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村落生态理水文化价值及实践
1
作者 严晓萍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3期185-193,共9页
中国传统村落中蕴含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蓄水、引水、用水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村落中对雨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治理方法等非遗文化,综合了实用性、景观性、生态性和可持续性,是前人历史经验的积累,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 中国传统村落中蕴含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蓄水、引水、用水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村落中对雨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治理方法等非遗文化,综合了实用性、景观性、生态性和可持续性,是前人历史经验的积累,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太行山区传统村落蕴含丰富生态理水文化智慧的是窖池、梯田和水渠,对解决干旱少雨地区生活、生产用水,建设宜居的人居环境,华北地区水资源生态环境建设,防范水灾,人居环境建设和乡村环境治理,将传统生态理水文化智慧融入乡村生态振兴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生态理水 文化价值
原文传递
人水共生理念下传统窑洞聚落景观理水智慧研究——以陕北地区为例
2
作者 王永帅 张中华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营建素有将人水共生作为古人聚居选址及农耕生产的理念和举措。因此,在聚落选址之初,古人对自然山水环境的寻找、观察及借用的用心程度甚至超过聚落后期的建设过程。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半干旱区传统窑洞聚落景观理水...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营建素有将人水共生作为古人聚居选址及农耕生产的理念和举措。因此,在聚落选址之初,古人对自然山水环境的寻找、观察及借用的用心程度甚至超过聚落后期的建设过程。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半干旱区传统窑洞聚落景观理水智慧,避免本土理水营建技术的消失与断代,以陕北黄土高原区传统窑洞聚落为研究对象,从人水共生哲学思想出发,结合DIKW层次结构模型,构建传统聚落理水智慧解析路径与方法。从聚落选址布局理水智慧、人居营建理水智慧、农耕生产理水智慧和自然生态理水智慧4个方面,开展陕北传统窑洞聚落景观理水智慧的提取与体系构建。以期为当前我国半干旱地区乡村聚落生态人居景观营建和水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理论与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理水智慧 传统窑洞聚落景观 半干旱区 黄土高原 陕北
下载PDF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理水技法研究
3
作者 郑爽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5期105-107,共3页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开端、发展、成熟和鼎盛四个时期。自古以来,园林的景观配置有着“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的说法,由此可见,水一直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该文通过对比和分析中国传统造园艺术...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开端、发展、成熟和鼎盛四个时期。自古以来,园林的景观配置有着“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的说法,由此可见,水一直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该文通过对比和分析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的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和岭南私家园林的理水技法,阐述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的水景设计,为今后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更好地与传统文化结合、体现特有的文化设计内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 理水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下载PDF
实践自然观下侗寨理水智慧及其生态治理启示
4
作者 黄梅 乔杰 +1 位作者 于洋 段德罡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5,共11页
水环境治理问题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突出短板。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理水生态实践经验,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水生态危机。研究基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辩证统一关系,结合黔东南都柳江流域30多个侗寨的跟... 水环境治理问题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突出短板。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理水生态实践经验,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水生态危机。研究基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辩证统一关系,结合黔东南都柳江流域30多个侗寨的跟踪调查,首先,从生产主义时期生态循环传统断裂、功能主义下流域自调节能力下降、经济理性下水“生态-社会”系统失衡的新“生产-交往-个体”实践中剖析了侗寨面临的理水生态危机;其次,通过“实践-历史-资本”理论关系解析了侗寨水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标准化现代工程实践对地方性知识的忽视、生态文化价值认知不足下的功能空间异化、农业生命逻辑缺失下的现代生态制度失范;最后,从融入地方性知识的现代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顺应流域多尺度生态规律的功能空间活化、加强村民主体意识的水“生态-社会”系统共治3个方向提出新时期侗寨水环境治理的建议,以期更好地适应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实践自然观 理水智慧 生态治 黔东南侗寨
下载PDF
浅析江南私家园林的理水艺术
5
作者 肖振隆 《新材料·新装饰》 2023年第3期15-18,共4页
小巧的江南私家园林中,水系占有很大的比重。开凿池子并将水引入,能够丰富整个园子的空间。理水是指用人工技法将自然界各种形态的水汇入园林中的用水方式,文章将江南私家园林理水方式的原则归纳为三点:疏水来去,首尾兼备;曲折有致,意... 小巧的江南私家园林中,水系占有很大的比重。开凿池子并将水引入,能够丰富整个园子的空间。理水是指用人工技法将自然界各种形态的水汇入园林中的用水方式,文章将江南私家园林理水方式的原则归纳为三点:疏水来去,首尾兼备;曲折有致,意境幽远;空间丰富,聚散有致。通过对这些原则的分析,能够更好地领会江南私家园林中理水艺术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私家园林 理水特征 理水艺术
下载PDF
传统岭南园林中理水、掇山、绿植的建筑类型学图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谢轩 任亚鹏 赖文波 《华中建筑》 2023年第5期157-161,共5页
岭南传统园林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着诸多传统文化与建筑元素之间的基本关系,对其研究是展现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第一代岭南建筑师对传统岭南园林的历史概况、性质特点、庭院布局、园林建筑、装修、水石景和园林植物配置等展开... 岭南传统园林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着诸多传统文化与建筑元素之间的基本关系,对其研究是展现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第一代岭南建筑师对传统岭南园林的历史概况、性质特点、庭院布局、园林建筑、装修、水石景和园林植物配置等展开了论述,但当前的相关理论研究多数着重于概念化和体验性的分析。建筑类型学的提出与发展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平台。通过分析传统岭南园林中除建筑之外的水池、山石和绿植,即理水、掇山、绿植等造园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探究水体形状形式、山石组合形态、植物种植方式三者之间的角色和组合类型图式,可深入理解其演绎表现的风格与空间秩序的逻辑,并以此推导新的岭南园林空间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园林 建筑类型学 理水 掇山 绿植
下载PDF
《长物志》中“水”的三重属性与晚明文人理水思想
7
作者 王立群 马珂 陈飞虎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2期208-210,共3页
17世纪的文人著作《长物志》“水石”卷中记述了文震亨对于理水的方法和见解。通过分析《长物志》中水的可观、可用和可食三重属性,探讨晚明文人阶层的理水方式、生活美学和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文人对于水有着形而上学的哲学认知,《长物... 17世纪的文人著作《长物志》“水石”卷中记述了文震亨对于理水的方法和见解。通过分析《长物志》中水的可观、可用和可食三重属性,探讨晚明文人阶层的理水方式、生活美学和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文人对于水有着形而上学的哲学认知,《长物志》的理水观对现代理水营造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时期 《长物志》 园林 理水 文人思想
下载PDF
《理水》英译本中的异化翻译策略研究——以杨宪益、戴乃迭英译《理水》为例
8
作者 吴金来 黄月华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3期62-66,共5页
《理水》是鲁迅去世前一年所作的最后四篇小说之一,收录于《故事新编》。这篇篇幅不长的小说,具有独特的时代气息,体现了鲁迅强烈的个人风格。通过剖析杨宪益,戴乃迭《理水》英译本中一些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可知两人倾向于通过异化... 《理水》是鲁迅去世前一年所作的最后四篇小说之一,收录于《故事新编》。这篇篇幅不长的小说,具有独特的时代气息,体现了鲁迅强烈的个人风格。通过剖析杨宪益,戴乃迭《理水》英译本中一些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可知两人倾向于通过异化翻译策略保留文本独特的文化信息,有益于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作品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水 杨宪益 戴乃迭 文化负载词 异化翻译 文学外译
下载PDF
谈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理水艺术
9
作者 蒋宏 刘娴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7-138,共2页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理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寄托着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启发陶冶后人的心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从理水意境、设计手法、技术手段等方面分析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理水,对传统的借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 理水意境 理水手法 理水技术
下载PDF
明清时期江南园林中的理水艺术解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泽惠 张茜 《现代园艺》 2023年第2期130-132,共3页
我国古典园林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形成了独特且鲜明的民族风格。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造园成就的巅峰时期,江南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其中一些园林在今天仍然极具盛名。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水”元素是构成园林景观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理... 我国古典园林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形成了独特且鲜明的民族风格。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造园成就的巅峰时期,江南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其中一些园林在今天仍然极具盛名。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水”元素是构成园林景观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理水讲究“师法自然”,基础在于遵循自然水景的规律,模拟自然山水的形态,效法自然山水的意境,因地制宜,因借地势、山石、植物、建筑等一切自然界中的物体。我国古典园林理水讲究“天人合一”,以艺术的手段,营造体现人格精神的意境,反映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通过探析明清时期江南园林理水文化,以江南园林理水发展史为研究对象,以小见大,传承江南园林遗产美学观念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江南 理水 园林遗产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视角的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生态观思考
11
作者 刘若云 张继刚 郑芷溦 《中外建筑》 2023年第9期46-50,共5页
以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为例,梳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智慧所体现的生态观,结合景观格局理论对古典园林理水的生态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初步研究发现:(1)古典园林理水的生态观体现在水的选址、水形设计以及周边配置各个方面;(2)古典园林水系的... 以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为例,梳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智慧所体现的生态观,结合景观格局理论对古典园林理水的生态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初步研究发现:(1)古典园林理水的生态观体现在水的选址、水形设计以及周边配置各个方面;(2)古典园林水系的整体观展现了不同水体斑块在空间布局和连接上的景观格局特征,对生物的迁徙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3)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可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中水系的连接度、曲度、廊道宽度等进行量化比对分析。基于景观格局理论的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古典园林的生态功能分析,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国特色的生态园林建设,并为中国古典园林生态智慧的进一步量化研究和中国园林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理水 生态观 景观格局
原文传递
《园冶》与《作庭记》的掇石理水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子力 《广东园林》 2023年第3期36-40,共5页
《园冶》和《作庭记》分别是中国和日本最早的造园专著,尽管成书时代、地区不同,但后者体现的深刻汉文化影响,使二者的对比阅读意义重大。通过文本对比,分析二者内在异同,可得《作庭记》体现出早期造园活动中不强调人的进入,而强调微缩... 《园冶》和《作庭记》分别是中国和日本最早的造园专著,尽管成书时代、地区不同,但后者体现的深刻汉文化影响,使二者的对比阅读意义重大。通过文本对比,分析二者内在异同,可得《作庭记》体现出早期造园活动中不强调人的进入,而强调微缩自然的庭园特点,以理水为目标、掇石为手段的水石并进的造园思想,及在海洋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海-岛特征;《园冶》则体现出晚期造园活动中强调人生活其中的园居特点,和山石审美独立完善而水审美退化的地域性造园思想发展。同时,因地制宜的造园理念贯穿了这两部不同背景的造园理论作品,证明场地对东亚造园文化一以贯之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冶》 《作庭记》 掇石 理水 造园
下载PDF
伊斯兰园林的理水艺术探究
13
作者 蒋永宁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5期198-200,204,共4页
受不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审美趣味等的影响,不同园林的理水艺术在表现上各不相同.伊斯兰园林中的理水艺术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文章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梳理伊斯兰文化与伊斯兰地理条件对园林建造的影... 受不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审美趣味等的影响,不同园林的理水艺术在表现上各不相同.伊斯兰园林中的理水艺术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文章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梳理伊斯兰文化与伊斯兰地理条件对园林建造的影响,列举伊斯兰园林理水的形式,深入探究伊斯兰园林理水艺术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在伊斯兰文化中,水不仅是赋予、维持、净化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水的流动性和不可预测性,代表着无限的可能和无尽的变化,这种精神内涵也体现在伊斯兰园林的人工理水中.具体来说,伊斯兰园林的理水形式多样,包括水渠、水池、水钵、喷泉、跌水等.理水是造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些理水形式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表现手法,是伊斯兰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此外,人工理水的形式可以帮助园林形成更宜人的居住环境,园林居住者的生产生活也离不开水,最重要的是,人工理水与园林建筑能共同营造安静、典雅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更是对人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园林 理水形式 伊斯兰文化
下载PDF
《园冶》与《长物志》关于“掇山理水”章节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任兰红 张大玉 丁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1-135,共5页
日本学者冈大路《中国宫苑园林史考》中的"文震亨可能基于对《园冶》文本所缺少的理水方面,而对其所遗漏的部分进行增补有遂著《长物志》"观点错误在于《园冶》成书在后,《长物志》成书在前。这两文本关于"掇山理水"... 日本学者冈大路《中国宫苑园林史考》中的"文震亨可能基于对《园冶》文本所缺少的理水方面,而对其所遗漏的部分进行增补有遂著《长物志》"观点错误在于《园冶》成书在后,《长物志》成书在前。这两文本关于"掇山理水"章节编排的差异在于基于山、水两者互成的关系,《园冶》中"理水"的内容被收录到"掇山"章节中,之所以理水内容可以在掇山章节内是因为水的形态难以脱离固态的山石而单独自有,而是得形于水所在的容器——山石形态。基于此对《园冶》《长物志》及当代园林的理水分类进行对比分析展示不同作者、时代的理水观念。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思维对事物之间关联性的关注,这种异于当下西方的思考逻辑正是传统给以当代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冶》 《长物志》 掇山 理水 借山理水
下载PDF
福州西湖在演变沿革中的理水手法研究
15
作者 胡静云 张兵华 刘淑虎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理水作为古典园林营造的重要内容,在历时性造园活动中随着形态变迁和需求变化理水手法因时而异。以历史文献资料中的福州西湖为例,借鉴《园冶》中的理水理论,从空间形态、环境行为和政治经济学三个方面,剖析其历代造园所采取的疏源察水... 理水作为古典园林营造的重要内容,在历时性造园活动中随着形态变迁和需求变化理水手法因时而异。以历史文献资料中的福州西湖为例,借鉴《园冶》中的理水理论,从空间形态、环境行为和政治经济学三个方面,剖析其历代造园所采取的疏源察水、随曲合方、清淤造岛、卜筑从水和巧与因借等理水手法及其历史成因。通过福州西湖在演变沿革中的理水手法研究,以期为园林如何顺应时代环境变化,以及现代水景地域性营造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园冶 理水 福州西湖
下载PDF
论日本建长寺蘸碧池的理水文化
16
作者 胡秀娟 《新蕾》 2023年第1期36-39,共4页
日本建长寺蘸碧池的理水文化核心并非放生池,它具有多重内涵:首先它调和了禅宗建筑的宗教等级森严之感,以结合日常生活审美的形式,让中国禅宗思想文化以普适姿态移植进日本文化;其次,它与周围的建筑、林石等元素构成了如画美景,表现了... 日本建长寺蘸碧池的理水文化核心并非放生池,它具有多重内涵:首先它调和了禅宗建筑的宗教等级森严之感,以结合日常生活审美的形式,让中国禅宗思想文化以普适姿态移植进日本文化;其次,它与周围的建筑、林石等元素构成了如画美景,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标志着禅宗东传至日本的早期表现形态;最后,作为禅意文化思想的载体,蘸碧池树立了日本五山寺庙理水的蓝本,打破了中式固有的山门前后方池或规则型理水的传统,将因地制宜的禅宗文化思想理念灵活地应用在传播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蘸碧池 理水 随形就势 放生池 文人审美
下载PDF
地缘文化影响下园林叠石理水的差异——以中国江南园林与日本庭院为例
17
作者 张哲 李国华 梁振西 《城市建筑》 2023年第8期61-65,共5页
不同地区自然与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园林风格的多样性,中国与日本在地理特性上有着本质不同,产生的民族文化与传统社会结构也出现差异,从而衍生出同源不同象的园林发展。文章选取了中国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江南园林,与日本山水园林中风格迥... 不同地区自然与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园林风格的多样性,中国与日本在地理特性上有着本质不同,产生的民族文化与传统社会结构也出现差异,从而衍生出同源不同象的园林发展。文章选取了中国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江南园林,与日本山水园林中风格迥异的池泉园和枯山水进行分析,通过比较中日两国自然环境与人文传统,旨在探讨两种因素对传统园林中叠石理水的影响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文化 园林 叠石理水 地域性 自然
下载PDF
江南与岭南园林理水手法的差异性研究
18
作者 龚文君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7期212-216,共5页
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作为南方园林中最典型的两大流派,其理水手法在平面布局、空间关系与观赏意境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本研究根据类型学的方法提取园林的空间样本,并对江南、岭南地区的园林水系进行空间图解与对比分析,归纳二者在水... 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作为南方园林中最典型的两大流派,其理水手法在平面布局、空间关系与观赏意境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本研究根据类型学的方法提取园林的空间样本,并对江南、岭南地区的园林水系进行空间图解与对比分析,归纳二者在水系营建上的布局差异、造景手法差异与理水文化差异,深入剖析与解读传统造园的理水艺术,为当下园林式建筑的设计提供个人的地域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园林 岭南园林 园林理水 空间图解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及其设计启示——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19
作者 卫薇 张龙 《现代园艺》 2023年第16期138-139,143,共3页
苏式园林理水讲究忌平直求曲折、动静结合的理念,拙政园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得益于苏州地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的水源优势,以及在文人中盛行向往田园山水的风气,便天然形成了此种自然式的理水手法。拙政园以水景为中心,采用动静结合的... 苏式园林理水讲究忌平直求曲折、动静结合的理念,拙政园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得益于苏州地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的水源优势,以及在文人中盛行向往田园山水的风气,便天然形成了此种自然式的理水手法。拙政园以水景为中心,采用动静结合的理水手法,营造别具特色的江南园林奇观。从拙政园理水手法中的动态之景出发,分析拙政园造景艺术和理水手法等,以理清动态之景在构造全园景观中的应用,并从中得出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借鉴之处,增加当代水景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水 动态美学 设计
下载PDF
岭南园林的造园特征及筑山理水的技巧--以和园设计为例
20
作者 林兆涛 《城市建筑》 2023年第24期160-163,共4页
岭南和园,是一座坐落于顺德城央的岭南古典园林作品,是鲜有的现代岭南古典园林佳作。本文深入介绍了和园的这座“山水园林”的造园特征,解读和园的山水园林布局及造园技巧,展示了岭南古典园林布局、筑山、理水的精髓,传承岭南古典园林... 岭南和园,是一座坐落于顺德城央的岭南古典园林作品,是鲜有的现代岭南古典园林佳作。本文深入介绍了和园的这座“山水园林”的造园特征,解读和园的山水园林布局及造园技巧,展示了岭南古典园林布局、筑山、理水的精髓,传承岭南古典园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岭南园林 筑山理水 石景营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