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IgG2 Fc受体在COS-7细胞表面的稳定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青梅 郭军庆 +5 位作者 张改平 杨艳艳 王选年 张华 乔松林 王丽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将牛IgG2 Fc受体(boFcγ2R)编码区cDNA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的巨细胞病毒启动子下游,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c3bo2R;以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用玫瑰花环试验检测boFcγ2R在转染细胞表面的表达,通过G418抗性筛选和连续克隆化,在转染... 将牛IgG2 Fc受体(boFcγ2R)编码区cDNA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的巨细胞病毒启动子下游,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c3bo2R;以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用玫瑰花环试验检测boFcγ2R在转染细胞表面的表达,通过G418抗性筛选和连续克隆化,在转染细胞表面稳定表达了boFcγ2R受体分子,转染细胞的玫瑰花环形成率达90%。最后获得稳定表达boFcγ2R受体分子的COS-7转染细胞系,为受体的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igg2 FC受体 COS-7细胞 细胞表面表达 玫瑰花环试验
下载PDF
牛IgG Fc受体Ⅱ胞外区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特性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改平 王丽 +6 位作者 李青梅 张华 乔松林 乔宏星 席俊 王选年 郭军庆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6-89,共4页
从牛肺巨噬细胞cDNA文库中扩增编码牛IgGFc受体Ⅱ(boFcγRⅡ)胞外区基因,PCR产物经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的T7启动子下游,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boRⅡ。以pETboRⅡ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 从牛肺巨噬细胞cDNA文库中扩增编码牛IgGFc受体Ⅱ(boFcγRⅡ)胞外区基因,PCR产物经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的T7启动子下游,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boRⅡ。以pETboRⅡ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诱导表达菌体可见分子量约为27kDa的蛋白条带,该表达蛋白在细胞质中主要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blotting和Dotblot检测表明,boFcγRⅡ重组蛋白在变性条件下可与牛IgG特异结合,提示牛FcγRⅡ胞外区可能存在IgG线性结合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igg Fc受体Ⅱ 胞外区基因 原核表达
下载PDF
牛IgG电化学纳米免疫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康晓斌 庞广昌 梁新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79-383,共5页
研制特异性定量检测牛初乳制品及含牛IgG制品中牛IgG含量的电流型纳米免疫传感器。以成膜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壳聚糖为媒介连接纳米金于玻碳电极,以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的纳米金固定兔抗牛IgG-HRP。通过循环伏安法及... 研制特异性定量检测牛初乳制品及含牛IgG制品中牛IgG含量的电流型纳米免疫传感器。以成膜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壳聚糖为媒介连接纳米金于玻碳电极,以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的纳米金固定兔抗牛IgG-HRP。通过循环伏安法及交流阻抗法表征电极组装各个过程的电化学特性,利用计时电流法测定PBS稀释的标准牛IgG。结果表明免疫前后稳定电流的变化率与标准牛IgG质量浓度的对数在0.1~10000n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76。该传感器稳定性及重现性良好,操作简单方便,成本较低,可用于含牛IgG制品中牛IgG含量的特异性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G(牛igg) 免疫传感器 纳米金 计时电流法
下载PDF
牛IgG2 Fc受体的真核表达、纯化与结晶
4
作者 黄晓静 李睿 +4 位作者 马红芳 冯丽丽 乔松林 邓瑞广 张改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共7页
【目的】制备牛IgG2 Fc受体(boFcγ2R)蛋白并分析其结构与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boFcγ2R的胞外区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MT/BiP/V5-His A构建重组pMT/BiP-boFcγ2R-His质粒,利用果... 【目的】制备牛IgG2 Fc受体(boFcγ2R)蛋白并分析其结构与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boFcγ2R的胞外区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MT/BiP/V5-His A构建重组pMT/BiP-boFcγ2R-His质粒,利用果蝇胚胎Drosophila Schneider 2(S2)细胞表达boFcγ2R胞外区重组蛋白,通过镍柱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利用Dot-blot验证其生物学功能;采用蒸汽扩散坐滴法对目的蛋白进行结晶,对晶体进行X-ray衍射分析;利用去糖基化酶Endo Hf和PNGase F对目的蛋白进行处理,以验证其糖基化修饰与晶体无衍射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结果】PCR扩增获得了663 bp的boFcγ2R基因胞外区片段。成功构建了pMT/BiP-boFcγ2R-His载体,将其转染S2细胞后诱导表达出26 ku的boFcγ2R胞外区重组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通过镍柱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的纯化方法得到了高纯度的boFcγ2R胞外区重组蛋白;Dot-blot结果显示,该蛋白具有较好的生物学功能。蛋白结晶的2个条件是:体积分数15%TacsimateTM(pH 7.0)、0.1 mol/L HEPES (pH 7.0)、20 g/L PEG 3350和0.1 mol/L HEPES (pH 7.5)、250 g/L PEG 3350。蛋白初筛晶体无衍射,去糖基化试验验证了boFcγ2R胞外区蛋白初筛晶体无衍射可能与其糖基化有关的推测。【结论】得到了高纯度的boFcγ2R胞外区重组蛋白,获得其初筛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igg2 FC受体 蛋白表达 蛋白结晶
下载PDF
A型口蹄疫病毒抗原表位与牛IgG重链恒定区的融合表达及活性鉴定
5
作者 陈建文 王兴叶 +3 位作者 邵军军 郝春霞 常惠芸 胡永浩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4-28,共5页
为了研制广谱高效的A型口蹄疫新型多表位疫苗,根据GenBank数据库的A型代表毒株VP1序列设计并合成了VP1结构蛋白上的主要抗原表位DNA段,即135aa~160aa和200aa~213aa,与牛IgG重链恒定区编码基因连接,将合成的2个表位基因经XhoⅠ、EcoRⅠ... 为了研制广谱高效的A型口蹄疫新型多表位疫苗,根据GenBank数据库的A型代表毒株VP1序列设计并合成了VP1结构蛋白上的主要抗原表位DNA段,即135aa~160aa和200aa~213aa,与牛IgG重链恒定区编码基因连接,将合成的2个表位基因经XhoⅠ、EcoRⅠ和BamHⅠ酶切后依次克隆到pET-30a(+)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RE2IgG,将其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以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pRE2IgG,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获得高效表达,并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其分子质量约为60ku,且能与抗A型FM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中和表位 牛igg 重链恒定区
下载PDF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3种方法标记兔抗牛IgG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高琳 彭吉生 裘大堂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兔抗牛igg 疾病 免疫诊断 辣根过氧化物酶 标记
下载PDF
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牛初乳素中免疫球蛋白IgG 被引量:13
7
作者 项新华 尹香君 +1 位作者 赵丹慧 李成文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建立检测牛初乳素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中免疫球蛋白IgG的常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方法〕分离纯化小牛血清中IgG,以牛IgG免疫新西兰兔,获得抗牛IgG的血清,分离纯化,制备兔抗牛IgG。〔结果〕1000ng/孔兔抗牛IgG饮被酶联板,3倍... 〔目的〕建立检测牛初乳素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中免疫球蛋白IgG的常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方法〕分离纯化小牛血清中IgG,以牛IgG免疫新西兰兔,获得抗牛IgG的血清,分离纯化,制备兔抗牛IgG。〔结果〕1000ng/孔兔抗牛IgG饮被酶联板,3倍比稀释牛IgG,夹心法检测。〔结果〕在牛IgG0.031mg/ml-2.50mg/ml范围,浓度与吸光度值线性相关,方程为:y=0.358+0.767x,相关系数为r=0.995,当添加50mmIgG时,回收率为88.4%,变异系数为6.1%。〔结论〕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快速、灵敏和分析成本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乳素 igg 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 兔抗牛igg
下载PDF
牛血清IgG热化学变性和热变性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叶茂青 易同寅 +2 位作者 李华屏 郭骊骊 邹国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047-2054,共8页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pH7.4时牛血清IgG(bIgG)热变性,热化学变性和等温化学变性过程(变性剂为尿素和盐酸胍),首次报道了bIgG在热化学变性和等温化学变性过程中的相关热力学参数.DSC和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bIgG...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pH7.4时牛血清IgG(bIgG)热变性,热化学变性和等温化学变性过程(变性剂为尿素和盐酸胍),首次报道了bIgG在热化学变性和等温化学变性过程中的相关热力学参数.DSC和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bIgG的热变性和热化学变性过程都是较复杂的不可逆过程,这个过程可被看作一个三态变构过程.DSC实验表明在热化学变性过程中bIgG的变性温度和焓变值会随着环境中的变性剂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使用荧光光谱法对bIgG在尿素或盐酸胍存在下的等温化学变性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bIgG的化学变性过程也是一个较复杂的非二态过程.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变性剂尿素和盐酸胍与bIgG之间主要是依靠氢键相互作用的,而热变性过程中bIgG的凝集是由于bIgG热变性时结构改变后暴露出的疏水结构互相作用造成的.实验结果还表明单纯的热变性只能导致bIgG的不完全变性,而即使是在高浓度变性剂存在时的bIgG热化学变性,尿素和盐酸胍分别导致的bIgG热化学变性的去折叠态也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igg 蛋白折叠 蛋白变性 化学变性剂 差示扫描量热(DSC) 荧光光谱法 化学变性 热变性 血清 igg 荧光光谱法 变性过程 差示扫描量热仪 光谱实验 实验数据分析
下载PDF
抗牛血清IgG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平 周志军 +2 位作者 施金荣 朱华松 余模松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1年第3期18-23,共6页
用牛血清IgG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用含山羊血清的培养基培养细胞,上清用间接ELISA法筛选。获得4株能稳定分泌抗牛血清IgG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G5、2A8、3F5、4C5。其中2A8为IgG2a,... 用牛血清IgG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用含山羊血清的培养基培养细胞,上清用间接ELISA法筛选。获得4株能稳定分泌抗牛血清IgG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G5、2A8、3F5、4C5。其中2A8为IgG2a,其余3株为IgG1;腹水单抗的ELISA滴度均超过10-5;除3F5株单抗与山羊血清有交叉反应外,1G5、2A8、4C5株与人、马、猪、羊、兔、豚鼠等血清均不发生交叉反应;4株单抗与制备病毒性疫苗的基质液呈阴性反应;4株单抗识别分子量为160kD的牛血清IgG的两个不同抗原表位;4株单抗相对亲和力大小依次为4C5>2A8>1G5>3F5,相对敏感度依次为2A8>4C5>3F5>1G5;4株杂交瘤细胞株的染色体计数均大于90条,连续培养三个月以及冷冻保存半年后复苏,细胞生长良好。使用这些单抗建立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生物制品中的残留牛血清I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igg 筛选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用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检测牛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 被引量:3
10
作者 简敏华 徐肇华 +6 位作者 邵维杰 邱留娣 胡畅中 陈慧英 王永康 叶元亨 孙泉云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3-25,共3页
用牛结核分枝杆菌制备牛结核菌糖脂抗原 ,并固定在NC膜上 ,将牛IgG单克隆抗体与胶体金连接。通过临床检验 ,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99例阳性牛中 ,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阳性 60例 ;皮肤试验 13 9例阴性牛中 ,金标阴性 111例。该法简便快速 。
关键词 结核菌糖脂抗原 牛igg单克隆技体 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检测方法 皮肤试验
下载PDF
金标记免疫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G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梯楼 孙双姣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9期101-104,共4页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了粒径为9 nm的金纳米微粒。结果表明:在pH 7.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金标记羊抗牛免疫球蛋白G(IgG)与牛IgG产生特异性结合,羊抗牛IgG包裹的金纳米微粒释放出来,在聚乙二醇-20000的作用下发生聚集,导致体系在58...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了粒径为9 nm的金纳米微粒。结果表明:在pH 7.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金标记羊抗牛免疫球蛋白G(IgG)与牛IgG产生特异性结合,羊抗牛IgG包裹的金纳米微粒释放出来,在聚乙二醇-20000的作用下发生聚集,导致体系在580 nm处的共振散射峰增强。当牛IgG浓度在0.013 3~1.33μg/mL范围内,随着牛IgG浓度的增加,共振散射强度线性增强,方法的检出限为0.007 95μg/mL,用于定量分析牛初乳中的IgG,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igg 胶体金标记羊抗牛igg 免疫反应 共振散射
下载PDF
PCR克隆高GC含量牛Fcγ2R cDNA 被引量:2
12
作者 乔松林 张改平 +6 位作者 王丽 张红 张华 付彦峰 郭军庆 王选年 夏春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69,共3页
根据已发表的牛Fcγ2RcDNA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改进的RT -PCR技术从牛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出了GC含量为6 4%的牛Fcγ2RcDNA分子,克隆片段全长795个核苷酸,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 6 5个氨基酸,和已报道的序列相比存在3... 根据已发表的牛Fcγ2RcDNA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改进的RT -PCR技术从牛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出了GC含量为6 4%的牛Fcγ2RcDNA分子,克隆片段全长795个核苷酸,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 6 5个氨基酸,和已报道的序列相比存在3个碱基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igg FCγ2R 克隆
下载PDF
牛初乳对早期隔离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礼华 周安国 杨凤 《中国奶牛》 2009年第8期47-50,共4页
用24头(14±2)日龄断奶的约克×梅山杂交猪,体重为(2.87±0.08)kg,设一哺乳仔猪对照组,研究了断奶后头两周饲喂牛初乳(100%牛初乳、60%牛初乳、60%牛全脂牛奶粉、非乳饲粮)对仔猪被动免疫、体内IgG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 用24头(14±2)日龄断奶的约克×梅山杂交猪,体重为(2.87±0.08)kg,设一哺乳仔猪对照组,研究了断奶后头两周饲喂牛初乳(100%牛初乳、60%牛初乳、60%牛全脂牛奶粉、非乳饲粮)对仔猪被动免疫、体内IgG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高比例牛初乳(100%),有微量牛IgG(5.31×10-4mg/mL)转移进入28日龄仔猪体内,同时牛初乳还可提高仔猪体内IgG的合成,增强主动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早期隔离断奶 初乳 牛igg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羊乳中牛乳成分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芳 张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2期11496-11497,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检测羊原乳中牛原乳成分的方法。[方法]以牛IgG为检测对象,建立了检测羊乳中牛乳成分的竞争免疫层析法。[结果]试验建立的方法可以检测出含有2%牛原乳的羊原乳,受基质干扰较小。[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等特点,...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检测羊原乳中牛原乳成分的方法。[方法]以牛IgG为检测对象,建立了检测羊乳中牛乳成分的竞争免疫层析法。[结果]试验建立的方法可以检测出含有2%牛原乳的羊原乳,受基质干扰较小。[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等特点,可以用于羊原乳中牛原乳成分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原乳 原乳 牛igg 竞争免疫层析法
下载PDF
酸奶双菌发酵过程对不同来源IgG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劲松 罗明姬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9,共4页
研究了酸奶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双菌混合发酵过程对牛初乳IgG,牛血IgG,猪血IgG和鸡蛋黄IgY的影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证实,常规的双菌发酵不会致使上述4种IgG分子降解,分别采用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RID)和酶联免疫吸附... 研究了酸奶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双菌混合发酵过程对牛初乳IgG,牛血IgG,猪血IgG和鸡蛋黄IgY的影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证实,常规的双菌发酵不会致使上述4种IgG分子降解,分别采用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RID)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牛初乳、牛血IgG及蛋黄IgY组分作定量分析,发现这些成分保持了原有免疫反应活性。虽然添加不同IgG基料后均可制备含有活性IgG的凝固型酸奶,但显著改变双菌发酵过程中乳源蛋白质的降解模式,添加牛血IgG,猪血IgG或者鸡蛋类IgY基料后,αs-酪蛋白和β-酪蛋白相应为发生降解的主要乳源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嗜热链球菌 保加利亚乳杆菌 混合发酵 初乳igg igg 猪血igg 鸡蛋黄IgY
下载PDF
抗牛免疫球蛋白G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丽威 刘金 +2 位作者 武俊瑞 乌日娜 岳喜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0-116,共7页
采用杂交瘤技术从90株融合株中筛选得到分泌抗牛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单克隆抗体的2F6、5E3、9C6、9H8四个细胞株。其抗体亚型均为IgG1型,腹水单克隆抗体的效价可达5.12×10~6;5E3、9H8识别牛IgG重链Fc片段,2F6识别牛... 采用杂交瘤技术从90株融合株中筛选得到分泌抗牛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单克隆抗体的2F6、5E3、9C6、9H8四个细胞株。其抗体亚型均为IgG1型,腹水单克隆抗体的效价可达5.12×10~6;5E3、9H8识别牛IgG重链Fc片段,2F6识别牛IgG轻链Fab片段,9C6识别牛IgG重链Fab片段;9C6与牛IgG1和牛IgG2反应,与山羊IgG、绵羊IgG、兔IgG、牛IgM、牛乳酪蛋白、牛乳β-乳球蛋白、牛乳铁蛋白、牛血清白蛋白、鸡卵清白蛋白、鱼明胶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1%;9C6亲合力常数达牛乳8.92×10~8 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G(igg)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交叉反应 亲合力
下载PDF
鸡Igλ轻链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分子在COS7细胞膜的表达
17
作者 张红 宋海涛 +5 位作者 张改平 邢广旭 赵东 杨继飞 柴书军 郝青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2-104,109,共4页
将牛IgG Fc受体γRⅡ的跨膜区序列嵌合入鸡Igλ轻链基因中,并将鸡Igλ轻链信号肽与Pegfp-C1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N端融合产生带有信号肽的中间载体Pegfp-C1-SP。鸡Igλ轻链基因嵌合分子定向克隆入载体的多克隆位点,构建了带有信号肽的鸡I... 将牛IgG Fc受体γRⅡ的跨膜区序列嵌合入鸡Igλ轻链基因中,并将鸡Igλ轻链信号肽与Pegfp-C1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N端融合产生带有信号肽的中间载体Pegfp-C1-SP。鸡Igλ轻链基因嵌合分子定向克隆入载体的多克隆位点,构建了带有信号肽的鸡Igλ轻链/GFP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鸡Igλ轻链/GFP蛋白在COS7细胞膜及膜周围有明显表达,而载体pEGFP-C1转染的COS7细胞GFP则分布在细胞及细胞核。结果表明,牛IgG Fc受体γRⅡ的跨膜区能介导融合蛋白在细胞膜上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Igγ轻链 牛igg Fc受体γR Ⅱ跨膜区 COS7细胞 GFP融合蛋白
下载PDF
不同来源免疫球蛋白G的体外抑菌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明姬 曹劲松 彭志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2,共4页
本文研究4种不同来源的IgG制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采用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对不同来源IgG做定性抑菌实验;分别培养12、24h后将其做定量平板涂布实验。30℃恒温培养下,牛初乳IgG、牛血IgG及猪血IgG... 本文研究4种不同来源的IgG制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采用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对不同来源IgG做定性抑菌实验;分别培养12、24h后将其做定量平板涂布实验。30℃恒温培养下,牛初乳IgG、牛血IgG及猪血IgG对以上三种菌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12h的抑菌效果更显著。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观察到鸡蛋IgY对上述3种细菌的抑菌效果。37℃下,仅观察到牛初乳IgG在80mg/ml浓度下对于St. aureus表现出一定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作用 初乳igg igg 猪血igg 鸡蛋IgY
下载PDF
牛血清IgG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9
作者 赵风强 张明祥 +5 位作者 韩金乐 苏玉坡 谢鹤 胡腾月 贾继宗 叶祥忠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528-532,537,共6页
目的建立牛血清Ig G(bovine immunoglobulin G,BIg G)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方法用BIg G-Fc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BIg G单抗,确定包被抗体及酶标抗体后,建立定量检测BIg G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准确... 目的建立牛血清Ig G(bovine immunoglobulin G,BIg G)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方法用BIg G-Fc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BIg G单抗,确定包被抗体及酶标抗体后,建立定量检测BIg G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特异性,确定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和定量限度。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牛血清及纯化EV71样品中BIg G抗原残留量。结果建立了以3E12D2为包被单抗(8.0μg/ml,100μl/孔),4A2G1B1-HRP为酶标抗体(1∶1 000稀释,100μl/孔)定量检测BIg G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3~9.6 ng/ml,R^2>0.99,定量限度为0.3 ng/ml;回收率在94.1%~108.5%之间,同一实验者重复检测和不同实验者检测的变异系数均<10%;37℃放置3和6 d的稳定性均>90%;该试剂样品与BIg G可发生特异性反应,与其他动物源血清无交叉反应。9批牛血清中BIg G含量均存在差异;精纯样品较粗纯样品BSA和BIg G均明显去除,但BIg G占牛血清残留量(BSA+BIg G)的比例却明显上升。结论建立的BIg G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符合定量检测需要,可用于牛血清的质量质控及残留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igg 单克隆抗体 双抗体夹心ELIS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