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透析病人猝死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泰娜 常安瑾 +2 位作者 吴其顺 余姝 何建强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猝死是指在出现症状后的短时间内(1~24 h)突然和意外的自然死亡。根据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显示,猝死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约占总死亡人数的28%[1],且透析龄越长,猝死风险越高。由于血液... 猝死是指在出现症状后的短时间内(1~24 h)突然和意外的自然死亡。根据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显示,猝死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约占总死亡人数的28%[1],且透析龄越长,猝死风险越高。由于血液透析本身对机体代谢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使传统的危险因素不足以解释MHD人群的高猝死发生率。MHD病人猝死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生机制目前尚无统一定论[2-3]。本文对我中心9年来死亡的MHD病人作一回顾性分析,统计猝死发生率、查找猝死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提高MHD病人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发生率 血液透析病人 总死亡人数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血管系统 病人生存率 数据系统 死亡原因
下载PDF
猝死可预防,养心重日常
2
作者 胡宝玉 刘港(图) 《解放军健康》 2023年第1期26-26,共1页
统计数据显示,中青年群体近年来猝死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青少年每年运动猝死发生率为1/100000,男性猝死发生率是女性的8.4倍,春季猝死发生率占31.1%,秋季猝死发生率占40.5%。战友们在日常训练或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期间因积劳成疾等原因,经... 统计数据显示,中青年群体近年来猝死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青少年每年运动猝死发生率为1/100000,男性猝死发生率是女性的8.4倍,春季猝死发生率占31.1%,秋季猝死发生率占40.5%。战友们在日常训练或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期间因积劳成疾等原因,经常面临猝死等险情威胁。笔者在此提醒战友们:应全面了解猝死有关知识,及时有效做好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发生率 急难险重任务 日常训练 统计数据 中青年群体 养心 青少年 预防
下载PDF
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分析ST-T改变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龙文军 蒋良 姜晓霞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6期1917-1918,共2页
女性冠心病是冠心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年来发现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是女性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近年来逐渐得到了大家的重视[1]。女性冠心病患者由于症状不典型,临床上诊断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对女性冠心病的资料总结,分... 女性冠心病是冠心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年来发现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是女性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近年来逐渐得到了大家的重视[1]。女性冠心病患者由于症状不典型,临床上诊断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对女性冠心病的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为更加准确地诊断女性冠心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改变 资料总结 胸痛症状 冠脉狭窄 下斜型 冠脉造影术 猝死发生率 心电图诊断
下载PDF
心肌梗塞后早发性心绞痛──附12例分析
4
作者 叶红华 《现代实用医学》 1994年第2期42-42,共1页
心肌梗塞后早发性心绞痛──附12例分析叶红华心肌梗塞后早发性心绞痛(EarlyPostinfarctionAngina,简称EPIA)是指急性心肌梗塞(AMI)后24小时到15天内发生的心前区疼痛,伴心电图缺血性ST... 心肌梗塞后早发性心绞痛──附12例分析叶红华心肌梗塞后早发性心绞痛(EarlyPostinfarctionAngina,简称EPIA)是指急性心肌梗塞(AMI)后24小时到15天内发生的心前区疼痛,伴心电图缺血性ST段改变。本院近年收治58例A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 下壁 心前区疼痛 梗塞部位 二重乘积 猝死发生率 左房室瓣 临床心血管病 心肌耗氧量 对比分析
下载PDF
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护理转运过程中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刘卓 姜雪丽 +1 位作者 苗玲 杨翠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112-113,共2页
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护理转运过程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去我院中急性胸痛患者为重点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参与院内护理运转改流程的收治急性胸痛患者90名,同步随机选取没有参与院内护理运转改... 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护理转运过程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去我院中急性胸痛患者为重点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参与院内护理运转改流程的收治急性胸痛患者90名,同步随机选取没有参与院内护理运转改良流程的收治急性胸痛患者90名作为参照组。通过对此两组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运转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局和比较分析。结果:在分析实验组90名患者、对照组90名患者的整体运转情况后发现,参与院内护理运转改良流程的急性胸痛患者整体运转情况较对照组乐观,参与院内护理运转改良流程的急性胸痛患者的转运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猝死发生率远低于未参与院内护理运转改良流程的急性胸痛患者组。并且,两组间比较有明细差异(P<0.05),具有数据有效性及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内护理运转改良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运转过程有积极作用,可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收治转运成功率,提高病人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急性胸痛患者的猝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痛患者 院内护理运转改良 转运成功率 猝死发生率 转运效果
下载PDF
位点特异性突变的差异对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1型的心律失常风险和交感刺激敏感性的影响:日本多中心研究
6
作者 Shimizu W. Horie M. +1 位作者 Ohno S. 刘豫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5年第1期44-44,共1页
Objectives We sought to compare the arrhythmic risk and sensitivity to sympath etic stimulation of mutations located in transmembrane regions and C-terminal r egions of the KCNQ1 channel in the LQT1 form of congenital... Objectives We sought to compare the arrhythmic risk and sensitivity to sympath etic stimulation of mutations located in transmembrane regions and C-terminal r egions of the KCNQ1 channel in the LQT1 form of congenital long QT syndrome(LQTS ). Background The LQT1 syndrome is frequently manifested with variable expressiv ity and incomplete penetrance and is much more sensitive to sympathetic stimulat ion than the other forms. Methods Sixty-six LQT1 patients (27 families)-with a total of 19 transmembrane mutations and 29 patients(10 families) with 8 C-term inal mutations were enrolled from five Japanese institutes. Results Patients wit h transmembrane mutations were more frequently affected based on electrocardiogr aphic (ECG) diagnostic criteria (82%vs. 24%, p< 0.0001) and had more frequent LQTS-related cardiac events (all cardiac events: 55%vs. 21%, p=0.002; syncope : 55%vs. 21%, p=0.002; aborted cardiac arrest or unexpected sudden cardiac dea th: 15%vs. 0%, p=0.03) than those with C-terminal mutations. Patients with tr ansmembrane mutations had a greater risk of first cardiac events occurring at an earlier age, with a hazard ratio of 3.4(p=0.006) and with an 8%increase in ris k per 10-ms increase in corrected Q-Tend. The baseline ECG parameters, includi ng Q-Tend, Q-Tpeak, and Tpeak-end interval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pa tients with transmembrane mutations than in those with C-terminal mutations (p< 0.005) . Moreover, the corrected Q-Tend and Tpeak-end were more prominently i ncreased with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transmembrane mutations (p< 0.005). Conc lusions In this multicenter Japanese population, LQT1 patients with transmembran e mutations are at higher risk of congenital LQTS-related cardiac events and ha ve greater sensitivity to sympathetic stimulation, a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 h C-terminal mu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QT1 位点特异性 心脏事件 猝死发生率 心脏停搏 危险比 心电图异常 外显率 神经刺激 位点突变
下载PDF
短Q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价值
7
作者 Giustetto C. Di Monte F. +1 位作者 Wolpert C. 黄浙勇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7年第3期56-57,共2页
目的:报道至今最大样本量短QT综合征(SQTS)患者的临床表现、婴儿期猝死发生率及治疗效果。方法和结果:分析29例SQTS患者的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ECG)、运动负荷试验、电生理检查、形态学检查、基因分析、治疗结果以及心脏停搏的... 目的:报道至今最大样本量短QT综合征(SQTS)患者的临床表现、婴儿期猝死发生率及治疗效果。方法和结果:分析29例SQTS患者的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ECG)、运动负荷试验、电生理检查、形态学检查、基因分析、治疗结果以及心脏停搏的个人史和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负荷试验 电生理检查 猝死发生率 临床病史 心脏停搏 形态学检查 体格检查 二氢奎尼丁 大样本量
下载PDF
猝死15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殷济宏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1989年第6期11-12,共2页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意外死亡.从症状出现至死亡的时间各家意见不同.有1小时、6小时和24小时以内者.我院内科病房内自1985年1月至1988年2月在病情已得到控制或好转,又无任何先兆症状情况下突然发生3小时内猝死病人15例.今将15例临床资料...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意外死亡.从症状出现至死亡的时间各家意见不同.有1小时、6小时和24小时以内者.我院内科病房内自1985年1月至1988年2月在病情已得到控制或好转,又无任何先兆症状情况下突然发生3小时内猝死病人15例.今将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对猝死病人的认识和防治. 资料分析发生率:1985年1月至1988年2月内科病房共收治病人3547例,死亡病人87例,发生猝死病人15例,猝死发生率为内科住院病人的0.42%,为内科死亡病人数的17.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住院病人 先兆症状 内科病房 猝死 意外死亡 病人数 室性过早搏动 心脏性碎死 猝死发生率 内者
原文传递
猝死风险量表对精神病患者夜间猝死的评估价值
9
作者 杨晓丽 金玉莲 +2 位作者 张崇丽 林小雷 林小容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637-639,共3页
猝死是原来健康者或看似健康者,或已处于疾病康复期,没有任何死亡迹象,于6 h内,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有研究报道[1],精神病患者每年猝死发生率为11.6/万。精神病患者猝死更多发生于夜间,此时医务人员少且警觉性低,往往晨起时... 猝死是原来健康者或看似健康者,或已处于疾病康复期,没有任何死亡迹象,于6 h内,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有研究报道[1],精神病患者每年猝死发生率为11.6/万。精神病患者猝死更多发生于夜间,此时医务人员少且警觉性低,往往晨起时被发现已经死亡。由此可能带来严重医疗纠纷和巨额经济赔偿。如何评估和预测精神病患者的夜间猝死风险,及早发现高危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和及时通知医师,非常重要,可以避免部分患者的意外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 意外死亡 评估价值 医疗纠纷 猝死发生率 早期护理干预 觉性 抗精神病药 经济赔偿 甲硫哒嗪
原文传递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45例疗效分析
10
作者 阎珉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86-86,共1页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并发频发、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进展为室颤,危及生命。因而对这类患者正确及时的应用药物治疗,可以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猝死发生率。本报道旨在探讨...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并发频发、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进展为室颤,危及生命。因而对这类患者正确及时的应用药物治疗,可以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猝死发生率。本报道旨在探讨应用胺碘酮对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血流动力学障碍 心律失常类型 抗心律失常药物 猝死发生率 室早 持续性室速 短阵室速 顽固性室速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