最大,降低至24.33%。配施牛粪有机肥后,土壤pH、有机碳含量有上升趋势,其中土壤有机碳与土壤中有效态铜、锌的分配率变化趋势呈正相关,相关性显著(P<0.05),同时土壤有效态锌与土壤pH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相关性显著(P<0.05),但重金属铜的有效态与pH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施用牛粪有机肥时应严格遵循测土配方算出的实际需求量,避免过量施用,增加土壤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有机肥 化肥 配施
下载PDF
硫酸亚铁对牛粪秸秆堆肥过程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周筱洁 梅娟 +2 位作者 段恩帅 李贲 苏良湖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0,共8页
硫酸亚铁可作为原位固氮剂,减少畜禽粪便堆肥的氮损失。向牛粪和玉米秸秆混合材料中添加5%硫酸亚铁(LF组),研究硫酸亚铁对堆肥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堆肥进行49 d,堆体温度50℃以上持续7~10 d。硫酸亚铁降低了堆肥的pH值,LF产品的种子... 硫酸亚铁可作为原位固氮剂,减少畜禽粪便堆肥的氮损失。向牛粪和玉米秸秆混合材料中添加5%硫酸亚铁(LF组),研究硫酸亚铁对堆肥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堆肥进行49 d,堆体温度50℃以上持续7~10 d。硫酸亚铁降低了堆肥的pH值,LF产品的种子发芽指数为109.9%(对照为89.7%),达到腐熟。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2组的细菌多样性均随堆肥的进行逐渐增加,添加硫酸亚铁降低了细菌物种的丰富度和种群多样性。硫酸亚铁在高温期前期抑制了放线菌门,使厚壁菌门成为最优势种群(相对丰度53.5%)。2组全过程的优势属均是Streptomyces和Bacillus,硫酸亚铁增加了高温期Bacillus的丰度,表明Bacillus对酸性环境的耐受性强。2组在高温期的其他优势种群有很大差别,对照组为Thermobifida、Pseudoxanthomonas、Glycomyces和Luteimonas等牛粪秸秆堆肥中常见的高温木质纤维素降解细菌,LF中为norank_f_Mitochondria、Caproiciproducens、Pseudoxanthomonas、unclassified_f_Rhizobiaceae和Mycobacterium等活跃在富含有机物的酸性环境中的种群。硫酸亚铁降低了牛粪堆肥中典型功能菌的丰度,但其他特有降解菌仍对木质纤维素有高效的降解作用,能够使堆肥过程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好氧堆肥 硫酸亚铁 细菌群落
下载PDF
市政污泥与牛粪协同炭化对改性污泥生物炭性质的影响
8
作者 刘程 徐汝民 +1 位作者 汪军 陈涛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35-139,144,共6页
为探究市政污泥与牛粪协同炭化对改性污泥生物炭性质的影响,以市政污泥和牛粪为实验原料,设置牛粪添加比例为0%、10%、20%、50%,炭化时间为40 min,炭化温度为400℃、500℃、700℃,将市政污泥与牛粪协同炭化,分析制备的改性污泥生物炭的... 为探究市政污泥与牛粪协同炭化对改性污泥生物炭性质的影响,以市政污泥和牛粪为实验原料,设置牛粪添加比例为0%、10%、20%、50%,炭化时间为40 min,炭化温度为400℃、500℃、700℃,将市政污泥与牛粪协同炭化,分析制备的改性污泥生物炭的性质。结果表明,改性污泥生物炭的产率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及牛粪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在炭化温度为700℃,牛粪添加比例为50%时,产率最大降幅为34.09%;改性污泥生物炭的有机质含量随着牛粪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升高,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牛粪的添加比例为50%时,改性污泥生物炭的有机质含量最高,分别为35.49%(700℃)、43.09%(600℃)和46.15%(500℃)。改性污泥生物炭中的重金属富集程度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而提高。改性污泥生物炭中有效态重金属占比在20%以下,表明市政污泥与牛粪共热解对重金属形态稳定化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降低了重金属淋溶风险和生态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牛粪 改性污泥生物炭 协同炭化 重金属
下载PDF
发酵菌剂对牛粪好氧发酵过程及抗盐碱菌剂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玉凤 田慎重 +4 位作者 岳寿松 宋效宗 王梅 边文范 董亮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81,共7页
为评价本课题组筛选的发酵菌剂对牛粪发酵过程及抗盐碱菌剂活性的影响,采用槽式好氧堆肥方法,通过设置牛粪+辅料(T1)、牛粪+辅料+发酵菌剂Ⅰ+功能菌剂(T2)、牛粪+辅料+发酵菌剂Ⅱ+功能菌剂(T3)三个处理,以发酵温度、发芽指数等为无害化... 为评价本课题组筛选的发酵菌剂对牛粪发酵过程及抗盐碱菌剂活性的影响,采用槽式好氧堆肥方法,通过设置牛粪+辅料(T1)、牛粪+辅料+发酵菌剂Ⅰ+功能菌剂(T2)、牛粪+辅料+发酵菌剂Ⅱ+功能菌剂(T3)三个处理,以发酵温度、发芽指数等为无害化评价指标,研究发酵过程中有机碳、腐植酸、氮磷钾等的变化规律及抗盐碱菌剂存活率。结果表明:(1)接种发酵菌剂Ⅰ和发酵菌剂Ⅱ达到50℃的时间比不接种菌剂提前4 d,50℃以上高温维持时间延长6 d,高温持续期为21 d,最高温度提高12.63℃~13.6℃;(2)发酵22 d时接种发酵菌剂处理的发芽指数均高于85%;(3)接种发酵菌剂处理的总腐植酸含量高于不接种菌剂处理;(4)从保存有机碳、腐植酸、氮磷钾养分含量方面考虑,发酵时间最长为27d;(5)T2和T3处理的抗盐碱菌剂的有效活菌数在48 d达到0.4×10^(8)/g以上,符合NY884-2012生物有机肥中的标准。综上所述,两种发酵菌剂均能提高牛粪发酵速度,有利于堆肥腐熟及无害化。发酵菌剂未影响抗盐碱菌剂的繁殖生长,发酵产物适合作为生产生物有机肥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好氧发酵 发酵菌剂 抗盐碱菌剂
下载PDF
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肠道细菌群落的肠段分异特征及对饥饿-牛粪培养的响应
10
作者 王宁 刘洋 +2 位作者 代威 姚丹丹 王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54-962,共9页
通过在初始-饥饿-牛粪连续培养条件下采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前肠、中肠和后肠3个肠段内容物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研究蚯蚓肠道细菌群落的肠段分异特征及对饥饿和食物培养的响应。结果显示: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在... 通过在初始-饥饿-牛粪连续培养条件下采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前肠、中肠和后肠3个肠段内容物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研究蚯蚓肠道细菌群落的肠段分异特征及对饥饿和食物培养的响应。结果显示: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在相邻肠段间相似,中肠和后肠的相似程度高于前肠和中肠,在相隔肠段间差异较大。厚壁菌门(14%~55%)、放线菌门(16%~39%)和变形菌门(15%~37%)是所有蚯蚓肠段的主要优势菌群。在不同培养状态下的肠道传递(前肠-中肠-后肠)过程中,优势菌门丰度变化趋势不同。前肠、中肠和后肠的核心扩增序列变体(ASVs)主要属于厚壁菌门(35%~48%)、放线菌门(20%~26%)和γ变形菌纲(14%~16%),前肠和后肠具有独有的核心ASVs,分别属于δ变形菌纲(7%)和纤维杆菌门(6%)。从初始状态到饥饿状态,肠道菌群Shannon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Sobs丰富度降低,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肠道中α/δ变形菌纲和放线菌门等类群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γ变形菌纲、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从饥饿状态到牛粪培养状态,肠道菌群Shannon多样性和Sobs丰富度进一步显著降低(P<0.05);肠道中δ变形菌纲和厚壁菌门等类群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γ/α变形菌纲和放线菌门等类群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无显著变化(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蚯蚓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结合菌群结构和差异ASVs分析结果表明,饥饿-牛粪处理显著改变了蚯蚓肠道细菌群落,其中,饥饿处理主要改变菌群丰度,而牛粪处理同时改变菌群丰度和组成。综上所述,蚯蚓肠道微生物群落存在明显的肠段分异,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抵抗干扰以保持稳态的能力。蚯蚓肠道微生物群落对饥饿和食物均有明显响应,其中对食物的响应程度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肠道微生物 肠段 饥饿 牛粪 细菌群落
下载PDF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牛粪有机肥堆肥效果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季彬 彭轶楠 +4 位作者 董妙音 杜津昊 叶泽 王曙阳 王治业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5-89,共5页
为了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不同添加剂量对牛粪有机肥堆肥效果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堆肥处理组(对照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Ⅰ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Ⅲ组),分别在牛粪有机肥堆肥原料添加0%、0.05%、0.1%、0.2%的复合微生态制剂... 为了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不同添加剂量对牛粪有机肥堆肥效果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堆肥处理组(对照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Ⅰ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Ⅲ组),分别在牛粪有机肥堆肥原料添加0%、0.05%、0.1%、0.2%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结果显示:4个处理组高温阶段维持时间分别为10 d、11 d、12 d、12 d,4个处理组的堆体内pH均在堆肥后9 d达到峰值,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和Ⅲ组在堆肥后9 d的含水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合微生态制剂Ⅲ组在堆肥后9 d的C/N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和Ⅲ组在堆肥后13 d的种子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合微生态制剂Ⅲ组在堆肥后17 d的种子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牛粪有机肥的堆肥效果,以0.2%添加剂量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态制剂 牛粪有机肥 堆肥效果
下载PDF
牛粪中添加硒源对蚯蚓生长繁殖及其粪肥力的影响
12
作者 张佐忠 刘念 +4 位作者 要利仙 苏布登格日勒 朱存良 赵英 张玉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86,共5页
“太平二号”蚯蚓食性复杂,喜食畜禽粪便,能够降低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蚯蚓对硒也有很强的富集作用。该试验在半发酵牛粪中添加不同比例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SS)与富硒酵母(selenium-enriched yeast,SY)的混合硒(10 mg·... “太平二号”蚯蚓食性复杂,喜食畜禽粪便,能够降低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蚯蚓对硒也有很强的富集作用。该试验在半发酵牛粪中添加不同比例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SS)与富硒酵母(selenium-enriched yeast,SY)的混合硒(10 mg·kg-1,SS∶SY=1∶1,1∶2,1∶4)养殖蚯蚓,探究硒元素对蚯蚓生长繁殖和蚯蚓粪肥力(N、P、K)的影响,选择富硒蚯蚓的适合养殖浓度及复合硒比例,在蚯蚓处理牛粪的同时提升蚯蚓富硒效果。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在牛粪基料中添加硒元素,蚯蚓的日增殖倍数与日增重倍数较低(P<0.01),试验组中以SS组生长繁殖较好;(2)试验组蚯蚓蚓体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组中,SY组蚓体硒含量显著高于SS组(P<0.05);(3)SY组与混合Ⅲ组(SS∶SY=1∶4)蚓粪中N含量最高,混合Ⅰ与混合Ⅲ组蚓粪的P含量最高,混合Ⅲ组蚓粪中K含量最高;(4)各试验组蚓粪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以混合Ⅰ组蚓粪硒含量最高,SS组蚓粪硒含量最低。因此,牛粪中添加硒源对蚯蚓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蚯蚓粪的肥力显著提升,亚硒酸钠与富硒酵母混合比为1∶1时蚯蚓富硒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蚯蚓粪 牛粪
下载PDF
牛粪与玉米秸秆沼渣混合堆肥及其对环境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杨森 佟敏 +2 位作者 崔亚茹 王体朋 史昌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8-173,共6页
为实现秸秆沼渣和畜禽粪便的高值化利用,研究牛粪与玉米秸秆沼渣混合堆肥的效果,并利用生命周期法分析混合堆肥的环境效益。对不同混合比例以及堆肥时间下堆体含水率、pH值、总碳、总氮、挥发性固体含量和电导率的分析结果发现,混合比... 为实现秸秆沼渣和畜禽粪便的高值化利用,研究牛粪与玉米秸秆沼渣混合堆肥的效果,并利用生命周期法分析混合堆肥的环境效益。对不同混合比例以及堆肥时间下堆体含水率、pH值、总碳、总氮、挥发性固体含量和电导率的分析结果发现,混合比例对堆体特性有显著影响,随着牛粪和玉米秸秆沼渣比例由2∶1增加到6∶1,堆体含水率明显增加,但是当比例超过4∶1时,混合堆肥对堆体含水率的影响逐渐降低。添加秸秆沼渣对堆体初期pH值的变化影响很大,且变化规律不明显,但是当发酵时间超过40天时,堆体的pH呈明显的降低趋势;增加牛粪的比例,有助于提高堆体腐熟后的pH值,随着牛粪添加比例由2∶1增加到6∶1,堆体的pH值由8.2提高到8.4,60天腐熟后堆体的总碳含量由35.34%增加到36.81%,挥发性固体的含量显著降低,由46.96%降低到37.66%,电导率由8.3 ms/cm增加到9.4 ms/cm。同时,牛粪和沼渣混合堆肥相较于直接排放显著降低堆肥底物中CO_(2)、CH_(4)、N_(2)O、NO_(X)、NH_(3)、SO_(2)、PO_(4)^(3-)等污染物的排放,表明混合堆肥对环境更加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渣 牛粪 玉米秸秆 混合堆肥 生命周期评价
下载PDF
牛粪生物炭对沥青加热释放的VOCs的吸附性能
14
作者 林静雯 张带军 +2 位作者 吴浩 牛晓巍 吴国昊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464-470,共7页
以牛粪为原料制备吸附剂,考察牛粪生物炭的制备温度、添加量、吸附时间、沥青加热温度对加热沥青释放的VOCs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牛粪生物炭制备温度为600℃、生物炭投加量为10 g、沥青加热温度达到160... 以牛粪为原料制备吸附剂,考察牛粪生物炭的制备温度、添加量、吸附时间、沥青加热温度对加热沥青释放的VOCs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牛粪生物炭制备温度为600℃、生物炭投加量为10 g、沥青加热温度达到160℃、吸附时间为20 min时,牛粪生物炭对沥青加热释放的VOCs的吸附效果最佳,去除率最高,为88.69%。对牛粪生物炭吸附沥青加热释放的VOCs的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朗格缪尔方程更加符合其吸附特征,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吸附为主;对牛粪生物炭吸附沥青加热释放的VOCs的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更加符合其吸附特征,推测发生了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生物炭 吸附 加热沥青 VOCS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金属离子对牛粪高浓度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习彦花 孙丽川 +4 位作者 李旭 王馨芝 杨玲 林勇 程辉彩 《环境科技》 2023年第2期18-23,共6页
为考察投加金属离子对牛粪高浓度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强化效果,在单因素爬坡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Fe^(2+),Co^(2+),Ni^(2+)的最优投加浓度及配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模型P值为0.0051,预测效果良好;3个因素对... 为考察投加金属离子对牛粪高浓度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强化效果,在单因素爬坡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Fe^(2+),Co^(2+),Ni^(2+)的最优投加浓度及配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模型P值为0.0051,预测效果良好;3个因素对产气性能的影响程度依次为Co^(2+)>Fe^(2+)>Ni^(2+),其中Co^(2+)浓度的影响极显著;经模型优化得出Fe^(2+),Co^(2+),Ni^(2+)最佳投加质量浓度分别为1012.10 mg/L,31.20μg/L,32.41μg/L;VS产气率实测值为365.82 mL/g,与预测值相对偏差为1.82%。该模型拟合性好、数据可靠,可为畜禽粪污高浓度厌氧发酵资源化处理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x-Behnken响应面法 金属离子 牛粪 高浓度厌氧消化
下载PDF
糠醛渣添加量对奶牛粪堆肥腐熟及氨气释放量的影响
16
作者 汤莹 赵旭 +1 位作者 李娟 吕燕红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579-583,共5页
为解决奶牛场粪污和糠醛渣的贮存及其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我们探究不同添加量的糠醛渣对奶牛粪条垛式堆肥腐熟及氨气释放量的影响,以新鲜奶牛粪和小麦秸秆为主料,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3%、6%、9%的糠醛渣进行为期35 d的堆肥试验。结果表明,... 为解决奶牛场粪污和糠醛渣的贮存及其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我们探究不同添加量的糠醛渣对奶牛粪条垛式堆肥腐熟及氨气释放量的影响,以新鲜奶牛粪和小麦秸秆为主料,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3%、6%、9%的糠醛渣进行为期35 d的堆肥试验。结果表明,当糠醛渣添加量质量分数为3%~9%时,新鲜奶牛粪和小麦秸秆堆肥的产品的含水率、pH、NH3释放量分别比对照不添加糠醛渣下降13.86%~20.91%、1.09%~4.37%、12.86%~30.82%,种子发芽指数和C/N分别提高24.35%~43.48%、12.54%~31.22%。综上考虑认为,采用奶牛粪堆肥时,添加质量分数为3%~9%的糠醛渣,可促进堆肥物料的分解转化,加快腐熟速度,降低氨气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糠醛渣 添加量 堆肥 氨气
下载PDF
不同热解温度对牛粪生物质炭中不同形态硫含量及SO_(4)^(2-)释放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李健 徐欢 +1 位作者 张涛 张建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6期88-92,99,共6页
为了探究生物质炭中硫素的直接营养价值,分别在300℃、500℃和700℃下,热解制备了牛粪生物质炭(分别标记为DMBC300、DMBC500和DMBC700),表征了DMBC的基本性质,测定了DMBC中不同形态硫含量,探讨了DMBC中不同形态硫含量随热解温度的变化规... 为了探究生物质炭中硫素的直接营养价值,分别在300℃、500℃和700℃下,热解制备了牛粪生物质炭(分别标记为DMBC300、DMBC500和DMBC700),表征了DMBC的基本性质,测定了DMBC中不同形态硫含量,探讨了DMBC中不同形态硫含量随热解温度的变化规律;采用批平衡试验,在水-生物质炭体系下,考察了振荡时间、溶液pH值和霍格兰营养液(HNS)加入对DMBC中水溶性硫酸盐(SO_(4)^(2-))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DMBC中不同形态硫含量随热解温度的上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生物质炭 热解温度 硫酸盐 释放
下载PDF
氮肥与牛粪配施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惠君 杨洋 +3 位作者 盛建东 刘耘华 候跃 蒋平安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8-64,共7页
为了探究有机肥高效利用和化肥减量技术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在分别施用氮肥0、150、225、300、375 kg/hm^(2)基础上,设置配施牛粪3 000 kg/hm^(2)和不施牛粪两组共10个处理,研究无... 为了探究有机肥高效利用和化肥减量技术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在分别施用氮肥0、150、225、300、375 kg/hm^(2)基础上,设置配施牛粪3 000 kg/hm^(2)和不施牛粪两组共10个处理,研究无机氮肥配施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成熟期,随施氮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配施牛粪处理的含量整体高于不施牛粪处理。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脲酶活性随施氮量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的趋势,且配施牛粪处理的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比不施牛粪处理分别提高了8.40%、44.31%和7.02%(P<0.05)。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配施牛粪处理的产量总体高于不施牛粪处理。施氮量225 kg/hm^(2)配施牛粪处理籽粒产量达到15 787.41 kg/hm^(2),比不施肥处理增产50.57%,较不施牛粪施氮225 kg/hm^(2)处理提高13.18%。氮肥与牛粪配施后可通过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来影响玉米产量,在综合考虑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玉米产量的基础上,建议沙雅县玉米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并配施牛粪3 0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玉米产量
下载PDF
蚯蚓对牛粪中碳、氮及其他营养物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陆钰 张正旺 +5 位作者 闫晓明 王荣富 何成芳 陶敬 陈志豪 董雪云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7-473,共7页
试验地位于安徽肥东县桂和养牛场,选择6个地块作为消解床,新鲜奶牛粪采用均匀堆垄铺在消解床上。分析了60 d内奶牛粪便自然堆制和蚯蚓堆制2种处理方式的堆制物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蚯蚓粪p H、总碳、有机碳、全氮、全钾含量均低于传统... 试验地位于安徽肥东县桂和养牛场,选择6个地块作为消解床,新鲜奶牛粪采用均匀堆垄铺在消解床上。分析了60 d内奶牛粪便自然堆制和蚯蚓堆制2种处理方式的堆制物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蚯蚓粪p H、总碳、有机碳、全氮、全钾含量均低于传统的牛粪自然堆制物,全磷、速效磷、速效氮和速效钾均高于牛粪自然堆制物,蚯蚓粪的速效氮和速效磷占全氮和全磷的百分比均分别逐渐升高。由此认为,与自然堆制相比,牛粪蚯蚓堆制加快了堆制物矿化速率,提高了堆制物速效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蚯蚓 牛粪自然堆制 牛粪蚯蚓堆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