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9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下滴灌对麦茬夏花生土壤理化性状及肥料农学效率的影响
1
作者 常维 刘颖 +7 位作者 彭振英 王建国 张佳蕾 么传训 闫振辉 郭峰 万书波 高文伟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8,64,共8页
为保障夏花生出苗和高产高效,本研究采用漫灌和膜下滴灌两种灌溉方式,系统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夏花生田土壤理化性状、植株养分积累、肥料利用率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各土层地温在昼间7:00、9:00、11:30及14:30均高于漫... 为保障夏花生出苗和高产高效,本研究采用漫灌和膜下滴灌两种灌溉方式,系统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夏花生田土壤理化性状、植株养分积累、肥料利用率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各土层地温在昼间7:00、9:00、11:30及14:30均高于漫灌,但滴灌处理土壤容重在0~15 cm土层显著低于漫灌。滴灌处理显著增加了0~30 cm土壤含水量,且提高了各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和花生茎、叶、果壳中氮和磷含量,显著提高了花生荚果氮含量及积累量和花生茎、叶中磷和钾的积累量。与漫灌相比,滴灌处理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33.0%、33.9%、36.4%;夏花生产量显著提高,达17.8%。综合分析表明,膜下滴灌提高了花生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增强了作物对土壤养分与水分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花生 膜下滴灌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肥料利用效率
下载PDF
商品有机肥对砂质潮土理化性状、冬小麦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2
作者 徐春燕 张倩 +3 位作者 王雅娴 王红雨 盛开 王宜伦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4,共9页
为探明适宜砂质潮土地力提升和作物增产的商品有机肥,于2021—2022年在河南省新乡县开展冬小麦田间试验,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不同商品有机肥(含炭有机无机复混肥、含菌复合肥、含菌有机肥、含炭有机肥、腐植酸有机肥)对砂质潮土理化... 为探明适宜砂质潮土地力提升和作物增产的商品有机肥,于2021—2022年在河南省新乡县开展冬小麦田间试验,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不同商品有机肥(含炭有机无机复混肥、含菌复合肥、含菌有机肥、含炭有机肥、腐植酸有机肥)对砂质潮土理化性状、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商品有机肥施用可实现冬小麦显著增产24.6%~49.7%,其中施用含炭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含炭有机肥分别增产49.7%、43.8%。施用含炭有机无机复混肥地上部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44.6%、43.1%、54.4%,施用含炭有机肥分别显著提高24.8%、33.5%、45.5%。施用商品有机肥可降低0~10 cm土壤容重,同时含炭有机无机复混肥、含菌复合肥、含炭有机肥、腐植酸有机肥分别显著提高砂质潮土有机碳和速效钾含量33.1%~44.8%、10.8%~16.7%。此外,含炭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含炭有机肥施用还能提高>0.25 mm土壤团聚体占比,显著提高土壤α-葡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β-木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磷酸酯酶活性。以上表明,含炭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含炭有机肥通过降低0~10 cm土壤容重,促进土壤大团聚体形成,提高有机碳、速效钾含量及土壤胞外酶活性,实现冬小麦产量及养分积累量的提高,是适用于砂质潮土的商品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潮土 商品有机肥 冬小麦 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不同栽培基质理化性状与草莓子苗素质研究
3
作者 杨生力 刘春利 +4 位作者 贾后如 孙家刚 李中刚 王纪忠 刘雨婷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37-40,48,共5页
基质为草莓育苗提供稳定、协调的水、气、无机离子,但不同基质由于理化性状差异,所培育的草莓子苗素质有一定的差异,子苗的田间表现也有一定的差异。本文对不同基质的理化性状进行测定,并对其培育的草莓子苗形态指标(地上重、株高、假茎... 基质为草莓育苗提供稳定、协调的水、气、无机离子,但不同基质由于理化性状差异,所培育的草莓子苗素质有一定的差异,子苗的田间表现也有一定的差异。本文对不同基质的理化性状进行测定,并对其培育的草莓子苗形态指标(地上重、株高、假茎粗)和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以及子苗田间表现进行调查。结果显示:A基质(木薯渣、菇渣、草炭、椰糠按体积比2∶1∶1∶1配比,另加适量珍珠岩)和B基质(木薯渣、菇渣、牛粪按体积比3∶2∶1配比,另加适量蛭石)均可用于草莓苗生产,但A基质有机质含量高于B基质,因而更有利于草莓生长,A基质培育的子苗素质和田间表现均较B基质优;旧基质育苗效果没有新基质育苗效果好,但为了节本增效,可将旧基质用于水稻机插育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理化性状 草莓育苗 子苗素质
下载PDF
生物炭对芹菜幼苗生长及基质理化性状的影响
4
作者 吕海龙 魏镛频 +5 位作者 郭子军 谢淑琴 张旦 曹力强 吴丹 王姣敏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期54-57,84,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芹菜育苗的基质配比,降低化肥过量施用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快优质无公害蔬菜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本试验结合甘肃地区气候条件,探究了5种不同用量的玉米秸秆生物碳对芹菜幼苗生长及基质理化性状的... 为筛选出适宜芹菜育苗的基质配比,降低化肥过量施用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快优质无公害蔬菜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本试验结合甘肃地区气候条件,探究了5种不同用量的玉米秸秆生物碳对芹菜幼苗生长及基质理化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3处理(玉米秸秆∶草炭∶珍珠岩=8∶82∶10)的芹菜幼苗株高、茎粗、单株干质量、壮苗指数等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基质总孔隙度为73.05%,水气比高于其他处理,这表明添加适量的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芹菜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进而为当地芹菜高效优质育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生物炭 基质 生长 理化性状
下载PDF
鲁棉532不同种植密度对盐碱地棉饲两熟种植效益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5
作者 秦都林 徐勤青 +7 位作者 张杰 于谦林 孙玮琪 张莉 杨久涛 金维贤 王桂峰 魏学文 《中国棉花》 2024年第2期42-47,共6页
以一熟春棉(鲁棉研37号)为对照,研究棉饲两熟模式下3种不同种植密度(7.5万株·hm^(-2)、9.0万株·hm^(-2)、10.5万株·hm^(-2))对早熟棉鲁棉532棉田周年产量和效益,及其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明确黄... 以一熟春棉(鲁棉研37号)为对照,研究棉饲两熟模式下3种不同种植密度(7.5万株·hm^(-2)、9.0万株·hm^(-2)、10.5万株·hm^(-2))对早熟棉鲁棉532棉田周年产量和效益,及其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明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饲两熟模式下鲁棉532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与一熟春棉相比,鲁棉532棉饲两熟模式虽然棉花产量降低9.1%,但周年总投入降低了8.0%,周年纯收益显著提高了67.5%;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显著减少,但是单位面积总铃数与春棉相当;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透光率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含盐量和pH降低,但与春棉差异不显著。棉饲两熟模式下,适当增大鲁棉532种植密度能显著提高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增加群体总铃数,从而提高籽棉产量和周年效益。当棉花密度为9.0万株·hm^(-2)时,周年收益、籽棉产量、总铃数和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分别比7.5万株·hm^(-2)、10.5万株·hm^(-2)提高5.4%、4.5%,5.0%、4.1%,40.6%、6.6%和8.4%、18.7%。不同种植密度对土壤理化性状无显著影响。因此,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低产棉田按棉饲两熟种植鲁棉532,宜选择9.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饲草 两熟种植 效益 种植密度 光合特性 生长发育特性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6
作者 王世锋 常振香 +1 位作者 童永贞 后亦发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化肥减量增效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也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试验研究了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P2O5、K2O施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化肥减量增效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也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试验研究了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P2O5、K2O施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用商品有机肥替代10%~20%化肥后小麦生育周期有所延长,后期小麦田间长势稍强于全施化肥;小麦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等生物性状也明显优于全施化肥;小麦产量和产值均较全施化肥明显提高,纯收益和产投比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小麦 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不同土壤处理对温室大棚土壤理化性状和小黄瓜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郭曼霞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3期91-96,共6页
为探讨不同土壤处理对温室大棚土壤理化性状和小黄瓜生长的影响,有效缓解土壤连作障碍,本试验采用种植水稻、种植黑麦草、泡水、施土壤调理剂、施有机硅功能肥和休棚6个处理,以处理前的基地土壤作为对照,分析各处理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 为探讨不同土壤处理对温室大棚土壤理化性状和小黄瓜生长的影响,有效缓解土壤连作障碍,本试验采用种植水稻、种植黑麦草、泡水、施土壤调理剂、施有机硅功能肥和休棚6个处理,以处理前的基地土壤作为对照,分析各处理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以休棚后茬小黄瓜作为对照,观察比较各处理后茬小黄瓜的农艺性状、产量、抗病性等。结果表明,种植水稻后土壤理化指标恢复最好,特别是pH从5.0提高到5.7,可溶性盐总量从3.4 g/kg降低至0.4 g/kg,并且其后茬小黄瓜的农艺性状、产量、抗病性均表现最佳,每亩产量比休棚(CK)增产1106.49 kg。说明种植水稻是改善温室大棚土壤连作障碍及促进后茬小黄瓜生长、增加产量、减少病害发生的一种高效土壤处理模式,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合理的轮作栽培制度、减轻或克服连作障碍、实现蔬菜可持续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大棚 土壤处理 土壤理化性状 小黄瓜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黑龙江黑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聪 李明 +6 位作者 邱广伟 王立春 刘玲玲 王怀鹏 庞泽 唐春双 孙继英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83,共10页
为明确种植模式对黑龙江黑土理化性状的影响,筛选适合该地的种植模式,于2019—2021年在黑龙江省克山县进行试验,设置玉米-大豆-小麦轮作(T1)、玉米-大豆-马铃薯轮作(T2)、玉米-大豆-高粱轮作(T3)、玉米连作(CK1)、大豆连作(CK2)5个处理... 为明确种植模式对黑龙江黑土理化性状的影响,筛选适合该地的种植模式,于2019—2021年在黑龙江省克山县进行试验,设置玉米-大豆-小麦轮作(T1)、玉米-大豆-马铃薯轮作(T2)、玉米-大豆-高粱轮作(T3)、玉米连作(CK1)、大豆连作(CK2)5个处理,分析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影响不同,10~20 cm土层轮作处理0.5~2 mm粒级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占比高于连作处理,且以T2处理最高;20~30 cm土层0.5~2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以T1、T2、T3处理较高;不同粒级团聚体稳定指数表明,T2处理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较高,结构破坏率较低,稳定性较好。不同种植模式对黑土土壤养分的影响也不同,CK1、CK2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较T1、T2、T3处理低,且土壤发生酸化。T1、T2、T3处理中,以T2处理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调节土壤酸度整体效果较好。综上,T2(玉米-大豆-马铃薯轮作)处理可以提高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并且粒径<0.25 mm的小团聚体占比低,结构破坏率低,同时可以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减弱土壤酸化,建议在当地推广该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轮作 连作 黑土 理化性状 土壤团聚体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生物炭基复合材料对镉污染土壤理化性状和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瑞芬 时佳琦 +5 位作者 滑小赞 冯悦晨 王森 李佳月 续彦凤 刘奋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99,共9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炭基复合材料(MPC-BC)不同添加量(质量比1%、3%、5%,记为T1、T2、T3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镉(Cd)形态转化以及小白菜生长、生理特性及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PC-BC能显著促进Cd胁迫下小白菜的生长,与不添加...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炭基复合材料(MPC-BC)不同添加量(质量比1%、3%、5%,记为T1、T2、T3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镉(Cd)形态转化以及小白菜生长、生理特性及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PC-BC能显著促进Cd胁迫下小白菜的生长,与不添加MPC-BC(CK)比,小白菜株高、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显著增加,T3处理增加最多,分别较CK提升78.11%、137.72%和60.64%;随着MPC-BC施入量增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T2处理小白菜叶片SOD、POD和CAT活性最高;小白菜中Cd含量随MPC-BC施用量增加而减少。添加MPC-BC处理土壤pH降低0.13~0.42个pH单位,土壤电导率增加了6.92%~137.6%,土壤全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升高,但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添加MPC-BC可有效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同时促进弱酸提取态Cd和可还原态Cd向残渣态Cd转化。因此,复合材料能有效地固定污染土壤中的Cd,缓解Cd胁迫对作物的伤害,本试验条件下配施3%的MPC-BC修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基复合材料 理化性状 小白菜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江苏优质稻区土壤理化性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刘红江 裴晓芳 +5 位作者 丁雯丽 郭智 张岳芳 盛婧 周炜 黄胜东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6-965,共10页
为了探索优良食味粳稻稻米品质与土壤理化性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后白镇圩区随机选取种植南粳46、南粳3908、南粳5055和南粳9108的11个具有代表性的水稻种植主体,2020年和2021年度对其土壤理化性状和稻米品质进行取... 为了探索优良食味粳稻稻米品质与土壤理化性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后白镇圩区随机选取种植南粳46、南粳3908、南粳5055和南粳9108的11个具有代表性的水稻种植主体,2020年和2021年度对其土壤理化性状和稻米品质进行取样检测,并分析主要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个试验年度,11个水稻种植主体土壤理化性状主要指标中,总氮含量和总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60 g/kg和0.56 g/kg;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10.5 mg/kg、11.42 mg/kg、133.4 mg/kg;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26.64 g/kg,不同水稻种植主体土壤肥力状况差异显著。2季水稻平均产量以南粳46最低,为9248.1 kg/hm^(2),以南粳3908最高,达到9812.8 kg/hm^(2);2021年水稻平均产量与2020年差异不显著。南粳46的稻米品质指标总体优于其他3个水稻品种,综合食味值也最高,品质较优,但该品种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偏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水稻种植主体的稻田,稻米整精米率、峰值黏度和热浆黏度高,胶稠度大,蛋白质含量低,米质较好。综上,就不同水稻品种而言,南粳46稻米品质最优,在肥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上种植南粳46能进一步提高其稻米品质,但南粳46的产量总体偏低,而南粳3908则相对兼顾了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区 土壤 理化性状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不同生物炭对连作蚕豆土壤理化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术新 李汉美 +2 位作者 吴东涛 刘卓香 丁枫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1133-1136,共4页
本研究以连作蚕豆土壤为试验材料,探讨4种不同来源生物炭对连作蚕豆土壤理化性状、蚕豆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4种不同来源生物炭均能改善土壤环境,改善连作蚕豆土壤酸化程度,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土... 本研究以连作蚕豆土壤为试验材料,探讨4种不同来源生物炭对连作蚕豆土壤理化性状、蚕豆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4种不同来源生物炭均能改善土壤环境,改善连作蚕豆土壤酸化程度,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和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能够促进连作蚕豆的生长,提高连作蚕豆的产量。生物炭促进连作蚕豆维生素C含量增加,使得可溶性糖含量明显提升,促进可溶性蛋白和脂肪含量增加。不同生物炭种类对连作蚕豆土壤性状、蚕豆产量和品质影响有所不同。4种不同来源生物炭中效果有所不同,稻壳生物炭>木片生物炭>稻秆生物炭>厨余垃圾生物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连作 蚕豆 土壤理化性状 品质
下载PDF
灌水对夏玉米产量及植株理化性状的影响
12
作者 张丽华 翟立超 +4 位作者 崔永增 董志强 崔英淑 张经廷 贾秀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80,共9页
为明确灌水量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以本地区多年来参考作物平均需水量(ET0)为基础,于2020,2021年在旱棚条件下设置T1(60%ET0)、T2(80%ET0)、T3(100%ET0)、T4(120%ET0)、T5(140%ET0)、T6(160%ET0)、T7(180%ET0)、T8(200... 为明确灌水量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以本地区多年来参考作物平均需水量(ET0)为基础,于2020,2021年在旱棚条件下设置T1(60%ET0)、T2(80%ET0)、T3(100%ET0)、T4(120%ET0)、T5(140%ET0)、T6(160%ET0)、T7(180%ET0)、T8(200%ET0)共计8种灌水处理,分析了灌水对玉米产量及构成、植株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玉米产量及构成、穗长、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自由水含量、株高、穗位、穗高系数、光合势及结实率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中产量和穗粒数随着灌水的增加显著增加,而叶片和穗轴中物质分配比例表现为下降趋势。高水处理(T5~T8)下VT与R6期玉米叶片的叶绿素、水势变化率较小,处理间株高、穗位高无显著差异,穗高系数稳定。与T3相比,灌水量减少20%和40%可引起产量显著下降,而增加同比例灌水,玉米产量变化低于减少灌水后的产量降低值,该条件下的结实率变化与产量变化一致,而供水效率随着灌水的增加而降低,灌水量超过T6处理的供水效率下降超过20%。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开花期水势及含水量无显著相关性,与其他因素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因此,玉米可通过灌水改善穗部性状、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及植株发育理化性状等实现产量提升,在本区域生育期平均需水量基础上增加灌水40%~60%可实现产量和效率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灌水量 产量 理化性状
下载PDF
猪粪沼液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陈钟佃 郭庆 +3 位作者 吴飞龙 冯德庆 黄小云 黄秀声 《中国沼气》 CAS 2023年第6期55-61,共7页
为研究猪粪沼液施用对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取规模化养殖场的猪粪沼液进行秋玉米种植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12个小区,每个小区66.66 m^(2)。对照组(CK组)施用100%化肥(50%基施+50%追施),试验组分别施... 为研究猪粪沼液施用对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取规模化养殖场的猪粪沼液进行秋玉米种植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12个小区,每个小区66.66 m^(2)。对照组(CK组)施用100%化肥(50%基施+50%追施),试验组分别施用50%化肥基施+50%沼液追施(T1组),100%沼液基施(T2组),100%沼液追施(T3组)。试验结果表明:1)T1组玉米产量最高,达1159.34 kg·666.67 m^(-2)、亩产值2782.42元,经济效益明显,产量利润分别比对照高16.06%、385.08元;2)T1、T3与对照(CK)、T2相比,单果重、产量明显增加;3)施用沼液的玉米中均不含抗生素,不会影响玉米的食用品质安全;4)水旱轮作种植中,施用沼液土壤中的理化性状不会明显改变,也不会集累重量金属等有害物质。因此,施用50%化肥基施+50%沼液追施可以明显提高玉米产量产值和利润,而且不会对玉米抗生素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沼液 玉米 土壤理化性状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油页岩半焦生物炭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14
作者 连彩云 马忠明 +3 位作者 唐文雪 薛亮 王智琦 罗双龙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140-1145,共6页
油页岩半焦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无机营养物质,是复混肥理想的添加物料。为了提升油页岩半焦生物炭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价值,以玉米为指示作物,玉米品种先玉335为指示品种,设施油页岩半焦生物炭20、40、60、80 t/hm^(2),不施肥和仅施氮、磷... 油页岩半焦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无机营养物质,是复混肥理想的添加物料。为了提升油页岩半焦生物炭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价值,以玉米为指示作物,玉米品种先玉335为指示品种,设施油页岩半焦生物炭20、40、60、80 t/hm^(2),不施肥和仅施氮、磷肥(优化施肥)6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油页岩半焦生物炭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油页岩半焦生物炭后土壤性状发生显著变化,与播前相比,土壤容重下降了2.21%~8.82%,土壤孔隙度增加了-11.05%~4.08%,毛管孔隙度增加了-6.70%~3.74%,土壤pH下降了4.73%~7.84%。土壤储水量较对照不施肥处理增加了18.85%~30.57%。与优化施肥相比,土壤全氮增加了6.25%~20.83%,土壤全磷增加了0~25.51%,土壤全钾增加了0.92%~2.63%,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4.29%~88.26%,土壤碱解氮增加了-7.40%~14.21%,土壤速效磷增加了-30.27~80.37%,土壤速效钾增加了-12.87%~115.07%。在油页岩半焦生物炭投入量为60 t/hm^(2)时,玉米产量最高,达17681.4 kg/hm^(2),较对照不施肥处理增产20.10%。综合分析,施不同用量油页岩半焦生物炭均能明显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显著提升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半焦生物炭 玉米 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和机器学习的苎麻理化性状估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付虹雨 王薇 +3 位作者 卢建宁 岳云开 崔国贤 佘玮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4-200,347,共8页
苎麻生理生化性状是其遗传基础和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能够反映特定胁迫环境下苎麻的生长发育状况。无人机遥感技术为大规模田间作物长势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利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对苎麻理化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具有实际意义。因此... 苎麻生理生化性状是其遗传基础和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能够反映特定胁迫环境下苎麻的生长发育状况。无人机遥感技术为大规模田间作物长势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利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对苎麻理化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具有实际意义。因此,以苎麻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获取苎麻冠层的光谱参数和纹理参数,运用相关性分析法(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PCA)、递归特征消除法(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2种最优特征筛选方法和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LR)、决策树(Decision tree,DT)、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analysis,PLSR)5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构建了苎麻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叶片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苎麻理化性状与冠层光谱偏态参数存在显著相关性,基于偏态参数构建的苎麻理化性状估测模型能包含更多信息输入。对比PCA方法,RFE能更有效地筛选敏感特征参数,从而提高估测模型精度。基于多时序融合数据的苎麻理化性状估测模型精度较高,LR-SAPD估测模型的R^(2)为0.662,RMSE为2.088;LR-RWC估测模型的R^(2)为0.793,RMSE为2.213%,SVR-LAI模型能较好估测苎麻叶面积指数,R^(2)为0.737,RMSE为0.630。提出的准确高效、性价比高、普适性高的田间苎麻理化性状动态监测方法,可用于作物理化含量的快速、无损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理化性状 无人机遥感 机器学习
下载PDF
油莎豆籽粒理化性状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丹阳 范杰英 +5 位作者 赵倩倩 刘香英 孙洪蕊 杨向东 康立宁 王志兵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4,共7页
为研究油莎豆品种资源理化性状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本实验选取吉林省42个有代表性的油莎豆品种资源为实验材料,对其10个理化性状进行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42个不同油莎豆品种资源的理化性状之间... 为研究油莎豆品种资源理化性状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本实验选取吉林省42个有代表性的油莎豆品种资源为实验材料,对其10个理化性状进行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42个不同油莎豆品种资源的理化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0个理化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8.84%~104.96%,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维生素C含量>棉子糖含量>葡萄糖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百粒重>蛋白质含量>蔗糖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脂肪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脂肪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蔗糖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此外,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4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493%,能较好体现各品种之间理化性状的综合信息。根据综合排名得出营养品质最好的品种资源为JS34、JS33、JS42、JS21、J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理化性状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椰糠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甘薯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杨毅 何志强 +6 位作者 林佳慧 李洋 陈飞 吕长文 唐道彬 周全卢 王季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17-2527,共11页
研究不同施用量的椰糠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甘薯产量的影响,探索椰糠的施入量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关系,为农田土壤肥力的提高与保持以及鲜食型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生产指导。本试验于2020年和2021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研究不同施用量的椰糠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甘薯产量的影响,探索椰糠的施入量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关系,为农田土壤肥力的提高与保持以及鲜食型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生产指导。本试验于2020年和2021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椰糠(干重)施用量0、20,250、40,500和60,750 kg hm^(–2)共4个处理对土壤及甘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椰糠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而土壤孔隙度、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逐渐增加,其中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最多,碱解氮次之,速效磷最少;根际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都随椰糠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增施椰糠能提高甘薯块根的单株结薯数,增加200~400 g、100~200 g和50~100 g块根的数量,提高甘薯的商品薯率;甘薯块根产量随椰糠施用量增加先增后减,以椰糠40,500 kg hm^(–2)施用量最高;甘薯块根淀粉率随椰糠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施加椰糠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结构和培肥地力,有利于促进甘薯结薯和大薯的形成,提高块根产量和增加商品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椰糠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豫南砂姜黑土水浇地不同产田土壤理化性状及其与作物产量的相关性
18
作者 李成玉 程思贤 +5 位作者 马海彬 刘卫玲 张学林 刘天学 李潮海 赵亚丽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81,共8页
对豫南砂姜黑土水浇地高、中、低产田的土壤理化性状(耕层深度、犁底层厚度及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其与作物产量的相关性,明确砂姜黑土水浇地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土壤限制因子,为建... 对豫南砂姜黑土水浇地高、中、低产田的土壤理化性状(耕层深度、犁底层厚度及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其与作物产量的相关性,明确砂姜黑土水浇地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土壤限制因子,为建立砂姜黑土水浇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豫南砂姜黑土水浇地耕层深度为7.25~20.00 cm,平均值为13.67 cm;犁底层厚度为4.75~19.50 cm,平均值为10.98 cm;土壤容重为1.16~1.58 g/cm^(3),平均值为1.45 g/cm^(3);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33~23.67 g/kg,平均值为19.81 g/kg;土壤碱解氮含量为58.80~98.02 mg/kg,平均值为76.09 mg/kg;土壤速效磷含量为7.00~26.28 mg/kg,平均值为15.70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为79.59~171.94 mg/kg,平均值为124.47 mg/kg。不同产田土壤养分含量总体表现为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作物产量与土壤容重、犁底层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耕层深度、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豫南砂姜黑土水浇地限制作物产量的关键土壤因子由大到小依次为耕层深度、犁底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作物产量 耕层 理化性状 土壤养分含量
下载PDF
不同番茄品种叶片理化性状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寄主选择性的影响
19
作者 薛增昇 王韩 +7 位作者 张生存 马力 郄杏桃 吕治燊 张东霞 郑卫锋 闫喜中 郝赤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90-1601,共12页
【目的】明确南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对不同番茄品种的寄主选择性,分析南美番茄潜叶蛾寄主选择性与不同番茄品种叶片理化性状的相关性,为南美番茄潜叶蛾的绿色精准防控和番茄抗虫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叶碟法测定南美... 【目的】明确南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对不同番茄品种的寄主选择性,分析南美番茄潜叶蛾寄主选择性与不同番茄品种叶片理化性状的相关性,为南美番茄潜叶蛾的绿色精准防控和番茄抗虫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叶碟法测定南美番茄潜叶蛾3龄幼虫对5个番茄品种(千禧、大粉、大黑、小绿和黄矮生)叶片的取食选择率和取食面积,用笼罩法测定南美番茄潜叶蛾成虫在这5个番茄品种每叶片上的产卵量,采用网格法和比色法测定5个番茄品种叶片的理化性状,用Pearson法分析南美番茄潜叶蛾幼虫取食选择率和成虫在每叶片上的产卵量分别与不同番茄品种叶片理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寄主选择性结果表明:当南美番茄潜叶蛾3龄幼虫取食6,12,24和48 h时,其对5个番茄品种叶片的取食选择率从大到小均为:大粉>千禧>大黑>小绿>黄矮生。当南美番茄潜叶蛾成虫产卵24,48和72 h时,其在5个番茄品种每叶片上的产卵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大黑>千禧>大粉>黄矮生>小绿,大黑>黄矮生>千禧>大粉>小绿,大黑>黄矮生>大粉>千禧>小绿。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南美番茄潜叶蛾3龄幼虫取食12 h时,其取食选择率与不同番茄品种叶片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当南美番茄潜叶蛾成虫产卵48和72 h时,其每叶片上的产卵量与不同番茄品种叶片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千禧、大粉、大黑、小绿和黄矮生5个番茄品种叶片理化性状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寄主选择影响显著。根据相关性分析,南美番茄潜叶蛾幼虫更喜欢取食蛋白质含量低的番茄品种叶片,成虫更喜欢在叶绿素含量高的番茄品种叶片上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番茄潜叶蛾 寄主选择 番茄品种 Pearson相关性分析 理化性状
下载PDF
高寒草甸秃斑块土壤种子库和理化性状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20
作者 拉毛草 周富斐 +5 位作者 叶国辉 李杨 蔡新成 董瑞 唐庄生 花立民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9,共10页
选取甘肃省玛曲县典型鼠害型秃斑块,依据秃斑直径聚类并按面积从小到大依次划分6个梯度(Ⅰ、Ⅱ、Ⅲ、Ⅳ、Ⅴ和Ⅵ),以无秃斑草地为对照(CK),调查不同秃斑面积下的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种子库以及土壤理化性质,采用约束性排序方法分析环境... 选取甘肃省玛曲县典型鼠害型秃斑块,依据秃斑直径聚类并按面积从小到大依次划分6个梯度(Ⅰ、Ⅱ、Ⅲ、Ⅳ、Ⅴ和Ⅵ),以无秃斑草地为对照(CK),调查不同秃斑面积下的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种子库以及土壤理化性质,采用约束性排序方法分析环境因子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秃斑块内植物盖度、高度和生物量均低于对照(CK);秃斑块土壤种子库主要分布于0~2 cm土层中(除斑块Ⅰ),其中秃斑块Ⅱ和Ⅵ种子库密度较大;各面积秃斑块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低于CK(P<0.05);偏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土壤温度和平均入渗速率显著影响秃斑块植物群落特征(P<0.01)。综上,植物平均高度随秃斑块面积增加而降低,秃斑块土壤中并不缺少种子,而是缺少种子萌发、生长的条件,秃斑块土壤有机质、土壤温度和平均入渗速率是影响种子萌发及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秃斑块 土壤种子库 土壤理化性状 冗余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