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6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把脉浙江民间融资,引导现代法治金融——“民间融资引导与规范”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有星 徐雅婷 +2 位作者 李龙政 陈飞丹 范俊浩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4,160,共4页
浙江省法学会金融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暨"民间融资引导与规范"研讨会于2010年11月28日在杭州之江饭店隆重举行。本次会议得到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的支持。会议就民间融资的性质、监管主体、监管措施、信息收集、备案制度设计、
关键词 浙江省人民政府 民间融资 金融工作 研讨会综述 引导 现代法治 2010年 法学研究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缺陷与现代法治理念的建构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培志 赵福江 王秀英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7-160,共4页
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在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根深蒂固并暴露出诸多缺陷,严重制约着我国实现法制现代化和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克服传统法律文化的弊端,建构现代法治理念,对我国实现法制现代... 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在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根深蒂固并暴露出诸多缺陷,严重制约着我国实现法制现代化和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克服传统法律文化的弊端,建构现代法治理念,对我国实现法制现代化和建设法治国家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专制 法律文化 现代法治理念 中国 法律制度
下载PDF
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的冲突与互动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晋藩 焦利 《新视野》 CSSCI 2003年第5期51-54,共4页
中国自清末变法修律以来,发达国家的法律典章制度纷至沓来,法律移植工作可谓阔步前行;而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的融合却步履维艰。传统的家国本位、集权观念无疑阻却了中国行政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步伐,但其“为政以德”、“援法而治... 中国自清末变法修律以来,发达国家的法律典章制度纷至沓来,法律移植工作可谓阔步前行;而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的融合却步履维艰。传统的家国本位、集权观念无疑阻却了中国行政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步伐,但其“为政以德”、“援法而治”等思想仍足以资鉴今人。正是传统与现代之间冲突与互动的矛盾运动促进了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律文化 现代法治理念 冲突 中国 民主 专制
下载PDF
现代法治视野中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念胜 廖瑜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11期217-219,共3页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是我国的一项司法政策。现代法治要求法律适用应以不断丰富、发展全体公民基本人权的内容为目标,绝不能将法与理对立起来,绝不能对法律做出根本背离社会绝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常识、常理、常情的解释...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是我国的一项司法政策。现代法治要求法律适用应以不断丰富、发展全体公民基本人权的内容为目标,绝不能将法与理对立起来,绝不能对法律做出根本背离社会绝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常识、常理、常情的解释。社会基本伦理是判断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依据,司法人员只有以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常识、常理、常情解释法律、适用法律才可能真正实现两个效果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效果 社会效果 社会基本伦理 现代法治 基本人权
下载PDF
论现代法治信仰的培植 被引量:6
5
作者 莫敏 周双娥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1期76-78,共3页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精神意蕴就是社会成员内在性的法律信仰。我国要实现法治化 ,首先必须树立个人乃至全社会普遍的法治信仰。
关键词 法治信仰 法治精神 现代法治 现代法律 法律信仰 社会法 法治 教育 中国 重要途径
下载PDF
先秦儒家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契合与冲突 被引量:3
6
作者 范高社 高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70,共5页
先秦儒家文化对国人有着深远复杂的影响,并进而影响着现代中国社会的法治建设进程。先秦儒家提出的民本、公平、慎刑、预防犯罪等思想,与现代法治精神高度相契合;而其强调的无讼、德主刑辅、等级、义务本位等思想,则与现代法治精神有所... 先秦儒家文化对国人有着深远复杂的影响,并进而影响着现代中国社会的法治建设进程。先秦儒家提出的民本、公平、慎刑、预防犯罪等思想,与现代法治精神高度相契合;而其强调的无讼、德主刑辅、等级、义务本位等思想,则与现代法治精神有所背离和冲突。在构建现代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既要积极汲取先秦儒家思想中与现代法治精神相契合的精华理念,又需克服其与现代法治理念相冲突的过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文化 现代法治精神 文化的契合和冲突
下载PDF
现代法治的形式理性品格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增基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3-6,共4页
现代法治的基本品格是形式理性与形式正义。法律的普通适用性应理解为法律对社会公众和官员们的普遍一致的适用 ,因而它是现代法的固有品格。法律的普遍性、至上性和运作的可靠性这些“形式主义”的特征不仅仅是现代法治的外部特征 ,而... 现代法治的基本品格是形式理性与形式正义。法律的普通适用性应理解为法律对社会公众和官员们的普遍一致的适用 ,因而它是现代法的固有品格。法律的普遍性、至上性和运作的可靠性这些“形式主义”的特征不仅仅是现代法治的外部特征 ,而且它们与形式平等、形式正义这种价值取向是相统一的 ,是形式正义这种价值倾向的体现与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法治 形式理性 形式正义 品格
下载PDF
论现代“追赶型”法治———东亚与南亚现代法治的特殊性 被引量:8
8
作者 温晓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28,共6页
西方“现代法治”局限性,它并非是“唯一中心”的法治模式。东亚与南亚现代“追赶型”法治的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但如何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克服自身障碍。
关键词 现代法治 “追赶型”法治 特殊性
下载PDF
中国法律伦理化传统及其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宫宏祥 啜瑞志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11期68-71,共4页
中国传统法律具有伦理法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十恶"、特权法以及男尊女卑。儒家的"礼"制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法的思想根源,儒家用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五伦"规范社会等差关系,用"礼"... 中国传统法律具有伦理法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十恶"、特权法以及男尊女卑。儒家的"礼"制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法的思想根源,儒家用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五伦"规范社会等差关系,用"礼"作为维护社会等差关系的工具,形成中国传统法律意识。批判和改造传统法律意识,确立现代法律观念、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伦理 中国传统 现代法治 影响
下载PDF
论现代法治框架下的警察行政权 被引量:9
10
作者 翁里 胡人斌 《行政与法》 2004年第9期33-36,共4页
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增进公共福利,必须赋予警察在社会管理方面一定的公权力,这种权力即为警察行政权。警察行政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直接面对着人民的个人生活,其行使如果越过必要的界限,极易造成对公民私权利的侵害。把警察行政权的... 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增进公共福利,必须赋予警察在社会管理方面一定的公权力,这种权力即为警察行政权。警察行政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直接面对着人民的个人生活,其行使如果越过必要的界限,极易造成对公民私权利的侵害。把警察行政权的行使纳入现代法治的框架,对其的运行强调法律、比例、程序、制约、救济等法治原则,重视行政相对人的能动作用,加强对警察机关及其警务人员行使警察行政权的行为—公安行政行为的监督,将会有效地防止警察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法治 警察行政权
下载PDF
“普法”的重点是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被引量:4
11
作者 莫于川 《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2-154,共3页
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开创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历程。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从普及法律常识到普及法律知识,它伴随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五五普法”将走向何方,为世人所瞩目。... 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开创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历程。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从普及法律常识到普及法律知识,它伴随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五五普法”将走向何方,为世人所瞩目。如何树立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理念,将成为新一轮“普法”的重点,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内容、形式到要求,都将发生重大的转变。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委党校的几位法学专家,就中国“普法”问题开展一次笔谈,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这次笔谈的要目如下:□中国“普法”二十年:回顾与前瞻□“普法”的重点是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现代法治观念□从“受体”的立场与视角看“普法”的限度□二十年“普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法治观念 普法 干部 领导 法制宣传教育 成效显著
下载PDF
略论儒家法律思想与现代法治思想的冲突与融合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庆鸣 喻惠贤 《创新》 2011年第2期71-74,127,共4页
从西汉"引礼入法"到清末"礼法之争",两千多年来,儒家法律思想一脉相承地在我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虽然现代法治思想与儒家法律思想呈现出较大的冲突,但时代的发展也表明,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合理... 从西汉"引礼入法"到清末"礼法之争",两千多年来,儒家法律思想一脉相承地在我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虽然现代法治思想与儒家法律思想呈现出较大的冲突,但时代的发展也表明,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合理成分使它具有无限生命力,并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与现代社会发展的深层需求相融合。反思儒家法律思想与现代法治思想的深层融合点,挖掘传统法律文化鲜活的现实作用,对我国当代法治建设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儒家法律思想 现代法治思想
下载PDF
公民主体意识与建设现代法治国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三秀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公民主体意识是体现我国法制现代化精神的一种特殊法律意识,对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全社会确立公民主体意识正面临诸多矛盾、冲突,目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走出这一困境。
关键词 公民主体意识 现代法制国家 法制现代 现代法治国家 公民主体地位 法律制度 法律文化 法制教育
下载PDF
殊途同归:“无讼”与现代法治精神之间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秀萍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5年第5期62-66,共5页
“无讼”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价值取向之一,是当时自然社会条件和社会结构的必然选择。它与现代法治精神具有同样的历史合理性,体现了不同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以秩序与公正为主题的社会理想的共同追求,但它们在社会现实中有着不同... “无讼”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价值取向之一,是当时自然社会条件和社会结构的必然选择。它与现代法治精神具有同样的历史合理性,体现了不同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以秩序与公正为主题的社会理想的共同追求,但它们在社会现实中有着不同的实践模式。在不同的实践模式中形成了不同的观念:对人的信任与对法的信仰。鉴此,寻求二者契合,进行适度宽容的制度设计,理性选择现代法治建设之路,当是一种明智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讼 价值取向 法治精神 现代法治精神 “无讼” 殊途同归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社会结构 社会条件 历史合理性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现代法治建设的关系探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亚利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25-28,共4页
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与依法治国的现代法治精神相契合。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现代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方针。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及其意义,才能实现法律价值取向的转换和创新,推动立法重点作出调整和政府依法行政。另... 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与依法治国的现代法治精神相契合。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现代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方针。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及其意义,才能实现法律价值取向的转换和创新,推动立法重点作出调整和政府依法行政。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等目标和原则,要通过现代法治建设来实现和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推进 现代法治建设 制度保障
下载PDF
形式理性、数学思维与现代法治的实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建国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3-127,共5页
现代法治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形态,其主要特征就是可以预期、可以预测,从而能够带来一种社会治理的确定性。现代法治发轫于近代西方,通过回顾和反思近代西方法治的实现机制,可以发现:只有形式合理化的法律制度才能够保证现代法治的实现,而... 现代法治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形态,其主要特征就是可以预期、可以预测,从而能够带来一种社会治理的确定性。现代法治发轫于近代西方,通过回顾和反思近代西方法治的实现机制,可以发现:只有形式合理化的法律制度才能够保证现代法治的实现,而近代西方形式理性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数学思维,从而也就决定了只有通过数学思维所构筑的法律制度才能实现形式合理化。由此,也表明了形式理性、数学思维与现代法治的实现之间存在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理性 数学思维 现代法治
下载PDF
现代法治理念下的国家公职人员德性培育 被引量:3
17
作者 秦洁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22,共6页
当前我国持续推进深化改革进程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表明,我国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传统行政的管制状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时期新公共管理的管理状态两个阶段后,已进... 当前我国持续推进深化改革进程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表明,我国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传统行政的管制状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时期新公共管理的管理状态两个阶段后,已进入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达到国家有效治理的新阶段。这一阶段是政府自身治理模式的变革,既要完善理性官僚制度,又要依法行政构建服务型政府,改革的双重目标都迫使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的主体——国家公职人员全面提升其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职人员 现代法治理念 治理能力 国家公务员 道德品质 政府伦理办公室 经济发展时期 双重目标 管理状态 公共管理活动
下载PDF
经典理论阅读与中国当下的法学教育——以作为德性法制的现代法治为主题展开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知文 《法学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161-171,共11页
讨论经典阅读对法学教育的意义可聚焦于以法治为主题而展开相关的话语与商谈建构。在当代法学视域中,诸如自然法学的经典理论为现代法治意识、法治理念和原则的巩固与传播积淀了诸多值得宣扬的叙述。从中国当下现实来看,德性法制的发... 讨论经典阅读对法学教育的意义可聚焦于以法治为主题而展开相关的话语与商谈建构。在当代法学视域中,诸如自然法学的经典理论为现代法治意识、法治理念和原则的巩固与传播积淀了诸多值得宣扬的叙述。从中国当下现实来看,德性法制的发展和现代法治的构建确需包括自然法理论在内的经典理论对当下法律实践和法学教育的持续性支持与浸润。中国法学教育要综合地揭示和传授有关法律或法治的全部图景。经典理论的研读无疑可以给法科学生带来不同理论范式和语境脉络下的有关法律秩序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理论阅读 法学教育 现代法治 法律职业
下载PDF
共存与互生──现代法治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融合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2-96,共5页
理论界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多持批判的态度,并认为其对于现代法制建设无多大意义,笔者并不认同。本文在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探讨现代法治与传统法律文化理论上共存的可能性,及其在现实中共存的复杂性,得... 理论界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多持批判的态度,并认为其对于现代法制建设无多大意义,笔者并不认同。本文在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探讨现代法治与传统法律文化理论上共存的可能性,及其在现实中共存的复杂性,得出二者必将融合的结论,并提出法律应当体现人伦关怀,加强法律的内在强制力,注重民间道德规范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法治 传统法律文化 共存 互生 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