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DEAL-IQ技术定量评估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下肢肌肉脂肪浸润的研究
1
作者 田兆荣 田博 +4 位作者 王玉琪 贾晶 陈兵 王志军 龚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04-1308,共5页
目的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成像(IDEAL-IQ)序列定量评估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患者大腿肌肉脂肪浸润程度,分析脂肪分数(FF)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目的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成像(IDEAL-IQ)序列定量评估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患者大腿肌肉脂肪浸润程度,分析脂肪分数(FF)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32例IIM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双侧大腿T1WI、T2WI及IDEAL-IQ序列横轴位扫描,于IDEAL-IQ序列生成的FF图上测量双侧大腿前外侧肌群、内侧肌群及后侧肌群各组肌肉的FF值。比较IIM组与对照组间、不同肌群间肌肉FF值的差异,分析大腿肌肉FF值与IIM患者体重指数、病程、肌力的相关性。结果IIM组大腿前外侧肌群、内侧肌群及后侧肌群FF值分别为16.60±3.67、6.77±4.92、17.32±4.01,显著高于对照组各肌肉FF值(2.58±2.57、1.40±0.64、1.57±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9、-6.91、-4.85,P均<0.05)。IIM组大腿肌肉平均FF值与病程呈正相关(r=0.587,P<0.001),前外侧肌群、后侧肌群及内侧肌群FF值均与肌力呈负相关(r=-0.885、-0.761、-0.594,P<0.001)。结论基于IDEAL-IQ技术的FF值能量化和客观分析IIM患者大腿肌肉脂肪浸润程度,且与肌力呈负相关,FF值是监测IIM患者大腿肌肉功能障碍的影像学标志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磁共振成像 IDEAL-IQ技术 脂肪分数
下载PDF
140例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疾病患者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分析
2
作者 张宗学 焦以庆 王玉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7期1428-1432,共5页
目的分析140例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疾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IM-ILD)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 目的分析140例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疾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IM-ILD)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140例IIM-ILD患者,根据IIM-ILD患者的临床特点,归纳中医证候,并针对不同抗体患者的预后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研究中不同抗体阳性患者比例为Jo-1:29例(20.70%),PL-7:27例(19.30%),EJ:21例(15.00%),PL-12:8例(5.70%),MDA5:19例(13.60%),抗体阴性:36例(25.70%)。140例患者中所占比例较高的证型为:湿热蕴肺、湿热扰营、湿热困滞肺脾。病理因素以湿、热为主。不同抗体阳性亚组患者的氧合指数、铁蛋白、LDH、C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生存时间短,与抗合成酶抗体阳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组患者血清高水平铁蛋白、LDH,血气分析低氧合指数与高病死率具有相关性,提示针对IIM-ILD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进行全面评估,积极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肺间质疾 中医 证候 抗MDA5抗体 抗合成酶抗体
下载PDF
3.0 T心脏磁共振对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心肌纤维化与新型心脏损伤标志物YKL-40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汤映红 戴嘉懿 +8 位作者 钱炜 杜梦迪 陆凤云 刘王琰 冯长静 孙晓萱 祝因苏 王嫱 周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15-1120,1127,共7页
目的:运用3.0 T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对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心肌纤维化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与心脏损伤标志物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YKL-40)的关系,... 目的:运用3.0 T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对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心肌纤维化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与心脏损伤标志物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YKL-40)的关系,从而探究血清YKL-40在反映IIM心肌损伤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2022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IIM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行3.0T CMR扫描并测定血清YKL-40。采用Student’s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心肌损伤组与无心肌损伤组各指标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IIM患者血清YKL-40与CMR参数间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YKL-40预测IIM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价值。结果:与无心肌损伤患者相比,IIM合并心肌损伤患者年龄[(53.0±13.0)岁vs.(44.6±16.1)岁]、血清YKL-40[73.4(46.9,119.3)ng/mL vs.48.1(22.5,65.1)ng/mL]、初始T1值(native T1)[(1263.2±50.3)ms vs.(1221.8±59.3)ms]及细胞外容积比例(extracellular volume,ECV)[(31.7±5.6)%vs.(28.7±3.2)%]更高,左心室心搏输出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 in-dex,LVSVI)更低[(42.3±10.2)mL/m^(2) vs.(49.0±11.1)mL/m^(2)](均P<0.05)。血清YKL-40与ECV(r=0.373,P=0.004)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血清YKL-40与ECV独立相关。YKL-40>68 ng/mL(AUC=0.71,95%CI:0.58~0.84)预测IIM患者心肌纤维化,灵敏度为0.62,特异性为0.86。结论:血清YKL-40可以反映IIM心肌损伤患者的心肌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心脏磁共振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细胞外容积比例
原文传递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曹宁宁 姜清丽 范秀珍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8期76-80,共5页
吞咽障碍是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常见症状,患者易并发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者发生肺部感染甚至窒息死亡。早期识别吞咽障碍并进行干预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通过对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吞咽障碍的筛查... 吞咽障碍是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常见症状,患者易并发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者发生肺部感染甚至窒息死亡。早期识别吞咽障碍并进行干预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通过对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吞咽障碍的筛查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患者科学、有效地实施筛查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吞咽障碍 评估工具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及其治疗
5
作者 傅自力 《健康向导》 2023年第3期2-3,共2页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也称为肌炎,通常以肌肉慢性炎症为特征,如肌无力、肌肉耐力低下和肌痛等。除肌肉表现外,还可出现如皮疹、关节炎、间质性肺病(ILD)和心脏受累等全身症状。近年来,我国确切的发病率尚不清楚,而在黑人男性和女性中...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也称为肌炎,通常以肌肉慢性炎症为特征,如肌无力、肌肉耐力低下和肌痛等。除肌肉表现外,还可出现如皮疹、关节炎、间质性肺病(ILD)和心脏受累等全身症状。近年来,我国确切的发病率尚不清楚,而在黑人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分别是11.4/106和17.1/106;在白人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分别是2.9/106和6.1/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受累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无力 肉耐力 慢性炎症 男性和女性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之外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被引量:4
6
作者 黎智 何威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299-1301,共3页
关键词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发性炎/皮 包涵体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 嗜酸性多发性 结节性 横纹溶解症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抗MDA5抗体阳性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疾病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宗学 王玉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9期1191-1193,1197,共4页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是一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自身免疫性肌病。肺部受累比例大约为35%~40%,合并出现的间质性肺疾病是导致本病发病率、病死率最高的重要因素。肌炎相关抗体谱对临床诊断以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抗MDA5抗体阳性...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是一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自身免疫性肌病。肺部受累比例大约为35%~40%,合并出现的间质性肺疾病是导致本病发病率、病死率最高的重要因素。肌炎相关抗体谱对临床诊断以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受累程度大多较轻,但是肺部并发的快速进展肺间质病变风险较高,通常导致难以纠正的呼吸衰竭,病死率高。通过对2015年至2017年治疗的9例抗MDA5抗体阳性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疾病(IIM-IL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例病情急剧进展,发展为呼吸衰竭而死亡。中医证候特点方面,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虚证、实证、虚实夹杂均可见。起始西药治疗方案均给予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强化方案,并序贯治疗。同时密切随访患者,若存在急性加重,及时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MDA5抗体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肺间质疾
下载PDF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心血管表现 被引量:2
8
作者 汪汉 邓珏琳 罗俊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期122-125,共4页
心脏损害是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然而,心力衰竭、传导异常及冠心病等临床心血管表现相对少见,非特异性的心电图显示的传导异常及心律失常却很常见。事实上,这些心血管表现或多或少与心肌纤维化及小血管平滑肌增生相关... 心脏损害是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然而,心力衰竭、传导异常及冠心病等临床心血管表现相对少见,非特异性的心电图显示的传导异常及心律失常却很常见。事实上,这些心血管表现或多或少与心肌纤维化及小血管平滑肌增生相关,可致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的死亡。因此,有必要推荐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进行常规而全面的心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评估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心脏受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宁 王嫱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1期1145-1147,1167,共4页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是一组以近端肌无力和肌酶升高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心脏受累是其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心脏受累临床症状隐匿,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有限,所以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是一组以近端肌无力和肌酶升高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心脏受累是其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心脏受累临床症状隐匿,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有限,所以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心脏磁共振作为评估心脏结构形态、血管系统、心肌灌注、代谢和功能的无创金标准,对于诊断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心脏受累有重要价值。现就心脏磁共振评估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心脏受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心脏受累 心脏磁共振
下载PDF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诊断治疗新概念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国春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4-77,共4页
关键词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发性 性皮 自身免疫性疾 风湿性疾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嗣钊 田新平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磁共振成像具有软组织密度分辨力高、安全无创和操作便捷等特点,不但能发现病变、准确定位,而且可以反映疾病严重程度。本文总结了肌肉磁共振成像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诊断、活动性评价及肌活检定位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下载PDF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培达 《新医学》 2000年第5期265-266,共2页
肌肉疾病(muscle disorders)包括一大类病变部位在肌肉或神经肌肉突触部位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肌无力、肌痛、肌压痛、肌张力低下或肌强直、肌萎缩或肌肥大,腱反射减弱至消失,但无肌束震颤与感觉障碍。 肌肉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 肌肉疾病(muscle disorders)包括一大类病变部位在肌肉或神经肌肉突触部位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肌无力、肌痛、肌压痛、肌张力低下或肌强直、肌萎缩或肌肥大,腱反射减弱至消失,但无肌束震颤与感觉障碍。 肌肉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复杂,包括有感染性(病毒、细菌、寄生虫)、中毒性(药物、乙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自身免疫障碍(多肌炎、皮肌炎、风湿性多肌痛及其它风湿性疾病等)、遗传因素(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如假肥大型营养不良症等)、肿瘤性、劳损性(腰肌劳损)等等。 本专题讨论几种常见的肌肉疾病,如特发性炎症性肌病、风湿性多肌痛、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恶性肿瘤性肌病、周期性瘫痪及腰肌劳损等。对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深入讨论,以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类型 症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长疗程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幼年型特发性炎症性肌病3例
13
作者 伊文霞 魏翠洁 +3 位作者 吴晔 包新华 熊晖 常杏芝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1-1195,共5页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是一组具有临床表现异质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骨骼肌无力和肌肉炎症病变为特征。临床分型包括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散发的包涵体肌炎、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和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等[1-3]。在儿童期,皮肌炎为最常见的...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是一组具有临床表现异质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骨骼肌无力和肌肉炎症病变为特征。临床分型包括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散发的包涵体肌炎、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和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等[1-3]。在儿童期,皮肌炎为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约占80%[4]。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为临床罕见病,年发病率约为每年每百万人1~19例[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难治性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炎特异性抗体
下载PDF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吴文涛 邵福源 刘新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病理机制迄今仍不明确,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学方面,认为IIM为一组自 身免疫损害的肌肉炎症性疾病,非免疫学机制研究不充分。为此,作者对近年来IIM的病理机制(包括非免疫学 和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理机制 非免疫学机制
下载PDF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朱惠 朱蓉 沈海丽 《医学综述》 2014年第8期1379-1382,共4页
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为特征性表现,皮肌炎除了肌肉受累,还有特征性的皮肤受累表现。近年研究发现,PM和皮肌炎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包括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和肌炎相关性自身抗体,并发现... 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为特征性表现,皮肌炎除了肌肉受累,还有特征性的皮肤受累表现。近年研究发现,PM和皮肌炎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包括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和肌炎相关性自身抗体,并发现多种新型的自身抗体与疾病的表现有密切联系,临床上通过对这些自身抗体的检测可帮助诊断疾病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自身抗体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治疗进展
16
作者 贾复敏 卜碧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1年第5期313-319,共7页
口服大剂量激素是PM/DM的主要治疗方案。口服激素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是伴有吞咽、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全身并发症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的一线治疗。甲氨蝶呤或硫唑嘌呤是激素无效患者的一线非激素类免疫抑制... 口服大剂量激素是PM/DM的主要治疗方案。口服激素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是伴有吞咽、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全身并发症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的一线治疗。甲氨蝶呤或硫唑嘌呤是激素无效患者的一线非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常联合硫唑嘌呤、骁悉或美罗华用于激素无效的PM/DM患者,但尚未达到临床共识。TNF-α拮抗剂不推荐用于PM/DM的治疗。包涵体肌炎(IBM)对常规免疫抑制剂一般无效,IVIG对其整体疗效也欠佳。阿仑单抗可能对IBM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发性 包涵体 治疗
下载PDF
9例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17
作者 李艳军 胡宁 杜娟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年第7期14-15,共2页
总结了9例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药物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病情观察,功能锻炼,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出院指导。认为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对症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护理 健康教育
下载PDF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分类:基于临床表现和肌炎特异性抗体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松塬 陈世贤 +4 位作者 吴利生 赵迪 陈飞龙 朱俊卿 李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29-1035,共7页
目的应用聚类方法探讨基于临床表现和肌炎特异性抗体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的疾病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期间就诊于南方医院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IIM患者,收集血清肌酸激酶(CK)、间质性肺炎(ILD)、合并肿瘤、肌炎特异性抗... 目的应用聚类方法探讨基于临床表现和肌炎特异性抗体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的疾病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期间就诊于南方医院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IIM患者,收集血清肌酸激酶(CK)、间质性肺炎(ILD)、合并肿瘤、肌炎特异性抗体等临床资料,通过二阶聚类法进行疾病分类,并分析不同聚类组的临床特征。结果共71例IIM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多发性肌炎(PM)30例(42.3%),经典皮肌炎(DM)20例(28.2%),无肌病皮肌炎(CADM)16例(22.5%),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NM)5例(7.0%);二阶聚类将IIM分为3类;第1类患者典型临床特征为皮疹、抗MDA5抗体阳性和低蛋白血症(P<0.05),CK正常或略高,主要对应CADM[占15例(51.7%)];第2类患者CK值及抗SRP抗体阳性率显著较高(P<0.001),对应IMNM[占4例(57.1%)];第3类主要为PM患者,以抗合成酶抗体阳性为主要特点(P=0.022),与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ASS)密切相关[占17例(48.6%)]。结论本研究基于临床和血清学特征(特别是肌炎特异性抗体)的聚类分析表明IIM可分为3个亚组,其中ASS是具有独特临床特征的IIM疾病亚群,研究提供了新的IIM分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 炎特异性抗体 二阶聚类法
下载PDF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37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赵建宏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6-27,共2页
目的 探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37例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临床资料 ,并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 :①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初发症状为持续发热(97 30 % )伴... 目的 探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37例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临床资料 ,并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 :①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初发症状为持续发热(97 30 % )伴肌无力或 /和肌痛 (78 38% ) ,受累肌群以四肢近端多见 ;②血清肌酶谱升高 ;③肌电图均呈肌源性损害 ,病肌电位明显降低 ;④常伴有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可以发热、肌肉乏力为初发症状 ,常伴有间质性肺炎及吞咽困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免疫性炎症性
下载PDF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所致精神障碍1例
20
作者 刘超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19-119,共1页
关键词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精神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