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1
作者 张相伦 张正 +5 位作者 李俊玲 杨赵军 盛清凯 刘晓牧 赵国朵 赵红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3-2647,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研究混合比例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5个混合比例(4∶0、...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研究混合比例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5个混合比例(4∶0、3∶1、2∶2、1∶3、0∶4)进行混合,每个比例下设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喷洒无菌生理盐水)、植物乳杆菌组(LP组,喷洒1×10^(6)CFU/g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EF组,喷洒1×10^(6)CFU/g粪肠球菌)、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LP+EF组,喷洒5×10^(5)CFU/g植物乳杆菌+5×10^(5)CFU/g粪肠球菌),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2研究压实密度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3∶1比例混合后,按不同压实密度(300、450、600 kg/m^(3))进行发酵,每个压实密度下设4个组(同试验1),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1结果表明:1)随着花生秧比例的提高,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EF和LP+EF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EF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2)混合比例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混合比例为2∶2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和2∶2组的赭曲霉毒素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混合比例为2∶2组的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混合比例为2∶2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丁酸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pH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EF组的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结果表明:1)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有机物、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压实密度的增加,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EF组的有机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2)压实密度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和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压实密度为450和600 kg/m^(3)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和伏马毒素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压实密度对pH无显著影响(P>0.05)。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的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推荐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的适宜混合比例为3∶1,菌剂为植物乳杆菌和粪肠球菌联合添加,压实密度为450~600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花生秧 混合青贮 菌剂 压实密度
下载PDF
玉米秸秆穰叶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刘海燕 李雪龙 +4 位作者 王彦靖 王秀飞 张頔 赵胜楠 杨瑞红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玉米秸秆穰叶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较好、体重(30.0±3.0)kg的母羊30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以整株玉米秸秆作为粗饲料,试验... 试验旨在研究玉米秸秆穰叶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较好、体重(30.0±3.0)kg的母羊30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以整株玉米秸秆作为粗饲料,试验组以玉米秸秆穰叶作为粗饲料,试验组和对照组精料一致。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羊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0.58%,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提高了1.01%,料重比降低了8.66%。试验组肉羊对饲粮中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及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52%、8.69%、9.43%、8.17%、8.43%、5.87%和6.51%。试验组肉羊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41%、10.70%和12.42%,尿素氮含量降低了5.00%。试验组肉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补体C3和补体C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89%、7.90%、7.58%、6.95%和2.66%。研究表明,与整株玉米秸秆相比,玉米秸秆穰叶是草食家畜的一种优质粗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穰叶 肉羊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辽宁省玉米秸秆基质栽培糙皮侧耳菌株筛选评价
3
作者 刘国丽 肖军 +2 位作者 陈珣 马晓颖 龚娜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辽宁地区以玉米秸秆为主要栽培基质的优良糙皮侧耳菌株,以19个糙皮侧耳菌株为试验材料,对菌丝长势、满袋时间、污染率、生物学效率及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14号菌株综合指标优于其他供试菌株,其母... 为筛选出适宜辽宁地区以玉米秸秆为主要栽培基质的优良糙皮侧耳菌株,以19个糙皮侧耳菌株为试验材料,对菌丝长势、满袋时间、污染率、生物学效率及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14号菌株综合指标优于其他供试菌株,其母种和栽培种在玉米秸秆基质中菌丝长势均较好,生物学效率较高,为105.8%,子实体菌盖颜色深灰色,菌柄3.1~6.8 cm,朵大韧性好,菇型紧凑,菌盖肥厚,中等大小,光泽好,可作为生产用优良菌株。C10、C2号菌株子实体性状一般,但其母种及栽培种在玉米秸秆基质中菌丝长势强、生物学效率高,利用秸秆能力强,可作为品种选育的备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皮侧耳 菌丝 玉米秸秆 筛选评价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下深松年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高盼 王宇先 +4 位作者 蔡姗姗 徐莹莹 杨慧莹 王晨 张巩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5-213,共9页
为明确不同秸秆还田结合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基于6 a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CK(不深松+不秸秆还田)、NFG(不深松+每年秸秆还田)、EFG(隔一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TFG(隔两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和... 为明确不同秸秆还田结合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基于6 a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CK(不深松+不秸秆还田)、NFG(不深松+每年秸秆还田)、EFG(隔一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TFG(隔两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和SFG(连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及胡敏酸(HA)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EFG处理0~10 cm土层的SOC、HA含量和PQ值分别显著增加25.23%、16.19%和4.27%,FA含量降低4.55%。10~20 cm土层,EFG处理的SOC含量最高,较CK增加13.18%;SFG处理的HA和FA含量较CK提高最多,增幅分别为13.27%和32.74%。通过HA三维荧光图谱发现,与CK(Ex/Em=270/455,270/460)相比,EFG(Ex/Em=280/455,270/465)处理下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的HA荧光峰波长均有红移现象。土壤胡敏酸中包含两个组分,C1(Ex/Em=270/280)和C2(Ex/Em=440/515)同为类腐殖酸物质,胡敏酸整体腐殖化程度较高,结构较为复杂;其中EFG和TFG处理的C2组分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8.59%和31.38%。各处理的C1和C2组分F_(max)值均较CK有所增加,即腐殖化程度增加。综上所述,EFG处理(隔一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通过提升土壤有机碳及腐殖酸类物质含量,增加腐殖化程度,加强了土壤的供肥能力,为黑龙江黑土区较佳的耕作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深松 土壤有机碳 胡敏酸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玉米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对Pb^(2+)的吸附研究
5
作者 胡鹏 贺龙强 +1 位作者 李艳梅 汤思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227,232,共6页
以来源丰富的玉米秸秆、高岭土为原料,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复合高吸水树脂,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利用合成的复合高吸水树脂对含Pb^(2+)模拟废水进行了吸附研究... 以来源丰富的玉米秸秆、高岭土为原料,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复合高吸水树脂,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利用合成的复合高吸水树脂对含Pb^(2+)模拟废水进行了吸附研究,考察了复合高吸水树脂用量、Pb^(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溶液pH及对Pb^(2+)去除率的影响,最优条件下复合高吸水树脂对Pb^(2+)的去除率达88.57%,吸附Pb^(2+)后的复合高吸水树脂经处理后可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复合高吸水性树脂 吸附 Pb^(2+)
原文传递
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不同混合比例对发酵全混合日粮营养品质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6
作者 李小冬 于二汝 +4 位作者 洪莉平 尚以顺 裴成江 罗近平 陈才俊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2期20-28,34,共10页
[目的]研究以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作为粗饲料加工调制肉牛发酵全混合日粮(fermented total mixed ration,FTMR)时二者的最佳配比,为菌糠等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置7个不同比例的粗饲料混合处理组,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 [目的]研究以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作为粗饲料加工调制肉牛发酵全混合日粮(fermented total mixed ration,FTMR)时二者的最佳配比,为菌糠等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置7个不同比例的粗饲料混合处理组,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的比例分别为8∶2(T1组)、7∶3(T2组)、6∶4(T3组)、5∶5(T4组)、4∶6(T5组)、3∶7(T6组)、2∶8(T7组),再以精粗比为4∶6(鲜重)添加肉牛精料补充料,混合均匀后加工制成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将不同处理组的TMR样品装入青贮袋,压实密封后抽真空,遮光保存于室内,自然发酵60 d制成FTMR;分别测定并比较TMR和FTMR的营养组分含量和霉菌毒素含量,同时,测定FTMR的发酵参数,确定最优配比。[结果]①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TMR的DM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CP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NDF和ADF含量总体呈逐渐增加趋势,EE含量呈波动性变化。②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FTMR的DM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与发酵前相比,T4组的DM损失率最低;T3组和T4组FTMR的CP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与发酵前相比,T3组与T4组FTMR的CP含量增加;各组FTMR的EE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发酵前相比,T1组~T4组FTMR的EE含量下降,T5组~T7组增加;T1组~T5组FTMR的NDF含量显著(P<0.05)低于T6组和T7组,T3组NDF含量最低,与发酵前相比,T3组和T5组FTMR的NDF含量下降;T1组~T5组FTMR的ADF含量显著(P<0.05)低于T6组和T7组,与发酵前相比,T4组和T5组ADF含量下降。③各组FTMR样品均产生酸香味,发酵品质良好;T3组FTMR的pH值最低,显著(P<0.05)低于其余各组,T4组的pH值也较低;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FTMR的LA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T4组含量最高,T3组次之,二者均显著(P<0.05)高于其余各组;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FTMR的AA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T5组含量最高,T4组和T3组次之;各组FTMR样品均检测到微量的PA,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T6组和T7组FTMR样品检测到微量的BA,其余各组均未检出;T3组FTMR的AN/TN比值最低,除T6组和T7组AN/TN比值超过10%外,其余各组均小于10%。各组TMR样品以及各组FTMR样品中AFB1、ZEN、OTA含量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参考《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发酵前后样品中霉菌毒素均未超过阈值。④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TMR的AFB1和ZEN含量,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混合比例处理以及发酵和混合比例组合效应对发酵前后样品的AFB1和ZEN含量无显著(P>0.05)影响;发酵处理、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混合比例处理、发酵和混合比例组合效应对发酵前后样品的OTA含量无显著(P>0.05)影响。[结论]综合营养组分和霉菌毒素含量以及发酵品质分析,采用玉米秸秆混合金针菇菌糠调制FTMR的方式能高效保存利用秸秆和菌糠等副产物,二者以6∶4(T3组)或5∶5(T4组)配比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金针菇菌糠 发酵全混合日粮 营养组分 发酵品质 霉菌毒素
下载PDF
超声耦合TiO_(2)/UV光催化处理对玉米秸秆组分影响研究
7
作者 陆佳 苏小红 +1 位作者 尤宏梅 刘泽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2期9-12,37,共5页
本文采用超声耦合Ti O_(2)/UV光催化处理玉米秸秆,探究处理条件对玉米秸秆组分及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Ti O_(2)投加量为0.25g·L^(-1)、pH值为8.25、超声强度为0.625W·m L^(-1)、处理1h的条件下,玉米秸秆中木质素和半... 本文采用超声耦合Ti O_(2)/UV光催化处理玉米秸秆,探究处理条件对玉米秸秆组分及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Ti O_(2)投加量为0.25g·L^(-1)、pH值为8.25、超声强度为0.625W·m L^(-1)、处理1h的条件下,玉米秸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由未处理前的26.06%、20.58%降低到22.85%、18.39%,纤维素含量由37.67%增加到40.39%。超声耦合Ti O_(2)/UV光催化处理可以破坏玉米秸秆的结构,玉米秸秆断裂破碎成细小碎片,表面粗糙有褶皱。本研究可为超声耦合Ti O_(2)/UV光催化技术在玉米秸秆预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耦合 TiO_(2)/UV光催化 玉米秸秆 组分变化
下载PDF
农村污水与玉米秸秆耦合对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李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0078-0080,共3页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各大养殖场的废水量也在增加。如果不及时处理,农业污水就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地表水体、土壤等都会受到污染。所以说农村污水已成为我国污染处理中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发现,农村中废弃的玉...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各大养殖场的废水量也在增加。如果不及时处理,农业污水就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地表水体、土壤等都会受到污染。所以说农村污水已成为我国污染处理中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发现,农村中废弃的玉米秸秆,纤维素的含量高,废水中的氨氮含量高,其在单独处理上存在非常大的难度。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农村污水与玉米秸秆耦合,对厌氧发酵特性效果的影响,希望能够在实现对废弃物充分利用的同时,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污水 玉米秸秆 耦合 厌氧发酵特性
下载PDF
寒地玉米秸秆力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郭思佳 刘新柱 +5 位作者 刘向东 刘春山 邢蕾 王海祥 许健伟 王树林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0-174,共5页
为了合理利用玉米秸秆这种生物质资源,采集了寒地整株玉米秸秆,结合自制试验装置,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等设备,测试了整株玉米秸秆不同直径部位在相同加载速率下有节段径向和轴向压缩及无节段抗弯的力学性能。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建立... 为了合理利用玉米秸秆这种生物质资源,采集了寒地整株玉米秸秆,结合自制试验装置,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等设备,测试了整株玉米秸秆不同直径部位在相同加载速率下有节段径向和轴向压缩及无节段抗弯的力学性能。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当直径小于20mm时,轴向压缩实验中直径对压力影响并不明显,直径达到25mm左右时影响开始显现,直径大于29mm后影响非常显著;径向压缩时,离秸秆顶端较近的几节直径与压力近似线性相关,但随着直径的增加径向压力并不是均值上升,具有一定的离散性。抗弯试验中,在初始阶段压力在某一范围内上下波动,直径对压力影响并不显著;当直径大于23mm后,所需压力值显著增加;当直径大于30mm之后,直径对压力的影响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波动性。试验数据真实可靠,拟合结果具有较强的可参考性,可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秸秆资源及优化秸秆收获装置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力学性能 压缩 弯曲
下载PDF
玉米秸秆纤维素基保水缓释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0
作者 杨兰文 聂晨晨 +6 位作者 周俊 陈娅 孙睿 高璇 杨睿 杨春亮 谢贵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07,共6页
以玉米秸秆纤维素(CSC)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可降解高吸水聚合物玉米秸秆纤维素-g-聚丙烯酸(CSC-g-PAA)。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CSC-g-PAA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进一步研究CSC-g-PAA在... 以玉米秸秆纤维素(CSC)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可降解高吸水聚合物玉米秸秆纤维素-g-聚丙烯酸(CSC-g-PAA)。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CSC-g-PAA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进一步研究CSC-g-PAA在土壤中的持水性、保水性以及降解性。结果表明,CSC-g-PAA在去离子水中的吸水率可达702.89 g/g, 5次循环后CSC-g-PAA的吸水率仍然为初始吸水率的47.27%;添加土壤3%(质量分数)的CSC-g-PAA,土壤持水率为70.51%,36 d后保水率为15.50%;CSC-g-PAA在土壤中50 d的降解率为24.14%。采用液体浸渍法CSC-g-PAA尿素最高负载率为81.76%,具有优异的缓释性能,符合M_(t)/M_(∞)=Ktn模型。CSC-g-PAA能集吸水、保水和负载养分及缓释的功能于一体,在农业生产中具有节水、减施增效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纤维素 高吸水聚合物 保水 肥料 缓释 可降解
下载PDF
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的同化利用玉米秸秆碳微生物群落演替研究
11
作者 陈霄龙 郭腾飞 +6 位作者 张倩 岳克 张珂珂 宋晓 丁世杰 张水清 黄绍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0-440,共11页
[目的]研究秸秆分解过程中同化利用秸秆碳源的微生物生态演替过程,明确参与秸秆分解的主要微生物类群,为秸秆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3)C标记高丰度玉米秸秆。微宇宙室内培养试验的供试土壤为华北平原石灰性潮土。共设置3... [目的]研究秸秆分解过程中同化利用秸秆碳源的微生物生态演替过程,明确参与秸秆分解的主要微生物类群,为秸秆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3)C标记高丰度玉米秸秆。微宇宙室内培养试验的供试土壤为华北平原石灰性潮土。共设置3个处理:不添加秸秆(soil)、添加自然丰度秸秆(soil+^(12)C-straw)和添加13C标记秸秆(soil+^(13)C-straw)。培养30天时,结合同位素示踪与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测定秸秆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分析利用秸秆碳源的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关系。[结果](1)秸秆添加显著提高了土壤CO^(2)排放,添加秸秆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在培养第1天达到峰值,土壤和秸秆CO^(2)排放比例均在培养第3天达到峰值。(2)整个培养时期共发现参与秸秆碳同化利用的细菌微生物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_(s))238个,真菌OTU_(s)24个。细菌OTU_(s)主要属于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与绿弯菌门(Chloroflexi),真菌OTU_(s)主要为子囊菌门中的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3)秸秆分解不同时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整个培养时期,以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与溶杆菌属(Lysobacter)为代表的7个细菌属快速响应秸秆添加,以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与土生单胞菌属(Terrimonas)为代表的6个细菌属延迟响应;两个真菌属枝鼻菌属(Cladorrhinum)与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表现为对秸秆添加的快速响应,新赤壳属(Neocosmospora)与unclassified_f_Halosphaeriaceae为延迟响应。(4)曼特尔分析表明,细菌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溶杆菌属(Lysobacter)、绿弯菌门(Chloroflexi)以及真菌裂壳菌属(Schizothecium)与碳氮转化相关土壤胞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外源秸秆添加对土壤有机碳产生正激发效应,显著增加了土壤CO^(2)排放。同化秸秆碳源的微生物随培养时间延长发生群落演替,细菌的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溶杆菌属(Lysobacter)、绿弯菌门(Chloroflexi)以及真菌的裂壳菌属(Schizothecium)在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为秸秆高效腐熟菌剂的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玉米秸秆 DNA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 微生物类群 群落演替
下载PDF
添加油橄榄果渣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何玉鹏 叶文斌 +3 位作者 苏满春 陈文东 王让军 王昱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2-769,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添加油橄榄(Olea europaea)果渣对玉米(Zea may)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设玉米秸秆(C)、5%油橄榄果渣+95%玉米秸秆(T_(5))、10%油橄榄果渣+90%玉米秸秆(T_(10))、20%油橄榄果渣+80%玉米秸秆(T_(20))、30%油橄榄果渣+70%玉米... 本研究旨在探究添加油橄榄(Olea europaea)果渣对玉米(Zea may)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设玉米秸秆(C)、5%油橄榄果渣+95%玉米秸秆(T_(5))、10%油橄榄果渣+90%玉米秸秆(T_(10))、20%油橄榄果渣+80%玉米秸秆(T_(20))、30%油橄榄果渣+70%玉米秸秆(T_(30))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00 g。经青贮调制室温避光保存45 d后测定青贮发酵指标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在感官评分上,C、T_(5)和T_(10)的评分等级为优,而T_(20)和T_(30)的评分等级为良。在发酵品质上,T_(30)的pH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T_(10)和T_(20)的pH显著高于C和T_(5)(P<0.05)。T_(5)、T_(10)、T_(20)、T_(30)的乳酸含量显著低于C(P<0.05)。C和T_(5)的乳酸꞉乙酸显著(P<0.05)高于T_(10)、T_(20)和T_(30),T_(10)和T_(20)的乳酸꞉乙酸显著高于T_(30)(P<0.05)。T_(20)和T_(30)的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C(P<0.05)。在营养价值上,随着油橄榄果渣添加量的提高,混合青贮饲料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合分析感官评分、发酵指标和营养价值,油橄榄果渣与玉米秸秆的混合青贮,油橄榄果渣的最高添加比例为20%,为油橄榄果渣的饲料化利用提供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果渣 玉米秸秆 青贮 感官评分 发酵品质 营养价值 添加比例
下载PDF
玉米秸秆-PVA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13
作者 刘爱 李亚茹 +2 位作者 徐文彪 李翔宇 时君友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用溴化锂和聚乙烯醇(PVA)溶液将其溶解,制备玉米秸秆-PVA复合气凝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FT-IR、吸附率等手段对气凝胶的相关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气凝胶的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固液质量比...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用溴化锂和聚乙烯醇(PVA)溶液将其溶解,制备玉米秸秆-PVA复合气凝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FT-IR、吸附率等手段对气凝胶的相关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气凝胶的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固液质量比(秸秆∶混合溶液)为1∶100,PVA添加量与秸秆的质量比为100∶15,PVA浓度为5%,溴化锂浓度为66%,溴化锂溶液和PVA的质量比为13.85∶1。该工艺下所制得的复合气凝胶密度低至0.0268 g/cm^(3),比表面积为175.00 m^(2)/g,对废弃机油的最大吸附倍率为35.01 g/g。制备过程中,纤维素的氢键被破坏,PVA与纤维素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复合气凝胶的密度越小,其吸油率越大。复合气凝胶具有全范围内的孔径,且大部分孔径处于介孔范围内,因此有利于对大分子污染物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溴化锂 气凝胶 聚乙烯醇(PVA) 吸附
下载PDF
蛋清蛋白絮凝处理脱除玉米秸秆水解液中的木质素衍生物
14
作者 赵敏 陈妍 +1 位作者 王高升 于孟辉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4,共9页
为了提升玉米秸秆水解液(corn stalks hydrolysate,CSH)的可生化降解性,研究了蛋清蛋白(egg white protein,EWP)絮凝处理对CSH中木质素衍生物去除的影响,并与氯化铁、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等常规絮凝剂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初始CODC... 为了提升玉米秸秆水解液(corn stalks hydrolysate,CSH)的可生化降解性,研究了蛋清蛋白(egg white protein,EWP)絮凝处理对CSH中木质素衍生物去除的影响,并与氯化铁、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等常规絮凝剂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初始CODCr浓度为40 g/L的CSH中使用EWP进行热絮凝处理(100℃下加热5 min),CSH中大分子木质素(以浊度计算)去除率达(76.87±3.00)%,显著优于氯化铁、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处理结果 (P <0.05)。同时,EWP热絮凝处理未造成糖、呋喃及弱酸等化合物明显损失。这是由于EWP通过疏水反应与木质素衍生物结合,进一步通过巯基-二硫键交联形成大分子化合物,促进了木质素衍生物从CSH中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水解液 蛋清蛋白 絮凝
下载PDF
大豆秸和稻草对甜玉米秸秆和湿啤酒糟混合青贮的影响
15
作者 黄莉莹 崔卫东 +1 位作者 田静 张建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5-951,共7页
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a)秸秆和湿啤酒糟含水量较高,青贮可有效解决其不易贮藏的问题。通过设置甜玉米秸秆单贮、湿啤酒糟单贮、两者不同比例(3∶1和4∶1)混合青贮以及分别添加大豆(Glycine max)秸和稻(Oryza sativa)草将混合青贮... 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a)秸秆和湿啤酒糟含水量较高,青贮可有效解决其不易贮藏的问题。通过设置甜玉米秸秆单贮、湿啤酒糟单贮、两者不同比例(3∶1和4∶1)混合青贮以及分别添加大豆(Glycine max)秸和稻(Oryza sativa)草将混合青贮的含水量调节为60%和70%,共12个处理,探究混合比例及含水量对其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玉米秸秆单贮发酵品质良好,湿啤酒糟单贮发酵品质较差,二者按3∶1混贮后显著提高了乳酸及乙酸含量(P<0.05),4∶1混贮后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0.05),但4∶1混贮后好氧细菌及酵母数量较3∶1高;与甜玉米秸秆单贮相比,添加大豆秸显著提高了混合青贮料的有氧稳定性(P<0.05),有氧暴露7 d后的pH值仍接近4.2,添加大豆秸将含水量调节为60%显著降低了NH3-N含量(P<0.05);添加稻草的所有处理均显著降低了NH3-N含量(P<0.05)。综上,甜玉米秸秆与湿啤酒糟按3︰1的比例混合,并添加大豆秸将含水量调节为60%,其发酵品质好,有氧暴露7 d有氧稳定性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青贮 湿啤酒糟 玉米秸秆 发酵品质 有氧稳定性
下载PDF
复合菌系及矿物元素对玉米秸秆降解效果的影响
16
作者 张俊伟 刘雪纯 +5 位作者 张朋振 薛琳琳 赵龙妹 曹平华 范收武 李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菌株组合及不同矿物元素含量对玉米秸秆降解效果的影响。【方法】以风干粉碎过2 mm筛的玉米秸秆为供试样品,以预试验筛选的降解玉米秸秆细菌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 【目的】研究不同菌株组合及不同矿物元素含量对玉米秸秆降解效果的影响。【方法】以风干粉碎过2 mm筛的玉米秸秆为供试样品,以预试验筛选的降解玉米秸秆细菌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以及真菌菌株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供试菌株(分别命名为HL-1、HM-6、MN-1、M1-2),根据菌株的多样性,以丰富度为依据,用4株菌株组配了15组降解组合,并通过抽样分析确定4株菌株在复合菌系中的贡献程度,以降解秸秆中粗纤维(CF)质量分数为指标来筛选最佳复合菌系。在确定最佳复合菌系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不同含量P、N、Ca对秸秆CF降解的影响;最后以CF质量分数为主要指标、活菌数及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和滤纸酶(FPAase)活性为辅助指标,确定最佳矿物元素含量组合。【结果】①由菌株多样性和抽样效应分析结果可知,复合菌系J(HL-1+HM-6+M1-2)降解效果最好,秸秆降解后CF质量分数为31.59%,较原始玉米秸秆CF质量分数(34.65%)降低了3.06个百分点,CF降解率达到8.83%。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向复合菌系J中添加0.7 g/kg P、0.7 g/kg N和0.5 g/kg Ca,降解6 d后秸秆中活菌数为10.73×10^(8)CFU/mL,CMCase和FPAase活性分别为8.12和2.51 U/g,CF质量分数为27.49%,较原始玉米秸秆下降了7.16个百分点,CF降解率达到20.66%。【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向筛选的最佳复合菌系J(HL-1+HM-6+M1-2)中添加适宜矿物元素P、N、Ca,有利于玉米秸秆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降解 贝莱斯芽孢杆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棘孢曲霉 黑曲霉 矿物元素
下载PDF
半纤维素对玉米秸秆皮Lyocell纤维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马圣东 侯哲生 +2 位作者 邹红亮 张玉梅 马云海 《合成纤维》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探讨了半纤维素对Lyocell纤维制备时溶浆过程以及纺丝过程的影响,研究了半纤维素对Lyocell纤维的力学、抗原纤化和染色等性能的影响。试验可知:使用市售质量分数50%的NMMO溶剂在90℃温度下即可完全溶解玉米秸秆皮浆粕;半纤维素含量较高... 探讨了半纤维素对Lyocell纤维制备时溶浆过程以及纺丝过程的影响,研究了半纤维素对Lyocell纤维的力学、抗原纤化和染色等性能的影响。试验可知:使用市售质量分数50%的NMMO溶剂在90℃温度下即可完全溶解玉米秸秆皮浆粕;半纤维素含量较高的玉米秸秆皮浆粕的流动性更好,制成的Lyocell纤维的染色性能和抗原纤化性能更好,断裂伸长率较大,结晶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纤维素 玉米秸秆皮浆粕 LYOCELL纤维 性能
原文传递
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复配基质对玉米根系构型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立芸 黎力 +1 位作者 张海东 杨文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7,共11页
【目的】研究玉米Zea mays L.秸秆及其生物炭对设施栽培中基质改良的价值,探明玉米根系构型及其对不同复配基质的响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测定并分析了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和玉米地上部、根系生物量,采用WinRHIZO(Pro.2020a)根... 【目的】研究玉米Zea mays L.秸秆及其生物炭对设施栽培中基质改良的价值,探明玉米根系构型及其对不同复配基质的响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测定并分析了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和玉米地上部、根系生物量,采用WinRHIZO(Pro.2020a)根系分析系统分析计算玉米根系的形态以及分形、拓扑结构特征参数,采用SPSS软件分析地上部/根系生物量、根系形态特征与构型特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添加秸秆及其生物炭的各处理中,T3处理(蛭石、珍珠岩、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添加量分别为22.4、22.4、22.4和44.8 dm^(3))的理化性质相较CK最为优化,总孔隙度和持水孔隙度分别达到81.02%和55.38%,可利用的速效氮、磷、钾含量均处在最优水平。T3处理根系的生物量和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3个主要形态特征参数均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分别高于CK处理112.82%、79.89%、101.21%和102.53%。随着秸秆及其生物炭添加比例的增加,各处理根系分形维数逐渐增大,从CK的1.425增大至T3的1.514;拓扑指数逐渐减小,从CK的0.699减小至T3的0.627,T3处理的拓扑指数更接近0.5。玉米根系生物量和主要形态特征参数与分形维数、分形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拓扑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添加秸秆及其生物炭可改善基质理化性质,为根系提供优质生长环境;环境对根系构型的可塑性较高,可以使玉米根系构型向更利于养分和水分利用的方向改变;根系构型性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根系形态特征,也可作为指标来验证复合基质的栽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秸秆 生物炭 根系构型 分形维数 拓扑指数
下载PDF
不同类型添加剂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李旭业 董扬 +2 位作者 尤海洋 郭文凯 王佳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3,共5页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添加剂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以京科糯2000收获鲜食玉米穗后的茎秆为青贮原料,设T1 (0.02‰植物乳杆菌)、T2 (2.0%蔗糖)、T3 (0.05‰纤维素酶)、T4 (4%尿素)和CK(对照组,等量蒸馏水)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添加剂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以京科糯2000收获鲜食玉米穗后的茎秆为青贮原料,设T1 (0.02‰植物乳杆菌)、T2 (2.0%蔗糖)、T3 (0.05‰纤维素酶)、T4 (4%尿素)和CK(对照组,等量蒸馏水)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室温条件下青贮60 d,进行感官评价,测定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结果显示:各添加剂处理组玉米秸秆青贮的感官评价均优于CK。各添加剂处理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CK (P<0.05),乳酸(LA)含量均显著高于CK (P<0.05);除T2外,各添加剂处理组的氨态氮(NH3-N)含量均显著低于CK (P<0.05)。T1和T4的干物质(DM)含量显著低于CK (P<0.05);T2、T3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CK (P<0.05);T2、T4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低于CK (P<0.05);T1和T2的粗灰分(Ash)含量均显著低于CK (P<0.05);T3的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CK (P<0.05)。各添加剂处理组的有氧稳定时间均显著低于CK (P<0.05)。模糊隶属函数计算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处理玉米秸秆的D值最高。研究表明,各添加剂处理均可改善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纤维素酶处理效果最好,植物乳杆菌处理效果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玉米秸秆 青贮品质
原文传递
提高玉米秸秆饲料化品质的食用菌筛选
20
作者 黄泰富 于洪文 +1 位作者 黄利春 韩雪容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9,共6页
为改善玉米秸秆加工制备的粗饲料其营养价值低且适口性差等问题,提高玉米秸秆饲料品质,本研究基于ITS条形码进行分类学鉴定的8株食用菌(S1~S8),以玉米秸秆为唯一碳源进行生物发酵培养,通过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粗脂肪和粗蛋白质... 为改善玉米秸秆加工制备的粗饲料其营养价值低且适口性差等问题,提高玉米秸秆饲料品质,本研究基于ITS条形码进行分类学鉴定的8株食用菌(S1~S8),以玉米秸秆为唯一碳源进行生物发酵培养,通过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等比对筛选适合于玉米秸秆饲料化的菌株。研究结果表明:S4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最强,达到47.31%和71.39%。S1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对半纤维素的降解能力最好,为61.91%。S2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粗蛋白质含量提高效果最好,达145%,饲料占比达12.48%。S1斑玉蕈粗脂肪含量提升效果最好,达495%,饲料占比达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玉米秸秆饲料化 木质素降解 营养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