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环境共治的结构分析与建构路径--基于共同利益视角
1
作者 张振波 王安邦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3-26,共4页
在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初期阶段,粗放的增长方式带来了愈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具有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跨域性等特征,要求环境治理必须建构多元协同共治体制机制,通过多主体之间的利益协同、协作治理实现生态环境的长效... 在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初期阶段,粗放的增长方式带来了愈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具有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跨域性等特征,要求环境治理必须建构多元协同共治体制机制,通过多主体之间的利益协同、协作治理实现生态环境的长效善治。基于共同利益视角,从城市功能定位、纵向权力结构以及协同共治过程三个角度对构建生态环境共治体系进行探究,并从理念、主体和实践等方面提出区域生态环境共治结构的建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共治 同利益 结构分析 建构路径
下载PDF
环境共治视角下中国居民绿色消费行为的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盛光华 岳蓓蓓 解芳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6,共8页
从规范激活理论的责任归因视角,引入环境责任感、环境关心和价格敏感性三个变量,构建一个可调节的中介模型来研究环境共治视角下中国居民的绿色消费行为。通过抽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BOOTSTRAP置信区间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责... 从规范激活理论的责任归因视角,引入环境责任感、环境关心和价格敏感性三个变量,构建一个可调节的中介模型来研究环境共治视角下中国居民的绿色消费行为。通过抽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BOOTSTRAP置信区间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责任感对绿色消费意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环境关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关心对绿色消费意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环境责任感和绿色消费意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价格敏感性在环境责任感、环境关心与绿色消费意图的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为企业进行绿色市场细分与精准绿色营销提供参考,为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共治 环境责任感 环境关心 价格敏感性 绿色消费行为
下载PDF
全民环境共治背景下参照群体对中国居民绿色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解芳 盛光华 龚思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6-75,共10页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离不开全民环境共治,而居民积极广泛地践行绿色购买则是全民环境共治的一个重要体现。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并不是一种“经济人”的行为,会受到社会环境和周围群体的影响以及各种社会准则的约束。本文基于“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离不开全民环境共治,而居民积极广泛地践行绿色购买则是全民环境共治的一个重要体现。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并不是一种“经济人”的行为,会受到社会环境和周围群体的影响以及各种社会准则的约束。本文基于“社会人”理论,以参照群体影响的三个维度——信息性影响、功利性影响和价值表达性影响为自变量,引入绿色信任和感知价值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参照群体影响对绿色购买意愿作用机制的多重中介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共收集463份有效问卷,使用SPSS和Amo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并采用Bootstrap方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的形成受参照群体影响,其中受参照群体的信息性影响和价值表达性影响显著,受参照群体的功利性影响不显著。绿色信任、感知价值在参照群体的信息性影响和价值表达性影响与绿色购买意愿之间分别形成三条中介路径:第一条为通过绿色信任的中介作用影响绿色购买意愿;第二条为通过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影响绿色购买意愿;第三条为通过绿色信任影响感知价值进而影响绿色购买意愿的链式中介路径。政府和企业应充分发挥参照群体影响作用,启动居民绿色购买,借助于参照群体的影响传达和彰显绿色产品价值,提升民众在绿色购买过程中的获得感、荣耀感、幸福感,与此同时,利用参照群体的信息性影响和价值表达性影响,提升民众的绿色信任,消除“漂绿”疑虑,增强绿色消费信心,从而促进绿色消费,使居民积极、广泛地参与到全民环境共治的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环境共治 参照群体影响 绿色信任 感知价值 绿色购买意愿
下载PDF
政府推动的环境共治格局的创建——贵阳市“两湖一库”饮用水源地的环境共治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源 吴雅玲 张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4-28,共5页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涉及到多类利益相关者,是实践区域环境共治的重要领域。贵阳市通过政府内部的体制创新,激发多方共同参与"两湖一库"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贵阳市政府通过设立权责统一...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涉及到多类利益相关者,是实践区域环境共治的重要领域。贵阳市通过政府内部的体制创新,激发多方共同参与"两湖一库"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贵阳市政府通过设立权责统一的管理局,对水资源和环境负责,解决了多头管理的弊端;设立环保法庭作为环境的司法保障,并进行监督管理;设立政府背景的基金会,募集社会资金支持生态工程、环保公益项目和环保诉讼等。随着三个机构,特别是基金会的运作和与其它参与方的合作,扩展了可供多方参与的环境共治制度空间,逐渐有非政府组织、城乡居民、各类机构等参与其中,各利益相关方相互配合、各有侧重,已经初步形成了区域环境共治的稳定机制。虽然该区域的环境共治格局还有改进和完善的空间,但其发展的理念和思路在我国现今的国情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相关方 环境共治 制度创新 饮用水源地
下载PDF
政府、企业与公众:环境共治的经济学分析与机制构建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沈洪涛 黄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6,共9页
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机制。已有研究较少将政府、企业和公众放在同一框架下进行分析,缺乏对如何通过环境共治实现绿色发展的机制的探寻。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 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机制。已有研究较少将政府、企业和公众放在同一框架下进行分析,缺乏对如何通过环境共治实现绿色发展的机制的探寻。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学理基础,提出了从环境信息透明度、绿色供应链管理、创新三个方面构建环境共治机制,形成三方协同、多元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共治 经济学分析 机制构建
下载PDF
环境共治模式下绿色消费法律制度的规范建构 被引量:7
6
作者 袁文全 王志鑫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9-106,共8页
消费问题是环境问题的核心,受消费欲望驱使的非理性消费行为是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强调在资源投入、生产制造、产品选择及回收利用过程中贯彻绿色消费理念并构建绿色消费法律制度予以保障,无疑是改变非理性消费行为并进而摆... 消费问题是环境问题的核心,受消费欲望驱使的非理性消费行为是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强调在资源投入、生产制造、产品选择及回收利用过程中贯彻绿色消费理念并构建绿色消费法律制度予以保障,无疑是改变非理性消费行为并进而摆脱环境问题困扰的必然选择。但消费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决定了绿色消费法律制度的建构绝不可脱离环境治理模式而孤立存在。作为现代环境治理模式转型的重要方向,环境共治在依靠行政主导型或市场自决型的治理模式难以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其强调和谐善治、统一法治及多元共治等价值理念,并涵盖治理主体多元性、治理方式协作性、治理规则开放性、治理成果共享性等内涵特征,为绿色消费法律制度建构提供了理论机制。当前绿色消费法律制度运行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法律价值标准的一致性不足、法律规范的协同性不高、政策与法律的融洽性不强、法律治理结构的均衡性不够等,不仅整体影响了规范绿色消费的效果,也削弱了法律制度的支撑功能。为破解绿色消费法律制度建构困境,应遵循环境共治模式,明确绿色消费法律制度建构的规范取向,即以系统化法律安排为主线,逐步实现法律价值标准的协调一致、法律规范的协同发展、政策与法律的和谐互洽以及法律治理结构的优化均衡,并从政府、市场、企业和公众四个维度搭建起绿色消费共治的法律制度架构,以实现绿色消费法律制度建构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从而为贯彻绿色消费理念、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法律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共治 绿色消费 多元协同 法律制度 规范建构
下载PDF
突破环境共治瓶颈的GONGO——贵阳市“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的实践经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吴雅玲 朱源 张磊 《环境科技》 2012年第4期35-40,共6页
随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程度的深入,我国环境治理也逐渐从政府主管向多元共治转型。因此,如何变革现有的"单中心"环境治理格局,建构"多中心"、多角色互动与合作的决策与参与机制成为现阶段我国环境管理工作面临的难... 随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程度的深入,我国环境治理也逐渐从政府主管向多元共治转型。因此,如何变革现有的"单中心"环境治理格局,建构"多中心"、多角色互动与合作的决策与参与机制成为现阶段我国环境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贵阳市"两湖一库"基金会以其独特的人事安排、组织结构及项目筛选方式推动公众参与环保的进程,并通过开展环境教育、与草根NGO合作、资助环保公益诉讼、面向全社会资助项目等方式,使"两湖一库"地区的环境共治模式初显雏形。其实践经验启示我们在未来环境治理中,可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充分地利用我国现有的各种类型的GONGO的平台及资金优势,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共治 公众参与 基金会 GONGO
下载PDF
资金约束下跨区域供应链环境共治的演化博弈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敬 高铁 +1 位作者 付芳源 房颖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3-214,共12页
以资金约束型原材料供应企业与非资金约束型产品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政府、银行参与下的跨区域供应链企业间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表明:演化稳态策略是双方均不治理或环境共治,在环境共治给双方企业带来的总收益均大于“搭便车”... 以资金约束型原材料供应企业与非资金约束型产品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政府、银行参与下的跨区域供应链企业间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表明:演化稳态策略是双方均不治理或环境共治,在环境共治给双方企业带来的总收益均大于“搭便车”给各自企业带来总收益时,才可能达到环境共治的目标;刺激资金约束型供应企业的初始治理意愿效果会更好;政府环境规制下,银行融资比买方融资更合适,且随着银行融资利率的提升,会间接刺激企业双方环境治理水平;加强资金受限、污染严重地区企业的环境规制会使治理的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供应链 环境共治 银行融资 买方融资 演化博弈
原文传递
通过环境共治走向生态文明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哲 李轩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90-95,共6页
201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完善了环境宪法规范体系,新增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目标。修改后的宪法虽未明确公民享有环境权,但因为环境权固有的公益性和人权性特征,所以生态环境的国家目标条款与基本... 201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完善了环境宪法规范体系,新增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目标。修改后的宪法虽未明确公民享有环境权,但因为环境权固有的公益性和人权性特征,所以生态环境的国家目标条款与基本权利条款发挥的功能具有同质性,均需国家履行相应的义务。根据国家环境保护义务这一核心,整合国家机关的力量,并鼓励、支持社会和个人积极参与,最终达到环境共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 国家义务 环境共治
下载PDF
环境共治视阈下政府、企业与公众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敬 杨冬 陈静 《价值工程》 2019年第26期290-292,共3页
共享绿色价值理念,通过利益冲突协调实现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制衡,对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在剖析环境治理低效的成因基础上,明确了政府、企业与公众的角色定位与利益博弈,并提出将政府、企业与公众的策略行为... 共享绿色价值理念,通过利益冲突协调实现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制衡,对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在剖析环境治理低效的成因基础上,明确了政府、企业与公众的角色定位与利益博弈,并提出将政府、企业与公众的策略行为纳入环境共治研究框架,从宏观文化、政策引导、绩效激励、联合制裁等方面建构利益协调机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共治 角色定位 利益冲突 利益协调
下载PDF
参与式社会:环境共治中公众的核心行动
11
作者 丁彩霞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68-73,共6页
环境权益是环境问题反思的结果和法律上的表现,是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起点和必然选择。公众参与是结构性嵌入环境共治主体体系之举,是集体性化解环境治理困局博弈之策。在参考借鉴外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政策基础上,我国应拓宽公众参与环... 环境权益是环境问题反思的结果和法律上的表现,是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起点和必然选择。公众参与是结构性嵌入环境共治主体体系之举,是集体性化解环境治理困局博弈之策。在参考借鉴外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政策基础上,我国应拓宽公众参与环境共治的主要渠道并深化和完善主要机制,应充实公众参与环境共治的主要环节和主要内容,并强化公众参与环境共治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共治 公众参与 环境权益
下载PDF
贵阳市构建环境共治体系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12
作者 杨文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4期21-26,共6页
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是应对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贵阳市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中,应以学校、农村为重点,培育公众环境道德,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大力支持社会组织积极... 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是应对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贵阳市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中,应以学校、农村为重点,培育公众环境道德,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大力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活动,拓展社会组织参与渠道;建立企业环境信用等级,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激励与约束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推进和扩大环保公益组织参与第三方监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共治 公众参与 第三方监督
下载PDF
环境共治模式下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规范路向 被引量:18
13
作者 祝睿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76,共7页
环境共治模式下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原则一方面是治理决策与执行的裁量权共享,另一方面是多元主体间的收益权共享。在理念层面,需要遵循以经济市场为共治结构的主导、合理纳入共治主体、采用多元治理手段协同的制度设计思路。在对策层面... 环境共治模式下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原则一方面是治理决策与执行的裁量权共享,另一方面是多元主体间的收益权共享。在理念层面,需要遵循以经济市场为共治结构的主导、合理纳入共治主体、采用多元治理手段协同的制度设计思路。在对策层面,应做好对共治结构进行动态调整的准备,探索建构纳入场所管理者为共治主体的模式,加快建设循环产业链条,向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收益权分配,重视垃圾分类文化氛围的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 环境共治 循环经济
下载PDF
英国在环境共治与环保公众参与方面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
14
《环境保护》 CSSCI 2017年第16期67-68,共2页
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公共利益问题,公众参与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英国关于环境共治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方面的经验,并建议我国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有关实施细则,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培育、引导环保社会... 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公共利益问题,公众参与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英国关于环境共治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方面的经验,并建议我国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有关实施细则,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培育、引导环保社会组织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国际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共治 信息公开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 英国
下载PDF
统筹推进哈长城市群生态共建环境共治 被引量:2
15
作者 滕飞 《当代经济》 2019年第1期4-6,共3页
哈长城市群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点建设的19个城市群之一,经过30多年的开发,哈长城市群的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需要按照生态文明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哈长城市群生态共建环境共治,共筑城市群生态空... 哈长城市群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点建设的19个城市群之一,经过30多年的开发,哈长城市群的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需要按照生态文明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哈长城市群生态共建环境共治,共筑城市群生态空间格局,构建城镇群外部生态屏障和内部生态廊道及生态空间。推进重点领域环境污染治理,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促进哈长城市群联防联控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建立跨区域环保应急防控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评制度和生态文明公众参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生态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长城市群 生态 环境共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共建环境共治对策措施研究初探
16
作者 舒洲 杜俊杰 朱斌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第16期128-130,共3页
“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本文全面分析总结了成渝地区生态共建环境共治的重大意义、交流合作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本文全面分析总结了成渝地区生态共建环境共治的重大意义、交流合作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共建环境共治的可行性对策及建议,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助推川渝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生态环境共治 对策建议
下载PDF
环境共治视角下公民生态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一项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
17
作者 唐家辉 张宇 《运筹与模糊学》 2024年第1期330-341,共12页
环境共治视角下公众生态环境行为不仅是环境冲突治理工具的重要补充,更是实现环境公平的有效途径。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环境共治视角下环境主动关心、环保贡献意愿、大众传媒、环境风险感... 环境共治视角下公众生态环境行为不仅是环境冲突治理工具的重要补充,更是实现环境公平的有效途径。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环境共治视角下环境主动关心、环保贡献意愿、大众传媒、环境风险感知对公民生态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环境共治视角下公民生态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具有多元化特征;环境风险感知对公民生态环境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不同于以往研究,大众传媒对公民生态环境行为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公民公/私域生态环境行为呈现显著性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优化政府前瞻性治理能力、强化环境风险教育、建立公民同官方传媒的信任机制,倡导公共理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共治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环境多元共治的水平测度、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
18
作者 黎晓青 胡宗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6-51,共6页
文章构建了环境多元共治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二阶段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综合测度2008—2021年我国1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环境多元共治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法对我国环境多元共治水平的地区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进行... 文章构建了环境多元共治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二阶段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综合测度2008—2021年我国1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环境多元共治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法对我国环境多元共治水平的地区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环境多元共治水平整体较低,呈现一种非线性的“N”型增长轨迹,并形成了“东部与西部率先引领、东北紧随其后、中部奋力追赶”的格局;环境多元共治水平的总体差异表现出波动下降的特征,其中,超变密度为推动差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环境多元共治水平的绝对差异呈逐渐缩小的动态演进趋势,但区域内部存在显著的分化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多元 Dagum基尼系数 核密度估计法 信效度检验 二阶段熵权法
下载PDF
环境协同共治模式下农村垃圾治理的制度及技术参与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19
作者 温宁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5期95-98,共4页
针对广大农村地区垃圾治理存在制度不完善、技术落后、农户参与度低等诸多问题,以河南省农村垃圾治理为例,探讨环境协同共治模式下的制度及技术参与。提出一系列创新性制度安排和技术方案,如“三次四分”制度、“四化协同”制度、“五... 针对广大农村地区垃圾治理存在制度不完善、技术落后、农户参与度低等诸多问题,以河南省农村垃圾治理为例,探讨环境协同共治模式下的制度及技术参与。提出一系列创新性制度安排和技术方案,如“三次四分”制度、“四化协同”制度、“五共融合”制度,破解分类难题,对收处过程进行链式管控,建立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引进智能分类设备、无人机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效率;鼓励政府和农户参与,建立多元化治理机制。通过创新性的制度安排和技术方案,有望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协同 农村垃圾 垃圾 制度安排 技术方案
下载PDF
我国环境多元共治的空间关联及影响因素——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
20
作者 黎晓青 刘佳琦 张青 《金融经济》 2023年第12期3-15,26,共14页
本文以我国2008—2019年1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度了我国环境多元共治的空间关联关系,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QAP方法,全面探究了环境多元共治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网络特征和空间聚类特征... 本文以我国2008—2019年1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度了我国环境多元共治的空间关联关系,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QAP方法,全面探究了环境多元共治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网络特征和空间聚类特征来看,中国城市环境多元共治网络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但呈现非均衡分布与异配性特征;从块模型分析来看,中国城市环境多元共治网络可以分为四个板块,各板块扮演不同角色,分别是净溢出、双向溢出、经纪人和主受益;从影响因素来看,空间距离关系、地理区位关系、环保技术差异、环境质量差异和能源消耗差异是促使中国环境多元共治空间关联关系产生的主要因素,其中环境质量差异对环境多元共治网络的负向影响最大,而环保技术差异的正向影响最大。本文丰富了环境多元共治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城市环境多元共治网络,并为促进城市间环境责任协同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多元 环境责任 “双碳”目标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关联 QAP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