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民俗狐仙信仰看狐妻故事在清代的新变 被引量:3
1
作者 韦乐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1-133,共3页
作为我国一类古老的精怪故事,狐妻故事在清代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一系列文言小说中发生了深刻变革。"美善"取代"恶丑"成为狐女这个故事核心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人狐之间本来剑拔弩张的关系也变得温情脉脉。这种... 作为我国一类古老的精怪故事,狐妻故事在清代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一系列文言小说中发生了深刻变革。"美善"取代"恶丑"成为狐女这个故事核心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人狐之间本来剑拔弩张的关系也变得温情脉脉。这种改变与清代民间普遍盛行的狐仙信仰有着密切联系,从这种民俗信仰的角度来解读当时的狐妻故事,可以加深我们对清代这类成就突出的文学现象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狐仙信仰 狐妻故事 清代
下载PDF
赐福与降灾:民众生活中的狐仙传说与狐仙信仰——以山东省潍坊市禹王台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加华 《民间文化论坛》 2012年第1期82-88,共7页
狐仙信仰是华北地区一种比较普遍的民间信仰形态。在山东省潍坊市禹王台及其周边村落,其信仰形态大体有三个层面组成:首先是灵异传说,创造出一种语境氛围;其次是物质载体,即禹王台及其上的大量有关狐仙信仰的庙宇、冢墓及洞穴等;再次是... 狐仙信仰是华北地区一种比较普遍的民间信仰形态。在山东省潍坊市禹王台及其周边村落,其信仰形态大体有三个层面组成:首先是灵异传说,创造出一种语境氛围;其次是物质载体,即禹王台及其上的大量有关狐仙信仰的庙宇、冢墓及洞穴等;再次是仪式行为,即神圣与日常时段的祭拜崇祀。正是通过这三个层面的相互结合,从而塑造出一个狐仙信仰的神秘世界,表达出民众丰富多彩的思想世界与情感寄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仙信仰 狐仙传说 赐福 降灾 禹王台
下载PDF
庙会与乡土社会的建构——以青岛即墨马山庙会的狐仙信仰为中心
3
作者 李传军 马文杰 《民间文化论坛》 2009年第6期47-54,共8页
农村传统庙会是我国农村文化的一大特色,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状态一直流传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马山庙会作为即墨地区较为重要的庙会之一,对民众的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庙会中以胡三太爷为中心的狐仙信仰极具地方特色,是区别于其他... 农村传统庙会是我国农村文化的一大特色,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状态一直流传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马山庙会作为即墨地区较为重要的庙会之一,对民众的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庙会中以胡三太爷为中心的狐仙信仰极具地方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地方庙会的文化标志。其中包涵的道德、伦理、价值观为当地民众普遍信奉,他们的行为、生活均受其影响,这意味着通过狐仙信仰塑造出一个独特的乡土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山庙 胡三太爷 狐仙信仰 乡土社会
下载PDF
伍家沟村的口承狐精故事与狐仙信仰 被引量:1
4
作者 程亮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8-20,共13页
通过湖北省伍家沟村的田野调查个案,对口承狐精故事的来源、口承狐精故事与书面狐精故事之间的关系、口承狐精故事对于当地人的意义,以及口承狐精故事与狐仙信仰的关系4个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伍家沟村的口承狐精故事可能有3个来源:... 通过湖北省伍家沟村的田野调查个案,对口承狐精故事的来源、口承狐精故事与书面狐精故事之间的关系、口承狐精故事对于当地人的意义,以及口承狐精故事与狐仙信仰的关系4个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伍家沟村的口承狐精故事可能有3个来源:一是古代的书面狐精故事,二是村民与外部人士的交流,三是村民的生活体验、想象与实践。当地人的生活体验是口承狐精故事的传承土壤,而古代经典的书面狐精故事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中不断被改写,并逐步变成对于当地人有意义的口承狐精故事。口承狐精故事不仅反映当地人的生活体验,表达他们的愿望与需求,也成为当地人生活知识与记忆的一部分,反过来指导他们的生活,同时还是他们娱乐和教育的手段。狐仙信仰分成心意、可听、可视三个部分。口承狐精故事属于狐仙信仰的可听部分,是狐仙信仰的无形载体。村民们在想象的基础上创造、改编了许多口承狐精故事。这些故事蕴含着村民的生活经验、回忆以及地方知识,也构成了狐仙信仰传播的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承狐精故事 书面狐精故事 狐仙信仰 生活体验 地方知识
下载PDF
信仰与情感的错位——狐的妖化与狐仙信仰的兴起
5
作者 张目 《文教资料》 2013年第21期5-6,23,共3页
狐作为我国民间的传统信仰对象,狐仙信仰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过程.在历史时期内,人们对狐的情感态度是极为复杂而又充满变化的.大体上,在先秦时期狐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完美的,以至于成为“祥瑞”的象征.而在先秦以后,特... 狐作为我国民间的传统信仰对象,狐仙信仰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过程.在历史时期内,人们对狐的情感态度是极为复杂而又充满变化的.大体上,在先秦时期狐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完美的,以至于成为“祥瑞”的象征.而在先秦以后,特别是两汉以后狐逐步地被妖魅化,成了作祟于人间的媚人妖物,它的出现更成了“凶兆”.但令人称奇的是,伴随着狐的妖化,出现的并不是人们对狐的排斥,而恰恰相反,人们对狐的信仰却愈演愈烈,至清代最终发展成为遍及中国北方的狐仙信仰.这样就造成了一种信仰与情感的“错位”,形成了奉所厌所鄙之物为神的奇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妖化 狐仙信仰 错位
下载PDF
民间信仰文化的历史变迁——山东省潍坊市禹王台村狐仙信仰综述
6
作者 张宇 《商业文化》 2011年第6X期108-108,共1页
狐仙信仰是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是农业社会对动物崇拜在当下的延续。就山东潍坊地区而言,狐仙信仰信众较多,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狐仙信仰、狐仙庙以及祭拜仪式。本文是对于狐仙信仰的基本阐述,并从田野调查资料中提炼出当地狐仙信仰的深层... 狐仙信仰是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是农业社会对动物崇拜在当下的延续。就山东潍坊地区而言,狐仙信仰信众较多,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狐仙信仰、狐仙庙以及祭拜仪式。本文是对于狐仙信仰的基本阐述,并从田野调查资料中提炼出当地狐仙信仰的深层内容,进而希望阐释出狐仙信仰的产生与在地化传说,以及历史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仙信仰 禹王台村 禹王台 传承与变迁
下载PDF
论龙门派郭守真传道活动与东北狐仙信仰之关系
7
作者 梁淑芳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8-113,共6页
全真道于东北之传播,首推明末清初龙门派郭守真之贡献。郭守真建“三教堂”获御赐《道藏》,可能是因祈雨成功,获盛京将军乌库礼推荐。但是乌库礼逝于康熙四年(1665),御赐《道藏》在康熙八年(1669)。另一个可能是郭守真的修道渊源,师承... 全真道于东北之传播,首推明末清初龙门派郭守真之贡献。郭守真建“三教堂”获御赐《道藏》,可能是因祈雨成功,获盛京将军乌库礼推荐。但是乌库礼逝于康熙四年(1665),御赐《道藏》在康熙八年(1669)。另一个可能是郭守真的修道渊源,师承龙门派第七代李常明大师。且顺治八年(1651),至北京白云观受戒,取得戒牒,获官方信任。东北汉人移民省籍以山东为多,青岛之地有狐仙传说,移民将狐仙信仰带至东北。郭守真与狐仙的传说,征于文献者为炉至顺、白永贞、谈国桓所作。然而,此三人距郭守真已二百余年,所言无文献依据,应为当地传闻,但为后世全真道与民间信仰融合之一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派 郭守真 传道活动 东北 狐仙信仰
原文传递
萨满教变迁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孟慧英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10,共10页
萨满教变迁研究遵循的是历史人类学的方法,本文努力寻找现今遗留的萨满教现象中的各种历史遗迹,分别从狐仙信仰、怀玛日祭祀、满族家祭、蒙古族白博、萨满文化遗产等几个方面说明萨满教变迁的存在,并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说明变迁出现的根... 萨满教变迁研究遵循的是历史人类学的方法,本文努力寻找现今遗留的萨满教现象中的各种历史遗迹,分别从狐仙信仰、怀玛日祭祀、满族家祭、蒙古族白博、萨满文化遗产等几个方面说明萨满教变迁的存在,并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说明变迁出现的根据,进而在时间维度上揭示萨满教的变迁特点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满教变迁 狐仙信仰 怀玛日祭祀 满族家祭 蒙古族白博 萨满文化遗产
下载PDF
黉山搜神记——《聊斋志异》的民俗文化土壤观瞻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晶红 李汉举 《蒲松龄研究》 2006年第1期27-39,共13页
文章忠实记录了2005年农历六月十五当天黉山仙姑祠香火会的过程,调查了黉山多层次的民间信仰体系,指明了民间信仰的功利性与复合性;并围绕“狐仙信仰”的主题采录了一位女性故事家讲述的本地民间故事,指出了民间巫师行业的运作与故事讲... 文章忠实记录了2005年农历六月十五当天黉山仙姑祠香火会的过程,调查了黉山多层次的民间信仰体系,指明了民间信仰的功利性与复合性;并围绕“狐仙信仰”的主题采录了一位女性故事家讲述的本地民间故事,指出了民间巫师行业的运作与故事讲述方式的效果,共同完成了民间信仰的传承。据此,来探寻《聊斋志异》创作的民间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黉山 狐仙信仰 聊斋志异 仙姑庙 故事讲述人 神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