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山玉石沟橄榄岩岩浆作用的记录和铬铁矿的成因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振兴 牛耀龄 +4 位作者 刘益 孙文礼 陈硕 李继永 张国瑞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15,共15页
祁连山玉石沟蛇绿岩型铬铁矿是典型的高铬型铬铁矿床。通过对玉石沟铬铁矿和橄榄岩围岩进行原位定距离采样研究表明:全岩高的MgO和低的SiO2含量指示这些蛇纹石化橄榄岩不是简单的部分熔融残余,而是经历了后期的熔体再富集作用。玉石沟... 祁连山玉石沟蛇绿岩型铬铁矿是典型的高铬型铬铁矿床。通过对玉石沟铬铁矿和橄榄岩围岩进行原位定距离采样研究表明:全岩高的MgO和低的SiO2含量指示这些蛇纹石化橄榄岩不是简单的部分熔融残余,而是经历了后期的熔体再富集作用。玉石沟近矿橄榄岩尖晶石(Cr#〉65)和铬铁矿尖晶石的矿物包裹体化学特征反映矿体和围岩形成于俯冲带上覆岩石圈地幔。距离矿体由近及远,赋矿围岩尖晶石化学成分(Cr#=43.9~77.2,TiO2=0.06%~0.34%)无规律变化。这说明高铬型铬铁矿体成矿所需铬并非来源于围岩,而是与玻安质熔体渗滤有关。尖晶石含水矿物包裹体仅赋存在玉石沟铬铁矿尖晶石与硅酸盐矿物接触部位附近可能揭示了玉石沟铬铁矿体的成因:成矿铬尖晶石在上侵的含水熔体与周围方辉橄榄岩的反应过程中形成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荚状铬铁矿 包裹体 玻安质熔体 玉石沟
下载PDF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仁布豆荚状铬铁矿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杨胜标 李源 +6 位作者 杨经绥 巴登珠 薄容众 李瑞保 刘成军 熊发挥 曹楚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3-553,共21页
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为目前国内铬铁矿储量最大的缝合带。本文报道了缝合带中段仁布蛇绿岩的豆荚状铬铁矿床,围绕矿床特征开展成因探讨,对缝合带的形成演化和成矿作用提供新制约。仁布蛇绿岩呈近东—西走向带状产出,主要由近30个大小... 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为目前国内铬铁矿储量最大的缝合带。本文报道了缝合带中段仁布蛇绿岩的豆荚状铬铁矿床,围绕矿床特征开展成因探讨,对缝合带的形成演化和成矿作用提供新制约。仁布蛇绿岩呈近东—西走向带状产出,主要由近30个大小不等的地幔橄榄岩体组成。地幔橄榄岩体主要为经历不同程度蛇纹石化的方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岩。在纯橄岩和方辉橄榄岩中发现多个不规则透镜状和团块状铬铁矿矿体,矿体长0.5~5 m,厚0.1~2 m,主要倾向为143°~245°,倾角为14°~70°;矿石以致密块状、浸染状和条带状为主,它们的尖晶石成分相近,Cr;(=100×Cr/(Cr+Al))为78.4~80.6,Mg;(=100×Mg/(Mg+Fe^(2+)))为45.8~72.6,属于高铬型;与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尖晶石相比,仁布矿石具有较高的Mn和Co,较低的Ni和Ga含量,平衡熔体具有玻安质熔体的亲缘性,指示它们源自俯冲带上(supra-subduction zone, SSZ)环境;矿石的包裹体以针状和粒状单斜辉石为主,暗示矿床形成经历了深部与浅部的地质过程。仁布铬铁矿矿床的空间分布、岩石组合以及矿石成分与缝合带东段的罗布莎铬铁矿床相似,认为它们保留了拉萨地体南缘弧前伸展的深部记录,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高铬型铬铁矿 俯冲带上 单斜辉石出溶片晶 玻安质熔体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东巧豆荚状铬铁矿特征及构造背景
3
作者 曹楚奇 杨经绥 +4 位作者 杨胜标 董玉飞 陈晓坚 熊发挥 卢雨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391-3410,共20页
早侏罗世东巧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班怒带)东段,蕴含较为丰富的豆荚状铬铁矿资源。东巧地幔橄榄岩主体由方辉橄榄岩组成,铬铁矿赋存在其内部的纯橄岩脉中。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均显示出弧前橄榄岩的特征。方辉橄榄岩中橄榄石的F... 早侏罗世东巧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班怒带)东段,蕴含较为丰富的豆荚状铬铁矿资源。东巧地幔橄榄岩主体由方辉橄榄岩组成,铬铁矿赋存在其内部的纯橄岩脉中。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均显示出弧前橄榄岩的特征。方辉橄榄岩中橄榄石的Fo值为89.8~92.2,斜方辉石的和单斜辉石的Mg^(#)值分别变化于89.7~92.0和92.7~95.1,铬尖晶石的Cr^(#)值(Cr^(#)=100×Cr/(Cr+Al))为60.8~75.9;纯橄岩中橄榄石的Fo值为91.7~92.5,斜方辉石Mg^(#)值变化于91.7~92.1,单斜辉石的Mg^(#)值变化于94.0~94.6,铬尖晶石的Cr^(#)值为69.0~83.1。铬铁矿主要呈致密块状和浸染状构造,其中铬尖晶石的矿物包裹体有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和铂族矿物等。矿石中的铬尖晶石与橄榄岩中的铬尖晶石相比,具有较高的Cr^(#)值(72.5~86.9)和Mg^(#)值(52.8~70.5),较低的Al_(2)O_(3)(6.25%~13.6%)、TiO_(2)(0.06%~0.16%)和Zn(518×10^(-6)~714×10^(-6)),属于高铬型铬铁矿,平衡熔体与玻安质熔体有亲缘性。方辉橄榄岩中铂族元素(PGE)总含量(14.01×10^(-9)~32.81×10^(-9))近似于原始地幔,IPGE(Os、Ir和Ru)/PPGE(Rh、Pt和Pd)的比值均大于1;纯橄岩的PGE总量(13.36×10^(-9)~16.08×10^(-9))略低于原始地幔,IPGE和PPGE富集程度近似;铬铁矿的铂族元素总量(108.4×10^(-9)~645.7×10^(-9))远远高于原始地幔和地幔橄榄岩中PGE的含量,且IPGE以及Rh相对原始地幔富集,而Pt和Pd相对亏损,具明显右倾特征的配分模式,指示东巧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形成过程经历了熔体抽取和交代作用。通过与全球典型豆荚状铬铁矿矿床的特征对比,认为班怒带的蛇绿岩应该有良好的铬铁矿成矿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巧豆荚状铬铁矿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铂族元素 包裹体 玻安质熔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