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3篇文章
< 1 2 1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患者临床分析
1
作者 刘成刚 陈丽鸿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866-2872,共7页
目的:总结并分析玻璃体积血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收治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78例玻璃体积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因、手术方式等临床特征、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脱盲率差... 目的:总结并分析玻璃体积血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收治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78例玻璃体积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因、手术方式等临床特征、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脱盲率差异及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效果。结果:纳入玻璃体积血患者共278例,男女比例为1.11:1,45~59岁人群患病比例最高(46.76%),80岁以上(0.01)和30岁以下(0.02%)人群患病比例最低;病程在2周内患者148例(53.24%),病程在3月内患者241例(86.69%);合并高血压102例(36.69%),合并糖尿病107例(38.4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98例(占比35.25%),外伤所致84例(占比30.22%),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36例(占比12.95%);实施玻璃体切除术中,填充硅油189例(67.99%),行黄斑前膜剥除94例(33.81%),行晶体摘除85例(30.58%);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明显提高(z = −9.73, P < 0.01),单眼盲率由术前88.13%降低为术后的43.53%。结论:玻璃体积血为眼科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玻璃体积血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主要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伤及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病因所致,玻璃体切除术能清除玻璃体积血,探查或复位视网膜,挽救患者视力,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积血 临床特征 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 视力结果
下载PDF
大量出血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行重水辅助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外引流术的疗效
2
作者 江恒 骆泓波 +2 位作者 郑青青 郦晓霞 刘辉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引起黄斑下大量出血行重水辅助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外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出血型PCV患者56例(56眼)。根据是否联合重水辅助下... 目的: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引起黄斑下大量出血行重水辅助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外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出血型PCV患者56例(56眼)。根据是否联合重水辅助下的巩膜外引流手术,将其分为单纯玻切组(28眼)与联合治疗组(28眼)。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息肉样血管病灶消退情况,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时的视力较基线均有所提高(均P<0.05);而单纯玻切组在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视力较基线下降(P<0.05),直至6个月和12个月才显著上升(P<0.05);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时的视力均优于单纯玻切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和单纯玻切组在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CMT较基线均显著下降(均P<0.05);在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联合治疗组的CMT均低于单纯玻切组(均为P<0.05)。治疗后6个月时,联合治疗组4例患者息肉样血管病灶基本消退,单纯玻切组1例息肉样血管病灶基本消退,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治疗后第12个月时,联合治疗组8例患者息肉样血管病灶完全消退,单纯玻切组4例息肉样血管病灶消退,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3)。治疗期间联合治疗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单纯玻切组有10例出现并发症,治疗后得以控制。结论:重水辅助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外引流手术相对单纯玻璃体切除术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视力,更显著地降低出血型PCV患者的CMT,出血引流更为彻底,术后黄斑下积血更少,术后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玻璃体切除手术 重水 巩膜外引流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干眼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治疗进展
3
作者 寇芃苑 黄雄高 赵楠楠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玻璃体切除术的问世解决了眼科界难以攻克且难治性眼底病的治疗,微创玻璃体切除术(MIV)是治疗眼底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临床中,患者在接受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出现干眼症状,包括流泪、异物感和视觉障碍等。我们推测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可能... 玻璃体切除术的问世解决了眼科界难以攻克且难治性眼底病的治疗,微创玻璃体切除术(MIV)是治疗眼底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临床中,患者在接受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出现干眼症状,包括流泪、异物感和视觉障碍等。我们推测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可能会损伤结膜及角膜上皮以及相关感觉神经,以及破坏泪膜而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影响眼表微环境,诱发或加重干眼症状。目前,对于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眼表变化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分析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术前、术中、术后不同因素对于眼表微环境的影响,并针对不同情况提供可采取的防治措施,以便于指导临床做好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减少术后罹患干眼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干眼 治疗
下载PDF
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王会艳 胡鹏 +1 位作者 蒋丽娟 黄英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46例(50眼)P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25眼)。对照...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46例(50眼)P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25眼)。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23 G PPV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康柏西普联合23 G 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2.47,P<0.05);观察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度数高于对照组(P<0.05);因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落实行的硅油填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23 G PPV治疗PDR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术后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 糖尿病 2型/并发症 玻璃体切除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晶状体脱位对眼压及角膜内皮的影响
5
作者 楚启萌 崔瑞 杨华鹏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晶状体脱位对眼压及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漯河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晶体脱位92例患者,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对比... 目的探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晶状体脱位对眼压及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漯河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晶体脱位92例患者,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对比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角膜内皮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92例患者眼压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例患者角膜内皮计数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3者有67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例患者出现葡萄膜炎反应8眼,早期角膜轻度水肿6眼,玻璃体积血1眼,高眼压1眼,给予相应保守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晶状体脱位患者的眼压,对角膜内皮造成的损伤较小,为人工晶状体悬吊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虽术后会出现较少的并发症,但经过相应的保守处理均恢复正常,不影响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段玻璃体切除 人工晶体悬吊术 晶体脱落 眼压 角膜内皮计数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及内界膜剥除术在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6
作者 秦剑莺 顾育红 周婷 《系统医学》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 探究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及内界膜剥除在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简称“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3年5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60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 目的 探究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及内界膜剥除在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简称“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3年5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60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实施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研究组(n=3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对比两组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平均视物变形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的BCVA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C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平均视物变形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和内界膜剥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治疗均具备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好,但在改善视网膜厚度方面,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及内界膜剥除术后更低,体现出一定优势,但临床还需更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根据患者实际给予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黄斑前膜剥除术 内界膜剥除 特发性黄斑前膜
下载PDF
开放性眼外伤患者行Ⅱ期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时机选择
7
作者 马春霞 杨霞霞 +4 位作者 田超伟 李曼红 胡丹 王雨生 张自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30-633,共4页
目的:观察开放性眼外伤不同时间点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以探讨Ⅱ期玻璃体手术的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22-06/2023-02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60例60眼,按Ⅰ期规范化急诊救治手术时间与Ⅱ期玻璃体... 目的:观察开放性眼外伤不同时间点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以探讨Ⅱ期玻璃体手术的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22-06/2023-02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60例60眼,按Ⅰ期规范化急诊救治手术时间与Ⅱ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不同间隔时间分为治疗组A(间隔时间≤14 d, 32例32眼)和治疗组B(间隔时间>14 d, 28例28眼)。治疗组A中眼球破裂伤16眼(50%),穿通伤13眼(41%),贯通伤3眼(9%);治疗组B中眼球破裂伤15眼(54%),穿通伤12眼(43%),贯通伤1眼(4%)。术后随访6 mo,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玻璃体切除手术前两组患者间视力无差异(P>0.05)。术后6 mo,治疗组A中10眼(31%)视力显著提高,21眼(66%)视力有效提高,1眼(3%)视力无改善;治疗组B中,5眼(18%)视力显著提高,16眼(57%)视力有效提高,7眼(25%)视力无变化,两组比较有差异(U=322.5,P=0.032)。治疗组A中继发性青光眼、硅油依赖、玻璃体再积血、眼球萎缩与治疗组B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组A术后随访未见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PVR),显著低于治疗组B(P<0.05)。结论:开放性眼外伤Ⅱ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Ⅰ期救治手术后2 wk内完成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开放性 Ⅱ期手术 玻璃体切除
下载PDF
抗VEGF药物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迟发性玻璃体出血的疗效
8
作者 冯琳 郑笑荣 +4 位作者 兴辰 王君兰 庞午 郭哲 张凤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术后迟发性玻璃体出血(LV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河北省眼科医院糖尿病眼病区收治的PDR玻璃体切除术后LVH患者45例共46只患...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术后迟发性玻璃体出血(LV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河北省眼科医院糖尿病眼病区收治的PDR玻璃体切除术后LVH患者45例共46只患眼。术后,患者均经观察或口服常规药物治疗2~4周,无效者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抗VEGF药物治疗无效者则行二次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将积血经口服药物治疗或自行吸收的10只患眼纳入A组,经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后吸收的28只患眼纳入B组,经二次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8只患眼纳入C组。比较不同治疗患者患眼第1次玻璃体切除术前视力、眼压,患眼第1次手术后1 d、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随访1年,观察不同治疗方法患者患眼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眼第1次玻璃体切除术前视力、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手术后1 d、治疗前及治疗后,3组患眼BCVA、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BCVA、眼压高于第1次手术后1 d(P<0.01);3组治疗后BCVA、眼压均低于治疗前(P<0.01),但3组治疗后与第1次手术后1 d BCVA、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3组患者患眼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眼内炎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促进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LVH积血吸收,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及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迟发性玻璃体出血 玻璃体切除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巩膜扣带术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RRD视网膜复位率及血清氨基酸和VEGF变化比较
9
作者 阮静雅 毛景璟 范银波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470-473,共4页
目的 研究巩膜扣带术(sclera buckling,SB)与玻璃体切除术(pars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 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 ent,RRD)视网膜复位率、血清氨基酸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目的 研究巩膜扣带术(sclera buckling,SB)与玻璃体切除术(pars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 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 ent,RRD)视网膜复位率、血清氨基酸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变化比较。方法 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RRD患者,共76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SB组38例(38只眼),PPV组38例(38只眼)。观察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的BCVA、黄斑未复位发生率,术前、术后1周的血清中氨基酸,术后12月的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均低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OCT提示:两组术前均累及黄斑区,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SB组中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下降幅度小于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组在术后12个月白内障进展方面(7.89%vs.60.53%)低于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SB在术后12个月白内障进展方面优于PPV组,PPV在术后1周减低谷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及VEGF水平及提高视网膜复位率,相较于SB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氨基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切除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的干预效果
10
作者 张冬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90-0193,共4页
探讨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中,采用手术室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患者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手术室护理,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探讨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中,采用手术室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患者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手术室护理,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中,采用手术室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控制患者的血糖情况,同时对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控制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具有重要作用,护理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 效果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11
作者 黄齐 陈晓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01-0004,共4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面具有挑战性。近年来,玻璃体切除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眼底情况,减轻视网膜牵拉和...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面具有挑战性。近年来,玻璃体切除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眼底情况,减轻视网膜牵拉和修复视网膜脱离,促进视网膜血管闭合,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再出血的发生。此外,玻璃体切除术具有较低的并发症风险,并且具备较高的手术成功率。本研究针对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主要是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原理着手,分析手术方式用于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同时针对一些联合手术方案的应用做一综述,通过综述技术的应用过程以及效果,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577nm微脉冲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12
作者 孙光丽 张苏 +2 位作者 覃雪 刘写写 姚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6-1000,共5页
目的:分析577nm微脉冲激光(SML)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6就诊于我院经玻璃体切除治疗的PDR患者,术后发生... 目的:分析577nm微脉冲激光(SML)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6就诊于我院经玻璃体切除治疗的PDR患者,术后发生DME患者29例3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单纯注射组患者14例14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治疗组患者15例16眼行黄斑区577nm微脉冲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12mo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以及治疗前、治疗12mo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fERG)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12mo BCVA(LogMAR)均较术前改善,CMT均较术前下降(均P<0.001)。单纯注射组治疗前及治疗6、12mo BCVA(LogMAR)、CMT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治疗12mo单纯注射组较联合治疗组振幅略低(23.02±3.13 vs 26.50±3.33μV/deg2),潜伏期延长(38.75±1.62 vs 34.21±3.06ms)(均P≤0.001)。随访12mo,单纯注射组注射康柏西普8.14±1.46次,联合治疗组5.05±1.51次(P<0.05)。结论:577nm微脉冲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有效缓解玻璃体切除术后DME患者的黄斑水肿、提高BCVA,并能改善黄斑区视功能,有效减少康柏西普注射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77nm微脉冲激光 康柏西普 黄斑水肿 玻璃体切除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白内障
13
作者 赵抒羽 何锦贤 +1 位作者 吴燕纯 梁先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77-2080,共4页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01/2022-09在佛山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儿童白内障患儿10例17眼,其中男5例9眼,女5例8眼;年龄3~9(平均4.50±1.20)岁...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01/2022-09在佛山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儿童白内障患儿10例17眼,其中男5例9眼,女5例8眼;年龄3~9(平均4.50±1.20)岁。所有患儿均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mo,观察患儿视力、眼压及术后1wk,1、6mo IOL表面色素沉积物、虹膜黏连、后囊晶状体物质增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无严重并发症。BCVA(LogMAR)术前为0.63±0.18,术后1wk,1、6mo分别为0.42±0.10、0.32±0.09、0.22±0.08(均P<0.001)。手术不同时间眼压比较无差异(P=0.125)。术后不同时间IOL表面色素沉积物,虹膜黏连,后囊晶状体物质增生发生率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1wk,1、6mo IOL表面色素沉积物发生率分别为3眼(18%)、1眼(6%)、1眼(6%),虹膜黏连发生率分别为0眼、1眼(6%)、2眼(12%),后囊晶状体物质增生发生率分别为0眼、0眼、2眼(12%)。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白内障安全有效,能有效预防前囊口撕裂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白内障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 前段玻璃体切除
下载PDF
早期玻璃体切除术与阿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对无黄斑水肿糖尿病性玻璃体积血远期疗效的对比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蓓 刘刚 +1 位作者 姚帮桃 陈旭剑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3期7-10,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早期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与玻璃体腔阿柏西普注药(Intravitreal aflibercept,IVA)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对无黄斑水肿(macualr edema,ME)糖尿病性玻璃体积血(diabetic vi... 目的:对比观察早期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与玻璃体腔阿柏西普注药(Intravitreal aflibercept,IVA)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对无黄斑水肿(macualr edema,ME)糖尿病性玻璃体积血(diabetic vitreous hemorrhage,DVH)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无黄斑水肿的DVH患者43例(43只患眼),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进行早期PPV联合PRP治疗的20例(20只患眼)为PPV组,进行IVA联合PRP治疗的23例(23只患眼)为IVA组。对比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及资料。结果:两组的术前各项临床资料相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1 mo,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均优于术前(P<0.05)。在术后1 mo、2 mo、3 mo、6 mo、12 mo,PPV组的BCVA均优于IVA组(P<0.05)。两组的玻璃体积血复发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早期PPV与IVA联合PRP治疗无黄斑水肿DVH的临床疗效均较好,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视力,且安全性较高。相较于IVA,早期PPV联合PRP可更加快速地取得良好的临床获益,视力持续稳定,且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复发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积血 黄斑水肿 早期玻璃体切除 玻璃体腔阿柏西普注药 全视网膜光凝 最佳矫正视力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玻璃体再积血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
15
作者 周天球 朱曦 施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55-59,共5页
目的 研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PPV)后玻璃体再积血(PVH)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PPV手术,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 目的 研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PPV)后玻璃体再积血(PVH)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PPV手术,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PVH分为PVH组与非PVH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VH的影响因素,并对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PDR患者PPV术后6个月内PVH发生率为13.46%(21/156)。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眼部激光治疗史、合并虹膜新生血管、收缩压、舒张压、视力、视野灰度值、黄斑厚度、PPV时间、术中激光光凝点数、术中填充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H组PDRⅥ期比例、合并增生视网膜牵引、糖化血红蛋白(HbAlc)、术后眼压均高于非PVH组(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R分期[OR=4.591(95%CI:1.997,10.550)]、合并增生视网膜牵引[OR=3.736(95%CI:1.626,8.586)]、HbAlc [OR=4.293(95%CI:1.868,9.867)]、术后眼压[OR=3.666(95%CI:1.595,8.425)]均为PDR患者PPV术后发生PVH的危险因素(P <0.05)。非PVH组预后优于PVH组(P <0.05)。结论 PDR患者PPV术后发生PVH的影响因素包括PDR分期、合并增生视网膜牵引、HbAlc、术后眼压,且PVH的发生会影响预后视力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 玻璃体再积血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无缝线非超乳声化术联合后节灌注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高度近视合并黑核白内障
16
作者 陈章明 孙敬文 +1 位作者 黄思鸣 刘妍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高度近视合并黑核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和术中技巧。方法 对2016年3月-2021年11月收治的11例玻璃体切除术后高度近视合并黑核白内障,在平坦部玻璃体腔灌注下采用无缝线非超声乳化术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高度近视合并黑核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和术中技巧。方法 对2016年3月-2021年11月收治的11例玻璃体切除术后高度近视合并黑核白内障,在平坦部玻璃体腔灌注下采用无缝线非超声乳化术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矫正视力提高3行1例,提高2行4例,提高1行5例,1例黄斑病变严重者视力无变化。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2例,后囊膜破裂1例,术后角膜水肿7例,2-3天后逐步消退。结论 在玻璃体腔灌注下采用无缝线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高度近视合并黑核白内障安全有效,注意细节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非超声乳化术 高度近视 黑核 白内障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后恢复影响因素与护理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梁丽芬 蒋莉 施丽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0138-0141,共4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逐年上升,常造成患者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玻璃体积血,严重者甚至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最终失明。其病程较长,新型的护理模式,如标准化护理模式、体位干预护理贯穿其治疗全程,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临床症状,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逐年上升,常造成患者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玻璃体积血,严重者甚至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最终失明。其病程较长,新型的护理模式,如标准化护理模式、体位干预护理贯穿其治疗全程,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延长术后俯卧位持续时间;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认知行为,使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因此关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 术后恢复 影响因素 护理
原文传递
SS-OCTA评估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微血管的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纪风涛 王慧 +4 位作者 魏科 李永蓉 戴维 王志敏 廖荣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7-753,共7页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经扁平部玻璃体切除(PPV)术后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09/2022-07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单眼PDR并接受23G PPV手术治疗的患者35例35眼,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经扁平部玻璃体切除(PPV)术后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09/2022-07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单眼PDR并接受23G PPV手术治疗的患者35例35眼,所有患者均行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SS-OCTA)检查,采用系统内置分析软件测量黄斑区3mm×3mm范围内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参数,并分析其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结果:术后随访1~22(平均9.72±6.67)mo,末次随访时,纳入患者PPV术眼鼻侧旁中心凹区域中层毛细血管层(ICP)灌注面积(FA)(0.31±0.06mm^(2))较对侧眼(0.38±0.05mm^(2))明显减少,颞侧旁中心凹区域深层毛细血管层(DCP)FA(0.19±0.08mm^(2))较对侧眼(0.27±0.07mm^(2))明显减少(均P<0.05),除颞侧旁中心凹区域,PPV术眼其他旁中心凹区域脉络膜血管指数(CVI)均较对侧眼显著降低(P<0.05)。PPV术眼术后BCVA与视网膜中、深层血管密度和灌注面积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严重PDR患者患眼PPV术后较对侧眼可能更易出现旁中心凹区域视网膜深层及脉络膜血流灌注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SS-OCTA) 经扁平部玻璃体切除 灌注面积 血管密度 脉络膜血管指数
下载PDF
双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在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尹靓瑶 张明明 李景翠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2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双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在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22年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80例先天性白内障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双撕囊联合人工... 目的探讨双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在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22年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80例先天性白内障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双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验组40例采用双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统计两组患儿的视力水平、术后后囊浑浊状况、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术后视力水平、后囊浑浊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实施双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撕囊 前部玻璃体切除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
下载PDF
细节护理实施于23G单纯玻璃体切除术中的效果评价
20
作者 张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141-0144,共4页
观察23G单纯玻璃体切除术患者采用细节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对接受23G单纯玻璃体切除术患者进行选取,这些患者入院诊治的时间节点介与2022年11月与12月之间,经筛选,共计入组134例,均满足实验所必须的条件的患者,完成样本收集工作后,设两... 观察23G单纯玻璃体切除术患者采用细节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对接受23G单纯玻璃体切除术患者进行选取,这些患者入院诊治的时间节点介与2022年11月与12月之间,经筛选,共计入组134例,均满足实验所必须的条件的患者,完成样本收集工作后,设两组行对比研究,各6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细节护理,对比组间干预效果。结果 在观察组护理方案下,患者表示满意的人数占比更大(P<0.05);在HAMA、HAMD评分方面,干预前,两组接近,干预后,观察组更低(P<0.05);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用时更短(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人数占比更小(P<0.05)。结论 细节护理实施于23G单纯玻璃体切除术,可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不良情绪,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护理 23G单纯玻璃体切除 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