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牡丹籽粕对黄山黑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中脂肪酸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刘伟 陈相名 +7 位作者 马瑞钰 朱涌峰 戚仁荣 李俊营 万意 李岩 舒翔 詹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4-884,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牡丹籽粕对黄山黑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中脂肪酸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日龄产蛋率及体重相近的黄山黑鸡86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牡丹籽粕对黄山黑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中脂肪酸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日龄产蛋率及体重相近的黄山黑鸡86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5%FPSM组)和9%发酵牡丹籽粕(9%FPSM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5%FPSM组的产蛋率显著升高(P<0.05),料蛋比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9%FPSM组的产蛋率和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9%FPSM组的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颜色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5%FPSM组的蛋黄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升高(P<0.05);9%FPSM组的蛋黄中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和ω-6/ω-3 PUFA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总PUFA和ω-3 PUF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4)与对照组相比,5%FPSM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抗氧化力(T-AOC)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9%FPSM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TG、尿素氮(UN)、IgA、IgM含量和ALP活性及T-AOC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丙二醛(DM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5%的发酵牡丹籽粕可提高黄山黑鸡的生产性能;添加5%和9%的发酵牡丹籽粕可提高黄山黑鸡的蛋黄中ω-3 PUFA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本试验条件下,黄山黑鸡饲粮中发酵牡丹籽粕的适宜添加比例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牡丹籽粕 黄山黑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脂肪酸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S-8大孔树脂-C18柱联用分离牡丹籽壳中短叶松素及抗氧化研究
2
作者 张迎阳 邹林玲 +4 位作者 陈文涛 孙承骏 邹平 徐莹 满在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58,共7页
以牡丹籽壳为原料,利用大孔树脂和C18反相键合硅胶柱(C18柱)联合分离短叶松素,回收率为(98.33±0.64)%。用7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牡丹籽壳粗黄酮(Mu Dan Ke Flavonoids,MDKF),得率最高为(10.54±0.13)%;比较了6种大孔树脂(AB-8... 以牡丹籽壳为原料,利用大孔树脂和C18反相键合硅胶柱(C18柱)联合分离短叶松素,回收率为(98.33±0.64)%。用7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牡丹籽壳粗黄酮(Mu Dan Ke Flavonoids,MDKF),得率最高为(10.54±0.13)%;比较了6种大孔树脂(AB-8、S-8、DM301、HPD600、HPD100和D101)的吸附率和解析率,发现S-8大孔树脂的吸附率和解析率最佳,分别为83.47%和84.46%;优化S-8大孔树脂分离MDKF的最佳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1.6 mg/mL,上样液流速2.0 mL/min,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60%,洗脱液流速1.5 mL/min,洗脱液体积100 mL;对经过C18柱分离后的组分进行LC-MS分析得到短叶松素,回收率为(98.33±0.64)%;分离前后抗氧化能力比较:C18纯化物>S-8大孔树脂纯化物>MDKF粗提物;分子对接实验表明,短叶松素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均有结合能力,过氧化氢酶的结合能力最强为-9.1 kcal/mol。实验表明,短叶松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食品、药品或化妆品等抗氧化剂的添加,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对牡丹籽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壳 短叶松素 大孔树脂 C18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不同种皮预处理对滇牡丹种子吸水特性及萌发的影响
3
作者 和桂青 李兆光 +6 位作者 侯志江 和琼姬 李燕 叶磊 杨文高 王蕊 袁文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97-99,104,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种皮预处理滇牡丹种子的吸水特性及萌发情况。[方法]测定4种不同种皮预处理滇牡丹种子萌发过程的物理吸水曲线并拟合曲线回归方程,进一步观测该批种子在15℃温箱中的萌发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滇牡丹种子吸水到饱和... [目的]了解不同种皮预处理滇牡丹种子的吸水特性及萌发情况。[方法]测定4种不同种皮预处理滇牡丹种子萌发过程的物理吸水曲线并拟合曲线回归方程,进一步观测该批种子在15℃温箱中的萌发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滇牡丹种子吸水到饱和所需的时间为144~216 h,浸泡时间与吸水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对数曲线;萌发情况以50℃热水处理的滇牡丹生根率最高,达93.33%,其平均根长、平均侧根数、平均芽长、侧根率、萌发率均在各处理中最高;平均根长与平均侧根数、侧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萌芽率与平均侧根数、平均芽长、侧根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种皮预处理能有效提高种子吸水率,减少种子浸泡时间;种子播前通过较长时间(144~216 h)的水浸泡可提高滇牡丹种子的生根率,宜采用50℃热水处理滇牡丹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种子吸水特性 萌发情况 曲线回归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叶面喷施胺鲜酯及其与油菜素内酯复配液对油用牡丹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李晓鹏 肖瑞雪 +6 位作者 张利霞 张亚冰 余世玺 陈轲 李仁杰 罗宁 侯小改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4,共8页
为筛选出适合油用牡丹高产高效栽培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本试验以凤丹为材料,分别于盛花期(4月7日)、籽粒形成期(4月18日)、果荚与籽粒快速生长期(5月10日)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胺鲜酯(D1、D2和D3)及其与油菜素内酯复配液(BD1... 为筛选出适合油用牡丹高产高效栽培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本试验以凤丹为材料,分别于盛花期(4月7日)、籽粒形成期(4月18日)、果荚与籽粒快速生长期(5月10日)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胺鲜酯(D1、D2和D3)及其与油菜素内酯复配液(BD1、BD2和BD3),研究其对植株生理特性、籽粒产量指标(百粒重、单果籽粒重、单株籽粒重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牡丹叶片生理特性和籽粒产量关键参数均有明显提高:7月3日时,BD2处理叶片SOD活性较对照显著提高5.24%;5月19日和7月3日时,所有处理叶片MDA含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7月3日时,所有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BD2处理最高,较对照增加33.84%;6月10日时,所有处理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BD3处理增幅最大,为98.11%;3个测定时期,除6月10日的BD3处理外其他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着胺鲜酯质量浓度的提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所有处理单株籽粒重及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BD3增幅均最大,分别为10.45%与10.44%。相关性分析表明,SOD活性与Chl a、Chl b、Car、总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总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与单果籽粒重、单株籽粒重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之,12、16 mg/L胺鲜酯与0.05 mg/L油菜素内酯复配喷施油用牡丹植株的生理特性表现优异,并可获得较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凤丹 胺鲜酯 油菜素内酯 生理特性 籽粒产量
下载PDF
牡丹花青素苷合成关键基因PsDFR启动子活性分析
5
作者 周琳 袁梦 +2 位作者 齐宇 张梦杰 王雁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6,共11页
[目的]分析牡丹花青素苷合成关键基因PsDFR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及活性,为进一步研究PsDFR启动子的功能及其在牡丹花色形成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黑花魁’牡丹花瓣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染色体步移法克隆PsDFR的启动... [目的]分析牡丹花青素苷合成关键基因PsDFR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及活性,为进一步研究PsDFR启动子的功能及其在牡丹花色形成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黑花魁’牡丹花瓣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染色体步移法克隆PsDFR的启动子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在线软件预测分析启动子序列的顺式作用元件。构建5个不同长度缺失启动子与GUS基因融合的表达载体,并瞬时转化烟草叶片,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和酶活性检测分析缺失启动子的活性,及其对脱落酸(ABA)、茉莉酸甲酯(MeJA)、光照等不同胁迫处理的响应。[结果]克隆得到PsDFR上游1687 bp的启动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sDFR启动子含有多个光信号、激素响应、逆境响应及组织特异表达等顺式作用元件,这暗示PsDFR的表达可能受光信号、激素和胁迫等多种信号的共同调节。GUS组织化学染色和酶活性检测表明,随启动子片段的缩短,启动子活性逐渐下降,-1623至-916区段对于启动子活性具有重要作用。MeJA和黑暗处理对各启动子片段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恢复光照可促使启动子活性明显回升,而参与ABA响应的核心调控区域位于-443至-76 bp。[结论]PsDFR启动子含有多个光信号、激素响应、逆境响应及组织特异表达等顺式作用元件,其活性受光的正调控以及MeJA的负调控;-1623至-916 bp间的区域对于启动子活性具有重要作用,-443至-76 bp是响应ABA处理的核心区域。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PsDFR应答环境信号参与牡丹花色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花青素苷 PsDFR 启动子 顺式作用元件 启动子活性
下载PDF
有机水溶肥对牡丹脂肪酸含量、土壤碳活性与利用的影响
6
作者 周霞 李成忠 梁大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9-244,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以牡丹品种紫斑为试验材料,施用化肥液态肥(LF)、沼液提取物(T1)、牛粪提取物(T2)、厨余垃圾提取物(T3)、海藻提取物(T4)、病死动物提取物(T5)有机水溶肥,以不施肥为对照(CK),探索不同有机水溶肥对牡丹籽粒脂肪酸组分、土... 采用田间试验,以牡丹品种紫斑为试验材料,施用化肥液态肥(LF)、沼液提取物(T1)、牛粪提取物(T2)、厨余垃圾提取物(T3)、海藻提取物(T4)、病死动物提取物(T5)有机水溶肥,以不施肥为对照(CK),探索不同有机水溶肥对牡丹籽粒脂肪酸组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碳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斑中共检测到16种脂肪酸,包含9种饱和脂肪酸、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亚麻酸(C18:3n3)与亚油酸(C18:2)含量较高。有机水溶肥处理提高了紫斑脂肪酸、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以T1处理整体较优。T1处理下土壤总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组分(MBC、DOC、ROC)、平均颜色变化率、不同碳源利用效率均具有较大值,C18:2、C18:3n3含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0.532~8.040、0.956~8.431百分点。冗余分析(RDA)结果进一步表明,土壤碳指标(SOC、MBC、DOC、ROC)与碳源利用存在密切关系。综上,施用沼液提取物有机水溶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促进脂肪酸累积,是应用于紫斑牡丹种植的最佳有机水溶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水溶肥 紫斑牡丹 脂肪酸组分 活性有机碳 微生物碳利用
下载PDF
沈阳地区庭院观赏牡丹栽培技术
7
作者 裴新辉 刘树彬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91-92,共2页
牡丹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品种,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在沈阳地区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庭院中种植牡丹成为生活中的一种新时尚新情趣。本文从地块选择、土壤改良、种植时间、种苗选择、种苗处理、栽植方式、肥水管... 牡丹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品种,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在沈阳地区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庭院中种植牡丹成为生活中的一种新时尚新情趣。本文从地块选择、土壤改良、种植时间、种苗选择、种苗处理、栽植方式、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株型修剪、越冬防护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系统介绍,以期为沈阳地区庭院牡丹栽植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院 牡丹 栽培
下载PDF
牡丹籽油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研究
8
作者 陈程 闫梦茹 +4 位作者 薛守宇 葛鹏辉 吴建洋 杨洁 龚立文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3期19-24,共6页
制备牡丹籽油脂质体,以增加牡丹籽油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采用乙醇注入-超声波法制备牡丹籽油脂质体,并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和工艺参数。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脂质体形态;采用Malvern激光粒度仪测量粒径、多分散系数(PDI... 制备牡丹籽油脂质体,以增加牡丹籽油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采用乙醇注入-超声波法制备牡丹籽油脂质体,并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和工艺参数。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脂质体形态;采用Malvern激光粒度仪测量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及Zeta电位值;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包封率;同时考察其在4℃和25℃下的稳定性和体外释药特性。结果表明,牡丹籽油脂质体的乙醇注入-超声波法最优工艺为: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5∶1,牡丹籽油与卵磷脂的质量比为1∶5,缓冲液体积为15 mL,温度为55℃,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脂质体包封率达到87.16%、粒径为143.6 nm、PDI为0.217,Zeta电位为-48.3 mV;4℃储存环境中牡丹籽油脂质体的稳定性较好;体外释药结果表明该制剂12 h内累积释放率达80.27%,缓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脂质体 表征 稳定性 体外释药
下载PDF
论《牡丹亭》中“画像”的运用
9
作者 李舒婷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画像”作为剧中的重要道具,涵盖了自画像、替代物以及杜丽娘的个性表现等意义。首先,“画像”作为线索串联全剧叙事,推动情节发展;其次,“画像”有助于深入解读剧中的人物形象;此外,“画像”也有助于解析...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画像”作为剧中的重要道具,涵盖了自画像、替代物以及杜丽娘的个性表现等意义。首先,“画像”作为线索串联全剧叙事,推动情节发展;其次,“画像”有助于深入解读剧中的人物形象;此外,“画像”也有助于解析汤显祖的至情观。基于此,诠释“画像”在本剧中的运用可以视为探析《牡丹亭》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画像 汤显祖
下载PDF
不同氮肥水平下油用牡丹的产量效应分析
10
作者 李亚娟 曹潇文 +1 位作者 魏平 马慧 《中国食品》 2024年第6期150-153,共4页
油用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植物中结实能力强、出油率高(≥22%)的种的统称,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高产出、高含油率、高品质、低成本的特点,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经济作物,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推广种... 油用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植物中结实能力强、出油率高(≥22%)的种的统称,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高产出、高含油率、高品质、低成本的特点,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经济作物,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推广种植油用牡丹,对于缓解我国食用植物油不足、调整种植模式、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和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木本油料作物 食用植物油 结实能力 产量效应 氮肥水平 出油率 芍药科
下载PDF
牡丹籽油植脂末咖啡制备及其生酮功能评价
11
作者 黄志强 程丹丹 +1 位作者 黄予 袁文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4,共4页
以微胶囊化技术制备牡丹籽油植脂末,测定其水分含量、表面油脂含量及过氧化值,并制备牡丹籽油植脂末咖啡,考察牡丹籽油植脂末添加量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动物试验评价牡丹籽油植脂末咖啡在大鼠体内的生酮效果。结果表明:牡丹籽油植... 以微胶囊化技术制备牡丹籽油植脂末,测定其水分含量、表面油脂含量及过氧化值,并制备牡丹籽油植脂末咖啡,考察牡丹籽油植脂末添加量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动物试验评价牡丹籽油植脂末咖啡在大鼠体内的生酮效果。结果表明:牡丹籽油植脂末水分含量、表面油脂含量、过氧化值均符合标准要求;以咖啡总质量为基准,添加45%牡丹籽油植脂末的咖啡口感适中,质地细腻顺滑,能够有效增加大鼠血液和尿液中酮体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植脂末 生酮饮食 油用牡丹产业
下载PDF
从“三美论”视角评析集唐诗英译——以《牡丹亭》许渊冲英译本为例
12
作者 袁森 冯黎明 邢少华 《今古文创》 2024年第8期113-115,共3页
集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汤显祖的《牡丹亭》是较早使用集唐诗的戏剧作品,剧本中集唐诗与剧情发展相互呼应,总结提示,承前启后,起到为剧情的文学性叙述画龙点睛、增色添彩的作用。典籍翻译是中国文化外译的特殊领域,具有... 集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汤显祖的《牡丹亭》是较早使用集唐诗的戏剧作品,剧本中集唐诗与剧情发展相互呼应,总结提示,承前启后,起到为剧情的文学性叙述画龙点睛、增色添彩的作用。典籍翻译是中国文化外译的特殊领域,具有专业性极强、对译者翻译能力要求极高的特点。故本文从国内翻译理论三美论的“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具体分析许渊冲诗歌翻译理论在集唐诗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感受译本与原作的对等程度和英译传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集唐诗 三美论
下载PDF
洛阳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13
作者 张林 张旭 +1 位作者 杨港利 温暖 《河南农业》 2024年第1期39-39,42,共2页
洛阳牡丹是中国四大名花之一,也是河南省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洛阳牡丹产业是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特色产业,但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其更好地发展壮大,是目前洛阳牡丹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对当前我国牡丹产业发展中存... 洛阳牡丹是中国四大名花之一,也是河南省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洛阳牡丹产业是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特色产业,但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其更好地发展壮大,是目前洛阳牡丹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对当前我国牡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牡丹 特色产业 深层次问题 名花 牡丹产业 地域特征 河南省 发展壮大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牡丹皮-栀子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钰杰 马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8-205,共8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牡丹皮-栀子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该文通过计算机技术筛选牡丹皮、栀子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探讨其抗抑郁作用的药理学机制。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Unip...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牡丹皮-栀子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该文通过计算机技术筛选牡丹皮、栀子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探讨其抗抑郁作用的药理学机制。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Uniport数据库整理及筛选牡丹皮、栀子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及对应的基因名。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靶点预测数据库(TTD)提取抑郁症(depressive disorder,DD)的相关靶点基因。进行Venn分析,将成分靶点与抑郁症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共同靶点基因。构建化合物-靶点复合网络,筛选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关键成分,同时用共同靶点基因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出关键蛋白。将Metascape数据库和微生信云平台筛选得到的共同靶点基因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与基因本体(GO)通路富集分析,再通过KEGG数据库画出KEGG信号通路图。结果筛选得到牡丹皮、栀子与抑郁症有关的15个活性成分、138个对应靶点;PPI网络涉及138个节点,1648条边;GO富集主要涉及对氧气水平反应、细胞膜筏、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的调节。KEGG富集气泡图显示与癌症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有关。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可以分析出牡丹皮、栀子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有效化合物和关键通路等,为牡丹皮、栀子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牡丹皮-栀子 网络药理学 中药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及品种牡丹籽油脂肪酸和角鲨烯含量的比较分析
15
作者 王灵芝 徐宝成 +1 位作者 陈树兴 刘丽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5,共6页
旨在为油用牡丹的品种选育、牡丹籽油的营养评价和产地溯源提供参考信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4个油用牡丹主产地(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安徽亳州和甘肃兰州)的凤丹牡丹籽油和紫斑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角鲨烯含量进行检测,并对牡丹籽... 旨在为油用牡丹的品种选育、牡丹籽油的营养评价和产地溯源提供参考信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4个油用牡丹主产地(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安徽亳州和甘肃兰州)的凤丹牡丹籽油和紫斑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角鲨烯含量进行检测,并对牡丹籽油的脂肪酸及角鲨烯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含有11种脂肪酸,以α-亚麻酸、油酸和亚油酸为主;8个牡丹籽油样品中的脂肪酸相对含量及角鲨烯含量存在差异,其中相同产地的凤丹牡丹籽油中的油酸相对含量均显著低于紫斑牡丹籽油的(p<0.05),亚油酸相对含量除河南洛阳产地外均显著高于紫斑牡丹籽油的(p<0.05);甘肃兰州牡丹籽油的亚油酸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产地的(p<0.05),可作为对兰州牡丹籽油进行鉴别的指标之一;牡丹籽油中角鲨烯含量、油酸和α-亚麻酸相对含量,均随着年降雨量的增加、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减少,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加,且牡丹籽油中的角鲨烯含量随着油酸、α-亚麻酸相对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亚油酸相对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综上,品种、产地及环境因子的不同均会造成牡丹籽油脂肪酸及角鲨烯含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品种 产地 脂肪酸 角鲨烯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盆栽牡丹生长和生理特性对现蕾期氮肥的响应
16
作者 何晗颖 赵俊福 +4 位作者 刘淑杰 朱晓琳 马海林 刘方春 司东霞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5,共7页
为明确牡丹现蕾期氮肥的施肥效应,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通过盆栽培养试验,设置5个氮素水平(0、0.75、1.50、2.25、3.00 g/株),研究现蕾期氮肥不同用量对牡丹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现蕾期施用氮肥显著影响植株生长、氮素吸... 为明确牡丹现蕾期氮肥的施肥效应,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通过盆栽培养试验,设置5个氮素水平(0、0.75、1.50、2.25、3.00 g/株),研究现蕾期氮肥不同用量对牡丹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现蕾期施用氮肥显著影响植株生长、氮素吸收和光合特性,对功能叶片叶绿素及其组分含量和比例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随氮肥用量的增加,牡丹株高、茎粗、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与不施氮相比,低氮(0.75 g/株)处理植株地下部干物质累积量和根长增加,根冠比提高;0.75~1.50 g/株的氮素用量可明显增大花径,延长花期2~3 d,并提前始花期1~2 d;氮素用量2.25 g/株植株净光合速率最大,同时可显著增加地上部氮浓度和氮吸收量,显著提高氮素在地上部的分配比例。采用隶属函数法对牡丹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协同地上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最佳氮素用量为1.56 g/株。综上,牡丹现蕾期适量施用氮肥可提高叶片光合效率,促进并协调地上部生长,可作为牡丹管理策略应用于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牡丹 现蕾期 生长 养分吸收 光合特性
下载PDF
牡丹籽油凝胶乳液的制备及稳定性评估
17
作者 刘茜茜 徐宝成 +3 位作者 丁玥 赵晶晶 陈树兴 刘丽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150,共11页
以辛烯基琥珀酸(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淀粉为乳化剂,植物甾醇-卵磷脂-牡丹籽油凝胶为芯材,制备了4种水包油型牡丹籽油凝胶乳液,其分散相平均粒径在1~4μm,Zeta电位在-31 mV左右。以粒径、Zeta电位为指标,研究了pH值(3~9)、... 以辛烯基琥珀酸(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淀粉为乳化剂,植物甾醇-卵磷脂-牡丹籽油凝胶为芯材,制备了4种水包油型牡丹籽油凝胶乳液,其分散相平均粒径在1~4μm,Zeta电位在-31 mV左右。以粒径、Zeta电位为指标,研究了pH值(3~9)、热处理(40~100℃)、盐离子种类(Na^(+)、Ca^(2+)、Al^(3+))及离子强度(100、200、300、400、500 mmol/L)对凝胶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酸处理后,油凝胶乳液的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显著增大(电位绝对值减小),而弱碱条件对乳液粒径无显著影响,Zeta电位则逐渐减小(绝对值增加);在pH 3~9,4种凝胶乳液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金属离子(Na^(+)、Ca^(2+)、Al^(3+))及其添加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凝胶乳液分散相粒径和Zeta电位增大,其中Al^(3+)的影响最为显著,Ca^(2+)次之,而Na^(+)的影响较弱;金属离子对凝胶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是Zeta电位和分散相粒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条件下,乳液未发生明显的破乳现象。低温(4~40℃)处理对凝胶乳液分散相粒径和Zeta电位无显著影响;60℃处理30 min,会使乳液粒径增大,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但乳液仍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未发生破乳现象;高温区(80~100℃)处理30 min,凝胶乳液发生破乳现象。此外,油相中凝胶剂的比例对凝胶乳液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当m(甾醇)∶m(卵磷脂)=8∶2时,油凝胶的三维网络结构最紧密,凝胶乳液的稳定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盐离子 热处理 牡丹籽油凝胶 凝胶乳液 乳液稳定性
下载PDF
覆膜方式对盆栽牡丹基质水热效应与植株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赵明君 史帅营 +5 位作者 史田 高双成 周爽 王占超 周文斌 史国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5,共10页
探索不同覆膜方式对盆栽牡丹基质水热效应与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寻找轻简高效的盆栽牡丹管理方式,对盆栽花卉工程苗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覆膜是应对农业生产中降水少、热量不足的重要农艺措施,有助于改善根际微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 探索不同覆膜方式对盆栽牡丹基质水热效应与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寻找轻简高效的盆栽牡丹管理方式,对盆栽花卉工程苗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覆膜是应对农业生产中降水少、热量不足的重要农艺措施,有助于改善根际微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本试验以盆栽不覆膜为对照(T0),设置5种覆膜方式:盆口上覆白膜(T1)、盆口上覆黑膜(T2)、盆口上覆白膜加盆底下覆黑膜(T3)、塑料盆上下均覆黑膜(T4)和塑料盆上下均覆白膜(T5),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盆栽牡丹基质的水热环境变化及其对植株发育和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0相比,冬春季T1和T5处理基质日最高温度均提高5.0℃以上,春季T1和T516天每盆分别累积节水1.065 kg和1.195 kg,说明覆膜方式显著影响盆栽牡丹基质的水热效应,改善盆栽牡丹基质的微生态环境。春夏季盆口覆白膜加快植株叶色由红转绿,增强植株的光合性能与生理代谢,有利于秋季落叶期各部分生物量的积累。各覆膜方式下牡丹秋季壮苗指数表现为:T1>T5>T3>T2>T4>T0,说明上覆白膜对植株生长发育最有利。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发育状况与植株壮苗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提高植株生物量及叶片光合性能是实现壮苗的基础。基于盆栽牡丹植株生长状况进行聚类分析,将6个处理组合聚为三类,其中T1和T5聚为一类,为优势处理。鉴于仅盆口覆白膜不仅苗体长势最优,而且劳动生产成本低,符合轻简高效栽培原则,建议盆栽牡丹生产上优先选择盆口上覆白膜的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方式 牡丹 栽培基质 温度 水分 壮苗指数 工程苗
下载PDF
九种牡丹根际土壤中解有机磷细菌的筛选及解磷能力评价
19
作者 罗亚桑 侯小改 +1 位作者 郭丽丽 王菲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牡丹作为我国重要的原生植物资源,具有较大的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价值。探索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的施肥管理方式更有利于促进牡丹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9种牡丹的根际土壤为材料,利用平板稀释法对根际土壤中具有解有机磷能力的... 牡丹作为我国重要的原生植物资源,具有较大的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价值。探索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的施肥管理方式更有利于促进牡丹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9种牡丹的根际土壤为材料,利用平板稀释法对根际土壤中具有解有机磷能力的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并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鉴定菌株种类,结合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评价菌株的解磷能力。结果表明:从9种牡丹的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4株解有机磷细菌,包括假单胞菌属3株,节杆菌属3株,贪铜菌属3株,芽孢杆菌属2株,红球菌属1株,链霉菌属1株,固氮菌属1株。不同解有机磷菌株的溶磷指数在1.5—2.9,溶磷效率为54.6%—194.6%,对应培养液中的速效磷含量在0.060—5.853 mg∕L,对植酸钙的活化率为30.48%—91.22%,其中,从杨山牡丹根际土壤中分离的菌株PO15(隶属于芽孢杆菌属)的溶磷指数、溶磷效率和速效磷含量均最高,其降解有机磷的能力最强。该研究对牡丹高效解磷菌株的筛选及专用微生物菌肥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实现牡丹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根际 有机磷 解磷细菌
下载PDF
紫斑牡丹的化学成分、活性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彭腾腾 范彬 +1 位作者 石晓峰 王信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735,共19页
紫斑牡丹是我国西北牡丹种群的优势种,其作为地方传统药材,具有较高的食药价值和开发潜力。目前,已经从紫斑牡丹中分离和鉴定出了多种化学成分,包括单萜苷类、酚及酚苷类、黄酮类、低聚芪类、挥发油类、脂肪酸类、甾醇类、单宁类、三萜... 紫斑牡丹是我国西北牡丹种群的优势种,其作为地方传统药材,具有较高的食药价值和开发潜力。目前,已经从紫斑牡丹中分离和鉴定出了多种化学成分,包括单萜苷类、酚及酚苷类、黄酮类、低聚芪类、挥发油类、脂肪酸类、甾醇类、单宁类、三萜类等。现代研究表明,紫斑牡丹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等活性,已将其开发为口含片、软胶囊、口服液、保健化妆品、牡丹酒、花茶等新资源产品。本文主要对近10年国内外有关紫斑牡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整理,对其活性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梳理,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紫斑牡丹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化学成分 活性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