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6篇文章
< 1 2 1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府逐瘀口服液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及血清胸腺肽β4的影响
1
作者 徐娜 韩梅 +3 位作者 封锦慧 孙垚 任占芬 杨悦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3期455-462,共8页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口服液(XZOL)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血清胸腺肽β4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LN患者分为对照组[泼尼松(PDN)+环磷酰...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口服液(XZOL)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血清胸腺肽β4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LN患者分为对照组[泼尼松(PDN)+环磷酰胺(CTX)]和血府逐瘀组(XZOL联合PDN+CTX),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免疫指标[抗双链DNA抗体(dsDNA)、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和血清补体C3水平]、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白蛋白(ALB)、红细胞沉降率(ESR)、谷丙转氨酶(ALT)、24 h尿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清胸腺肽β4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共纳入60例LN患者,每组各30例。血府逐瘀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LEDAI评分、血清胸腺肽β4、IgG、C3、抗dsDNA抗体、血清Scr、ALB、ALT、24 h尿蛋白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SLEDAI评分、血清IgG、抗dsDNA抗体、血清Scr、ALT、24 h尿蛋白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血清胸腺肽β4水平、血清C3水平和血清ALB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血府逐瘀组SSLEDAI评分、血清IgG、抗dsDNA抗体、血清Scr、ALT、24 h尿蛋白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胸腺肽β4、C3和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XZOL治疗LN临床效果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口服液 狼疮性肾炎 临床疗效 安全性 胸腺肽β4
原文传递
血府逐瘀汤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胸腺肽β4及Ea-RFC的影响
2
作者 徐娜 韩梅 +3 位作者 封锦慧 孙垚 任占芬 贾军利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403-406,411,共5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效果及对患者胸腺肽β4及Ea花环细胞(Ea-RFC)形成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行血府逐瘀汤联合...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效果及对患者胸腺肽β4及Ea花环细胞(Ea-RFC)形成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行血府逐瘀汤联合泼尼松与环磷酰胺治疗)30例与对照组(行泼尼松与环磷酰胺治疗)30例,治疗18个月。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效果、中医症状、胸腺肽β4表达、Ea-RFC形成率、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纳少腹胀、腰膝酸软、面色不华、口黏口苦等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血清肌酐及胸腺肽β4表达低于对照组,Ea-RFC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LN患者疗效确切,能减少患者体内胸腺肽β4表达,提高Ea-RFC,改善肾功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狼疮性肾炎 免疫功能 胸腺肽β4 Ea花环细胞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与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特点关系研究
3
作者 李娟 王利丽 杨林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60-664,共5页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病理类型与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特点关系。方法:选自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LN患者4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LN分为六型,包括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和复合型,其中复合型为Ⅱ+Ⅴ型、Ⅲ+Ⅴ型、Ⅳ+Ⅴ型。分析LN...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病理类型与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特点关系。方法:选自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LN患者4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LN分为六型,包括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和复合型,其中复合型为Ⅱ+Ⅴ型、Ⅲ+Ⅴ型、Ⅳ+Ⅴ型。分析LN临床分型与病理类型关系,LN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关系,LN活动性评分与病理类型的关系,LN病理活动指数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结果:LN患者406例中,以肾脏首发型273例占比最高,为67.24%,Ⅱ型、Ⅳ型、Ⅴ型和复合型高于Ⅲ型(P<0.05);无症状型Ⅱ型高于Ⅳ型、Ⅴ型和复合型(P<0.05);肾炎综合征Ⅲ型高于Ⅳ型(P<0.05);Ⅳ型、Ⅴ型和复合型肾病综合征高于Ⅱ型(P<0.05);Ⅳ型肾功能不全高于Ⅱ型(P<0.05)。Ⅳ型和复合型高血压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类型(P<0.05);Ⅳ型血尿高于其它类型(P<0.05);Ⅴ型、Ⅳ型和复合型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高于Ⅱ型和Ⅲ型(P<0.05);Ⅳ型血肌酐高于其它类型(P<0.05);Ⅳ型贫血高于其它类型(P<0.05);不同病理类型抗ds-DN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中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中以Ⅴ型最低、Ⅳ型最高;低C3检出率中,Ⅳ型高于其它类型(P<0.05);低C3和低C4检出率中,Ⅴ型低于其它类型(P<0.05)。相比于其他类型,Ⅳ型AI和SLEDAI评分最高(P<0.05);相比于其他类型,复合型CI评分最高(P<0.05)。AI与血小板计数、C3、C4呈线性负相关,与24Upro、SLEDAI呈线性正相关(P<0.05);肌酐与AI、CI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增殖型是LN常见病理类型,且最常见为Ⅳ型;LN病理类型与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相关,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病理类型 临床特点 实验室指标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隋航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研究利妥昔单抗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参照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吗... 目的 研究利妥昔单抗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参照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补体C4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BUN水平、Cr水平及SLEDA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效果较好,可减少肾脏损伤、降低疾病活动度,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重症狼疮性肾炎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贝利尤单抗治疗中国成人狼疮性肾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5
作者 李鎛江 潘红霞 +4 位作者 傅一星 方梅荣 胡祥 董建华 肖友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3-85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真实世界中贝利尤单抗治疗中国成人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贝利尤单抗治疗中国成人L... 目的系统评价真实世界中贝利尤单抗治疗中国成人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贝利尤单抗治疗中国成人LN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7月7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真实世界研究,包括253例中国成人LN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贝利尤单抗治疗中国成人LN患者的肾脏完全缓解率、肾脏部分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95%CI为46%~76%,P<0.00001)、23%(95%CI为2%~44%,P=0.03)、30%(95%CI为16%~43%,P<0.00001);贝利尤单抗可显著降低24 h尿蛋白水平(MD=-1.71,95%CI为-3.02~-0.40,P=0.01)、尿总蛋白肌酐比值(MD=-1.76,95%CI为-2.06~-1.46,P<0.00001)、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MD=-8.63,95%CI为-12.12~-5.13,P<0.00001)和糖皮质激素用量(MD=-18.65,95%CI为-31.82~-5.48,P=0.006),显著升高补体C3水平(MD=0.19,95%CI为0.08~0.30,P=0.0006)和补体C4水平(MD=0.06,95%CI为0.02~0.09,P=0.001),但不能改善血清肌酐水平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P>0.05)。结论贝利尤单抗对中国成人LN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贝利尤单抗 真实世界研究 中国 成人患者 疾病活动度指数
下载PDF
儿童狼疮性肾炎外周血IL-6、血沉、CD4^(+)/CD8^(+)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
6
作者 杨米凤 廖亚彬 +3 位作者 蒋雪梅 崔晶晶 毕欣 赵波 《西部医学》 2024年第3期433-437,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狼疮性肾炎(LN)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血沉(ESR)、CD4^(+)/CD8^(+)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LN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I... 目的 探讨儿童狼疮性肾炎(LN)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血沉(ESR)、CD4^(+)/CD8^(+)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LN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IL-6、ESR、CD4^(+)/CD8^(+),分析外周血IL-6、ESR、CD4^(+)/CD8^(+)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SLEDAI)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患儿外周血IL-6、ESR、CD4^(+)/CD8^(+),分析LN患儿预后影响因素,评价外周血IL-6、ESR、CD4^(+)/CD8^(+)对LN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IL-6、ESR高于对照组,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LN患儿外周血IL-6、ESR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CD4^(+)/CD8^(+)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外周血IL-6、ESR高于预后良好,CD4^(+)/CD8^(+)低于预后良好(P<0.05);SLEDAI评分、IL-6、ESR、CD4^(+)/CD8^(+)均为LN患儿预后影响因素(P<0.05);外周血IL-6、ESR、CD4^(+)/CD8^(+)预测LN患儿预后的AUC分别为0.777、0.751、0.788,联合预测AUC为0.921(均P<0.001);进一步对各预测方案预测价值比较显示,外周血IL-6、ESR、CD4^(+)/CD8^(+)联合预测的AUC明显高于单一指标(均P<0.05)。结论 LN患儿外周血IL-6、ESR水平较高,CD4^(+)/CD8^(+)水平下降,且与SLEDAI评分及预后有关,临床检测其水平,可作为LN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的血液生化指标,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儿童 SLEDAI评分 IL-6 血沉 CD4^(+)/CD8^(+) 预后
下载PDF
LncRNA-NEAT1调控miR-182-5p表达对狼疮性肾炎肾系膜细胞损伤的影响
7
作者 张路路 谢锐 +4 位作者 廖志敏 吴刚 万波 孙威 周莲红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旁丛组装转录本1(NEAT1)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中通过微小RNA(miR)-182-5p/叉头盒蛋白O1(FoxO1)/β-连环蛋白(β-catenin)轴对肾系膜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凉山州第...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旁丛组装转录本1(NEAT1)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中通过微小RNA(miR)-182-5p/叉头盒蛋白O1(FoxO1)/β-连环蛋白(β-catenin)轴对肾系膜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LN患者(LN组)外周血和32例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EAT1以及miR-182-5p、FoxO1、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含量。采用20%LN患者血清处理肾系膜细胞的方法构建LN肾系膜细胞模型,造模完成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不转染)、模型组(加入5μg/mL脂多糖培养)、si-NC组(转染si-NC后加入5μg/mL脂多糖培养)、si-NEAT1组(转染si-NEAT1后加入5μg/mL脂多糖培养)、si-NEAT1+anti-miR-NC组(共转染si-NEAT1和anti-miR-NC后加入5μg/mL脂多糖培养)、si-NEAT1+anti-miR-182-5p组(共转染si-NEAT1和anti-miR-182-5p后加入5μg/mL脂多糖培养)。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NEAT1、miR-182-5p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炎症因子水平;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LDH含量;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FoxO1、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LN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EAT1、FoxO1、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含量均显著上升,miR-182-5p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系膜细胞增殖活力、FoxO1和β-catenin蛋白水平以及LDH、TNF-α、IL-6和IL-1β水平均明显增加,miR-182-5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敲低NEAT1后,细胞增殖活力和炎症反应减弱,FoxO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抑制miR-182-5p表达可减轻NEAT1敲低对LN肾系膜细胞模型细胞增殖、炎症因子及FoxO1、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P<0.05)。各组细胞间凋亡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敲低NEAT1可通过靶向负调控miR-182-5p表达,抑制LN肾系膜细胞过度增殖,降低炎症反应,其可能与抑制FoxO1/β-catenin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旁从组装转录本1 狼疮性肾炎 miR-182-5p/叉头盒蛋白O1/β-连环蛋白轴 肾系膜细胞
下载PDF
外周血miR-23b、miR-202-3p、miR-7977与狼疮性肾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及临床价值
8
作者 赵志娟 仝岩 +1 位作者 李文博 冯慧洁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478-480,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微小RNA-23b(miR-23b)、微小RNA-202-3p(miR-202-3p)、微小RNA-7977(miR-7977)在狼疮性肾炎(LN)疾病活动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4例L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 目的:探讨外周血微小RNA-23b(miR-23b)、微小RNA-202-3p(miR-202-3p)、微小RNA-7977(miR-7977)在狼疮性肾炎(LN)疾病活动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4例L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将患者分为活动组(63例,SLE-DAI评分≥10分)和稳定组(41例,SLE-DAI评分<10分)。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时外周血miR-23b、miR-202-3p、miR-7977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N疾病活动性的因素,探讨联合检测对活动性LN的诊断价值。结果:活动组eGFR、SCr、ESR、补体C3、补体C4、miR-23b、miR-202-3p、miR-7977水平与稳定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外周血miR-23b、miR-202-3p、miR-7977水平均与eGFR、补体C3、补体C4水平呈正相关,均与ESR、Scr、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eGFR≤76.93ml/(min·1.73m^(2))、SCr>96.01μmol/L、ESR>53.66mm/h、补体C3≤0.80g/L、补体C4≤0.24g/L、miR-23b≤0.49、miR-202-3p≤10.49、miR-7977≤6.10水平是活动性LN的危险因素(P<0.05);临床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显示,外周血miR-23b、miR-202-3p、miR-7977水平联合诊断活动性LN的AUC、敏感度、特异度最佳。结论:临床联合检测外周血miR-23b、miR-202-3p、miR-7977对诊断LN疾病活动程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疾病活动性 相关性 miR-23b miR-202-3p miR-7977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CD4~+/CD8~+对狼疮性肾炎活动性的相关研究
9
作者 古慧慧 王维维 +1 位作者 施安妮 程晓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0期13-16,共4页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 receptor,IL-2R)、CD4~+/CD8~+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38例LN患者纳入LN组,...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 receptor,IL-2R)、CD4~+/CD8~+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38例LN患者纳入LN组,同期于本院体检健康者40名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及病理分型;根据SLEDAI评分将LN患者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差异。结果 LN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计数、白蛋白(albumin,ALB)、补体C3和C4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anti-double strand DNA antibody,抗ds-DNA抗体)阳性率、C反应蛋白、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活动组患者的ALB显著低于非活动组,IL-2R、红细胞沉降率、24h尿蛋白定量、抗ds-DNA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活动组(P<0.05)。LN患者血清IL-2R水平与SLEDAI、SCr、血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均呈正相关,与Hb、补体C3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IL-2R可作为判断LN活动程度的指标,为临床疾病活动的判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白细胞介素-2受体 CD4~+/CD8~+
下载PDF
贝利尤单抗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一项真实世界队列研究
10
作者 徐水明 李政桐 +3 位作者 杨清媛 刘尧秀 曾国兴 毋静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12个月肾脏缓解情况,并分析影响其缓解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LN患者使用生物制剂的缓解情况,研究纳入57例尿蛋白为阳性的LN患者,分为激素+免疫制剂组39例及激素+免疫制剂+生物制剂组18例。...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12个月肾脏缓解情况,并分析影响其缓解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LN患者使用生物制剂的缓解情况,研究纳入57例尿蛋白为阳性的LN患者,分为激素+免疫制剂组39例及激素+免疫制剂+生物制剂组18例。激素+免疫制剂组患者使用标准治疗方案,激素+免疫制剂+生物制剂组患者在标准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贝利尤单抗。长期随访,收集和分析肾脏反应和临床特征的数据。结果纳入患者57例,有41例(71.93%)达到肾脏完全缓解,16例(28.07%)达到部分缓解。激素+免疫抑制剂组39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平均完全缓解时间7.846个月,95%CI:6.626~9.066),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组18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平均完全缓解时间4.167个月,95%CI:3.461~4.872)。结论同时使用激素+免疫制剂+生物制剂的患者较仅使用激素+免疫制剂的患者能更快的达到完全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生物制剂 贝利尤单抗 完全缓解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龙瑶琴 刘岩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18-522,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十分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青年女性多见,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累计多器官炎症,可造成狼疮性肺炎、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心肌炎以及心包炎等,其中LN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类...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十分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青年女性多见,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累计多器官炎症,可造成狼疮性肺炎、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心肌炎以及心包炎等,其中LN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类型,约有一半的SLE患者出现肾脏损害。大多数LN患者在接受长时间的系统治疗后病情能够得到缓解,但仍存在小部分患者于5年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LN病情复杂,常迁延不愈,需要经常对患者随访,以根据当前患者状况更新治疗手段。肾活检是当今公认的LN确诊及分类的金标准,但过于频繁的肾活检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给患者带来并发症的风险,临床实施存在现实困难,不能作为LN的长期监测途径,故频繁的肾活检在LN患者的病情评价中应用并不广泛。生物标志物能够通过非侵入性的操作反映LN的病情进展状况,可以反映患病风险,是反复肾活检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法。因此,对LN患者生物标志物的探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生物标志物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的现状进行综述,探究生物标志物在预测LN病情发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生物标志物 诊断 病情评估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复发的早期识别及治疗
12
作者 宋思勉 杨洪涛 +1 位作者 孙禹新 罗雅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多器官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约为4.3%,是SLE患者早期死亡和残疾的严重危险因素 [1,2] ...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多器官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约为4.3%,是SLE患者早期死亡和残疾的严重危险因素 [1,2] 。大量队列研究认为,SLE患者LN的患病率因种族和民族而异,其中亚裔的LN患病率高于白人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多器官受累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LUPUS 队列研究 早期识别
下载PDF
丘余良以平为期思想治疗狼疮性肾炎经验
13
作者 陈慧娴 丘余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期61-63,90,共4页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严重并发症。丘余良主任认为“以平为期”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关键。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但需要注意调整用药剂量及用药方案;中医应针对阴阳失衡的主要病机,以平调阴阳、清热解毒、祛湿...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严重并发症。丘余良主任认为“以平为期”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关键。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但需要注意调整用药剂量及用药方案;中医应针对阴阳失衡的主要病机,以平调阴阳、清热解毒、祛湿化瘀、补益脏腑为主。此文对丘余良主任医师以平为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探讨阴阳平衡及免疫平衡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肿 狼疮性肾炎 平调阴阳 丘余良 中西医结合疗法 名医经验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病机认识及中医辨治思路
14
作者 祝昌昊 杨精华 +1 位作者 王耀光 刘远航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59-163,共5页
本文通过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治用药规律,为诊治LN提供思路与方法。首先从先天禀赋、外感六淫、日晒毒、药毒及情志失调等方面探讨中医病因病机,并结合诊治LN的临床验案,分析辨治思路及用药特色。笔者认为LN病因复杂,... 本文通过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治用药规律,为诊治LN提供思路与方法。首先从先天禀赋、外感六淫、日晒毒、药毒及情志失调等方面探讨中医病因病机,并结合诊治LN的临床验案,分析辨治思路及用药特色。笔者认为LN病因复杂,本虚标实为其基本病机,标实以热毒、湿浊、血瘀为主,本虚以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亏虚为主。运用中医药治疗LN,不仅能够明显改善病情,同时能够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中医药 治疗思路
下载PDF
BLK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患儿易感性关联分析
15
作者 潘艳艳 孙永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患儿易感性与BLK基因多态性关联。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本院SLE患儿2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按照与疾病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原则选取来自济南市儿童医院健康体检患儿20例。统计... 目的: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患儿易感性与BLK基因多态性关联。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本院SLE患儿2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按照与疾病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原则选取来自济南市儿童医院健康体检患儿20例。统计分析两组rs2248932C/T多态性等位基因与基因型分布情况,并统计分析研究组不同SLE性质患儿的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组患儿rs2248932C/T多态性等位基因T比率低于对照组,C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基因型TT比率低于对照组,CT、CC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隐性模型(C/CvsC/T+T/T)、主导模型(C/C+C/TvsT/T)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LE(+)患儿的ANA、血液学异常、关节炎、蝶形红斑、光敏感、抗-dsDNA抗体比率均高于SLE(-)(P<0.05),Sm-抗体、口腔溃疡、盘状红斑、浆膜炎、神经系统紊乱比率均低于SLE(-)(P<0.05)。结论: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患儿易感性与BLK基因多态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易感性 BLK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邹燕勤国医大师从虚、毒、湿、瘀论治狼疮性肾炎经验
16
作者 陈正 王文腾 高坤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119-121,151,共4页
狼疮性肾炎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脏损害,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认为狼疮性肾炎以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累及肝脾,多脏同病;湿热、热毒、瘀血为致病之标,贯穿疾病始终。治疗应以维护肾气、补益肾元为主,兼顾肝脾,并运用清热利湿解毒、... 狼疮性肾炎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脏损害,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认为狼疮性肾炎以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累及肝脾,多脏同病;湿热、热毒、瘀血为致病之标,贯穿疾病始终。治疗应以维护肾气、补益肾元为主,兼顾肝脾,并运用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等法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中医药 名医经验
下载PDF
益肾祛瘀化湿汤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尤仙 张艳 +1 位作者 王璐瑶 谭世超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究益肾祛瘀化湿汤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L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各42例。西药组... 目的:探究益肾祛瘀化湿汤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L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各42例。西药组采用吗替麦考酚酯和泼尼松治疗,中西药联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增加口服益肾祛瘀化湿汤治疗。治疗6 m后,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肾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 m后,中西药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中西药联合组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24 hour urine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 h UP)、血肌酐,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IL-17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白蛋白、分化抗原(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80、CD86、CD1a水平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肾祛瘀化湿汤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治疗LN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肾功能及DCs功能,改善临床症状,调节IL-23/IL-17炎症轴,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益肾祛瘀化湿汤 树突状细胞功能
下载PDF
儿童难治性狼疮性肾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8
作者 葛主辉 李玉峰 +3 位作者 洪盼 葛红旵 陈斌斌 章惠彬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263-265,共3页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childhood-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cSLE)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多系统和多脏器损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理机制包括免疫耐受降低、自身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及补体系统的激活[1-2]。大量研究表...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childhood-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cSLE)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多系统和多脏器损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理机制包括免疫耐受降低、自身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及补体系统的激活[1-2]。大量研究表明,cSLE的病因与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狼疮性肾炎 文献复习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中医病因病机探析
19
作者 高松 高常柏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7期15-17,共3页
狼疮性肾炎(LN)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死因素,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发热、皮疹等症。中医药治疗LN具有增效减毒、防止疾病复发、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优势。准确把握疾病病因病机是辨证论治的前... 狼疮性肾炎(LN)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死因素,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发热、皮疹等症。中医药治疗LN具有增效减毒、防止疾病复发、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优势。准确把握疾病病因病机是辨证论治的前提,该文主要探讨LN的病因病机,以期为LN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阴阳毒 肾痹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因病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