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芬太尼调节IL-10/β-内啡肽信号通路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疼痛的影响
1
作者 封雪 赵滨滨 任蓁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988-992,共5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疼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NI大鼠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瑞芬太尼低剂量组(5μg·kg^(-1)·min^(-1))、瑞芬太尼高剂量组(20μg·kg^(-1)·min^(-1))和瑞芬太...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疼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NI大鼠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瑞芬太尼低剂量组(5μg·kg^(-1)·min^(-1))、瑞芬太尼高剂量组(20μg·kg^(-1)·min^(-1))和瑞芬太尼+抑制剂组(20μg·kg^(-1)·min^(-1)的瑞芬太尼+10μL IL-10抗体),评估大鼠疼痛阈值,统计坐骨神经指数(SFI),Masson染液评价靶肌肉萎缩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免疫荧光检测微管相关蛋白(MAP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10、β-内啡肽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疼痛阈值、SFI和IL-10、β-内啡肽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肌肉萎缩、IL-1β、IL-6、TNF-α、MAP2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瑞芬太尼低、高剂量组大鼠疼痛阈值、SFI和IL-10、β-内啡肽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肌肉萎缩、IL-1β、IL-6、TNF-α、MAP2表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瑞芬太尼高剂量组比较,瑞芬太尼+抑制剂组大鼠疼痛阈值、SFI和IL-10、β-内啡肽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肌肉萎缩、IL-1β、IL-6、TNF-α、MAP2表达增加(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能通过激活IL-10/β-内啡肽信号通路抑制SNI大鼠的疼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坐骨神经损伤 疼痛 白介素-10/β-内啡肽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门诊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
作者 陈方 白宁 +2 位作者 路凯 刘静 岳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29-32,共4页
目的比较艾司氯胺酮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门诊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陕西省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11月自愿接受无痛宫腔镜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静脉推注艾司氯胺... 目的比较艾司氯胺酮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门诊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陕西省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11月自愿接受无痛宫腔镜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静脉推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丙泊酚1.5 mg/kg,B组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1.5 mg/kg。记录两组围术期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体动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苏醒时间、丙泊酚使用量及术后10、30 min数字模拟评分法(NRS)评分;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及手术医生满意度评分。结果A组的呼吸抑制、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恶心呕吐、体动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丙泊酚使用量显著少于B组,术后10、30 min的NRS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患者及手术医生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门诊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不良反应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瑞芬太尼 丙泊酚 无痛宫腔镜检查 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BIS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
3
作者 李育蓉 上官明化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2期92-94,共3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麻醉方案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BIS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就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截取的研究时间是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研究对象为10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用瑞... 目的为了解不同麻醉方案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BIS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就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截取的研究时间是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研究对象为10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用瑞马唑仑+瑞芬太尼麻醉防方案,对照组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方案,比较两套方案的实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时、手术切皮后、术毕时的心率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时、手术切皮后、术毕时BIS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均有一定的效果和作用,但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优越性更显著,可以减少麻醉并发症,能够稳定生命体征,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关节骨折 瑞马唑仑 瑞芬太尼 丙泊酚
下载PDF
BIS指导下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和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4
作者 朱磊磊 邬薇薇 +2 位作者 高武 赵仙雅 王纯辉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29-435,共7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和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患者接受的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接受BIS指导下丙...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和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患者接受的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接受BIS指导下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TCI麻醉的髋关节置换患者纳入观察组,接受BIS指导下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的同类患者纳入对照组,建立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构建倾向性评分匹配模型分析得出观察组获取56例病例资料,对照组获取49例病例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入室后(T_(0))、麻醉后(T_(1))、骨水泥后(T_(2))、术毕(T_(3))、出室后(T_(4))、术后3h(T_(5))及术后5h(T_(6))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一般情况、丙泊酚用量、BIS值维持情况,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术前及术后1h、6h、1d、3d、7d时刻)谵妄评分[谵妄量表分析系统(CAM-CR)],记录两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术前及术后1d)的血糖(Glu)及血浆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在T_(1)时刻MAP值相比T_(0)时刻有显著性降低(P<0.05),两组均在T_(2)时刻MAP值相比T_(0)时刻有显著性降低(P<0.05),其中对照组在T_(5)、T_(6)及T_(7)时刻HR值相比T_(4)时刻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S值目标范围维持时间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h、6h、1d、3d、7d,两组CAM-CR评分可见先升高后降低,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1h、6h、1d、3d的CAM-C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d的上述评分较术前和组间同时间点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谵妄发生率为5.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7%(P<0.05);术后1d,两组Glu及血浆E、Cor水平相比术前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IS指导下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TCI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围手术期指标,并减少丙泊酚用量,改善BIS值维持情况,并促进患者麻醉恢复,减少术后谵妄发生风险,同时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 靶控输注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术后谵妄
下载PDF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预防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作用
5
作者 葛超 张宁 +3 位作者 江凯 王誉翔 曹倩倩 王寿世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预防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作用。方法选择妇科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艾司氯胺酮低剂量组(L组)和艾司氯胺酮高剂量组(H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5 min,L组静脉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预防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作用。方法选择妇科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艾司氯胺酮低剂量组(L组)和艾司氯胺酮高剂量组(H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5 min,L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5 mg/kg,H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0 m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对3组机械痛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C组和L组比较,H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延长(F=64.697、68.195,P<0.05)。与C组比较,L组和H组术后2、18 h时非优势手前臂和手术切口周围机械痛阈显著升高(F=80.458~387.248,P<0.05)。与术前1 d时比较,C组术后2、18 h时非优势手前臂和手术切口周围机械痛阈显著降低(F=2615.864,P<0.05)。与C组比较,L组和H组术后2、18 h时VAS评分显著降低(H=53.736、42.971,P<0.05)。3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术后补救镇痛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可减轻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应用艾司氯胺酮0.25 mg/kg较应用0.50 mg/kg病人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疼痛 手术后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输尿管支架取出术患者的影响
6
作者 周冬喜 陆海霞 +1 位作者 谢珏 姜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8期13-16,共4页
目的:探究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输尿管支架取出术患者疼痛程度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海安市中医院行输尿管支架取出术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8),对照组给... 目的:探究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输尿管支架取出术患者疼痛程度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海安市中医院行输尿管支架取出术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8),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研究组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艾司氯胺酮麻醉。分析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疼痛程度、苏醒质量、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麻醉总优良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3 h,研究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14.89%,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可显著减轻输尿管支架取出术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认知功能损害,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输尿管支架取出术 疼痛程度 苏醒质量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对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和恢复的影响
7
作者 李开瑜 汤敏誉 梁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传统瑞芬太尼用于改善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和恢复质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日间病房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传统瑞芬太尼用于改善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和恢复质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日间病房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50例患者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常规组),50例患者术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恶心呕吐、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所用时间,以及围手术期[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_(1))、插管操作时(T_(2))、切皮(T_(3))、入腹观察时(T_(4))、拔管时(T_(5))时]的血压、心率等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后3 h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低于常规组(P <0.05)。但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相较于常规组更长(P <0.05)。麻醉诱导后5 min(T_(1))常规组血压低于观察组,在拔管时(T_(5)),常规组血压、心率高于观察组(P <0.05)。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对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具有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镇痛效能发挥显著的优点,但由于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所以需提前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靶控输注 舒芬太 瑞芬太尼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应用于剖宫产产妇的效果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8
作者 陈玲利 程海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2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应用于剖宫产产妇的效果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2022年1—12月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成试验组(n=49)、对照组(n=49)。对照组实施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试验组...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应用于剖宫产产妇的效果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2022年1—12月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成试验组(n=49)、对照组(n=49)。对照组实施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试验组实施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不良反应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切皮、术毕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升高,但试验组切皮、术毕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新生儿娩出1、5、10 min时的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各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升高,但试验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用于剖宫产产妇的效果显著,有助于维持其血流动力学,改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炎症细胞因子 剖宫产 七氟烷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不同浓度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效果以及对患者疼痛、应激反应影响
9
作者 陆惠冰 刘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中应用不同浓度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从2018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拟行LH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低浓度组、七氟醚高浓度组、丙泊酚组各32例,七氟醚低...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中应用不同浓度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从2018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拟行LH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低浓度组、七氟醚高浓度组、丙泊酚组各32例,七氟醚低浓度组、高浓度组分别实施0.5%或1.5%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丙泊酚组实施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3组皮质醇(COR)、心率(HR)、血糖(GLU)、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丙泊酚组,七氟醚低浓度组、七氟醚高浓度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言语应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与丙泊酚使用量均缩小,且七氟醚低浓度组,七氟醚高浓度组丙泊酚使用量更低;3组术后10min、30minVAS评分均降低,且七氟醚低浓度组(6.02±0.40分、3.07±0.11分)、七氟醚高浓度组(5.89±0.34分、3.05±0.09分)均低于丙泊酚组(7.82±0.38分、4.68±0.29分);3组术后HR均降低、MAP升高,且七氟醚低浓度组、七氟醚高浓度组变化幅度高于丙泊酚组,3组术后GLU、COR均降低且七氟醚低浓度组(4.57±0.18mmol/L、346.07±4.81nmol/L)、七氟醚高浓度组(4.61±0.17mmol/L、339.11±4.32nmol/L)均低于丙泊酚组(5.29±0.20mmol/L、365.22±5.59nmol/L)(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七氟醚低浓度组、七氟醚高浓度组、丙泊酚组(4.2%、4.2%、6.3%)无差异(P=0.655).结论:LH应用不同浓度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可提升麻醉质量并减轻患者手术疼痛、应激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未增加不良反应,高浓度七氟醚方案能减少丙泊酚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不同浓度七氟醚 瑞芬太尼 麻醉质量 疼痛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亚剂量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静脉麻醉维持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10
作者 罗韵 徐国亭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期314-318,共5页
目的观察亚剂量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静脉麻醉维持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至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的12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将其分为3组。... 目的观察亚剂量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静脉麻醉维持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至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的12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将其分为3组。常规剂量组中患儿男女比为22/20、年龄(9.45±1.23)岁,手术类型:22例为疝气手术,10例为扁桃体切除术,10例为骨科手术;亚剂量组中患儿男女比为20/21、年龄(9.33±1.16)岁,手术类型:22例为疝气手术,10例为扁桃体切除术,9例为骨科手术;低剂量组中患儿男女比为23/19、年龄(9.52±1.31)岁,手术类型:21例为疝气手术,11例为扁桃体切除术,10例为骨科手术。常规剂量组术中予以1.00μg/kg瑞芬太尼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低剂量组术中予以0.25μg/kg瑞芬太尼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亚剂量组术中予以0.50μg/kg瑞芬太尼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比较3组患儿围手术期基础体征变化情况,术后苏醒、镇痛情况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F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前,3组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10 min,亚剂量组的HR为(73.45±5.22)次/min,MAP为(79.11±5.33)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常规剂量组[(70.14±5.17)次/min、(76.62±5.41)mmHg](均P<0.05),与低剂量组[(74.49±5.23)次/min、(80.25±5.41)mm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时,亚剂量组的HR为(80.33±5.26)次/min,MAP为(81.25±5.45)mmHg,低于低剂量组[(83.28±5.41)次/min、(84.49±5.18)mmHg](均P<0.05),与常规剂量组[(79.45±5.31)次/min、(80.44±5.32)mm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插管后30 min,亚剂量组的HR为(79.45±10.13)次/min,MAP为(80.23±10.16)mmHg,高于常规剂量组[(72.15±10.49)次/min、(73.22±10.25)mmHg]、低于低剂量组[(86.39±10.22)次/min、(87.24±10.18)mmHg](均P<0.05);术毕,亚剂量组的HR为(80.24±10.32)次/min,MAP为(83.39±10.47)mmHg,高于常规剂量组[(74.11±10.46)次/min、(77.25±10.35)mmHg]、低于低剂量组[(87.15±10.36)次/min、(90.72±10.18)mmHg](均P<0.05)。术后,亚剂量组的苏醒时间[(11.45±5.46)min]短于常规剂量组[(14.28±5.33)min](P<0.05),与低剂量组[(10.49±5.26)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剂量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29±1.27)分]低于低剂量组[(4.17±1.34)分](P<0.05),与常规剂量组[(3.18±1.4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剂量组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9.76%(4/41)低于常规剂量组28.57%(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略高于低剂量组7.14%(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麻醉维持中采用0.50μg/kg亚剂量瑞芬太尼配合丙泊酚可在有效维持患儿术中基础体征稳定,同时产生显著的镇痛效果,对促进患儿苏醒、降低术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小儿静脉麻醉 麻醉效果 麻醉安全性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维持用于全麻腹腔镜右半结肠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效果
11
作者 张文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全麻腹腔镜右半结肠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苏醒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麻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术的患者46例,年龄42~58岁,BMI 18.76~22.79 kg/m^(2),ASA分级Ⅱ级或Ⅲ级...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全麻腹腔镜右半结肠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苏醒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麻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术的患者46例,年龄42~58岁,BMI 18.76~22.79 kg/m^(2),ASA分级Ⅱ级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3例。RP组采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行麻醉维持,P组应用丙泊酚麻醉维持。记录麻醉前(T_(0))、术后10 min(T_(1))、拔管后10 min(T_(2))2组患者的HR、DBP、SBP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分别于术前、术后6 h、术后12 h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IgA)、IgM、IgG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T_(1)时2组患者的HR、DBP、SBP指标均较T_(0)时升高,T_(2)时均较T_(1)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时RP组患者上述指标与T_(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高于T_(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RP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低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P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言语应答时间均短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组患者的IgM、IgA、IgG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其中RP组患者的IgM、IgA、IgG水平均高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全麻腹腔镜右半结肠CME的麻醉维持,有利于稳定患者的术中血流动力学,提升苏醒期质量,减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其效果优于丙泊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丙泊酚 瑞芬太尼
下载PDF
两种不同的非去极化肌松剂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手术的比较
12
作者 王凯 韩梅 陈小波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比较1倍ED 95罗库溴铵和顺式阿曲库铵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三峡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1~11月在全身麻醉下行支撑喉镜声带息肉切除术的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库溴铵组(R组,n=25)、顺式... 目的比较1倍ED 95罗库溴铵和顺式阿曲库铵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三峡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1~11月在全身麻醉下行支撑喉镜声带息肉切除术的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库溴铵组(R组,n=25)、顺式阿曲库铵组(C组,n=25)。观察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肌松作用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库溴铵组气管插管条件更佳、放置支撑喉镜时患者呛咳和体动的发生率更低、手术医生满意度更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更稳定、肌松作用时间更短、自主呼吸恢复和气管拔管时间更短(P<0.05)。结论1倍ED 95罗库溴铵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手术的效果优于等效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有利于加快此类短小手术的周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喉镜 声带手术 罗库溴铵 顺式阿曲库铵 瑞芬太尼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影响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葛倩 赵世凌 +1 位作者 戚晓彤 温超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06/2022-12期间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组(A组,n=50)和空白对照组(B组,n=50),ASA分级...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06/2022-12期间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组(A组,n=50)和空白对照组(B组,n=50),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1~69岁,BMI 18~28 kg/m^(2),手术时间60 min。开放上肢静脉通路,缓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舒芬太尼0.4μg/kg,依托咪酯0.2 mg/kg,罗库溴铵0.6 mg/kg,A组注射艾司氯胺酮0.3 mg/kg,B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七氟醚1%,持续泵注丙泊酚2 mg/(kg·h),瑞芬太尼0.1μg/(kg·min),间断追加罗库溴铵,术毕停药。术前测量患者非优势手前臂和手术切口处皮肤的机械痛阈值,由麻醉护士记录术后2、4、8、12、24 h VAS评分。记录2组患者头晕(患者自述)、定向力(正确)、计算能力(正确)、复视、梦幻、谵妄等精神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非优势手前臂和手术切口处皮肤的机械痛阈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4、8、12、24 h)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麻醉期精神症状(头晕、定向力、计算能力、复视、梦幻、谵妄)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0.3 mg/kg)能够很好的抑制瑞芬太尼的痛觉过敏,改善患者苏醒期质量,提高了围术期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痛觉过敏 瑞芬太尼
下载PDF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ERCP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陈宁 宋丹丹 +3 位作者 裘治慧 徐明 崔波 刁玉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8月择期监测麻醉(MAC)下行ERCP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9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TRP)组...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8月择期监测麻醉(MAC)下行ERCP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9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TRP)组和Dex-瑞芬太尼(TRD)组。TRP组患者麻醉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TRD组患者麻醉采用静脉输注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2组均采用非气管插管的MAC麻醉。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_(1))、进镜时(T_(2))、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时(T_(3))、退镜时(T_(4))、留置鼻胆管结束时(T_(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博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指数(BIS)。于不同时点(术前、麻醉诱导后每隔15 min和苏醒即刻)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浓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至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意识恢复至离开手术室时间)、术中体动、离室Aldrete评分、术后60 min 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以及麻醉医生、内镜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ASA分级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RP组比较,TRD组MAP在T_(1)和T_(3)时点增高(P<0.05),HR在T_(1)、T_(2)、T_(3)、T_(4)时点降低,SpO_(2)、RR在T_(1)、T_(2)、T_(3)、T_(4)时点增高,BIS在T_(2)、T_(3)、T_(4)、T_(5)时点增高,托下颌次数和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离室Aldrete评分增高,术后60 min VAS评分降低,麻醉医生、内镜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各时点PaO_(2)、PaCO_(2)、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浓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相比,静脉输注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可降低老年患者在ERCP手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麻醉方案能够满足ERCP手术的麻醉需求,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老年
下载PDF
地佐辛靶向TLR4/NF-κB信号通路减轻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机制研究
15
作者 陈钱正 黄宇捷 顾春淼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81-185,191,共6页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输注+切口痛组(R+I组)、瑞芬太尼联合地佐辛输注+切口痛组(R+D+I组),每组10只。其中,C组不做任何处理。...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输注+切口痛组(R+I组)、瑞芬太尼联合地佐辛输注+切口痛组(R+D+I组),每组10只。其中,C组不做任何处理。R+I组和R+D+I组于造模前静脉输注瑞芬太尼,I组输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随后,基于左后足底切口术对I组、R+I组和R+D+I组大鼠建立切口痛模型。R+D+I组大鼠在瑞芬太尼输注前通过尾静脉注射给予地佐辛预处理。采用痛觉行为学实验评估大鼠在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机械缩足反应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组大鼠脊髓背角相关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IL-10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4组大鼠脊髓背角TLR4、NF-κB和TRPA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组大鼠脊髓背角TLR4、NF-κB和TRPA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瑞芬太尼诱导的大鼠术后痛觉过敏模型,与C组比较,I组在术后PWT值和PWL值均显著降低,脊髓背角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升高,而抗炎因子IL-10表达降低,TLR4、NF-κB、TRPA1蛋白和mRNA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与I组比较,R+I组在术后PWT值和PWL值均明显下降,脊髓背角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升高,而抗炎因子IL-10表达降低以及TLR4、NF-κB、TRPA1蛋白和mRNA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与R+I组比,R+D+I组在术后PWT值和PWL值均明显升高,脊髓背角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降低,而抗炎因子IL-10表达升高以及TLR4、NF-κB、TRPA1蛋白和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地佐辛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下调TRPA1蛋白和mRNA表达,减少脊髓背角炎症,达到减轻瑞芬太尼诱导的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TLR4 NF-ΚB
下载PDF
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16
作者 陈惠 潘琴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2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并观察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80例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联合组。...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并观察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80例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联合组。瑞芬太尼组给予瑞芬太尼辅助支气管镜检查,联合组在瑞芬太尼组基础上联合瑞马唑仑辅助支气管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麻醉诱导前(T_(1))、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声门时(T_(2))、通过声门后1 min时(T_(3))、通过声门后5 min时(T_(4))和检查结束时(T_(5))]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手术情况,观察不同麻醉方式患者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满意度分析。结果与瑞芬太尼组相比,联合组心率(HR)在T_(2)、T_(3)和T_(4)时点较慢;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在T_(3)和T_(4)时点较低;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在T_(2)、T_(3)和T_(4)时点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药物起效时间短,患者苏醒时间长,低氧血症、低血压和HR减慢发生率低,HR增快发生率高,术后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和嗜睡乏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起效快,药效作用时间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瑞芬太尼 无痛支气管镜检查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老年胆囊切除患者中的麻醉效果
17
作者 吴双 沈蓓 +1 位作者 曹兆成 秦禾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老年胆囊切除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的6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老年胆囊切除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的6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应激反应指标(血糖及皮质醇)、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插管(T_(1))、手术开始(T2)、二氧化碳(CO_(2))气腹建立(T_(3))、胆囊切下(T_(4))及手术结束(T5)时刻的MAP及HR水平均高于本组麻醉诱导前(T_(0))时,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糖及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血糖及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LC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效果良好,有利于减轻应激反应,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能够加快患者术后恢复,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胆囊切除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芬太 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咪达唑仑、地佐辛复合瑞芬太尼在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8
作者 王略伟 程建军 +1 位作者 洪伟 王文耀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2期173-175,179,共4页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地佐辛复合瑞芬太尼在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射频消融术的肝癌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咪达唑仑组[咪达唑仑负荷量0.05 mg/kg+瑞芬太尼0.05μg/(kg·...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地佐辛复合瑞芬太尼在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射频消融术的肝癌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咪达唑仑组[咪达唑仑负荷量0.05 mg/kg+瑞芬太尼0.05μg/(kg·min)]48例和地佐辛组[地佐辛负荷量0.8 mg/kg+瑞芬太尼0.05μg/(kg·min)]49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入室时(T_(0))、消融开始时(T_(1))、消融开始后10 min(T_(2))和术毕时(T_(3))时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等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T_(1)、T_(2)和T_(3)时的Ramsay镇静评分,术毕、术后2 h和术后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_(1)、T_(2)和T_(3)时的HR、MAP和SpO_(2)水平,Ramsay镇静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08%(2/49),低于咪达唑仑组的16.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患者术后2、4 h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咪达唑仑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12%(3/49)、10.42%(5/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射频消融术中咪达唑仑、地佐辛联合瑞芬太尼均可实现良好的清醒镇痛;地佐辛可以进一步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减轻触发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咪达唑仑 瑞芬太尼 肝癌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