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入射地震波下单层球面网壳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分析
1
作者 韩庆华 王月 +2 位作者 芦燕 李亚明 薛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4,共10页
为分析斜入射地震波下单层球面网壳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采用等效节点力实现地震波输入,通过黏弹性人工边界处理无穷远辐射条件,分析了地震波类型、土体参数、入射角度等因素对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 为分析斜入射地震波下单层球面网壳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采用等效节点力实现地震波输入,通过黏弹性人工边界处理无穷远辐射条件,分析了地震波类型、土体参数、入射角度等因素对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影响。结果表明: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在地震波入射一侧出现翘起,网壳总体沿入射方向发生旋转,当P波斜入射时支座位移差最大达0.514 m,为网壳跨度的1/250。当P波斜入射时,软弱土情况下网壳顶点位移比中硬土和中软土大,顶点位移随入射角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SV波入射时,中软土情况下网壳顶点位移比中硬土和软弱土大,顶点位移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斜入射地震波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后网壳顶点位移增幅最大达5.5倍,网壳外圈位移增幅大于网壳跨中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球面网壳结构 土-结构相互作用 斜入射P波 斜入射SV波 黏弹性人工边界
下载PDF
球面-锥面特殊螺纹接头密封面能量耗散及密封性分析
2
作者 秦彦斌 李俊城 +2 位作者 于洋 曹银萍 窦益华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69-74,共6页
为从能量耗散角度研究不同井下工况对球面-锥面特殊螺纹接头密封面处密封性的影响,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球面-锥面特殊螺纹接头密封面的模型-球面-平面接触模型,得出了不同切向位移载荷、不同压力和不同摩擦因数下的载荷-位移迟... 为从能量耗散角度研究不同井下工况对球面-锥面特殊螺纹接头密封面处密封性的影响,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球面-锥面特殊螺纹接头密封面的模型-球面-平面接触模型,得出了不同切向位移载荷、不同压力和不同摩擦因数下的载荷-位移迟滞曲线的变化规律;利用密封接触强度理论评价特殊螺纹接头的密封性能。结果表明:摩擦因数越大,可承受的宏观滑移载荷越大;随着载荷的增大,密封面呈现刚度软化现象。部分滑移状态和完全滑移状态下,接触区域的能量耗散值都随着切向位移载荷、压力和摩擦因数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密封性能有所降低。由密封强度理论得当压力处于15~40 MPa时,密封面均满足密封要求;随着压力的增大,密封接触强度增大,密封性能也随之提高。研究结果可为井下复杂工况条件下提高球面-锥面特殊螺纹接头密封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螺纹接头 能量耗散 球面-锥面 密封性能 有限元
下载PDF
基于概率球面判别分析的说话人识别信道补偿算法
3
作者 景维鹏 肖庆欣 罗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562,共7页
在说话人识别任务中,概率线性判别分析(PLDA)模型是目前常用的分类后端,但由于高斯PLDA模型分布假设不能准确拟合真实说话人特征分布,导致基于高斯分布假设长度归一化的信道补偿方法会破坏说话人特征类内分布的独立性,使得高斯PLDA不能... 在说话人识别任务中,概率线性判别分析(PLDA)模型是目前常用的分类后端,但由于高斯PLDA模型分布假设不能准确拟合真实说话人特征分布,导致基于高斯分布假设长度归一化的信道补偿方法会破坏说话人特征类内分布的独立性,使得高斯PLDA不能充分利用上游任务提取特征所包含的说话人信息,从而影响识别结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概率球面判别分析的信道补偿算法(CC-PSDA),通过引入冯·米塞斯-费希尔(VMF)分布假设的概率球面判别分析模型(PSDA)和特征变换方法代替高斯分布假设的概率线性判别分析方法,以避免信道补偿对说话人特征类内分布独立性的影响。首先,为了使说话人特征符合VMF分布先验假设拟合后端分类模型,在特征级利用非线性转换对说话人特征进行分布变换。之后,利用基于VMF分布假设的PLDA模型不会破坏说话人特征的类内分布结构的特点,将变换后的说话人特征定义到特定维度的超球面,最大化特征类间距离。所提算法通过期望最大化(EM)算法进行求解,最终完成分类任务。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三个测试集上的识别等错误率相较于对比模型PSDA、高斯PLDA均最低。由此可见,所提模型可以有效区分说话人特征,提高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话人识别 i-vector 概率球面判别分析 信道补偿 冯·米塞斯-费希尔分布 长度归一化
下载PDF
凹非球面的非零位干涉检测技术
4
作者 张旭 李世杰 +3 位作者 刘丙才 田爱玲 梁海锋 蔡长龙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为了实现凹非球面的快速、高精度与通用化检测,文中提出了一种将非球面当做球面,直接采用干涉仪检测的非零位干涉检测方法,并结合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获得非球面的面形误差检测结果。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检测原理,建立了回程误差、调整... 为了实现凹非球面的快速、高精度与通用化检测,文中提出了一种将非球面当做球面,直接采用干涉仪检测的非零位干涉检测方法,并结合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获得非球面的面形误差检测结果。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检测原理,建立了回程误差、调整误差的计算与去除模型,研究了面形误差的数据处理方法。然后,以两个不同非球面度的凹非球面为例,对其回程误差和调整误差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搭建了凹非球面的非零位检测实验装置,成功测量得到其面形误差。通过与自准直零位检测法或LUPHOScan轮廓测量法检测结果对比发现,两种方法测量得到的面形分布和评价指标具有高度一致性,验证了该检测方法的正确性。该检测方法在保证高精度测量的同时兼备一定的通用性与便捷性,为凹非球面的通用化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面形测量 非零位干涉检测 回程误差 数据处理
下载PDF
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
5
作者 王龙飞 胡雨旺 +2 位作者 张泽光 刘悦 薛常喜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共31页
为满足光学行业的市场需求,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是实现低成本、批量化、高精度生产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包括精密光学玻璃模压成型技术和精密光学塑料注射成型技术,并对两种技术... 为满足光学行业的市场需求,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是实现低成本、批量化、高精度生产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包括精密光学玻璃模压成型技术和精密光学塑料注射成型技术,并对两种技术与其他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制造技术进行了对比,阐述了模具材料种类、模具加工方法、成型材料、成型过程等内容。最后总结了近年来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 光学元件 模压成型 注塑成型 快速制造技术
下载PDF
基于Q型非球面的全景环带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6
作者 刘一帆 周峰 +1 位作者 胡斌 晋利兵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全景环带光学系统凭借周视范围实时成像的特点已在超大视场光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全景环带光学系统将折射、反射面集成在一片块状透镜中,光线在其内部进行多次折、反射导致头部单元体积较大,同时红外透镜材料密度大、折射率... 全景环带光学系统凭借周视范围实时成像的特点已在超大视场光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全景环带光学系统将折射、反射面集成在一片块状透镜中,光线在其内部进行多次折、反射导致头部单元体积较大,同时红外透镜材料密度大、折射率温度稳定性差等特点也与光学遥感器轻量化、可靠性高的应用需求相矛盾。文章基于像差理论,讨论了全景环带两反射镜红外光学系统头部单元初始结构设计方法,将Q型(Q-Type多项式)非球面引入全景头部单元增加优化变量,用偏离因子因子k_(RMS)数值表征非球面加工难度,设计了以两反射镜为头部单元的全景环带红外光学系统。该系统在奈奎斯特频率(20线对/mm)处调制传递函数优于0.5;全视场像元(25μm×25μm区域内)能量集中度优于65%,像质评价结果表明其成像品质良好。该设计在缩小系统体积、提高光学设计优化效率方面有很大的改进,满足超大视场实时成像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环带光学系统 超大视场 Q型非球面 光学遥感器
下载PDF
基于椭球面共形相控阵的卫星可见性仿真分析
7
作者 史鹏程 吴海洲 +1 位作者 孔永飞 武昭希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1期282-289,共8页
针对我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在轨运行卫星数量急剧增加,有限的航天测控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测控需求的问题,基于网格球顶相控阵天线技术及现有地面测控站数学结构,设计了一种符合实际工程需求的半椭球面共形相控阵阵列地面测控站模型... 针对我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在轨运行卫星数量急剧增加,有限的航天测控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测控需求的问题,基于网格球顶相控阵天线技术及现有地面测控站数学结构,设计了一种符合实际工程需求的半椭球面共形相控阵阵列地面测控站模型;采用STK/Matlab联合仿真的方法,以卫星两行数作为目标库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地球坐标系与子阵视线坐标系实现数据转换,对地面站选址与中国现役卫星之间的可见性关系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纬度和经度均与卫星可见性成正相关关系,为全国范围内地面测控站工作积累科学数据,对后续相控阵阵列天线最大化利用提供数据基础与应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K MATLAB 联合仿真 球面共形相控阵 可见性分析 两行轨道数据
下载PDF
基于六阶波像差理论的非球面大孔径折反射成像系统像差优化方法
8
作者 曹一青 沈志娟 吕丽军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7,共11页
大孔径折反射成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导航和安全监控等领域。首先分析了超大视场光学系统六阶波像差理论应用于非球面光学系统的像差计算方法,随后基于该六阶波像差理论,构建了非球面大孔径折反射成像系统像差优化评价目标函数,并... 大孔径折反射成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导航和安全监控等领域。首先分析了超大视场光学系统六阶波像差理论应用于非球面光学系统的像差计算方法,随后基于该六阶波像差理论,构建了非球面大孔径折反射成像系统像差优化评价目标函数,并给出了求解这种包含多个光学参量的目标函数的优化算法,得到优化后的系统结构参数。最后,应用所提方法设计了一款工作波段为400~700 nm、最大视场角为120°、 F数为2.6且成像质量较好的光学系统。设计案例的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是有效的,为非球面大孔径折反射成像系统像差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光学 像差优化 球面 大孔径 平面对称
下载PDF
高次凸非球面补偿检验方法研究
9
作者 陈光宇 胡明勇 +4 位作者 杨传龙 封志伟 徐剑锋 白茜 崔金龙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6,共10页
高次凸非球面镜是光学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元件,通常作为次镜来补偿光学系统的轴外像差,但其检验方法一直是一大难点。基于背向零位检测方法,提出利用三透镜与单折射面组合的形式来补偿高次非球面的法线像差。首先选取高次非球面的二次比... 高次凸非球面镜是光学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元件,通常作为次镜来补偿光学系统的轴外像差,但其检验方法一直是一大难点。基于背向零位检测方法,提出利用三透镜与单折射面组合的形式来补偿高次非球面的法线像差。首先选取高次非球面的二次比较面来简化计算,基于三级像差理论求解系统的初始结构,对高次非球面的法线像差进行补偿,使用ZEMAX软件仿真与优化后,设计结果完全满足要求。随后结合一块有效通光口径为170 mm、顶点曲率半径为266.8 mm的高次凸非球面反射镜,测得镜面的面形精度均方根为0.019λ(λ=632.8 nm),满足实际检测要求,验证了所提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此方法为大口径高次凸非球面的检验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光学 高次凸非球面 零位补偿 三级像差
下载PDF
基于超球面三元组编码的干扰模式开集识别
10
作者 高玉龙 王国强 王钢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5-905,共11页
干扰模式识别是现代军事通信对抗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复杂电磁环境当中各种新型恶意干扰样式层出不穷,对于未知型干扰的判决也变得愈发重要。因此,要求干扰模式识别算法保持对于已知型干扰高精度识别的同时,也能够完成对于未知型干扰... 干扰模式识别是现代军事通信对抗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复杂电磁环境当中各种新型恶意干扰样式层出不穷,对于未知型干扰的判决也变得愈发重要。因此,要求干扰模式识别算法保持对于已知型干扰高精度识别的同时,也能够完成对于未知型干扰的判决,以排除未知型恶意干扰的影响。基于此,该文将未知型干扰存在时的干扰模式识别问题建模为开集识别问题,并提出一种基于超球面3元组编码的干扰模式开集识别方法。所提方法基于超球面3元组对输入的时频图像进行降维编码以提高识别精度,然后采用元识别分类器准确地完成干扰模式开集识别任务。通过仿真试验证明该算法在干信比大于–2 dB时能够高效地完成开放空间中的干扰模式识别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知型干扰信号 开集识别 3元组损失 球面 元识别
下载PDF
非预定时标设计要求的球面四杆机构刚体导引综合方法研究
11
作者 刘文瑞 司浩天 孙建伟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4,共10页
通过对标准安装位置的球面四杆刚体导引机构输出的刚体标线进行处理,发现所得的位姿曲线均为圆弧;通过分析位姿特征曲线的形成机制,揭示了位姿特征圆上相邻特征点对应圆心角与机构连杆转角的内在联系,给出了标准安装位置的球面四杆机构... 通过对标准安装位置的球面四杆刚体导引机构输出的刚体标线进行处理,发现所得的位姿曲线均为圆弧;通过分析位姿特征曲线的形成机制,揭示了位姿特征圆上相邻特征点对应圆心角与机构连杆转角的内在联系,给出了标准安装位置的球面四杆机构设计要求时标补充方法。在此基础上,将该方法推广到一般安装位置球面四杆刚体导引机构中。通过对2维机构安装角度参数和2维机构相对输入角进行优化,实现了一般安装位置的球面四杆刚体导引机构时标的补充,从而借助数值图谱法实现了非预定时标设计要求球面四杆机构刚体导引综合问题的求解。最后,通过算例证明了该时标补充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四杆机构 位姿特征圆 非预定时标 刚体导引综合
下载PDF
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青少年角膜屈光度、角膜内皮及眼轴增长的影响
12
作者 王琼 王瑞 +2 位作者 林江 周仕萍 毛馨遥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青少年角膜屈光度、角膜内皮及眼轴增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近视(-1.00 D~-3.50 D)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所选基弧区设计的不同角膜塑形镜分为两组,基弧区球面设计为S组(n=50);基弧区... 目的:探讨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青少年角膜屈光度、角膜内皮及眼轴增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近视(-1.00 D~-3.50 D)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所选基弧区设计的不同角膜塑形镜分为两组,基弧区球面设计为S组(n=50);基弧区非球面设计为A组(n=48)。比较两组患者戴镜前及配戴3个月后角膜地形图上角膜4个轴方向及顶点处角膜的屈光力值、角膜相对屈光力,戴镜前及1年后角膜内皮相关系数与眼轴。结果:S组除T1、S1、I1.5,A组除I1外其余各点位角膜相对屈光力均发生变化(P<0.05),两组戴后角膜相对屈光力由戴前的负屈光力朝正屈光力方向改变。戴镜后两组在角膜直径3 mm内的各点位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S组眼轴增长(0.31±0.20)mm,A组增长(0.20±0.19)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近视青少年佩戴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后角膜相对屈光力朝正屈光力方向改变,在角膜直径3 mm内表现出更明显的非球面治疗区,眼轴增长更慢,对角膜内皮相关指数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青少年 角膜塑形镜 基弧区非球面设计 角膜屈光度
下载PDF
移动机器人在球面上的轨迹跟踪控制
13
作者 赵志强 张文志 +2 位作者 余涵 王勇 邓洁 《制造业自动化》 2024年第4期38-41,52,共5页
球面上轨迹跟踪控制属于一种典型的非完整约束,也是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中的难点。以双轮机器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球面运动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以解决球面上移动机器人的非完整约束运动控制问题。通过分析球面上机... 球面上轨迹跟踪控制属于一种典型的非完整约束,也是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中的难点。以双轮机器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球面运动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以解决球面上移动机器人的非完整约束运动控制问题。通过分析球面上机器人的速度、位置及其所受约束之间的关系,将球面上运动学模型模型映射到二维(2D)平面作运动学分析,建立投影面内系统位姿误差模型并设计轨迹跟踪控制律,应用反演法反推至球面,并利用李亚普诺夫函数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对参考轨迹进行跟踪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轨迹跟踪方法可以对参考轨迹进行稳定、准确的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 运动学 反演法 轨迹跟踪 仿真
下载PDF
微型轴向柱塞泵球面配流副预升压区优化设计
14
作者 刘伟 吴怀超 +3 位作者 侯刚 王佩瑾 曹明远 朱彬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44,共6页
为提高高速高压微型轴向柱塞泵球面配流副的配流性能,以单向旋转微型轴向柱塞泵球面配流副为研究对象,对预升压区结构进行优化。建立高速高压微型球面配流副预升压过渡区瞬时压力和三角槽过流面积与三角槽深度角等参数的数学模型;采用... 为提高高速高压微型轴向柱塞泵球面配流副的配流性能,以单向旋转微型轴向柱塞泵球面配流副为研究对象,对预升压区结构进行优化。建立高速高压微型球面配流副预升压过渡区瞬时压力和三角槽过流面积与三角槽深度角等参数的数学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预升压区进行结构优化;最后将原始模型与优化模型导入Fluent中进行仿真分析。结构优化结果为:深度角β=16.1°,宽度角α=56.3°,开口角∅=12.7°,错配角φ0=1.2°。优化后的预升压过渡区的压力脉动率比原始结构降低了4.6%,提高了微型轴向柱塞泵球面配流副的配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轴向柱塞泵 球面配流副 预升压区 结构优化
下载PDF
基于插值的球面近远场变换精度提升方法
15
作者 王天豪 贾云飞 刘星汛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10期39-43,共5页
天线的远场方向图是研究天线特性的重要依据,近场测量技术能够通过天线的近场测量数据计算出天线的外推远场方向图,具有不依赖天气、成本低、速度快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有时探头故障、取样点间取样间隔过大或取样点不够密集... 天线的远场方向图是研究天线特性的重要依据,近场测量技术能够通过天线的近场测量数据计算出天线的外推远场方向图,具有不依赖天气、成本低、速度快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有时探头故障、取样点间取样间隔过大或取样点不够密集会给结果带来较大的偏差。该文以球面近远场变换算法为基准,针对球面近场测量中探头有时出现故障的问题,利用HFSS仿真得到取样间隔不同的天线近场数据,利用计算机进行算法构建,通过将正常数据代入算法的手段验证球面近远场变换算法的正确性,而后引入双调和样条插值法对仿真出的问题近场测量数据进行修正,最后将所得结果与未修正前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两方向的方向图平均误差分别减小了0.774 dB和1.3103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近远场变换 球模式展开理论 天线球面近场仿真 双调和样条插值法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联合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IOL治疗年龄相关白内障的效果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王彦 杨立东 张立友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125-129,共5页
目的 探究超声乳化术联合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治疗年龄相关白内障的效果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收治的年龄相关白内障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焦点组55例和SBL-3组55例,单焦点组予超声乳化... 目的 探究超声乳化术联合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治疗年龄相关白内障的效果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收治的年龄相关白内障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焦点组55例和SBL-3组55例,单焦点组予超声乳化术联合ADAPT AO非球面单焦点IOL植入,SBL-3组给予超声乳化术联合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IOL植入。比较2组术后3个月对比敏感度[明光、暗光、明光炫光、暗光炫光],术前和术后3个月视觉质量[客观散射指数(OSI)、斯特列尔比(SR)、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BCN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远视矫正下的近视力(DCNVA)]及生活质量[视功能与生存质量问卷(VF-QOL)]。结果 术后3个月,SBL-3组对比敏感度高于单焦点组(P<0.05);术后3个月,2组OSI、BCNVA、BCDVA、DCNVA水平均较术前降低,SBL-3组低于单焦点组(P<0.05);术后3个月,2组SR、MTF cut off水平及VF-QOL评分均较术前升高,SBL-3组高于单焦点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术联合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IOL能够提高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对比敏感度及视觉质量,改善视力水平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区域折射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客观散射指数 对比敏感度 视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球面摩擦副磨损量预测研究现状
17
作者 姜沛吉 韩翠红 +1 位作者 曲周德 周鑫 《装备制造技术》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球面摩擦副在机械设备中应用广泛,预测球面摩擦副的磨损量可以帮助评估和预测轴承寿命。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有限元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对磨损量进行预测,在使用有限元分析法计算球面摩擦副磨损量时,仍然需要在理想化条件下进行模拟,并... 球面摩擦副在机械设备中应用广泛,预测球面摩擦副的磨损量可以帮助评估和预测轴承寿命。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有限元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对磨损量进行预测,在使用有限元分析法计算球面摩擦副磨损量时,仍然需要在理想化条件下进行模拟,并且需要考虑计算量和计算时间的限制。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球面摩擦副磨损量问题方面,改进和优化现有模型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预测方法的精确性由试验手段对磨损量进行测量,磨损量可以通过测量磨下材料的质量、体积或磨损厚度进行表征。根据所使用的磨损试验方法和被测材料的特性,可以选择适合的磨损量表征参量和测量方法,该文从物理类和化学类两方面总结了球面摩擦副磨损量的试验测量方法,包括称重验证法、磨屑分析验证法、测量直径验证法、位移传感器验证法、放射性同位素验证法和化学分析验证法;同时重点分析了摩擦副材料、服役工况因素对球面摩擦副磨损量的影响,最后对球面摩擦副磨损量预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摩擦副 磨损量 有限元分析 机器学习 试验验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两款非球面散光镜片配戴清晰度和舒适度研究
18
作者 陈艺欣 刘亚丽 +3 位作者 余麟 余坤东 徐叶挺 李海琦 《玻璃搪瓷与眼镜》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对比2款非球面散光镜片的配戴清晰度、舒适度、清晰视野感觉宽广度和适应时间。采用调查问卷量表评估刚开始配戴及戴镜1周后的清晰度、舒适度、清晰视野感觉宽广度以及适应时间的主观评价;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对比2款非球面散光镜片的配戴清晰度、舒适度、清晰视野感觉宽广度和适应时间。采用调查问卷量表评估刚开始配戴及戴镜1周后的清晰度、舒适度、清晰视野感觉宽广度以及适应时间的主观评价;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组对象的平均客观视力;采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2组对象的主观评价情况。在客观评价中,反向曲率组拥有更好的视觉分辨能力,且2组数据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主观评价中,反向曲率组镜片的评分均高于标准非球面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日间看近、夜间看近、夜间活动的配戴舒适度评价和眼镜适应时间的评价中,尽管反向曲率组的评分也高于标准非球面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反向曲率修正设计镜片相比于传统标准非球面设计镜片,可在快速适应的同时,提供更好的配戴清晰度、舒适度和清晰视野感觉宽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设计 舒适度 清晰视野感觉宽广度 适应时间 对比度视力
下载PDF
含间隙球面4R机构运动区间可靠性分析
19
作者 董浩哲 王兴东 +1 位作者 刘胜利 张林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为分析转动副间隙对球面4R机构运动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球面机构输出角位移误差区间可靠性分析方法。分析转动副间隙对球面4R机构实际位姿的影响,基于D-H参数,将机构参数的1阶微分表示为运动副间隙造成的误差,使用环路增量法建立机构角... 为分析转动副间隙对球面4R机构运动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球面机构输出角位移误差区间可靠性分析方法。分析转动副间隙对球面4R机构实际位姿的影响,基于D-H参数,将机构参数的1阶微分表示为运动副间隙造成的误差,使用环路增量法建立机构角位移输出精度分析模型。针对球面4R机构单周期运动,阐述了机构运动区间可靠性与机构角位移输出误差的数学关系;结合极值法建立球面4R机构区间可靠性分析模型,计算得到了球面4R机构运动区间可靠度;蒙特卡洛仿真结果作为评价可靠度计算的标准值,最后结合球面4R机构可靠性分析实例验证了所提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4R机构 转动副间隙 D-H参数 运动可靠性
下载PDF
对高脚酒杯杯脚贴画在杯底球面成像通式的探究与拓展
20
作者 郑通和 《物理通报》 CAS 2024年第3期71-75,共5页
在近轴光线条件下,根据光路成像的几何关系,探究高脚酒杯杯底球面在凸、凹两种情况下,规定凸球面半径R为正、凹球面半径R为负的符号法则,便推导出通过物到球心的距离计算像到球面顶点距离的成像通式.并通过高斯公式验证,证明了高脚酒杯... 在近轴光线条件下,根据光路成像的几何关系,探究高脚酒杯杯底球面在凸、凹两种情况下,规定凸球面半径R为正、凹球面半径R为负的符号法则,便推导出通过物到球心的距离计算像到球面顶点距离的成像通式.并通过高斯公式验证,证明了高脚酒杯杯脚贴画在杯底球面成像通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竞赛 球面成像 通式推导 拓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