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蜀黍尾孢菌VelB基因敲除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路媛媛 孙承龙 +5 位作者 谭玉琴 魏文杰 史咸春 宋艳波 李丽 刘振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64,共9页
[目的]通过对玉蜀黍尾孢菌VelB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敲除载体,为研究CzVelB调控玉蜀黍尾孢菌致病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从JGI数据库中获得CzVelB基因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蛋白质的性质、保守区域、磷酸化位... [目的]通过对玉蜀黍尾孢菌VelB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敲除载体,为研究CzVelB调控玉蜀黍尾孢菌致病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从JGI数据库中获得CzVelB基因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蛋白质的性质、保守区域、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域和聚类分析,分析其基因功能。并采用同源互补原理构建CzVelB基因敲除载体,最终采用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技术进行基因敲除。[结果]CzVelB基因编码385 AA,预测pI和MW分别为9.05和42.13645 kDa,是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域。在亚细胞水平上,CzVelB定位在细胞核中。在氨基酸序列方面,具有多个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在功能上具有2个Velevt的保守结构域,并与Aspergillus flavus、A.niger亲缘关系较近,具有较高同源性。根据CzVelB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侧翼片段和标记基因,分别连入骨架载体pPZP100中,成功构建CzVelB基因的敲除载体,最终利用ATMT技术获得其敲除转化子。[结论]本文系统研究玉蜀黍尾孢菌VelB基因功能,并成功构建其敲除载体,获得敲除转化子,为后续研究CzVelB基因功能提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蜀黍尾孢菌 VelB 生物信息学 敲除载体 敲除突变体
下载PDF
玉蜀黍尾孢菌CzVelB基因功能分析
2
作者 路媛媛 孙承龙 +2 位作者 谭哲 李丽 宋艳波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9-157,共9页
以获得的野生型和CzVelB敲除突变体菌株为供试菌株,分别对其进行生物学及致病力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毒素和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敲除CzVelB后菌丝生长速率及颜色无明显差异,但产孢量下降56.6%,且孢子萌发率下降,... 以获得的野生型和CzVelB敲除突变体菌株为供试菌株,分别对其进行生物学及致病力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毒素和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敲除CzVelB后菌丝生长速率及颜色无明显差异,但产孢量下降56.6%,且孢子萌发率下降,萌发过程滞后1 h。致病性分析发现,敲除CzVelB后菌株致病性明显下降,病情指数、病斑大小,突变体均低于野生型。分析毒素对叶片的致病性发现,突变体所产生的毒素低于野生型产生的毒素。敲除突变体菌株ΔCzVelB及野生型菌株在活体内外均能产生5种细胞壁降解酶,其中敲除CzVelB后,5种离体病原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明显下降。分析侵染过程中5种细胞壁降解酶发现,CzVelB主要通过影响CX和PMG在接种前期12 h内起重要作用;在接种后期(72~96 h),CzVelB主要通过影响PGTE的活性调控玉蜀黍尾孢菌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蜀黍尾孢菌 CzVelB 生长发育 致病性
原文传递
玉米抵御玉蜀黍尾孢菌侵入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9
3
作者 马莹莹 贾娇 +3 位作者 苏前富 孟玲敏 高洁 晋齐鸣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0-346,共7页
为深入探讨玉米抗灰斑病的机制,以抗/感玉米灰斑病自交系78599-1、OH43Ht N和掖478、K12为材料,采用比色皿法和RT-PCR法相结合研究了接种玉蜀黍尾孢菌毒素后玉米叶片中防御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防御酶合成相关基因SOD、CAT、APX和G... 为深入探讨玉米抗灰斑病的机制,以抗/感玉米灰斑病自交系78599-1、OH43Ht N和掖478、K12为材料,采用比色皿法和RT-PCR法相结合研究了接种玉蜀黍尾孢菌毒素后玉米叶片中防御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防御酶合成相关基因SOD、CAT、APX和GR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接种该病菌毒素后,抗、感材料叶片中防御酶活性均升高,多数在接种7 d时达到峰值,且抗病材料防御酶活性峰值高于感病材料;供试材料叶片中MDA含量均降低,且抗病材料低于感病材料;供试材料叶片中SOD、CAT和GR的表达量均上升,其中CAT的表达量在78599-1、掖478和K12接种5d时达到峰值,灰度值分别为228.67、161.33和178.00,与其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SOD和GR的变化规律与其酶活性变化不一致;APX的表达量仅在OH43Ht N中上升,接种7 d后达到峰值。表明抗病材料调控防御酶活性的能力强,防御酶基因的表达与其酶活性变化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蜀黍尾孢菌 毒素 防御酶活性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拮抗玉蜀黍尾孢菌、链格菌和灰葡萄孢菌及环脂肽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祝林 向文良 +2 位作者 张楠笛 许琴 赵秋欢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4-654,共11页
【目的】探究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对植物病原菌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 et Daniels)、链格菌(Alternaria alternate)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拮抗作用并鉴定抗菌物质,为其病害... 【目的】探究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对植物病原菌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 et Daniels)、链格菌(Alternaria alternate)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拮抗作用并鉴定抗菌物质,为其病害防治提供优良生防菌。【方法】平板对峙法初筛和杯碟法筛选拮抗菌株;微生物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鉴定拮抗菌株;薄层色谱(TLC)和编码基因分析鉴定抗菌物质;玉米田间生防试验评估拮抗菌对3种病原菌的防治效果。【结果】筛选到一株能够明显拮抗玉蜀黍尾孢菌、链格菌和灰葡萄孢菌的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1841,抑制率分别为65.95%、71.04%和46.69%,抑菌物质为伊枯草菌素类脂肽。玉米田间生防试验表明,菌株B-1841对玉蜀黍尾孢菌、链格菌和灰葡萄孢菌感染的玉米病害均有防治效果,相对防效分别为60.25%、69.89%和45.21%。【结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1841对玉蜀黍尾孢菌、链格菌和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作用,在农作物真菌病害防治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营养型芽 生物防治 脂肽 玉蜀黍尾孢菌 链格 灰葡萄
原文传递
引起玉米灰斑病的2种尾孢菌生物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可杰 徐婧 +1 位作者 胡兰 徐秀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2-346,共5页
为探索尾孢菌所致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为其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对引起玉米灰斑病的玉米尾孢菌(Cercospora zeina)和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尾孢... 为探索尾孢菌所致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为其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对引起玉米灰斑病的玉米尾孢菌(Cercospora zeina)和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尾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玉米尾孢菌的最适培养基是PDA、PSA和MEA,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硝酸钾和牛肉膏,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 H值为9~10;而玉蜀黍尾孢菌的最适培养基是PDA、PSA、Czapek和OA,最适碳源为果糖、甘露糖和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牛肉膏,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 H值为8-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灰斑病 生物学特性 玉米 玉蜀黍尾孢菌
下载PDF
西南地区玉米灰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崔丽娜 张小飞 +3 位作者 邹成佳 李晓 杨晓蓉 罗怀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4-497,共4页
为了进一步防治玉米灰斑病奠定基础,对西南地区玉蜀黍尾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pH 4~11都能生长,以pH 5~7为最适pH值;分生孢子... 为了进一步防治玉米灰斑病奠定基础,对西南地区玉蜀黍尾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pH 4~11都能生长,以pH 5~7为最适pH值;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0~25℃;光照对菌丝和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病原菌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致死温度为55℃(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蜀黍尾孢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玉米灰斑病拮抗链霉菌S3-5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莫婕 王圣航 +4 位作者 罗锟 张陶 柯永培 石海春 孙群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5-180,共6页
为筛选对灰斑病有高效拮抗作用的微生物,采集四川双流、平武以及云南文山州三地玉米种植田土壤,利用平板对峙实验筛选到对灰斑病病原菌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Daniels)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的6株细菌和2株放线菌.... 为筛选对灰斑病有高效拮抗作用的微生物,采集四川双流、平武以及云南文山州三地玉米种植田土壤,利用平板对峙实验筛选到对灰斑病病原菌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Daniels)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的6株细菌和2株放线菌.放线菌S3-5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能力是可稳定遗传的性状;结合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S3-5鉴定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S3-5对玉蜀黍平脐蠕孢、立枯丝核菌、茄链格孢、核盘菌、胶孢炭疽菌、链格孢菌等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抑制作用,其生长的NaCl浓度耐受度为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显示S3-5具有应用于田间抑制灰斑病发生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微生物 玉米灰斑病 玉蜀黍尾孢菌 淡紫灰链霉 S3-5
下载PDF
云南大理州玉米灰斑病发生、危害现状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月秋 杨德良 +7 位作者 王红愫 字迎彪 董静光 赵艳民 张仕伟 彭嘉喜 刘荣斌 何月秋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39-343,共5页
于2006~2007年对云南省大理州玉米上新发生的病害——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 zeae-maydis)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病主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成熟期发生,发病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中上旬,此期间降雨量和温度对病害流行影响较大.品种抗... 于2006~2007年对云南省大理州玉米上新发生的病害——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 zeae-maydis)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病主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成熟期发生,发病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中上旬,此期间降雨量和温度对病害流行影响较大.品种抗性、海拔高度、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也影响病害发生严重程度.化学防治药剂以苯醚甲环唑类、丙环唑类等防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蜀黍尾孢菌 病害发生 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