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ZF的克隆及其对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的增殖作用
1
作者 张鹏 王明秀 +4 位作者 敬科民 李雨谦 田园 钟金城 蔡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0-402,共13页
【目的】犏牛作为牦牛与黄牛的种间杂交产物,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但其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应用却受限于犏牛雄性不育。通过克隆犏牛PLZF,明确其在犏牛和牦牛睾丸组织和未分化精原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并进一步揭示过表达该基因对犏牛未分化精... 【目的】犏牛作为牦牛与黄牛的种间杂交产物,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但其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应用却受限于犏牛雄性不育。通过克隆犏牛PLZF,明确其在犏牛和牦牛睾丸组织和未分化精原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并进一步揭示过表达该基因对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活性的影响。为阐明犏牛生精停滞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24月龄公麦洼牦牛和F1代公犏牛为实验动物,通过RT-PCR法克隆得到了犏牛PLZF的CDS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T-qPCR法分析PLZF在犏牛和牦牛睾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PLZF的表达载体,并利用RT-qPCR检测了PLZF过表达效率及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通过PDT、CCK-8、EdU和免疫荧光检测了过表达PLZF对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克隆获得了犏牛PLZF的CDS区,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不包含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序列,其三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犏牛PLZF与黄牛PLZF的亲缘关系更近。三级结构预测发现,虽然犏牛、牦牛和黄牛的PLZF蛋白三级结构高度相似,但牦牛PLZF蛋白在531—540位氨基酸处与犏牛和黄牛有较大差异。RT-qPCR发现,PLZF在犏牛睾丸组织和未分化精原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牦牛(P<0.05),而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过表达PLZF后,该基因的表达上调了13.8倍(P<0.01),且能显著增加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表明PLZF表达下调影响了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此外,过表达PLZF后,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与增殖相关的基因(Etv5、Bcl6b、Pcna和c-fos)全部显著上调(P<0.05),与分化相关的基因(Stra8、Kit、Dmrt1和Sohlh2)全部显著下调(P<0.05),表明PLZF通过上调增殖相关基因、下调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结论】PLZF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表达异常降低了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导致其数量减少,影响了犏牛的精子发生。本试验为进一步阐明犏牛生精停滞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解决犏牛雄性不育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犏牛 PLZF 未分化精原细胞 增殖
下载PDF
犏牛、牦牛及黄牛骨骼肌转录特征的差异研究
2
作者 刘海婷 王国文 +5 位作者 彭巍 舒适 付长其 黄荣 徐尚荣 张君 《青海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本文旨在利用RNA-seq技术对成年犏牛、牦牛及黄牛骨骼肌转录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筛选肌肉发育相关基因,并解析犏牛肌肉发育优势的原因。试验采集体况良好的成年犏牛、牦牛及黄牛肌肉组织,提取总RNA,使用Illumina HiSeqTM2000测序仪测序并... 本文旨在利用RNA-seq技术对成年犏牛、牦牛及黄牛骨骼肌转录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筛选肌肉发育相关基因,并解析犏牛肌肉发育优势的原因。试验采集体况良好的成年犏牛、牦牛及黄牛肌肉组织,提取总RNA,使用Illumina HiSeqTM2000测序仪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利用qRT-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牦牛与犏牛相比,共检测到682个DEGs,其中341个表达上调,341个表达下调;牦牛与黄牛相比,共检测到2461个DEGs,其中1277个表达上调,1184个表达下调;黄牛与犏牛相比,共检测到1386个DEGs,其中586个表达上调,800个表达下调。犏牛与亲本间的DEGs显著富集在黏着斑、ECM-受体互作、PI3K-Akt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氧化磷酸化、MAPK信号通路、代谢通路等信号通路;筛选到IGF-1、PIK3IP1、FGF10、FGF1、PIK3R1、CREB1、KLHL30等7个可能在犏牛肌肉生长发育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同时,黄牛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牦牛和犏牛。因此,犏牛的快速生长可能与筛选的7个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相关,显著下调的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可能与犏牛杂种优势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犏牛
下载PDF
FGFs/FGFRs及其介导信号通路基因的异常表达影响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鹏 王明秀 +7 位作者 敬科民 彭巍 田园 李雨谦 付长其 舒适 钟金城 蔡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86-2897,共12页
旨在研究FGFs(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Rs(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及其介导的Ras和MAPK信号通路基因在牦牛和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的差异表达,以探讨犏牛生精停滞的原因。本研究采集健康的24月龄3头公麦洼牦牛和3头F... 旨在研究FGFs(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Rs(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及其介导的Ras和MAPK信号通路基因在牦牛和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的差异表达,以探讨犏牛生精停滞的原因。本研究采集健康的24月龄3头公麦洼牦牛和3头F1代公犏牛的睾丸组织,分为牦牛和犏牛两个样品组,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采用HE染色检测牦牛和犏牛精子发生的差异;采用细胞群体倍增时间、CCK-8和EDU染色检测牦牛和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种FGF家族成员、3种FGFR、FGFs/FGFRs介导的Ras和MAPK信号通路基因在牦牛和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的差异表达。与牦牛相比,犏牛生精小管发育异常,生殖细胞类型单一,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低于牦牛(P<0.05)。FGF2、FGF4、FGF5、FGF8、FGF9和FGF21在犏牛睾丸组织及FGFs受体FGFR1、FGFR2和FGFR3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的表达都显著低于牦牛(P<0.01)。FGFs/FGFRs介导Ras信号通路基因中,除HRas和ARaf以外,其余基因(Raf1、BRaf、MEK1和ERK)都是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以更低的水平表达(P<0.01)。FGFs/FGFRs介导MAPK信号通路基因中,p38、MEKK3、MEKK6和ASK1也是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低表达(P<0.01)。受Ras通路调控的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中,只有SHISA6、ID4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高表达(P<0.01),其余基因(TAF4B、Etv4、GFRα1和Ret)都是在牦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表达量高(P<0.01)。受Ras和MAPK通路共同调控的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中,ETV5和BCL6B都是在牦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高表达(P<0.01)。受Ras通路调控的与细胞分化相关的基因中,除PIWIL4外,SOX3、NGN3和Stra8都在牦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高表达(P<0.01)。因此FGFs/FGFRs及其介导的Ras和MAPK通路基因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的异常表达,降低了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导致了犏牛没有足够数量的未分化精原细胞进入分化阶段。这可能是犏牛生精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未分化精原细胞 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犏牛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的牦牛和犏牛附睾尾部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
作者 赵旺生 李柯锐 +5 位作者 张婷婷 潘美兰 王鹏 李春海 张鹏 张永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73-1282,共10页
【目的】探明牦牛和犏牛的附睾尾部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出与精子成熟和贮存密切相关的功能基因,为揭示犏牛精子发生及其成熟过程的分子机制打下理论基础。【方法】以牦牛和犏牛的附睾尾部为研究对象,通过Illumina 127-HiSeq 2000平... 【目的】探明牦牛和犏牛的附睾尾部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出与精子成熟和贮存密切相关的功能基因,为揭示犏牛精子发生及其成熟过程的分子机制打下理论基础。【方法】以牦牛和犏牛的附睾尾部为研究对象,通过Illumina 127-HiSeq 2000平台完成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经过滤、质量控制及拼接组装后,依据FDR<0.05且|log_(2)Fold Change|>1的筛选标准,通过EBSeq筛选出DEGs,然后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准确性。【结果】在牦牛和犏牛的附睾尾部共筛选获得76个DEGs,其中43个DEGs上调、33个DEGs下调;76个DEGs在COG、GO、KEGG、KOG、Nr、Pfam、Swiss-Prot和eggNOG等数据库中均有注释信息,尤其在COG和Pfam数据库中的注释率最高(达88.16%)。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显示,DEGs被注释到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和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三大功能类别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76个DEGs主要显著富集在3条信号通路上,分别是胆汁分泌通路(ko04976:Bile secretion)、ABC转运器(ko02010:ABC transporters)和cAMP信号通路(ko04024:cAMP signaling pathway)。随机选择8个DEGs(SERPINA1、MMP7、ATP2C1、ABCC1、NMT1、NAT1、CFTR和PRX)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验证,结果显示这8个DEGs的表达模式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转录组数据准确可靠。【结论】在牦牛和犏牛的附睾尾部存在76个DEGs(43个DEGs上调,33个DEGs下调),显著富集在胆汁分泌通路、ABC转运器及c AMP信号通路上,与精子获能相关的DEGs有MMP7、IGFBP2和ABCC4基因,且这3个基因在犏牛附睾尾部呈下调表达,即精子获能失败可能是导致犏牛雄性不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犏牛 附睾尾部 差异表达基因(DEGs) 精子 雄性不育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的牦牛和犏牛附睾体部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5
作者 赵旺生 潘美兰 +4 位作者 张婷婷 张小明 李海雁 张鹏 张永德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0-158,共9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数据库筛选牦牛和犏牛附睾体部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了解DEGs对犏牛不育转录调控的影响。分别采集3头牦牛和犏牛的附睾体部,利用RNA测序分析(RNA-seq)技术,通过GO、KEGG富集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筛选DEGs... 本研究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数据库筛选牦牛和犏牛附睾体部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了解DEGs对犏牛不育转录调控的影响。分别采集3头牦牛和犏牛的附睾体部,利用RNA测序分析(RNA-seq)技术,通过GO、KEGG富集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筛选DEGs。结果表明,牦牛和犏牛附睾体部DEGs总数有82个,其中54个DEGs显著上调,28个DEGs显著下调;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了8个DEGs,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通过GO和KEGG对DEGs进行分析,SLC22A20、T2R65A、TKTL1的下调与精子获能、运动和抗氧化活性相关;磷酸戊糖通路和嗅觉转导是显著富集通路,OR9K2、OR1E1、OR10AG1、TKTL1的下调可能与犏牛不育相关。本研究揭示了牦牛和犏牛附睾体部基因区域特异性表达与功能特异性表达的密切关系,进而为探索雄性犏牛不育的分子机制以及提高高原哺乳动物繁殖力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犏牛 RNA-SEQ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犏牛、黄牛和娟姗牛瘤胃菌群结构比较及功能预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小勇 谭义洲 +7 位作者 任稳稳 马晓明 吴晓云 喇永福 褚敏 郭宪 阎萍 梁春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0,28,共11页
【目的】分析犏牛、黄牛和娟姗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并对菌群功能进行预测。【方法】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同一牧场放养的生理状态正常、年龄相近(1.5岁左右)的犏牛、黄牛和娟姗牛各6头,抽取瘤胃液于冻存管,放入液氮保存。基于... 【目的】分析犏牛、黄牛和娟姗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并对菌群功能进行预测。【方法】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同一牧场放养的生理状态正常、年龄相近(1.5岁左右)的犏牛、黄牛和娟姗牛各6头,抽取瘤胃液于冻存管,放入液氮保存。基于16S rRNA测序技术,对供试牛瘤胃液样本基因组DNA进行V3~V4区扩增及测序,对所得序列处理后进行OTU聚类分析和物种分类,并利用Tax4Fun对菌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KEGG功能注释。【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犏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高于黄牛和娟姗牛(P<0.05)。门分类水平上,犏牛瘤胃液中厚壁菌门、脱硫杆菌门、疣微菌门、髌骨细菌门和纤维菌门显著高于黄牛(P<0.05),脱硫杆菌门和疣微菌门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属分类水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所属的各菌群中,犏牛瘤胃液中普雷沃菌属、瘤胃球菌属和解琥珀酸菌属丰度显著低于黄牛(P<0.05);理研菌科_RC9菌群丰度显著高于黄牛(P<0.05);犏牛和娟姗牛瘤胃中克里斯氏菌科_R-7菌群、瘤胃菌科_NK4A214菌群、g_norank_f_UCG-011和未分类毛螺菌科显著高于黄牛(P<0.05)。瘤胃菌群功能预测发现,犏牛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核苷酸代谢和翻译二级通路上的功能丰度显著高于黄牛(P<0.05),但与娟姗牛差异不显著(P>0.05);黄牛二级通路中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功能丰度显著高于犏牛和娟姗牛(P<0.05)。【结论】犏牛和黄牛间瘤胃菌群组成差异较大,娟姗牛菌群组成介于犏牛和黄牛之间;犏牛瘤胃菌群发酵最具优势,可能为其适应高原地区严酷的生存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微生物 16S rRNA 菌群结构 犏牛 娟姗
下载PDF
犏牛BMP4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在附睾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鹏 陈晓英 +3 位作者 李春海 潘美兰 李柯锐 赵旺生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6-290,共5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基因在哺乳动物生殖机能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对犏牛BMP4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进行克隆,分析BMP4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附睾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犏牛BMP4基因CD... 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基因在哺乳动物生殖机能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对犏牛BMP4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进行克隆,分析BMP4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附睾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犏牛BMP4基因CDS区片段长1 371 bp,编码456个氨基酸;BMP4蛋白存在一层跨膜结构,肽链中亲水性氨基酸的数量显著高于疏水性氨基酸,表明具有亲水性;组成犏牛BMP4蛋白的456个氨基酸中,100个氨基酸位于α螺旋区,占氨基酸总数的21.93%,82个氨基酸位于延伸链区,占总数的17.98%,14个氨基酸位于β转角区,占总数的3.07%,260个氨基酸以无规则状态存在,占总数的57.02%;犏牛BMP4氨基酸序列与牦牛、绵羊等物种存在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9.2%和99.3%。qPCR分析结果显示:犏牛BMP4基因在附睾体部的表达显著高于头部和尾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犏牛精子成熟机制及BMP4基因在犏牛附睾不同部位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犏牛 附睾 BMP4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GSTM3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及附睾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潘美兰 陈晓英 +3 位作者 李柯锐 王鹏 李春海 赵旺生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129,共5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Mu 3(GSTM3)是一种必需的抗氧化酶,其在精子中的存在与精子的耐冷性、质量和生育能力有关。为研究GSTM3的表达与雄性牦牛繁殖功能的关系,本研究对牦牛附睾GSTM3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谷胱甘肽S-转移酶Mu 3(GSTM3)是一种必需的抗氧化酶,其在精子中的存在与精子的耐冷性、质量和生育能力有关。为研究GSTM3的表达与雄性牦牛繁殖功能的关系,本研究对牦牛附睾GSTM3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GSTM3基因在牦牛和犏牛附睾以及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牦牛GSTM3基因CDS区序列长度为678 bp,编码225个氨基酸;GSTM3基因编码蛋白为弱酸性且不具有跨膜结构,分子式为C1204H1857N319O340S19,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6.85 ku和7.29;牦牛GSTM3核苷酸序列与普通牛和瘤牛有较高的种间同源性,分别为99.26%和98.53%;GSTM3基因在牦牛和犏牛附睾以及睾丸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牦牛附睾和睾丸的GSTM3表达量显著高于犏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睾 睾丸 犏牛 GSTM3
下载PDF
β-胡萝卜素对母犏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特征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9
作者 李宁 岳双明 +4 位作者 李梦雅 王之盛 薛白 王立志 彭全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0-359,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β-胡萝卜素对母犏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特征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12头健康、体重[(285.96±12.38) kg]相近的15月龄母犏牛(黄牛♂×牦牛♀),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 本试验旨在探究β-胡萝卜素对母犏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特征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12头健康、体重[(285.96±12.38) kg]相近的15月龄母犏牛(黄牛♂×牦牛♀),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头牛每天额外添加1 200 mgβ-胡萝卜素。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8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瘤胃微生物蛋白和丙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瘤胃乙酸/丙酸值显著降低(P<0.05)。3)在门水平上,试验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属水平上,试验组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 1)、鼠杆菌科(Muribaculaceae)和瘤胃球菌科UCG-014(Ruminococcaceae UCG-014)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β-胡萝卜素可以改变母犏牛瘤胃微生物区系和发酵模式,提高其对纤维的消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素 犏牛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瘤胃发酵 瘤胃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牦牛和犏牛乳中两种乳清蛋白含量
10
作者 王丽婷 金素钰 +2 位作者 黄林 吴笑寒 郑玉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355-359,共5页
为比较牦牛和犏牛乳中两种乳清蛋白的含量,采用C18柱建立了检测牦牛乳和犏牛乳中α-乳清蛋白(α-La)和β-乳球蛋白(β-Lg)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试验动物包括放牧全奶麦洼牦牛(n=40)、半奶麦洼牦牛(n=27)和犏牛(n=36),分别从其全... 为比较牦牛和犏牛乳中两种乳清蛋白的含量,采用C18柱建立了检测牦牛乳和犏牛乳中α-乳清蛋白(α-La)和β-乳球蛋白(β-Lg)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试验动物包括放牧全奶麦洼牦牛(n=40)、半奶麦洼牦牛(n=27)和犏牛(n=36),分别从其全乳中制备乳清后,用HPLC方法测定两种乳清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全奶牦牛、半奶牦牛和犏牛乳中α-La平均含量接近,约为0.86 mg/mL;β-Lg含量分别约为7.10 mg/mL、9.64 mg/mL和6.96 mg/mL,在半奶牦牛乳中含量极显著高于全奶牦牛乳和犏牛乳(P<0.01),而在全奶牦牛乳和犏牛乳中的含量接近.β-Lg的色谱图为单峰或双峰,未见明确规律.进一步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牦牛乳和犏牛乳中β-Lg进行基因分型,表明牦牛中均为EE型,犏牛中为AE和BE型,BE型频率为0.694 4.HPLC可以分析牦牛和犏牛乳中α-La和β-Lg含量,但无法对β-Lg进行基因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犏牛 乳清蛋白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BMP4在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及支持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分析
11
作者 王明秀 张鹏 +4 位作者 陈雪梅 敬科民 刘欣睿 钟金城 蔡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5,44,共9页
【目的】从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分离培养支持细胞,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BMP4)及其受体基因在牦牛、犏牛睾丸组织及支持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深入研究BMP4对犏牛精子发生过程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12月龄牦牛和犏牛睾丸组... 【目的】从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分离培养支持细胞,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BMP4)及其受体基因在牦牛、犏牛睾丸组织及支持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深入研究BMP4对犏牛精子发生过程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12月龄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使用Trizol法提取各睾丸组织总RNA,利用RT-PCR技术检测BMP4及其受体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型(ALK6)、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型(BMPR2)、激活素A受体2A型(ACVR2A)、激活素A受体2B型(ACVR2B))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两步酶法消化睾丸组织制备细胞悬液,经差速贴壁、饥饿处理和胰酶消化分离纯化牦牛和犏牛睾丸支持细胞。采用HE染色、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支持细胞,用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RT-PCR检测支持细胞、生精细胞、间质细胞、类肌细胞标志基因和BMP4及其受体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P4及其受体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支持细胞中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第3代(F3)支持细胞呈长条形或梭形。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细胞胞质中有明显脂滴积累,且在细胞核内可观察到支持细胞特有的双极小体结构。ALP染色结果显示,细胞不着色。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支持细胞标志蛋白GATA结合蛋白4(GATA4)呈阳性表达。RT-PCR检测结果显示,支持细胞标志基因BMP4、SRY-box转录因子9基因(SOX9)、波形蛋白基因(Vimentin)、Wilm肿瘤抑制基因(WT1)、FAS细胞表面死亡受体基因(FAS)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GDNF)存在明显表达,而生精细胞标志基因出局区解旋酶4(DDX4)和类肌细胞标志基因半胱氨酸的血管生成诱导剂61(CYR61)无明显表达,间质细胞标志基因细胞色素P450家族11亚家族A成员1(CYP11A1)则有少量表达。BMP4在牦牛和犏牛睾丸支持细胞中都有表达,且在牦牛支持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犏牛支持细胞,而其受体基因ALK6、BMPR2、ACVR2A和ACVR2B在牦牛支持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犏牛支持细胞。【结论】从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分离获得支持细胞,BMP4在牦牛支持细胞中表达量较高,暗示BMP4对犏牛精子发生具有潜在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犏牛 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 支持细胞 动物遗传育种
下载PDF
犏牛ACACA和SCD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
12
作者 于海玲 胡宇磊 +2 位作者 熊显荣 杨璐瑜 张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55-261,共7页
旨在分析犏牛ACACA与SCD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筛选用于犏牛产奶性状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通过使用PCR结合DNA测序技术对红原地区384头犏牛ACACA基因和SCD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其多态位点上的不同基因型与犏牛产奶性状进行关联性分... 旨在分析犏牛ACACA与SCD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筛选用于犏牛产奶性状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通过使用PCR结合DNA测序技术对红原地区384头犏牛ACACA基因和SCD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其多态位点上的不同基因型与犏牛产奶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ACACA基因在5′UTR区域存在1个SNP位点即g.1488 C>G,SCD1基因的第5外显子内存在1个SNP位点即g.239 A>T;经检验发现,2个SNPs位点均存在3种基因型,且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关联性分析发现,g.1488 C>G和g.239 A>T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5和0.36,即0.25<PIC<0.5均具有中度多态信息性.在试验群体中g.1488 C>G位点与g.239 A>T位点与乳脂率关联性较高(P<0.05).g.1488 C>G位点在乳蛋白率上存在关联性(P<0.05).以上结果表明,ACACA与SCD1基因可以作为犏牛产奶性状辅助选择的候选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犏牛 ACACA基因 SCD1基因 产奶性状 SNPS
下载PDF
犏牛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13
作者 曹梦丽 王兴东 +4 位作者 郭韶珂 康彦东 裴杰 熊琳 郭宪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48-54,共7页
犏牛是牦牛与普通牛杂交所产后代,在肉乳性能方面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在高寒牧区占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地位。然而犏牛雄性不育,该现象的发生机制一直是牦牛杂交改良中关注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雄性犏牛睾丸组织发育不良、相关生精基因... 犏牛是牦牛与普通牛杂交所产后代,在肉乳性能方面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在高寒牧区占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地位。然而犏牛雄性不育,该现象的发生机制一直是牦牛杂交改良中关注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雄性犏牛睾丸组织发育不良、相关生精基因表达紊乱,同时,DNA甲基化、RNA甲基化和非编码RNA修饰等表观遗传因素在犏牛雄性不育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组织学、细胞学、内分泌学和组学等方面总结了犏牛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解析犏牛雄性不育机制提供技术参考,并为牦牛杂交改良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犏牛 睾丸 雄性不育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犏牛GC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研究
14
作者 吴静 潘美兰 +7 位作者 张馨 陈先 李春海 王鹏 张小明 潘城 张贞贞 赵旺生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4-330,共7页
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对犏牛GC基因(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的编码区进行克隆,分析GC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犏牛和牦牛附睾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犏牛GC基因CDS区长1425bp,编码474个氨基酸;GC蛋白无跨膜结构,... 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对犏牛GC基因(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的编码区进行克隆,分析GC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犏牛和牦牛附睾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犏牛GC基因CDS区长1425bp,编码474个氨基酸;GC蛋白无跨膜结构,肽链中亲水性氨基酸的数量显著高于疏水性氨基酸,表明其具有亲水性;组成犏牛GC蛋白的474个氨基酸中,306个氨基酸位于α螺旋区,占氨基酸总数的64.56%;141个氨基酸以无规则状态存在,占总数的29.75%;15个氨基酸位于延伸链区,占总数的3.16%;12个氨基酸位于β转角区,占总数的2.53%;犏牛GC基因氨基酸序列与黄牛、牦牛、水牛等物种存在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9.86%、99.14%和98.32%。qPCR(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GC基因在犏牛附睾的表达量高于牦牛(P<0.05)。本研究为犏牛附睾组织中精子发生的相关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犏牛 GC基因 附睾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青海省牦牛乳与犏牛乳矿物质含量的研究
15
作者 周鹏宇 王迅 +3 位作者 柴沙驼 崔占鸿 孙璐 刘书杰 《中国乳业》 2023年第11期85-90,共6页
[目的]研究放牧条件下,牦牛乳和犏牛乳中矿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2019年7—8月在青海省贵南县选择胎次、体重、年龄、泌乳性能相接近、无补饲的健康牦牛和犏牛各13头,并采集乳样,共获得78份样品,通过火焰原子吸收仪测定乳中... [目的]研究放牧条件下,牦牛乳和犏牛乳中矿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2019年7—8月在青海省贵南县选择胎次、体重、年龄、泌乳性能相接近、无补饲的健康牦牛和犏牛各13头,并采集乳样,共获得78份样品,通过火焰原子吸收仪测定乳中矿物质含量。[结果](1)在牦牛乳和犏牛乳的4种常量矿物(K、Ca、Na、Mg)中,除N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3种矿物质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K含量表现为犏牛乳显著高于牦牛乳,Ca、Mg表现为牦牛乳显著高于犏牛乳;5种微量矿物(Fe、Cu、Zn、Co、Mn)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Cu、Co含量表现为犏牛乳显著高于牦牛乳,而Fe、Zn、Mn表现为牦牛乳显著高于犏牛乳。(2)乳中多数矿物质之间表现出相关性。[结论]以上结果表明,牦牛乳有5种矿物质含量高于犏牛乳,而犏牛乳中3种矿物质含量高于牦牛乳,表明牦牛乳在矿物质含量方面要优于犏牛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犏牛 矿物质
下载PDF
犏牛人工授精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16
作者 李超 袁发明 +4 位作者 官令 杨晋松 仓决卓嘎 顿珠罗布 尼玛卓嘎 《中国牛业科学》 2023年第2期54-57,共4页
犏牛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牦牛品种改良起着较强的关键性和作用性。本文从母牛体况、饲养管理、技术人员技术熟练度、人工授精操作等方面分析了犏牛人工授精技术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以更好地推进本地犏牛人... 犏牛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牦牛品种改良起着较强的关键性和作用性。本文从母牛体况、饲养管理、技术人员技术熟练度、人工授精操作等方面分析了犏牛人工授精技术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以更好地推进本地犏牛人工授精进程,扩大改良牛的覆盖率,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犏牛 人工授精 推广应用
下载PDF
从血液中LH、T、P_4、17β—E_2含量昼夜变化探讨公犏牛性行为正常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晓林 吴克选 杨荣珍 《草食家畜》 1996年第2期41-43,共3页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公犏牛-昼夜血液中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孕酮(P4)和雌二醇(17β—E2)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对昼夜间激素含量进行t检验,并对犏牛与牦牛、1/4野牦牛、1/2野牦牛、3/4野牦牛以上激素...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公犏牛-昼夜血液中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孕酮(P4)和雌二醇(17β—E2)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对昼夜间激素含量进行t检验,并对犏牛与牦牛、1/4野牦牛、1/2野牦牛、3/4野牦牛以上激素昼夜均值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公犏牛性行为正常的生理基础是垂体前叶LH细胞所分泌LH水平及睾丸间质细胞所分泌睾酮水平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犏牛 犏牛 促黄体素 睾酮 不育 性行为
下载PDF
牦牛、犏牛睾丸组织中SYCP3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屈旭光 李齐发 +4 位作者 刘振山 董丽艳 李新福 郝称莉 谢庄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32-1136,共5页
本文采用RT-PCR和荧光定量PCR对牦牛SYCP3基因的组织表达,以及SYCP3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YCP3基因在牦牛睾丸组织中特异表达,牦牛与犏牛睾丸组织中SY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睾... 本文采用RT-PCR和荧光定量PCR对牦牛SYCP3基因的组织表达,以及SYCP3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YCP3基因在牦牛睾丸组织中特异表达,牦牛与犏牛睾丸组织中SY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睾丸和附睾组织切片显示,牦牛睾丸组织中可见各级生精细胞,附睾内可见发育良好的精子,而犏牛睾丸组织中无次级精母细胞和更高级生精细胞、附睾内未观测到精子,与人和小鼠SY-CP3基因缺失或表达水平降低出现的表型一致,可以认为SY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与犏牛的雄性不育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CP3 犏牛 雄性不育 组织表达谱 荧光实时定量PCR 组织切片
下载PDF
牦牛和犏牛Dmc1基因序列分析及睾丸组织转录水平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李贤 李齐发 +5 位作者 赵兴波 徐洪涛 顾垚 朱翔 谢庄 刘红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3221-3229,共9页
【目的】研究牦牛和犏牛Dmc1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构和睾丸组织mRNA表达水平,探讨Dmc1基因与犏牛雄性不育的关系,为揭示犏牛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牦牛和犏牛Dmc1基因部分c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 【目的】研究牦牛和犏牛Dmc1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构和睾丸组织mRNA表达水平,探讨Dmc1基因与犏牛雄性不育的关系,为揭示犏牛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牦牛和犏牛Dmc1基因部分c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牦牛和犏牛Dmc1基因编码区序列、蛋白结构和进化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Dmc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牦牛和犏牛Dmc1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均为1023bp,编码340个氨基酸,与黄牛Dmc1基因的同源性为100%,与哺乳纲其它物种的同源性在90%以上。牦牛和犏牛Dmc1蛋白含有RecA蛋白家族典型的第二结构域,且与人、鼠Dmc1蛋白结构域一致。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牦牛、犏牛和黄牛首先聚为一类,后与家犬相聚;人、黑猩猩和猕猴聚为另一类,而与鸟纲动物相聚较远,与经典分类基本一致。定量结果显示犏牛睾丸组织Dmc1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低,与牦牛差异极显著(P<0.01),且犏牛表现出来的减数分裂障碍表型与小鼠Dmc1基因突变或敲除的表型一致。【结论】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推测牛Dmc1蛋白与人、鼠一样,在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源重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mc1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结合犏牛雄性减数分裂障碍表型,表明睾丸组织Dmc1基因可能与犏牛的雄性不育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犏牛 Dmc1 雄性不育 克隆 序列分析 mRNA表达
下载PDF
中甸牦牛、迪庆黄牛和犏牛的乳的主要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25
20
作者 和占星 王向东 +8 位作者 黄梅芬 赵刚 成玉梅 周亚平 何华川 林向生 何永富 杨凯 王安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94-1301,共8页
用Combi Foss FT+乳成分、体细胞联用仪测定放牧条件下的中甸牦牛、迪庆黄牛和犏牛的乳的主要营养成分,并与同期舍饲条件下的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和云岭牛的乳营养成分比较。结果显示:中甸牦牛、迪庆黄牛和犏牛的乳脂肪、乳蛋白质、乳... 用Combi Foss FT+乳成分、体细胞联用仪测定放牧条件下的中甸牦牛、迪庆黄牛和犏牛的乳的主要营养成分,并与同期舍饲条件下的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和云岭牛的乳营养成分比较。结果显示:中甸牦牛、迪庆黄牛和犏牛的乳脂肪、乳蛋白质、乳糖和总固形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24%、4.95%、4.97%、20.11%,6.75%、4.52%、4.95%、19.91%和7.80%、4.60%、4.98%、20.85%,比较各乳营养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中甸牦牛、迪庆黄牛和犏牛的乳脂肪、乳蛋白质和总固形物的含量高于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和云岭牛的(P<0.01);中甸牦牛、迪庆黄牛和犏牛的乳糖质量分数也分别比云岭牛的高0.65%、0.63%和0.66%(P<0.01),与荷斯坦牛和西门塔尔牛的相近(P>0.05);乳成分中的蛋白质含量与脂肪、总固形物含量,脂肪含量与总固形物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表明在放牧或放牧+适当补饲条件下,高原型牛种的中甸牦牛、迪庆黄牛及其杂种犏牛的乳的营养价值高,是高品质的乳营养资源,具有开发高附加值的高原特色乳制品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甸牦 迪庆黄 犏牛 云岭 乳营养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