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前女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琳 陈瑾瑜 +1 位作者 潘凌 游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5-238,258,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绝经前女性中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及其他临床特点。方法 2005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的1043名绝经前女性中,选取资料齐全、符合入组标准条件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患...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绝经前女性中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及其他临床特点。方法 2005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的1043名绝经前女性中,选取资料齐全、符合入组标准条件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及骨量正常者共99名,分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组(28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组(15例)及正常对照组(56名)3组。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钙(Ca)、磷(P)、25(OH)D]、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转换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BTM)、骨折史等临床资料。结果 (1)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组腰椎、股骨颈及全髋BM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3.794,P<0.01;t=-4.080,P<0.01;t=-5.632,P<0.01)。两组间钙、磷、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0,P>0.05;t=0.121,P>0.05;t=0.004,P>0.05)。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组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type 1 collagen carboxy terminal peptide,β-CTX)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5,P>0.05;t=1.543,P>0.05)。(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组腰椎BMD显著低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组(P=0.035),股骨颈及全髋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8、0.223)。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组血清OC、血清β-CTX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0,P<0.01);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组血清OC水平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CTX水平均显著高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组(P<0.01)。结论女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与Ca、P、25(OH)D缺乏无关,遗传性因素或许为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骨代谢的高转换状态可能为其发病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转换指标
下载PDF
青少年、成年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2
作者 栾图 卫四来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6期162-163,共2页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为主要病理变化的非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分为青少年、成年和妊娠哺乳期三种。多种原因可致,诊断应特别注意排除其他各系统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甚至骨肿瘤等。发病机理尚未十分明了,尚无特异性治疗药...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为主要病理变化的非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分为青少年、成年和妊娠哺乳期三种。多种原因可致,诊断应特别注意排除其他各系统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甚至骨肿瘤等。发病机理尚未十分明了,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目前西医治疗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药物无明显差别,钙制剂、骨活性剂等;中医药补肾健骨生髓优于单纯运用西药。期待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的不断进展,深入研究,对骨衰老原因有更明确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青少年 成年 诊断 补肾健骨生髓 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罗秀 袁望舒 +3 位作者 陈丽霞 石润林 周颖 鲁建东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不明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该疾病多发生于青少年群体中,其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有研究表明其发生与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人群等相关。本文对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如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包括运动和饮食...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不明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该疾病多发生于青少年群体中,其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有研究表明其发生与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人群等相关。本文对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如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包括运动和饮食)、人群(包括性别和种族)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 生活方式 人群
下载PDF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欣 鲁红云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3期138-141,共4页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IJO)是一种发生于青少年群体的罕见的全身性骨病,其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尚未完全阐明。该疾病具有自限性,以骨痛、骨折等为主要特征,在患者青春期之后可自行缓解,但部分患者还会发生严重畸形或出现功能障碍。IJO...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IJO)是一种发生于青少年群体的罕见的全身性骨病,其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尚未完全阐明。该疾病具有自限性,以骨痛、骨折等为主要特征,在患者青春期之后可自行缓解,但部分患者还会发生严重畸形或出现功能障碍。IJO治疗的基本策略是保护脊柱,临床应根据患者病症及影像学表现,合理选用双膦酸盐、活性维生素D等药物,避免出现骨折、严重畸形、功能障碍等问题,但IJO患者药物治疗规范尚未达成共识,治疗方案的决策多依赖于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及其经验。基于此,现就IJO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今后临床治疗IJO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TLR4基因G11367C、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1 位作者 侯文根 秦咏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523,共9页
目的探讨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TLR4基因G11367C、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IOIA)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IOIA患者160例,以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 目的探讨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TLR4基因G11367C、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IOIA)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IOIA患者160例,以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民族、籍贯和生活习惯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以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TLR4基因G11367C和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多态性。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14)C-UBT)检测受检者,H.Pylori与^(14)C结合的每分钟衰变数(DPM)以判断H.Pylori感染情况。每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估算G11367C、His72Tyr多态性和H.Pylori感染与LSCC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并分析G11367C、His72Tyr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结果G11367C(GC)、His72Tyr(HT)和His72Tyr(TT)基因型频率分布在IOIA组分别为70.62%、35.00%和36.25%,在对照组分别为28.12%、13.12%和13.75%,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均<0.01)。G11367C(GC)基因型者患IOIA的风险均显著增加(OR=6.1442),His72Tyr(HT)和His72Tyr(TT)基因型者患IOIA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6.7773,OR=6.4737)。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G11367C(GC)/His72Tyr(TT)基因型者频率在IOIA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5.63%和3.75%,经χ~2检验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G11367C(GC)/His72Tyr(TT)基因型者患IOIA的风险显著增加(OR=39.5731),G11367C(GC)和His72Tyr(TT)基因型在IOIA发生、发展存在正向的交互作用(γ_2=2.0887,γ_3=1.9856),另外G11367C(GC)和His72Tyr(HT)之间也存在正向交互作用(γ>1)。100≤DPM<500和DPM≥500的H.Pylori感染者频率分布在IOIA组分别为28.75%和40.63%,在对照组分别为15.63%和11.87%,上述H.Pylori感染状况频率在IOIA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100≤DPM<500和DPM≥500的H.Pylori感染者患IOIA的风险性均明显增高(OR=4.4463;OR=8.0238),而DPM≥500的H.Pylori感染者患LSCC的风险性则又明显高于100≤DPM<500的H.Pylori感染者(P<0.01)。H.Pylori感染与G11367C(GC)、His72Tyr(HT)和His72Tyr(TT)基因型与均有正向交互作用(γ均大于1)。结论携带G11367C(GC)、His72Tyr(HT)和His72Tyr(TT)基因型的个体属IOIA高危险人群,这些基因型和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促进了IOIA的发生、发展,应当采取根除H.Pylor或调控基因表达的措施以达到有效预防IOIA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IOIA) TLR4基因G11367C 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 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 多态现象
下载PDF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5
6
作者 冯秀媛 王永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2-348,共7页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idiopathic juvenile osteoporosis,IJO)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先前身体健康的儿童身上的一种病因不明的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症的疾病。该病以反复发生的骨折为特征,包括脊椎压缩性骨折。它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在...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idiopathic juvenile osteoporosis,IJO)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先前身体健康的儿童身上的一种病因不明的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症的疾病。该病以反复发生的骨折为特征,包括脊椎压缩性骨折。它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在青春期之后自然缓解。但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严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碍。IJO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有下列几方面的原因:1.骨形成和骨吸收平衡被打破;2.青春期生长突增和骨量增加;3.骨代谢调节因素失常;4.胶原合成异常。IJO常急性起病,通常病程2-4年,在发病期间会出现生长停止和多发骨折,随后疾病自然缓解。中轴骨和四肢骨均可受累。严重的病例轻微外伤后即可出现脊椎骨和长骨的多发骨折,尤其是干骺端易发生骨折,常常导致背痛、足及髋部疼痛、四肢骨痛、肌力下降、自由运动受限、畸形和行走困难导致的独特步态。IJO的诊断需具备其自身的阳性特征并且同时排除其它任何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症的疾病。IJO的诊断应基于其X线的特征,主要包括多发性的脊椎压缩性骨折和长骨骨折,尤其是在承重关节附近。IJO的治疗十分复杂。最基本的治疗策略是保护脊柱、避免骨折和畸形发生直至疾病自然缓解。对于预料之中可以自发缓解的青春期发病的IJO患者应立即采取支持性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成骨不全
下载PDF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5
7
作者 姜艳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3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IJO)发生在青春前期,严重者可出现长骨干骺端骨折和椎体的双凹变形。IJO的诊断必须排除各种原因尤其是成骨不全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IJO患者的症状在青春期后可以自行缓解。IJO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IJO)发生在青春前期,严重者可出现长骨干骺端骨折和椎体的双凹变形。IJO的诊断必须排除各种原因尤其是成骨不全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IJO患者的症状在青春期后可以自行缓解。IJO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功能障碍,胶原合成异常及青春期的快速生长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成骨不全 胶原
下载PDF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马燕华 王覃 +2 位作者 李静 卢春燕 陈德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6-921,共6页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idiopathic juvenile osteoporosis,IJO)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自限性的,以青春期早期全身骨痛、骨折、行走困难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骨病,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随青春期发育而自发缓解。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影像学表现...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idiopathic juvenile osteoporosis,IJO)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自限性的,以青春期早期全身骨痛、骨折、行走困难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骨病,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随青春期发育而自发缓解。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影像学表现为全身骨骼骨密度下降,容易出现腰椎椎体及长骨尤其干骺端骨折,“新生骨骨质疏松症”是其独特的影像学表现,其诊断需先排除其他常见的青少年降低骨密度原因。目前其药物治疗规范尚未达成共识,以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双膦酸盐为主要治疗措施。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极少部分遗留严重残疾。笔者就近年来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治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例报道1例
9
作者 马莉莉 高毅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19期72-73,共2页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是指发生在发育期的全身骨代谢疾病。主要的病理表现是骨量减少,典型表现是青春期发病,患者以背部下端、髋部和脚踝的隐痛开始,可导致行走困难,常发生承重关节疼痛和下肢骨折,或可发生畸形,身高变矮等。该文报道...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是指发生在发育期的全身骨代谢疾病。主要的病理表现是骨量减少,典型表现是青春期发病,患者以背部下端、髋部和脚踝的隐痛开始,可导致行走困难,常发生承重关节疼痛和下肢骨折,或可发生畸形,身高变矮等。该文报道1例男性青少年患者出现全身骨痛10月余,骨密度测定检查发现腰椎L1-L4 T值:-0.8,Z值:-0.4,左侧股骨T值:-2.1,Z值:-2.0。25-羟基维生素D3:5.36ng/ml,考虑为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25-羟基维生素D3 身心疾病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类型及其特点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险峰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4-347,共4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发性骨质疏松症 发性骨质疏松症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代谢性骨病
下载PDF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瑞英 许超尘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1,共2页
患者女,16岁,2年前出现双膝关节酸痛、活动受限,无肢体畸形,未予重视。入院前3个月出现双膝关节酸痛加重伴腰背部疼痛,不能久坐、久站、久行,活动受限,因腰背部酸痛明显而辍学。否认糖皮质激素用药史,否认肝肾疾病史,否认糖尿... 患者女,16岁,2年前出现双膝关节酸痛、活动受限,无肢体畸形,未予重视。入院前3个月出现双膝关节酸痛加重伴腰背部疼痛,不能久坐、久站、久行,活动受限,因腰背部酸痛明显而辍学。否认糖皮质激素用药史,否认肝肾疾病史,否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高尿钙症、泌尿系统结石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 腰背部疼痛 关节酸痛 泌尿系统结石 糖皮质激素 肢体畸形 高尿钙症
原文传递
131例40岁以上绝经前女性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招文华 任辉 +7 位作者 梁德 叶林强 陈康 沈耿杨 余翔 张志达 余佩沅 江晓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28-1332,1374,共6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40岁以上绝经前女性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临床特点。方法在2017年3月至2017年4月份纳入广州市社区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的1170名女性人群中,选取资料齐全、符合入选标准的131名绝经前女性(43~59岁)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40岁以上绝经前女性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临床特点。方法在2017年3月至2017年4月份纳入广州市社区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的1170名女性人群中,选取资料齐全、符合入选标准的131名绝经前女性(43~59岁)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并分析患者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等一般资料,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骨钙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Ⅰ型胶原羧基端肽、25羟维生素D等骨代谢指标,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腰椎1-4及左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并分别应用T值及Z值进行诊断。结果应用T值诊断:骨量正常组55例(42.0%),骨量减少组67例(51.1%),骨质疏松组9例(6.9%)。应用Z值诊断:骨量正常组128例(97.7%),低骨量组3例(2.3%)。与骨量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组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3组之间的Ca、P、25(OH)D、PTH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骨量正常或骨量减少组相比,骨质疏松组的破骨指标β-CTX有上升的趋势,而成骨指标ALP、OC、PINP水平则显著上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T值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高于Z值,本研究人群发生的骨质疏松症为绝经前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前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Ca、P、25(OH)D、PTH无显著关联性,骨代谢的高转换状态可能是发病的主要机制,遗传性因素可能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前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下载PDF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13
作者 李伟 《保健与生活》 2022年第5期59-59,共1页
骨质疏松症并非骨头越来越“酥”,有些骨质疏松是可治愈的。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种,不能完全治愈。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治愈 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