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球囊损伤联合高脂饮食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1
作者 华芮 李宸 +4 位作者 雍辉 林清霞 董舟 吕展 李春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2-328,共7页
目的:评估改良球囊损伤联合高脂饮食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的有效性,并检测早期斑块中免疫清除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经典手术组、改良手术组。假手术组予普通饮食,麻醉、切皮、分离... 目的:评估改良球囊损伤联合高脂饮食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的有效性,并检测早期斑块中免疫清除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经典手术组、改良手术组。假手术组予普通饮食,麻醉、切皮、分离股动脉加缝合,但不行球囊损伤。经典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予高脂饮食1周后,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其中经典手术组单向拉动球囊3次,改良手术组反复前后拉动球囊30~40次,术后继续高脂饮食4周。术后4周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查腹主动脉内膜斑块情况,取腹主动脉损伤段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术后4周,各组体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内超声显示改良手术组斑块增生显著,管腔狭窄。HE染色显示经典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造模成功率均为100%。与经典手术组相比,改良手术组最大内膜厚度[(174.69±53.76)μm vs.(481.50±81.94)μm,P<0.05]、平均内膜厚度[(77.49±18.02)μm vs(.262.63±53.04)μm,P<0.05]、内膜中膜面积比[0.39±0.14 vs.1.57±0.30,P<0.05]和血管狭窄比例[(19.04±5.90)%vs.(52.13±11.31)%,P<0.05]均显著增加,免疫组化提示改良手术组较经典手术组巨噬细胞浸润更为显著。相比假手术组和经典手术组,改良手术组增生内膜中抗吞噬蛋白CD47表达更为显著。结论:改良球囊损伤联合高脂饮食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方法进一步加速了斑块进展,造模更稳定,可靠性更高,且在早期斑块中即可观察到显著的坏死细胞清除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球囊损伤改良术 CD47
原文传递
舒脉胶囊干预大鼠髂动脉球囊损伤后的炎症作用机制
2
作者 郭卉 吕春燕 +2 位作者 焦琳茜 谢书睿 徐旭英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89-94,共6页
目的探讨舒脉胶囊抑制大鼠髂动脉球囊损伤后的炎症作用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舒脉胶囊低剂量组、舒脉胶囊中剂量组、舒脉胶囊高剂量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舒脉胶囊低、中和高剂量组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 目的探讨舒脉胶囊抑制大鼠髂动脉球囊损伤后的炎症作用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舒脉胶囊低剂量组、舒脉胶囊中剂量组、舒脉胶囊高剂量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舒脉胶囊低、中和高剂量组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扩张导管,经大鼠左股动脉牵拉损伤大鼠左髂动脉建立下肢动脉再狭窄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球囊损伤。术后第1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每300g大鼠体质量给予1ml 0.9%氯化钠溶液,1次/天,舒脉胶囊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0324、0.0648、0.1296g/ml舒脉胶囊0.9%氯化钠溶液灌胃。术后14天,弹力纤维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左髂动脉内膜增生情况,测量并计算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检测血管壁IL-6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左髂动脉血管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管腔明显变窄(P<0.0001),模型组IL-6水平明显升高(P<0.0001),模型组NF-κB水平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舒脉胶囊中、高剂量组NF-κB蛋白含量降低(P<0.05);与舒脉胶囊低剂量组比较,舒脉胶囊中、高剂量组IL-6水平降低(P<0.05)。结论舒脉胶囊可能通过干预NF-κB通路,抑制血管炎症,从而减轻介入术后血管内膜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球囊损伤 炎症 舒脉胶 大鼠
下载PDF
基于Wnt信号通路分析葛根素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再狭窄的干预作用
3
作者 张翀 李丽 +2 位作者 祁卫华 赵玉杰 张红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4期662-665,共4页
目的:基于Wnt信号通路分析葛根素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再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取75只大鼠,将其中15只作为正常组(耳缘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大鼠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再狭窄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耳缘静脉注射等体... 目的:基于Wnt信号通路分析葛根素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再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取75只大鼠,将其中15只作为正常组(耳缘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大鼠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再狭窄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耳缘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低剂量组(耳缘静脉注射葛根素30 mg)、中剂量组(耳缘静脉注射葛根素60 mg)、高剂量组(耳缘静脉注射葛根素100 mg),各15只。检测各组新生内膜面积、管腔面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硫化氢(H2S)、1型胶原(Collagen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检测各组Wnt通路相关蛋白。结果: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新生内膜面积、VEGF、TNF-α、Collagen1、MMP-2、Wnt1、Wnt3a水平表达降低(P<0.05),高剂量组管腔面积及H2S水平表达升高(P<0.05)。结论:葛根素可能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中相关重要信号传导分子的蛋白表达,发挥改善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再狭窄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球囊损伤 Wnt信号通路 葛根素 狭窄 新生内膜面积 管腔面积 大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兔主动脉球囊损伤后TIMP-1的mRNA动态表达
4
作者 陈海峰 浦晓东 +2 位作者 林亚洲 吴志勇 林立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在球囊损伤后的改变及可能作用。方法 在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的模型上,应用RT-PCR的方法,观察TIMP-1 mRNA在球囊损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结果 TIMP-1 mRNA球囊损伤后第1天表达开始...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在球囊损伤后的改变及可能作用。方法 在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的模型上,应用RT-PCR的方法,观察TIMP-1 mRNA在球囊损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结果 TIMP-1 mRNA球囊损伤后第1天表达开始逐渐升高,第4天达高峰。结论 TIMP-1 mRNA球囊损伤后表达逐渐升高,第4天达高峰可能与再狭窄中、后期新生内膜形成及血管重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损伤 TIMP—1 MRNA 动态表达 球囊损伤
下载PDF
毛冬青甲素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炎性因子IL-6和M-CSF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赵利华 李章伟 +1 位作者 杨闯 姜亚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07,138,共4页
目的:观察毛冬青甲素(Ilexonin,IA)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炎性因子IL-6、M-CSF的影响,为冠脉内介入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高胆固醇饲料喂养4周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右颈外动脉切开后直接缝合切口;球囊... 目的:观察毛冬青甲素(Ilexonin,IA)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炎性因子IL-6、M-CSF的影响,为冠脉内介入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高胆固醇饲料喂养4周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右颈外动脉切开后直接缝合切口;球囊扩张组,右颈外动脉切开并内膜球囊损伤后缝合动脉与伤口;IA治疗组,操作同球囊扩张组,缝合切口后静脉给予IA。三组实验兔继续高胆固醇饮食4周。术前1d,术后1d、1周、2周、4周采集血清,放免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取损伤血管段,病理观察动脉病理改变。结果:①球囊扩张组术后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IA治疗组(P<0.05),且较IA治疗组恢复延迟;②IA治疗组术后血清M-CSF水平虽增高,但低于球囊扩张组(P<0.05),且恢复术前血清水平时间也较球囊扩张组明显提前(P<0.05);③血管内皮病理变化:颈动脉损伤后对照组内膜光滑,未见泡沫细胞;球囊扩张组内膜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可见较多泡沫细胞,管腔狭窄;IA治疗组较球囊扩张组泡沫细胞减少,管腔狭窄程度明显减轻。结论:IA能降低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后炎性因子IL-6、血清M-CSF水平,并抑制被损伤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冬青甲素 炎性因子IL-6 M-CSF 球囊损伤
下载PDF
球囊损伤致兔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春坚 黄峻 +3 位作者 杨国平 徐以南 陆琳 冯振卿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7-280,F003,共5页
目的 :观察兔股动脉缩窄与压力变化的关系 ,探讨用球囊损伤的方法建立兔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方法 :新西兰兔 10只 ,用细尼龙线逐渐缩窄兔右股动脉至完全闭塞 ,记录缩窄程度与股动脉压力的变化。继之经右股动脉置入 2 .5mm×2 0 .0m... 目的 :观察兔股动脉缩窄与压力变化的关系 ,探讨用球囊损伤的方法建立兔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方法 :新西兰兔 10只 ,用细尼龙线逐渐缩窄兔右股动脉至完全闭塞 ,记录缩窄程度与股动脉压力的变化。继之经右股动脉置入 2 .5mm×2 0 .0mm球囊剥脱血管内皮 ,抽出球囊后监测股动脉压力变化。球囊损伤前后取血检测血小板计数。对部分动物在血栓形成前后行股动脉造影。最后取受损节段血管作病理检查。结果 :①兔右侧股动脉缩窄 90 %时 ,其收缩压、脉压显著下降 ;进一步缩窄达 10 0 %时 ,脉压降为 0 ,同时舒张压、平均压也显著下降。②右侧股动脉收缩压、脉压在球囊损伤后 5min即显著下降 ;至损伤后 90min ,脉压降至 0 ,同时舒张压、平均压亦显著下降。③动脉造影及病理组织检查均证实球囊损伤后股动脉血栓形成 ,管腔完全闭塞。④球囊损伤后 2h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结论 :球囊损伤可制成稳定、可靠的兔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 ,这在进行各种溶栓剂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时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球囊损伤 股动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实验家兔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及通心络对其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唐元升 李吉发 +5 位作者 朱兴雷 罗静 刘莹 耿庆信 马晓静 陈良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69-72,F003,共5页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兔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6 4只 ,普食饲养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通心络组 ,并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即刻及第 1、2、4周留取各组受损动脉标本...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兔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6 4只 ,普食饲养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通心络组 ,并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即刻及第 1、2、4周留取各组受损动脉标本和手术前后血液标本 ,分别行病理、电镜、RT PCR检验及血清NO浓度测定。结果  ( 1)术后对照组新生内膜明显增厚 ,内含大量增殖、迁移的VSMC ,VSMC呈典型的“合成型”表现 ,血管腔狭窄 ;通心络组以上改变较同期对照组显著减轻。 ( 2 )对照组新生内膜面积、内膜增生指数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增殖指数均显著高于通心络组 (P <0 .0 1) ,但管腔面积和管腔狭窄指数均显著小于通心络组 ( P <0 .0 1)。 ( 3)对照组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MMP 3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BB(PDGF BB)的免疫组化及RT PCR表达均显著高于通心络组 ,而组织抑制因子 1(TIMP 1)的表达则相对低于通心络组。 ( 4 )术后对照组血清NO浓度显著低于通心络组 ( P<0 .0 5 )。结论 通心络能明显抑制球囊损伤后VSMC增殖和迁移 ,阻止内膜增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血管球囊损伤 血管平滑肌 细胞增殖 通心络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球囊损伤兔主动脉后核因子-κB活性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建军 李庚山 +5 位作者 黄从新 江洪 许家俐 唐其柱 夏豪 王晶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4-36,共3页
为探讨经皮球囊损伤兔主动脉内膜后血管组织中核因子 -κB活性的动态变化 ,选日本大白兔 18只 ,经股动脉插入 4FForgarty导管至主动脉 ,充盈球囊 ,回拖球囊至髂总动脉 ,反复 3次 ,复制球囊损伤主动脉内膜的动物模型。于损伤后 0、12、2 ... 为探讨经皮球囊损伤兔主动脉内膜后血管组织中核因子 -κB活性的动态变化 ,选日本大白兔 18只 ,经股动脉插入 4FForgarty导管至主动脉 ,充盈球囊 ,回拖球囊至髂总动脉 ,反复 3次 ,复制球囊损伤主动脉内膜的动物模型。于损伤后 0、12、2 4、48和 72h处死动物 ,提取腹主动脉壁组织胞核蛋白 ,电泳流动漂移技术检测核因子 -κB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正常主动脉组织中无明显的核因子 -κB激活现象 ,球囊损伤主动脉内膜后即刻在血管组织有一定水平的核因子 -κB激活 ,12h达高峰 ,持续 48h ,72h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密度扫描结果提示 ,核因子 -κB活性于球囊损伤内膜后 12h时较对照 (内膜损伤后即刻 )增高 3.7倍 ,2 4h增加 2 .5倍 ,48h增加 1.4倍 ,72h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提示球囊损伤兔主动脉内膜后血管组织中核因子 -κB活性异常激活 ,可能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启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球囊损伤 血管平滑肌
下载PDF
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对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韩雅玲 王效增 +1 位作者 康建 孟子敏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88-790,共3页
目的 :探讨在血管再狭窄形成过程中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的作用 .方法 :采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的动物模型 ,经形态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 ,观测术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壁各成分的变化 .结果 :血管损伤后 3d血管内腔面可见增殖... 目的 :探讨在血管再狭窄形成过程中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的作用 .方法 :采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的动物模型 ,经形态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 ,观测术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壁各成分的变化 .结果 :血管损伤后 3d血管内腔面可见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损伤后 7d新生内膜形成并继续增厚 ,损伤后 2 8d新生内膜厚度及面积达最大 ,损伤后35d较损伤后 2 8d缩小 (P <0 .0 1 ) .损伤后各时间点中膜厚度无明显变化 ,但损伤后 35d的中膜面积较损伤后 2 8d及对照未损伤侧缩小 (P <0 .0 5 ) .管腔面积于损伤后前 3d略增大 ,损伤后 7d出现管腔面积减少 ,至损伤后 2 8~ 35d管腔面积明显小于对照未损伤侧 (P <0 .0 1 ) .外弹力膜内横截面积在损伤后 3~ 7d略增大 ,损伤后 1 4d最大 ,损伤后 35d较损伤后 2 8d及对照未损伤侧明显缩小 (P <0 .0 1 ) .结论 :内膜增生与血管重塑是再狭窄形成的主要病理机制 ,血管再狭窄的形成是内膜增生与血管重塑的平衡所决定的 ,两者共同导致管腔狭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损伤 血管再狭窄 内膜增生 血管重塑 大鼠
下载PDF
高脂饮食结合球囊损伤快速建立ApoE^(-/-)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炯 张耀雷 +4 位作者 代凤丹 韦舒杰 王强 李德 杨大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82-986,共5页
目的探索利用短期高脂饮食结合球囊损伤的造模方式,快速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方法选择8周雄性SD大鼠(n=10)及Apo E-/-大鼠(n=10),高脂饮食2周后分别检测两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谱及C反应... 目的探索利用短期高脂饮食结合球囊损伤的造模方式,快速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方法选择8周雄性SD大鼠(n=10)及Apo E-/-大鼠(n=10),高脂饮食2周后分别检测两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谱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随后行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2周后采用过量水合氯醛处死大鼠,取术侧颈总动脉进行HE、Masson及油红O染色,并行CD68、α平滑肌蛋白(α-SMA)免疫荧光染色。结果Apo E-/-大鼠血脂水平明显高于SD大鼠[总胆固醇(TC):18.56±2.82mmol/L vs 5.69±1.98mmol/L,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6.86±1.47mmol/L vs 1.92±0.76mmol/L,P<0.01];与SD大鼠比较,在严重血脂紊乱状态下,Apo E-/-大鼠全身处于显著炎症状态[CRP:4.66±0.57mg/L vs 0.39±0.21mg/L,P<0.05;白细胞:(21.79±5.10)×109/L vs(14.82±2.41)×109/L,P<0.01;中性粒细胞:(9.28±3.35)×109/L vs(2.10±0.96)×109/L,P<0.01]。HE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两组均有显著增生形成,并伴随着胶原纤维的轻度沉积;油红O染色可见Apo E-/-大鼠斑块增生明显,而SD大鼠呈阴性。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po E-/-大鼠斑块内CD68呈显著阳性,α-SMA呈弱阳性,而SD大鼠α-SMA呈阳性,无明显CD68显色。结论通过短期高脂饮食结合球囊损伤的造模方式,可以快速建立Apo E-/-大鼠AS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敲除技术 球囊损伤 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胶原生成抑制的效应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怀生 龙波 +2 位作者 梁玉佳 陈玉成 曾智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兔髂动脉损伤后,丹参酮ⅡA治疗组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周围胶原变化的趋势。方法:取体重2.5~3kg纯种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球囊导管扩张法制作左髂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模型,术后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丹参酮ⅡA稀释静脉注射... 目的:观察兔髂动脉损伤后,丹参酮ⅡA治疗组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周围胶原变化的趋势。方法:取体重2.5~3kg纯种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球囊导管扩张法制作左髂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模型,术后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丹参酮ⅡA稀释静脉注射,疗程6天;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术后7天、14天和28天处死实验兔,将左侧髂动脉取出制作石蜡切片,并作胶原染色。结论:术后7天治疗组和对照组胶原纤维染色均不明显,术后14天和28天对照组SMCs周围可见胶原染色阳性,红染增多;治疗组14天SMCs周围也可见红染增多,但28天红染不明显;两组差异以术后28天明显(P=0.017);胶原染色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丹参酮ⅡA有抑制血管损伤后细胞外基质堆积的作用,从而可能有防治术后再狭窄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 球囊损伤 中膜 内膜 丹参酮ⅡA
下载PDF
P27对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管腔狭窄的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褚现明 李冰 +6 位作者 杜日映 钟志欢 崔国方 董果雄 张先明 张斌 李宁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7在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管腔狭窄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全反式维甲酸对其的影响。方法将54只400~50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大鼠行胸主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前4天开始...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7在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管腔狭窄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全反式维甲酸对其的影响。方法将54只400~50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大鼠行胸主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前4天开始予全反式维甲酸(30mgkg.d)灌胃至术后处死;单纯手术组大鼠行胸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对照组不行球囊损伤,作为正常对照;手术组和对照组予对照用芝麻油灌胃。分别于术后2、7、14、28天取胸主动脉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形态学、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27表达水平检测。结果①正常动脉壁不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球囊损伤后开始表达,术后2天中膜表达显著(24.08±2.35);术后7天新生内膜高度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35.32±3.46),而中膜表达明显下降(9.47±1.56);后内膜、中膜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均逐渐下降,28天时形成显著的新生内膜(0.173±0.030mm2),管腔狭窄(1.641±0.088mm2)。②正常动脉壁显著表达P27(19.29±1.54),损伤后中膜表达迅速下降,2天时达最低水平(2.93±0.55),后逐渐回升;14天、28天时新生内膜中可见P27表达,并逐渐增多(14天:10.30±1.39;28天:16.01±1.33)。③P27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68,P<0.001)。④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后明显抑制中膜P27的下调(2天:7.67±1.27),促进新生内膜中P27表达(7天:6.09±1.04;14天:22.60±2.46;28天:26.23±2.43),同时显著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2天时中膜:12.11±1.84;7天时内膜:16.83±1.02),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少(0.075±0.017mm2),管腔面积(1.901±0.085mm2)明显大于单纯手术组(P均<0.01)。结论P27低表达在动脉损伤后管腔狭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维甲酸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周期 P27 球囊损伤 再狭窄
下载PDF
丹参酮IIA纳米球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抑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梁玲 陈玉成 +3 位作者 熊素彬 曾智 孙明亮 张海宏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2-816,共5页
制备丹参酮IIA纳米球,以用于观察局部灌注后对损伤血管内膜增殖的抑制。通过超声乳化法制备了PLGA包载的、载药量为1.55%±0.016%(mg/mg),平均粒径为119nm的丹参酮IIA纳米球,将其和空白纳米粒分别局部灌注于球囊损伤后的兔颈动脉内... 制备丹参酮IIA纳米球,以用于观察局部灌注后对损伤血管内膜增殖的抑制。通过超声乳化法制备了PLGA包载的、载药量为1.55%±0.016%(mg/mg),平均粒径为119nm的丹参酮IIA纳米球,将其和空白纳米粒分别局部灌注于球囊损伤后的兔颈动脉内,对内膜增殖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8d丹参酮IIA纳米粒组与空白纳米粒组和动脉损伤模型组相比,内膜面积明显减少(P<0.01);空白纳米粒组与模型组的内膜面积比较,无明显变化(P=0.302);内膜面积/中膜面积作为内膜增殖指数的指标,丹参酮IIA纳米粒组比动脉损伤模型组减少了39.7%。本实验成功地研制了丹参酮IIA纳米粒,局部灌注于内膜剥脱后的血管内,不仅证实了其组织相容性,而且显示出良好的局部摄取,以及显著抑制损伤血管内膜增殖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颈动脉 球囊损伤 内膜增殖 纳米粒子丹参酮ⅡA 局部灌注给药
下载PDF
糖尿病和球囊损伤对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玲 陈琴 +4 位作者 康丽娜 王涟 宋杰 江时森 徐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91-594,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和球囊损伤血管内皮对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球囊法损伤腹主动脉内皮加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其中1/2动物损伤内皮前1周耳缘静脉推注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建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手术... 目的观察糖尿病和球囊损伤血管内皮对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球囊法损伤腹主动脉内皮加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其中1/2动物损伤内皮前1周耳缘静脉推注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建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手术后10周处死动物,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内膜增生情况及其内巨噬细胞数量、平滑肌细胞密度,比较无内皮损伤的胸主动脉和损伤内皮的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不同,以及糖尿病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结果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兔胸、腹主动脉均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但胸主动脉内膜与中膜比值(分别为0.9±0.18和0.7±0.2)显著低于腹主动脉(分别为6.9±2.0和6.9±2.1);两组兔腹主动脉内膜增生程度虽相似,但糖尿病兔粥样硬化病变内巨噬细胞浸润明显重于非糖尿病兔(阳性染色面积占内膜面积百分比分别为29.6%±5.5%和39.7%±8.7%),而平滑肌细胞密度低于非糖尿病兔(阳性染色面积占内膜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8.7%±5.8%和35.2%±4.9%),这在内膜内1/2部分尤其显著(巨噬细胞阳性染色面积占内1/2内膜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8.8%±4.8%和33.9%±6.2%;平滑肌细胞分别为32.8%±5.8%和25.4%±3.8%)。结论球囊损伤内皮加速了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糖尿病增强了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内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血管内皮 球囊损伤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实验动物 家兔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及内膜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玉光 许端敏 +3 位作者 闫纯英 石永英 陈畅 卢成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14-416,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研究雷帕霉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和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2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球囊损伤组、羧甲基纤维素钠组和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组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前3天开始每天肌肉注射雷帕霉素0.5... 目的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研究雷帕霉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和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2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球囊损伤组、羧甲基纤维素钠组和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组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前3天开始每天肌肉注射雷帕霉素0.5mgkg,术后连续14天每天肌肉注射雷帕霉素0.25mgkg。球囊损伤14天后进行电镜观察、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分析。结果假手术组电镜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呈收缩表型,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呈合成表型,雷帕霉素干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电镜下表现介于两者之间。术后14天雷帕霉素组新生内膜面积比羧甲基纤维素钠组减少36.4%(0.14±0.03mm2比0.23±0.06mm2,P<0.01),内膜中膜比减少28.9%(17.7%±3.37%比28.86%±10.25%,P<0.01)。结论以上提示雷帕霉素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改变,减轻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增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雷帕霉素 电镜 血管平滑肌细胞 内膜增生 球囊损伤 大鼠
下载PDF
球囊损伤加高脂喂养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被引量:17
16
作者 管耘园 叶炳华 +2 位作者 卢辉和 陶勇 刘亚军 《实验动物科学》 2007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索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9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加球囊损伤术(球囊损伤组n=12)、单纯高脂饲料喂养(高脂组n=9)和正常饲料喂养(正常组n=8)。在实验第8周分别处死各组动物,观察... 目的探索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9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加球囊损伤术(球囊损伤组n=12)、单纯高脂饲料喂养(高脂组n=9)和正常饲料喂养(正常组n=8)。在实验第8周分别处死各组动物,观察颈动脉病变的形态特征,计量其内膜增厚程度。结果球囊损伤组11只出现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包括内膜增厚、平滑肌细胞移行增殖、脂质沉积、弹力纤维和胶原基质的生成、粥样斑块形成等,死亡1只,无1只出现颈动脉闭塞;而在高脂组的颈动脉仅发现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结论球囊损伤加高脂饲料可以成功建立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疾病模型 动物 球囊损伤
下载PDF
通冠胶囊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血管内膜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訾勇 张敏州 +4 位作者 王磊 郭力恒 张军 温春瑜 杨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38-2140,共3页
目的探讨通冠胶囊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及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左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通冠胶囊组、盐水对照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于术后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处死动物。分别进行取材检测指标:HE染色及弹... 目的探讨通冠胶囊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及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左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通冠胶囊组、盐水对照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于术后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处死动物。分别进行取材检测指标:HE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管壁增生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内、中膜面积及其比值观察通冠胶囊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明确损伤后血管内皮修复情况。结果通冠胶囊组在4周、8周和12周时免疫组化VEGF表达较盐水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辛伐他汀组的变化趋势与通冠胶囊组相似。通冠胶囊组4周、8周与同时段辛伐他汀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12周较辛伐他汀组明显升高(P<0.05)。球囊损伤后4周各组内膜增生明显,8周时形成的增生内膜减少,12周时形成的增生内膜明显减少。通冠胶囊组在损伤后4周、8周、12周形成的增生内膜较盐水对照组显著减少(均P<0.01),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较盐水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通冠胶囊可以促进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处的VEGF的表达,并减少新生内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冠胶 大鼠颈动脉 球囊损伤 血管内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姜黄素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凋亡在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磊磊 龙明智 +1 位作者 杨季明 王迪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C1)组、阿托伐他汀(G2)组、姜黄素(G3)组,每组各10只。所有实验组在高脂饮食基础上均予灌胃给药,其中G3组予姜黄素100mg/(kg·d...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C1)组、阿托伐他汀(G2)组、姜黄素(G3)组,每组各10只。所有实验组在高脂饮食基础上均予灌胃给药,其中G3组予姜黄素100mg/(kg·d),G2组予阿托伐他汀2.5mg/(kg·d),G1组予生理盐水5ml/d。1周后制作髂动脉球囊损伤模型,5周后取目的血管,经苏木精-伊红、弹力纤维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同时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并检测凋亡基因p53、Caspase3。结果:病理切片图像分析显示内膜增生程度由强到弱为:G1组>G2组>G3组。在G3组p53表达明显增高,其他两组无差异(P>0.05)。Caspase3表达以G3组最高。电镜观察G3组平滑肌细胞可呈早中期凋亡现象。结论:姜黄素具有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球囊损伤 内膜增生 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党书毅 王家宁 +5 位作者 黄永章 王卫民 陈霞萍 刘志祥 周芳 张群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17-917,969,I003,共3页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球囊损伤大鼠腹主动脉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 :复制球囊损伤的大鼠腹主动脉剥脱模型 ,1 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①对照组 :6只腹腔内注射intralipid (1mL/d) ;②ATRA组 :6只腹腔内注射溶解于int...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球囊损伤大鼠腹主动脉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 :复制球囊损伤的大鼠腹主动脉剥脱模型 ,1 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①对照组 :6只腹腔内注射intralipid (1mL/d) ;②ATRA组 :6只腹腔内注射溶解于intralipid的ATRA(4mg·kg- 1 ·d- 1 ) ,球囊损伤 1 4d后 ,损伤区域的血管段用 1 0 %甲醛固定 ,然后染色 ,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ATRA组新生内膜面积 (IA)明显小于对照组 ,管腔面积 (LA)和外弹力膜包绕面积(EEL)则大于对照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腹主动脉 球囊损伤 内膜增生 血管重塑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殖的抑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玉成 陈怀生 +2 位作者 龙波 梁玉佳 曾智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1-815,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取纯种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法制作左髂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模型,术后按体重配对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丹参酮ⅡA磺酸...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取纯种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法制作左髂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模型,术后按体重配对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7.5~9mg/只/天,稀释为4ml溶液静脉注射,疗程6天;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术后7天、14天和28天处死实验兔,并取出左侧髂动脉,制作石蜡切片,分别行HE染色、凋亡的TUNEL病理分析。结果:(1)HE染色形态学分析显示:术后14天治疗组中膜、内膜面积比7天有所增加,但小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3和〈0.001);术后28天治疗组中膜、内膜面积较术后14天减少,而对照组仍保持增加趋势,两组中膜、内膜面积均有明显差异(P值均〈0.001)。(2)细胞凋亡TUNEL分析:术后28天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膜、内膜凋亡细胞数均达到最大;术后7、28天治疗组与对照组中膜、内膜凋亡细胞数无明显差异,而术后14天两组中膜、内膜凋亡细胞数差异均较明显(P值分别为0.031和0.029)。结论: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有抑制动脉损伤后内膜增殖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有关,但其临床实际运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 球囊损伤 丹参酮ⅡA磺酸钠 新生内膜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