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时空物种分布模型研究海州湾大泷六线鱼的时空分布
1
作者 赵伟 任一平 +2 位作者 徐宾铎 薛莹 张崇良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128,共12页
为了解海州湾大泷六线鱼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13—2019年秋季在海州湾开展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和环境观测数据,构建了时空物种分布模型(spatio-temporal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分析其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残... 为了解海州湾大泷六线鱼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13—2019年秋季在海州湾开展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和环境观测数据,构建了时空物种分布模型(spatio-temporal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分析其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残差分析比较其与广义加性模型的残差独立性和异质性,运用交叉验证检验模型预测性能,最终结合delta方法对其分布进行预测并计算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和资源分布重心。时空模型的偏差解释率为65.50%,模型分析表明,影响大泷六线鱼资源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为水深(22.11%),其次为底层水温(12.98%),底层盐度(0.09%)的影响较小,水深与其分布存在正向相关性,底层水温与其分布存在负向相关性,底层盐度与其分布存在弱正向线性关系。时空模型的残差独立性和异质性较GAM更强,其交叉验证回归线斜率为0.90±0.38。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主要分布在34.5°N以北,120.0°E以东的海域,其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的高值区域呈现逐年收缩的趋势,资源分布重心呈现向东北海域转移的趋势,这可能是气候变迁以及捕捞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解析了大泷六线鱼在海州湾的时空分布,对于深入了解大泷六线鱼的分布动态和科学的渔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泷六线鱼 时空物种分布模型 环境因子 高斯马尔科夫随机场 时空自相关 海州湾
原文传递
基于物种分布模型的兴安落叶松林概率分布区动态研究
2
作者 庞荣荣 刘鸣谦 +2 位作者 高露双 李思杰 韩新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全球变暖对森林的地理分布有重要影响,兴安落叶松是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准确评价气候变暖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地理分布的影响,为制定兴安落叶松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基于机械布点的方法在东北地区建立了68个... 全球变暖对森林的地理分布有重要影响,兴安落叶松是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准确评价气候变暖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地理分布的影响,为制定兴安落叶松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基于机械布点的方法在东北地区建立了68个半径为17.85 m、面积为1000 m^(2)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临时样圆。从ClimateAP软件获取1950-2017年的气候数据,通过M-K检验判定区域年均温突变点。根据影响兴安落叶松地理分布的8个潜在气候因子变量:年均温(MAT)、最冷月均温(MCMT)、最暖月均温(MWMT)、最冷最暖月温差(TD)、年均降水量(MAP)、秋季降水量(MAPA)、>5℃年积温(DD>5℃)和哈格里夫斯水分亏缺(HCMD),利用MaxEnt模型选取突变前后影响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探讨突变前、后兴安落叶松林的潜在概率分布区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温度在1984年之后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影响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长概率分布区的主导因子均为DD>5℃、MWMT和HCMD,且3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均达到85%以上,在突变后主导因子中贡献率最大的因子由>5℃积温(40.21%)转变为最暖月均温(40.29%),这2个时期温度的累积贡献率均高于降水;气候变暖使得兴安落叶松林的潜在气候生长概率分布区整体呈现北移的趋势,且不同概率分布区变化趋势具有差异性。兴安落叶松林不存在区、中概率区和高概率区的面积在突变后均减少,而低概率区的面积增加,兴安落叶松林适生区的总面积整体上仍呈现增加的趋势,其总面积由突变前的131.31万km^(2)扩大至135.55万km^(2)。本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对兴安落叶松林不同概率分布区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该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兴安落叶松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气候变暖 物种分布模型 概率分布
下载PDF
基于物种分布模型预测两种风铃木在中国的引种适应分布
3
作者 孟景祥 张勇 +4 位作者 魏永成 仲崇禄 李振 王玉娇 艾迪 《热带林业》 2023年第1期4-10,共7页
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SDMs)常被用于评价物种在不同地域的适生概率,但能否用于指导远距离引种栽培仍需试验证明。该研究以黄花风铃木和红花风铃木这两种外来树种为研究对象,对比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际栽培分布的差异... 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SDMs)常被用于评价物种在不同地域的适生概率,但能否用于指导远距离引种栽培仍需试验证明。该研究以黄花风铃木和红花风铃木这两种外来树种为研究对象,对比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际栽培分布的差异。结果显示:黄花风铃木和红花风铃木的理论适生阈值分别为0.433和0.469,均明显高于栽培样点的最低适生概率。其中,黄花风铃木的预测适生区面积约为7.96×10^(4) km^(2),仅包含4.19%的实际栽培样点,是实际可栽培面积的6.48%。红花风铃木的预测适生区面积约为28.91×10^(4)km^(2),包含71.79%的实际栽培样点,是实际可栽培面积的62.6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值、最冷月均温、土壤有机物碳含量对黄花风铃木在中国的适生概率有明显的正影响,而最冷月均温对红花风铃木的适生概率有明显的负影响。该研究证明了物种分布模型在指导远距离引种栽培时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并揭示了影响风铃木预测准确度和适应性分布的可能原因。该研究将为物种分布模型的应用优化以及风铃木的栽培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风铃木 红花风铃木 物种分布模型 适生概率 适应分布 环境影响
下载PDF
基于物种分布模型的黄杯杜鹃潜在分布区预测研究
4
作者 高一心 邓忠坚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62-68,共7页
黄杯杜鹃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园艺价值和医药开发价值的物种,目前处于易危状态,因此了解其潜在分布区对制定相应的物种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ax Ent、RF和GLM模型分别预测了黄杯杜鹃在云南的潜在分布区,预测结果的AUC值分别为0... 黄杯杜鹃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园艺价值和医药开发价值的物种,目前处于易危状态,因此了解其潜在分布区对制定相应的物种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ax Ent、RF和GLM模型分别预测了黄杯杜鹃在云南的潜在分布区,预测结果的AUC值分别为0.988、0.963和0.981。基于物种先验分布区和物种分布调查数据,优选了Max Ent模型的预测结果为最佳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黄杯杜鹃在滇西北的潜在分布状况,提供了一种模型性能评估方法,为多模型选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杯杜鹃 物种分布模型 分布预测 云南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绿太阳鱼物种分布预测
5
作者 万安 朱正杰 +1 位作者 万云 杨红飞 《宿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4-39,共6页
绿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是一种具有较高入侵风险的外来物种。本文结合19个生物气候因子和2 450个绿太阳鱼分布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绿太阳鱼在全球的适宜分布区。结果表明绿太阳鱼在全球除南极洲外的各个大洲淡水水... 绿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是一种具有较高入侵风险的外来物种。本文结合19个生物气候因子和2 450个绿太阳鱼分布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绿太阳鱼在全球的适宜分布区。结果表明绿太阳鱼在全球除南极洲外的各个大洲淡水水域都有广泛的适生区,且我国的东北部、中东部、西南部、南部均有该物种的中、高适生区分布;气温是限制绿太阳鱼分布的重要因素,其适宜的环境因子是年平均适宜温度为11.98℃到18.91℃之间,适宜气温宽幅从-9.27℃到35.06℃,适宜的环境范围较宽。本文认为在如今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下,适应温度宽幅较大的绿太阳鱼在缺少人类干扰地区的扩散趋势将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模型 入侵种 适生区
下载PDF
物种分布模型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28
6
作者 李国庆 刘长成 +3 位作者 刘玉国 杨军 张新时 郭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827-4835,共9页
利用物种分布模型估计物种的真实和潜在分布区,已成为区域生态学与生物地理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然而,到目前为止,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些关键的生态过程未能被有效纳入到物种分布模型的理论框架中,从而为解释物... 利用物种分布模型估计物种的真实和潜在分布区,已成为区域生态学与生物地理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然而,到目前为止,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些关键的生态过程未能被有效纳入到物种分布模型的理论框架中,从而为解释物种分布模型预测的结果带来了诸多困惑。鉴于此,总结了物种分布模型的理论基础;系统探讨了物种分布模型与物种分布区的关系;特别指出了物种分布模型研究中存在的理论问题;重点阐述了物种分布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认为,物种分布模型与生态位理论、源-库理论、种群动态理论、集合种群理论、进化理论等具有重要的联系;正确理解物种分布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物种分布区的关系,有赖于对影响物种分布的3个主要因素(环境条件、物种相互作用与物种迁移能力)做出定量的分离;目前物种分布模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未能将物种的相互作用和物种的迁移能力有效纳入到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未来物种分布模型的发展应该加强模型背后理论框架的研究,并进一步加强整合物种相互作用过程、种群动态过程、迁移过程和物种进化过程等内容。研究还认为,从更高的理论层次模拟功能群和群落结构将是未来物种分布模型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模型 物种生态位模型 气候变化 生态位理论 竞争作用
下载PDF
样本量对MaxEnt模型预测物种分布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42
7
作者 陈新美 雷渊才 +1 位作者 张雄清 贾宏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9,共7页
以实际调查的4个物种的34个不同样本量(5,6,8,10,15,20,25,30,40,50,60,70,80,90,100,120,150,180,200,22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800,900,1000,1200)为例,模拟计算分析不同的样本量对MaxEnt物种分布模型的精度和稳... 以实际调查的4个物种的34个不同样本量(5,6,8,10,15,20,25,30,40,50,60,70,80,90,100,120,150,180,200,22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800,900,1000,1200)为例,模拟计算分析不同的样本量对MaxEnt物种分布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样本量的大小对MaxEnt模型预测物种空间分布的精度影响不大,在样本量较小时,精度不稳定,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训练数据在样本量50左右,检验数据在样本量120左右),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越来越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本量 最大熵物种分布模型 AUC 预测精度 标准差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巴山冷杉-糙皮桦混交林物种分布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6
8
作者 任学敏 杨改河 +4 位作者 王得祥 秦晓威 刘振学 赵双喜 白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05-613,共9页
对太白山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糙皮桦(Betula utilis)混交林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采用CCA排序法分析了环境因子与物种分布的关系,偏CCA评估了各个环境因子的重要程度,GAM拟合了物种丰富度对各个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土壤p... 对太白山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糙皮桦(Betula utilis)混交林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采用CCA排序法分析了环境因子与物种分布的关系,偏CCA评估了各个环境因子的重要程度,GAM拟合了物种丰富度对各个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土壤pH、海拔、岩石盖度对物种分布有显著影响(P<0.05),其影响强度为:海拔>岩石盖度>pH,其它环境因子(土壤有机质、全N、全P含量和坡度)影响不显著(P>0.05)。GAM拟合结果表明,土壤pH、岩石盖度、海拔和全N含量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主要环境因子(P<0.01),物种丰富度随pH值升高而增加,随岩石盖度和海拔升高而减小,而随全N含量的变化较为复杂;土壤有机质、全P含量和坡度对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巴山冷杉-糙皮桦混交林物种分布及多样性是由海拔、岩石盖度和土壤pH值为主的多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 CCA 环境因子 物种多样性 GAM 巴山冷杉-糙皮桦混交林
下载PDF
物种分布模型的发展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187
9
作者 许仲林 彭焕华 彭守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7-567,共11页
物种分布模型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以保护区规划、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的影响等为目的的研究。回顾了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多种物种分布模型,总结了评价模型性能的方法。基于物种分布模型的发展和应用以及性能评价中尚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在... 物种分布模型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以保护区规划、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的影响等为目的的研究。回顾了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多种物种分布模型,总结了评价模型性能的方法。基于物种分布模型的发展和应用以及性能评价中尚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在物种分布模型中集成样本选择模块能够避免模型预测过程中的过度拟合及欠拟合,增加变量选择模块可评估和降低变量之间自相关性的影响,增加生物因子以及将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机制(及扩散行为特征)和潜在分布模型进行结合,是提高模型预测性能的可行方案;在模型性能的评价方面,采用赤池信息量可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客观评价。相关建议可为物种分布建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模型 性能评价 阈值相关 阈值无关
下载PDF
样本容量和物种特征对BIOCLIM模型模拟物种分布准确度的影响--以12个中国特有落叶栎树种为例 被引量:49
10
作者 邵慧 田佳倩 +1 位作者 郭柯 孙建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0-877,共8页
物种分布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及保护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由于难于取样或标本记录不完善等原因,真正能够用于模型预测的物种分布数据非常有限。因此,有必要搞清楚样本容量和物种特征对模型模拟准确度的影响,为确定以物... 物种分布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及保护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由于难于取样或标本记录不完善等原因,真正能够用于模型预测的物种分布数据非常有限。因此,有必要搞清楚样本容量和物种特征对模型模拟准确度的影响,为确定以物种特征为区分条件的最小样本容量奠定基础。为了探讨应用BIOCLIM模型预测中国特有植物种的效果,以12个落叶栎树种为例,从不同的样本容量和生态特征两方面研究其对BIOCLIM模型模拟准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BIOCLIM模型模拟准确度随样本容量的增加在初期几乎呈直线增加趋势至样本容量达到25,随后渐变平缓至样本容量为75~100时达到最大值。此外,生态幅窄和环境特化物种比生态幅宽和对环境耐受性强的物种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准确度。结果说明,BIOCLIM可有效地用于样本数量较小的狭域型物种分布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预测 落叶栎 BIOCLIM模型 模型准确度 样本容量 物种特征
下载PDF
全球变暖对物种分布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曹福祥 徐庆军 +2 位作者 曹受金 龙绛雪 祁承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89,共4页
综述了物种分布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下物种分布发生变化,这将导致部分物种灭绝、发生物种更替、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都会发生变化,预示着农林业生产的布局将被迫发生改变.
关键词 全球变暖 物种分布 影响 研究
下载PDF
广义模型及分类回归树在物种分布模拟中的应用与比较 被引量:67
12
作者 曹铭昌 周广胜 翁恩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031-2040,共10页
比较3个应用较广的模拟物种地理分布模型:广义线性模型(GLM)、广义加法模型(GAM)与分类回归树(CART)对中国树种地理分布模拟的优劣,以提出更为合适的模拟物种地理分布模型,并用于预测气候变化对物种地理分布的影响。3个模型对中国15种... 比较3个应用较广的模拟物种地理分布模型:广义线性模型(GLM)、广义加法模型(GAM)与分类回归树(CART)对中国树种地理分布模拟的优劣,以提出更为合适的模拟物种地理分布模型,并用于预测气候变化对物种地理分布的影响。3个模型对中国15种树种地理分布的模拟研究表明:除对油松、辽东栎分布的模拟精度稍差外,对其余树种分布的模拟精度均较高,其中以GAM模型最好。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比较分析了这3个模型对青冈、木荷、红松和油松4种树种的地理分布模拟效果,结果亦表明:这3个模型均能很好模拟青冈和木荷的地理分布,而GLM模型对红松分布的模拟结果不太理想,3个模型对油松分布的模拟结果均不甚理想,其中以GLM模型最差。基于3个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下青冈与蒙古栎地理分布的预测表明:GLM模型与GAM模型对青冈分布的预测结果较为接近,青冈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向西和向北扩展,而CART模型预测青冈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除有向西、向北扩展趋势外,广东和广西南部的青冈分布区将消失;3个模型均预测蒙古栎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向西扩展,扩展面积的大小为:模型的模拟面积>模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 广义线性模型 广义加法模型 分类回归树
下载PDF
四照花物种分布格局模拟及冰期避难所推测 被引量:19
13
作者 管毕财 陈微 +3 位作者 刘想 蔡奇英 刘以珍 葛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41-2547,共7页
气候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自然因素,同时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分布。该文以广泛分布于中国的观花植物四照花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标本库查询和野外实地调查确定四照花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模拟四照花的历... 气候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自然因素,同时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分布。该文以广泛分布于中国的观花植物四照花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标本库查询和野外实地调查确定四照花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模拟四照花的历史分布格局、当前分布格局及未来的分布趋势,计算不同时期物种分布面积的变化并分析物种分布变化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四照花当前的分布主要受降水量变异系数、最冷月份最低温、最冷季节平均温度和温度季节变化4个生物气候因子影响。此外,基于四照花在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和当前的分布格局的变化推测:冰期来临时,中西部的大巴山地区和东部天目山地区是四照花潜在分布的核心区,为四照花的冰期避难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照花 冰期避难所 物种分布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镧在Wistar大鼠肝脏中的物种分布 被引量:11
14
作者 卢然 朱严楣 +5 位作者 陈杭亭 赵大庆 倪嘉缵 陈东 聂毓秀 刘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73-278,共6页
采用ICP MS、凝胶过滤层析及超滤技术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了长时间、低剂量镧作用后 ,镧在Wistar大鼠肝脏中的代谢累积及其物种分布。结果表明 ,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增长 ,镧在肝脏中的累积量有规律地增大 ;停止给药一段时间... 采用ICP MS、凝胶过滤层析及超滤技术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了长时间、低剂量镧作用后 ,镧在Wistar大鼠肝脏中的代谢累积及其物种分布。结果表明 ,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增长 ,镧在肝脏中的累积量有规律地增大 ;停止给药一段时间后 ,积累在肝脏中的镧有不同程度的代谢 ,其代谢速度很慢 ;累积在肝脏中的镧主要分布于分子量大于 6 0 0 0 0的水溶性蛋白中 ;经SephacrylS 2 0 0层析分离得到的六个蛋白洗脱峰中均含有稀土 ,在第一个洗脱峰中含量最大 ,约占肝脏含镧大分子蛋白 (分子量大于 6 0 0 0 0 )总量的 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稀土代谢 物种分布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影响模拟中的不确定性组分分割与制图--以油松为例 被引量:34
15
作者 张雷 刘世荣 +1 位作者 孙鹏森 王同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749-5761,共13页
物种分布模型是预测评估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影响的主要工具。为了降低物种分布模型在预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近期有学者提出了采用组合预测的新方法,即采用多套建模数据、模型技术,模型参数,以及环境情景数据对物种分布进行预测,构成物... 物种分布模型是预测评估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影响的主要工具。为了降低物种分布模型在预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近期有学者提出了采用组合预测的新方法,即采用多套建模数据、模型技术,模型参数,以及环境情景数据对物种分布进行预测,构成物种分布预测集合。但是,组合预测中各组分对变异的贡献还知之甚少,因此有必要把变异组分来源进行分割,以更有效地利用组合预测方法来降低模型预测中的不确定性。以油松为例,采用8个生态位模型,9套模型训练数据,3个GCM模型和一个SRES(A2)排放情景,模型分析了油松当前(1961—1990年)和未来气候条件下3个时间段(2010—2039年,2040—2069年,2070—2099年)的潜在分布。共计得到当前分布预测数据72套,未来每个时间段分布数据216套。采用开发的ClimateChina软件进行当前和未来气候数据的降尺度处理。采用Kappa、真实技巧统计方法(TSS)和接收机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随机森林(RF)、广义线性模型(GLM),广义加法模型(GAM)、多元自适应样条函数(MARS)以及助推法(GBM)预测效果较好,几乎不受建模数据之间差异的影响。混合判别分析模型(MDA)对建模数据之间的差异非常敏感,甚至出现建模失败现象。采用三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组合预测中的不确定性来源进行变异分割,结果表明,模型之间的差异对模拟预测结果不确定性的贡献最大且所占比例极高,而建模数据之间的差异贡献最小,GCM贡献居中。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物种分布模拟预测中不确定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模拟 不确定性 变异分割 气候变化 油松
下载PDF
东灵山地区大步甲属物种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多样性格局 被引量:25
16
作者 于晓东 周红章 罗天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724-1733,共10页
针对东灵山地区的 1 1种不同生境 ,利用巴氏罐诱法研究大步甲属 ( Carabus)种类多样性及其变化与生境的关系 ,结果表明 :( 1 )本地区有大步甲 1 0种 ,其中 C. manifestus Kraatz和 C. crassesculptus Kraatz为优势种 ,占总数的 70 .8% ,... 针对东灵山地区的 1 1种不同生境 ,利用巴氏罐诱法研究大步甲属 ( Carabus)种类多样性及其变化与生境的关系 ,结果表明 :( 1 )本地区有大步甲 1 0种 ,其中 C. manifestus Kraatz和 C. crassesculptus Kraatz为优势种 ,占总数的 70 .8% ,与C.smaragdinus Fischer、C.vladimirskyi Dejean和 C.sculptipennis Chaudoir一起构成本地区的常见种 ;( 2 )从物种丰富度和数量看 ,由高到低依次为小龙门林区 (以森林为主 )、梨园岭退耕区 (以灌丛和萌生丛为主 )、东灵山主峰区 (高海拔 ,亚高山植物 ) ;物种多样性指数 ( H ')由高到低依次为梨园岭退耕区、小龙门林区、东灵山主峰区 ;均匀度指数值 ( E)梨园岭退耕区最高 ,其次为东灵山主峰区 ,再次为小龙门地区 ;( 3)利用物种的发生与频度数据 ,对 1 1种不同生境进行栖息地相似性聚类分析 ,发现东灵山主峰区的 3种生境可归为一类 ,小龙门林区 5种生境可归为另一类 ,梨园岭退耕区的辽东栎萌生丛单独为一类 ,梨园岭退耕区的山杏和荆条灌丛构成一类 ,这反映了大步甲属种类分布的地域及生境特点 ,特别是生境内的湿度、温度和地表覆盖层等特点 ;( 4 )通过物种间的相关分析看出 :C. smaragdinus和 C. granulatus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反映了它们对退耕区的选择倾向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灵山地区 大步甲属 物种分布 季节变化 多样性
下载PDF
小五台山亚高山草甸物种分布与温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江源 黄秋如 +2 位作者 韩京莎 黄晓霞 刘全儒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13-1217,共5页
通过转化糖方法、植物群落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分别测得生境效应温度、物种盖度和生物量,应用该数据分析小五台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物种分布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记录到的97种维管植物中,约36%的物种分布受生境温度条件影响,约20%物... 通过转化糖方法、植物群落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分别测得生境效应温度、物种盖度和生物量,应用该数据分析小五台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物种分布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记录到的97种维管植物中,约36%的物种分布受生境温度条件影响,约20%物种的相对盖度与温度变化呈显著相关.生物量或相对盖度与温度呈正相关的有11种植物,相对盖度与温度呈负相关的有8种植物.在物种分布与温度关系的研究中,对频度为90%~20%的物种,采用盖度指标进行分析通常可行,对频度大于90%的物种,采用生物量数据比盖度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五台山 亚高山草甸 生境效应温度 物种分布
下载PDF
中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物种分布的区域分异 被引量:16
18
作者 周立志 马勇 叶晓堤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3-194,共12页
搜集整理我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地理分布数据 ,通过生境分析 ,确定啮齿动物分布区。基于GIS技术 ,以面积约为 6 470km2 的 76 6个栅格收集我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的二元分布数据 ,采用多元分析的分层聚类方法 ,依据欧氏距离平方值 ,将地理... 搜集整理我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地理分布数据 ,通过生境分析 ,确定啮齿动物分布区。基于GIS技术 ,以面积约为 6 470km2 的 76 6个栅格收集我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的二元分布数据 ,采用多元分析的分层聚类方法 ,依据欧氏距离平方值 ,将地理分布单元划分为若干个组。结果表明 ,当欧氏距离平方值分别为 11 379、17 0 6 8、 2 2 75 8和 2 8 44 7时 ,76 6个地理分布单元依次可分为 30、 9、 5和 3个组。分布单元组的物种组成比较和生态型分析表明 :①在我国干旱地区的海拔较低地带 ,景观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过渡到荒漠 ,地理分布单元组亦呈现相应的分布格局 ,喜湿的物种逐渐减少 ,耐旱的种类增加 ;②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寒漠与蒙新温性和暖温性荒漠啮齿动物物种数和组成相近 ,物种多样性低 ;③阿尔泰山地及南麓平原啮齿动物组成较为特殊 ,寒湿啮齿动物成份最高 ;④东祁连山地及其北麓以及伊犁谷地、额敏谷地、伊犁天山、准噶尔界山及东麓山前平原的啮齿动物成份较为复杂 ,物种多样性较高。我国干旱地区东部啮齿动物的物种密度和多样性高于西部 ,但在东部草原和西部荒漠之间的过渡区物种密度较高 ,表现出物种生态地理分布的边缘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中国 干旱地区 GIS 物种分布 区域分异 栅格单元
下载PDF
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研究 Ⅲ.物种分布格局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利民 韩梅 +1 位作者 周广胜 王玉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1,共4页
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群落物种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 :2 2个种中有 16个为聚集分布 ,4个为均匀分布 ,2个为随机分布。说明群落中多数物种为聚集分布 ,其格局尺度多小于 0 0 4m2 。认为物种聚集... 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群落物种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 :2 2个种中有 16个为聚集分布 ,4个为均匀分布 ,2个为随机分布。说明群落中多数物种为聚集分布 ,其格局尺度多小于 0 0 4m2 。认为物种聚集分布可能在维持多样性中起重要作用 ,并在群落物种花期分布、物种实现生态位、种间关联与种间协变研究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群落 物种多样性 维持机制 小尺度格局竞争假说 物种分布格局
下载PDF
关于MaxEnt模型在预测物种分布的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牛鑫 周天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5期0026-0029,共4页
指出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的MaxEnt模型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并且得到了相关学者们的高度认可。本文介绍了MaxEnt模型的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MaxEnt模型在濒危动植物的潜在分布区的预测,在不同气候模式下病虫害的爆发预测,物种入侵的... 指出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的MaxEnt模型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并且得到了相关学者们的高度认可。本文介绍了MaxEnt模型的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MaxEnt模型在濒危动植物的潜在分布区的预测,在不同气候模式下病虫害的爆发预测,物种入侵的风险地区的预测等领域应用。以期在物种保护和生态环境维护方面给出科学可行的建议,并且为减少农业林业经济损失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生态位模型 MAXENT 物种潜在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