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6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石化废水中环烷酸类特征污染物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庆宏 李湲馨 +4 位作者 张璇 王雪 朱帅 李琢宇 陈春茂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共14页
我国石油与石油化工产业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是最大的工业废水来源。环烷酸(通式C_(n)H_(2n+z)O_(x))来自于原油中的酸性含氧化合物,是石油石化废水特有的一类高毒性难降解化合物,《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对其... 我国石油与石油化工产业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是最大的工业废水来源。环烷酸(通式C_(n)H_(2n+z)O_(x))来自于原油中的酸性含氧化合物,是石油石化废水特有的一类高毒性难降解化合物,《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对其最高排放浓度进行了专门限定。对环烷酸类污染物的高效去除一直是水污染控制领域重要的科研方向与工程热点。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石油石化废水环烷酸去除方法及机理的研究进展,对环烷酸在强化分离(混凝和吸附)以及强化化学转化(高级氧化和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展望了强化环烷酸去除的技术发展方向,以期对提升石油石化行业废水治理技术水平、降低其有毒有害特征污染物排放强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酸 石油石化废水 分离 转化 机理
下载PDF
环烷酸对淡水微藻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林治豪 张焕新 +1 位作者 唐学玺 王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7,共11页
环烷酸是高酸原油的主要污染组分,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在不同浓度环烷酸处理下对两种模式淡水微藻——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进行了96 h的连续培养,研究了环烷酸胁迫对两种淡水微... 环烷酸是高酸原油的主要污染组分,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在不同浓度环烷酸处理下对两种模式淡水微藻——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进行了96 h的连续培养,研究了环烷酸胁迫对两种淡水微藻种群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旨在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环烷酸污染的生态风险预测与规避提供前瞻性的研究资料。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环烷酸(0.5~4 mg/L)会刺激淡水微藻的种群增长,而高浓度环烷酸(8~16 mg/L)会抑制淡水微藻的种群增长,造成急性毒性损伤。低浓度环烷酸处理下两种微藻叶绿素a含量上升,脂质积累,高浓度环烷酸处理下两种微藻叶绿素a含量下降而多糖含量上升,推测环烷酸剂量可能会影响淡水微藻能量存储方式。两种微藻在环烷酸胁迫下均会受到氧化损伤,造成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上升,两种微藻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对环烷酸处理具有种属差异;高浓度环烷酸对淡水微藻的急性损伤具有时间效应,毒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综上,环烷酸对淡水微藻的种群及生理过程具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效应,研究结果可为淡水水生生态系统的环烷酸污染的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酸 淡水微藻 种群动态 生化特征 抗氧化酶活性 毒物兴奋效应
下载PDF
环烷酸的精制及其系列产品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倪毓青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51-54,共4页
报道了以炼油厂的碱渣废液为原料,进行碱化、酸化,并以除去中性油的粗环烷酸进行减压精馏制备精环烷酸;同时,介绍了用粗环烷酸直接皂化与硝酸钴、硫酸铜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备环烷酸钴和环烷酸铜的合成方法及其工艺流程;讨论了皂化程度、... 报道了以炼油厂的碱渣废液为原料,进行碱化、酸化,并以除去中性油的粗环烷酸进行减压精馏制备精环烷酸;同时,介绍了用粗环烷酸直接皂化与硝酸钴、硫酸铜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备环烷酸钴和环烷酸铜的合成方法及其工艺流程;讨论了皂化程度、反应温度、pH值等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对于制备其它环烷酸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酸 环烷酸 环烷酸 炼油厂 碱渣废液 减压精馏 精制
下载PDF
2种钢在高温高浓度环烷酸中的腐蚀行为与规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建宽 刘智勇 +3 位作者 毛建英 杜翠薇 胡洋 李晓刚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33,7-8,共4页
环烷酸含量及其温度是影响石油炼制设备腐蚀的主要因素,过去对其研究报道较少。采用高温反应釜中的挂片失重试验和表面腐蚀形貌微观分析,研究了20钢和321不锈钢在高温高浓度环烷酸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20钢和321... 环烷酸含量及其温度是影响石油炼制设备腐蚀的主要因素,过去对其研究报道较少。采用高温反应釜中的挂片失重试验和表面腐蚀形貌微观分析,研究了20钢和321不锈钢在高温高浓度环烷酸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20钢和321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均先增大后减小,260℃以下反应速率主要受活化反应控制,280℃以上表面吸附成为控制步骤,260~280℃为混合控制;随环烷酸浓度的增加,20钢和321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增大;在环烷酸浓度低于2%时,20钢的腐蚀速率和环烷酸浓度为幂函数关系;当环烷酸浓度超过2%时,两者之间为线性关系。当环烷酸浓度低于3%时,321不锈钢基本不发生腐蚀;当环烷酸浓度超过3%时,腐蚀速率和环烷酸浓度为线性关系。在相同的条件下,321不锈钢的耐蚀性远优于20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酸腐蚀 321不锈钢 20钢 温度 环烷酸浓度
下载PDF
环烷酸盐对环烷酸腐蚀性的影响及原因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征 李本高 杜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1-464,共4页
采用挂片腐蚀失重等方法研究了环烷酸盐对环烷酸腐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环烷酸碱金属盐显著促进环烷酸腐蚀,且随着碱金属原子半径的增加,促进腐蚀作用越明显;环烷酸碱金属盐对碳钢表面腐蚀产物的清洗作用是促进环烷酸腐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环烷酸 环烷酸 腐蚀
下载PDF
氧化亚锡催化合成环烷酸酯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钱建华 刘琳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10,共3页
介绍了用氧化亚锡非酸性催化剂催化合成环烷酸系列酯的方法。讨论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反应液的 2 % ( w) ,醇酸摩尔比为 2∶ 1 ,酯化反应时间为 4 h。试验表明氧化... 介绍了用氧化亚锡非酸性催化剂催化合成环烷酸系列酯的方法。讨论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反应液的 2 % ( w) ,醇酸摩尔比为 2∶ 1 ,酯化反应时间为 4 h。试验表明氧化亚锡非酸性催化剂是环烷酸和高沸点伯醇、异辛醇、正癸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酸 环烷酸 氧化亚锡催化剂 伯醇
下载PDF
环烷酸在不同催化剂上的催化脱酸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永庆 刘熠斌 +2 位作者 林伟昌 李春义 山红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5-360,共6页
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上研究了环烷酸在不同催化剂上的催化脱酸反应,对反应后的液体产物和催化剂分别进行了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比了环烷酸在不同催化剂上的脱酸效果和反应产物。结果表明,分子筛催化剂的脱酸率几乎达到100%,金属氧化物的... 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上研究了环烷酸在不同催化剂上的催化脱酸反应,对反应后的液体产物和催化剂分别进行了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比了环烷酸在不同催化剂上的脱酸效果和反应产物。结果表明,分子筛催化剂的脱酸率几乎达到100%,金属氧化物的脱酸率在92%以上;环烷酸的脱酸产物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在分子筛催化剂上脱酸反应主要生成CO,在金属氧化物上主要生成CO2;虽然同为碱金属氧化物,环烷酸在MgO和CaO上的脱酸反应过程明显不同,CaO在反应过程中自身会变成Ca(OH)2、CaCO3和环烷酸钙,但MgO没有变化;环烷酸在-γAl2O3上的脱酸率高于CaO和MgO,CO2也是主要的脱酸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酸 催化脱酸 分子筛催化剂 金属氧化物 环烷酸
下载PDF
环烷酸铕环烷酸钠微乳体系的荧光光谱 被引量:1
8
作者 闫文飞 廖华 +3 位作者 施鼐 周维金 吴瑾光 徐光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9-272,共4页
The microemulsion behaviors of europium and sodium salts of naphthenic acid were studied using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 It was found that 5D0 decay coefficient of europium was 2.08 ms-1 for 100%europium naphthenate,... The microemulsion behaviors of europium and sodium salts of naphthenic acid were studied using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 It was found that 5D0 decay coefficient of europium was 2.08 ms-1 for 100%europium naphthenate, and the coefficients were 1.56, 1.08 and 0.83 ms-1 for 75%, 50% and 20%europium salt of sodium saponified acid respectively.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decay coefficients were also 2.08 ms-1 at the inflexion of curves in the 75%, 50%and 20%europium naphthenate systems with water content. The data reveal that, if there is enough water in the microemulsion, the coordination condition of europium ion in the above microemulsion is similar. It was also found that, for the 75%、60%、50%、40%and 20%europium naphthenate microemulsion systems, the relative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sharply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and reach a steady values at the same water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荧光光谱 铕离子 环烷酸 环烷酸
下载PDF
环烷酸正十八酯的合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公召 于三三 +1 位作者 金巍 王书琴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25,共3页
以精制石油环烷酸和正十八醇为原料 ,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制备环烷酸正十八酯。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酸醇摩尔比。
关键词 石油 环烷酸 环烷酸正18酯 酯化 正十八醇
下载PDF
环烷酸改性合成氯代环烷酸萃取体系分离稀土和铝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剑虹 张兴 +1 位作者 常宏涛 吴文远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10年第5期43-46,共4页
通过对不同萃取剂皂化值、料液酸度和铝浓度条件下,稀土和铝在环烷酸体系、氯代环烷酸体系中的分配比及分离系数的研究,发现两个体系中铝和稀土的优化分离条件均为萃取剂皂化值0.35M,料液铝浓度12.5mmol/L、pH值0.10。而且对于中、高浓... 通过对不同萃取剂皂化值、料液酸度和铝浓度条件下,稀土和铝在环烷酸体系、氯代环烷酸体系中的分配比及分离系数的研究,发现两个体系中铝和稀土的优化分离条件均为萃取剂皂化值0.35M,料液铝浓度12.5mmol/L、pH值0.10。而且对于中、高浓度铝的料液,氯代环烷酸体系因可以避免乳化现象发生而能够在高酸度条件下获得更好的铝和稀土分离效果,较环烷酸体系更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酸体系 氯代环烷酸体系 稀土 分离系数
下载PDF
环烷酸改性合成氯代环烷酸萃取体系分离稀土和铝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剑虹 张兴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5-307,310,共4页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环烷酸和氯代环烷酸体系两萃取体系负载稀土和铝有机相的微观结构和聚集状态、萃取剂配位能力以及极性基团的吸收频率和强度的变化,阐明萃取过程中由于氯代环烷酸铵盐转变为螯合型的稀土盐,氯代环烷酸铵盐的减少使大量...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环烷酸和氯代环烷酸体系两萃取体系负载稀土和铝有机相的微观结构和聚集状态、萃取剂配位能力以及极性基团的吸收频率和强度的变化,阐明萃取过程中由于氯代环烷酸铵盐转变为螯合型的稀土盐,氯代环烷酸铵盐的减少使大量水从有机相析出返回水相,从而实现破乳,避免环烷酸体系萃取过程中发生的乳化现象,显示出氯代环烷酸体系在中高浓度铝混合溶液中分离稀土和铝优于环烷酸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稀土 红外光谱 环烷酸体系 氯代环烷酸体系
下载PDF
炼厂的环烷酸腐蚀问题及最新研究动态 被引量:7
12
作者 屈定荣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5-121,共7页
回顾了高酸原油加工防腐经验。加工高酸值原油是炼油企业控制成本、提高赢利空间的重要手段,但同时要面临设备腐蚀加剧问题,如高于230℃的高温部位、减压塔内器件、过流部件等腐蚀严重。各炼油企业普遍采取装置适应性改造、材质升级、... 回顾了高酸原油加工防腐经验。加工高酸值原油是炼油企业控制成本、提高赢利空间的重要手段,但同时要面临设备腐蚀加剧问题,如高于230℃的高温部位、减压塔内器件、过流部件等腐蚀严重。各炼油企业普遍采取装置适应性改造、材质升级、加强在线腐蚀监测、高温缓蚀剂等技术手段应对高酸值原油腐蚀问题,然而设备腐蚀风险并没有得到彻底控制,由于腐蚀严重而导致的非计划停工仍难以杜绝,因此许多学者持续开展了高温环烷酸腐蚀研究。通过在模拟介质中的实验研究掌握了温度、总酸值、硫含量等因素对高温环烷酸腐蚀的影响,发现硫腐蚀可以部分抑制环烷酸腐蚀。近年来,实际馏分中环烷酸腐蚀和硫腐蚀交互作用得到了更多关注,重点是研究硫腐蚀产物膜在环烷酸腐蚀环境中的作用和机理。发展了旋转圆环实验装置、喷射式实验装置、流经式迷你高压釜、常温高速双相流模拟装置等,从不同角度模拟工况条件,使之更加接近工业生产实际工况。发展了预成膜-后腐蚀的"Challenge(挑战)"实验,用于研究钝化膜在高温环烷酸腐蚀中的行为和特性。环烷酸在馏分中的分布以及对腐蚀的影响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机理或者经验数据的腐蚀预测模型已经成为各种炼厂设备完整性管理技术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酸 环烷酸腐蚀 硫腐蚀 高温腐蚀 设防值 腐蚀预测模型 炼油设备 设备完整性管理
下载PDF
用三氯化铁水合物催化合成环烷酸丁酯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荔 曹作刚 董松琦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1998年第3期77-78,共2页
在以三氯化铁水合物催化合成环烷酸丁酯的反应中,考察了酸醇比值、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酯化反应的影响,并给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酸醇比为1∶3,三氯化铁水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06,反应时间为2h的条件下,环烷酸的... 在以三氯化铁水合物催化合成环烷酸丁酯的反应中,考察了酸醇比值、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酯化反应的影响,并给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酸醇比为1∶3,三氯化铁水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06,反应时间为2h的条件下,环烷酸的转化率大于92%.采用先酯化后减压蒸馏的方法,工艺简单,产品色泽浅、无异味,可以替代部分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作为辅助增塑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环烷酸丁酯 合成 环烷酸 三氯化铁水合物
下载PDF
高碱性环烷酸钙的制备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金山 佟玲 尹桂丽 《天津化工》 CAS 2005年第3期39-41,共3页
以精制环烷酸和石灰粉末为原料,经钙化、蒸馏、过滤和溶剂油回收四个主要阶段来制备高碱性环烷酸钙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性结论。
关键词 高碱性环烷酸 环烷酸 高碱钙
下载PDF
SnO催化合成环烷酸异辛酯 被引量:1
15
作者 钱建华 李希章 何国庆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15-17,共3页
介绍了用SnO非酸性催化剂合成环烷酸异辛酯的方法.讨论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带水剂用量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给出适宜的工艺条件.最佳实验条件为:醇酸摩尔比2:1,反应时间4h,催化剂占液体重量2%.
关键词 环烷酸 异辛醇环烷酸 氧化亚锡催化剂 酯化反应
下载PDF
直接法合成环烷酸铅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胜明 董鸿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1991年第4期41-41,34,共2页
研究了环烷酸和氧化铝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环烷酸铅的方法。本法可克服现行环烷酸铅生产的复分解法中三废量大、生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等缺点。
关键词 环烷酸 直接法 环烷酸 氧化铝
下载PDF
利用废钴催化剂生产环烷酸钴新工艺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玉楠 《中国钼业》 2000年第5期30-32,共3页
阐述了利用废钴催化剂工业化生产环烷酸钴的化学反应原理、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及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技术经济效果等。
关键词 废钴催化剂 环烷酸 环烷酸 硫酸钴 生产工艺
下载PDF
环烷酸及其盐类的生产和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公召 桑世贤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289-294,共6页
介绍了环烷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环烷酸及其金属盐类的生产方法,以及环烷酸及其相关产品的多种用途.
关键词 原油 碱渣 环烷酸 环烷酸
下载PDF
环烷酸浓度对环烷酸稀土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京鹏 《江西化工》 2004年第2期122-125,共4页
本文研究环烷酸浓度对环烷酸稀土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影响
关键词 环烷酸浓度 环烷酸稀土有机化合物 合成 重油添加剂 稀土氧化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