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里湖瓦氏雅罗鱼放牧养殖模式构建
1
作者 赵一杰 白亚荣 +3 位作者 王宝文 张浩 李卫东 白亚君 《中国水产》 2023年第10期49-50,共2页
本项目以水体养殖容量为基础,集成优化瓦氏雅罗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大水面增殖、轮捕轮放生态捕捞等技术,构建了瓦氏雅罗鱼放牧养殖模式并开展了试验示范,可有效增加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资源量,提高综合效益,对推动大水面土著鱼类的增... 本项目以水体养殖容量为基础,集成优化瓦氏雅罗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大水面增殖、轮捕轮放生态捕捞等技术,构建了瓦氏雅罗鱼放牧养殖模式并开展了试验示范,可有效增加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资源量,提高综合效益,对推动大水面土著鱼类的增殖与保护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达里湖 集成优化 轮捕轮放 土著 苗种培育 放牧养殖 综合效益
下载PDF
瓦氏雅罗鱼达里湖群体和乌苏里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池炳杰 常玉梅 +5 位作者 闫学春 曹顶臣 高玉奎 柳玉海 李勇 梁利群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8-235,共8页
选用5个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 Dybowski)微卫星标记和13个草鱼微卫星标记,对分别采自内蒙古境内的达里湖和乌苏里江抚远江段的各15尾野生瓦氏雅罗鱼个体进行STR-PCR分析。结果显示,18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111个等位基因,平均... 选用5个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 Dybowski)微卫星标记和13个草鱼微卫星标记,对分别采自内蒙古境内的达里湖和乌苏里江抚远江段的各15尾野生瓦氏雅罗鱼个体进行STR-PCR分析。结果显示,18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11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基因座扩增得到6.1667个等位基因,观测杂合度(H o)0.1000~0.9333,平均为0.5315;期望杂合度(H e)0.0966~0.9328,平均为0.6298;多态信息含量(PIC)0.0905~0.9113,平均为0.5774;乌苏里江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5.5556和0.5778,达里湖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平均观测杂合度均低于乌苏里江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4.3889和0.4852。2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 c)为0.2550。个体聚类结果显示,达里湖雅罗鱼所有个体聚为一簇,乌苏里江雅罗鱼所有个体聚为一簇。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 st)为0.0855,数值介于0.05~0.15,N m值为2.6749,表明这2个群体处于中等分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对2个群体的基因型进行了Hardy-Weinberg平衡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两群体均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高碱度和高氨对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何强 常玉梅 +3 位作者 苏宝锋 孙博 闫浩 梁利群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8-51,77,共5页
采用静水密闭的方法,比较了体质量为(72.62±3.70)g达里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 Dybowski,简称雅罗鱼)在高碱度(Na HCO350 mmol/L)和高氨(NH4CO31.5 mmol/L)胁迫下处理4个时间点(2 h、4 h、6 h和8 h)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 采用静水密闭的方法,比较了体质量为(72.62±3.70)g达里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 Dybowski,简称雅罗鱼)在高碱度(Na HCO350 mmol/L)和高氨(NH4CO31.5 mmol/L)胁迫下处理4个时间点(2 h、4 h、6 h和8 h)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耗氧率实验结果表明:与淡水组相比,高碱度和高氨显著抑制了雅罗鱼的耗氧率(P<0.05);高碱度组与高氨组相比,雅罗鱼耗氧率除了在监测的第1个时间点内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排氨率实验结果显示:与淡水组相比,高碱度和高氨均显著抑制了雅罗鱼的排氨率(P<0.05)。其中高氨组排氨率在所监测的4个时间点内全部下降,并与淡水组和高碱度组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能量代谢研究发现,淡水组和高碱度组氧氮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淡水对照组和高碱度组比较,高氨组氧氮比差异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碳酸盐碱度 耗氧率 排氨率 氧氮比
下载PDF
瓦氏雅罗鱼耐碱性状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楠 常玉梅 +3 位作者 唐然 何强 张利民 梁利群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5-1114,共10页
本研究以来自达里湖(碱水)和松花江(淡水)的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杂交F2为实验材料,通过碱度耐受实验进行性状测定,以39对多态的EST-SSR和SSR为标记,对77个F2个体进行基因分型,根据Fisher确切概率法对F2基因型和耐碱性状进行... 本研究以来自达里湖(碱水)和松花江(淡水)的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杂交F2为实验材料,通过碱度耐受实验进行性状测定,以39对多态的EST-SSR和SSR为标记,对77个F2个体进行基因分型,根据Fisher确切概率法对F2基因型和耐碱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有2个标记与耐碱性状显著相关(P<0.05),其中1个标记为EST-SSR,从瓦氏雅罗鱼转录组数据库中调取该EST序列,基因注释结果显示该序列与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低氧诱导因子HIF-3?基因、草鱼的低氧诱导因子HIF-4?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该基因的主要功能是参与鱼类的耐低氧反应过程,加强鱼类的耐低氧能力。本研究对于今后深入研究此功能基因的作用机制及培育适于盐碱水域养殖的鱼类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微卫星标记 耐碱性状 关联分析
下载PDF
瓦氏雅罗鱼群体基于CO Ⅰ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窦新杰 常玉梅 +5 位作者 唐然 孙效文 陶然 王楠 梁利群 张丽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29-34,共6页
利用mt DNA COⅠ基因片段(有效长度635 bp)对来自达里湖(DL)、岗更湖(GG)、呼伦湖(HL)、黑龙江(HLJ)、松花江(SHJ)和乌苏里江(WSL)6个地理群体共72个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从碱基组成来看,6个地理群体在COⅠ区段上的A+T... 利用mt DNA COⅠ基因片段(有效长度635 bp)对来自达里湖(DL)、岗更湖(GG)、呼伦湖(HL)、黑龙江(HLJ)、松花江(SHJ)和乌苏里江(WSL)6个地理群体共72个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从碱基组成来看,6个地理群体在COⅠ区段上的A+T含量(52.37%)明显高于G+C含量(47.67%),符合脊椎动物的碱基组成特点;从各项遗传参数来看,达里湖流域2个群体(DL和GG)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黑龙江流域4个群体(HL、HLJ、SHJ、WSL);6个群体共检测到20个单倍型,并共享1个单倍型,达里湖流域群体共享1个单倍型,黑龙江流域群体共享1个单倍型。虽然达里湖流域和黑龙江流域各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P<0.05),遗传结构存在差异,但AMOVA检验不支持这种遗传差异;另外,群体间频繁的基因交流进一步证实,6个地理群体亲缘关系近,有共同的起源,尚未达到分化为不同的种或亚种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COⅠ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淡水瓦氏雅罗鱼基因文库的构建和抗冻蛋白基因同源序列的筛选 被引量:4
6
作者 费云标 于建康 +3 位作者 陈良标 王亚平 严绍颐 靳光琴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92-196,共5页
南、北极海域中的一些鱼类,在秋冬季节,它们的血液中含有一些能降低其冰点的蛋白质,分别为抗冻糖蛋白(AFGP)和不含糖的抗冻蛋白或抗冻多肽(AFP)。现在,人们已经分离纯化了多种这样的抗冻糖蛋白、抗冻蛋白及多肽,并克隆了编码它们的基因... 南、北极海域中的一些鱼类,在秋冬季节,它们的血液中含有一些能降低其冰点的蛋白质,分别为抗冻糖蛋白(AFGP)和不含糖的抗冻蛋白或抗冻多肽(AFP)。现在,人们已经分离纯化了多种这样的抗冻糖蛋白、抗冻蛋白及多肽,并克隆了编码它们的基因。Fletcher等将北美黄盖鲽抗冻蛋白(AFP)注入虹鳟鱼(Sairdnerii)后改善了后者的抗冻性能,并将黄盖鲽AFP基因转入了大西洋鲑鱼Atlantic salmon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基因库 抗冻蛋白基因
下载PDF
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资源现状及合理利用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齐景伟 安晓萍 +4 位作者 孟和平 杜昭宏 乌兰 高玉奎 柳玉海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7,共7页
采用2008年12月和2009年12月在达里湖获取的瓦氏雅罗鱼(Leucisus waleckii)样品,对其基础生物学进行测定,依据B-H模型,计算并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渔获量(YN/R和Yw/R)及渔获质量(平均体重Wy、平均全长TLy和平... 采用2008年12月和2009年12月在达里湖获取的瓦氏雅罗鱼(Leucisus waleckii)样品,对其基础生物学进行测定,依据B-H模型,计算并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渔获量(YN/R和Yw/R)及渔获质量(平均体重Wy、平均全长TLy和平均年龄Ty)。结果表明,达里湖瓦氏雅罗鱼的生长参数K、TL∞、t0分别为0.1437a-1、38.77cm和-0.5572a;目前开捕年龄和捕捞强度分别为3.52a和0.5256;若保持当前开捕年龄,目前的捕捞强度即可;若保持目前捕捞强度,则开捕年龄可提高到6龄;瓦氏雅罗鱼资源利用不合理之处为大量捕捞4龄以内的鱼,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在当前捕捞强度下,应将开捕年龄应限制在6龄,对应的全长为24cm,体重为126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资源现状 合理利用 达里湖
下载PDF
嫩江中游讷河江段瓦氏雅罗鱼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立志 董崇智 宋鑫 《水产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2-56,共5页
2005年4月对江段瓦氏雅罗鱼2只船渔获物234尾进行渔业生物学研究。捕捞群体平均体长16.6 cm(15~29.5 cm),平均体重151.4 g(50~300 g),年龄由1^+~5^+龄组成,2^+占36%;绝对生殖力为8050~12448粒/g,平均为3700粒/g;相对生殖力9. 04~... 2005年4月对江段瓦氏雅罗鱼2只船渔获物234尾进行渔业生物学研究。捕捞群体平均体长16.6 cm(15~29.5 cm),平均体重151.4 g(50~300 g),年龄由1^+~5^+龄组成,2^+占36%;绝对生殖力为8050~12448粒/g,平均为3700粒/g;相对生殖力9. 04~100.6粒/g,平均为34.3粒/g;肥满度系数雌性为0.9436~2.0547%,平均为1.999%。雄性为1.4577~2.054%,平均为1.6262%。捕捞数量2005年春汛6.75 t。嫩江中游讷河江段瓦氏雅罗鱼资源呈现小型化、低龄化趋势;渔业资源呈下降趋势,亟待采取限定捕捞规格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中游讷河江段 瓦氏雅罗鱼 捕捞群体 生物学
下载PDF
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瓦氏雅罗鱼同工酶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建明 张玉 刘海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86,共8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比较研究了岗更湖(淡水)和达里诺尔湖(盐碱水)中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的同工酶,旨在明确该品种在盐碱水域和淡水水域中同工酶的不同,同时也为瓦氏雅罗鱼在内陆水域的引种与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比较研究了岗更湖(淡水)和达里诺尔湖(盐碱水)中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的同工酶,旨在明确该品种在盐碱水域和淡水水域中同工酶的不同,同时也为瓦氏雅罗鱼在内陆水域的引种与放流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研究了两湖中瓦氏雅罗鱼骨骼肌、肝脏、心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结果表明,两湖中瓦氏雅罗鱼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存在差异性,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同工酶 达里诺尔湖 岗更湖
下载PDF
瓦氏雅罗鱼的池塘养殖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俊 吴海龙 缪丽梅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4-35,共2页
一、池塘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1)池塘位置和水质: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的地方,要求水源的水质良好,溶氧量较高,不含有毒物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
关键词 池塘养殖技术 瓦氏雅罗鱼 渔业水质标准 池塘条件 有毒物质 溶氧量 水源
下载PDF
不同水体中瓦氏雅罗鱼的氨氮排泄率以及血液和组织中氨氮含量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安晓萍 齐景伟 +2 位作者 罗旭光 乌兰 王乃凤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4期244-245,247,共3页
该文比较了瓦氏雅罗鱼在高盐碱水体达里湖和淡水岗更湖水体中的氨氮排泄率以及血液、组织中的氨氮含量,结果表明:达里湖中瓦氏雅罗鱼氨氮的排泄率明显减少,而血液和组织中氨氮的含量并未见升高,由此表明,瓦氏雅罗鱼是通过减少氨氮排泄... 该文比较了瓦氏雅罗鱼在高盐碱水体达里湖和淡水岗更湖水体中的氨氮排泄率以及血液、组织中的氨氮含量,结果表明:达里湖中瓦氏雅罗鱼氨氮的排泄率明显减少,而血液和组织中氨氮的含量并未见升高,由此表明,瓦氏雅罗鱼是通过减少氨氮排泄率来适应高盐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达里湖 岗更湖 氨氮
下载PDF
淡水瓦氏雅罗鱼基因文库的构建和抗冻蛋白基因同源序列的筛选 被引量:3
12
作者 费云标 于建康 +5 位作者 陈良标 王亚平 王为先 毛钟荣 严绍颐 靳光琴 《Developmental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1996年第1期17-23,共7页
极地海域中的鱼类非常耐寒。它们的血液里常含有两种能降低其体内冰点的蛋白质:抗冻糖蛋白(AFGP)和不含糖的抗冻蛋白或抗冻多肽(AFP)。这些蛋白的编码基因已经被克隆,并将黄盖鲽AFP导入虹鳟鱼和大西洋鲑鱼,而改变了它... 极地海域中的鱼类非常耐寒。它们的血液里常含有两种能降低其体内冰点的蛋白质:抗冻糖蛋白(AFGP)和不含糖的抗冻蛋白或抗冻多肽(AFP)。这些蛋白的编码基因已经被克隆,并将黄盖鲽AFP导入虹鳟鱼和大西洋鲑鱼,而改变了它们的抗冻性能。为开展中国的抗冻转基因鱼研究,本项目对中国北方的耐寒淡水鱼的抗冻基因进行了分离研究。所用实验材料鱼为中国内蒙古北部生活的瓦氏雅罗鱼(Leuciscuswaleckii),属鲤形目(Lypciniformes),鲤科(Lyprinidae),雅罗鱼亚科(Leucisinae)。基本按标准方法构建瓦氏雅罗鱼的基因文库,只在包装反应至30分钟时,再加一份BHB2690制备物,并延长30分钟反应时间。所得文库的成斑率大于1×105pfu。已知AFP基因常常多至40个拷贝,故已够用。采用通用的原位分子杂交和Southern分析进行瓦氏雅罗鱼AFP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及其亚克隆分析。以北美黄盖鲽AFP基因片段为探针,从瓦氏雅罗鱼DNA文库中筛选了三个阳性克隆。图一所示为其中一个的双份膜及其复筛结果。图二为这个阳性克隆DNA经过三种限制酶切后,同时与北美黄盖鲽AFP基因片段和该基因0.4Kbc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 瓦氏雅罗鱼 基因文库 抗冻蛋白基因 同源序列 筛选
下载PDF
盐碱地区池塘主养瓦氏雅罗鱼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福 张瑞雪 +1 位作者 李永利 陈丽华 《科学养鱼》 2020年第10期44-45,共2页
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属鲤科、雅罗鱼属,俗称滑子鱼、沙包,为中上层杂食性鱼类,东北名特鱼类"三花五罗"之一,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享誉省内外。2019年笔者在大安市月亮泡镇铭华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池塘主养瓦氏... 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属鲤科、雅罗鱼属,俗称滑子鱼、沙包,为中上层杂食性鱼类,东北名特鱼类"三花五罗"之一,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享誉省内外。2019年笔者在大安市月亮泡镇铭华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池塘主养瓦氏雅罗鱼试验,取得了良好收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杂食性 盐碱地区 月亮泡 养殖专业合作社 大安市 雅罗 三花五罗
下载PDF
内陆水域不同湖泊瓦氏雅罗鱼血清激素浓度的研究
14
作者 宋翠艳 张玉 刘海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27,共3页
本文主要对生活于盐碱水域(达里诺尔湖)和淡水水域(岗更湖)中的瓦氏雅罗鱼血清激素皮质醇、催乳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皮质醇、催乳素差异极显著(P<0.01),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差异显... 本文主要对生活于盐碱水域(达里诺尔湖)和淡水水域(岗更湖)中的瓦氏雅罗鱼血清激素皮质醇、催乳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皮质醇、催乳素差异极显著(P<0.01),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差异显著(P>0.05),说明当鱼体处于不同盐碱度的湖水中时,是通过5种激素协同作用,共同调节渗透压以适应盐水环境,其中皮质醇、催乳素对渗透压调控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盐碱水域 血清激素
下载PDF
不同NaHCO3碱度对瓦氏雅罗鱼鳃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高珊 常玉梅 +4 位作者 赵雪飞 孙博 张立民 梁利群 董志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6-743,共8页
研究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和比较了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碱水种)和松花江瓦氏雅罗鱼(淡水种)在相同碳酸盐碱度胁迫下(C_A0、C_A30和C_A50)鳃组织结构的差异,探究瓦氏雅罗鱼碱水种耐高碱特性与鳃组织结构微观调整的适... 研究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和比较了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碱水种)和松花江瓦氏雅罗鱼(淡水种)在相同碳酸盐碱度胁迫下(C_A0、C_A30和C_A50)鳃组织结构的差异,探究瓦氏雅罗鱼碱水种耐高碱特性与鳃组织结构微观调整的适应性关系。结果显示,随着碱度增加,碱水种鳃丝变宽、鳃小片变长、鳃小片间距变大(P<0.05);淡水种鳃丝变宽、鳃小片间距变大(P<0.05),鳃小片长度在C_A30时显著变长(P<0.05),而在C_A50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碱水种在C_A30和C_A50的氯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C_A50的氯细胞排列更加紧密并且有叠加现象,扁平上皮细胞变大,细胞表面增厚;淡水种在C_A30时的氯细胞数量明显多于C_A50,但在碱度胁迫下,鳃小片出现破损,扁平上皮细胞、柱细胞和血细胞融合、脱落现象严重。另外,在碱水种和淡水种鳃耙上皮细胞中发现了大量黏液细胞分泌,随着碱度增加,黏液细胞由大而稀疏变为小而密集,其中碱水种的黏液细胞数量较淡水种多,而且排列更为整齐、密集。鳃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瓦氏雅罗鱼碱水种通过保持鳃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完整性达到对高碱环境的长期适应,而淡水种则因鳃细胞融合、脱落造成生理功能丧失,不能长期适应高碱环境。研究结果可为淡水鱼类在盐碱水的移植驯化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碳酸盐碱度 组织学
下载PDF
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的生长特征与资源合理利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鲁万桥 王继隆 +4 位作者 刘伟 李培伦 崔康成 唐富江 尹增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2-827,共6页
为了解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的资源现状,根据2017—2018年瓦氏雅罗鱼的生物学调查数据,分析了其体质量和体长组成,计算了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总瞬时死亡率,估算了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的资源量。结果表... 为了解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的资源现状,根据2017—2018年瓦氏雅罗鱼的生物学调查数据,分析了其体质量和体长组成,计算了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总瞬时死亡率,估算了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的资源量。结果表明:汤旺河水域瓦氏雅罗鱼的体长生长方程为L t=351.75×(1-e^-0.26(t+0.5448)),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 t=840.04×(1-e^t+0.5448)3.173;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为3.896 a,群体临界年龄为3.361 a;年总瞬时死亡率(Z)为0.945,年自然死亡率(M)为0.443,年捕捞瞬时死亡率(F)为0.502,年开发率E为53.1%;推算结果显示,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共计约199.27万尾,资源生物量为258.27 t;基于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的资源现状,计算其最适开捕体长为224.34~240.89 mm,开捕体质量为201.61~252.71 g。研究表明,汤旺河水域瓦氏雅罗鱼种群资源虽处于过度开发状态,但目前仍可通过标准捕捞规格等方式对种群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汤旺河 生长特征 资源生物量 评估
下载PDF
瓦氏雅罗鱼在吉林西部盐碱水体中的适应性分析
17
作者 陈伟强 高春山 +3 位作者 刘慧吉 尹文金 韩晴 金香琴 《河北渔业》 2022年第1期18-24,共7页
为了解瓦氏雅罗鱼对盐碱水体的适应性,在吉林西部盐碱水体三王湖中移入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通过对其生长、食性和生态位的研究,分析其对三王湖的适应情况,并与吉林东部老龙口水库的瓦氏雅罗鱼野生群体相比较。结果显示,两... 为了解瓦氏雅罗鱼对盐碱水体的适应性,在吉林西部盐碱水体三王湖中移入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通过对其生长、食性和生态位的研究,分析其对三王湖的适应情况,并与吉林东部老龙口水库的瓦氏雅罗鱼野生群体相比较。结果显示,两个水体中瓦氏雅罗鱼的生长均属于非等速生长类型中的正异速增长,肥满度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瓦氏雅罗鱼在三王湖处于中等营养生态位,为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三王湖瓦氏雅罗鱼的相对多度与pH值、盐度、电导率、TDS、TN、TP、非离子氨、COD_(Mn)、BOD_(5)、碱度和浮游植物密度呈负相关,与DO和浮游动物密度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说明瓦氏雅罗鱼对吉林省西部盐碱水体适应性良好,对水环境的耐受度极高,在适宜的鱼类区系组成情况下能很快形成优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 盐碱水体 环境因子 适应性
下载PDF
不同NaHCO3碱度对瓦氏雅罗鱼肾和肠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珊 赵雪飞 +4 位作者 常玉梅 孙博 梁利群 张立民 董志国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30,共7页
在水温19℃下,将体质量为(22.24±4.68)g的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碱水种)和松花江瓦氏雅罗鱼(淡水种)暂养在42.6cm×28.4cm×29.3cm的循环可控水族箱中,将水的碱度由不添加NaHCO3的对照组(CA 0)、以5 mmo... 在水温19℃下,将体质量为(22.24±4.68)g的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碱水种)和松花江瓦氏雅罗鱼(淡水种)暂养在42.6cm×28.4cm×29.3cm的循环可控水族箱中,将水的碱度由不添加NaHCO3的对照组(CA 0)、以5 mmol/d的速度缓慢提升至NaHCO3碱度30 mmol(CA 30)和50 mmol(CA 50)后维持各碱度22d,观察和比较在不同碳酸盐碱度胁迫下肾和肠组织结构的差异及肠内容物pH的变化,以阐明肾和肠组织在瓦氏雅罗鱼耐中、高碱度过程中的作用。显微结构显示,(CA 0)对照组碱水与淡水雅罗鱼的肾脏较为饱满,毛细血管发达,肾小球和肾小管完整;随着碱度升高,两种实验鱼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明显皱缩,其中碱水种在CA 50时收缩程度更为明显。正常条件下,两种雅罗鱼的肠道完整,纹状缘发达,肠粘膜褶皱呈纵向“Z”字形。从前肠到后肠,黏膜褶皱高度逐渐降低,纵肌变薄,环肌变厚,前肠和中肠可见杯状细胞;随着碱度升高,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中肠,碱水种后肠也出现了少量杯状细胞,而淡水种后肠则未见杯状细胞。两种雅罗鱼前肠、中肠、后肠pH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综上所述,碱水与淡水雅罗鱼在碱度胁迫下肾机能降低,尽管碱水种肠杯状细胞随着碱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未检测到肠内容物pH升高的变化趋势。因此,本研究尚不支持肠道参与瓦氏雅罗鱼耐碱过程的渗透压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碳酸盐碱度 组织学
下载PDF
达里湖瓦氏雅罗鱼生殖洄游过程中能量代谢和消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瑞芳 安晓萍 +5 位作者 齐景伟 刘玉辉 翁美其 孟和平 柳玉海 罗旭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为了解达里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 Cyprinidae)生殖洄游过程中能量代谢和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本研究对比了捕于达里湖和贡格尔河的瓦氏雅罗鱼血清生化参数、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糖原含量、肝脏组织中转氨酶和己糖激酶活性以及肝脏... 为了解达里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 Cyprinidae)生殖洄游过程中能量代谢和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本研究对比了捕于达里湖和贡格尔河的瓦氏雅罗鱼血清生化参数、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糖原含量、肝脏组织中转氨酶和己糖激酶活性以及肝脏和肠道组织中消化酶活性的差异;并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达里湖中瓦氏雅罗鱼转入贡格尔河河水中 24 h 后其血清生化参数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与达里湖中瓦氏雅罗鱼相比,洄游到贡格尔河中后雅罗鱼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变化;肝糖原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肌糖原含量无显著变化;肝脏组织中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谷丙转氨酶和己糖激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肝脏和肠道组织中纤维素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将达里湖中瓦氏雅罗鱼转入河水中 24 h 后,其血清葡萄糖和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未见明显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达里湖瓦氏雅罗鱼洄游过程中以肝糖原的形式为其生殖活动储备能量;肝脏和肠道组织中消化酶活性的升高可提高鱼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生殖洄游 血糖 糖原存储 消化酶
下载PDF
瓦氏雅罗鱼生殖洄游过程中离子调节相关生理变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瑞芳 刘玉辉 +6 位作者 王俊 齐景伟 孟和平 高玉奎 柳玉海 蔺浩宇 安晓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2-840,共9页
为了解达里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生殖洄游过程中血清离子调节相关生理变化,对比了达里湖和贡格尔河瓦氏雅罗鱼血清离子(Na^+、K^+、Cl^-、Ca^2+和Mg^2+)水平,鳃、肠和肾组织Na^+/K^+-ATPase和鳃Ca^2+/Mg^2+-ATPase活性、血... 为了解达里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生殖洄游过程中血清离子调节相关生理变化,对比了达里湖和贡格尔河瓦氏雅罗鱼血清离子(Na^+、K^+、Cl^-、Ca^2+和Mg^2+)水平,鳃、肠和肾组织Na^+/K^+-ATPase和鳃Ca^2+/Mg^2+-ATPase活性、血清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鳃组织结构差异;并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达里湖中瓦氏雅罗鱼转入贡格尔河水24h后上述生理参数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与达里湖未洄游的瓦氏雅罗鱼相比,洄游到贡格尔河后其血清Na^+含量显著降低(P<0.05),Cl^-含量显著升高(P<0.05),肾脏和肠组织中Na^+/K^+-ATPase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无显著变化;血清K^+、Ca^2+、Mg^2+水平和GH、IGF-1、PRL含量无显著变化。将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转入河水中24h后,其血清Cl^-含量显著升高(P<0.05)、K^+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在鳃、肠和肾组织中Na^+/K^+-ATPase及鳃Ca^2+/Mg^2+-ATPase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PRL和IGF-1水平显著升高(P<0.05);比较湖中和河中瓦氏雅罗鱼鳃组织形态结构,显示湖中瓦氏雅罗鱼鳃基底膜分布着大量黏液细胞,洄游到河水中后黏液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鳃基底膜上氯细胞体积增大而数量未见明显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瓦氏雅罗鱼从达里湖洄游到贡格尔河后通过提高血清PRL和IGF-1水平,进而介导鳃、肠和肾组织中Na^+/K^+-ATPase活性增加,从而维持鱼体较高或稳定的血清离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生殖洄游 离子调节 Na^+/K^+-ATPase 氯细胞 黏液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