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FePO_(4)-Na_(2)CO_(3)体系焙烧过程物相变化及Li、Fe回收研究
1
作者 贾鹏升 王大辉 +2 位作者 陈怀敬 祁万虎 武国真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6,共7页
LiFePO_(4)作为正极材料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中获得广泛使用,报废后再利用理论和工艺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碱性焙烧联合酸性浸出从LiFePO_(4)中提取Li、Fe的新型回收方法,并对LiFePO_(4)-Na_(2)CO_(3)体系焙烧过程中的... LiFePO_(4)作为正极材料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中获得广泛使用,报废后再利用理论和工艺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碱性焙烧联合酸性浸出从LiFePO_(4)中提取Li、Fe的新型回收方法,并对LiFePO_(4)-Na_(2)CO_(3)体系焙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FePO_(4)-Na_(2)CO_(3)作用体系以质量比1∶0.67混合在800~950℃焙烧,过程是包含化合物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及化合物生成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复杂反应,焙烧产物的物相组成为Fe2O3、Fe3O4、NaLi2PO4、LiNa5(PO4)2。浸出液使用磷酸溶液(pH=0)、浸出温度50℃、浸出时间60 min、液固比为20 mL/g,并用磷酸控制浸出终止pH=1的条件下,焙烧产物中Li的浸出率均大于98%,Fe的浸出率低于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 LiFePO_(4) 焙烧 金属回收 物相变化
下载PDF
钒渣空白焙烧过程物相变化特征研究
2
作者 高健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138,共8页
钒渣空白焙烧工艺属于钒渣提钒领域的新方法,明确物相变化特征对于构建和完善钒渣焙烧过程的物相演变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以往钒渣物相研究中易忽略的物相含量、形貌和钒元素赋存状态着手,应用矿物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和扫描... 钒渣空白焙烧工艺属于钒渣提钒领域的新方法,明确物相变化特征对于构建和完善钒渣焙烧过程的物相演变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以往钒渣物相研究中易忽略的物相含量、形貌和钒元素赋存状态着手,应用矿物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和扫描电镜等设备对空白焙烧阶段钒渣中主要物相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钒尖晶石、铁橄榄石和钙铁辉石随焙烧温度上升而逐渐氧化分解,含量逐步降低,钒酸锰、氧化铁、铁板钛矿等产物含量逐渐增加;随焙烧温度上升,钒尖晶石、铁橄榄石及钙铁辉石由边缘氧化逐渐过渡至内部氧化直至完全分解,其中钒尖晶石的氧化分解产物主要为钒酸锰、氧化铁及铁板钛矿,铁橄榄石、钙铁辉石的氧化分解产物主要为氧化铁和玻璃质;焙烧过程,钒渣中的钒元素主要由钒尖晶石向钒酸锰、氧化铁和铁板钛矿等物相迁移;900℃是钒渣空白焙烧的合适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渣 空白焙烧 钒尖晶石 铁橄榄石 钙铁辉石 物相变化特征
下载PDF
石灰重构钢渣过程中的物相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殷素红 高凡 +1 位作者 郭辉 杨旭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52,共6页
以石灰作为单一调节材料高温重构钢渣,利用X射线衍射、岩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重构过程中钢渣的矿物组成及RO相的变化,并测定了重构钢渣的安定性和活性指数.结果表明:RO相在CaO作用下优先发生分解反应,其中的FeO随CaO掺量增加... 以石灰作为单一调节材料高温重构钢渣,利用X射线衍射、岩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重构过程中钢渣的矿物组成及RO相的变化,并测定了重构钢渣的安定性和活性指数.结果表明:RO相在CaO作用下优先发生分解反应,其中的FeO随CaO掺量增加依次生成Fe3O4、CF(铁酸一钙)、C2F(铁酸二钙)及Ca2(AlFe)O5(铁铝酸钙)、C4AF(铁铝酸四钙),其中的MgO部分以MgO晶体存在,部分固溶在硅酸盐相和液相中;当CaO/SiO_2摩尔比不够大时,原钢渣中的C3S(硅酸三钙)在重构过程中分解成C2S(硅酸二钙);由于CaO优先与含量较高的铁元素反应,CaO/SiO2摩尔比达到3时仍没有C3S生成,只有当与铁反应完全后多余的CaO才会与C2S反应生成C3S;石灰重构钢渣不会产生安定性不良且胶凝活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重构 石灰 组成 RO 胶凝活性 物相变化
下载PDF
氢气还原(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物相变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马运柱 黄伯云 +2 位作者 刘文胜 熊翔 汪登龙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9-262,共4页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在300~800 ℃间的不同温度点保温90 min的条件下用氢气进行还原.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高倍扫描电镜对还原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和形貌观察,并用TC-436氮/氧分析仪对还原粉末的氧含量...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在300~800 ℃间的不同温度点保温90 min的条件下用氢气进行还原.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高倍扫描电镜对还原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和形貌观察,并用TC-436氮/氧分析仪对还原粉末的氧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300~350 ℃时,出现Ni相;400~450 ℃时,出现Fe相;在450 ℃时出现γ-(Ni,Fe)相;500 ℃时出现W相;600 ℃时形成稳定的W相和γ-(Ni,Fe)相; 在300~650 ℃间氧含量随温度的升高由20.77 %降至0.46%,并在700~800 ℃基本平衡在0.20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i—Fe复合粉末 H2还原 复合氧化粉末 动力学特征 氢气还原 NI 物相变化 X射线衍射仪 喷雾干燥法 形貌观察
下载PDF
低Cr_2O_3含量Al_2O_3-MgO浇注料物理性能及物相变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享成 刘恩云 +4 位作者 李明威 刘胤 张明杰 肖小华 朱伯铨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28-1132,共5页
本文研究了低Cr2O3含量Al2O3-MgO浇注料的物理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浇注料的物相变化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镁铝尖晶石含量可控制浇注料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线变化率及强度。高温下Cr2O3消失是因为其固... 本文研究了低Cr2O3含量Al2O3-MgO浇注料的物理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浇注料的物相变化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镁铝尖晶石含量可控制浇注料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线变化率及强度。高温下Cr2O3消失是因为其固溶于新生成的MgAl2O4相中,固溶的存在提高了浇注料的物理性能。采用硅微粉结合时,高温下会产生一定的镁橄榄石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Cr2O3铝镁质浇注料 理性能 物相变化
下载PDF
地质聚合物在高温作用后物相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郑娟荣 刘丽娜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5-8,共4页
对地质聚合物在高温作用后的物相变化进行研究,地质聚合物的热分析(DSC和TG)表明,经65℃干燥1 h的地质聚合物还保存14%的水,其中12%的水在300℃脱去,剩余的化学结合水在600℃才脱去;地质聚合物的XRD分析表明,在20℃~800℃间,地质聚合物... 对地质聚合物在高温作用后的物相变化进行研究,地质聚合物的热分析(DSC和TG)表明,经65℃干燥1 h的地质聚合物还保存14%的水,其中12%的水在300℃脱去,剩余的化学结合水在600℃才脱去;地质聚合物的XRD分析表明,在20℃~800℃间,地质聚合物呈无定形状态,到1 000℃时开始形成KAlSiO4、SiO2和Al2O3;地质聚合物在高温作用后脱水或三维网状结构的解聚会使地质聚合物胶凝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 高温后物相变化 三维网状结构 XRD DSC和TG分析
下载PDF
半水石膏水化过程中的物相变化研究 被引量:45
7
作者 牟国栋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2-536,共5页
对α半水石膏和β半水石膏水化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进行了实时X射线衍射分析 ,结果表明两者的最终水化产物皆为二水石膏 ,但水化速度差异很大。对它们最终水化产物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电子显微镜图象分析 ,结果显示由 β半水石膏水化而成的二... 对α半水石膏和β半水石膏水化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进行了实时X射线衍射分析 ,结果表明两者的最终水化产物皆为二水石膏 ,但水化速度差异很大。对它们最终水化产物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电子显微镜图象分析 ,结果显示由 β半水石膏水化而成的二水石膏粒度较小且多成长柱状或针柱状 ;而由α半水石膏水化而成的二水石膏多成短柱状且粒度较粗。在此基础上对其水化机理进行了分析 ,认为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种半水石膏的结晶度及结晶粒度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水石膏 水化过程 物相变化 研究
下载PDF
金精矿中硫化物在微波加热过程中的物相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康金星 孙春宝 +3 位作者 赵留成 龚道振 谢文清 肖坤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79,共5页
以福建双旗山金精矿中的主要硫化物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加热-磁选的方法,考察了微波加热过程中黄铁矿的物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微波加热过程中生成的磁性矿物类型受加热温度控制,生成量受加热温度和时间影响;在500℃时黄... 以福建双旗山金精矿中的主要硫化物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加热-磁选的方法,考察了微波加热过程中黄铁矿的物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微波加热过程中生成的磁性矿物类型受加热温度控制,生成量受加热温度和时间影响;在500℃时黄铁矿开始分解为强磁性的磁黄铁矿;600℃所得产物有黄铁矿与磁黄铁矿共存颗粒,且磁黄铁矿晶体结构不同;700℃所得产物主要为单斜的磁黄铁矿,有黄铁矿与磁黄铁矿共存颗粒存在;800℃下产物为单斜的磁黄铁矿,伴随生成少量的α-赤铁矿。金精矿中的主要硫化物黄铁矿在微波加热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路径为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精矿 黄铁矿 微波加热 物相变化 磁黄铁矿
下载PDF
硼砂及熔块配合料不同温度焙烧物相变化的X射线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师 俞建长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9,共5页
本文采用XRD分析对硼砂和熔块配合料不同温度焙烧的试样进行系统的物相鉴定。确定硼砂在100—400℃变为β—Na2B4O7,500—600℃变为α—Na2B4O7,700℃熔化。而以硼砂19%,长石18%,石英24%... 本文采用XRD分析对硼砂和熔块配合料不同温度焙烧的试样进行系统的物相鉴定。确定硼砂在100—400℃变为β—Na2B4O7,500—600℃变为α—Na2B4O7,700℃熔化。而以硼砂19%,长石18%,石英24%,硅灰石11%,锆英粉12%,ZnO10.5%,滑石2%,KNO33.5%为配方的熔块配合料焙烧过程的物相变化大体是:600℃左右Na2B4O7先开始熔化,600℃到900℃滑石、ZnO、硅灰石、长石先后完全熔化,而石英和锆英石分别于700℃和1100℃开始熔化,直到1300℃虽己基本熔化,但仍有少量残存。熔体成分由硼酸盐变成硼硅酸盐,最后变成锆硼硅酸盐熔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砂 熔块 物相变化 X射线 配合料 熔烧 陶瓷
下载PDF
硅灰石原料及硅灰石质釉面砖坯焙烧过程物相变化的X射线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师 俞建长 林雪山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16,共6页
本文采用XRD分析对生坯和素坯进行系统地物相鉴定,发现南平硅灰石焙烧过程物相变化的显著特点是:1Tr型 β-CaSiO_3 1150℃开始 1200℃完成 α-CaSiO_3。而以硅灰石40%,福州高岭土35%,大湖白粘土25%为配方的生坯焙烧过程物相变化的特点... 本文采用XRD分析对生坯和素坯进行系统地物相鉴定,发现南平硅灰石焙烧过程物相变化的显著特点是:1Tr型 β-CaSiO_3 1150℃开始 1200℃完成 α-CaSiO_3。而以硅灰石40%,福州高岭土35%,大湖白粘土25%为配方的生坯焙烧过程物相变化的特点是:1000℃以下时主要表现为原料矿物高岭石、伊利石、方解石的分解,1000℃——1100℃时,主要表现为新生物相钙长石和熔体的生成及1Tr型β-CaSiO_31075℃左右 2M型β-CaSiO_3;1100℃——1130℃时,主要表现为钙长石、2M型β-CaSiO_3和石英的部分熔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灰石 釉面砖坯 焙烧过程 物相变化
下载PDF
硅灰石质瓷质坯体焙烧过程物相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晓琴 孙传敏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13,共2页
采用XRD 分析,结合镜下观察,对硅灰石质瓷质坯体焙烧过程的物相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物相鉴定。
关键词 硅灰石 瓷质坯体 焙烧 物相变化 陶瓷
全文增补中
钒渣氧化钠化焙烧过程中物相变化及钒元素迁移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健 刘希斌 史志新 《矿冶》 CAS 2019年第3期105-110,共6页
运用MLA650矿物分析仪对钒渣氧化钠化焙烧过程中物相变化及钒元素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28℃之前,钒渣已开始发生氧化,452℃左右铁橄榄石相分解完全,产物为氧化铁以及锥辉石、钠长石等硅酸盐;619℃左右钒铁尖晶石相分解完全,... 运用MLA650矿物分析仪对钒渣氧化钠化焙烧过程中物相变化及钒元素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28℃之前,钒渣已开始发生氧化,452℃左右铁橄榄石相分解完全,产物为氧化铁以及锥辉石、钠长石等硅酸盐;619℃左右钒铁尖晶石相分解完全,产物为氧化铁、铁板钛矿及钒酸钠;焙烧过程中氧化铁及钒酸钠的含量逐步增加,钒铁尖晶石及铁橄榄石含量逐渐减少;焙烧过程中Ⅴ元素主要由钒铁尖晶石向钒酸钠迁移,部分Ⅴ元素进入氧化铁以及锥辉石等硅酸盐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渣 氧化钠化焙烧 物相变化特征 Ⅴ元素迁移特征
下载PDF
喷雾造粒-氟化转型-焙烧制备氟氧化钇中的物相变化
13
作者 陶博 谢紫玉 +4 位作者 钟佐华 胡佳乐 刘宇 杨幼明 张小林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共7页
采用一种喷雾造粒-氟化-焙烧的技术路线制备球形氟氧化钇粉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对样品的微观形貌、物相、受热时发生重量的变化等进行表征,用Flynn-Wal1-Ozawa(FWO)法求出生成YOF... 采用一种喷雾造粒-氟化-焙烧的技术路线制备球形氟氧化钇粉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对样品的微观形貌、物相、受热时发生重量的变化等进行表征,用Flynn-Wal1-Ozawa(FWO)法求出生成YOF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在喷雾造粒-氟氧化过程中氢氧化钇转变氟氧化钇;在焙烧过程中,YF_(3)与O_(2)发生氧化转型,物相转变过程表达为YF_(3)→Y_(5) O_(4) F_(7)→YOF;确定了氢氧化钇前驱体最佳热处理温度为200℃,氟化后氧化转型最佳焙烧温度为800℃,制备的氟氧化钇粉体分散性好,为微米级多孔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氧化钇 物相变化 喷雾造粒 动力学
下载PDF
钛精矿连续酸解过程中物相变化特征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健 《冶金分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15,共8页
如何进一步提升酸解回收率一直是硫酸法钛白研究的重点,而酸解回收率的高低与含钛物相的变化密切相关。以连续酸解工艺为例,为考察反应过程中含钛物相的变化特征,综合应用矿物分析仪、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化学分析等技术手... 如何进一步提升酸解回收率一直是硫酸法钛白研究的重点,而酸解回收率的高低与含钛物相的变化密切相关。以连续酸解工艺为例,为考察反应过程中含钛物相的变化特征,综合应用矿物分析仪、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反应过程中钛精矿中主要物相的含量、形貌变化特征以及Ti、Si元素的含量、赋存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钛精矿主要由钛铁矿和硅酸盐矿物组成;酸解过程中,酸沿钛铁矿颗粒边缘或裂隙向内部渗透将其逐步分解,与此同时,钛铁矿含量由钛精矿中的86.13%(质量分数,下同)逐渐降低至残渣4#中的14.38%;在此过程中,石英、透辉石得到富集,其含量分别由钛精矿中的0.06%及1.58%逐渐增加至残渣4#中的50.85%和14.92%;反应过程中Ti元素含量由钛精矿中的26.74%逐渐减小至残渣4#中的6.46%,Si元素含量则由2.19%逐渐增加至29.14%;反应期间,钛铁矿中Ti元素赋存比由钛精矿中的96.08%逐步降低至残渣4#中的64.88%,且Ti元素主要由钛铁矿向TiOSO4迁移,部分Ti元素被石英及其混合物包裹而滞留其中,导致Ti元素的损失;Si元素主要赋存物相由钛精矿中的钛铁矿以及辉石等硅酸盐逐渐转变为残渣4#中的石英和透辉石,且石英中Si元素赋存比由钛精矿中的0.79%大幅增加至残渣4#中的7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精矿 连续酸解 物相变化特征
下载PDF
硫铁矿在混凝土中的物相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向娟 封孝信 +2 位作者 赵子远 刘刚 安宇坤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68-75,共8页
将硫铁矿石分别浸泡在模拟混凝土孔溶液、含氯盐溶液和硫酸钠溶液中进行养护,溶液温度分别为20℃和80℃,并通入空气。采用XRD测试手段,分别研究了硫铁矿在模拟混凝土环境中的物相变化情况,以及在有氯离子和硫酸盐存在时的物相变化。研... 将硫铁矿石分别浸泡在模拟混凝土孔溶液、含氯盐溶液和硫酸钠溶液中进行养护,溶液温度分别为20℃和80℃,并通入空气。采用XRD测试手段,分别研究了硫铁矿在模拟混凝土环境中的物相变化情况,以及在有氯离子和硫酸盐存在时的物相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硫铁矿在混凝土环境中不能稳定存在,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生成的产物与硫铁矿所处的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硫铁矿 骨料 物相变化
下载PDF
废干电池热解过程的物相变化研究——《废干电池无害化与资源化技术研究》第一报
16
作者 李穗中 《广州环境科学》 2004年第4期22-25,共4页
文章是已鉴定的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废于电池无害化与资源化技术研究》的第一报,该项目开发了热解-酸溶 -同槽电解组合工艺。文章简介废干电池回收的意义及回收工艺,重点论述废干电池在100-965℃范围内热解过程的物相变化规律,以及最... 文章是已鉴定的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废于电池无害化与资源化技术研究》的第一报,该项目开发了热解-酸溶 -同槽电解组合工艺。文章简介废干电池回收的意义及回收工艺,重点论述废干电池在100-965℃范围内热解过程的物相变化规律,以及最适宜于酸溶提取废干电池锌锰元素的热解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干电池 资源化技术 无害化 热解工艺 热解过程 组合工艺 回收工艺 物相变化 酸溶 研究
下载PDF
高岭土-CaO-矿化剂体系物相变化规律及胶凝性(下) 被引量:2
17
作者 毛若卿 潘国耀 张惠玲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 EI CSCD 1998年第1期43-46,共4页
The phases variation law of kaolinite-CaO-mineralizer (CaCl2,CaF2. CaSO4) system in the course of hydrothermal pretreating and calcining of pretreated products is investigated. Also,the gelatinization capacity and com... The phases variation law of kaolinite-CaO-mineralizer (CaCl2,CaF2. CaSO4) system in the course of hydrothermal pretreating and calcining of pretreated products is investigated. Also,the gelatinization capacity and composition of calcined produc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ind of mineralizer and the temperature of calcining are studied. It is concluded that both adjusting a suitabl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opting for composite rnineralizer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inactive mineral C,AS improve the gelatinization capacity of calcined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氧化钙 矿化剂 物相变化 胶凝性
原文传递
高岭土-CaO-矿化剂体系的物相变化规律及其胶凝性(上)
18
作者 毛若卿 潘国耀 张惠玲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16-19,共4页
详细研究了高岭土-CaO-矿化剂(CaCl2、CaF2、CaSO4)体系在水热预处理过程中和预处理产物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规律,并研究了煅烧产物的胶凝能力与组成,矿化剂种类和煅烧温度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控制适当的化... 详细研究了高岭土-CaO-矿化剂(CaCl2、CaF2、CaSO4)体系在水热预处理过程中和预处理产物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规律,并研究了煅烧产物的胶凝能力与组成,矿化剂种类和煅烧温度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控制适当的化学组成和选用复合矿化剂能有效控制非活性矿物C2AS的形成,有利于提高煅烧物的胶凝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相变化 高岭土 氧化钙 矿化剂 胶凝材料 水泥
原文传递
叶蜡石及蜡石质釉面砖坯焙烧过程物相变化的X射线研究
19
作者 俞建长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5期118-123,共6页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对叶蜡石及蜡石质釉面砖坯在不同温度下焙烧的物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蜡石约在600℃脱去羟基后晶体结构基本不变,直到1050℃分解。两类坯体焙烧后最终物相都是莫来石、方英石、石英及玻璃质。出于蜡...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对叶蜡石及蜡石质釉面砖坯在不同温度下焙烧的物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蜡石约在600℃脱去羟基后晶体结构基本不变,直到1050℃分解。两类坯体焙烧后最终物相都是莫来石、方英石、石英及玻璃质。出于蜡石质釉面砖坯配料中存在含K_2O的伊利石等杂质,使叶蜡石晶体破坏,新矿物莫来石,方英石的生成温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蜡石 釉面砖坯 物相变化 X射线 焙烧 蜡石
原文传递
CuCo2Be表面等离子喷涂NiAl涂层的物相组成及其形成机理
20
作者 李惠 程晓农 +2 位作者 谢春生 项宏福 王冀恒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99,118,共6页
选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CuCo2Be合金表面制备了NiAl涂层.用DTA,XRD,SEM,EDS等分析手段探讨了NiAl涂层的形成机理及其组成涂层的化合物、物相的形成特点及规律.结果表明,由DTA分析可知选用的NiAl复合粉末在在600~671.81℃范围内出现两个放... 选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CuCo2Be合金表面制备了NiAl涂层.用DTA,XRD,SEM,EDS等分析手段探讨了NiAl涂层的形成机理及其组成涂层的化合物、物相的形成特点及规律.结果表明,由DTA分析可知选用的NiAl复合粉末在在600~671.81℃范围内出现两个放热峰,推测在此温度范围内发生两次放热反应;SEM,EDS分析表明,涂层组织呈现明显的层状,镍铝化合物为角状,XRD分析发现涂层物相在成形的不同阶段和时间内其生成的化合物类型、数量都呈现不同的变化.利用XRD,EDS分析界面处各相的生成及元素的分布、扩散情况,研究表明在界处存在一定的元素扩散,界面除了机械锚合也存在一定的微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NIAL涂层 涂层物相变化 形成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