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保真实型领导对员工绿色主动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的视角
1
作者 李晋 化冰妍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3-104,共12页
落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增强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员工作为企业生产活动的具体执行者,其绿色行为对企业环保实践至关重要。激发员工绿色行为的主动性,有助于更好地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环保真实型... 落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增强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员工作为企业生产活动的具体执行者,其绿色行为对企业环保实践至关重要。激发员工绿色行为的主动性,有助于更好地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环保真实型领导更加关注绩效指标以外的可持续发展因素,其与环保理念的融合可以更好地解释员工绿色行为的形成。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引入员工亲环境动机,对环保真实型领导与员工绿色主动行为之间的影响路径进行解释。对37家民营生物医药企业的532名员工及其直接领导进行配对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环保真实型领导可以激发员工的绿色主动行为;员工亲环境动机在这一影响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员工与领导达成环保共识时,更能将环保真实型领导的外在影响转化为内在亲环境动机。研究在培育和发展环保真实型领导、重视员工亲环境动机的自主性特征、达成绿色行动共同体等方面,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真实型领导 环保共识 员工亲环境动机 绿色主动行为
下载PDF
论服务理念在环境执法中的确立
2
作者 傅学良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0-22,共3页
在我国,环境执法主要是在强制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但是从执法效果来看,缺乏长期性、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借鉴新兴的环境管理理念和美国环境执法的经验,建立起以服务为理念的环境执法体系。首先应该确定服务对象,其次应当明确服务内容,最后... 在我国,环境执法主要是在强制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但是从执法效果来看,缺乏长期性、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借鉴新兴的环境管理理念和美国环境执法的经验,建立起以服务为理念的环境执法体系。首先应该确定服务对象,其次应当明确服务内容,最后应该建立环境执法中的服务体系,从而通过服务使得环境执法机关与企业、公民获得环保共识,减少环保执法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执法 服务理念 环保共识 公众参与 和谐发展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生态责任的演进与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文翠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共7页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生态环保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政府生态责任也经历了生成拓展的演进历程:生态责任的主体地位从模糊到明确,生态责任的内容从单一到多元,生态责任的关注范围从本民族到全人类。从理念宣传教育到制度健全完善...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生态环保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政府生态责任也经历了生成拓展的演进历程:生态责任的主体地位从模糊到明确,生态责任的内容从单一到多元,生态责任的关注范围从本民族到全人类。从理念宣传教育到制度健全完善,从行为监督管理到产品供给服务,从区域协调合作到命运共同体建设,政府的生态责任不断拓展,生态环保工作日渐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政府生态治理能力日益增强。政府生态责任从经验、技术层面到科学层面再到文化、文明层面的演进历程表明,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坚持依法治理,坚持协同共治,坚持他国经验的中国式借鉴,形成生态治理的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生态责任 环保机构 生态环保共识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美国在环境议题上的分歧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好雨 底骞 《中国环境管理》 2018年第5期104-110,共7页
美国曾经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但是如今环境议题成为撕裂美国的重要议题。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在环境议题上互相牵制,难以达成共识。最近,美国特朗普总统宣布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就是这种分歧的表现。... 美国曾经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但是如今环境议题成为撕裂美国的重要议题。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在环境议题上互相牵制,难以达成共识。最近,美国特朗普总统宣布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就是这种分歧的表现。但当美国1970年代开始环境立法治理污染的时候,美国社会上下和两大党之间高度一致。在此后,因为环境思想上的差异和代际转变,政党斗争、选举体制、利益集团等多方面原因,美国不同政治势力在环境议题上越发分裂。美国在环境议题上的分歧对中国如今解决环境问题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现在我国社会上下一致应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共识很宝贵,应该抓住难得的机遇期,为未来环境治理积极立法,留下宝贵法治遗产。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在环境议题上的利益变得多元,中国应该在环境治理上整合各方面利益,防止中国未来的环保事业被利益集团绑架。最后,中国应该明确环境议题的概念远远大于治理污染,为未来环境事业扩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社会分歧 环保共识 空气污染治理 清洁空气法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