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波讨源探诗情
1
作者 李建邡 《语文知识》 2015年第7期3-5,共3页
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一位优秀的古典诗人,在执笔为诗的过程中,都会伴随自己丰沛而又强烈的情感活动。南朝刘勰说过:诗人在创作时往往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因而能够做到"吐纳英华,莫非情性"。由此可见,情感因素在诗歌作品创作... 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一位优秀的古典诗人,在执笔为诗的过程中,都会伴随自己丰沛而又强烈的情感活动。南朝刘勰说过:诗人在创作时往往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因而能够做到"吐纳英华,莫非情性"。由此可见,情感因素在诗歌作品创作中具有特别重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艺术 诗人情感 沿波讨源 诗歌作品 情以物迁 语言艺术 情感活动 古典诗词 饮马长城窟行 王孙游
下载PDF
反讽 被引量:2
2
作者 金健人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70-72,69,共4页
许多叙事技巧,就其源头来说当可一直上溯到古希腊,但其表现潜力的真正发掘,却不能不承认得之于现代叙事艺术的发展,譬如反讽技法便是如此。它原指希腊戏剧中一种装作无知的角色,这角色在自以为高明的对手面前故意说傻活,最后却证明这些... 许多叙事技巧,就其源头来说当可一直上溯到古希腊,但其表现潜力的真正发掘,却不能不承认得之于现代叙事艺术的发展,譬如反讽技法便是如此。它原指希腊戏剧中一种装作无知的角色,这角色在自以为高明的对手面前故意说傻活,最后却证明这些傻话是真理,从而使对手大出洋相。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苏格拉底,便非常善于扮演这种角色,向那些所谓的智者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表面糊涂,实质针对论敌的理论要害,动摇对方的论证根基,而他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所以说,反讽是一种用来传达与文字表面意义迥然不同,而且通常相反的内在含义的说话方式。 反讽的类型很多,大致来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情景而生的反讽,一类是由语言而生的反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艺术 希腊戏剧 叙事技巧 四愁诗 对话录 内在含义 刘震云 烟草经纪人 比兴手法 王孙游
下载PDF
谢脁与传统文学
3
作者 何兆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31-39,共9页
谢朓是我国历史上有影响的诗人。古往今来有关他诗歌艺术成就的论述殊为不少,但迄今为止,探讨这些成就是如何取得的文章却不多见。本文拟于具体的诗篇分析,从师承前人作品艺术这一点上,述论其与传统文学的渊源关系,为今天的文学创作提... 谢朓是我国历史上有影响的诗人。古往今来有关他诗歌艺术成就的论述殊为不少,但迄今为止,探讨这些成就是如何取得的文章却不多见。本文拟于具体的诗篇分析,从师承前人作品艺术这一点上,述论其与传统文学的渊源关系,为今天的文学创作提供经验及借鉴,应当说,是具有历史及现实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艺术 谢朓 汉乐府 山水诗 王孙游 乐府诗集 杂曲 五言 登山曲 释宝月
下载PDF
古诗中的芳草
4
作者 卜尚尚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8年第7期25-25,共1页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以芳草比喻象征,写到许多的花草,如兰、蕙、杜衡、芳芷、秋菊、芙蓉等等,大多喻指为国家培养的美好人才。这种比兴寄托的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此后便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传统,构成了特殊的意象,诗人...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以芳草比喻象征,写到许多的花草,如兰、蕙、杜衡、芳芷、秋菊、芙蓉等等,大多喻指为国家培养的美好人才。这种比兴寄托的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此后便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传统,构成了特殊的意象,诗人们也用香草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孙游
下载PDF
感受《苏幕遮》语言之美 探索“柔而有骨”独特风韵
5
作者 夏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69,共1页
周老师的《苏幕遮》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梳理、整合语言材料,感受作品中的语言之美。范仲淹的《苏幕遮》为宋词千古名篇,对于高中生来说意思并不难懂,所以更适合做鉴赏教学。周老师这节课的主问题是... 周老师的《苏幕遮》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梳理、整合语言材料,感受作品中的语言之美。范仲淹的《苏幕遮》为宋词千古名篇,对于高中生来说意思并不难懂,所以更适合做鉴赏教学。周老师这节课的主问题是从题目切入:苏教版的《苏幕遮》题目为《怀旧》,另一个版本的题目为《秋词》,哪一个更符合学生的心意,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依据,抑或有更好的题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幕遮 千古名篇 秋词 王孙游 苏教版 首词 婉约派 婉约词 中国古典诗词 豪放派
原文传递
寻找情感支点
6
《文教资料》 2004年第8期75-75,共1页
灵动的文学,灵动的人,而不变的是那文学的魂! 文章以“你”作为叙述角度,来倾谈文学,产生了一种亲切、自然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谈文学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和生发性,所以,以“你”相称就可以更好地展开文章的思绪。作者把山水与文学... 灵动的文学,灵动的人,而不变的是那文学的魂! 文章以“你”作为叙述角度,来倾谈文学,产生了一种亲切、自然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谈文学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和生发性,所以,以“你”相称就可以更好地展开文章的思绪。作者把山水与文学相比拟,也是相当巧妙的,由此,就把中国文学中关于山水的篇章与典故化为了文章的有机成分,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始终在一个确切的题意下运用自己的知识积淀。较之那些一味在文章中排列古今诗文写山水的名章隽句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积淀 放得开 叙述角度 你我 为五斗米折腰 我一 尽智 在河之洲 王孙游 一江春水
下载PDF
恬淡情丽 诗画交融——王维《山居秋瞑》赏析
7
作者 李玉玲 《中州今古》 2003年第Z1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五言律诗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 诗中有画 王孙游 摩诘 桃源行 原诗 凉风习习 重写人
下载PDF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草》简析
8
作者 张贯杰 《小学教学研究》 1992年第10期5-5,共1页
《草》是选入五、六年制小语第三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这首诗作于贞元三年(787年),诗人当时年仅16岁。据说,诗人这年进入京都长安,拜见了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顾况望着年嫩的白居易,并没在意,还用他... 《草》是选入五、六年制小语第三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这首诗作于贞元三年(787年),诗人当时年仅16岁。据说,诗人这年进入京都长安,拜见了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顾况望着年嫩的白居易,并没在意,还用他的名字取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当读了此诗之后,便很吃惊,忙改口说:“有才如此,居易不难。”由于顾况到处赞扬,这首诗也就成了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这首诗原本是一首五言律诗,课本所选取的是前半部分,很像一首五言绝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火烧不尽 五言律诗 五言绝句 贞元 赋得古原草送别 居大不易 王孙游 应制诗 二字 三年
下载PDF
解“白露为霜”——谈《蒹葭》的时间环境 被引量:3
9
作者 贾雪枫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06-107,共2页
编辑同志: 《文史知识》1988年四期和十期先后刊出金文伟《'白露为霜'新解》、程晓光《也谈'白露为霜'》两文,读后获益良多,但仍觉二文观点尚不够全面,因此,愿在此提出自己的看法。金文看出了'白露为霜'与'... 编辑同志: 《文史知识》1988年四期和十期先后刊出金文伟《'白露为霜'新解》、程晓光《也谈'白露为霜'》两文,读后获益良多,但仍觉二文观点尚不够全面,因此,愿在此提出自己的看法。金文看出了'白露为霜'与'未晞、未巳'的矛盾,他主张'白露为霜'应解为'白露似霜',如果单从露在夜间的发展过程而言,此解无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似霜'的条件是'溶溶月色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露为霜 金文伟 《蒹葭》 获益良多 王孙游 文史知识 黎明前 年四 燕歌行 白霉
原文传递
看画求解
10
作者 颜雨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88-89,共2页
在一篇介绍“中国波普”(又称为“政治波普”)的文章中,附载了一幅题名为《决裂》的作品(文图均见《广东美术家》第二期第13——16页)。仔细辨识图文,不详其意,故撰此求解短文,以期作者及倡导“
关键词 政治波普 波普艺术 文图 画中 中国美术 资产阶级自由化 创作过程 中国特色 隐喻性 王孙游
原文传递
教会学生深度学习语文
11
作者 陈连林 《中国教师》 2016年第16期51-55,共5页
语文教学如何跳出知识传授的桎梏,如何在文本学习中从肤浅抵达深刻,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修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同时,深度学习也是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联系在一起的。学者涂尔干(Durkhrim)说得极为出色,教育... 语文教学如何跳出知识传授的桎梏,如何在文本学习中从肤浅抵达深刻,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修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同时,深度学习也是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联系在一起的。学者涂尔干(Durkhrim)说得极为出色,教育的任务是"在他那里形成一种内部的深刻的状态,一种类似灵魂的聚焦的东西,使他不仅在童年而且在一生中朝着一个确定的方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过程 涂尔干 阅读教学 碧梧 语言文字 杜甫诗歌 秋兴八首 人格修养 王孙游 语言运用
原文传递
欧阳修《踏莎行》艺术手法试析
12
作者 林东海 《文史知识》 1981年第4期33-37,共5页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握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首词也是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名篇,写的是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作者有一首五律《早春南征寄...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握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首词也是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名篇,写的是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作者有一首五律《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楚色穷千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莎行 洛中 首词 离情别绪 残梅 离思 赋得古原草送别 南征 王孙游 陌上草薰
原文传递
古诗词中有关植物的表达意象例释
13
作者 田淼 《初中生辅导》 2009年第2期32-35,共4页
  芳草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是多方面的.<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春草生得"萋萋",实则是春草茂盛之状.春草茂盛、春光明媚,而伊人却流落天涯,这不免引起思妇登楼远望.……
关键词 《折杨柳》 折柳送别 杨柳青青 中国古典诗歌 王孙游 古诗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