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牡荆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李静 胡晓凤 +3 位作者 马俊远 郑梦晓 高猎防 牛美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42-2745,共4页
目的探究牡荆苷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牡荆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依那普利组给予... 目的探究牡荆苷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牡荆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依那普利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kg)灌胃,牡荆苷高、中、低组给予浓度为4、2、1 mg/ml的牡荆苷溶液(10 ml/kg)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相等剂量0.9%NaCl溶液灌胃,各组灌胃1次/d,连续干预8 w。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A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及肾组织GSH-Px、MAD、SOD指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及肾脏GSH-Px、SOD水平明显降低(P<0.01),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依那普利组、牡荆苷中、高剂量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肾脏GSH-Px、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与依那普利组相比,牡荆苷高剂量组血清hs-CRP、TNF-α、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血清GSH-Px、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IL-6及肾脏MDA、SOD、GSH-Px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肾病理组织显示:模型组肾小球充血,基底膜增厚,肾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牡荆苷高剂量组肾小球无系膜基质扩张,肾小管及肾间质形态基本正常;牡荆苷中剂量组肾小球、肾小管结构也有一定改善。结论牡荆苷可降低DN大鼠的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荆苷 糖尿病肾病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下载PDF
HPLC-MS/MS法测定N+辐射后金莲花荭草苷、牡荆苷、藜芦酸含量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天光 李洋 +2 位作者 秦垒 杨璐明 耿金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0,共7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氮离子(N+)注入后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中荭草苷(orientin)、牡荆苷(vitexin)和藜芦酸(veratric acid)含量。样品经甲醇提取后,以超纯水和乙腈为流动相,选用Agilen...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氮离子(N+)注入后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中荭草苷(orientin)、牡荆苷(vitexin)和藜芦酸(veratric acid)含量。样品经甲醇提取后,以超纯水和乙腈为流动相,选用Agilent ZORBAX XDB-C18色谱柱洗脱分离,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和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检测。结果表明:荭草苷、牡荆苷、藜芦酸分别在20~500、40~500、10~10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均大于0.99;该方法的精密性和稳定性良好,分别在2.23%~3.19%和5.30%~6.94%之间;3种化合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7.06%~98.5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23%~5.22%之间。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适合金莲花中荭草苷、牡荆苷和藜芦酸含量的检测。此外,荭草苷和藜芦酸分别在N+注入剂量为5×10^(15)、2×10^(15)ions·cm^(-2)时其含量最高,牡荆苷在各N+注入剂量下含量均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莲花 荭草 牡荆苷 藜芦酸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牡荆苷对帕金森病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AMPK/PGC-1α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王芳 周蓉靖 +1 位作者 刘美真 高诗雨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722-729,共8页
[目的]探讨牡荆苷(Vitexin,Vit)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模型组和Vit低、中、高剂量(10、20、40 mg·kg^(-1))组,除NC组外均使... [目的]探讨牡荆苷(Vitexin,Vit)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模型组和Vit低、中、高剂量(10、20、40 mg·kg^(-1))组,除NC组外均使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制备PD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牡荆苷各剂量组按照相应剂量腹腔注射给药。以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转圈,采用Catwalk步态分析行为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评估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变化,同时检测大鼠大脑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adenyl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eroxl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AMPK/PGC-1α)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增加减少、食物转化效率(food conversion efficiency,FCE)降低(均P<0.05),而转圈行为显著增加(P<0.01),步态功能(速度、步幅、步频、站立时间)显著损害(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Vit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及FCE增高(均P<0.05),大鼠转圈行为减少(均P<0.05),步态功能均有逆转(均P<0.05),Vit高剂量组作用效果更明显(均P<0.05)。与NC组比较,模型组多巴胺能神经元标志物TH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Vit各剂量组黑质T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组间差异明显(P<0.05)。与NC组比较,模型组MDA水平增加(P<0.05),GSH水平和GSH-Px、SOD活性降低(均P<0.05),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和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 1,NRF1)和磷酸化AMPK(phospho-adenyl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Th172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0.001),而Vit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水平得到逆转(P<0.01,P<0.001)。[结论]Vit可能通过AMPK/PGC1α信号通路保护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调节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改善PD大鼠行为学和步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荆苷 帕金森病 AMPK/PGC-1α 行为学 氧化应激 活性氧 神经保护
下载PDF
牡荆苷通过NF-κB/MMP-9通路调控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顾文谨 吴阿敏 +2 位作者 李国辉 刘春淦 徐艳霞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865-870,共6页
目的研究牡荆苷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牡荆苷(0、10、20、40、60、80、100μmol/L)处理A549细胞,另设置0.1%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溶剂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 目的研究牡荆苷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牡荆苷(0、10、20、40、60、80、100μmol/L)处理A549细胞,另设置0.1%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溶剂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根据IC_(50)将牡荆苷分为低、中、高浓度组,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萤光素酶检测牡荆苷对A549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牡荆苷(10、20、40、60、80、100μmol/L)处理细胞24 h后,A549细胞活力随牡荆苷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呈浓度依赖性,IC_(50)为(38.93±2.15)μmol/L;牡荆苷低浓度组(20μmol/L)、中浓度组(40μmol/L)、高浓度组(60μmol/L)24 h细胞迁移率分别为(19.30±1.25)%、(15.48±1.30)%和(12.03±0.95)%,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25.05±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牡荆苷不同浓度组IKKβ、p-IKKβ、NF-κB p65、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呈浓度依赖性。萤光素酶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牡荆苷可显著抑制MMP-9的启动子活性。结论牡荆苷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与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进而导致下游MMP-9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牡荆苷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迁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牡荆苷对大鼠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许慧 蒋峰华 张慧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7-563,共7页
目的探讨牡荆苷(Vitexin)对大鼠脓毒症(Sepsis)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法(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再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Sep组)、牡荆苷低剂量组(Vit-L组)、牡荆苷高剂量组(Vit-H组)和高剂量牡荆苷+... 目的探讨牡荆苷(Vitexin)对大鼠脓毒症(Sepsis)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法(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再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Sep组)、牡荆苷低剂量组(Vit-L组)、牡荆苷高剂量组(Vit-H组)和高剂量牡荆苷+PGC-1α特异性抑制剂组(Vit-H+SR-18292组),另设置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给药,1次/天,连续3天。ELISA法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色法检测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qRT-PCR法检测肾组织线粒体DNA(mtDNA)的拷贝数;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PGC-1α、NRF-1和TFAM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Sep组大鼠肾组织损伤严重,血清中Scr、BUN、NGAL、KIM-1含量和肾组织中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肾组织中SOD活性、mtDNA含量以及PGC-1α、NRF-1和TFAM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Sep组比较,Vit-H组大鼠肾组织损伤明显改善,血清中Scr、BUN、NGAL、KIM-1含量及肾组织中MDA含量显均著降低(P<0.05),肾组织中SOD活性、mtDNA含量以及PGC-1α,NRF-1和TFAM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Vit-L组大鼠上述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与Vit-H组比较,SR-18292干预可显著抑制牡荆苷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改善作用。结论牡荆苷对大鼠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上调PGC-1α表达,促进肾脏线粒体生物合成,减少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荆苷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线粒体生物合成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牡荆苷上调FGD5-AS1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
6
作者 刘火军 左晓琴 +1 位作者 杨萌卓 唐享强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22-328,共7页
[目的]探究牡荆苷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与FGD5-AS1的调控关系。[方法]大鼠心肌细胞H9c2分为对照组,H/R组,H/R+牡荆苷低、中、高剂量组,H/R+pcDNA组,H/R+pcDNAFGD5-AS1组,H/R+牡荆苷+si-NC组和H/R+牡荆苷+si-FGD5... [目的]探究牡荆苷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与FGD5-AS1的调控关系。[方法]大鼠心肌细胞H9c2分为对照组,H/R组,H/R+牡荆苷低、中、高剂量组,H/R+pcDNA组,H/R+pcDNAFGD5-AS1组,H/R+牡荆苷+si-NC组和H/R+牡荆苷+si-FGD5-AS1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试剂盒检测SOD活性和MDA含量,RT-PCR检测FGD5-AS1表达。[结果]与H/R组比较,H/R+牡荆苷低、中、高剂量组凋亡率各降低13%、25%、48%,Caspase-3蛋白表达量各下降21%、38%、56%,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各下降17%、40%、65%,MDA含量各下降15%、36%、52%,SOD活性升高0.88、2.73、3.86倍,FGD5-AS1表达各升高0.84、1.84、3.00倍(均P<0.05),呈浓度依赖性。与H/R+pcDNA组比较,H/R+pcDNA-FGD5-AS1组凋亡率、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MDA含量分别下降60%、70%、74%、60%(均P<0.05),SOD活性升高4.04倍(P<0.05)。与H/R+牡荆苷+si-NC组比较,H/R+牡荆苷+si-FGD5-AS1组凋亡率、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MDA含量上升0.72、1.21、1.38、0.93倍(均P<0.05),SOD活性降低67%(P<0.05)。[结论]牡荆苷可抑制H/R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中FGD5-AS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荆苷 FGD5-AS1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木豆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 被引量:8
7
作者 佟美鸿 刘威 +3 位作者 付玉杰 孔羽 顾成波 张琳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4-38,共5页
建立了测定木豆叶、茎、根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柱为HIQ Sil C18V(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体积比35∶64.74∶0.26);检测波长330nm;流速1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在2~200mg/... 建立了测定木豆叶、茎、根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柱为HIQ Sil C18V(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体积比35∶64.74∶0.26);检测波长330nm;流速1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在2~200mg/L牡荆苷、异牡荆苷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牡荆苷峰面积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最大为2.93%,重复性RSD为2.91%,加样回收率为97.38%;异牡荆苷峰面积精密度的RSD最大为2.69%,重复性RSD为3.37%,加样回收率为98.63%。木豆叶、茎、根中牡荆苷、异牡荆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768、0.066、0.183mg/g和0.799、0.139、0.013mg/g。叶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明显高于茎、根中的含量,可以作为大规模获得牡荆苷、异牡荆苷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牡荆苷 牡荆苷
下载PDF
UPLC法测定绿豆中牡荆苷与异牡荆苷含量 被引量:12
8
作者 闫冲 刘红霞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10期114-115,共2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绿豆中牡荆苷与异牡荆苷含量方法:采用美国Waters ACQUITY UPLC系统,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5%冰醋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338 nm;柱温:30℃;流速:1 mL/min;进样量:1μL... 建立了同时测定绿豆中牡荆苷与异牡荆苷含量方法:采用美国Waters ACQUITY UPLC系统,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5%冰醋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338 nm;柱温:30℃;流速:1 mL/min;进样量:1μL。结果表明:该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准确度良好,牡荆苷在0.685~6.85μg/mL,异牡荆苷在0.645~6.45μg/mL线性关系良好。三批样品中牡荆苷与异牡荆苷的平均含量为0.0467%和0.0555%。赤豆及黑豆中未检测到牡荆苷与异牡荆苷。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快速、简便、准确,为绿豆解毒功效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超高速液相色谱法 牡荆苷 牡荆苷
下载PDF
UPLC测定中药材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 被引量:4
9
作者 林菲娟 许晓锋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几种药材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法,以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mm×50mm,1.7μm),甲醇-乙腈-0.2%乙酸水为流动相,流速0.3m...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几种药材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法,以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mm×50mm,1.7μm),甲醇-乙腈-0.2%乙酸水为流动相,流速0.3mL·min-1,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0nm,柱温35℃,检测时间7min。检测含羞草、小叶榕、布渣叶、蒲葵、软叶刺葵、淡竹叶、木豆叶和白花败酱草等8种中药材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结果: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符合液相色谱法要求;牡荆苷、异牡荆苷均在5~250n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0%、98.35%(n=9),RSD分别为0.43%、0.45%。结论:该法快速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能同时快速测定这8种药材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荆苷 牡荆苷 UPLC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白花败酱草中异牡荆苷和异荭草苷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和制备 被引量:25
10
作者 彭金咏 范国荣 +1 位作者 吴玉田 陈洪渊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89-1392,共4页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白花败酱草中的异荭草苷和异牡荆苷,以乙酸乙酯∶乙醇∶水(4∶1∶5)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0 mL/m in,主机800 r/m in,检测波长254 nm。以此分离条件经一步洗脱,从300 mg白花败酱草...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白花败酱草中的异荭草苷和异牡荆苷,以乙酸乙酯∶乙醇∶水(4∶1∶5)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0 mL/m in,主机800 r/m in,检测波长254 nm。以此分离条件经一步洗脱,从300 mg白花败酱草粗提物中制备得到异荭草苷24.1 mg和异牡荆苷49.8 mg,产物纯度经HPLC检测高达98.0%,结构经UV、IR、MS1、H NMR和13C NMR鉴定,二者均为首次从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色谱 高速逆流色谱 牡荆苷 异荭草 白花败酱草 分离制备 色谱分离 败酱草 牡荆 白花
下载PDF
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肝、肾、脑组织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袁丹华 屈海琪 +3 位作者 蒋伟 杨国栋 安芳 王书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75-1877,共3页
目的探讨金莲花黄酮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D-gal)致衰老小鼠肝、肾、脑组织内抗氧化酶系及丙二醛(MDA)的作用,方法采用D-gal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8 w造模成功后,分成模型组,正常组,维生素E对照组,荭草苷和牡荆苷高... 目的探讨金莲花黄酮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D-gal)致衰老小鼠肝、肾、脑组织内抗氧化酶系及丙二醛(MDA)的作用,方法采用D-gal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8 w造模成功后,分成模型组,正常组,维生素E对照组,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低各三个剂量组,各治疗组从第9周开始每日上午分别口服灌胃给药,每日一次。给药8 w后,断头处死,用生理盐水制成10%的肾、肝、脑组织匀浆液,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MDA。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荭草苷和牡荆苷均能提高小鼠肾、肝、脑中SOD、CAT、GSH-Px的活性和降低肾、肝、脑中MDA活性(P<0.05,P<0.01)。荭草苷中、低剂量组在提高组织中抗氧化酶系的活性以及降低组织MDA活性上高于牡荆苷同等剂量组(P<0.05),荭草苷和牡荆苷高剂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荭草苷和牡荆苷中、低剂量组在提高组织中抗氧化酶系的活性和降低组织中MDA的活性上低于维生素E,(P<0.05),荭草苷和牡荆苷高剂量组与维生素E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金莲花黄酮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具有提高D-gal致衰老小鼠组织中抗氧化酶系的活性以及降低组织中MDA的作用,荭草苷中、低剂量组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牡荆苷同等剂量组,荭草苷和牡荆苷高剂量组抗氧化活性与维生素E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莲花 荭草 牡荆苷 D-GAL 抗氧化
下载PDF
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体内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书华 杨国栋 +2 位作者 饶娜 田嘉铭 安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818-4820,共3页
目的探讨金莲花中有效成分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在D-半乳糖致衰小鼠体内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8 w造模成功后,分成模型组,维生素E对照组,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低各三个剂量组,给药后进行药理学研... 目的探讨金莲花中有效成分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在D-半乳糖致衰小鼠体内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8 w造模成功后,分成模型组,维生素E对照组,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低各三个剂量组,给药后进行药理学研究,通过对小鼠抗氧化酶系的检测,探究金莲花有效成分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抗氧化作用以及筛选出抗衰老作用最佳药物的构效关系。结果金莲花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具有提高小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与模型组相比,金莲花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各剂量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金莲花单体荭草苷在提高血清中抗氧化酶系的活性高于牡荆苷同等的剂量组,荭草苷和牡荆苷中、低剂量组分别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荭草苷和牡荆苷高剂量组分别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荭草苷和牡荆苷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荭草苷中、低剂量组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牡荆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荭草 牡荆苷 D-半乳糖 抗氧化
下载PDF
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抗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杨国栋 饶娜 +2 位作者 田嘉铭 安芳 王书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72-2173,共2页
目的比较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的抗氧作用。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通过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邻二氮菲-Fe2+-H2O2体系、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体系以及H2O2诱导红细胞溶血体系对荭草苷和牡荆苷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根据抑制率与浓... 目的比较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的抗氧作用。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通过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邻二氮菲-Fe2+-H2O2体系、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体系以及H2O2诱导红细胞溶血体系对荭草苷和牡荆苷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根据抑制率与浓度的关系,确定IC50,并以维生素C作阳性对照。结果荭草苷能够清除O2-.,.OH,DPPH自由基,保护红细胞,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牡荆苷与荭草苷相比,清除自由基能力较弱,对羟基自由基作用不显著。结论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荭草苷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牡荆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荭草 牡荆苷 清除自由基 抗氧化
下载PDF
牡荆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东杰 顾成波 +2 位作者 祖元刚 李旺 赵修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7-571,共5页
为提高牡荆苷的水溶性和体外溶出度,采用反溶剂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了牡荆苷纳米混悬液及其冻干制剂,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及体外溶出度分析。激光粒度仪测得牡荆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复溶后平均粒径为(135.7±10)nm,Zeta电位为(-17.... 为提高牡荆苷的水溶性和体外溶出度,采用反溶剂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了牡荆苷纳米混悬液及其冻干制剂,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及体外溶出度分析。激光粒度仪测得牡荆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复溶后平均粒径为(135.7±10)nm,Zeta电位为(-17.05±1.40)mV,SEM扫描结果显示牡荆苷纳米粒子以近球形形态存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及红外光谱证实牡荆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中牡荆苷纳米粒化学性质没有改变。牡荆苷纳米混悬液冻干粉的体外溶出度与原药相比显著提高,5 min内其体外溶出量为药物原药的4.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荆苷 纳米混悬剂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HPLC测定不同来源竹叶中荭草苷、异荭草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洪玉 孙静芸 +1 位作者 章建民 寿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 :测定不同来源竹叶中荭草苷、异荭草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方法 :用HPLC法测定 ,以MeOH H2 O HAc(35∶6 5∶1)为流动相 ,340nm为检测波长。结果 :不同来源最高含量为 0 .89% ,最低含量为 0 .0 7%。结论 :该法简单、快速、准确。
关键词 竹叶 红草 异红草 牡荆苷 HPLC
下载PDF
牡荆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颜娟 郑茂东 +3 位作者 崔玉环 赵秀花 班旭霞 赵虹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牡荆苷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均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10、20、40 mg/kg)牡荆苷组、尼莫地平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制备24 h,处死小鼠... 目的探讨牡荆苷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均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10、20、40 mg/kg)牡荆苷组、尼莫地平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制备24 h,处死小鼠,取脑组织。用HPLC法检测脑组织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计算能荷(EC)值;用相应试剂盒检测乳酸(LD)、乙酰胆碱酯酶(Tch E)、乳酸脱氢酶(LDH)、ATP酶活力。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及10、20、40 mg/kg牡荆苷组ATP、ADP、AMP水平及EC值升高(P均<0.05),Tch E、LDH及Na+-K+-ATP、Ca2+-Mg2+-ATP、Ca2+-ATP活力增加(P均<0.05),LD活力降低(P<0.05);10、20 mg/kg牡荆苷组以上指标与40 mg/kg牡荆苷组、尼莫地平组比较,P均<0.05,40 mg/kg牡荆苷组与尼莫地平组比较,P均>0.05;牡荆苷三个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牡荆苷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且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牡荆苷 能量代谢 小鼠
下载PDF
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脂褐素和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饶娜 杨国栋 +1 位作者 安芳 王书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2-564,共3页
目的研究金莲花黄酮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脑重、脂褐素和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低各三个剂量组和维生素E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腹腔注... 目的研究金莲花黄酮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脑重、脂褐素和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低各三个剂量组和维生素E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8 w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从第9周开始每日上午分别口服灌胃给药,1次/d。给药8 w后,取脑,称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中脂褐素的含量,HE染色光镜观察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荭草苷和牡荆苷能显著增加小鼠脑重,降低小鼠脑组织中脂褐素的含量。光镜观察,模型组小鼠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排列不整齐,细胞空泡变性。各治疗组比模型组都有所恢复,其中以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剂量组恢复效果明显。电镜观察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发现,模型组神经细胞中细胞核膜的结构不清和变形,脂褐素的沉积增多,线粒体损伤,部分内质网扩张、肿胀和空泡样变,各治疗组比模型组细胞核膜都有所恢复,以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剂量组和维生素E组恢复效果明显。结论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能够提高小鼠脑重,降低小鼠脑组织中脂褐素的含量,改善衰老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结构。荭草苷中、低剂量组的作用优于牡荆苷,荭草苷和牡荆苷的高剂量组与维生素E作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莲花 荭草 牡荆苷 D-半乳糖 脂褐素 形态学
下载PDF
菥蓂药材中异牡荆苷的分离鉴定及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庞赛 王立升 +1 位作者 史新 段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06,129,共3页
采用高效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并以13C谱法(13C-NMR)、1H谱法(1H-NMR)、质谱法(Ms)、紫外光谱法(UV)确定结构;采用HPLC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对不同产地的11批菥蓂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异牡荆苷纯度>... 采用高效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并以13C谱法(13C-NMR)、1H谱法(1H-NMR)、质谱法(Ms)、紫外光谱法(UV)确定结构;采用HPLC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对不同产地的11批菥蓂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异牡荆苷纯度>98%(面积归一化法);各批药材共建立了17个共有峰,不同产地的菥蓂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良好。说明高效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制备异牡荆素方法简单、高效,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较好,用于菥蓂的质量评价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菥蓂 指纹图谱 牡荆苷 HPLC
下载PDF
岭南常用中药木豆叶中牡荆苷的HPLC含量测定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功营 唐洪梅 +2 位作者 丘振文 黄月纯 张映娜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74-476,共3页
目的建立木豆叶中牡荆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ol ODS2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0~20min,甲醇∶1%醋酸(25∶75),20min后,甲醇∶1%醋酸(30∶7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39nm。结果牡荆苷在0.1044~0.522... 目的建立木豆叶中牡荆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ol ODS2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0~20min,甲醇∶1%醋酸(25∶75),20min后,甲醇∶1%醋酸(30∶7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39nm。结果牡荆苷在0.1044~0.52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为100.11%,RSD为0.63%。结论该法简便,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可作为木豆叶中牡荆苷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叶 牡荆苷 HPLC 含量测定
下载PDF
PHPLC法分离纯化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 被引量:7
20
作者 颜娟 曲彩红 +2 位作者 田嘉铭 王书华 安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5-658,共4页
目的建立从金莲花中分离纯化荭草苷和牡荆苷的制备高效液相色谱(PHPLC)方法。方法采用AB-8大孔树脂,乙酸乙酯萃取,PHPLC方法对金莲花提取液中荭草苷和牡荆苷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运用薄层色谱法(TLC)定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 目的建立从金莲花中分离纯化荭草苷和牡荆苷的制备高效液相色谱(PHPLC)方法。方法采用AB-8大孔树脂,乙酸乙酯萃取,PHPLC方法对金莲花提取液中荭草苷和牡荆苷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运用薄层色谱法(TLC)定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所得荭草苷和牡荆苷的纯度分别为98.8%和98.9%。结论本方法简便,产品纯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PLC 分离纯化 荭草 牡荆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