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相似原理的环瓣式石墨密封泄漏流动特性求解模型
1
作者 薛庆增 胡振圆 +2 位作者 孙丹 王双 赵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5-172,共8页
环瓣式石墨密封因其泄漏通道尺寸微小,导致其建模、网格划分以及计算困难。基于相似原理方法建立环瓣式石墨密封泄漏通道求解模型,采用方程分析法推导环瓣式石墨密封泄漏通道内流体流动相似准则,获得遵循几何相似和力学相似的映射模型,... 环瓣式石墨密封因其泄漏通道尺寸微小,导致其建模、网格划分以及计算困难。基于相似原理方法建立环瓣式石墨密封泄漏通道求解模型,采用方程分析法推导环瓣式石墨密封泄漏通道内流体流动相似准则,获得遵循几何相似和力学相似的映射模型,并采用建立的泄漏通道映射模型分析环瓣式石墨密封的泄漏流动特性,并与实际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泄漏通道内气体流动相似性可综合采用弗劳德、欧拉、雷诺相似准则表征;映射前后模型相同结构位置处流体压力、速度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映射模型求解的泄漏量与实际模型求解的泄漏量相对误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验证了推导的泄漏通道流体流动相似准则和映射方法的可靠性,为研究环瓣式石墨密封微小泄漏通道泄漏流动特性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瓣式石墨密封 相似原理 泄漏流动 方程分析法
下载PDF
浅槽环瓣型浮动环密封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飞 刘向锋 刘莹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76,85,共4页
为探讨浅槽环瓣型浮动环密封的性能特点,首先分析了密封的结构和工作机理,采用FDM(F in ite D ifferenceMethod)、牛顿超松弛迭代求解Reynolds方程,获得密封间隙的流场压力分布及各种工况条件对泄漏量、静态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向... 为探讨浅槽环瓣型浮动环密封的性能特点,首先分析了密封的结构和工作机理,采用FDM(F in ite D ifferenceMethod)、牛顿超松弛迭代求解Reynolds方程,获得密封间隙的流场压力分布及各种工况条件对泄漏量、静态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向浅槽的存在,产生了多楔形动压效应,使压力扰动不可能周向连续传播,提高了密封的稳态特性;轴颈线速度、密封腔压强、端面摩擦因数对于泄漏量、静态刚度具有很大影响,为特殊工况下径向密封件的设计和选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槽 环瓣 浮动密封 泄漏量 静态刚度
下载PDF
浅槽环瓣型浮动环密封的参数优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飞 刘向锋 刘莹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5-107,共3页
介绍了浅槽环瓣型浮动环密封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其结构参数和工况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采用非线性、单目标、单参数的方法。优化结果表明:结构参数和工况参数对浅槽环瓣型浮动环密封的性能影响很大,随着槽深的增加,泄漏量减小而... 介绍了浅槽环瓣型浮动环密封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其结构参数和工况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采用非线性、单目标、单参数的方法。优化结果表明:结构参数和工况参数对浅槽环瓣型浮动环密封的性能影响很大,随着槽深的增加,泄漏量减小而刚度增加;而随着槽数、密封压差、轴颈线速度的增加,泄漏量增大而刚度下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实际的工况条件综合考虑、设计结构参数,最大限度地减小密封泄漏,提高密封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槽 环瓣 浮动密封 参数优化 搜索间隙
下载PDF
气体润滑环瓣式浮动环密封高速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丁少鹏 白少先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3-47,共5页
基于气体润滑理论,考虑浮动环瓣力平衡与力矩平衡,对气体润滑环瓣式浮动环密封高速特性开展数值分析研究。计算得到密封面压力分布规律,并分析转速、密封压力等操作参数对平衡膜厚、平衡转角、泄漏量、气膜刚度、刚漏比等密封参数的影... 基于气体润滑理论,考虑浮动环瓣力平衡与力矩平衡,对气体润滑环瓣式浮动环密封高速特性开展数值分析研究。计算得到密封面压力分布规律,并分析转速、密封压力等操作参数对平衡膜厚、平衡转角、泄漏量、气膜刚度、刚漏比等密封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密封面楔形收敛间隙可以产生显著动压效应,最小膜厚与环瓣偏角随主轴转速增加而增大,但是随密封压力增加而减小;泄漏率随转速与密封压力增加而增大,气膜静态刚度、角向刚度、刚漏比随转速增加而降低,随密封压力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瓣 气体润滑 密封机制 密封性能
下载PDF
动压式环瓣浮环密封特性及摩擦磨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润梅 赵祥 +2 位作者 李双喜 陈潇竹 杨海超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13-322,共10页
普通接触式环瓣浮环密封高速下不开启易造成磨损失效,动压式环瓣浮环一定转速下径向开启并保持无摩擦无磨损稳定运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建立动压式环瓣浮环密封固体域及流场数值计算模型,计算开启阻力、开启力、泄漏率及温升,分析动... 普通接触式环瓣浮环密封高速下不开启易造成磨损失效,动压式环瓣浮环一定转速下径向开启并保持无摩擦无磨损稳定运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建立动压式环瓣浮环密封固体域及流场数值计算模型,计算开启阻力、开启力、泄漏率及温升,分析动压槽结构参数对密封开启的影响,讨论密封性能随槽型参数的变化趋势。基于数值分析优化参数,试验验证开槽前后密封的泄漏率及温升,讨论不同开启情况下密封的磨损特性。结果表明:优化的动压槽能明显改变主密封间隙中的压力分布,提高流体动压力,实现开启,使密封高速下稳定无摩擦运转并保持较低的泄漏率,大幅度降低摩擦温升,改善密封的摩擦磨损。动压槽最佳深度宜为3~5μm,密封具有较大的开启力;槽宽增大开启力先增大后变缓,过大的槽宽对提高开启力不明显;工作压力增加,密封开启难度增加,可通过增加槽数或提高转速实现开启;动压槽的槽深较大时,密封先迅速磨损后逐渐稳定,具有自磨损、自稳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压槽 环瓣 密封特性 开启力 摩擦磨损
原文传递
高速气体环瓣式浮环密封泄漏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润梅 赵祥 +2 位作者 李双喜 陈潇竹 杨海超 《风机技术》 2020年第6期75-81,共7页
密封的泄漏特性是对密封性能的关键表征。本文试验研究了应用于某高速发动机的气体环瓣式浮环密封在改变转速、密封压差、周向弹簧比压条件下的泄漏特性以及不同弹簧比压下的磨损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密封环泄漏量随压力升高而线性增长,... 密封的泄漏特性是对密封性能的关键表征。本文试验研究了应用于某高速发动机的气体环瓣式浮环密封在改变转速、密封压差、周向弹簧比压条件下的泄漏特性以及不同弹簧比压下的磨损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密封环泄漏量随压力升高而线性增长,但随转速增加,泄漏量略有降低;随着周向弹簧比压增加,泄漏量存在极小值,在4~5N/m的范围内,泄漏量较小;弹簧比压增大,密封环与转子(又称跑道)表面之间磨损加剧,严重情况下会发生石墨环和转子表面之间的粘着磨损,在满足泄漏要求的前提下应选用小的弹簧力。为了研究环瓣式浮动环密封中三处泄漏点对总密封性能的影响,试验测定了主、次密封和搭接头三处泄漏点的静态泄漏量,其中主密封泄漏量占比最大约70%;次密封约为20%;搭接头处的泄漏量最小。研究表明,使用前预跑合能明显提高浮环的密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瓣 试验研究 泄漏特性 弹簧比压 磨损
下载PDF
结肠拖出环瓣式原位肛门成形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
7
作者 张丽芳 孙军 +2 位作者 支立才 韩淑惠 张丽 《河北医药》 CAS 1999年第5期427-427,共1页
关键词 直肠癌 外科手术 结肠拖出环瓣 原位肛门成形
下载PDF
轴承腔环瓣式浮环密封摩擦热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佳星 李双喜 +2 位作者 马文杰 冯瑞鹏 刘志伟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32-1038,共7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轴承腔高转速、变压差下的摩擦生热问题,对环瓣式浮环密封的主要参数进行了研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密封摩擦发热以边界条件施加的热模型;基于Fluent建立了跑道散热流固热耦合模型,研究了不同阻封气温度、冷却... 针对航空发动机轴承腔高转速、变压差下的摩擦生热问题,对环瓣式浮环密封的主要参数进行了研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密封摩擦发热以边界条件施加的热模型;基于Fluent建立了跑道散热流固热耦合模型,研究了不同阻封气温度、冷却油流量下跑道的温度变化,模拟了温度分布及冷却油散热效果,得出了影响密封发热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密封摩擦发热会引起局部温度过高,产生不均匀热应力导致密封面变形,增大泄漏量,压差、转速等对密封摩擦发热影响很大,应通过减小关闭压力的方式来减少密封的发热;冷却液的冷却效果与跑道的生热量存在极限值,继续增加供油量不会提高跑道的降温效果;该结果可为轴承腔环瓣式浮环密封的摩擦过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瓣式浮密封 摩擦发热 有限元分析 结构优化
下载PDF
环瓣式浮环密封表面瑞利台阶型槽气体润滑动压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仰宏伟 白少先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148,共7页
为提高密封气膜的开启能力以满足长寿命设计要求,基于气体润滑理论研究了环瓣式浮环密封表面瑞利台阶型槽的动压特性。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数值计算了密封气膜压力分布和动压效应,分析了操作参数和型槽几何参数对密封气膜压力和泄漏率的... 为提高密封气膜的开启能力以满足长寿命设计要求,基于气体润滑理论研究了环瓣式浮环密封表面瑞利台阶型槽的动压特性。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数值计算了密封气膜压力分布和动压效应,分析了操作参数和型槽几何参数对密封气膜压力和泄漏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表面瑞利台阶型槽可以产生明显的气体润滑动压效应,可使得密封气膜平均压力和泄漏率分别增加38.6%和10.3%;型槽几何参数对动压效应影响明显,槽宽、槽数和槽深的增加均可使气膜平均压力增加;随着槽宽和槽数半径比的增加,无量纲平均压力先增加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瓣式浮密封 气体润滑 瑞利台阶型槽 动压特性 型槽参数
原文传递
二尖瓣成形环瓣环环缩术在缺血性二尖瓣返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仲肇基 刘盛 +5 位作者 凤玮 孙寒松 许建屏 吕锋 王水云 尹朝华 《心脏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710-713,716,共5页
目的研究应用二尖瓣成形环行瓣环环缩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并发室壁瘤的患者72例,根据二尖瓣病变部位及性质选择成形方案,其中33例使用二尖瓣成形环... 目的研究应用二尖瓣成形环行瓣环环缩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并发室壁瘤的患者72例,根据二尖瓣病变部位及性质选择成形方案,其中33例使用二尖瓣成形环进行瓣环环缩术。回顾性分析手术的近期、远期治疗效果。结果围手术期死亡4例(6%)。术后二尖瓣返流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中度及中度以上二尖瓣返流1例(1%)。术后随访(5±3)年,随访期死亡11例(16%),出现中度及中度以上二尖瓣返流12例(18%)。是否使用成形环进行瓣环环缩术后早期二尖瓣返流程度无统计学差异,但远期成形环环缩组较对照组二尖瓣返流程度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并发室壁瘤的患者中,二尖瓣成形术可安全、有效地重建二尖瓣功能。使用成形环进行瓣环环缩可改善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成形术 缺血性二尖返流 二尖成形
原文传递
组织瓣环运动位移评价心室肥厚患者左室收缩功能
11
作者 贾玄慧 亢春苗 +2 位作者 沈亚梅 马盼盼 朱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瓣环运动位移(TMAD)自动追踪技术定量评价心室肥厚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60例心室肥厚患者,原发性高血压亚组30例,尿毒症亚组30例,纳入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自动获取心尖四腔心... 目的探讨组织瓣环运动位移(TMAD)自动追踪技术定量评价心室肥厚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60例心室肥厚患者,原发性高血压亚组30例,尿毒症亚组30例,纳入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自动获取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两腔心切面二尖瓣环四个位点TMAD值、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及左室整体圆周应变(LVGCS),应用Bland-Altman法检验TMAD参数一致性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TMAD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亚组和尿毒症亚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毒症亚组的心率(HR)高于原发性高血压亚组及对照组(P<0.05)。尿毒症亚组的TMAD参数及应变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亚组的LVGLS、T-AP4sep、T-AP4mid%、T-AP2int、T-AP2ant及T-AP2mid%低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MAD各参数对心室肥厚患者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具有中等预测价值。结论TMAD可以定量评价心室肥厚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且可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运动位移 心室肥厚 尿毒症 原发性高血压 左室收缩功能 斑点追踪技术
下载PDF
力载荷下分瓣式碳环密封结构变形研究
12
作者 李璐 丁雪兴 +3 位作者 王蕊霞 徐洁 洪先志 包鑫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4,共8页
为探究力载荷下分瓣式碳环密封结构参数对密封面径向变形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计算求解压力控制雷诺方程,获得气膜压力,再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流固热耦合仿真模拟,探究特定工况下不同结构参数对碳环变形的影响,分析主密封面径向变形... 为探究力载荷下分瓣式碳环密封结构参数对密封面径向变形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计算求解压力控制雷诺方程,获得气膜压力,再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流固热耦合仿真模拟,探究特定工况下不同结构参数对碳环变形的影响,分析主密封面径向变形特性。研究表明:力变形中,防转销的安装位置对碳环径向变形量影响最大,选取恰当的安装位置可减小径向变形量;外部凸结构不均匀且圆心角比例较大时,径向变形量较小;两侧搭接口比例越大时径向变形量越小;拉紧弹簧和压紧弹簧的选取对碳环径向变形量影响较小;弹簧压力越大时径向变形量越小,但弹簧压力过大时,容易导致碳环磨损加剧、断裂甚至密封失效,应参考实际工况选择适当弹簧压力。研究结果为分瓣式碳环密封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式碳 密封 流固耦合 力变形
下载PDF
基于微分求积法的环瓣式浮环密封动压润滑特性理论研究
13
作者 谢仙赐 赵欢 +2 位作者 王双 孙丹 徐文峰 《润滑与密封》 CAS 2024年第11期35-40,共6页
以Lagrange多项式为微分求积法(DQ)的基函数,应用局部DQ-Lagrange方法求解环瓣式浮环密封Reynolds方程,建立基于局部微分求积法的环瓣式浮环密封流体动压润滑特性的求解模型,并通过与CFD结果的对比验证微分求积法的准确性。结果发现,局... 以Lagrange多项式为微分求积法(DQ)的基函数,应用局部DQ-Lagrange方法求解环瓣式浮环密封Reynolds方程,建立基于局部微分求积法的环瓣式浮环密封流体动压润滑特性的求解模型,并通过与CFD结果的对比验证微分求积法的准确性。结果发现,局部微分求积法可用较少的节点得到较高的求解精度,建立的基于局部微分求积法的求解模型可准确计算环瓣式浮环密封的动压润滑特性。采用微分求积法计算并分析浅槽结构参数与工况参数对密封气膜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浅槽结构可以产生明显的流体动压效应,密封压力峰值随着浅槽深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浅槽宽度的增大而减小,但下降幅度不大;随着密封间隙减小,压力峰值逐渐增大,随着进出口压比的增大,密封压力峰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分求积法 环瓣式浮密封 Reynolds方程 动压润滑特性 动压气膜密封
下载PDF
瓣环成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反流的数值仿真研究
14
作者 居佳怡 杨天阳 王盛章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7-247,共1页
目的通过数值仿真方法评估不同尺寸瓣环成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反流的效果,为患者提供理想的缩环阈值范围,以有效治疗反流并避免并发症。方法基于二叶式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的CT影像建立术前和术后病人特异性模型。对术后模型进行预处理... 目的通过数值仿真方法评估不同尺寸瓣环成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反流的效果,为患者提供理想的缩环阈值范围,以有效治疗反流并避免并发症。方法基于二叶式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的CT影像建立术前和术后病人特异性模型。对术后模型进行预处理,扩张瓣环使之与术前模型对齐,以获取经自由边折叠后的术中瓣膜形态。进行瓣环成形术仿真,模拟Hegar扩张器缩小基底环至直径19~27 mm,并用弹性环模拟缝合线约束基底环。施加病人特异性压力曲线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瓣叶运动,并对收缩峰值时刻的构型进行计算流体力学仿真以获取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随着基底环直径的减小,瓣叶贴合面积增大,贴合处应力减小。然而,当基底环直径小于23 mm时,瓣叶根部出现明显褶皱,且瓣环附近应力增大。瓣环成形术使主动脉基底环处形变加剧,第一主应力和壁面切应力最大值增大,并扩展至窦部和左室流出道。缩环对升主动脉中的流场影响较小,但是随着基底环的缩小,窦部流速和跨瓣压差均逐渐增大。结论瓣环成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反流时,减小基底环直径有利于增大瓣叶贴合面积并减小贴合处应力,有益于改善瓣膜功能。然而,过度缩环可能会导致瓣叶根部和基底环受损以及跨瓣压差增大等问题,需要规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术 左室流出道 升主动脉 膜功能 压差 壁面切应力 扩张器
原文传递
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儿瓣环动态变化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陈苏江 符蓓 +2 位作者 俞波 赵伟 金肖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42-46,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儿瓣环动态变化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84例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儿(反流组患儿)和75例二尖瓣功能正常儿童(正常组儿童)的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图像参数值及在整个心动周期内... 目的:观察应用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儿瓣环动态变化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84例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儿(反流组患儿)和75例二尖瓣功能正常儿童(正常组儿童)的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图像参数值及在整个心动周期内二尖瓣瓣环的形态变化情况。结果:整个心动周期内,反流组患儿和正常组儿童的二尖瓣瓣环均呈马鞍形。其中,在收缩早期,正常组儿童瓣环的面积、前-后直径、前外-后内侧直径、非平面角均较舒张末期减小,高度较舒张末期增大(均P<0.05),而反流组患儿的这些参数值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反流组患儿和正常组儿童的二尖瓣瓣环均呈马鞍形。在心动周期收缩早期,正常组儿童的瓣环形态明显加深,在心脏收缩前发生收缩,而反流组患儿的瓣环形态明显增大,心脏收缩前不发生收缩,但在收缩中、末期趋于扁平化,收缩动能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 中重度二尖反流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二尖瓣瓣环钙化与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佳 李冰 +5 位作者 蒋晨曦 王伟 汤日波 龙德勇 董建增 姚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74-1278,共5页
目的:探讨二尖瓣瓣环钙化(MAC)与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785例,根据术后有无心房颤动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 目的:探讨二尖瓣瓣环钙化(MAC)与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785例,根据术后有无心房颤动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与心房颤动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MAC对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16±10)个月,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患者190例(24.2%),未复发患者595例(75.8%)。与未复发组比,复发组患者年龄更大,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比例更高,超声心动图中MAC和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比例更高,左心房前后径(LAD)更大,CHA2DS2-VASc得分更高(P均<0.001)。单因素分析表明,MAC与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具有明确的相关性(HR=2.530,95%CI:1.639~3.907,P<0.001)。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后,MAC与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风险增加仍具有显著相关性(HR=1.52,95%CI:1.14~2.17,P<0.001)。对年龄、性别、非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糖尿病、LAD、中重度二尖瓣反流、CHA2DS2-VASc评分进行多因素校正后,MAC与心房颤动复发风险增加仍有关(HR=1.48,95%CI:1.13~1.95,P=0.001)。结论:MAC与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二尖钙化 射频导管消融 复发
下载PDF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监测乳腺癌化疗后心脏毒性的有效性及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琳 狄秀华 +2 位作者 汤雪璐 刘以林 王冬晓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5-38,47,共5页
目的:应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TMAD)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低剂量蒽环类药物(ANT)治疗乳腺癌患者的心脏毒性作用。方法:4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均接受化疗,包括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或姑息治疗。在化疗前基础状态(T_(0))及... 目的:应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TMAD)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低剂量蒽环类药物(ANT)治疗乳腺癌患者的心脏毒性作用。方法:4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均接受化疗,包括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或姑息治疗。在化疗前基础状态(T_(0))及每周期化疗前1 d(T_(1~5))及第6次化疗结束后21 d(T_(6))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存储图像。获取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后,应用Qlab软件导入左室心尖三腔心、四腔心、两腔心及大动脉短轴三切面图像,获取左室应变参数[左室心肌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LVGLS)、径向应变(LVGRS)与圆周应变(LVGCS)]。切换软件进入TMAD模式获取二尖瓣环位移相关参数(TMAD-sep、TMAD-lat、TMAD1-midpt、TMAD1-midpt%、TMAD-ant、TMAD-inf、TMAD2-midpt、TMAD2-midpt%)。所有测值均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反映左心功能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自T_(4)始较前一周期及T_(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LVGLS、LVGCS、LVGRS绝对值均呈下降趋势,且均在T_(2)开始与T_(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LVGLS变化较敏感。TMAD相关参数测值均呈下降趋势,TMAD-ant、TMAD-inf、TMAD2-midpt、TMAD2-midpt%在T_(2)开始与T_(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MAD2-midpt%在观察期间变化较敏感。结论:TMAD与2D-STI技术均对监测低剂量ANT的心脏毒性作用有重要价值;TMAD技术操作相对便捷,有望成为评价早期心肌损伤的更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组织运动位移 二维斑点追踪 乳腺肿瘤 类药物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瓣环钙化的危险因素和预后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子宁 朱昌盛 +4 位作者 聂长荣 蒙延海 杨秋蓝 刘小希 王水云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352-358,共7页
目的 明确二尖瓣瓣环钙化(MAC)在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手术患者中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对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至2021年就诊于阜外医院并接受室间隔肌切除术的HOCM患者连续队列,根据MAC及严重程度分组并比... 目的 明确二尖瓣瓣环钙化(MAC)在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手术患者中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对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至2021年就诊于阜外医院并接受室间隔肌切除术的HOCM患者连续队列,根据MAC及严重程度分组并比较组间基线及预后差异。生存数据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确定术前发生MAC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回归用于分析评估MAC对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 整个队列共纳入1035例患者,112例(10.82%)患者存在MAC。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高龄、主动脉瓣环钙化、主动脉钙化、二尖瓣收缩前向运动(SAM)、二尖瓣瓣叶增厚和术前三尖瓣反流是MAC的危险因素。术后全因死亡(3.57%比1.08%,P=0.031)、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23.21%比14.41%,P=0.015)、复发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8.04%比2.49%,P=0.001)和纽约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心力衰竭(心衰)(11.61%比5.53%,P=0.012)在合并MAC的患者中更为常见。在调整其他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后,MAC是术后复发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HR=2.47)。中重度MAC是远期MAC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3)。结论 HOCM患者发生MAC主要与高龄、女性、其他部位钙化、基线二尖瓣及三尖瓣状态等相关。在改良扩大室间隔肌切除术后,合并MAC的HOCM患者预后较差,二尖瓣反流复发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钙化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室间隔肌切除术
下载PDF
新型人工介入瓣在二叶式主动脉瓣中的力学行为研究
19
作者 申祥 许越 +2 位作者 刘强 陈嘉豪 何泽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8-368,共1页
目的传统圆形人工瓣膜植入到二叶式主动脉瓣中会出现椭圆化现象,从而降低了它的耐久性和瓣周的密封性。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非对称式人工介入瓣膜,旨在提高介入瓣的耐久性和降低瓣周漏发生的风险。方法分别建立椭圆率为0.1、0.2、0.3... 目的传统圆形人工瓣膜植入到二叶式主动脉瓣中会出现椭圆化现象,从而降低了它的耐久性和瓣周的密封性。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非对称式人工介入瓣膜,旨在提高介入瓣的耐久性和降低瓣周漏发生的风险。方法分别建立椭圆率为0.1、0.2、0.3的非对称式人工介入瓣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两种情况(有斑块参与和没斑块参与)研究非对称式介入瓣在二叶式主动脉瓣(瓣环椭圆率为0.2)中的力学行为。结果在不考虑瓣叶钙化的情况下,瓣膜椭圆率为0.1的椭圆瓣膜的假体瓣叶最大应力(0.5205 MPa)最小,比常规圆形瓣膜对应值(0.6096 MPa)低了14.62%,有效提高了假体瓣膜的耐久性;前者的瓣周漏面积(12.4640 mm^(2))比后者(10.8286 mm^(2))降低了13.12%;在考虑瓣叶钙化的情况下,椭圆率为0.3的椭圆瓣膜的植入效果最佳,其假体瓣叶的最大应力和瓣周漏面积分别为0.641 MPa和9.4113 mm^(2),比常规圆形瓣膜的对应值分别降低了5.18%和39.57%。结论非对称式人工介入瓣的合理选择能有效提高其在二叶瓣中的耐久性和密封性;在不考虑瓣叶钙化的情况下,选择椭圆率小于瓣环椭圆率的介入瓣植入效果较好;当考虑瓣叶钙化时,选择椭圆率大于瓣环椭圆率的介入瓣植入效果更好。本研究为个性化高性能二叶式主动脉瓣的结构设计及临床上人工介入瓣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 介入 叶钙化 周漏 椭圆率 对应值 假体
原文传递
左心瓣膜手术行不同方法的三尖瓣成形术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蒙伟平 谭宁 +2 位作者 简文靖 吴明健 韦江波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手术采取不同方法进行三尖瓣成形术对患者术后三尖瓣反流情况、心功能的影响及手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23年3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手术采取不同方法进行三尖瓣成形术对患者术后三尖瓣反流情况、心功能的影响及手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23年3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均为41例。常规组采用单纯缝线瓣环成形术,试验组采用三尖瓣整形环成形术,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三尖瓣反流情况、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术前及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轻度三尖瓣反流患者占比高于常规组,重度患者占比低于常规组;NYHA心功能Ⅱ级患者占比高于常规组,Ⅳ级患者占比低于常规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LVEDD及LVEDV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LVEF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缝线瓣环成形术,三尖瓣整形环成形术能够改善术后患者三尖瓣反流情况和心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膜手术 单纯缝线成形术 三尖整形成形术 三尖反流 心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