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现代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研究技术进展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翟世奎
李怀明
于增慧
于新生
-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69-776,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的深海过程和深海记录"(编号:G20000785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冲绳海槽中部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编号:40306009)资助
-
文摘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涉及到高温高压环境,异常的热液环境使得传统的深海调查研究方法已远不能满足热液活动研究的需要。直视采样技术、深潜器技术、定点监测技术、保真采样技术及模拟实验技术等成为近年来国内外致力发展的热液活动调查研究技术。在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研究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已有技术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我国在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技术发展的迫切性和应优先发展的技术。
-
关键词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
海底工作网
西北太平洋海底时间序列观测网计划
-
Keywords
Seafloor hydrothermal activity
Seafloor network
NEPTUNE project.
-
分类号
P71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8.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
-
题名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区的分布与构造环境分析
被引量:15
- 2
-
-
作者
栾锡武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31-938,共8页
-
基金
中国大洋协会"十五"计划项目"热液柱与南极底流对富钴结壳成因的控制作用"(编号:DY105 01 6)资助
-
文摘
对全球490多个热液活动区的三维空间分布和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对发育热液活动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种构造环境发育热液活动的频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已有的统计数据指出了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并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区主要沿大洋中脊、弧后盆地和板内火山分布,并主要限于40°N和40°S中、低纬度带之间,水深集中在1300~3700m之间。出现热液活动概率最高的水深为2600m,其次为1700m、1900m、2200m、3000m和3700m,平均水深为2532m。扩张轴的中轴谷、海底火山口及不发育中轴谷的扩张脊是发育热液活动的主要构造背景。并提出,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总是出现在构造活动的部位,但并不是构造活跃的部位就发育热液活动。热液活动的发育和构造并不直接相关但却和岩浆发育密切相关。热液活动的发育在位置上受控于岩浆活动,在时间上,它发生在岩浆活动结束后,是强烈的热膨胀、热冷缩后的释热形式。
-
关键词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
分布
构造环境
岩浆活动
-
Keywords
Hydrothermal activity
Distribution
Tectonic Setting
Magma activity.
-
分类号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
-
题名一种新型的现代海底热液环境模拟实验装置设计
- 3
-
-
作者
李怀明
翟世奎
陶春辉
于增慧
-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69,共5页
-
基金
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及其成矿环境模拟实验技术"(2004AA615020)
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大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体形成演化机制的数值模拟"(JG0903)
-
文摘
已有的海底热液活动模拟实验装置主要通过控制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实现热液活动环境下的水岩反应实验,随着近年来对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程度的逐渐深入以及热液保真采样器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必要设计新型的海底热液活动模拟实验装置。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模拟海底热液环境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主体由两个圆柱形钛合金舱体对接而成,利用加热装置、加压装置、流体输入装置以及相应的计算机装置控制实验舱体内的环境参数(温度和压力等)和流体状态,实验舱体的侧壁和两端都根据需要设计了连接环境和化学探测传感器的接口。试验结果表明该实验装置能够进行海底热液活动环境下的水岩反应实验和热液羽状体的扩散模拟实验,同时可实现与我国自行研制的热液保真采样器的连接。
-
关键词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
模拟实验装置
水岩反应
-
Keywords
modern hydrothermal activity
experimental device
hydrothermal sampler with fidelity
water-rock interaction
-
分类号
P71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8.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