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前牵拉法在电子喉镜诊治环后区异物的应用
1
作者 张建波 赵建权 +1 位作者 乔飞 闵克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70-371,共2页
目的 探讨环后区异物取出的手术路径。方法 回顾52例环后区异物采取电子喉镜配合颈前牵拉法取异物。结果电子喉镜配合颈前牵拉法取出46例异物。结论 电子喉镜配合颈前牵拉法是环后区异物诊治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电子喉镜 环后区 异物
下载PDF
电子喉镜配合吹喇叭动作诊治环后区12例异物体会 被引量:8
2
作者 谢珂 陈建强 邹坚定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14-115,共2页
咽喉部异物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环后区又因解剖位置隐蔽等原因难以直接观察,所以环后区的异物往往容易漏诊。本科自2010年以来对疑有下咽异物但一般检查(包括间接喉镜和食管钡透检查)未发现异物者和食管钡透检查提示食管... 咽喉部异物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环后区又因解剖位置隐蔽等原因难以直接观察,所以环后区的异物往往容易漏诊。本科自2010年以来对疑有下咽异物但一般检查(包括间接喉镜和食管钡透检查)未发现异物者和食管钡透检查提示食管人口异物者26例予以电子喉镜结合吹喇叭动作进行探查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喉镜 环后区 咽喉部异物 物体 诊治 食管钡透 耳鼻咽喉科 解剖位置
下载PDF
不同显露技巧在纤维喉镜检查环后区及梨状窝间隙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刚才 李仕晟 +6 位作者 彭鸥 李少红 朱纲华 王树辉 贺湘波 唐青来 杨新明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环后区或梨状窝间隙属于下咽的亚解剖区域,是下咽通向食管、毗邻气管的交通要塞。由于该解剖部位狭小、隐蔽,喉镜、CT及MRI等检查方法在常规条件下难以满意地显露、检视环后区或梨状窝尖。近年来,国内曾有学者报道颈前皮肤牵拉法结... 环后区或梨状窝间隙属于下咽的亚解剖区域,是下咽通向食管、毗邻气管的交通要塞。由于该解剖部位狭小、隐蔽,喉镜、CT及MRI等检查方法在常规条件下难以满意地显露、检视环后区或梨状窝尖。近年来,国内曾有学者报道颈前皮肤牵拉法结合纤维喉镜在喉咽部的检查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喉镜检查 梨状窝 环后区 显露 解剖部位 MRI 喉咽部 牵拉法
原文传递
成人下咽部环后区正常MRI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勇华 张忻宇 +2 位作者 刘士锋 陈志章 李红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0-485,共6页
目的探讨高场MRI上下咽部环后区的正常影像解剖结构以及正常结构与年龄和性别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发现下咽部病变提供帮助。方法搜集111名正常成人志愿者下咽部MRI图像资料,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共分为5个组。观察环后区黏膜层、黏... 目的探讨高场MRI上下咽部环后区的正常影像解剖结构以及正常结构与年龄和性别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发现下咽部病变提供帮助。方法搜集111名正常成人志愿者下咽部MRI图像资料,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共分为5个组。观察环后区黏膜层、黏膜下脂肪层、下咽腔及环后区周围毗邻脂肪组织的显示情况。将环后区分为环状软骨上部、中部及下部层面,测量正中矢状面上环后区前壁厚度、后壁厚度、前后径和横径。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环后区前壁由低年龄组向高年龄组逐渐增厚。后壁的厚度较前壁厚约1.1 mm,3.5 mm和1.9 mm分别为后壁和前壁的上限值。前后径若>7.0 mm就应高度重视是否存在异常。横径从环状软骨上部层面至下部层面依次变小(F=52.98,P<0.01)。前后径及横径在性别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后径t=2.16,2.01,3.15;P<0.05。横径t=8.74,10.32,11.23;P<0.01)。黏膜层、黏膜下脂肪层、下咽腔以及周围毗邻脂肪组织的显示情况随环状软骨层面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结论在高场MRI上可以很好地显示环后区的正常解剖结构。熟悉环后区的正常影像解剖对于早期发现下咽部病变或邻近病变侵犯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部 环后区 状软骨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环后区纤维上皮性息肉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敏辉 张速勤 +3 位作者 郑宏良 陈世彩 刘锋 刘菲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0-480,共1页
患者男,47岁。2004年12月26日以声嘶、气急原因待查入院。2004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未治后逐渐加重,8个月后出现呼吸困难,病程中无明显吞咽困难,无咽痛、发热等症状,到本院门诊给予输液抗炎治疗3d后稍好转,给予喉部CT检... 患者男,47岁。2004年12月26日以声嘶、气急原因待查入院。2004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未治后逐渐加重,8个月后出现呼吸困难,病程中无明显吞咽困难,无咽痛、发热等症状,到本院门诊给予输液抗炎治疗3d后稍好转,给予喉部CT检查,提示杓区黏膜增厚。入院后继续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并行颈部MRI及电子喉镜检查,颈部MRI提示:室带、声带及喉室软组织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 环后区 息肉 纤维 电子喉镜检查 抗炎治疗 原因待查 声音嘶哑
原文传递
电子喉镜下环后区暴露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祝宝莲 樊明月 +1 位作者 尹德佩 窦训武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276-277,共2页
电子喉镜检查是咽喉部首选检查手段,常规方法下电子喉镜可很好的显露舌根部、会厌部、会厌隙、双侧声带、喉室以及梨状窝或部分梨状窝等部位,然而却难以显露环后区。而下咽部环后区域的显露无论是在发现咽喉部早期病变,还是评估病变范... 电子喉镜检查是咽喉部首选检查手段,常规方法下电子喉镜可很好的显露舌根部、会厌部、会厌隙、双侧声带、喉室以及梨状窝或部分梨状窝等部位,然而却难以显露环后区。而下咽部环后区域的显露无论是在发现咽喉部早期病变,还是评估病变范围亦或发现异物无疑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将从电子喉镜检查环后区暴露方法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在喉镜检查暴露环后区的方法选择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镜检查 下咽 环后区
原文传递
口服对比剂CT检查下咽环杓后区解剖测量值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徐勐 张琳 +7 位作者 何珍 张继扬 刘竞艳 胡鹏 王楠 蔡华琦 李艳 刘立艳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6年第6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对比剂后螺旋CT扫描环杓后区解剖结构的显示及其测量值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观察43例病人口服对比剂后环杓后区解剖结构的CT影像。分别测量杓状软骨上缘水平、环状软骨上缘水平及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下咽前壁厚度、后壁厚度... 目的探讨口服对比剂后螺旋CT扫描环杓后区解剖结构的显示及其测量值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观察43例病人口服对比剂后环杓后区解剖结构的CT影像。分别测量杓状软骨上缘水平、环状软骨上缘水平及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下咽前壁厚度、后壁厚度和前后壁厚度之和。测量数据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病人的杓状软骨上缘水平、环状软骨上缘水平及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下咽前壁、后壁厚度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杓状软骨上缘水平下咽前后壁厚度之和大于女性[男性(9.27±2.51)mm,女性(7.96±1.46)mm;P<0.05]。环状软骨上、下缘水平的下咽前后壁厚度之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性别病人下咽前、后壁厚度比较显示,男性和女性病人环状软骨上、下缘水平的下咽后壁厚度均大于下咽前壁,而杓状软骨上缘水平的下咽后壁厚度均小于下咽前壁(均P<0.05)。结论口服对比剂后螺旋CT扫描可以勾画出环杓后区解剖形态,弥补了临床喉镜的不足,并能提供不同层面解剖测量值,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术前分期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 后区 对比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电子喉镜检查中自主抬头前屈法对环后区的显露效果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董雅红 刘春苗 孙丽慧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年第5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检查中自主抬头前屈法对环后区的显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280例行电子喉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法、吹喇叭法、头位转动法及自主抬头前屈...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检查中自主抬头前屈法对环后区的显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280例行电子喉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法、吹喇叭法、头位转动法及自主抬头前屈法进行电子喉镜检查,比较观察各方法对环后区的显露效果。结果吹喇叭法、头位转动法、自主抬头前屈法的环后区总显露率明显高于常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头位转动法、自主抬头前屈法的总显露率明显高于吹喇叭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位转动法与自主抬头前屈法总显露率相同。而在完全显露率上,自主抬头前屈法较头位转动法、吹喇叭法及常规法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子喉镜检查中应用自主抬头前屈法可提高环后区显露效果,有助于早期发现咽喉部病变,准确判断病变范围,评估病变情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镜检查 自主抬头前屈法 环后区 显露效果
原文传递
护患配合在电视纤维喉镜下钳取下咽异物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罗志红 刘丹 马晶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S1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钳取 纤维喉镜 喉钳 间接喉镜检查 环后区 会厌谷 咽喉部 表面麻醉 误咽 咽腔
下载PDF
喉咽部异物7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凌淑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8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喉咽部异物的诊断方法及操作技巧。方法收集我科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门诊诊治的喉咽部异物病例7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异物大多位于扁桃体和舌根。一次取出71例,5例取出时脱落被咽下或吐出,无一例发生严重... 目的探讨喉咽部异物的诊断方法及操作技巧。方法收集我科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门诊诊治的喉咽部异物病例7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异物大多位于扁桃体和舌根。一次取出71例,5例取出时脱落被咽下或吐出,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长度为1.4cm左右的鱼刺最易被误咽而形成咽部异物,多刺人扁桃体和舌根淋巴组织内,因末梢刺激引起咽部刺痛或异物感;取异物时应抓紧异物末梢,防止异物受阻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咽部异物 梨状窝 环后区
下载PDF
喉咽及颈段食道癌3例误诊分析
11
作者 方朝新 彭解人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颈段食道癌 误诊分析 鳞状细胞癌 慢性咽炎 喉咽 颈淋巴结炎 颈淋巴结肿大 纤维喉镜 环后区 梨状窝
下载PDF
喉咽部异物76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治国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喉咽部异物的诊治方法。方法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喉内窥镜检查和正侧位吞钡透视对异物的定位诊断和取除。结果喉咽部异物在诊断和治疗上较口咽异物和食道异物具有特殊性。结论不同部位的异物在诊断和治疗上需采取不同的方法方... 目的探讨喉咽部异物的诊治方法。方法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喉内窥镜检查和正侧位吞钡透视对异物的定位诊断和取除。结果喉咽部异物在诊断和治疗上较口咽异物和食道异物具有特殊性。结论不同部位的异物在诊断和治疗上需采取不同的方法方能取得满意效果。梨状窝异物取出较困难,于麻醉喉镜下用直钳夹取则较容易;而环后区的异物术前应找准其位置,食管镜检时要循病变侧梨状窝进路,以免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咽部异物 梨状窝 环后区
下载PDF
下咽癌误诊1例报告
13
作者 陈显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127-127,共1页
下咽癌误诊1例报告陈显明患者女性,45岁。因吞咽困难7个月,呛咳、声嘶、呼吸困难10天入院。病史:1987年9月开始觉有吞咽困难并异物感,入A院经纤维喉镜检查疑“食管异物损伤”、“咽喉脓肿”,经抗炎治疗症状好转出院。... 下咽癌误诊1例报告陈显明患者女性,45岁。因吞咽困难7个月,呛咳、声嘶、呼吸困难10天入院。病史:1987年9月开始觉有吞咽困难并异物感,入A院经纤维喉镜检查疑“食管异物损伤”、“咽喉脓肿”,经抗炎治疗症状好转出院。但出院后三天症状又加重,到B院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喉镜检查 吞咽困难 食管异物 呼吸困难 陈显明 椎前筋膜 异物感 颈动脉鞘 中医治疗 环后区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Nexus: and You Will Know Us by Our Places
14
作者 Lineu Castello Marcos Petroli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0年第5期29-36,共8页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laces of an urban region inside a Biosphere Reserve in southern Brazil and explores the potentialities for synergies between their bi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systems. It assumes: (i) t...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laces of an urban region inside a Biosphere Reserve in southern Brazil and explores the potentialities for synergies between their bi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systems. It assumes: (i) the perception of their regional rootedness works beneficially for enhancing sustainability; (ii) current progress in place's conceptualization helps in the quest for sustainability, since the core factors of the concept deal precisely wit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ople and environment. The paper works both with the perception of existing, as invented places, analysing the perception they stimulate. Real places are seen as socially constructed; invented places, as economically promoted. Selection of empirical regional cases is based on their: perception (real and invented places); scale (urban and ex-urban); management (public or private). In the area of Architecture-Urbanism, place is a created environmental form, imbued with symbolic significance to its users. In the present shift of paradigms from modernism to postmodernism, the discipline evolves towards a more thorough concern with th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places on phenomenological grounds. Also, the making and marketing of new places become increasingly accepted as influential tools to foster prosperity and well-being, by mean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ttributed to the creation of places. The concerted private and public management of the region's places and the restrained design they presently employ are providing grounds for an affluent development, showing a wise use of the regional resources. Altogether, it seems inhabitants have learned how to work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This hints at a clear manifes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orth investigating. Presumably, the concept of place, positioned as it is at the very interface of physical, social, economic and behavioural disciplines, seems to provide a likely means for tackling the challenges for a sustained reg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ce theory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postmodern urbanism urban biosphere reserves.
下载PDF
喉咽部异物76例报告 被引量:7
15
作者 陆兴 陈望燕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237-238,共2页
报告诊治76例喉咽部异物的体会,患者的自我感觉和正位吞钡透视对异物的定位诊断很有价值,并可区别于食管上段异物和口咽异物。梨状窝异物取出较困难,于麻醉喉镜下用直钳夹取则较容易;而环后区的异物术前应找准其位置,食管镜检时... 报告诊治76例喉咽部异物的体会,患者的自我感觉和正位吞钡透视对异物的定位诊断很有价值,并可区别于食管上段异物和口咽异物。梨状窝异物取出较困难,于麻醉喉镜下用直钳夹取则较容易;而环后区的异物术前应找准其位置,食管镜检时要循病变侧梨状窝进路,以免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咽部异物 梨状窝 环后区 诊断
原文传递
头颈部鳞癌术前放射和外科综合治疗的结果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中和 R.R.米列奥 N.J.卡西西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1期13-16,共4页
从1965年3月至1985年4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对103例头颈部鳞癌患者采用术前放射和外科的综合治疗,现报告加下:
关键词 头颈部鳞癌 局控率 局部控制率 影响因素 原发部位 放疗技术 磨牙后三角区 声门上区 环后区 佛罗里达大学
原文传递
锁骨上动脉岛状皮瓣在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修复中的应用(附2例报道)
17
作者 赵雪 刘学识博杰 +2 位作者 金春顺 辛丁 许承弼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179-182,共4页
下咽癌是预后最差的头颈恶性肿瘤之一,95%以上都是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梨状窝,下咽后壁次之,环后区最少见。因症状出现晚,位置隐匿,大多患者确诊时基本已到中晚期,近70%~85%的患者处于StageⅢ或Ⅳ,5年整体存活率只有15%~45%[1]。目前以... 下咽癌是预后最差的头颈恶性肿瘤之一,95%以上都是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梨状窝,下咽后壁次之,环后区最少见。因症状出现晚,位置隐匿,大多患者确诊时基本已到中晚期,近70%~85%的患者处于StageⅢ或Ⅳ,5年整体存活率只有15%~45%[1]。目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下咽癌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状窝 岛状皮瓣 咽后壁 下咽癌 头颈恶性肿瘤 环后区 鳞状细胞癌 保留喉功能
原文传递
以咽部肿物为典型表现的巨大食管肿物3例
18
作者 岳建林 姜震 +4 位作者 孙睿杰 付博 张惠栋 潘新良 刘大昱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41-1343,共3页
以咽部肿物为典型表现的巨大食管肿物临床上罕见, 本文报道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3例巨大食管肿物均来源于环后区, 随着肿瘤生长, 向食管管腔内延伸。我们分别采用咽侧切开和经口直达喉镜的方法给予切除, 病理... 以咽部肿物为典型表现的巨大食管肿物临床上罕见, 本文报道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3例巨大食管肿物均来源于环后区, 随着肿瘤生长, 向食管管腔内延伸。我们分别采用咽侧切开和经口直达喉镜的方法给予切除, 病理为错构瘤及脂肪瘤, 术后随访2~20个月, 未见并发症及肿瘤复发。针对此类病变手术的关键及难点在于肿瘤根蒂部的识别、显露及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直达喉镜 侧切开 肿瘤复发 错构瘤 脂肪瘤 环后区 经口
原文传递
Divergent foraging behavior in a hybrid zone: Darwin's tree finches (Camarhynchus spp.) on Floreana Island 被引量:1
19
作者 Katharina J. PETERS Sonia KLEINDORFER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81-190,共10页
Hybrid speciation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s a mechanism for novel evolutionary trajectories. However, we know very little about the ecology of a contact zone that has arisen in sympatry.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fo... Hybrid speciation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s a mechanism for novel evolutionary trajectories. However, we know very little about the ecology of a contact zone that has arisen in sympatry.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foraging behavior and fitness of two species of Darwin's tree finches (Camarhynchus parvulus, C pauper) and hybrid offspring on Floreana Island. Previous study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hybrids in the tree finch population increased from 19% in 2005 to 41% in 2010, and their body and beak size increased by -5% (parental phenotype did not change). In 2005-2006, all three tree finch groups (two paren- tal species and hybrid birds) used the same foraging substrate, technique, and height. By 2010-2013, the small tree finch C. par- vulus had changed its foraging technique and the medium tree finch C. pauper had changed its foraging height. Both parental species had higher body condition when foraging at (divergent) mean foraging heights per species but hybrid birds did not.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conserving forest to facilitate vertical niche expansion and the role of hybridization for genetic persis- tence [Current Zoology 61 (1): 181-190, 2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IZATION SPECIATION Adaptive radiation Conservation Scalesia Ecological nich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