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分析——基于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
1
作者 李毅 何宇娟 肖腊梅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1期56-62,共7页
为助推以长沙为核心的环长株潭城市群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选取环长株潭城市群2010—2021年的发展数据,从突破性创新支持、创新管理、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等5个维度构建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SMIOE评价模型,采用信息贡献率分析... 为助推以长沙为核心的环长株潭城市群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选取环长株潭城市群2010—2021年的发展数据,从突破性创新支持、创新管理、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等5个维度构建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SMIOE评价模型,采用信息贡献率分析法,遴选确定17个核心评价指标,使用“交叉熵权-TOPSIS”法测算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突破性创新能力指数。研究结果发现,SMIOE评价模型能客观反映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的真实水平,环长株潭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总体不均匀、发展水平较低,除长沙、株洲、衡阳外,2010—2021年间,其他5个城市指数分别呈“M”型和倒“V”型下降;突破性创新能力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于湖南东北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树立全域创新、协同创新和重点创新等3个方面理念,提出环长株潭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议,为促进环长株潭城市群创新群落早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突破性创新 能力评价 SMIOE模型 交叉熵权-TOPSIS
下载PDF
多维要素流视角下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晶晶 谭雪兰 +2 位作者 余航菱 周舟 王卫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有助于解析城市发展驱动力,减弱城市极化现象,本研究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多维网络度量模型和隶属度模型测定环长株潭城市群内外部空间网络联系强度,分析其网络特征与作用方向,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城市群... 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有助于解析城市发展驱动力,减弱城市极化现象,本研究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多维网络度量模型和隶属度模型测定环长株潭城市群内外部空间网络联系强度,分析其网络特征与作用方向,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城市群空间格局与板块效应。结果表明:(1)内外部总体多维要素网络表现相对一致,联系强度以长沙为中心逐渐向外圈降低。(2)在省内要素网络中,长沙市“一城独大”态势明显;在省际网络中,岳阳市在多维要素网络中表现突出,与武汉都市圈联系密切。(3)环长株潭城市群点度中心度内外部网络差异大,整体网络中介水平低,不利于吸引外部要素交流。其内部综合联系空间网络分为4个凝聚子群,外部综合网络仅分为2个凝聚子群。表明环长株潭城市群仍是以内部联系为主,对外连通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联系 要素流 空间网络结构 环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变化分析
3
作者 孙颖 杨君 +4 位作者 袁淑君 唐兴隆 刘畅 王义博 孟媛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209,231,共9页
探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有助于推动区域自然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生态环境管理。基于多源数据,选取碳固持、粮食供应、产水和土壤保持4项生态系统服务,运用InVEST模型、ESDR、局部自相关指数等方法,对比分析2000、2010年和2020年环长株... 探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有助于推动区域自然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生态环境管理。基于多源数据,选取碳固持、粮食供应、产水和土壤保持4项生态系统服务,运用InVEST模型、ESDR、局部自相关指数等方法,对比分析2000、2010年和202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时空变化及空间匹配特征。结果表明:1)各项生态系统服务总供给>总需求,碳固持供给量下降,粮食供应、产水和土壤保持供给量上升,4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上升。2)碳固持供需比下降,产水供需比上升,粮食供应和土壤保持供需比基本保持不变。城镇建成区的碳固持、粮食供应和产水呈赤字状态,其他区域呈盈余状态;土壤保持赤字区集中在洞庭湖平原。3)除土壤保持以低低空间匹配为主,碳固持、粮食供应、产水服务的空间错位现象突出,高低空间错位主要分布在生态基底较好的山地丘陵区,低高空间错位主要分布在各城区。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和自相关分析结果,提出资源开发与保护建议,全面提升研究区各项生态容量,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与 空间匹配 InVEST模型 环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经济—交通运输—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兆峰 黄冬春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8,共9页
为了促进旅游、交通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推动城市群健康持续发展,本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构建旅游经济—交通运输—城镇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评估2009—2019年的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 为了促进旅游、交通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推动城市群健康持续发展,本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构建旅游经济—交通运输—城镇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评估2009—2019年的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环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城镇化发展水平更具优势,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出现明显的波动变化特征,且发展相对滞后;(2)三个系统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数值总体变化较大,在空间上存在核心极化和“中心—外围”的结构特征,长沙的优势明显;(3)旅游经济系统是制约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系统,旅游经济效益、交通客运能力、交通运输设施和经济城镇化对城市群协调发展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交通运输 城镇化 耦合协调 影响因子 环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发展潜力评估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傅晓华 郑清星 傅泽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0-34,共15页
绿色发展潜力是维系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子。通过选取资源承载力、环境支撑力、社会响应力和经济发展力4个准则层构建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发展潜力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法对2011—2... 绿色发展潜力是维系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子。通过选取资源承载力、环境支撑力、社会响应力和经济发展力4个准则层构建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发展潜力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法对2011—202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并基于GM(1,1)模型科学预测其未来5年绿色发展潜力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发展潜力受城镇化率和经济密度等基础指标显著影响,说明城市群绿色发展中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尤为关键,同时应与资源环境协同并进;2)2011—202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发展潜力呈波动攀升的演变趋势,但环境支撑力子系统呈现略微的波动下降趋势;3)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区域潜力水平不平衡,在社会响应力和经济发展力方面出现长沙“一枝独秀”局面;4)根据城市群2021—2025年绿色发展潜力预测得出,社会响应潜力子系统的上升态势最为显著,经济发展子系统与城市群绿色综合发展潜力将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而资源承载力与环境支撑力子系统将处于相对停滞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绿色发展潜力 评估 预测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技术创新效率测度及空间分异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孟钧 刘柏建 +1 位作者 王青娥 蔡超勋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2-126,135,共6页
研究目的:环长株潭城市群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其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和探讨,有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整合与协同发展。本文就测度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其时序发展特征展... 研究目的:环长株潭城市群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其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和探讨,有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整合与协同发展。本文就测度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其时序发展特征展开研究,并研究其空间演化、区域差异、空间关联格局。研究结论:(1)环长株潭城市群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处于增长趋势,核心城市的技术创新效率领先于外围城市;(2)技术效率进步是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因素;(3)对各城市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类型进行了划分,揭示了不同类型城市技术创新发展差异;(4)环长株潭城市群技术创新效率表现为“东南-中北-西南”递减的空间分异格局,各城市效率差距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变化趋势,空间关联表现为“核心强、外围弱”的特征,存在“强者愈强”的空间关联现象;(5)本研究成果可从要素配置、创新协同、要素流动等方面为区域技术创新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区域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效率 超效率SBM-DEA模型 空间分异
下载PDF
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7
作者 刘柏建 王孟钧 《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7期86-92,共7页
为分析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并揭示影响因素作用的空间效应,文章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运用超效率SBM-DEA模型测度2016—2020年城市群的技术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环... 为分析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并揭示影响因素作用的空间效应,文章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运用超效率SBM-DEA模型测度2016—2020年城市群的技术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环长株潭城市群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整体上升趋势明显,但内部差距也逐渐增大;数字化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支持对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力资源的作用不显著,而研发投入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负向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负向溢出效应,数字化水平、产业结构、政府支持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文章从资源管理、核心引领、数字化发展、创新协调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技术创新效率 超效率SBM-DEA 空间杜宾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人口重心演变路径及其预测分析
8
作者 李春红 陈培红 王鹏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2期10-14,共5页
根据2011—202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年末常住人口数据,采用GIS重心模型,分析近1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人口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灰色模型,预测未来5年内人口变化。结果显示:近10年内长沙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株洲市和娄底市缓慢增加,衡阳市人口数... 根据2011—202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年末常住人口数据,采用GIS重心模型,分析近1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人口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灰色模型,预测未来5年内人口变化。结果显示:近10年内长沙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株洲市和娄底市缓慢增加,衡阳市人口数量急剧下降,湘潭市、益阳市、岳阳市和常德市人口数量缓慢下降。在空间变化方面,环长株潭城市群2011—2020年人口重心整体向东偏移,其中2012—2015年向东南偏移,且偏移量最大。预测长沙市、株洲市和娄底市未来5年内人口数量会持续增加,衡阳市、湘潭市、益阳市、岳阳市和常德市未来5年内人口数量会逐年下降。此研究为城市群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人口重心 灰色模型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中长沙经济辐射能力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玲 《上海城市管理》 2023年第1期68-75,共8页
运用断裂点模型测算2016—2021年长沙在环长株潭城市群中的经济辐射范围和辐射能力,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长沙经济辐射力的关键因素进行实证回归,找出提升长沙经济辐射力的主体思路。结果显示:长沙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唯一的经济辐射源且辐... 运用断裂点模型测算2016—2021年长沙在环长株潭城市群中的经济辐射范围和辐射能力,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长沙经济辐射力的关键因素进行实证回归,找出提升长沙经济辐射力的主体思路。结果显示:长沙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唯一的经济辐射源且辐射范围基本保持稳定,长沙对湘潭的辐射力最强并增长最快。正向影响长沙经济辐射力因素依次是消费水平差异、金融资本差异和公共文化服务差异;相反,旅游收入、信息通信技术、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等差异不利于最大化经济辐射力。基于此,需健全环长株潭城市群和长株潭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推进长沙“三大中心”建设,有效弱化城市群内“三大差异”,强化国家自创区的示范辐射带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经济辐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产业转移与土地利用的耦合作用机理及协调度评价——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莉君 刘友金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7-144,共8页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空间探索分析法评价环长株潭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环长株潭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高,大多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空间探索分析法评价环长株潭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环长株潭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高,大多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时间上,2005-2017年八个城市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均朝着协调的方向呈稳定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出“以长沙为中心,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差距不断缩小,且在发挥系统整体功能上还有协调发展和深度合作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式转移 土地集约利用 耦合协调度 环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知识溢出环长株潭城市群创新网络演化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天祥 许娟 廖莎 《商学研究》 2017年第4期120-127,共8页
完善区域创新网络和提高知识溢出效应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以环长株潭城市群知识溢出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和Gephi软件方法,利用2005~2014年工程机械类发明专利的合作申请和引用数据构建创新网络,从空间、产业和... 完善区域创新网络和提高知识溢出效应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以环长株潭城市群知识溢出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和Gephi软件方法,利用2005~2014年工程机械类发明专利的合作申请和引用数据构建创新网络,从空间、产业和组织三个维度分析其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和演变规律。研究发现:第一,环长株潭城市群创新网络从无到有,处于初级阶段,创新产出和空间溢出水平较低;第二,创新网络在空间上呈现以长沙为核心,其他节点围绕长沙形成"核心-边缘"的分布模式;第三,知识和技术溢出集中在工程机械及相关产业,表现出以MAR溢出为主,正处于从MAR溢出向Jacobs溢出过渡的阶段;第四,形成以大学和大型科技企业为核心节点的产学研关系网络,但与政府、金融和中介机构关系不够紧密。创新网络演化受经济实力、吸收能力、交通网络、组织差异和社会文化关系等多因素驱动,知识溢出并不是单纯呈距离衰减趋势。最后提出完善创新网络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创新网络 环长株潭城市群 Gephi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65,135,共6页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以环长株潭城市群8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进行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状况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密度高,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紧密;网络...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以环长株潭城市群8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进行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状况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密度高,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紧密;网络中心势较高,城市群网络化结构明显;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协同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基于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社会网络分析 引力模型 经济网络结构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旅游竞合与定位——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一体化背景下的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世敏 祝丹 张采青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9-94,68,共7页
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成为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重要的新兴增长极,环长株潭城市群应主动融入其中。区位优势明显、旅游经济联系强化以及区内一体化程度较高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参与区域合作的优势,但同时也呈现出旅游资源同质化、客源分... 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成为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重要的新兴增长极,环长株潭城市群应主动融入其中。区位优势明显、旅游经济联系强化以及区内一体化程度较高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参与区域合作的优势,但同时也呈现出旅游资源同质化、客源分流,旅游市场发展不均衡的竞争态势。因此,环长株潭城市群可以以"名人故里,生态休闲"特色定位,采取规划对接、资源整合、品牌共创、交通共联、信息共享、机制创新等旅游发展对策,以期更好地融入长江中游集群一体化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旅游竞合 定位 江中游城市 一体化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发展响应强度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世敏 贺雪阳 《城市学刊》 2017年第2期8-15,共8页
借鉴PSR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的响应机制进行定性分析,用修正弧弹性系数建立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发展响应强度测度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标法对环长株潭城市群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运算,研究发现:环长株... 借鉴PSR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的响应机制进行定性分析,用修正弧弹性系数建立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发展响应强度测度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标法对环长株潭城市群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运算,研究发现: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市州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的响应强度极度不平衡,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波动强度排序依次为益阳市、湘潭市、株洲市、岳阳市、常德市、长沙市、娄底市、衡阳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旅游业 响应强度 环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物流竞争力评价与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莉 司文峰 《物流技术》 2015年第18期43-45,55,共4页
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依据2007-2013年度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物流竞争力进行动态比较,基于聚类分析揭示城市群物流发展层级,构建物流竞争力评价体系,最后提出相应的提升建议。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城市物流竞争力 评价体系 比较分析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舜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38-48,共11页
探讨城市群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其动因,对促进城市群地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结合ArcGIS等技术手段,对环长株潭城市群2010-2019年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化及其影响机制进行... 探讨城市群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其动因,对促进城市群地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结合ArcGIS等技术手段,对环长株潭城市群2010-2019年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化及其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缩小,空间上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县域(“高-高”和“低-低”)呈空间集聚现象;二产占比、人均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则具有负向抑制作用,且不同影响因子在不同地区的影响大小存在差异,整体上南北差异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经济差异 时空格局 环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克修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73-77,81,共6页
环长株潭城市群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城乡一体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环长株潭城市群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城乡一体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城乡一体化发展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模式体系构建探讨
18
作者 李伟舵 谭筱南 李君安 《中国集体经济》 2012年第04X期15-16,共2页
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已处于实质性推进阶段,但目前制约该区域经济体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就是城市化率相对滞后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试图通过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环长株潭城市群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模式体系,以充分调动一切社会力量... 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已处于实质性推进阶段,但目前制约该区域经济体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就是城市化率相对滞后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试图通过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环长株潭城市群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模式体系,以充分调动一切社会力量来共同解决这一区域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问题。在文章中,笔者首先分析构建环长株潭城市群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模式体系的必要性,然后着力探讨该模式体系的框架及组成部分,并进一步分析该模式体系运行的机理,最后针对该体系的特点提出相关的措施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农村人口 转移模式 构建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空间特征与成本分析
19
作者 邓吉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6期236-240,共5页
在分析环长珠潭城市群农业转移人口数量、人口输入和输出等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并对市民化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市民化分担责任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1)环长株潭城市群人口市民化人均总成... 在分析环长珠潭城市群农业转移人口数量、人口输入和输出等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并对市民化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市民化分担责任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1)环长株潭城市群人口市民化人均总成本为16.43万元,其中人均社会保障成本为2 393元,人均城市生活成本为10 611元,人均住房成本为116 955元,人均基础设施成本为30 228元,人均教育成本为1 565元,人均机会成本为2 542元。(2)按2010年价格水平测算,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分担责任为政府分担84 402元,企业分担37 059元,个人分担167 062元,三者的分担比例为50.52∶22.18∶27.30。(3)中央和地方的分担责任为中央政府分担28 523元,地方政府分担85 618元,二者的分担比例为33.31∶66.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市民化 空间特征 成本分析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周作江 周国华 +1 位作者 唐承丽 陈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93,共5页
基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产出效益、生态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2001年、2005年、2008年、2011年4个时点的8个地级市建... 基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产出效益、生态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2001年、2005年、2008年、2011年4个时点的8个地级市建成区土地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将评价结果划分4种土地集约利用类别,进而研究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时间演变。整个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长沙始终处于集约利用水平,且与其他城市保持一定差距;株洲和湘潭基本保持在较集约利用水平;岳阳、常德和娄底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上升;衡阳和益阳的土地集约利用处于低水平波动状态。(2)空间演变。整个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东部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西部地区,且以长沙为中心向北、向南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时空演变 主成分分析法 熵值法 环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