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8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耕还林地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案例分析及应用
1
作者 周海兰 姜苹红 +1 位作者 唐彬 赵文涛 《环境科技》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林地生态环境损害事件日益增加。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或同一生态系统在不同区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侧重均不同,鉴定评估林地生态系统的环境损害价值时应选用不同的测算方法。通过阐述理论公式法和实际...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林地生态环境损害事件日益增加。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或同一生态系统在不同区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侧重均不同,鉴定评估林地生态系统的环境损害价值时应选用不同的测算方法。通过阐述理论公式法和实际监测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及其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中的应用,并对量化过程中参数的选取原则与方法进行说明。结合案例分析非法占用退耕还林地导致的生态环境损害范围和程度,计算出2012年~2019年的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为205万元。研究退耕还林地生态环境损害典型案例,并将其推广应用于小规模普通林地,对林地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鉴定评估环节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退耕还林地 理论公式法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鉴定评估
下载PDF
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的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
2
作者 马洪 车弈弢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9,共13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社会资本参与“责任主体缺失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提供了基本的规范依据,然而,社会资本无法完全替代环境行政机关的独特作用,厘清二者的功能边界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社会资本参与“责任主体缺失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提供了基本的规范依据,然而,社会资本无法完全替代环境行政机关的独特作用,厘清二者的功能边界并规范其交互行为尤为必要。既有研究多基于环境行政机关与社会资本之间协作与制衡的宏观视角,无法有效应对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损害修复中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受阻、利益协调机制缺位、参与程序失范与回报路径规范程度不足等实践困境。对此,兼顾现代环境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共性与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的个性,从畅通生态环境信息共享、构建利益协调机制、规范参与程序与优化回报路径等四重维度探求环境行政机关与社会资本之间动态的复杂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修复 社会资本 责任主体缺失 治理主体多元化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研究
3
作者 宋才发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是从长江、黄河跨行政区域流域治理开始的,经历了对跨行政区域生态补偿制度实践的反思与探索,建立了流域源头生态环境的纠纷解决机制。对于跨区域流域水污染纠纷解决的途径,法律主张采取协商与协调相结合的办法。...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是从长江、黄河跨行政区域流域治理开始的,经历了对跨行政区域生态补偿制度实践的反思与探索,建立了流域源头生态环境的纠纷解决机制。对于跨区域流域水污染纠纷解决的途径,法律主张采取协商与协调相结合的办法。《民法典》规定生态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要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体系,需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诉讼制度,确立前置程序是检察机关履行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式,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协同模式。要完善侵权惩罚赔偿司法适用制度体系,就需要构建生态环境损害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刑附民公益诉讼案件惩罚性赔偿的民事适用制度,生态环境侵权案件惩罚性赔偿的司法适用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生态补偿制度 惩罚性赔偿制度 纠纷解决机制 赔偿诉讼制度
下载PDF
野生动物相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性分析
4
作者 邹丽梅 姜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1,共7页
非法侵害野生动物资源不仅会造成野生动物资源自身的损害,还会引起野生动物生态功能退化等生态损害。司法实践中,野生动物相关生态环境损害往往不能得到全面救济。明晰行政索赔主体的职责,可以避免由于职责不清导致行使赔偿请求权时出... 非法侵害野生动物资源不仅会造成野生动物资源自身的损害,还会引起野生动物生态功能退化等生态损害。司法实践中,野生动物相关生态环境损害往往不能得到全面救济。明晰行政索赔主体的职责,可以避免由于职责不清导致行使赔偿请求权时出现管辖范围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认定损害赔偿范围综合考虑时间限度、空间限度、注重质量限度及多种主客观因素、区分野生动物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和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费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覆盖非法侵害野生动物资源造成的全部损害,实现野生动物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物种、保持生物多样性、保存基因等多种生态功能丧失的完全赔偿;建立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司法鉴定、社会鉴定并存的多元化鉴定机制,能够统一鉴定标准、保证鉴定质量、维持鉴定秩序,科学合理地确定野生动物资源的生态损害价值;针对能够恢复生态功能的野生动物相关生态环境损害采用生态修复的责任方法,比单纯的金钱赔偿更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保护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生态环境修复价值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修复与补偿机制研究
5
作者 宋才发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40,共10页
生态环境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格权。生态修复是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全面整治,需要完善环境区域生态损害协同治理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源头治理制度。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实质,是对人心的约束和对法律的调整。要构建完善的生... 生态环境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格权。生态修复是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全面整治,需要完善环境区域生态损害协同治理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源头治理制度。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实质,是对人心的约束和对法律的调整。要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机制,就要构建生态环境部门履职责任清单机制,为生态环境修复目标的实现提供法律依据,始终坚持以生态修复为重心的修复责任理念,构建生态环境修复的法律责任体系。需要完善生态环境损害的补偿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是调节环境损害、保护生态环境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生态修复责任是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主要方式,必须建立流域多元化横向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扩大流域生态补偿规模需要遵循生态补偿制度和规则。实施生态损害修复工程需要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把握生态修复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原真性内涵,不断提升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损害 生态修复责任 责任清单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路径调适及入典规则安排
6
作者 李义松 闫媛媛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0-77,共8页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路径包括以行政命令、行政处罚为主的行政执法路径,政府部门提起的政府索赔路径,以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路径。多路径并存的制度体系并非井然有序,存在法理基础逻辑障碍、制度衔接不畅、相关主体角色错位等困境...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路径包括以行政命令、行政处罚为主的行政执法路径,政府部门提起的政府索赔路径,以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路径。多路径并存的制度体系并非井然有序,存在法理基础逻辑障碍、制度衔接不畅、相关主体角色错位等困境。构建途径畅通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路径,持续改善环境治理,是当前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法典化塑造的特定背景中,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路径仍面临入典规则如何安排的新挑战。厘清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路径中行政执法、政府索赔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关系,尊重行政执法的首次判断权,以行政执法为首要选择,政府索赔次之,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作为补充。为保证路径内部逻辑一贯,并处理好路径之间的衔接,必须类型化区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路径,最大程度发挥制度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行政执法 政府索赔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环境法典
下载PDF
生态环境标准“入法”反思——基于71例生态环境损害判例的实证分析
7
作者 周雪莹 李义松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3,共10页
在司法实践中,生态环境标准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之“国家规定”,用于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审理,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均有适用,主要包括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在违反生... 在司法实践中,生态环境标准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之“国家规定”,用于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审理,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均有适用,主要包括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在违反生态环境标准的同时,需要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才会被认定为违反“国家规定”。生态环境标准对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产生多重影响,为深入理解这一现象,以卢曼的系统沟通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71例生态环境损害判例,阐释由生态环境标准引起的各个系统间的互动过程,发挥法律系统相较于其他社会子系统“观察之观察”的优势。目前,生态环境标准“入法”存在生态环境标准适用的矛盾与空白导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不足或过度赔偿,欠缺环境公共利益与其他公共利益综合考量,过于依赖虚拟治理成本计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数额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明确划定纳入“国家规定”之生态环境标准的边界及其划分标准,以确保标准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完善程序和实体规则,在生态环境标准的司法适用中促进“事实”与价值的有机融合,平衡多种价值冲突;改进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及其司法适用的方法和流程,同时适时更新质量较高的生态环境标准及司法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标准 生态环境损害 民法典 系统论 生态沟通 二阶观察
下载PDF
中国生活垃圾焚烧环境损害成本研究
8
作者 罗欢 黄远东 +2 位作者 李斌 汪国瑞 陈筱佳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4-77,共4页
环境损害成本分析可以衡量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最终主体的影响。目前,我国生活垃圾焚烧(MSWI)所造成的环境损害成本仍不清楚。作者基于环境损害模型(LIME-3)对中国MSWI所产生的环境损害成本进行了研究,包括初级生产力(NPP)、社会资产(... 环境损害成本分析可以衡量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最终主体的影响。目前,我国生活垃圾焚烧(MSWI)所造成的环境损害成本仍不清楚。作者基于环境损害模型(LIME-3)对中国MSWI所产生的环境损害成本进行了研究,包括初级生产力(NPP)、社会资产(SA)、生物多样性(BIO)和人体健康(HH)四个端点影响类别,并分析了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等。结果显示,2004~2019年,中国MSWI的环境损害总成本分别为133、54、23、5亿美元,SA(61%)>HH(25%)>BIO(11%)>NPP(3%),华东地区占比最大,西南以及华中地区增长趋势比较明显。这些结果可以为整个中国生活垃圾管理系统以及地区特定废物的管理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 LIME-3模型 环境损害成本
下载PDF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问题分析与路径探究
9
作者 包美玲 张强 +3 位作者 洪慧 裴云霞 邓俊 孟凡瑶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601,共6页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是应对环境违法问题的基础方式,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进一步考虑了环境污染救济,实现两者的衔接十分必要。分析发现,两者衔接主要面临着政策规范不完善、办案主体不协调、办案环节不畅通和鉴定力量不充足的困境。针对这...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是应对环境违法问题的基础方式,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进一步考虑了环境污染救济,实现两者的衔接十分必要。分析发现,两者衔接主要面临着政策规范不完善、办案主体不协调、办案环节不畅通和鉴定力量不充足的困境。针对这些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强化法律制度保障、协调和监督办案主体、优化畅通办案环节、鉴定评估提前介入等4方面的衔接要点与路径,以期为国家及地方相关制度设计和案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衔接 环境污染救济
下载PDF
论惩罚性赔偿在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场域中的适用
10
作者 彭中遥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我国《民法典》第1232条所创设的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典型的功利主义色彩与实用主义考量,其能否适用于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场域在学理上存在较大争议。依照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印发的《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 我国《民法典》第1232条所创设的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典型的功利主义色彩与实用主义考量,其能否适用于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场域在学理上存在较大争议。依照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印发的《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该项制度主要适用于环境侵权私益损害填补场域,如有必要,方可参照适用于生态环境公益损害救济场域。但从我国环境司法实践情况看,惩罚性赔偿却呈现出“重公益、轻私益”的重心颠倒之态,且存在过度威慑行为人、规制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基于惩罚性赔偿公法私法化的法律性质,以及作为公法规制补充手段的基本定位,宜从主观故意、行为违法、后果严重三个维度合理限缩其在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场域中的适用空间。因此,有必要依照“严格审慎”的基本态度,酌情计算相关惩罚性赔偿金的数额,具体应以期间损害、永久性损害为基数,采用2倍以内的“倍率封顶式”计算方式。最后,为实现“过罚相当”的基本原则,还应妥善处理好惩罚性赔偿与行政罚款、刑事罚金等金钱类环境法律责任的关系,以确保相关制度能够发挥合力而非干扰排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惩罚性赔偿 公法私法化 公法规制之补充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戈奕文 郭超 吕俊岗 《中国司法鉴定》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颁布以来第一个经过商“两高”程序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类别。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实践中,如何准确界定污染行为与损害之间因果关系,进而科学量化损害价值是环...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颁布以来第一个经过商“两高”程序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类别。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实践中,如何准确界定污染行为与损害之间因果关系,进而科学量化损害价值是环境损害鉴定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通过系统总结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重点领域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鉴定评估中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促进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技术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损害 司法鉴定 鉴定评估技术
下载PDF
论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二元建构
12
作者 郭武 孙哲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29,共12页
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作为特殊环境诉讼类型,存在权源不清、内涵不明以及专项立法阙如等问题。探究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实质,明确政府角色定位是完善海洋环境诉讼的逻辑前提。对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作为特殊环境诉讼类型,存在权源不清、内涵不明以及专项立法阙如等问题。探究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实质,明确政府角色定位是完善海洋环境诉讼的逻辑前提。对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进行二元建构,分别从海洋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和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两个方面展开,是完善未来我国海洋环境诉讼制度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将二元建构的海洋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和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分别结构在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是我国环境诉讼类型整合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自然资源损害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 所有权 监管权 海洋民事公益诉讼
下载PDF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索赔与环境行政处罚衔接机制探究
13
作者 罗颖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0-38,共9页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国家索赔与环境行政处罚具备不同的法律属性和法律责任,因在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层面上存有一定的重合性和关联性,给公法和私法的协同带来一定的问题和挑战。随着新《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施行,有必要理顺两种制度之间存在...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国家索赔与环境行政处罚具备不同的法律属性和法律责任,因在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层面上存有一定的重合性和关联性,给公法和私法的协同带来一定的问题和挑战。随着新《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施行,有必要理顺两种制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注重在启动程序、主体职能、证据收集、赔偿规则等方面的协调联动,为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建立科学合理的衔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 国家索赔 环境行政处罚 衔接机制
下载PDF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
14
作者 黄宇辰 《华章》 2024年第7期0123-0125,共3页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制度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据关键位置,对环境纠纷解决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该制度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专业能力不足、鉴定程序不透明、法律法规缺失及利益冲突等。这些问题影响了鉴定的公正性...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制度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据关键位置,对环境纠纷解决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该制度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专业能力不足、鉴定程序不透明、法律法规缺失及利益冲突等。这些问题影响了鉴定的公正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完善路径:强化鉴定机构的专业能力,通过专业培训、引进专才和加强内部管理;规范鉴定程序,确保透明性和统一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填补法律空白并更新已有规范;建立利益平衡机制,通过严格的披露制度、独立监督和有效的问责机制来确保公正性。这些建议旨在构建一个更公正、透明、高效的鉴定体系,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法治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损害 司法鉴定制度 现实困境
下载PDF
“技改抵扣”在生态环境损害中的适用
15
作者 纵志伟 《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 2024年第4期88-90,共3页
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的司法理念已经从报应性司法转变为恢复性司法,并出现了增殖放流、补植复绿、技改抵扣等多种新型责任承担方式。相比其他方式,“技改抵扣”具有易于认定成果、与生态环境兼容性强及责任人积极性高等优势,在司法实践中... 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的司法理念已经从报应性司法转变为恢复性司法,并出现了增殖放流、补植复绿、技改抵扣等多种新型责任承担方式。相比其他方式,“技改抵扣”具有易于认定成果、与生态环境兼容性强及责任人积极性高等优势,在司法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果。“技改抵扣”尚处于探索适用阶段,需要从量化条件、实质条件、时间条件三方面进行规范,以确保其适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恢复性司法 技改抵扣 责任承担方式
下载PDF
民用核活动跨界环境损害责任与赔偿国际法律制度研究
16
作者 郭秋莹 《争议解决》 2024年第1期529-536,共8页
本论文系统研究了民用核活动跨界环境损害的责任与赔偿国际法律制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首先,对民用核活动及其造成跨界环境损害作出解释与界定;其次,重点阐述核活动跨界环境损害的责任与赔偿问题的理论基础,并简要梳理现存的国际立法体... 本论文系统研究了民用核活动跨界环境损害的责任与赔偿国际法律制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首先,对民用核活动及其造成跨界环境损害作出解释与界定;其次,重点阐述核活动跨界环境损害的责任与赔偿问题的理论基础,并简要梳理现存的国际立法体系;接着,梳理现行法律制度,并指出存在着法律制度缺失、赔偿范围争议、救济途径障碍以及执行监管缺位等方面的不足;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尝试性地提出了建议,包括完善相关国际条约、发挥国家责任的作用、优化司法救济途径并加强国际合作等等,旨在更全面有效地解决民用核活动跨界环境损害责任与赔偿问题,从而实现核能开发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核活动 跨界环境损害 国家赔偿责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公益诉讼关系再审视
17
作者 祝紫馨 胡艳香 《华章》 2024年第2期0144-0146,共3页
为调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衔接纷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指出优先审理前者。两诉先后序的仓促确立,导致预防原则被架空的风险增加、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部分正... 为调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衔接纷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指出优先审理前者。两诉先后序的仓促确立,导致预防原则被架空的风险增加、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部分正当权利得不到保障,容易出现环境行政与环境司法错位执行等问题。鉴于两诉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利益的同一制度目的,发挥了同样的事后救济功能,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的实体法与程序法规则并无实质性差异,为顺应环境法典化的进程,可考虑将两诉整合形成专门保护生态环境公益的救济手段,以实现环境救济领域公私并行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诉讼衔接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衔接路径
18
作者 李奕 《争议解决》 2024年第2期987-993,共7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两大诉讼制度,两诉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两诉存在法律设定重合问题和现实顺位冲突问题,这根本上是因为不完善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没有形成生态...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两大诉讼制度,两诉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两诉存在法律设定重合问题和现实顺位冲突问题,这根本上是因为不完善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没有形成生态和谐。为推进两诉递进式发展,应当将两诉各自发展完善并形成紧密衔接关系。从两诉的关系出发,深入探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存在的不足,才能推动两诉进行有机衔接,共同推进我国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诉讼制度 衔接路径 生态环境保护 资源节约 生态和谐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有机衔接
下载PDF
国际法院跨界环境损害救济的“守成”与“创新”——哥斯达黎加与尼加拉瓜跨界环境损害纠纷案评析
19
作者 张士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6,共13页
哥斯达黎加与尼加拉瓜跨界环境损害纠纷案是联合国国际法院近年来做出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环境法判决,它标志着综合性跨界环境损害救济机制的初步建立。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属于事前救济制度,其在内容、程序方面缺乏严密规范,导致国... 哥斯达黎加与尼加拉瓜跨界环境损害纠纷案是联合国国际法院近年来做出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环境法判决,它标志着综合性跨界环境损害救济机制的初步建立。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属于事前救济制度,其在内容、程序方面缺乏严密规范,导致国际法院较难就当事国是否违反跨界环境影响评价义务形成一致判断标准。指示临时措施属于事中救济制度,本质上是一种经由国际法院司法活动形成的“禁令救济”,因尚未形成自主法律制度而缺乏强制性法律拘束力。总体来看,国际法院在该案判决中虽进一步探讨了跨界环境损害救济制度,但在规则理解和适用上“守成”有余,进步意义有限。该案最具创新意义的是国际法院于国际法层面首次认可了跨界环境损害的可赔偿性,但它在生态损害评估、赔偿方式和科学证据使用等方面的说理论证不尽完善。综合性跨界环境损害救济机制的健全,仍有待更多国际司法实践的发展和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斯达黎加与尼加拉瓜跨界环境损害纠纷案 跨界环境影响评价 指示临时措施 跨界环境损害
下载PDF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问题及破解路径 被引量:22
20
作者 曹东 齐霁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5-47,共3页
本文指出我国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在法律法规、监管权利、评估技术体系、资金保障方面存在不足,同时建议建立完善的环境损害鉴定制度体系,需要以相关法律为核心,辅之以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管理机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体系和环境损害赔... 本文指出我国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在法律法规、监管权利、评估技术体系、资金保障方面存在不足,同时建议建立完善的环境损害鉴定制度体系,需要以相关法律为核心,辅之以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管理机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体系和环境损害赔偿的资金机制等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损害 环境损害鉴定 环境损害评估 环境损害赔偿 评估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