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6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充通经致用思想新探
1
作者 白效咏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以往学术界多以“疾虚妄”或“实事疾妄”“疾虚妄、归实诚”来概括王充思想的特点,并对其敢于批判经典或前人旧说中谬误的精神大加赞赏,而相对忽略了王充思想学说中通经致用的基调。事实上,通经致用堪称王充思想的一大特色,体现了吴越... 以往学术界多以“疾虚妄”或“实事疾妄”“疾虚妄、归实诚”来概括王充思想的特点,并对其敢于批判经典或前人旧说中谬误的精神大加赞赏,而相对忽略了王充思想学说中通经致用的基调。事实上,通经致用堪称王充思想的一大特色,体现了吴越实学和中原儒学在王充身上的交会。王充以儒学的价值理性来统摄吴越实学,又以实学的求实精神来检验中原儒学,追求儒学和实学的统一。而通经致用、实事疾妄的背后则是王充经世济民的苦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通经致用 实事疾妄
下载PDF
王充以“实知”为中心的学习观述评
2
作者 张惠娟 《教育评论》 2024年第1期157-162,共6页
在学习观方面,王充基于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立场,否定“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主张“学之乃知”、不学不知,强调学习过程的学、思、行三统一的原则,将能够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思维和实际才能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其以“实... 在学习观方面,王充基于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立场,否定“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主张“学之乃知”、不学不知,强调学习过程的学、思、行三统一的原则,将能够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思维和实际才能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其以“实知”“效验”为主要议题的学习观,对学校教育发展回归理性定位和经世致用的实学价值有引领变革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学习观 实知 效验
下载PDF
王充对先秦诸子文风的继承——以名、法二家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李浩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1-80,共10页
王充持论淡化道德伦理内涵、弱化价值判断,《论衡》部分篇章甚至只作事实判断,不作价值考量,价值理性完全让位于工具理性,文风冷酷、犀利、峭刻。这些基于功利主义立场提出的学说既缺乏必要的温情,又带有底层胥吏的政治空想意味,只是“... 王充持论淡化道德伦理内涵、弱化价值判断,《论衡》部分篇章甚至只作事实判断,不作价值考量,价值理性完全让位于工具理性,文风冷酷、犀利、峭刻。这些基于功利主义立场提出的学说既缺乏必要的温情,又带有底层胥吏的政治空想意味,只是“治术”而非“治道”,注定不会被统治者采纳。王充行文特重概念界定的明晰性、文字转述的规范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但过度追求“综核名实”亦给《论衡》带来矫枉过正、“烦猥琐屑”、“乏精覈而少肃括”的缺陷,部分篇章甚至陷入名家末流“苟钩鈲鋠析乱”之弊。在讨论汉王朝政治文化建构、基层治理与士人出处等重大时代命题时,为达到特定的言说意图,王充惯于效法名家“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的言说方式,借诡辩与横说证成己论,表现出强烈的理论建构倾向,同时流露出其对“言说趣味”的迷恋。《论衡》上述特点折射出中古子学嬗变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论衡》 名家 法家 东汉文学
下载PDF
王充的仕宦经历及其“命论”
4
作者 马小菲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62-73,共12页
东汉学者王充在扬州会稽郡一带历任县掾功曹、都尉府掾功曹、郡五官掾、州从事等职务,位居地方属吏的上层,但王充一心希望经察举进入中央朝廷,实现由地方属吏到朝廷命官的迁跃。东汉初,影响察举的内外因素,包括经学水平、道德品行、行... 东汉学者王充在扬州会稽郡一带历任县掾功曹、都尉府掾功曹、郡五官掾、州从事等职务,位居地方属吏的上层,但王充一心希望经察举进入中央朝廷,实现由地方属吏到朝廷命官的迁跃。东汉初,影响察举的内外因素,包括经学水平、道德品行、行政才能,以及家庭出身、长吏好恶、乡里口碑等,王充在这些方面优势并不明显,是以升任朝官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仕宦经历推动了王充“命论”等思想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王充的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论衡》 东汉 仕宦
下载PDF
王充《论衡》在俄罗斯的译介与研究
5
作者 王铮 王硕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7-121,共5页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俄罗斯一直深受关注,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其学说和思想发展,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传入苏联之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一种“打破束缚,走向现实”的现实意义。虽然中苏关系在这七十年间不断地变化...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俄罗斯一直深受关注,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其学说和思想发展,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传入苏联之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一种“打破束缚,走向现实”的现实意义。虽然中苏关系在这七十年间不断地变化,但是基本没有影响到王充研究在俄罗斯的传播与影响。通过介绍王充思想与学说在俄罗斯的影响与传播,可以丰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方针的现实意义,更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俄罗斯汉学界对中国传统古典杰作的研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论衡》 俄罗斯汉学 译介与研究 康斯坦丁
下载PDF
世硕与王充的人性论思想研究——兼论《孟子·告子上》公都子所述告子及两“或曰”的人性论问题 被引量:11
6
作者 丁四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54,共12页
在本性问题上,告子属于“无善无不善”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更近于扬雄“性善恶混”论,而与世硕、王充的观点不类;“有性善,有性不善”,则与世硕、王充“人性有善有恶”的主张相同。世硕诸儒与王充,在本性问题上观点是相同的。... 在本性问题上,告子属于“无善无不善”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更近于扬雄“性善恶混”论,而与世硕、王充的观点不类;“有性善,有性不善”,则与世硕、王充“人性有善有恶”的主张相同。世硕诸儒与王充,在本性问题上观点是相同的。第一种人性主张,属于“性一”之论;最后一种,则非。因此主张“性一”的竹简《性自命出》(《性情论》)篇,不属于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和世硕这帮儒者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子 世硕 扬雄 王充 人性论 《孟子》 《论衡》
下载PDF
散文困境中的一座丰碑——评王充闾的散文创作 被引量:6
7
作者 孟繁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9-105,共7页
进入新世纪以后,文学革命的浪潮已经平息。那些摇旗呐喊激动人心的文学革命场景,在历史的布景上逐渐暗淡并最后消失了。对于文学来说,这似乎是一个令人感伤的时代,习惯于革命的我们似乎再也找不出革命的口号、话语甚至理由。
关键词 王充 散文创作 唯美主义 历史文化 审美意识 精神家园
下载PDF
王充道家思想探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雪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36-40,共5页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立论宗旨 ,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 ,以“气”为核心范畴 ,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 ,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 ,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立论宗旨 ,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 ,以“气”为核心范畴 ,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 ,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 ,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 ,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因此 ,王充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自然
下载PDF
《论衡》的海洋论议与王充的海洋情结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子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95,共13页
《论衡》作为汉代文化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名著,内容丰赡,视野宏阔,思辨精深,论说明朗。其中,涉及海洋的内容,以越人重视海洋开发的传统为基础,亦以战国秦汉时期海洋探索及早期海洋知识积累为文化背景,具有重要的价值;涉及海洋气象知... 《论衡》作为汉代文化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名著,内容丰赡,视野宏阔,思辨精深,论说明朗。其中,涉及海洋的内容,以越人重视海洋开发的传统为基础,亦以战国秦汉时期海洋探索及早期海洋知识积累为文化背景,具有重要的价值;涉及海洋气象知识、海洋水文知识、海洋生物知识的论说,亦开启了我们认识汉代海洋学的视窗。而作者王充因出生与长久居留地方的滨海环境生成的海洋情结以及体现出的开放、进取和重实学的海洋意识,也值得予以总结和说明。考察汉代的海洋文化,不能忽略《论衡》这部著作,也不能忽略王充这位思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论衡》 海洋情结 海洋意识 海洋文化
下载PDF
语已多 情难诉——读王充闾的情感散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丛琳 崔绍锋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112,共6页
关键词 历史文化散文 王充 情感 存在方式 九十年代 作家 心灵 生机
下载PDF
王充司南新解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志超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4-365,共2页
王充《论衡·是应篇》司南之文是中国发明磁性指南的现存最早记录.更早的《淮南万毕术》中"慈石悬入井,亡人自归"虽显示有磁石指向性的知识,却未言可专作指南.今人解读王充之文断章取义,复原之物未尽合理.王充之文是辩理... 王充《论衡·是应篇》司南之文是中国发明磁性指南的现存最早记录.更早的《淮南万毕术》中"慈石悬入井,亡人自归"虽显示有磁石指向性的知识,却未言可专作指南.今人解读王充之文断章取义,复原之物未尽合理.王充之文是辩理的,脱离上下文就不能理解.他认为麒麟灵荚之类的祥瑞物是自然现象,不是由政治昏明、人心善恶感应而生.他说: "儒者又言太平之时,屈轶生于庭之末,若草之状,主指佞人.佞人入朝,屈轶庭末以指之.……古者质朴,见草之动则言能指,能指则言指佞人.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鱼肉之虫集地北行.夫虫之性然也.今草能指,亦天性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司南 《论衡·是应篇》 指南针 发明
下载PDF
王充批判“天人感应论”的思想逻辑与时代命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华 吉新宏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56,共6页
王充批判"天人感应论"的理路和心态与其通过"颂汉"位列台阁的人生理想密切相关。王充以"天道自然论"来反对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论"。他否定"天"的意志性,切断天道与人事之间... 王充批判"天人感应论"的理路和心态与其通过"颂汉"位列台阁的人生理想密切相关。王充以"天道自然论"来反对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论"。他否定"天"的意志性,切断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联,进而否定自然灾异与帝王行为之间的"感应"关系,从而证实"天意谴告"的虚妄。王充批判"天人感应论"的矛头所指是主流知识界(儒者),而不是专制王权;其现实动机是通过对王权的维护与支持,以实现他位列台阁的人生理想。但是,在"天人感应"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大背景下,他的人生理想不可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天人感应 论衡
下载PDF
乘文字以自得的逍遥游——评王充闾新著《逍遥游——庄子传》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向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7-76,共10页
我国的先民为了表达和记事的需要,先是集体无意识地创造了语言,之后又发明了与语言相对应的文字符号。然而,回望语言与文字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连他们自己也不敢相信,这惊天动地的创造与发明,竟是人类自身之所能,于是便想象性... 我国的先民为了表达和记事的需要,先是集体无意识地创造了语言,之后又发明了与语言相对应的文字符号。然而,回望语言与文字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连他们自己也不敢相信,这惊天动地的创造与发明,竟是人类自身之所能,于是便想象性地归功于某一获得神启的天才,或者直接归功于天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符号 逍遥游 王充 庄子 自得 集体无意识 社会效应 语言
下载PDF
从《论衡》看王充与谶纬之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从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19-124,129,共7页
王充与谶纬之关系较为复杂,这在其《论衡》一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论衡》一书常引用或化用纬书,这表明王充不仅熟悉谶纬而且多受其影响。他虽然对一些预言未来的谶言作了批判,但并未完全否定谶言与河图。他以命论等理论对圣王感生、... 王充与谶纬之关系较为复杂,这在其《论衡》一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论衡》一书常引用或化用纬书,这表明王充不仅熟悉谶纬而且多受其影响。他虽然对一些预言未来的谶言作了批判,但并未完全否定谶言与河图。他以命论等理论对圣王感生、异貌、受命等作了新的解说,但并没有完全否定这类政治神话,对汉代皇帝的政治神话更是信而不疑。他虽然不相信天人感应理论,对灾异谴告说作了批判,但却相信星气说、应政说等,并借助符瑞盛赞汉代帝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论衡》 谶纬 纬书 谶纬河图 圣王政治神话 灾异谴告说 符瑞说
下载PDF
王充“论说”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长明 李后生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3-104,107,共3页
在"辩即逻辑"的传统研究模式中,王充的"论说"被等同于形式逻辑,在《论衡》中,王充提出了"论说"理论,具体探讨了"论说"的性质和作用,具体论述了关于"论说"的四个要求,王充的"论... 在"辩即逻辑"的传统研究模式中,王充的"论说"被等同于形式逻辑,在《论衡》中,王充提出了"论说"理论,具体探讨了"论说"的性质和作用,具体论述了关于"论说"的四个要求,王充的"论说"与形式逻辑的"论证"虽有一定联系,但又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论衡》 论说 形式逻辑
下载PDF
寻求那飘逝的文化诗魂——王充闾散文的一种解释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咏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6-113,共8页
王充闾的散文有自己的品格,这是不用怀疑的。自1986年始,他先后出版了《柳荫絮语》、《清风白水》、《春宽梦窄》、《面对历史的苍茫》、《沧桑无语》、《何处是归程》和《成功者的劫难》等多部散文集。在这些散文集中。
关键词 王充 散文 诗性风格 历史叙述 语言 艺术风格
下载PDF
王充的教育心理思想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燕国材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3年第2期5-11,共7页
该文系统研究了王充的教育心理思想 ,内容包括基本观点、学习心理思想、德育心理思想、差异与教师心理思想等。
关键词 王充 教育心理思想 性三品论 教育价值 学习心理思想 德育心理思想 教师心理思想
下载PDF
论王充“疾虚妄”、“务实诚”的文学观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恩普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5-168,共4页
王充在《论衡》中提出的"疾虚妄"、"务实诚"的思想,是其文学批评理论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王充提出了一系列文学批评理论的原则和方法。如真实、准确、独创的文学创作原则;质文相称的文质观;语文一... 王充在《论衡》中提出的"疾虚妄"、"务实诚"的思想,是其文学批评理论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王充提出了一系列文学批评理论的原则和方法。如真实、准确、独创的文学创作原则;质文相称的文质观;语文一致、通俗可晓的文学语言观;"实诚在胸臆"的作家修养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疾虚妄 务实诚 文学观
下载PDF
王充的胎教思想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中新 《人口学刊》 1981年第2期22-25,共4页
在中国的人口思想史上,应该给王充的胎教思想一个位置。一、王充及其《论衡》王充,字仲任,东汉时期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生,汉和帝永元中(永元共十六年,从公元89年到公元104年)病逝。王充出身“细族孤门... 在中国的人口思想史上,应该给王充的胎教思想一个位置。一、王充及其《论衡》王充,字仲任,东汉时期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生,汉和帝永元中(永元共十六年,从公元89年到公元104年)病逝。王充出身“细族孤门”。祖父王泛、父亲王诵在钱塘(今杭州市)时,“以贾贩为事”,因“与豪家丁伯等结怨”(《自纪篇》),于是迁居上虞。王充青年时期,曾到都城洛阳上太学,拜班彪为师。“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东汉时期 论衡 汉光武帝 洛阳 公元 胎教思想 都城 班彪 祖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