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8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尾菜-玉米芯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对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柳鑫昱 臧荣鑫 +7 位作者 李耀东 陈文燕 吴慧昊 吴子丹 袁悦 刘芮雨姗 周瑞 徐红伟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081,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尾菜-玉米芯型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对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4月龄左右、体重[(125.45±20.68)kg]相近的新疆褐牛公牛1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 本试验旨在研究尾菜-玉米芯型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对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4月龄左右、体重[(125.45±20.68)kg]相近的新疆褐牛公牛1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饲喂尾菜-玉米芯型未发酵全混合日粮(TMR),试验组饲喂尾菜-玉米芯型发酵全混合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料重比和体尺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试验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试验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喂尾菜-玉米芯型发酵全混合日粮能够维持肉牛的生长性能,提高肉牛对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改善肉牛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尾菜 发酵全混合日粮 肉牛 生长性能
下载PDF
紫玉米芯花青素的射频冷等离子体辅助提取及体内外抗氧化活性
2
作者 徐小燕 朱国兵 +3 位作者 张盟 龚磊 易霞 朱劼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0-629,共10页
采用射频冷等离子体辅助提取技术从紫玉米芯中提取花青素,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考察了放电功率、处理时间和工作压力对紫玉米芯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质谱仪(UPLC-MS)对紫玉米芯花青素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采用射频冷等离子体辅助提取技术从紫玉米芯中提取花青素,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考察了放电功率、处理时间和工作压力对紫玉米芯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质谱仪(UPLC-MS)对紫玉米芯花青素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使用秀丽隐杆线虫和H2O2分别对紫玉米芯花青素进行了抗氧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预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放电功率127 W、处理时间75 s、工作压力150 Pa。在该条件下,紫玉米芯花青素提取量为(4.05±0.05)mg/g,较溶剂提取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的提取量分别提高49.45%和28.98%。紫玉米芯花青素主要由天竺葵素-3-O-葡糖苷、矢车菊素-3-O-葡糖苷、矢车菊素和矮牵牛素-3-O-葡糖苷组成。与溶剂提取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相比,冷等离子体辅助提取的花青素成分中矢车菊素-3-O-葡糖苷质量分数提高,天竺葵素-3-O-葡糖苷质量分数降低。紫玉米芯花青素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2972、0.2770 g/L,接近同样条件下抗坏血酸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采用紫玉米芯花青素喂养的秀丽隐杆线虫,平均寿命延长29.26%;较H2O2处理组,其抗氧化能力提高了26.25%,体内活性氧水平降低了6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冷等离子体 玉米芯 花青素 秀丽隐杆线虫 抗氧化活性 食品化学品
原文传递
研究人员将玉米芯纤维用于聚氨酯泡沫,提升可持续性
3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25年第1期49-49,共1页
巴西马林加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在聚氨酯泡沫中用玉米芯纤维代替聚乙二醇的潜力。其目的是制造一种更可持续的泡沫,纤维可以改变泡沫的机械强度,并可能增强其生物降解性。他们还研究了将抗菌银纳米颗粒掺入泡沫中。他们选择玉... 巴西马林加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在聚氨酯泡沫中用玉米芯纤维代替聚乙二醇的潜力。其目的是制造一种更可持续的泡沫,纤维可以改变泡沫的机械强度,并可能增强其生物降解性。他们还研究了将抗菌银纳米颗粒掺入泡沫中。他们选择玉米芯作为纤维来源,因为它们在巴西储量丰富,强度高、硬度高且重量轻。泡沫是用MDI制成的,而玉米芯则来自当地农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 玉米芯 生物降解性 银纳米颗粒 机械强度 聚乙二醇 可持续性 纤维来源
下载PDF
酸洗玉米芯生物炭的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4
作者 张永集 韩成金 +1 位作者 魏光升 苏荣芳 《工业加热》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使用生物质炭和塑料作为电弧炉(EAF)炼钢的替代碳源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排放,但是生物质炭中所含的碱金属对炼钢冶炼有着不利的影响,采用酸洗处理的方法来去除玉米芯炭所含的碱金属。采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空气气氛下玉米芯炭(CB)和酸... 使用生物质炭和塑料作为电弧炉(EAF)炼钢的替代碳源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排放,但是生物质炭中所含的碱金属对炼钢冶炼有着不利的影响,采用酸洗处理的方法来去除玉米芯炭所含的碱金属。采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空气气氛下玉米芯炭(CB)和酸洗处理后的玉米芯炭(PTCB)的燃烧特性,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孔隙结构分析仪对CB和PTCB的理化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TCB的燃烧特性比CB的差。碱金属对CB的燃烧初期有着促进作用。且由于比表面积增大以及石墨化程度下降,PTCB的燃烧区间变小。使用体积模型(VM)和未反应核模型(URCM)对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拟合,VM模型的性能略优于URCM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特性 玉米芯生物炭 酸洗 热重
下载PDF
利用玉米芯提取木聚糖的工艺研究
5
作者 马瑜 《中国食品》 2025年第4期121-123,共3页
玉米是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芯富含的木聚糖约含37.5%多聚戊糖、34.3%纤维素,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等领域。目前,木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高温蒸煮法、沉淀法、超声波辅助法和碱法,在实际应用生产中,碱法是最为经济的方... 玉米是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芯富含的木聚糖约含37.5%多聚戊糖、34.3%纤维素,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等领域。目前,木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高温蒸煮法、沉淀法、超声波辅助法和碱法,在实际应用生产中,碱法是最为经济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法及正交试验法,优化从玉米芯中提取木聚糖的碱法工艺,以期为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蒸煮 木聚糖 单因素法 玉米芯 可持续发展 正交试验法 超声波辅助法 聚戊糖
下载PDF
玉米芯-环糊精交联复合材料对染料分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丽琼 李霞 +1 位作者 侯淋 郭易豪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以玉米芯和β-环糊精为原料,通过一锅法制备了玉米芯-β-环糊精复合材料(CB-β-CD),通过FTIR、SEM、BET、热重分析仪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B-β-CD对酸性品红(AF)和孔雀石绿(MG)在不同吸附条件下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0 mL染料初始... 以玉米芯和β-环糊精为原料,通过一锅法制备了玉米芯-β-环糊精复合材料(CB-β-CD),通过FTIR、SEM、BET、热重分析仪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B-β-CD对酸性品红(AF)和孔雀石绿(MG)在不同吸附条件下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0 mL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加入10 mg吸附剂,吸附3 h,CB-β-CD对MG和AF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2.16 mg/g和58.04 mg/g。MG在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吸附剂的吸附,AF在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吸附剂的吸附。AF和MG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整个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经过5次循环使用,该材料的吸附性能仍可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Β-环糊精 复合材料 有机染料 吸附
下载PDF
发酵玉米芯多糖、还原糖含量近红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燕 王园 +5 位作者 杜涓 李施垚 郑越 王春媛 齐景伟 安晓萍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108,共8页
本实验旨在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结合化学计量学法快速预测发酵玉米芯中多糖、还原糖含量,为定量检测发酵玉米芯多糖、还原糖含量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为玉米芯深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以105份微生物发酵的玉米芯为供试材料,采用苯酚-... 本实验旨在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结合化学计量学法快速预测发酵玉米芯中多糖、还原糖含量,为定量检测发酵玉米芯多糖、还原糖含量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为玉米芯深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以105份微生物发酵的玉米芯为供试材料,采用苯酚-硫酸法和DNS法分别测定多糖和还原糖含量。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通过不同预处方式和不同波长建立发酵玉米芯多糖、还原糖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多糖模型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1阶导数的方法对全谱图进行预处理的效果较好,优化后的模型决定系数(R2)、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校准标准差(SEC)分别为0.82、9.28、9.34,其相对分析误差(PRD)为2.37;还原糖模型采用1阶导数+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去趋势化(Detrend)的方法对全谱图进行预处理的效果较好,优化后的模型决定系数(R2)、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校准标准差(SEC)分别为0.84、4.03、4.04,其相对分析误差(PRD)为2.48;预测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85、0.88。本研究构建的NIRS模型校正和交互验证决定系数均较大,相对分析误差均大于2,说明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建立的模型有助于发酵玉米芯多糖、还原糖含量活性成分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多糖 还原糖 近红外模型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PVA-甜玉米芯多糖纳米银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草莓保鲜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鑫 周卓 +3 位作者 岳振歌 修伟业 王景阳 马永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18-2030,共13页
以聚乙烯醇(PVA)和可溶性淀粉为成膜基质、甘油为增塑剂、甜玉米芯多糖(SCP)为原料制备的纳米银(AgNPs)为填料,通过流延成膜法制备了复合薄膜PVA-AgNPs。以抗拉伸强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探究了PVA-AgNPs的最佳制备工艺,... 以聚乙烯醇(PVA)和可溶性淀粉为成膜基质、甘油为增塑剂、甜玉米芯多糖(SCP)为原料制备的纳米银(AgNPs)为填料,通过流延成膜法制备了复合薄膜PVA-AgNPs。以抗拉伸强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探究了PVA-AgNPs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FTIR、SEM对PVA-AgNPs进行了表征,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评价了PVA-AgNPs在草莓保鲜中的应用。结果表明,PVA、可溶性淀粉、甘油和AgNPs用量分别为2.3 g、2.0 g、4.0 mL和4.0 mg时制备的PVA-AgNPs具有最高抗拉伸强度〔(14.08±0.58)MPa〕和断裂伸长率(223.10%±5.29%),其水接触角(50.04°±0.03°)高于PVA薄膜(25.72°±0.69°),其在水中的溶解率(61.87%±0.17%)低于PVA薄膜(69.44%±0.16%),PVA-AgNPs的水蒸气透过率(2.0%~2.5%)比PVA薄膜(0.8%~2.3%)更稳定,其在室温土壤中30 d的降解率为44.67%±2.51%。用PVA-AgNPs包覆草莓,降低了草莓的失重率、腐败率,减少了草莓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VC含量的损失,稳定了草莓的pH。PVA-AgNPs表面粗糙,有轻微的褶皱,内部存在部分孔隙和裂纹;AgNPs通过覆盖PVA表面亲水性基团增强了复合薄膜疏水性,通过改变水蒸气透过的通路,降低了PVA-AgNPs在水中的溶解率,通过对可见光的吸收,加深了复合薄膜的颜色,降低了其透光率;AgNPs的添加改善了PVA-AgNPs对可见光、水与氧气的阻隔性,实现了对草莓的保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多糖 纳米银 聚乙烯醇 保鲜 薄膜 食品化学品
原文传递
甜玉米芯多糖纳米银的合成、表征及体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鑫 周卓 +3 位作者 遇世友 岳振歌 修伟业 马永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8-66,共9页
纳米银(AgNPs)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泛应用,但传统物理化学方法合成纳米银存在污染及产物毒性、耗时长等问题,因此探究纳米银的制备极其重要。以甜玉米芯多糖(SCP)为原料,采用绿色方法成功合成了甜玉米芯多糖纳米银(SCP-AgNPs)并对反应条... 纳米银(AgNPs)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泛应用,但传统物理化学方法合成纳米银存在污染及产物毒性、耗时长等问题,因此探究纳米银的制备极其重要。以甜玉米芯多糖(SCP)为原料,采用绿色方法成功合成了甜玉米芯多糖纳米银(SCP-AgNPs)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光电子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生成的纳米银进行表征,并对其体外抗氧化及抗糖尿病能力进行探究。结果表明:SCP-AgNPs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溶液中硝酸银浓度为0.75×10^(-3)mol/L,pH为10.0,反应80 min,所制备的SCP-AgNPs呈球状,平均粒径为13.5 nm。结构表现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确定其中Ag为Ag0状态。合成的SCP-AgNPs有较强的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同时,SCP-AgNPs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这两种糖尿病标记酶的活性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SCP-AgNPs对糖尿病关键酶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具备潜在抗糖尿病活性,是一种适合纳米生物医学应用的纳米药物,未来将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学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多糖 银纳米颗粒 表征 抗氧化 抗糖尿病
下载PDF
玉米芯与秸秆作为缓释碳源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丽 钱永 崔鹏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2-377,共6页
目的 为解决低C/N污水中碳源不足的问题,探究以玉米芯与秸秆作为固体缓释碳源的可能性。方法 分别使用NaOH溶液、H2O2溶液及NaOH与H2O2的混合液对玉米芯与秸秆进行改性,通过静态试验测定改性后固体碳源的质量变化,分析改性后固体碳源的... 目的 为解决低C/N污水中碳源不足的问题,探究以玉米芯与秸秆作为固体缓释碳源的可能性。方法 分别使用NaOH溶液、H2O2溶液及NaOH与H2O2的混合液对玉米芯与秸秆进行改性,通过静态试验测定改性后固体碳源的质量变化,分析改性后固体碳源的浸出液中COD、NH_(4)^(+)-N、TN、TP的释放规律,对改性后固体碳源的可生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经过预处理后的固体碳源释碳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经过碱处理组的质量减少最为明显,经过碱处理后的玉米芯具有良好、持久的释碳能力,氮磷的释放量几乎可忽略不计,经过碱处理后的玉米芯和秸秆的可生化性均有所提高,玉米芯的可生化性能增强更明显,更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结论 经过碱性溶液处理后的玉米芯更适于作为固体缓释碳源应用于低C/N污水的脱氮除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C/N污水 固体缓释碳源 玉米芯 秸秆
下载PDF
玉米芯的不同处理方式对平菇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海涛 彭东 +3 位作者 赵建选 朱红彩 王玲燕 窦士树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810-1813,共4页
采用熟料、发酵料、发酵短时高温3种方式处理的玉米芯进行平菇种植,分析3种处理方式对平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短时高温料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到0.72 cm·d^(-1),熟料与发酵料菌丝生长速度差别不大。出菇前期,3种处理方式... 采用熟料、发酵料、发酵短时高温3种方式处理的玉米芯进行平菇种植,分析3种处理方式对平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短时高温料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到0.72 cm·d^(-1),熟料与发酵料菌丝生长速度差别不大。出菇前期,3种处理方式生产的平菇子实体农艺性状基本一致;出菇后期,熟料与发酵短时高温料生产的平菇子实体农艺性状均优于发酵料;熟料的玉米芯处理下平菇生物学效率最高,发酵短时高温的玉米芯处理下次之,发酵料的玉米芯处理下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平菇 熟料 发酵料 发酵短时高温
下载PDF
玉米芯功能性低聚糖分级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2
作者 孙元琳 白宇仁 +2 位作者 蔡文强 刘瑞 王晓闻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69,共7页
探究玉米芯功能性低聚糖分级纯化前后不同组分的组成、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活性炭柱层析法对玉米芯功能性低聚糖进行分级纯化,对纯化前后组分的聚合度、相对分子质量、阿魏酸基团以及红外光谱特性进行分析,并对... 探究玉米芯功能性低聚糖分级纯化前后不同组分的组成、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活性炭柱层析法对玉米芯功能性低聚糖进行分级纯化,对纯化前后组分的聚合度、相对分子质量、阿魏酸基团以及红外光谱特性进行分析,并对酶解低聚糖粗提物(EH)及其纯化组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水洗脱低聚糖组分(WO)、醇洗脱低聚糖组分(EO)均主要由木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其中WO含有结合态阿魏酸,为阿魏酰阿拉伯低聚木糖;EO不含结合态阿魏酸,为阿拉伯低聚木糖。EH及其纯化组分WO、EO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DPPH·、·OH、ABTS^(+)·)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且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WO抗氧化活性最强,EH次之,EO抗氧化活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阿魏酰阿拉伯低聚木糖 阿魏酸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不同化学改性方法提高玉米芯骨料混凝土的性能
13
作者 范炜 刘国超 +1 位作者 陈龙辉 王德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0-226,共7页
玉米芯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可以作为天然的保温材料,用于混凝土砌块中。然而,由于玉米芯的多孔结构,导致玉米芯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偏低,亟需进行改性。为了推广玉米芯的规模化利用,该研究以玉米芯为原料改善混凝土砌块的性能,通过红... 玉米芯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可以作为天然的保温材料,用于混凝土砌块中。然而,由于玉米芯的多孔结构,导致玉米芯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偏低,亟需进行改性。为了推广玉米芯的规模化利用,该研究以玉米芯为原料改善混凝土砌块的性能,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探讨了3种不同改性技术对玉米芯骨料混凝土水化产物化学键、分子结构、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环氧树脂改性相比,陶粒法改性和裹浆法改性不仅增加了玉米芯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水化硅酸钙凝胶含量,同时也降低了界面过渡区的厚度,优化了混凝土砌块的微观结构、提高了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降低了混凝土砌块的导热系数。其中,陶粒法改性技术的效果尤为明显。界面过渡区厚度水化硅酸钙特征峰由大到小顺序分别为陶粒法改性、裹浆法改性、环氧树脂改性。经过陶粒法改性、裹浆法改性和环氧树脂改性后,玉米芯骨料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分别为无明显界面过渡区、55~66 μm和93~101 μm之间。和未改性玉米芯骨料混凝土相比,掺30%陶粒法改性玉米芯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导热系数分别降低了51.5%和32.2%。当掺入不超过15%的改性玉米芯骨料时,混凝土砌块满足国家标准GB/T8239-2014中对抗压强度的要求。为了改善玉米芯骨料混凝土砌块的综合性能,建议掺入不超过15%的陶粒法改性玉米芯骨料。研究结果为玉米芯在混凝土砌块中的大规模利用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砌块的相关性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压强度 导热系数 玉米芯 改性技术 水化产物 界面过渡区
下载PDF
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微胶囊制备及释放
14
作者 王鑫 史昕鸿 +4 位作者 罗钰 修伟业 周卓 王景阳 马永强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135,共8页
目的改善甜玉米芯多糖(SCP)大分子特性以及稳定性,促进SCP的肠道吸收。方法将SCP水溶液制备成油包水型(W/O)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液(SCP-NE),以复合蛋白为壁材制备成SCP-NE微胶囊,采用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SCP-NE微... 目的改善甜玉米芯多糖(SCP)大分子特性以及稳定性,促进SCP的肠道吸收。方法将SCP水溶液制备成油包水型(W/O)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液(SCP-NE),以复合蛋白为壁材制备成SCP-NE微胶囊,采用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SCP-NE微胶囊制备工艺,以粒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对SCP-NE微胶囊物化性质进行研究,并进行体外模拟胃肠液释放研究。结果制备SCP-NE微胶囊最佳条件为麦芽糊精(MD)与大豆分离蛋白(SPI)的质量比为2∶3、芯壁比为1∶2、总体固形物含量为20%,此时包封率达到(87.6±1.3)%。体外模拟胃肠液释放结果表明,SCP-NE微胶囊在2 h的胃液消化中释放率为8.83%,在模拟肠液中1 h的释放量为62.87%。结论以MD和SPI作为壁材制备的SCP-NE微胶囊在胃肠液释放中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多糖 纳米乳 微胶囊 缓释
下载PDF
甜玉米芯多糖铁配合物的工艺优化及体外活性
15
作者 王鑫 杨梦媛 +3 位作者 修伟业 遇世友 王景阳 马永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80-2289,共10页
甜玉米芯多糖(SCP80)与三氯化铁共热合成了甜玉米芯多糖铁配合物(SCP),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SCP制备工艺。通过SEM、XRD、TG、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UV-Vis和FTIR对SCP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并测定了其体外抗氧... 甜玉米芯多糖(SCP80)与三氯化铁共热合成了甜玉米芯多糖铁配合物(SCP),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SCP制备工艺。通过SEM、XRD、TG、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UV-Vis和FTIR对SCP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并测定了其体外抗氧化及降糖活性。结果表明,50 mL质量浓度为1 g/L的SCP80水溶液合成SCP的最佳合成工艺为: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64.6 min、pH=8.5、m(SCP80)∶m(柠檬酸三钠)=3.64∶1。在该条件下制备的SCP中铁质量分数为27.89%±0.35%。与SCP80相比,SCP表面更光滑,粒径从43.8 nm(SCP80)增至164.0 nm,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更好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和还原能力,质量浓度为4.0 g/L的SCP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7.51%;SCP对α-淀粉酶半抑制浓度(IC_(50))为(1.20±0.11) g/L,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_(50)为(0.92±0.07) g/L,其体外降糖活性明显优于SCP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多糖铁配合物 工艺优化 结构表征 体外抗氧化性 体外降糖 食品化学品
原文传递
低共熔溶剂对玉米芯中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
16
作者 于德涵 朱颖怡 +2 位作者 黎莉 闫芳婷 石光蕊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7-93,共7页
试验旨在优化玉米芯中多酚的提取工艺。通过筛选试验确定用于萃取的天然低共熔溶剂种类,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以天然低共熔溶剂的含水量、液固比、超声功率和超声温度为变量,玉米芯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对比天... 试验旨在优化玉米芯中多酚的提取工艺。通过筛选试验确定用于萃取的天然低共熔溶剂种类,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以天然低共熔溶剂的含水量、液固比、超声功率和超声温度为变量,玉米芯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对比天然低共熔溶剂的多酚提取物和70%乙醇的多酚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显示,在天然低共熔溶剂含水量31%、液固比28 mL/g、超声功率350 W、超声温度61℃条件下,玉米芯多酚的提取量最高,可达17.49 mg/g,且提取产物的抗氧化性强于70%乙醇提取物。研究表明,试验所用的玉米芯中多酚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以为玉米芯多酚的高效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天然低共熔溶剂 多酚 超声辅助
原文传递
超声辅助有机酸预处理玉米芯复合酶解工艺优化
17
作者 于德涵 朱颖怡 +1 位作者 黎莉 武海玲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68-174,共7页
为破坏玉米芯木质纤维素的紧密结构以利于酶解、发酵,先通过筛选试验确定最适有机酸及其浓度;再以复合酶解试验确定最佳玉米芯水解酶组成及配比;最后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最佳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以10%的马来酸对玉米芯预处理后酶水解... 为破坏玉米芯木质纤维素的紧密结构以利于酶解、发酵,先通过筛选试验确定最适有机酸及其浓度;再以复合酶解试验确定最佳玉米芯水解酶组成及配比;最后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最佳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以10%的马来酸对玉米芯预处理后酶水解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25∶1、超声功率310 W,在71℃条件下超声处理34 min,处理后残余物用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1∶2∶1)在pH 4.8、50℃条件下复合酶解48 h。此条件下还原糖得率达34.49%,接近玉米芯中纤维素含量,证明了该预处理酶解工艺稳定、可靠,可为玉米芯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提供前期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 有机酸预处理 玉米芯 酶解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玉米籽粒收获机脱粒-玉米芯回收机构数字孪生系统构建与应用
18
作者 张劲松 周德义 +2 位作者 于春生 付明刚 林桢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0196-0200,共5页
农业籽粒收获机回收玉米芯机构,工况恶劣,机械设计结构复杂,在田间进行现场试验时间材料成本过高。采用数字孪生系统可以实时观测脱粒-玉米芯回收机构工作过程及状态,记录实时产生的数据并预先提供可发生的问题。通过对脱粒-玉米芯回收... 农业籽粒收获机回收玉米芯机构,工况恶劣,机械设计结构复杂,在田间进行现场试验时间材料成本过高。采用数字孪生系统可以实时观测脱粒-玉米芯回收机构工作过程及状态,记录实时产生的数据并预先提供可发生的问题。通过对脱粒-玉米芯回收机构的数字孪生系统的研究表明,可以通过选取脱粒滚筒转速、扭矩、玉米芯输送机电机转速等关键参数,来判断脱粒-玉米芯回收机构物理实体工作状态的精确情况。运用Unity软件和Amesim软件构建物理实体的数字孪生模型可用于虚拟仿真,使用ZigBee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交互能够满足数字孪生数据交互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脱粒-玉米芯回收机构 数字建模 数据交互
下载PDF
氯化胆碱类低共熔溶剂预处理对玉米芯酶解的影响
19
作者 崔茂金 白国明 +2 位作者 何卓汉 李智勇 赵二庆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13,共6页
为了提高玉米芯的转化效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氯化胆碱/乳酸、氯化胆碱/尿素两种低共熔溶剂不同预处理条件对玉米芯酶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化胆碱/乳酸的预处理条件为预处理温度140℃、固液比1∶15和预处理时间1 h时,总还原糖质量... 为了提高玉米芯的转化效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氯化胆碱/乳酸、氯化胆碱/尿素两种低共熔溶剂不同预处理条件对玉米芯酶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化胆碱/乳酸的预处理条件为预处理温度140℃、固液比1∶15和预处理时间1 h时,总还原糖质量浓度最大为2.860 g/L.三个因素对氯化胆碱/乳酸预处理的玉米芯酶解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预处理时间、固液比和预处理温度,三个因素对酶解影响均不显著.氯化胆碱/尿素的预处理条件为预处理温度140℃、固液比1∶20和预处理时间2 h时,总还原糖质量浓度最大为2.941 g/L.三个因素对氯化胆碱/尿素预处理的玉米芯酶解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预处理温度、预处理时间和固液比,预处理温度对酶解影响极显著,而预处理时间和固液比对酶解影响不显著.不同的低共熔溶剂和预处理条件对玉米芯酶解的影响是不同的.本研究将为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低共熔溶剂 氯化胆碱 预处理 正交试验 酶解
下载PDF
羧甲基化玉米芯菌多糖的结构表征及降血糖作用研究
20
作者 陈小红 许耿权 +2 位作者 严建彬 温文英 林标声 《三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8-15,共8页
制备了羧甲基玉米芯多糖(carboxymethyl corncob polysaccharide,CCP),并对其进行了纯度鉴定、理化性质分析、结构鉴定及降血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CP水溶性增强,羧甲基取代度为0.0528,分子量160~180 kDa,比旋度[α]_(D)^(25)1... 制备了羧甲基玉米芯多糖(carboxymethyl corncob polysaccharide,CCP),并对其进行了纯度鉴定、理化性质分析、结构鉴定及降血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CP水溶性增强,羧甲基取代度为0.0528,分子量160~180 kDa,比旋度[α]_(D)^(25)10°,黏度[η]32.23。CCP为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木糖组成的多糖,其糖苷键连接方式可能为β(1→4)及β(1→6)连接,糖环为吡喃型。不同浓度的CCP均能降低试验大鼠的空腹血糖含量和血液中TC、TG、LDC-C等血脂指标的含量,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其最适添加剂量为250 mg/(k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 玉米芯 多糖 结构表征 降血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