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2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酒糟中添加花生秧与玉米粉对其混合发酵品质和体外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1
作者 尹梦丽 黄文明 +3 位作者 陈煜 李顺豪 韦艳群 左福元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5-983,共9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的花生(Arachis hypogaea)秧和玉米(Zea mays)粉对浓香型白酒糟厌氧发酵品质和体外瘤胃降解率的影响,提高白酒糟的营养价值和延长安全储存期。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花生秧的添加量分别为白酒糟(鲜重)...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的花生(Arachis hypogaea)秧和玉米(Zea mays)粉对浓香型白酒糟厌氧发酵品质和体外瘤胃降解率的影响,提高白酒糟的营养价值和延长安全储存期。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花生秧的添加量分别为白酒糟(鲜重)的0、5%、10%;玉米粉的添加量分别为白酒糟(鲜重)的0、2%、4%。厌氧发酵后评定发酵品质和体外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厌氧发酵180 d时,添加花生秧显著提高了白酒糟的pH(P<0.05),对乳酸(LA)、乙酸(A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玉米粉显著降低了白酒糟的AA含量(P<0.05),对pH和L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添加5%花生秧和4%玉米粉显著降低了NH3-N/TN以及丙酸(PA)含量(P<0.05)。对照组的V-Score评分最低,为87.83,同时添加5%花生秧和4%玉米粉处理组的V-Score评分最高,为97.23。2)未经厌氧发酵时,添加花生秧显著提高了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的体外瘤胃降解率(P<0.05),添加玉米粉对DM、NDF的体外瘤胃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添加10%花生秧和4%玉米粉显著提高了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的体外瘤胃降解率(P<0.05)。厌氧发酵180 d时,添加花生秧和玉米粉均显著提高了DM、ADF的体外瘤胃降解率(P<0.05)。同时添加10%花生秧和4%玉米粉显著提高了CP、NDF的体外瘤胃降解率。综上所述,添加花生秧、玉米粉可改善白酒糟厌氧发酵品质,提高发酵白酒糟的体外瘤胃降解率;同时添加5%花生秧和4%玉米粉改善厌氧发酵品质的效果最好,同时添加10%花生秧和4%玉米粉提高发酵白酒糟体外瘤胃降解率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糟 花生秧 玉米粉 厌氧发酵 混合发酵 发酵品质 体外降解率
下载PDF
全株青贮玉米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程文昊 徐裕 +4 位作者 宋科林 石海霞 闫尊强 王鹏飞 滚双宝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030,共10页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比例全株青贮玉米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指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添加比例。【方法】选取平均体重(39.03±5.53)kg的“杜×长×大”育肥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比例全株青贮玉米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指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添加比例。【方法】选取平均体重(39.03±5.53)kg的“杜×长×大”育肥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全株青贮玉米粉),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5%(Ⅰ组)、10%(Ⅱ组)和15%(Ⅲ组)全株青贮玉米粉试验饲粮,正试期90 d。测定每头猪初始体重、终末体重,记算平均日采食量;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3头体重相近的猪,前腔静脉采血10 mL,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猪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Ⅲ组终末体重(FBW)、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2)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猪血清球蛋白(GLB)和Ⅲ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Ⅰ和Ⅱ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Ⅱ和Ⅲ组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Ⅰ和Ⅱ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极显著提高(P<0.01),Ⅰ、Ⅱ、Ⅲ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4)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猪血清IgG、Ig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Ⅱ组血清IL-1β含量较对照组、Ⅰ和Ⅲ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饲粮中添加10%全株青贮玉米粉能降低育肥猪料重比,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青贮玉米粉 育肥猪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指标 免疫指标
下载PDF
发酵方式对玉米粉品质和风味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韩翠萍 段佳玉 +4 位作者 曹晨 李戈 杨雪 江连洲 于殿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1-176,共6页
以未经发酵的玉米粉为对照,对自然发酵、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及复配菌种(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发酵制得的玉米粉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未发酵玉米粉,发酵后玉米粉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 以未经发酵的玉米粉为对照,对自然发酵、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及复配菌种(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发酵制得的玉米粉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未发酵玉米粉,发酵后玉米粉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淀粉含量显著上升(P<0.05);发酵使玉米粉的糊化温度显著升高(P<0.05),自然发酵和复配菌种发酵后的玉米粉衰减值和回生值显著降低(P<0.05),玉米粉的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提高;植物乳杆菌和复配菌种发酵对玉米粉的微观结构影响较大;酿酒酵母菌和复配菌种发酵产生的香气和代谢产物有效改善了发酵玉米粉的不良气味。通过不同发酵方式的对比得知,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和复配菌种发酵可以将玉米粉自然发酵所需的13 d分别缩短至72、18 h和48 h,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经复配菌种发酵后制得品质、风味且加工性能更加优良的玉米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粉 植物乳杆菌 酿酒酵母菌 品质 风味
下载PDF
玉米粉挤压液化工艺优化
4
作者 孟悦 刘香英 +3 位作者 孙洪蕊 康立宁 曾宪鹏 杨志强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87-92,共6页
为优化玉米粉挤压液化工艺,以玉米粉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机和α-淀粉酶完成挤压液化过程,以还原糖(dextrose equivalent,DE)值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玉米粉最佳的挤压液化工艺。结果表明,玉米粉挤压液化的最佳... 为优化玉米粉挤压液化工艺,以玉米粉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机和α-淀粉酶完成挤压液化过程,以还原糖(dextrose equivalent,DE)值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玉米粉最佳的挤压液化工艺。结果表明,玉米粉挤压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玉米粉含水量32%、α-淀粉酶添加量35 U/g、挤压温度108℃,在该条件下进行挤压液化,玉米粉的挤压液化DE值为19.95%。试验还利用扫描电镜对挤压后的玉米粉进行分析,研究挤压液化玉米粉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粉 挤压液化 Α-淀粉酶 淀粉糖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玉米粉中水分能力验证的不确定度评定
5
作者 马晓年 董玉英 +2 位作者 梁志坚 欧利华 陈俊秀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70-72,共3页
采用直接干燥法测定玉米粉中水分含量,并建立该法测定水分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价方法。依据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对玉米粉中的水分进行多次测量,并构建不确定度评定模型,分析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对测量结... 采用直接干燥法测定玉米粉中水分含量,并建立该法测定水分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价方法。依据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对玉米粉中的水分进行多次测量,并构建不确定度评定模型,分析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此法测定玉米粉中水分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950%(k=2)。玉米粉中水分测量的结果A类不确定度比B类不确定度的贡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粉 水分 能力验证 不确定度 直接干燥法
下载PDF
食用菌固态发酵对玉米粉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仲雪 陈晓明 +1 位作者 王乃娟 梁建芬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为改善玉米粉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白灵菇、猴头菇、灰树花、香菇和羊肚菌固态发酵处理玉米粉,研究5种食用菌在玉米粉基质上的生长情况,分析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以及活性物质含量对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 为改善玉米粉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白灵菇、猴头菇、灰树花、香菇和羊肚菌固态发酵处理玉米粉,研究5种食用菌在玉米粉基质上的生长情况,分析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以及活性物质含量对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猴头菇和羊肚菌在玉米粉基质上菌丝量增加最多,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改善效果最佳。猴头菇和羊肚菌的适宜发酵时间分别为21 d和14 d。猴头菇发酵21 d产物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分别提高了8.08、1.61、0.72倍,羊肚菌发酵14 d产物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分别提高了4.91、1.12、1.59倍。食用菌发酵玉米粉明显提高了产物的总可溶性酚含量,其中,猴头菇和羊肚菌发酵产物的总可溶性酚含量与抗氧化指标间呈现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玉米粉 固态发酵 抗氧化活性 活性成分
下载PDF
纤维素酶酶解改性玉米粉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萌 张雨彤 +1 位作者 王雪松 王岩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126,共7页
为探索酶法改性玉米粉技术,得到纤维素酶水解玉米粉的最佳酶解条件,以新鲜玉米粉为原料,研究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pH、酶解时间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使最适酶解条件更优质,并通过扫描电镜比较微观结构的变... 为探索酶法改性玉米粉技术,得到纤维素酶水解玉米粉的最佳酶解条件,以新鲜玉米粉为原料,研究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pH、酶解时间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使最适酶解条件更优质,并通过扫描电镜比较微观结构的变化。经研究,纤维素酶酶解玉米粉最适酶解条件为酶解pH 5.31,酶解温度52.04℃,酶解时间4.28 h,纤维素酶浓度0.77%,此条件下还原糖含量为93.605 mg/mL。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酶解玉米粉,使玉米蛋白质和淀粉结合松散,结构更易于被破坏。该结果可为玉米粉的进一步改性提供基础原料,并对酶法改性玉米粉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粉 纤维素酶 响应面法 改性 还原糖
下载PDF
添加玉米粉对盐碱地和非盐碱地紫花苜蓿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昊然 蒋恒 +5 位作者 刘斌 朱晖 马宇莎 王娇 孙乐 高凤芹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0-119,共10页
试验设置盐碱地紫花苜蓿单贮(SM0),盐碱地紫花苜蓿+10%玉米粉(SM10),非盐碱地紫花苜蓿单贮(NSM0),非盐碱地紫花苜蓿+10%玉米粉(NSM10),检测并分析各组发酵60 d后青贮饲料营养成分、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盐碱地较非盐碱地... 试验设置盐碱地紫花苜蓿单贮(SM0),盐碱地紫花苜蓿+10%玉米粉(SM10),非盐碱地紫花苜蓿单贮(NSM0),非盐碱地紫花苜蓿+10%玉米粉(NSM10),检测并分析各组发酵60 d后青贮饲料营养成分、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盐碱地较非盐碱地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高,粗蛋白、粗灰分含量低;非盐碱地较盐碱地紫花苜蓿青贮饲料乳酸、乙酸含量高,丁酸含量以及氨态氮/总氮低(P<0.05),V-score评分增加,发酵品质提高。添加玉米粉后,盐碱地和非盐碱地紫花苜蓿青贮料中干物质、可溶碳水化合物与乳酸含量显著升高,丁酸含量及氨态氮/总氮显著降低(P<0.05)。盐碱地紫花苜蓿鲜草中乳杆菌属、魏斯氏菌属、肠球菌属相对丰度高于非盐碱地;添加玉米粉增加了二者青贮中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相对丰度,降低了魏斯氏菌属和梭菌属相对丰度。综上,非盐碱地苜蓿青贮品质优于盐碱地,添加玉米粉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有效地改善了盐碱地和非盐碱地紫花苜蓿青贮发酵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苜蓿 玉米粉 青贮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粒度对玉米粉及玉米面条影响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葛蕊 钱晓洁 +1 位作者 孙冰华 王晓曦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1-258,共8页
粒度是衡量玉米粉品质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参数,极大地影响着玉米粉及玉米面条的品质。随着玉米粉筛分粒度的减小,总淀粉、损伤淀粉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同时,淀粉结晶度下降,水合特性增强,糊化温度降低。这些性质的变化一定程度... 粒度是衡量玉米粉品质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参数,极大地影响着玉米粉及玉米面条的品质。随着玉米粉筛分粒度的减小,总淀粉、损伤淀粉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同时,淀粉结晶度下降,水合特性增强,糊化温度降低。这些性质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玉米面条的品质特性。文章对影响玉米粉粒度的因素进行了概述,重点阐述了粒度对玉米粉关键组分与理化性质的影响,并综述了粒度对玉米面条品质的影响,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与玉米面条行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玉米粉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玉米粉对西藏巨菌草青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易政宏 商振达 +4 位作者 陈鑫艳 吕志 杨升 谭占坤 刘锁珠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89,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玉米粉对西藏地区巨菌草青贮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以西藏地区种植的巨菌草为原料,设置4个青贮组,分别在巨菌草中添加0、5%、10%、15%玉米粉,每组设置5个重复。青贮60 d,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 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玉米粉对西藏地区巨菌草青贮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以西藏地区种植的巨菌草为原料,设置4个青贮组,分别在巨菌草中添加0、5%、10%、15%玉米粉,每组设置5个重复。青贮60 d,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巨菌草青贮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添加玉米粉未显著改变巨菌草青贮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及pH值,但显著降低了巨菌草青贮饲料的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P<0.05);巨菌草青贮饲料中添加玉米粉可改善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微生物多样性测定结果显示,添加玉米粉可提高巨菌草青贮饲料中厚壁菌门、乳杆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的相对丰度。研究表明,添加玉米粉可以改善巨菌草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提高青贮发酵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玉米粉 青贮 发酵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添加不同水平玉米粉和糖蜜对翅荚决明青贮发酵品质与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梦 冼振宇 +3 位作者 蒋惠结 王凯文 吴相毅 郭勇庆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以翅荚决明(Cassia alata Linn.)为原料,分别添加1%、2%、3%和4%玉米粉和糖蜜进行青贮调制,青贮时间为30 d,测定发酵参数和营养成分,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水平的玉米粉和糖蜜对翅荚决明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玉米粉和... 以翅荚决明(Cassia alata Linn.)为原料,分别添加1%、2%、3%和4%玉米粉和糖蜜进行青贮调制,青贮时间为30 d,测定发酵参数和营养成分,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水平的玉米粉和糖蜜对翅荚决明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玉米粉和糖蜜后,翅荚决明青贮的pH值、氨态氮、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添加玉米粉后,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添加糖蜜后,乳酸和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综上所述,添加玉米粉和糖蜜均可改善翅荚决明发酵品质,但添加糖蜜青贮效果优于添加玉米粉,糖蜜最适添加量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荚决明 玉米粉 糖蜜 青贮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下载PDF
玉米粉中戊唑醇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12
作者 李开瑞 刘啸林 +4 位作者 李奉杰 慕建州 涂晓慧 程婷 贾明宏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4-210,共7页
建立玉米粉中戊唑醇残留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方法。选用新鲜玉米籽粒,经过粉碎、初次冷冻干燥、复溶加标、一次混匀、二次冷冻干燥、粉碎、研磨、过筛、二次混匀、均匀性初检、分装,制得一批玉米粉中戊唑醇基体标准物质。采用液相色谱-... 建立玉米粉中戊唑醇残留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方法。选用新鲜玉米籽粒,经过粉碎、初次冷冻干燥、复溶加标、一次混匀、二次冷冻干燥、粉碎、研磨、过筛、二次混匀、均匀性初检、分装,制得一批玉米粉中戊唑醇基体标准物质。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经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后,8家应用型实验室对其联合定值,并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通过定值和不确定度评估得到玉米粉中戊唑醇残留基体标准物质的特性量值为0.432 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0.0302 mg/kg,该基体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可稳定保存至少26周。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基体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与稳定性,为玉米粉中戊唑醇检测的方法开发、质量控制和实验室能力验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体标准物质 玉米粉 戊唑醇 均匀性 稳定性 定值
下载PDF
添加乳酸菌、白酒糟和玉米粉对不同青贮时间象草营养价值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子苑 舒健虹 +2 位作者 赵明坤 张蓉 王小利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33,共9页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乳酸菌、白酒糟和玉米粉对不同青贮时间象草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1个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对照组为象草单独青贮(CK),处理组分别为象草+乳酸菌组(NL)、象草+白酒糟组(ND)、象草+白酒糟+乳酸菌组(NDL)、象草+...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乳酸菌、白酒糟和玉米粉对不同青贮时间象草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1个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对照组为象草单独青贮(CK),处理组分别为象草+乳酸菌组(NL)、象草+白酒糟组(ND)、象草+白酒糟+乳酸菌组(NDL)、象草+白酒糟+玉米粉组(NDC)和象草+白酒糟+玉米粉+乳酸菌组(NDCL),分别在发酵第5、13、30和45天开袋取样,测定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发酵指标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乳酸菌、白酒糟和玉米粉均明显提高了象草青贮料的感官评分;处理组的干物质(DM)、粗脂肪(EE)、粗蛋白(CP)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FV)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处理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各组DM、CP、NDF和ADF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缓慢下降,其中对照组、NL组、ND组、NDL组的CP含量在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p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pH先下降在第30天达到最低,而后在发酵第45天升高,各组不同时间点之间的pH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的乳酸(LA)、乙酸(AA)、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和费氏评分(FS)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FS随发酵天数的推移逐渐下降,而LA和AA含量总体上升,不同时间点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乳酸菌、酒糟和玉米粉能显著提高象草青贮料的有氧稳定性(P<0.05);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组综合价值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NDCL组>NDL组>NDC组>ND组>NL组>CK组。综上,添加乳酸菌、白酒糟和玉米粉均能有效改善象草青贮料的营养价值,提高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三者组合添加能获得更好的青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白酒糟 玉米粉 象草 有氧稳定性
下载PDF
玉米粉和纤维复合酶对柠条锦鸡儿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龙飞 张晶龙 +1 位作者 冯占荣 黄帅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13-118,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添加玉米粉和纤维复合酶对柠条锦鸡儿青贮品质的影响。以盛花期柠条锦鸡儿为青贮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设置4组,分别为无添加的对照组(CK组)、添加10%玉米粉组(C组)、添加0.05%纤维复合酶组(F组)及添加10%玉米粉+0.05... 试验旨在探究添加玉米粉和纤维复合酶对柠条锦鸡儿青贮品质的影响。以盛花期柠条锦鸡儿为青贮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设置4组,分别为无添加的对照组(CK组)、添加10%玉米粉组(C组)、添加0.05%纤维复合酶组(F组)及添加10%玉米粉+0.05%纤维复合酶组(CF组),每组6个重复。青贮60 d,测定柠条锦鸡儿青贮的养分含量和发酵品质。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C组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C组和F组青贮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C组、F组和CF组青贮饲料的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P<0.05),其中C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分别为52.64%及37.64%。C组、F组和CF组青贮饲料的相对饲喂价值均显著高于CK组(P<0.05),C组和CF组青贮饲料的总可消化养分极显著高于CK组(P<0.05)。与CK组相比,F组和CF组青贮饲料的pH值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C组、F组、CF组青贮饲料的氨态氮/总氮、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C组的氨态氮/总氮、丙酸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1.38%及0.66%;C组、F组和CF组青贮饲料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CK组(P<0.05),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均未检测到霉菌。各组青贮饲料V-Score评价等级均为良好,评分排序为C组>F组>CF组>CK组。研究表明,添加玉米粉和纤维复合酶可以改善柠条锦鸡儿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单独添加10%的玉米粉对改善柠条锦鸡儿青贮品质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锦鸡儿 玉米粉 纤维复合酶 发酵品质
原文传递
酶预处理对黑珍珠糯玉米粉分散性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王冬 任健 +1 位作者 王志鹏 宋春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9-75,共7页
分别采用中性蛋白酶和α-淀粉酶对黑珍珠糯玉米(浆)进行处理,而后干燥制得80目粉剂(分别命名为NP组和α-Amy组),分析酶处理对所制糯玉米粉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反应p H为6.5,酶添加量为15μmol/min,50℃... 分别采用中性蛋白酶和α-淀粉酶对黑珍珠糯玉米(浆)进行处理,而后干燥制得80目粉剂(分别命名为NP组和α-Amy组),分析酶处理对所制糯玉米粉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反应p H为6.5,酶添加量为15μmol/min,50℃恒温震荡水浴反应1.5 h。α-淀粉酶反应的最适条件为:反应p H为6.0,酶添加量为20μmol/min,60℃恒温震荡水浴反应1.0 h。相较于对照组,糯玉米改构产物的WSI升高了4倍(α-Amy组),其WHC、OHC显著升高(P<0.05),分别升高了28.15%(NP组)、75.46%(α-Amy组)。WAI降低了56.16%(α-Amy组);两种酶作用下的糯玉米改构产物的分散时间显著下降,由19.30 s(对照组)降低至10.00 s(NP组)和10.12 s(α-Amy组)。结果表明,不同酶制剂对黑珍珠糯玉米粉的WSI、WAI、WHC、OHC均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在水中的分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粉 中性蛋白酶 Α-淀粉酶 分散性 改性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式对膨化玉米粉结构特性及风味的影响
16
作者 刘小琴 曾德玉 +4 位作者 杨振刚 林凤梅 龙文玲 王洋 叶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59-69,共11页
膨化玉米粉存在冲调时易结块、风味不佳等问题,前期研究发现经磷酸化热处理、酶处理、食用胶干热处理及复合处理其冲调结块率减小,为探究该四种处理方式对其结构特性和风味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顶... 膨化玉米粉存在冲调时易结块、风味不佳等问题,前期研究发现经磷酸化热处理、酶处理、食用胶干热处理及复合处理其冲调结块率减小,为探究该四种处理方式对其结构特性和风味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顶空固相微萃取等方法结合气相质谱,研究正磷酸钠热处理(S_(1))、中性蛋白酶(S_(2))、黄原胶干热(S_(3))、正磷酸钠-中性蛋白酶处理(S_(4))对膨化玉米粉(PCF)结构特性及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方式处理后的膨化玉米粉仍为A型晶体结构,且没有引入和产生新的化学键或官能团;淀粉微观颗粒表面的孔洞和缝隙增多,其中正磷酸钠+中性蛋白酶处理粉较其它样品而言,表面空洞数量更多,裂纹更大。气相质谱共鉴定出13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中性蛋白酶处理粉(57种)>正磷酸钠+中性蛋白酶处理粉(46种)>黄原胶干热处理粉(44种)>PCF(41种)>正磷酸钠热处理粉(40种)。利用ROAV法分析表明,膨化玉米粉的关键风味物质主要以酮类为主;经不同方式处理后,粉体整体风味略有差异,以醛类为主,具有青草香、橘香、脂肪味。该研究结果可为冲调谷物粉的风味改善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化玉米粉 磷酸化热处理 中性蛋白酶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 关键风味物质
下载PDF
烹饪方式对玉米粉营养价值及口感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盛旭峰 温磊 +1 位作者 罗海翠 李丽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7-23,共7页
为研究不同烹饪方式对添加玉米粉的面食的营养和口感的变化,按比例添加玉米粉与面粉(1∶4)制作发酵面团,经过蒸、炸、烤、烙4种烹饪方式加工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方法测定了面食样品中营养... 为研究不同烹饪方式对添加玉米粉的面食的营养和口感的变化,按比例添加玉米粉与面粉(1∶4)制作发酵面团,经过蒸、炸、烤、烙4种烹饪方式加工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方法测定了面食样品中营养物质的含量,通过质构分析和品评等手段综合评定了样品的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采用烙的烹饪方式时面食中钙的含量最多;蒸和烤的两种面食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种类最多,与人体必须氨基酸种类最接近,其次是烙,而油炸的面食中各种氨基酸含量最少。结合质构分析和感官品评结果表明,蒸和烙两种烹饪方式下的面食样品接受程度更高,而炸的样品不管是结构还是营养物质含量方面,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粉 烹饪方式 营养物质 感官评价
下载PDF
全自动免疫磁珠法与免疫亲和柱法测定玉米粉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对比研究
18
作者 顾雨熹 刘金阳 +5 位作者 刘冬雨 张学峰 张宇冲 廖子龙 王锦 陈晋莹 《粮食储藏》 2023年第5期31-35,共5页
采用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与免疫亲和柱净化的前处理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玉米粉中黄曲霉毒素B_(1)进行定量检测,并对两种前处理方法结果准确性、加标回收率、检测时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玉米粉中添加不同量的黄曲霉毒素B_(1... 采用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与免疫亲和柱净化的前处理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玉米粉中黄曲霉毒素B_(1)进行定量检测,并对两种前处理方法结果准确性、加标回收率、检测时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玉米粉中添加不同量的黄曲霉毒素B_(1)标准物质,使用免疫亲和柱净化法的加标回收率在80.96%~100.42%之间,平均回收率为88.04%,标准偏差为0.052,变异系数为5.90%;使用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0.00%~108.33%之间,平均回收率为100.20%,标准偏差为0.046,变异系数为4.57%。采用配对t检验评价两种净化方式对检测结果一致性的影响,结果显示t值小于理论t_(0.05(32))的值,P>0.05,结果显示这两种净化方法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两种方法在净化玉米粉中黄曲霉毒素B_(1)中可以满足实验要求。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搭配使用真菌毒素全自动净化仪前处理方法可同时处理多个样品,平均一个样品净化时间小于3 min,处理时间短、实验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免疫磁珠 免疫亲和柱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曲霉毒素B_(1) 玉米粉
下载PDF
玉米粉-膨化玉米粉混合粉面团流变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洁 李光磊 +1 位作者 高海燕 张慧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1-103,106,共4页
将玉米粉和膨化玉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利用黏度仪、粉质仪和质构仪测定玉米粉-膨化玉米粉混合粉的糊化性质、面团的粉质参数和质构。结果表明:玉米粉揉和性差,不能形成面团;玉米粉和膨化玉米粉按40:60比例(总质量50g)混合,在加水量45... 将玉米粉和膨化玉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利用黏度仪、粉质仪和质构仪测定玉米粉-膨化玉米粉混合粉的糊化性质、面团的粉质参数和质构。结果表明:玉米粉揉和性差,不能形成面团;玉米粉和膨化玉米粉按40:60比例(总质量50g)混合,在加水量45·15mL的情况下,可以形成面团,稠度可达到494FU;膨化玉米粉具有的冷黏度是混合粉可以形成面团的主要因素,混合粉中膨化玉米粉的比例应选择50%以下;玉米粉和膨化玉米粉按60:40的比例混合,抗拉伸力可达到0·313N,拉伸距离可达到38·012mm。膨化玉米粉可以增强玉米粉的面团性质,这种混合粉面团可以制作玉米饺子和玉米面条类食品,口感筋道、爽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粉 膨化玉米粉 混合粉 面团流变性质 质构 黏度 粉质特性
原文传递
玉米粉糖化工艺优化研究
20
作者 温磊 李丽 +1 位作者 李远谊 宗绪岩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期36-40,43,共6页
玉米是啤酒酿造的主要谷物之一,直接添加玉米粉会降低糖化效率,增加啤酒酿造风险,影响啤酒的泡沫性能及风味。采用酶解法,以玉米粉糖化液中的还原糖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玉米粉糖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的糖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g∶m... 玉米是啤酒酿造的主要谷物之一,直接添加玉米粉会降低糖化效率,增加啤酒酿造风险,影响啤酒的泡沫性能及风味。采用酶解法,以玉米粉糖化液中的还原糖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玉米粉糖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的糖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g∶mL),pH值5.33,耐高温α-淀粉酶Y1的用量42 U/g,在90℃下糊化、液化30 min,煮沸后加入糖化酶N2124.6 U/g,并在60℃下糖化30 min。从而可以确定,玉米经过糖化后的糖化液可以直接用于啤酒生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能提高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法 啤酒 玉米粉 糖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