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0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暴力犯罪者对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ERP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志爱 彭程 +2 位作者 Cody Ding 张庆林 杨东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36-943,共8页
采用2(组别:暴力组和非暴力组)×3(目标刺激类型:中性面孔、愤怒面孔和高兴面孔)的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了暴力犯罪者对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行为数据显示,相比非暴力组,暴力组对愤怒面孔的反应要显著快于高兴面孔,初步验证了... 采用2(组别:暴力组和非暴力组)×3(目标刺激类型:中性面孔、愤怒面孔和高兴面孔)的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了暴力犯罪者对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行为数据显示,相比非暴力组,暴力组对愤怒面孔的反应要显著快于高兴面孔,初步验证了暴力犯罪者对负性情绪信息的敏感性。采用jackknife对潜伏期数据分析表明,暴力组对愤怒面孔的N2pc潜伏期要显著早于高兴面孔,而非暴力组对愤怒面孔和高兴面孔的N2pc潜伏期差异不显著,说明暴力犯罪者对愤怒面孔的警觉早于高兴面孔,进一步说明暴力犯对负性情绪信息更为敏感。但波幅分析表明暴力犯对愤怒面孔的N2pc波幅并没有大于高兴面孔的N2pc波幅,即暴力犯对负性情绪信息只存在早期的警觉,之后并没有对负性情绪信息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犯罪者 负性情绪信息 注意偏向 N2pc ERP
原文传递
违法犯罪者人格多种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孔克勤 朱晨海 +1 位作者 马前锋 方宇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7-310,共4页
本研究运用问卷法“YG人格测验”、作业法“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和投射法“色塔人格测验”对126名违法犯罪者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作业法和投射法人格测验二者相互补充和印证,揭示了违法犯罪者人格的某些特点,问卷法人格测验... 本研究运用问卷法“YG人格测验”、作业法“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和投射法“色塔人格测验”对126名违法犯罪者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作业法和投射法人格测验二者相互补充和印证,揭示了违法犯罪者人格的某些特点,问卷法人格测验的结果与前者不一致,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对违法犯罪者的人格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犯罪者 人格 问卷法 作业法 投射法 心理学
下载PDF
男性犯罪者人格对人身危险性的影响: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暾 马立骥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23-1228,共6页
以463名男性犯罪者为调查对象,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探讨人格、成熟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与人身危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和犯罪次数是人身危险性的重要预测变量。(2)人格可以显著预测人身危险性。(3)社会支持调节... 以463名男性犯罪者为调查对象,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探讨人格、成熟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与人身危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和犯罪次数是人身危险性的重要预测变量。(2)人格可以显著预测人身危险性。(3)社会支持调节人格与人身危险性之间的关系。(4)这种调节作用以成熟应付方式为中介变量,其中通过中介变量起作用的调节效应占总调节效应的29.4%。因此,人格对男性犯罪者人身危险性的影响是有中介的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犯罪者 人格 社会支持 应付方式 人身危险性
原文传递
关于犯罪者对一组罪种严重性判断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大华 廖丽珠 马谋超 《心理科学进展》 1985年第2期75-81,共7页
本文用配对比较法,调查了399名犯罪者对15项罪种严重性的评价。每个被试比较了105个配对,利用色斯敦的比较判断律,制作了关于犯罪严重性判断的顺序量表。资料表明,和一般青少年一样,犯罪者把杀人、反革命、放毒、放火、强奸、抢劫等罪... 本文用配对比较法,调查了399名犯罪者对15项罪种严重性的评价。每个被试比较了105个配对,利用色斯敦的比较判断律,制作了关于犯罪严重性判断的顺序量表。资料表明,和一般青少年一样,犯罪者把杀人、反革命、放毒、放火、强奸、抢劫等罪种看得较为严重,其中杀人和反革命罪尤最。另外,他们都把伤害罪看得比贪污罪严重。此外,犯罪者对上述罪种严重性的判断与一般青少年的判断比较亦有差异。具体说,对强奸罪和走私罪,一般青少年比罪犯看得严重。资料还表明,在所讨论的问题上,男女犯并无明显差别,但不同文化程度犯罪者,在顺序量表的全距上却有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者 严重性 青少年 顺序量表 强奸罪 比较判断 文化程度 贪污罪 反革命罪 认识态度
下载PDF
1557例违法犯罪者的人格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樊琪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5-58,共4页
本研究对1557例违法犯罪者按其犯罪动机划分成利欲性、情感性、信仰性、过失性等各种类型,并应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对其人格特点进行定量的分析并引出定性的结论。
关键词 违法犯罪者 人格 动机类型 利欲性 情感性
下载PDF
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慧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55-357,共3页
采用问卷法,对434名6类犯罪女性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社会支持、负面生活事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负面生活事件对不同犯罪类型的女性犯罪行为有不同预测力,不同女性犯罪类型有不... 采用问卷法,对434名6类犯罪女性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社会支持、负面生活事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负面生活事件对不同犯罪类型的女性犯罪行为有不同预测力,不同女性犯罪类型有不同的回归方程;社会支持对女性犯罪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犯罪者 人格 应付方式 情境因素 犯罪行为 社会支持 负面生活事件 犯罪心理
下载PDF
暴力犯罪者在人际合作任务中的行为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强龙 隋丽娜 +2 位作者 胡平 张卓 杨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2-917,共6页
目的:了解暴力犯罪者在人际合作任务中的行为特点,为教育改造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罪名从某监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暴力犯罪者38人,从社会招募40名普通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囚徒困境任务和点估计任务考察两组被试在人际互动中的表现,分析合... 目的:了解暴力犯罪者在人际合作任务中的行为特点,为教育改造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罪名从某监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暴力犯罪者38人,从社会招募40名普通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囚徒困境任务和点估计任务考察两组被试在人际互动中的表现,分析合作与背叛次数、替同伴承担疼痛等级以及情绪表现特征。结果:在囚徒困境任务中,与对照组相比,暴力犯罪组表现出较低的合作水平并有较多背叛行为(P<0.05)。在点估计任务中,暴力犯罪组愿意替同伴承担疼痛的等级高于对照组(P<0.05),且报告较多的责任感和内疚情绪,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暴力犯罪者出现内疚感等情绪时,可能会为同伴分担惩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犯罪者 人际互动 合作行为 囚徒困境 点估计任务
下载PDF
多犯罪类型女性犯罪者人格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秦素琼 赵春玲 《贺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9-83,共5页
为了了解女性犯罪者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格特征,并探讨犯罪类型、年龄、文化程度和已服刑时间对她们的人格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版对395名不同犯罪类型的女性犯罪者施测,采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了解女性犯罪者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格特征,并探讨犯罪类型、年龄、文化程度和已服刑时间对她们的人格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版对395名不同犯罪类型的女性犯罪者施测,采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犯罪类型的女性犯罪者的内外向性(E)、神经质(N)、精神质(P)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掩饰性(L)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具有高外倾性,高神经质,高精神质,低掩饰性的特征;不同犯罪类型和不同年龄的女性犯罪者的人格特征没有明显的差异;文化程度对女性犯罪者的内外向性(E)和精神质(P)没有明显的影响,对神经质(N)有明显的影响;已服刑时间的长短对女性犯罪者的内外向性(E)和神经质(N)没有明显的影响,对精神质(P)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犯罪者 人格特征 犯罪类型
下载PDF
迷信犯罪者的责任能力评定二例
9
作者 钱玉林 葛梅芳 郑瞻培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3-43,45,共2页
迷信犯罪者的责任能力评定二例钱玉林,葛梅芳(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63)郑瞻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近年来迷信活动又有所抬头,特别是在某些文化落后地区更为严重.因此近年来迷信犯罪... 迷信犯罪者的责任能力评定二例钱玉林,葛梅芳(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63)郑瞻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近年来迷信活动又有所抬头,特别是在某些文化落后地区更为严重.因此近年来迷信犯罪案件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办越来越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信犯罪者 责任能力 评定 司法精神病鉴定
下载PDF
人格障碍犯罪者个性特点分析
10
作者 栾清明 王玉兰 +1 位作者 李玉梅 马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4年第3期165-166,共2页
关键词 人格障碍 个性特点 犯罪者 完全责任能力 病态人格 精神病防治 济宁市 临床精神医学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认知过程障碍
原文传递
家庭因素对犯罪者不良个性形成的影响
11
作者 陆时莉 《净月学刊》 1998年第1期16-17,共2页
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不仅影响一个人知识的获得,生理发育,更重要的是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品质的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形成优秀的个性品质,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往往会使青少年形成不良个性品质,甚至成... 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不仅影响一个人知识的获得,生理发育,更重要的是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品质的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形成优秀的个性品质,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往往会使青少年形成不良个性品质,甚至成为滋生违法犯罪的土壤。因为,任何犯罪者都具有不良个性的心理品质,而不良个怛是形成犯罪心理的基础;是形成犯罪心理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个性 家庭因素 个性品质 家庭环境 犯罪心理 犯罪者 违法犯罪 家庭教育 家庭结构 教育方法
下载PDF
青少年犯罪者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表征及其原因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亚慧 鲁忠义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8-656,共9页
该研究探讨了青少年犯罪者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表征及其原因。研究1和研究2分别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迫选式纸笔测验,考察无意识和意识条件下青少年犯罪者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表征。研究3采用问卷法和测验法,分析影响... 该研究探讨了青少年犯罪者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表征及其原因。研究1和研究2分别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迫选式纸笔测验,考察无意识和意识条件下青少年犯罪者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表征。研究3采用问卷法和测验法,分析影响隐喻联结的因素。结果表明,青少年犯罪者已形成"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的隐喻联结,但联结强度较低。认知因素对青少年犯罪者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狱中再教育对其联结强度的提高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垂直空间隐喻 道德概念 青少年犯罪者
原文传递
暴力犯罪者人格障碍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黎雪梅 况利 +3 位作者 艾明 陈建梅 李大奇 高新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47-549,共3页
目的:研究暴力犯罪者的人格障碍。方法:随机抽取在重庆市女子监狱服刑的女性暴力罪犯204名,在重庆市监狱服刑的男性暴力罪犯294名,用人格诊断问卷(PDQ-R)、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查。结果:男性在反社会型因子上得分高于女性(2+4/0&#... 目的:研究暴力犯罪者的人格障碍。方法:随机抽取在重庆市女子监狱服刑的女性暴力罪犯204名,在重庆市监狱服刑的男性暴力罪犯294名,用人格诊断问卷(PDQ-R)、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查。结果:男性在反社会型因子上得分高于女性(2+4/0±0,P=0.008);女性在偏执型、分裂样、回避型因子上得分均高于男性(4±2/3±2、3±2/2±2、3±3/3±2,P=0.044、0.041、0.047)。结论:暴力犯罪者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犯罪 调查 人格障碍
下载PDF
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应激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旭 章皎洁 +3 位作者 杨曦 王飞燕 胡泽卿 李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研究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应激事件、心理健康及其关系,为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300名随机抽取的男性青少年违法犯... 目的研究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应激事件、心理健康及其关系,为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300名随机抽取的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进行测试。结果青少年违法犯罪者SCL总分为(196.10±53.51),SCL总症状指数为(2.18±0.59),所有因子得分均比全国常模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评定入所前1年内的ASLEC总分为(55.70±14.42),在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和受惩罚因子上有较高得分,分别为(10.56±3.63)、(10.65±3.42)和(14.49±4.93)。SCL和ASLEC各因子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心理健康差于常模并与1年内的应激水平相关,减少应激可能预防其违法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应激 青少年犯罪 暴力
下载PDF
男子性犯罪者个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家声 汤涛 +2 位作者 管唯 高保林 钱玉林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9-11,8,共4页
为探讨个性素质因素与男子性犯罪行为的关系,本文采用MMPI分别对93名强奸犯、20名奸幼犯、51名流氓犯和48名盗窃犯进行了测定,对此四种类型罪犯的个性心理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其中强奸犯、奸幼犯的Pd、Pa... 为探讨个性素质因素与男子性犯罪行为的关系,本文采用MMPI分别对93名强奸犯、20名奸幼犯、51名流氓犯和48名盗窃犯进行了测定,对此四种类型罪犯的个性心理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其中强奸犯、奸幼犯的Pd、Pa、Sc等量表分数都较正常人高;而且Pa、Sc量表分数也较流氓犯、盗窃犯高。在MMPI剖析图上构成4—8型或4—6—8型模式,且附加量表Re呈明显低分。说明男子性犯罪中强奸犯具有乏社交、判断力差、过分敏感、行为星冲动性的个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 个性特性 男性 性医学 法医学
下载PDF
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旭 胡泽卿 +3 位作者 杨曦 章皎洁 王飞雁 李焱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7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研究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关系,为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本教研室自编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300名随机抽取的男性青少... 目的研究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关系,为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本教研室自编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300名随机抽取的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进行测试,并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青少年违法犯罪者SCL总分为196.10±53.51,总均分为2.18±0.59,所有因子得分均比全国常模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社会支持方面,社会支持总分为29.57±5.09,主观、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分别为16.92±3.37,5.88±1.95,6.77±2.08。领悟社会支持方面:社会总支持53.21±9.77、朋友支持17.00±4.29、家庭支持18.36±4.34、其他支持17.84±4.29。心理健康各因子与大部分领悟社会支持因子、社会支持因子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总体上,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心理健康较全国常模严重,社会支持水平相对较低,且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及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呈负相关。提高社会支持及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都将能有效的改善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青少年犯罪 暴力
下载PDF
西方性侵犯罪者登记制度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杰丽 朱伟清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6期90-96,共7页
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遏制性犯罪而普遍采用性侵犯罪者登记以及社区公告制度。相关研究表明,性犯罪登记制度在打击累犯以及预防犯罪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性侵犯罪者登记以及社区公告制度给相当一部分性侵犯罪者带来诸多负... 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遏制性犯罪而普遍采用性侵犯罪者登记以及社区公告制度。相关研究表明,性犯罪登记制度在打击累犯以及预防犯罪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性侵犯罪者登记以及社区公告制度给相当一部分性侵犯罪者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 性侵犯罪者登记制度 社区公告制度
下载PDF
独生子犯罪者心理状况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胜 吴传东 +5 位作者 杨庆雄 黄进弟 陈少仕 罗海东 李素花 林萍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独生子犯罪者心理状况。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测评289例独生子犯罪少年(研究组)及263例正常在校中学生(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SCL—90评分总分及因子均分较高,研究组至少有一个因子分>2者... 目的探讨独生子犯罪者心理状况。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测评289例独生子犯罪少年(研究组)及263例正常在校中学生(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SCL—90评分总分及因子均分较高,研究组至少有一个因子分>2者占74.4%,至少有一个因子分>3者占39.8%。结论独生子犯罪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独生子 心理障碍
下载PDF
湖南、四川部分男性青少年犯罪者精神障碍患病情况调查(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建松 蔡伟雄 +5 位作者 陈琛 王红 张四美 罗宇鹏 邱昌建 王小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调查湖南、四川两省男性青少年暴力犯罪者的精神健康状况,比较湖南省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青少年间精神障碍患病率的差异。方法:在湖南某未成年管教所随机抽取100例(实际完成91例)暴力犯罪青少年、65例(实际完成64例)非暴力犯罪青... 目的:调查湖南、四川两省男性青少年暴力犯罪者的精神健康状况,比较湖南省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青少年间精神障碍患病率的差异。方法:在湖南某未成年管教所随机抽取100例(实际完成91例)暴力犯罪青少年、65例(实际完成64例)非暴力犯罪青少年;在四川某未成年管教所随机抽取90例(实际完成81例)暴力犯罪青少年;在湖南某中学抽取40例(实际完成39例)高中学生、四川某中学抽取50例(实际完成49例)高中学生作为对照。以儿童少年精神障碍调查筛查表及半定式诊断检查表,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Ⅳ为诊断标准调查上述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患病状况。结果:湖南暴力犯罪组品行障碍(86.6%)、物质滥用(17.6%)和物质依赖(9.9%)的患病率,湖南非暴力犯罪组品行障碍(75.0%)和物质滥用(11.7%)的患病率均高于湖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川暴力犯罪组注意缺陷障碍(17.3%)、对抗性障碍(18.5%)、品行障碍(69.1%)和物质滥用(22.2%)的患病率均高于四川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湖南暴力犯罪组中63.7%、四川暴力犯罪组中55.6%、湖南非暴力犯罪组中45.0%的青少年犯罪者有犯罪前科。结论:青少年犯罪者精神健康问题严重,迫切需要制定和实施针对青少年犯罪精神状况有效的评估和治疗方法,从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精神障碍 患病率
下载PDF
犯罪者个性倾向初探 被引量:6
20
作者 顾玉甫 《心理科学通讯》 1987年第2期52-55,共4页
引言犯罪现象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控制和预防犯罪也已成为各国政府在制定社会政策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对犯罪行为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产生原因 心理特征 统计结果 犯罪者 个性倾向 预防犯罪 社会政策 临床量表 犯罪现象 犯罪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