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O_(2)添加量对SiC多孔陶瓷物相组成及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邓承继 贺锋 +3 位作者 梁一鸣 李季 高超 慕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8,共6页
为制备同时具有高气孔率和高强度的硅结合SiC多孔陶瓷,以α-SiC粉、单质Si粉及TiO_(2)粉为主要原料,在氩气气氛下经1400℃保温3 h制备SiC多孔陶瓷,探究TiO_(2)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2%、4%、8%)对材料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孔径... 为制备同时具有高气孔率和高强度的硅结合SiC多孔陶瓷,以α-SiC粉、单质Si粉及TiO_(2)粉为主要原料,在氩气气氛下经1400℃保温3 h制备SiC多孔陶瓷,探究TiO_(2)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2%、4%、8%)对材料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孔径分布及主要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TiO_(2)添加量的增加,单质Si的衍射峰逐渐消失,材料中检测到Ti_(3)O_(5)及TiSi_(2)物相,伴随着新相的生成,SiC颗粒间结合更加紧密,其显气孔率及平均孔径减小,力学性能显著提升。当TiO_(2)添加量为8%(w)时,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其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及平均孔径分别为33.6%、29.6 MPa和0.2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SiC陶瓷 TiO_(2) 孔径分布 物相组成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氟铝掺杂对C_(2)S晶型转变及平衡物相组成的影响
2
作者 郝帅 罗果萍 +3 位作者 卢元元 柴轶凡 安胜利 张博康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30-5236,共7页
为了探明CaF_(2)单掺及CaF_(2)和Al_(2)O_(3)复掺对C_(2)S晶型转变及平衡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使用FactSage7.1热力学软件对不同温度下平衡物相组成进行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CaF_(2)单掺及CaF_(2)和Al_(2)O_(3)复掺的C_(2)S焙烧... 为了探明CaF_(2)单掺及CaF_(2)和Al_(2)O_(3)复掺对C_(2)S晶型转变及平衡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使用FactSage7.1热力学软件对不同温度下平衡物相组成进行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CaF_(2)单掺及CaF_(2)和Al_(2)O_(3)复掺的C_(2)S焙烧试样的主要矿物组成进行检测。研究表明,CaF_(2)的掺杂对C_(2)S晶型由β-C_(2)S向γ-C_(2)S转变有抑制作用,CaF_(2)的掺杂量超过2.5%时,抑制效果明显。Al_(2)O_(3)和3%CaF_(2)复掺C_(2)S试样,既能改善试样高温环境下的动力学条件,促进CaF_(2)向C_(2)S中固溶,抑制C_(2)S晶型的转变;又能降低物相中游离氧化钙(f-CaO)含量,提高试样安定性;同时,生成的CaAl_(2)O_(4)物相,具有纳米晶须,在铝酸盐水泥中具有较好的桥接作用,有助于增强浇注料的韧性和抗拉强度,而生成的钙铝黄长石(Ca_(2)Al_(2)SiO_(7),简写C_(2)AS)可作为玻璃及陶瓷的主要原料使用。热力学分析表明,C_(2)S开始合成温度为840℃,Al_(2)O_(3)的掺杂能够提高C_(2)S的合成稳定温度,促进C_(2)AS的生成;并且明确了C_(2)AS物相和2-C_(2)S-CaF_(2)物相稳定存在温度范围,分别为700~1420℃和700~8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型转变 物相组成 X射线衍射仪 热力学计算 安定性
下载PDF
九种现代双壳类壳体物相组成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范德江 刘升发 +2 位作者 张爱滨 于子山 王文正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482,共8页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黄东海常见的9种现代双壳类壳体进行了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双壳类壳体分别属于三种类型,即文石质壳、方解石质壳、文石+方解石混合质壳。其中,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中国蛤蜊(Mactrachinensis...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黄东海常见的9种现代双壳类壳体进行了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双壳类壳体分别属于三种类型,即文石质壳、方解石质壳、文石+方解石混合质壳。其中,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中国蛤蜊(Mactrachinensis)、四角蛤蜊(Mactraveneriformis)、薄片镜蛤(Dosinialaminata)、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属于文石质壳,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中国不等蛤(Anomiachinensis)、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eus)属于方解石质壳,紫贻贝(Mytilusedulis)属于文石+方解石质的混合质壳;双壳类壳体物相组成与其生活方式有着一定的联系,营底栖埋入式生活者趋于形成文石质壳,底栖固着生活方式者趋于形成方解石质壳或混合质壳;不同大小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的物相组成上几乎没有差别,表明其壳体物相组成不受生命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双壳类 壳体 物相组成 X射线衍射 文石 方解石
下载PDF
棕榈油制备生物柴油过程中的物相组成及产品性质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惠娟 尚琼 +1 位作者 鲁厚芳 梁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52,共4页
利用棕榈油和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并测定了制备过程中各物相的组成以及产品生物柴油的性质。酯交换反应完成后,甲醇在甲酯相和甘油相的分配比例分别是48.4%和51.6%;催化剂NaOH基本上都分布在甘油相中;12.4%的皂分布在甲酯相,87... 利用棕榈油和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并测定了制备过程中各物相的组成以及产品生物柴油的性质。酯交换反应完成后,甲醇在甲酯相和甘油相的分配比例分别是48.4%和51.6%;催化剂NaOH基本上都分布在甘油相中;12.4%的皂分布在甲酯相,87.6%的皂分布在甘油相;0.7%的甲酯溶解在甘油相,1.9%的甘油溶解在甲酯相。棕榈油的转化率为99.0%,生物柴油的收率为97.4%。制得的生物柴油的密度、黏度、游离甘油含量、酸值、碘值、闪点等性质符合我国标准及美国标准。棕榈油生物柴油的冷滤点为13℃,与0#柴油掺混的混合物B10、B20、B30、B40的冷滤点均为1℃,基本可达到0#柴油的标准;从B50到B100,冷滤点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 柴油 物相组成 冷滤点
下载PDF
改性硫氧镁水泥物相组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8
5
作者 吴成友 余红发 +1 位作者 文静 董金美 《新型建筑材料》 2013年第5期68-72,共5页
研究了有机酸CA改性的硫氧镁水泥物相组成、抗压强度及耐水性能。改性后的硫氧镁水泥出现了大量新相,且Mg(OH)2的生成量明显减少。利用化学元素分析方法确定了该新相的组成为5Mg(OH)2.MgSO4.5H2O(515相)。采用SEM确定515相是一种针状晶... 研究了有机酸CA改性的硫氧镁水泥物相组成、抗压强度及耐水性能。改性后的硫氧镁水泥出现了大量新相,且Mg(OH)2的生成量明显减少。利用化学元素分析方法确定了该新相的组成为5Mg(OH)2.MgSO4.5H2O(515相)。采用SEM确定515相是一种针状晶体。利用TG-DSC方法研究了其分解规律。利用XRD跟踪试验确定了515相的生成过程并结合改性剂对氧化镁水化后pH值的影响,探讨了改性剂对硫氧镁水泥的改性机理。改性后水泥相的抗压强度和耐水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镁水泥 改性剂 物相组成 抗压强度 耐水性
下载PDF
原位生成陶瓷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物相组成和反应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孙继兵 李国彬 +1 位作者 崔春翔 安雅琴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4-369,共6页
通过外加颗粒SiO2 采用粉末冶金法成功制备了原位生成陶瓷相增强Al基复合材料 ,定量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反应机制。主要反应方程式为颗粒内Al + 1/ 2Mg +SiO2 =1/ 2MgAl2 O4 +Si和颗粒外 2Mg +Si=Mg2 Si。最终物相由约为 16.5 %... 通过外加颗粒SiO2 采用粉末冶金法成功制备了原位生成陶瓷相增强Al基复合材料 ,定量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反应机制。主要反应方程式为颗粒内Al + 1/ 2Mg +SiO2 =1/ 2MgAl2 O4 +Si和颗粒外 2Mg +Si=Mg2 Si。最终物相由约为 16.5 %~ 18.4%MgAl2 O4 ,3 %~ 5 %Si,11.7%Mg2 Si,及大于 0 .5 2 %MgO ,其余为Al组成 ,约 7%Al参加了反应 ,Mg和SiO2 基本消耗尽。反应是以SiO2 颗粒为核心进行的。这种反应及元素的扩散可以用“逐层反应机制”和“元素微观通道扩散机制”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铝基复合材料 物相组成 反应机制 扩散机制
下载PDF
X射线衍射法(XRD)分析煅烧白云石的物相组成 被引量:20
7
作者 蒋晓光 王岭 +7 位作者 储刚 胡晓静 李卫刚 刘明杨 王艳君 林忠 盛向军 陈宇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2年第1期31-33,36,共4页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白云石原矿和不同温度煅烧的白云石原矿进行了物相分析,白云石原矿中主相为CaMg(CO3)2,相对含量约为98.6%,杂质相为SiO2,相对含量约为1.4%。白云石原矿经过300和500℃,煅烧2h未见主相CaMg(CO3)2分解,在750℃煅...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白云石原矿和不同温度煅烧的白云石原矿进行了物相分析,白云石原矿中主相为CaMg(CO3)2,相对含量约为98.6%,杂质相为SiO2,相对含量约为1.4%。白云石原矿经过300和500℃,煅烧2h未见主相CaMg(CO3)2分解,在750℃煅烧2h,主相CaMg(CO3)2部分分解为碳酸钙和氧化镁,在1000℃煅烧2hCaMg(CO3)2全部分解为氧化镁和氧化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法 煅烧白云石 物相组成
下载PDF
石英含量对石英网眼多孔陶瓷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文忠和 李建保 +1 位作者 韩永生 杨晓战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6-38,共3页
以天然粉石英为骨料、硅质粘土为基础料、有机泡沫体为制品骨架,在1360℃保温30min获得了气孔率为76%、强度为1.6MPa的石英网眼多孔陶瓷。通过XRD、SEM研究了粉石英含量对陶瓷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粉石英含量过少会使多孔陶瓷体... 以天然粉石英为骨料、硅质粘土为基础料、有机泡沫体为制品骨架,在1360℃保温30min获得了气孔率为76%、强度为1.6MPa的石英网眼多孔陶瓷。通过XRD、SEM研究了粉石英含量对陶瓷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粉石英含量过少会使多孔陶瓷体孔筋产生微气孔,但粉石英含量过多莫来石量会有所减少;比较合适的含量是粉石英和基础料的比例为3∶7,这时孔筋非常致密,几乎看不到微气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网眼多孔陶瓷 物相组成 显微结构
下载PDF
转炉钢渣物相组成及其显微形貌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作良 陈韧 +2 位作者 孟祥然 孙野 李玲玲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0,共4页
利用XRF、XRD和SEM+EDS对本钢转炉钢渣的物相组成及其显微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钢渣为高碱度钢渣,钢渣中的主要物相有硅酸二钙、硅酸三钙、铁酸二钙以及RO相,还有少量二氧化硅相和金属铁相.铁酸二钙相呈无规则状或絮状、RO相呈骨骼... 利用XRF、XRD和SEM+EDS对本钢转炉钢渣的物相组成及其显微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钢渣为高碱度钢渣,钢渣中的主要物相有硅酸二钙、硅酸三钙、铁酸二钙以及RO相,还有少量二氧化硅相和金属铁相.铁酸二钙相呈无规则状或絮状、RO相呈骨骼状或絮状分布于硅酸二钙相和硅酸三钙相的基体上. XRD不能完全检出钢渣中的所有物相,需配以SEM+EDS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钢渣 物相组成 显微结构
下载PDF
Al_2O_3-Si材料加热过程中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新红 叶方保 +1 位作者 谢娟娟 钟香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9-1133,共5页
以电熔刚玉骨料和细粉为主要原料,引入5%~8%的Si粉,以纸浆废液为结合剂制备了Al2O3-Si材料。研究了Al2O3-Si材料埋碳加热(1000~1600℃)过程中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200℃烧后,Si开始与CO反应生成晶须状SiC,且晶须相互... 以电熔刚玉骨料和细粉为主要原料,引入5%~8%的Si粉,以纸浆废液为结合剂制备了Al2O3-Si材料。研究了Al2O3-Si材料埋碳加热(1000~1600℃)过程中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200℃烧后,Si开始与CO反应生成晶须状SiC,且晶须相互交叉连锁。1300~1400℃烧后,SiC晶须生成量明显增加,且发育长大,形成交叉连锁的网络填充在刚玉骨架结构中。1400℃烧后试样中还出现少量O'-SiAlON晶体。1500~1600℃烧后,SiC晶体发育长大,呈枝杈状和弯曲状。1400~1500℃烧后残留Si已熔化,发生塑性变形,起助烧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玉 SI 物相组成 显微结构
下载PDF
BaO-CeO_2-TiO_2微波介质陶瓷的烧结特性及物相组成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东祥 余晓华 +1 位作者 王鹤 赵俊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97-1200,共4页
采用TG-DTA、SEM、EDAX、XR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BaO-CeO_2-TiO_2微波介质陶瓷的烧结特性及物相组成.BaO-CeO_2-TiO_2的预烧温度和烧结温度分别为900~1100℃和1250~1300℃.结果表明:Ba_(6-3x)Ce_(8+2x)Ti_(18)O_(54)(x=0.8)在1300℃下烧... 采用TG-DTA、SEM、EDAX、XR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BaO-CeO_2-TiO_2微波介质陶瓷的烧结特性及物相组成.BaO-CeO_2-TiO_2的预烧温度和烧结温度分别为900~1100℃和1250~1300℃.结果表明:Ba_(6-3x)Ce_(8+2x)Ti_(18)O_(54)(x=0.8)在1300℃下烧结后形成了由A、B两相共存的体系,其中A、B两相的元素摩尔比分别为Ce:O=1.0:1.3,Ba:Ti:Ce:O=1.00:6.70:0.35:9.46.此时体系的介电常数为28.72,品质因数为最高值4862.13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介质陶瓷 BaO—CeO2-TiO2 物相组成
下载PDF
高炉冶炼钒钛烧结矿软熔滴落带物相组成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国才 苑天宇 陈小武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5-27,共3页
针对高炉冶炼钒钛烧结矿软熔滴落带的特点,对实验室软熔滴落装置模拟高炉条件制备的软熔带和滴落带试样进行了研究,弄清了这个区间的物相组成。
关键词 高炉 钒钛烧结矿 软熔带 滴落带 物相组成
下载PDF
MgO晶须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多样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道媛 郭新荣 +3 位作者 张海军 贾晓林 孙加林 钟香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0-253,共4页
采用适当MgO Al比例物料,压制成型后放入气氛炉中于1500℃烧制6h,最终在样块表面得到MgO晶须。晶须的物相组成为方镁石,显微结构研究表明多数呈细长的柱状,顶端尖锐,长约600~800μm,长径比100~200;晶须发育的纹理特征有多种,晶须的横... 采用适当MgO Al比例物料,压制成型后放入气氛炉中于1500℃烧制6h,最终在样块表面得到MgO晶须。晶须的物相组成为方镁石,显微结构研究表明多数呈细长的柱状,顶端尖锐,长约600~800μm,长径比100~200;晶须发育的纹理特征有多种,晶须的横截面有扁六边形、正六边形、菱形和正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形状等多种,能谱分析表明晶须的形貌与化学组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晶须 物相组成 显微结构 方镁石 微观形貌 长径比
下载PDF
不同工艺钢渣物相组成及其显微形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启帆 包燕平 +4 位作者 林路 徐国平 程慧高 黄毅 辛彩萍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6-89,共4页
利用XRF,XRD和SEM+EDS对转炉、电炉和LF精炼炉三种工艺钢渣的物相组成及其显微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转炉渣和电炉渣主要物相组成较为相似,为β-C2S、钙铁相以及RO相,但RO相的成分不同;LF精炼渣主要物相为γ-C2S、钙铝相以及RO相。转... 利用XRF,XRD和SEM+EDS对转炉、电炉和LF精炼炉三种工艺钢渣的物相组成及其显微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转炉渣和电炉渣主要物相组成较为相似,为β-C2S、钙铁相以及RO相,但RO相的成分不同;LF精炼渣主要物相为γ-C2S、钙铝相以及RO相。转炉渣和LF精炼渣的钙硅相多呈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电炉渣的钙硅相多呈长板形状;转炉渣和电炉渣的钙铁相均以延伸的状态分布在其它物相之间,RO相主要分布在钙铁相内,无规则形状,尺寸大小不一;LF精炼渣的钙铝相以及含硫钙铝相也以连续延伸的无定形状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工艺 钢渣 物相组成 显微结构
下载PDF
烧成温度对Al_2O_3/Ni复合材料的致密化、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国军 黄校先 +1 位作者 郭景坤 陈大明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8-63,共6页
 首先采用非均相沉淀合成出Ni包裹Al2O3粉体,然后热压烧结包裹粉体制备了Al2O3/Ni复合材料。本文作者主要研究了不同烧成温度对复合材料致密化、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00℃保温1h,烧结体获得了最大相对密度,而致密度...  首先采用非均相沉淀合成出Ni包裹Al2O3粉体,然后热压烧结包裹粉体制备了Al2O3/Ni复合材料。本文作者主要研究了不同烧成温度对复合材料致密化、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00℃保温1h,烧结体获得了最大相对密度,而致密度随Ni含量的增加反而降低;高于1350℃时,除Al2O3和Ni相外,在烧结体的表层生成一种由Al,Ni,O,C四种元素组成的新相;随着温度的升高,包裹层的纳米Ni颗粒聚合、长大,并退缩至三角晶界处,在适当的烧结温度(1400℃),少数小的纳米Ni颗粒被卷入Al2O3晶内,大的位于三角晶界,当烧成温度为1450℃时,不仅观察到Al2O3/Ni界面存在空隙,也发现了Al2O3晶粒异常长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粉体 Al2O3/Ni复合材料 烧成温度 致密化 物相组成 显微结构
下载PDF
热电池用LiB合金的物相组成及对放电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志坚 唐华芬 +1 位作者 李志友 曲选辉 《金属功能材料》 CAS 1998年第5期222-226,共5页
采用不同的温度控制和搅拌模式制备了物相组成有所差别的Li-B合金,采用DTA、XRD法测试了该Li-B合金的物相组成,其中主要物相为Li7B6,金属Li,少量Li2O。不同样品各相比例有所不同,总的来说,随Li7B6... 采用不同的温度控制和搅拌模式制备了物相组成有所差别的Li-B合金,采用DTA、XRD法测试了该Li-B合金的物相组成,其中主要物相为Li7B6,金属Li,少量Li2O。不同样品各相比例有所不同,总的来说,随Li7B6含量的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热稳定性不高的样品,放电也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相组成 LiB合金 电极材料 热电池 放电性能
下载PDF
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湖泊堆积物的物相组成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文世 郑洪汉 王冠鑫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9-127,共9页
本文根据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燕鸥湖、西湖和基太克湖三个堆积剖面物相组成与丰度的资料,讨论其物相组成特征、物质来源及其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湖泊堆积物主要来自该岛广泛分布的火山岩。在南极地区干冷环境条件下,源区母... 本文根据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燕鸥湖、西湖和基太克湖三个堆积剖面物相组成与丰度的资料,讨论其物相组成特征、物质来源及其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湖泊堆积物主要来自该岛广泛分布的火山岩。在南极地区干冷环境条件下,源区母岩所经受的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微弱。高岭石、方解石丰度与年龄关系曲线在湖积层与冰碛层之间的陡削变化表明,相应的环境变化是突变式的,可能与这两种堆积物搬运方式的不同和冰碛物的保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湖泊堆积 物相组成 环境意义
下载PDF
不同成分及热处理态无镍钛基合金的物相组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正存 朱晓斌 +3 位作者 杜洁 严勇健 顾苏怡 杨益飞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7-31,共5页
采用真空电弧炉熔炼不同成分的Ti-Mo、Ti-Nb系合金,研究了铝、铁、锡、铌、钼等元素对淬火态和退火态合金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钼含量增加,退火态Ti-Mo合金中α相含量减少,β相含量增加,淬火态Ti-Mo合金中依次形成α′、α″和β... 采用真空电弧炉熔炼不同成分的Ti-Mo、Ti-Nb系合金,研究了铝、铁、锡、铌、钼等元素对淬火态和退火态合金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钼含量增加,退火态Ti-Mo合金中α相含量减少,β相含量增加,淬火态Ti-Mo合金中依次形成α′、α″和βM相;铝和锡元素使淬火态Ti-12Mo和Ti-33Nb合金中α″相增加,为α稳定剂;在退火态Ti-12Mo和Ti-33Nb合金中,锡能够抑制β相向ω相的转变,表现出β稳定剂倾向;铝可以使退火态Ti-12Mo合金中α相增加,但在退火态Ti-33Nb合金中却表现出β稳定剂倾向;铁为强β稳定剂,可使Ti-33Nb合金及淬火态Ti-12Mo合金组织中β或βM相增加,但由于退火态Ti-12Mo-2Fe合金中的β相易发生共析分解,其α相有所增加;铌、钼同样为β稳定剂,作用效果比铁的作用效果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镍钛基合金 热处理 物相组成
下载PDF
SHS转炉补炉料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建平 倪文 陈德平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7-281,共5页
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原理,选择工业铝粉作为发热剂,菱镁矿为供氧剂,通过铝热反应,研制出了一种以镁砂为骨料,以镁铝尖晶石和炭质材料作为结合相的新型SHS转炉补炉料。对不同环境温度下补炉料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合... 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原理,选择工业铝粉作为发热剂,菱镁矿为供氧剂,通过铝热反应,研制出了一种以镁砂为骨料,以镁铝尖晶石和炭质材料作为结合相的新型SHS转炉补炉料。对不同环境温度下补炉料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合成尖晶石的固相反应原理及SHS产物相的烧结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补炉料中颗粒状的骨料方镁石与SHS反应产物尖晶石、非晶质碳、少量刚玉相和硅酸盐玻璃相共同构成含有气孔的交织结构,形成尖晶石、碳桥和陶瓷相与方镁石骨料的多重结合;SHS反应过程分碳酸盐矿物的分解反应、铝热氧化还原反应(即SHS反应)和合成尖晶石的固相烧结反应三步进行,其烧结受扩散机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S转炉 补炉料 物相组成 显微结构 特征 自蔓延高温合成 转炉 炭素材料 尖晶石 镁砂
下载PDF
7055铝合金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及其性能特点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国军 吕新宁 《上海有色金属》 CAS 2008年第3期118-122,共5页
说明了7055合金中Zn、Cu、Mg、Si、Fe和Zr等元素在该合金中的作用或影响;阐述了该合金的物相组成和-αAl、η(MgZn2)、S(Al2CuMg)、T(Al2Zn3Mg2)以及Al3Zr的作用;讲解了基体沉淀相(MPt)、晶界沉淀相(GBP)和晶间无析出带宽度(PFZ)对该合... 说明了7055合金中Zn、Cu、Mg、Si、Fe和Zr等元素在该合金中的作用或影响;阐述了该合金的物相组成和-αAl、η(MgZn2)、S(Al2CuMg)、T(Al2Zn3Mg2)以及Al3Zr的作用;讲解了基体沉淀相(MPt)、晶界沉淀相(GBP)和晶间无析出带宽度(PFZ)对该合金性能的影响,介绍了该合金的性能特点进而介绍了该合金晶界腐蚀、应力腐蚀和剥落腐蚀的产生机理。总结了该合金化学成分、物相组成与宏观性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5铝合金 化学成分 物相组成 性能 剥落腐蚀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